年味随笔作文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ada186时间:2023-07-16 11:19:17)

【前言】年味随笔作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年味随笔作文精品多篇

年味随笔作文 篇一

又是一个中国年,每年这个时候,家家户户都要备年货、贴对联、吃年夜饭、拜年等,到处都是年味儿。我家也不例外,在过年之前就将年货备好了,为了图个吉利,还买了几条小金鱼。

到了大年三十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贴春联。贴春联非常有讲究:对联要从左往右贴,“福”一般倒过来贴,因为这样象征着福“到”了。我们分好了工,我与爸爸就开始用糨糊贴了起来,我们忙活了一下午,春联终于贴完了。当我们走进餐厅的时候,看到一大桌年夜饭就在我们面前,看着这一大桌子的美食,我的口水都流出来了。我们聚在一起,吃起了年夜饭。每碗菜都是热腾腾的,我的心里暖洋洋的。在我的眼里,每碗菜里都蕴含着浓浓的爱。我们吃得热火朝天。过年,总不能漏看春节联欢晚会。吃完年夜饭,我们就守在电视机前,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一个个小品将我们逗人仰马翻,一个个相声让我们听得有滋有味,增加了不少过年的气氛。

新年的最后几秒钟,我们一齐欢呼了起来,“五、四、三、二、一!”无数的礼花腾空而起,又带着满身的光焰洒向大地,将大地辉映得光彩夺目。人们抑制不住激动的心情,纵情的欢呼、歌唱。变幻无穷的焰火映照着人们兴奋的笑脸。地上,是焰火的光彩,天上,是光彩的焰火。红的,似节日的灯笼;黄的,像成熟的稻谷;绿的,如茂盛的大树。瑰丽的火花在空中飞舞,将平日闪闪发光的星星羞得不敢露面,就连街上的路灯这时也没了用场。各色礼花在空中竞相开放,构成一幅花团锦簇的图画:绿花一层层,红花一重重,就像苹果园里庆大丰收;一群白色的火花,好似银河坠人间。一幅幅,一幕幕,繁花缤纷,绚丽夺目,好不壮观!大年初一那天,我一大早就起来了,这时候饺子已经弄好了,我一看到这是我最喜欢的饺子,就赶忙坐到了餐桌上。当我吃完第一个饺子的时候,我就深情地说:“啊,我又长大了一岁!”不一会儿饺子就被我吃完了,我给长辈磕完头之后,我们全家就一起去给亲朋好友拜年。我们走遍了大街小巷,见到每个人我们都热情地说“新年好”!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里,有谁比孩子更幸福呢?因为孩子们可以获得压岁钱,用来买心爱的东西。大人们也可以将过去一年的辛劳忘掉,好好的放松一下。

春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因为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充满了浓浓的年味儿。

年味随笔作文 篇二

入冬以来,无雪,天气干燥的仿佛划一根火柴就会噼里啪啦燃烧了起来。在一次大张旗鼓的人工增雪后,也仅仅是下了一层薄薄的雪,雪还没来得及把枝桠抱暖,就被暖暖的风吹得没了踪迹。

在一次次的与医院那些新的、旧的机器亲密接触后,我似乎已忘记了日历早已如秋天的落叶般散落了整个房间,日子在兜兜转转中竟然到了寒假时节,整个冬天来,只是关注着星期几,进而忘记了岁月早已变迁,若不是看到儿子把所有的书都拿回来,可能还以为活在时光间隙里,只管给孩子做好一日三餐就可,不用管季节的更迭。忽然间才发现,原来这世上最不经过的就是时间,一日一日,一月一月,飞一样掠过,飘无声息的就掠过了一个冬季,这不,立马就到年根了。

小年一过,人们就开始收拾屋子,张罗着过年了。现在虽然是两个孩子的妈了,记忆里,那段歌谣却一直在。在农村,不是流传着这样一段话么:二十三,买上糖稀送灶爷,灶王爷爷上青天,;二十四,割下对联写上字,红红彤彤图吉利;二十五,揩抹打扫寻笤帚,翻箱倒柜去尘土;二十六,提上篮蓝割上肉,提上坛坛打下酒;二十七,糊窗户擦玻璃,家务活儿靠婆姨;二十八,又做年菜又蒸贡,馍馍蒸下一笸箩;二十九,关门从头洗到脚,明天要换新棉袄;三十天,全家老小相聚齐,热热乎乎迎新年.

曾记得在我小的时侯,似乎对年有一种盛情。从放寒假起,就开始盼着过年,当小年的鞭炮声响彻整个村庄的时刻,就越发的对年有殷切的期待,甚至于掰着指头数日子。当被妈妈指派着爬上院里的窗台扫那些冬日里积攒的尘土,头上扎块方头巾,爬上梯子,把那些搁在高处架子上平日里不用的瓦罐呀、瓷盆呀,用抹布擦得铮光瓦亮的时候,觉着自己本事好大,可以让久病的妈妈绽放出笑颜,觉得自己马上又长大一岁了,过年,不仅仅意味着有新衣穿,有肉吃,更意味着我又长大一岁,距离大人又近了一步,我可以帮着妈妈做更多的事情,干更多的重活了。对于七十年代我居住的乡下,一年到头也就是过年的时候才能见着荤腥,隔了一个院落就是生产队的仓库,往往是一进腊月,队里就会杀羊,在那个大场院里宰杀了然后分割,每家多则分个两斤,少则一斤半或者更少,还能分到一些杂割(羊下水、羊血等的混杂物,煮熟了的,回家兑着熬汤喝),那时候猪肉甚少,一年到头喂大的猪崽是舍不得自家杀来吃的,还得卖到收购站换一年的零花钱的,顶多从镇子上割上一两斤猪肉用来年后支应客人。不过就算再穷的人家,过年的时候总是会杀上两三只公鸡的,都是自家春天孵出来的鸡仔,长了一年后,母鸡下蛋,一般留下一只公鸡做鸡头,其余的留两三只过年吃,剩余的也就换了钱了。

在我的印象里,守岁和年夜饭是最最隆重的。年三十晚上,全家人都脱了鞋围坐在炕桌边,爷爷奶奶必定是上席,我们这三个孩子就围在两侧,炕沿边的位子是父母的,母亲身体不好,也会帮着父亲端个菜递个碗的,虽没有多么丰盛的饭食,但一家子人坐在一起,看爷爷呷两口小酒,父亲忙前忙后的张罗着,那种感觉真的好美!等到接神(我们这里的风俗,年三十,子夜一过,敬请仙去的各位列祖列宗以及天上的各路神仙到家里做客)之前,奶奶一定会呆在屋子里煮南瓜,美其名曰“翻身瓜”,爷爷和父亲在屋外上贡、燃鞭之后,就会隔着门问,“翻身了没有?”,奶奶就会喜滋滋地大声说着:“翻身了,翻转了。”籍以此来期待来年日子过的比去年要更好,“翻身瓜”也许只是一种美好的期盼,但必定年年煮,岁岁问。

如今,又是新的一年来临之际,我竟然有点犯愁了。美食新衣,这些东西,不光是我,就是两个孩子,似乎也不那么关注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无论城乡,过年的美食,早在平日就经常吃着,过年穿新衣,平日里就一季一套甚或两套了,对美食和新衣的期待,在他们心里可能早已不是那么重要了。再者,现在的社会不比以往,吃的穿的用的,满大街都有卖的,只要你兜里有钱,什么事儿都不是事儿了。唯独清洁搞卫生,农村和城市还是有区别的,城里人可以找个家政,农村没有家政,而且头脑里也没有那个概念,就算你想雇个人,都乡里乡亲的,也没有人愿意来挣那个钱,又或者是不好意思。

在我以往身体好的时候,两孩子很少做家务,就连上大一的女儿,也是今年暑假才学会洗衣服,学会做点简单的饭菜。不知道是两个孩子看我今年老是病怏怏的呢?还是两孩子一瞬间长大了?姐弟俩钻卧室“密谋”了半天,最后出来要让我参加他们的民意测评,意思大概就是儿子擦玻璃,干重活,女儿做饭洗碗收拾家,还没等我反应过来呢,两孩子已齐刷刷举起双手,说少数服从多数,说什么就算妈妈弃权,这项决议也是可以通过的。

我刚打算开口,嘴快的儿子已经坐在沙发边上,搂着我脖子了,“老妈,我和姐知道你今年身体不好,每天不是去医院检查,就是熬中药,别老把我们当孩子啦!我俩个研究了,只有心情好,病才能够好得快,”他顺势扭转头问他姐,“是吧?姐。”

“是的呢,是的呢!今年年前收拾家,洗洗涮涮,我姐第两就包圆了,妈,您就安心的养病,以前我两上学忙,现在都放假了,都能顶一把好手了呢。不信,您就瞧着。”

姐弟两一唱一和的,把我弄得一阵云里一阵雾里的。看着我疑惑的表情,两孩子竟然异口同声地说:“老妈,光说不练假把式,我们说干就干,一定让您当一个月的皇太后,让您也享受享受,然后快快的好起来,以后您还得伺候我们呢。这一月,您就看着,只管坐那儿指挥就够了,另外,做得不好的地方,一定要不吝赐教哈!”说完,姐弟两还摆了个特别夸张的奋斗POSE.

还真别说,两孩子除了做作业,也不去外面玩,就是帮我干活了。擦玻璃那天,儿子从车库拿回来擦玻璃的工具,站在高凳上卖力的擦着,女儿在下面打下手,又是递抹布,又是扶高凳的。刚开始的时候,儿子不得要领,使用不了那个擦玻璃器,满玻璃画下尽道道,我在给他讲解了一遍动作要领和擦玻璃器要有怎样的运动轨迹才能少留痕迹后,他掌握的还是蛮到位的,自己一边擦,一边海吹:“老妈,您看您儿子我,多聪明了,您就说了一遍,我就比对面那个大男人还擦得好呢!”甚至于还俯下头去,告诉他姐:“姐,你看咱妈,多幸福了,一双儿女,干重活的有,干精细活儿的也有,而且,你瞧瞧我,又聪明又孝顺,老姐,你要多学着点哈!”

女儿虽不像弟弟幽默,但却总是细心的不让我在阳台多呆着,说那里有邪风,让我回沙发上或者床上呆着,只管看他们的成绩就可。两个孩子都说,老妈虽然生病了,但一定得让她过个不一样的年,过一个超开心的年。

我甚至于在女儿的空间里看到:年是什么?年不应只是彩色的,那些鞭炮、灯笼、对联,抑或“福”字的金,瑞雪的白,新衣服的彩,加上烟花的绚、太阳的亮堂、心里的喜,一下子就凑成了一个彩色的“年”;年还应是暖暖的,一家人的团圆,晚辈对长辈的孝,也许孝并没有大小,不一定是我能给父母多大的礼物,或许是我心里对父母长辈的心疼就是最大的孝,就能让岁尾新春的年也变的暖意融融。过年,这个流淌在中国人血管里的词汇,如今被人们当作味道品评时,有人说越来越淡,有人说还是很浓。我想,年味还是很浓的,也许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美食新衣的期待淡了,但我们对于年的主题和精髓永远不会淡漠,过年永远不会过时。

是啊,在我们经济迅猛腾飞的时代,过年依然是一种文化传承,是团圆、亲情、祥和的文化体现。世界再大,都要回家,父母所期盼的,不是你给他们多大的红包,而是你就真真切切的坐在他们对面,听着他们唠叨,看着他们欣慰的笑颜。

也许年味就是蜂拥的车站一张张风尘扑扑的笑脸;就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喜乐气氛;就是全家人围坐在桌前端起的一杯杯酒;就是屋外烟花闪耀融进眼睑的阵阵璀璨;就是父母忙前忙后做的一顿年夜饭;就是看着眼前的孩子仿佛自己又回到童年的一种享受;就是不管认识不认识,见面都说过年好的那种友好感觉;就是家家户户都贴上喜庆对联迎接新春,庆祝新的开始;就是满大街挂满了红灯笼充满了祝福话语的那种气氛……

年味随笔作文 篇三

年味十足的商场里到处人头攒动,童装销售区尤其热闹。孩子们试穿着新颖艳丽的童装,小脸蛋上美滋滋地溢满了幸福。我羡慕眼前的孩子们,想起了我童年过年的味道。

童年,看到家家贴春联、户户放鞭炮的时候,我似乎闻到了年的味道。其实,母亲早已经将年味缝进了针线活里。八岁那年的腊月二十二,临近小年,我兴高采烈地地跟着母亲走进了百货公司。漂亮的童装和鞋帽吸引住我的眼球,两只脚也像被磁石吸住了一样,迟迟不肯挪动,心里充满了对穿新衣、戴新帽过大年的渴望。我仰起头看着母亲,母亲也看出了我的心思。她拉了拉我的手,微笑着对我说:“走吧,孩子。过年的时候,妈妈会让你穿上比这还要好看、还要结实的新棉衣、新棉鞋的。”听完母亲的话,我顺从地跟在母亲身后,一步一回头,依依不舍地离开了童装柜台。

我知道,柜台里的童装和鞋子母亲是买不起的,但她答应我的事情一定能办到。为了让我们六个孩子过年都能穿上一身新棉衣,一双新棉鞋,母亲付出了超过常人的艰辛劳作。炎炎夏日的中午,她顾不上休息,头顶着烈日,嘴里嚼着饭,手上忙着将积攒下来的零碎旧布糊在饭桌上,放在烈日下晒成袼褙,留着给我们做新棉鞋用。数九寒天的夜晚,我家土平房里阴冷,我冻得瑟瑟发抖,早早地上炕钻进了被窝。忙碌了一天工作的母亲,收拾完碗筷,便拿过了装满针头线脑的针线笸箩,开始夜以继日地为我们赶制过年穿的新棉衣、新棉鞋。

渴望着快点穿上新棉衣、新棉鞋,我披着棉被,爬在母亲身边,看母亲做针线活,似乎从中嗅到了年味。夜深了,我的两只眼皮开始发酸,慢慢地打起架来,不知不觉间就睡着了。当我一觉醒来,看见母亲还借着昏暗的灯光在纳鞋底。我揉着惺忪的睡眼问母亲:“你咋还不睡觉啊?”母亲慈祥地对我说:“趁着腊月夜长,紧紧手,把你们哥几个的衣服、鞋子都做出来。只有你们都穿上了新棉衣、新棉鞋,这年才有味啊。”母亲一边说着,一边将手里那根缝衣针放在头皮上蹭了两下,接着又将那把锥子扎进厚实的鞋底中,顺着锥子扎出的针眼穿进去缝衣针。当她取出缝衣针以后,又将缝衣针上那根细麻绳缠到锥子把上用力拽了几下。如此循环往复,母亲的手指被一根根细麻绳勒肿了,磨粗了。她手里的一针一线,变成了缝满细麻绳的棉鞋底。一摞子白布边圈成的鞋底上,有上万个针脚。那针脚横看成行,竖看成趟,像一队队士兵,整齐有序的排列着。

母亲的针线活做得好,在我们邻居中是出了名的。过年时,很多小伙伴脚上穿的都是传统掐脸布棉鞋,又丑又憨,像两条胖乎乎的大鮸鱼。我脚上穿的却是新款式“北京棉鞋”,高高的鞋帮,圆圆的五眼,黑黑的烫绒面,加上母亲精细的手工活,让我感觉到它的与众不同,特别神气。姐姐脚上那双紫红色烫绒面棉鞋,看着喜庆,更惹人眼球。母亲给她的鞋脸上点缀了四个红绒球,像四只灵动的小兔子,随着姐姐移动的脚步,跳来跳去。

我们新棉衣的面料都是母亲重新染过的翻新布。她怕我们穿着这样的新棉衣过年,会在小伙伴面前觉得难堪丢人,便把针线活做得格外细致认真。无论是前后衣襟、领口袖头,还是裤腰、裤脚,每一个针脚都缝得非常均匀。为了把棉袄做得合身合体,撒裉前她都让我们穿上半成品试了又试,直到她觉得满意为止。

棉袄的对襟是“门面”,钉排纽扣或者钉几只按钮,简单省工。母亲为了点缀好我们身上的这个“门面”,她选择了即复杂又费力,但是绝对美观的纽襻。为了这些纽襻,她花了大量的心思,用了大量的功夫。那时候,市面上买不到布绳,母亲就自己动手裁剪布料,先缝后抽,做成了布绳。一根根细细的布绳,乖乖地任由母亲摆布。布绳在母亲那双灵巧的手中上下翻飞,引进穿出。一个个祥云状的、琵琶状的、蝴蝶状的纽襻被她编织出来了,它们个个活灵活现,堪为精美绝伦的手工艺术品。

我穿上新棉袄去炫耀,小伙伴爱上了那一对对琵琶纽襻。他用手抚摸着一个个纽襻,有时候还会解开纽襻,把玩纽襻上精美的拴布疙瘩。看着他的笑颜,我非常自豪,心里感觉很甜、很美。母亲辛苦劳作,她把年味缝进了针线活里。纽襻上系着喜庆,棉鞋里缝满了温暖。

穿着母亲缝制的新棉衣、新棉鞋去放鞭炮,年味更浓。

年味随笔作文 篇四

过了元旦,新的一年便开始了。虽然元旦也算过年,但乡亲们叫它阳历年。上学的孩子放一天假,上班的人们也放假,也只有放假,才想起来是元旦了。年味并不浓。在乡村,真正的年味是从腊月初开始的。

杀年猪当是乡村迎接新年的一道独特风景。交了腊月,村头就支起了杀锅。也只有腊月,这些杀锅才现身。在乡村过年杀猪是必不可少的事情,仿佛不杀条猪,这年就过得不够肥实,不痛快,也不够喜庆。一般的人家都喂猪,富不离猪,穷不离书是老一辈传下的规矩。就是不喂猪的人家,也要从外地买头猪回来杀。一个腊月下来。杀猪师傅忙得不亦悦乎。听到猪垂死挣扎的嚎叫声,便有乡亲们相邀:走,看杀猪去。三三两两的人走到杀锅旁,一边看杀锅师傅麻利的身手,一边议论猪的大小肥瘦。猪的主人在忙着给大伙抽烟,打招呼,满脸喜气洋洋。围观的人仿佛占了他的喜气,快乐的互相打趣。嬉笑声,赞叹声,问好声,夹杂着偶尔几声猪的嚎叫或嘶鸣。乡村迎接新年的大幕徐徐拉开了。

男人们忙着杀猪迎接新年的时候,女人们也开始为过年忙碌起来。交了腊月,张罗的第一件事就是做米酒。先把米蒸熟,晾温,拌上酒曲,然后再辅以适宜的温度,两三天后,香甜的米酒就做成了。好酒不出缸,坏酒满屋香,真正的好酒甘甜绵醇,是待客不可少的。酒做得好坏,是老一辈评价俏媳妇的标准。有可能谁家的媳妇因为米酒做的好扬名乡里,也有可能谁家的媳妇米酒做的不好,成了大伙饭余茶后的笑柄。米酒做好后,放入陶瓷坛,一般可以保存到来年夏天,随时想喝都可以舀来一些。米酒有大米做的,也有小米做的。都是收获的粮食蒸煮发酵后的芬芳,都有农作物特有的醇香。如果少了米酒,乡村的年味就淡了许多。在我的家乡,在腊月半之后,正月半之前,你随意走进一家,主人都会端上一碗米酒,或者卧着荷包蛋,或者米酒里泡油馍。米酒洋溢着主人的厚道和热情。

做好了米酒,就该忙着清洗,从厨房到卧室,从用具到穿戴,女人们用勤劳的双手操持着,到处都干干净净,闪着亮光,她们美丽和微笑都印在了她们劳动过的地方。生活因为她们的忙碌温润而幸福。年味被她们用双手烘烤的香甜起来。做豆腐,蒸年馍。热气腾腾的灶间,人们兴奋的操持着。年年有余,一年的丰捻落到实处就是吃,穿,用的体现。也只有过年的时间朴素的乡亲们才如此富足,如此奢侈,如此心满意足。平时他们总是积谷防饥,有钱也要算记着花呢。平日的他们总有忙不完的活计,地里,屋里,人的,家禽家畜的,每个人都有自己分内分外的活。过年了,终于可以歇几天,快快乐乐耍一耍。会唱的唱起来,会拉的拉起来,咿呀声中自有自己的粉丝和乐趣。什么也不会也没关系,随便走走,满眼的喜庆,心里也有一种快乐。

最不甘寂寞的是孩子,向大人要了零用钱,不去买棒棒糖,也不买辣包包。就冲着鞭炮。擦炮,响炮等等,叫得上来名字的,叫不上来名字的,因为鞭炮相聚在了一起。噼噼啪啪,这里响声刚落,那边忽又响起,伴着孩子们清脆的笑声,给宁静的乡村添了许多生机。

咚咚咚,锵锵锵,锣鼓唢呐响起来,龙灯狮子舞起来,踩高跷的,划彩船的,大家都欢笑着,忙碌着,把年味攒的浓浓,在乡村荡漾开来。宁静的乡村因为年味变得热闹了,干净了,香甜了,更让人怀念和留恋了。

年味随笔作文 篇五

说年,已经是老话题,三百六十五天一圈的轮回后,便是一年,周而复始。每一次过年都相似,又有些许的不同,那儿不同?对,是“味道”!

关于年的传说,流传至今,始终如一静候在那。四季暗换,一阙阙的歌声飘过,不知不觉还是遗忘了些什么,是丢失了沟通,偏离了情感的桥梁,是友情、亲情、爱情……不知什么时候,走着走着就散了,再也不相见;聚着聚着就浅了,回不到原点;拥着拥着就冷了,忽而就心寒。人情冷暖,唯自知,任凭“一江春水向东流”,自说自话罢了!

特别向往儿时的过年,记忆中的流沙,洒在一方的净土,深情以待回温着,予以重现故里,魂牵梦绕千百回的,那时那刻的味道。

每逢进入腊月,便开始为年做着准备,大扫除,买东西。年集上,热闹的很,琳琅满目,让人眼花缭乱,母亲会买一些烟花回来,给我和弟弟。特喜欢跟随着母亲去赶年集,乐不知疲,即便什么也不买,看看也是好的,当时总是这么想。童年里,不论日子过的怎样,母亲尽量还是给儿时的我,扯一块新布,缝纫一件新衣服,喜喜庆庆的过年。

临近过年,每家每户便要准备面食,做煎饼,蒸馒头,有时还要蒸一些年糕,或花馒头,放入红枣,捏成花样,或捏成可爱的小动物,比如小刺猬。

过了小年,母亲开始做豆腐,豆子是自家地里种的,挑拣干净后,将其碾碎,浸泡它一天一夜,再把它放在石磨中,磨成糊糊,如此就可以做豆腐了,自家做的豆腐,入口滑软,味道很正。每次母亲会把热乎乎的豆腐,切它一盘,蘸上自制的酱,犒劳我这帮忙的小馋猫,我呢,也是乐在其中,美滋滋的!

除夕前几天,写好对联。叠了红纸,按尺寸分成一幅幅,父亲执笔,我来做帮手。心愿在希望的田梗上漫游过,祝福日子甜甜蜜蜜;期望来年有个好收成;一家人健健康康的,祈望的祝福语,都在这一幅幅对联上,写下最美好的字符。张张的喜庆,句句的愿望,洒在一页晴好的星空。

腊月二十九左右,要盘鸡,自家养的大公鸡,盘成造型,备着除夕夜用。还要煮肉,猪肉切成大方块,与各种大料,在灶上用木柴细火慢煮。骨头上的肉一直是剃不净的(始终明白,那是母亲故意没有剃干净,为了让我和弟弟解馋),记忆里,这可是一年中,挺奢侈的时候。猪肉汤从不浪费,切入一些海带和白菜,一起炖煮,这道菜的味道和口感,自然而然是不同寻常的。

除夕夜,在一片忙碌气氛中,一步步,缓缓走来,母亲做好了年夜饭,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火炉烧的正旺,煮一壶酒,蘸着年味,煮一行向往,遥寄着春节。联欢晚会上,小品相声,喜剧总动员,其乐融融的氛围,这顿大餐,已是甜美无比的回忆!

年夜饭过后,剁馅子,包水饺,要包两种馅子的,一种是拜祭用的素馅,另一种是为初一准备的,初一吃的这饺子,里面会包进几个硬币,谁吃到了,那是一种好兆头,寓意着来年有好运气。包完饺子,在门外放一个鞭炮,示意着已经包完。剩余的时间仅有等待,也是嗑瓜子,看春节联欢晚会的时间,等零点的钟声响起,迎接新春的到来!

零点一到,拜祭开始,当时不懂大人们做的这些事,记得每次过年都相同,安置好拜祭的菜肴,点香,烧纸,磕头,放鞭炮,跟着父母拜祭,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那时只是一味地,觉得很有意思,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懂得了这种祈求的愿望!

大年初一,串门送祝福,去几位爷爷、大伯家,家堂上拜祭一下,互相唠唠嗑,拉拉家常。在彼此的拜访中,感情忽而近了一些,有什么隔阂,多少嫌隙,都在初一相聚中,渐渐地烟消云散了。

记得母亲讲,正月十五以前,可以都算过年。年前的准备,虽有些繁琐劳累,但始终记忆犹新,回味不尽,感觉过年,是最美好,最快乐的时光!

现如今,快节奏的步伐,删繁就简了很多步骤,也淡了很多该有的情怀。打个电话,拜个年;送些礼物,作祝福;微信语满天飞,祝福话一串串,悄悄地,慢慢地感情线断裂了,细碎了一地!

有些事情,是亲临其境的感受;有些情义,是面对面的碰撞。虽现代文明,快捷了我们的生活,简单了复杂,丰富了匮乏,却无法代替一种纯朴的,情深意长的表达。

过年,是一家人相聚在一起,不仅仅是吃年夜饭,拉个家常。过年是心与心的贴近,如春温暖的感觉,是实实在在的团聚,是袅袅炊烟缭绕小灶,一家人围坐一起,慢煮新年,特有的味道!

年味随笔作文 篇六

来了,来了!“她”来了!又是365个日日夜夜,我们迎来了红红火火的中国“年”,她带着满街的“中国红”、一身品牌的“精神人”、一车车的“年货礼”,姗姗地走进了各个角落、各个家庭。

这几天爸爸妈妈的电话多了起来,根据我的所听,他们讨论的主题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哪一天到哪里团年,经过他们反复争论、协商,最后确定了一家一天,这样大家都满意。从他们争论中,我发现他们都希望年夜饭在自己家,我想,是都希望来年生活都能越来越好吧。不过,凭着我爸的“三寸不烂之舌”,最后还是选定年三十在我家,我从中仿佛已经闻到了浓浓的年味。

为了更好地迎客,我们准备了丰富的年货。过年要吃糖,我们就会买很多糖,酥心糖、水果糖、软糖……几乎都有,巧克力也是必不可少。剩下的则是一些零食,饼干,瓜子都是最佳选择。水果在大家心中的分量很重,像苹果、葡萄、砂糖桔,这些几乎都是成箱成箱的买。有吃的,当然也有喝的,小孩饮料,大人白酒,葡萄酒,啤酒,应有尽有,几趟搬到家,我都累的瘫坐不起了,不过内心却是兴奋的。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贴春联,因此,对联就成为我们必买的一件物品。“内外平安好运来,合家欢乐财源进”七字的、九字的、十二字的……那一幅幅红底金字、飞舞狂草,让办年货的人们目不接暇,认真选对自己所需的。一路路置办年货的人们在选对联时,同时围着一摞“福”字精心挑选,听着他们的笑语,我明白了,过年除了贴对联,还要贴“福”,并且是倒着贴一个“福”字,寓意“福倒福到”。我们也同样买了一个“福”,精心挑选了一幅“辞旧岁喜看江山更美,迎新春展望前程似锦”的书法对联,爸爸告诉我,祈愿我们祖国越来越好,家庭越来越幸福。

为了使团圆饭更加丰盛,我们家都会准备腊制品、卤制品、酥肉、春卷,藕夹这一类的。为了团圆饭,妈妈老早就开始把肉腌制,风干形成腊制品。卤制品的食物就多了,卤牛肉、猪耳朵、猪肝等。酥肉则是用面和肉炸出来的,制作程序我偷看几次都还没有学会。还有的家庭会灌些香肠,风干了吃,我们家的香肠都是妈妈自己弄好半成品在街上做的。团圆饭桌的菜也很有讲究,汤圆必须有,寓意着团团圆圆。最后还要上一道鱼,不管是鲫鱼、鲤鱼,制作方法不管是红烧、清蒸,都不能吃完,这叫做“年年有余”。它绝对是团圆饭桌上一道亮丽的风景,想到这里,我都忍不住流口水了。

这浓浓的年味,让我尝到了幸福的味道,它是五彩缤纷的,是幸福美满的。

年味随笔作文 篇七

年味,赋予一个成长的印记。现在的年味儿,就是多远都要回家,团圆,品美食,唠家常,看《春晚》,跨年夜。年味儿,丰富多彩,弥漫大江南北,长城内外。不变的是浓浓的亲情,幸福的节日。不同的是千姿百态的欢庆方式,不管是城里的,乡下的;家里举办的,饭店聚会的;南方的,北方的;还是各民族的……都隆重的迎接,盛情的款待。以自己最崇敬和最欢快的方式来迎接年的到来。祈福祝愿新的一年万事如意!

说不完的幸福年味,倒是时常回忆起童年的年味,那个青涩的年代,物质匮乏,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都较低。但浓浓的年味,让亲情和时代打理的印象深刻,至今不忘。

年味推开腊月的门,走进千家万户。驱散严寒,送来温暖。童年的年味,是一种期盼。像屋檐上挂着的一串串红辣椒,那么热烈;又像是挂在蒙古包上被日月风干的牛肉干,那么让小孩儿垂涎……

放了寒假,恰恰赶在腊八,腊八的清晨,妈妈熬的腊八粥,作为年的引子,牵着我们向新年的祝福中奔跑。:“小孩儿,小孩儿,你别哭,过了腊八就杀猪;小孩儿,小孩儿,你别馋,过了腊八就过年”。过了腊八,盼望着小年的到来。

北方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孩子们已经等不到新年,就迫不急待的穿上了花红柳绿的新衣、新鞋,跑到村头,踏着村民们击打的鼓点儿,欢快的玩耍起来。让北方的冬天不再孤寂与萧瑟,欢快挂满了冻得红彤彤的小脸。

二十三小年这天要祭灶,小孩儿们吃着黏黏的糖葫芦,黏住了嘴,甜醉了心。

过了小年,年门儿越来越近,大人们更是家里忙着蒸年糕,做豆腐,杀猪,发面蒸馒头……做不尽的美食,乐的小孩儿合不拢嘴;外边忙碌着赶大集,购年货儿,俗话说:“丫头爱花,小子爱炮”,每到过年,姑娘们的鲜花头饰,给节日增添一份美丽与喜庆。更展示出女孩的那种天生爱美,那份与生俱来的妩媚。男孩子们不在乎那份美丽,却拿着炮仗在院里放个不停,劈了啪啦,便是他们愉快的心声。

腊月像一位矫健的青年步伐快而急促,拖着人们,追赶着他向年奔去。大人们一路奔忙,扫房子,粉刷房子,装饰房子,欢天喜地的把年画贴满了屋子。

年的日子浅了,年货似乎也满了,但好像总是买不全,直等年来到……

大年三十终于到了,孩子们是被阵阵鞭炮催醒的,还没弄明白怎么回事儿,懵懵懂懂就跟在大人后面,提了对联儿,挂钱儿,跟着大人,帮家人贴对联了。贴对联,可是过年的一件大事。它是年味弥漫的极致。红红的对联,寄托了红红火火的日子,写满了各种祝福,威武的门神,花红柳绿的挂钱儿,无不预示着来年平平安安,五谷丰登,祥和发财……所以贴春联,是一项大工程,男人们总是细致的,虔诚的用一上午的时间来贴完。女人们则精心准备着新年的这顿大餐。春联恰好贴完,大餐摆上席来。新年大餐,像一块磁石,吸引着每位家人聚在一起,围坐桌前,一家老小,在这一刻,放下忙碌,以最好的心态,品美食,品团园,品快乐。

夜幕降临,家家灯火通明,红红的灯笼映着红红的对联,给大年夜增添了些许的祥和。这时,爸爸总是抱来许多芝麻秸,均勻地铺在院中的路上,踩上去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一是为了让屋里的人们能听见外面进来拜年的人的脚步声,二更是为了预示着来年芝麻开花节节高。

因为有中午大餐的底儿,晚餐草草吃过。孩子们便跑满村子,疯玩起来。大人们开始准备做午夜的饺子。只等午夜,鞭炮一响,饺子下锅,连绵不断的拜年就开始了。有时等不到午夜,一家鞭炮响,两家三家就连上,于是整个村子谁也不甘落后,鞭炮声此起彼伏,把年味儿推向高潮。吃完饺子的孩子们跑着出去拜年了,大人们还没顾得吃完饺子,给长辈拜年的人们一波儿又一波儿来了,又走了。拜年的祝福声萦绕在饺子的清香中。此时忙碌一年的人们,难得此时的放松与富足,走村串户,互相拜年,整个村子像水流动起来。送走祝福,迎来祝福。拜完整个村子,已听见鸡鸣,初一的清晨已来到。大人们仍没有困意。大人们熬了一夜,小孩儿们热闹到困倒,睡到天明。

初一早晨起床,小孩儿们在撒满地的鞭炮屑中,寻找着那未被放过的小鞭炮,积攒在手中,等找完了。扫净鞭炮的纸屑,再拿出火柴,点燃未响的小鞭炮,更是无比的快乐。

年味儿弥漫的童年,过了三十儿还未完。从初一后到元宵节,接连不断的秧歌儿,高跷,走街串巷,送去祝福,给那个时代文化生活比较贫瘠的人们,带去最大的快乐与期盼。秧歌,高跷会持续半个月,到元宵节结束,元宵节晚上的灯会,孩子们跟着灯会跑遍村子,甚至是外村,看灯展,放烟花。送走一拨儿灯会,回去睡个回笼觉,再迎接下一波的灯会。总之,这一晚,孩子们一定要玩儿嗨,这可是年的尾巴啦!明天一切正常了,如果今晚玩儿不好,那就只等,来年了!所以,在元宵节这个晚上,我总是跟在哥哥姐姐的后面,走家串户,跟着他们追着灯会,走过一村又一村。直到结束,望着圆圆的月亮和满天星斗,跟着姐姐和哥哥回家,困倦打不退的兴致……

年,就这样隆重地来,悄无声息地走。一年又一年,轮回岁月里,我们从孩童,走向芳华,又走向步履蹒跚……

童年的年味是那样的青纯,美好。在记忆中拿出来,舔一舔都那么甘甜。

年味随笔作文 篇八

俗话说进了腊月就是年,这话说得不错,日子进腊月了,在外面打工的小村人陆陆续续的回来了。走在大街上和人打招呼,村人就会说这么早就回家过年了,打工回来的说是啊是啊,挣钱多少没一定,有钱没钱回家过年,总会说笑几句的,于是小村里传出了久违的笑声,开始热闹起来了。

打工回来的村人第一件事就是看望父母,给父母买点好吃的陪父母聊天尽孝心,然后才是为自己家里买一些。坐在沙发上抽着烟,看着锅里炖的肉,看桌子上洗干净的盘子碗,看老婆兴奋得忙前忙后,这情景总是那样暖心,总也看不够。想要给老婆帮帮手,老婆不让,说在外面干一年了,回家了该歇歇了。老婆一边还张家长李家短的介绍这段时间小村里发生的有趣的事情。锅里炖的肉开了,咕嘟咕嘟冒着白色的热气,香味飘满了房间飘出了院子,路过的村人闻见了羡慕的说,还没到年下呢,谁家就开始炖肉了,这小日子够红火的。

打工的人陆续的水一样从四面八方流回小村了,小村里就越来越热闹了,镇子上的集市也繁忙起来了,卖菜的卖肉的卖服装的卖对联爆竹的都紧紧抓住商机可劲招揽生意,一年也就这几天是他们的黄金时间。集市已有几分年味了,打工回来的村人们有事无事总喜欢和老婆一起去镇子里集市上逛逛,在商场里买几套新衣服,老婆嫌贵不舍得也不行,干什么啊,挣钱还不是花的啊,看老婆在穿衣镜前试衣服,那眼神还是和结婚前一样的,有几分骄傲,仿佛天底下就数他老婆漂亮。置办年货还早些,但还是忍不住先买些能存放的,比如木耳腐竹什么的干菜,比如鞭炮。穿着买的新衣服,买的大兜小兜东西欢欢喜喜回家了。

现在网购很时髦的还很便宜,可这些打工回家的村人们就不喜欢,他们觉得和老婆孩子乡里乡亲一起逛街买衣服什么的是一种炫耀,他们很享受这个过程,他们的身心在家乡浓浓的亲情里才能彻底放松。网购的大都是在外面打工的孩子给父母长辈的,村人去镇子里的快递店取东西回来时故意从人多的地方过,村人问时他们说孩子给买的,这不是要过年了吗,咱不让买不行,话语之间透着一种得意一种幸福。

小村的时光是慢节奏的,小村人在自己家里性子也是慢的,打工回家过年的村人们还是觉得时光太快了,他们想日子如果像自己老婆包饺子的面剂就好了,两手用力就可以拽得长些更长些,这样他们就可以在家多待一阵子陪老婆孩子了。

在腊月半后下了一场雪,天地间是纯白的一色,像是把小村田野都藏起来了,但是藏不住小村人浓的化不开的情谊,藏不住酝酿了多半年的粮食酒的醇香,藏不住越来愈浓的年味。这场雪使还没有回家的村人们心里更加急迫了,他们不辞辛苦加速处理着手头的事情,做完了就可以回家了,家里的亲人也常常在村头站着,希望早一点看到归人的身影。年的味道是愈来愈浓了。

做生意的开车来到小村了,卖菜的卖肉的卖鱼的,在街边摆下,一会就围满了村人,讨价还价,见一个人买了,许多人就跟着买开了,说说笑笑比集市上还要热闹呢。该回家的村人都回来了,大人孩子终于团聚在一起了,一家子围在桌前吃饭喝酒说闲话,总结过去一年的经验,憧憬未来的日子。自然他们的目光短梦想比较小,如田野里的小草一样小,他们只想把自己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就知足了。亲人们在一起不觉着就喝多了醉了,室内温暖如春,外面天寒地冻,小村似乎也醉了,夕阳映着红红的脸庞。

腊月二十几了,上街的村人少了,村人们都在家里开始准备过年的饭菜了,自己吃的还有过年后来拜年的亲朋好友们的,一年了也只有这几天在一起聚聚说说话拉家常,想想还真是不容易,整个小村都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了。孩子们呢,过年学校都放假了,以前是满大街跑的,呼朋引伴做游戏,玩得忘记了回家,现在的孩子们大都在家里呢,看电视玩手机玩电脑,沉醉在虚拟的世界里,因此就很少上街了。

二十九一家人包饺子准备年夜饭,三十晚上和初一早晨是必须吃饺子的,在小村这一天包饺子的饺子馅用不完剩下了没事,包饺子的面是必须包完不能剩下的。下午就要贴对联门神了,正房里放下家谱祖宗牌位,给灶王爷财神爷众神仙们换上新装,院子胡同打扫的干干净净,到了三十早晨就要上香了。

腊月三十就是一年的最后一天了,早晨开始就有一种喜庆的氛围,空气里弥漫着香火的味道,村人们皆穿上了过节的新衣服,平日里的土头灰脸洗得光光的,不时传来爆竹的炸响,年的盛宴就要开始了。下午四五点吧,太阳还悬在半空呢,小村里爆竹就炸开了,先是几家响,紧接着就密集如炒豆子般响开了。这时你如果去村子外面田野里你就会听见周围的村子的爆竹声此起彼伏,空气里弥漫了烟火的味道。一个村子在狂欢,三个村子在狂欢,这片古老的土地在狂欢。

三十这一晚,家家户户都是灯火通明,守着旧的一年离去新的一年到来,祭拜祖先,给村子里家族的长辈们拜年,这是固定的程序,谁也说不清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这样传下来了,年年做年年新。小村的街道上走动着拜年的村人们,家家传出过年好拜年的声音。

欢快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不用说几天后这些回家的小村人又水一样流向四面八方,又为自己的生活去打拼了,似乎和去年的情景一样,也许和亲人的这一别又到年底才能团圆了。小村人的日子就像一本书,这一年就是翻过一页吧,每页的故事不尽相同,可开始和结尾却总是过年这个节日连在一起的。常年在外打拼的村人们因为过年才能和亲人们短暂的团圆几天,享受天伦之乐。也正是这个节日提醒着漂泊在外的人们,他们的亲人在家乡,他们的根在家乡。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年味随笔作文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年味随笔作文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393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年味随笔作文精品多篇.doc》
年味随笔作文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