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谨防“后高考经济”误入歧途范文
基层反映:谨防“后高考经济”误入歧途
2022年高考落下帷幕,庞大的应届生消费群体、长达近3个月的超长暑假,给电子产品、旅游、餐饮、驾校培训等行业带来一波消费高峰,为疫情影响下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卸下重任考生消费意愿强劲,更应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做到“量体裁衣”。
一、基本情况
2022年XXX市普通高考参加考试XXX人(普通文科XXX人、普通理科XXX人、高职类XXX人)。经走访苏宁易购等商场相关人士,6月8日高考结束后,3C产品进入热销期,较5月销售数据上升60%—70%。部分商家推出各种促销活动,驾校推出“驾考速成班”,考生出示高考准考证,可享受学车优惠。旅游公司推出持准考证参与团购旅游套餐,抢滩“高三毕业生”消费群体。餐饮行业“谢师宴”“升学宴”订购火爆。
二、存在问题
一是正确消费观有待提升。高三毕业生刚刚成年,还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面对五花八门的消费需求,不能清楚辨别哪些是噱头,哪些是刚需,造成一定程度上盲目攀比、奢侈浪费。二是不法商家借机虚假宣传。面对“后高考经济”较大消费需求,一些商家浑水摸鱼。比如,旅游投诉热点主要集中在旅游者对旅行社提供的用餐、住宿条件、行程安排、导游人员服务态度不满意等方面。三是“黑中介”编造出国“美梦”。一些地方的留学中介行业比较混乱,不少非法中介往往挂靠在有资质的中介名下,利用考生和家长对留学情况不了解的弱点,收取高额服务费或者咨询费。学生出国后发现学校不是自己所选的、专业也不是所要学的,再找中介发现“人去楼空”。四是高考志愿填报乱象丛生。“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填报服务五花八门,要价从数千到数万。一些普通高中老师和大学招生老师,被包装成“资深”“顶级”专家,咨询一次标价数千到数万元。未被录取、专业不对口、收费高而未达到目的等诸多高考志愿填报后引起的纠纷屡见不鲜。
三、意见建议
一是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价值观。提高自我控制能力、增强风险意识,避免情绪化购物。家长帮助孩子甄别真假,对孩子不合理、不切实际的的要求也不加以引导,学校跟进加强教育引导,引导理性消费,避免奢侈浪费。特别是学生在选择留学中介机构时,查验是否具有教育部颁发的“自费出国留学中介机构资格认定书”以及市场监管部门部门颁发的营业执照。二是强化监督管理。市场监管部门未雨绸缪,成立专项检查组,在6-9月每月至少开展2次保护消费者权益专项督查,加强特殊时期市场监管,积极营造公平、健康的市场环境。三是提高服务能力。高校、教育部门、招录工作机构等树立高考招录工作服务意识,及时摘编、整理、发布科学填报志愿服务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