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共享”更要“规范” 别让共享民宿成为监管的“灰色地带” 范文
近年来,共享民宿的消费浪潮逐渐盛行,其供给主体多元化,服务内容多样化,用户体验社交化,通过共享平台可以降低房东、房客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交易风险,为房客提供更好的体验,受到诸多青年人的关注。据相关调查报告显示,2017年主要共享民宿平台国内房源300万套,房客超7600万人,交易规模约145亿元。然而,这种新兴共享经济在带来自由、便捷、多元体验的同时,伴随而来的还有噪音扰民、民宿信息与实际不符、卫生条件差、消防安全不符合规定等问题,如不得到有效规范,将困扰共享民宿的持续发展,并引发社会问题。
当前共享民宿存在多方面的问题:一是虚假刷单致使民宿条件线上与线下不符。口碑是民宿的根本,通过快速刷单吸引房客,提供了一条提升口碑的捷径。刷单造成虚假的好口碑现象,扭曲了正常的市场竞争机制,使用户反馈失真,容易制造“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据报道,曾有房客通过网络信誉入驻某一民宿时,发现其居住环境、条件、卫生等均与评价不符,致使房客与房东产生纠纷。二是主体责任缺失致使管理不畅引发矛盾。一方面,民宿平台不充分履行其管理责任,对房东及其发布的房源,只进行程序性审查,没有审查其本质上是否真实。另一方面,房东在追求入住数量和效益的同时,忽略了对住房环境、安全及服务的优化,从而引起“民怨”。此外,住户在入住民宿时,其频繁进出也引发了物业管理、治安防控、小区卫生、噪音等问题。三是法律监管漏洞造成监管“灰色地带”。民宿本质上是住宅改商用,需要获得相关法律法规的认可、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甚至要有全体业主的同意。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尚没有统一的法律规范为其提供指引,进而导致政府部门管理缺位、乏力,为共享民宿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鼓励创新与规范发展并行不悖,市场呼吁探索适应民宿发展规律的运行模式,专家学者也建议对待新业态、新模式既要包容审慎、又要守住底线。
为此建议:一是加强对民宿平台、运营房东的管理。市场监督部门应加大对民宿平台的监管,对于虚假刷单、虚假宣传及不规范发布信息行为及时予以查处。民宿平台与运营房东应加强行业自律,自觉做到客观、公正、真实审查发布民宿信息,对不符合安全、卫生要求的民宿,坚决退出平台。二是提升房客规范意识。加强对房客的宣传教育,引导其通过正规平台预定民宿,提升房客隐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指导房客合法、安全使用“共享民宿”,杜绝在民宿内从事违法等扰民活动。三是制定统一的法律规定。尽快制定民宿经营管理有关规定,对民宿在经营许可、硬件条件、消防安全、卫生环境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定,明确平台、经营者和房客之间的权利义务,规范各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