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基层建议:群众性文化体育场所建设要高站位“四抓四重”范文
今天,好范文网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基层反映:基层建议:群众性文化体育场所建设要高站位“四抓四重”》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
六安市裕安区人大常委会调研反映,群众性文化、体育场所建设和活动开展,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增进社会和谐幸福,促进全民健康生活,提高全民综合素质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科学判断,当前,群众性文化、体育场所建设情况与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上的反差,契合了党的十九大这一论断,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以六安市裕安区为例,近年来,群众性文化、体育建设步伐加快,初步形成区、乡、村(社区)三级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基本实现了文体融合、设施集中、联动运作,为全区广大群众精神需求和强身健体提供了基本保障。但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问题:
一是群众性文体活动场地分布不均衡。活动场地是群众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基础,全区280个行政村(160个中心村)、22个街道社区,现建成的乡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民健身广场、各类城市体育工程项目等,多集中在省市区美好乡村建设示范点附近,数量有限远不能满足群众对文体活动场所的需求。各个社区周边的小型广场通常汇集了居住在附近的一些居民,也难以保证这些活动场地日常不被占用。
二是群众性文体活动的专业人才匮乏。一些建成的文体场馆,因缺少专业管理服务人员,公益性群众文体活动缺乏组织,健身器材得不到及时维护保养,环境卫生得不到及时清理,而且八成以上参与文体活动的群众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培训,多数是通过自学网络教学视频以及队员之间相互学习来自发性地开展活动,专业水平普遍不高,制约了文体事业发展,影响全民健身活动和竞技体育人才培育选拔。
三是群众性文体场所管护经费保障少。在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的今天,群众参加文体活动的热情高,对文体活动场所、器材设备需求量大,对灯光、音响、舞台有了新要求。由于参与人员多、使用频率高,文体场所内的器材设备经常需要维修或更换,因为普遍缺乏专项管养经费,一些被损坏的器材设施成了文体场所内的安全隐患。从调研的情况看,整合众多项目资金建设起的文体场所管护瓶颈突出。
四是文体产品供给需求的针对性不强。多数群众在享受文体活动成果的同时,不同程度有参与互动和体验的意愿。比如送电影下乡没有送戏下乡受欢迎,去文化大礼堂听报告的没有去健身广场的人多,到农家书屋的没有跳广场舞的 人多,在提供文体产品时没能够充分考虑针对性和受众性。由于规划和财力限制,区内缺少大中型体育场馆,15分钟的健身圈建设尚未完全形成,与全民健身需求不相适。
二、几点建议
贯彻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投入的方式,切实做到“四抓四重”提升广大群众对构建公共文体服务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一要抓源头重需求,做好融合文章。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场所建设是源头,实际需求是方向,应紧抓党的十九大提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机遇,结合美好乡村建设,充分利用国家扶助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公共文化服务项目建设政策,积极探索多元融合发展途径,推进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场所建设进一步提标扩面,着力实现高标准、全覆盖。
二要抓关键重活动,完善保障机制。人、财、物、力是做好群众性文体建设的关键,提炼地域特有元素并挖掘文体活动内涵是引领文明建设、提升活动成效的出发点、落脚点。政府要根据公共文体服务事权和支出范围,将公共文体服务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保障,按照公共文体设施功能、任务和服务人口规模等,合理设置公共文体服务岗位。
三要抓两端重引导,统筹规划管理。公益性群众文化、体育场所粥少僧多,公众化的乡村场地是有益的补充,政府主导的社会性活动和群众自发的休闲式活动要注重衔接好、引导好。政府要将公共文体场所建设、设施管理纳入到城乡规划,采取新建、改扩建、捐建、合建等多种方式乘势而为,努力形成公共文体服务投入多元、参与多元局面。
四要抓传承重创新,拓展民生效应。培养造就德才兼备、结构合理,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文体人才稳定队伍,传承和创新并举,促进公共文化体育场所建设别具匠心和优秀公共文体产品百花齐放,壮大各类专业性、群众性的艺体团体,鼓励和支持自主开展健康文明的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同时倡导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文体设施 免费开放。
(孔祥银、陈华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