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学调查报告多篇范文
[引言]高校教学调查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高校大学生电影市场调查报告
高校大学生电影市场调查报告
摘要:电影如今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影响力悄然渗进社会的各个领域。xx城市发展迅速,文化活动也多姿多彩,电影市场更是百家齐放。大学生作为电影市场中的一个重要消费群体,他们有其独特的消费特点,如何吸引大学生走进电影院、如何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成为电影市场发展的一大问题。调查并分析xx高校学生群体观影习惯,去电影院消费的行为特点及发掘潜在消费者对促进电影市场的发展很有意义。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文化产业化,尤其是对电影产业化发展提供诸多政策支持。20xx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首次以国务院办公厅的名义对电影产业提出具体规划。2022年6月,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支持电影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加大电影产业扶持力度。根据国家电影资金办票房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xx年6月30日,今年全国电影票房已达246.86亿元,同比去年上半年的202.59亿元,增幅21.9%。其中国产片票房131.1 亿元,占比 53.1%,同比增长38.9%。20xx年上半年票房过亿的国产影片有14部,其中《美人鱼》、《西游记之三打白骨精》、《奥门风云3》、《功夫熊猫》票房超过xx亿。票房过亿的进口片共有21部,其中《疯狂动物城》、《美国队长3》、《魔兽》票房超过xx亿。
随着技术的进步,观影渠道逐渐拓宽,网络视频、手机电影、数字放映等新的电影传播方式,使影视合流成为现实。观众改变了过去聚集在影院中仪式般的集体观影的方式,通过电视、影碟、网络等多种媒介,人们观看电影的方式和选择与过去完全不同。无疑,网络已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一大冲击。
xx是一个城市化的进程很快的城市,中央商务区出现了众多大型购物中心,而这些地方也都建了许多电影院。目前,xx在时光网的记录中已有40家影院,万达、华臣、博纳、金逸等院线影院品牌先后进驻xx,充分、良性的市场竞争和随之而来的互动共赢成为成都乃至全中国电影市场最值得汲取的经验。
高校在校大学生目前已经成为了一个比较庞大的独立的观影群体,并将成为未来观影的主力军,随着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提高,不少学生选择一个了观赏电影来娱乐和充实生活。但是针对这个庞大的市场,我们的电影院、电影公司等并没有充分挖掘其潜力,为了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观影习惯及消费行为特点和心理特征,以及他们的需求,我以问卷调查、电话采访以及电子邮件等方式进行了本次调查。
二.调查对象
xx地区的xx理工大学、xx财经大学、xx工业大学、xx艺术学院等多所学校在校大学生。
三.调查内容
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大学生影院观影情况进行调查,通过向在校大学生发放问卷,对填写回收的问卷数据进行收集,分析,总结得出相关的结果,分析影响大学生到影院观影的因素,根据这些分析可以得出大学生影院观影现状,影响因素,同时为影院的发展特供参考和策略。
调查内容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调查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例如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专业,消费等情况,通过这些基本信息的调查可以得到被调查者与调查主题相联系,可以对不同地区,不同性别,年龄以及消费习惯喜好进行详细的调查分析比较,以作分析需要。
第二部分主要是对大学生观影习惯的调查,在这部分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该被调查者是否喜欢看电影,以及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影等方面的观影习惯。根据被调查者的观影习惯和喜好判断被调查者对观影和影院观影的态度。
第三部分是对选择去影院观影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被调查者去影院观影的频率,原因等,调查影响他们去影院观影的因素。
第四部分是对不选择到影院观影的大学生进行调查,调查不去的原因,以及他们是否是潜在的影院消费者。根据调查作出改进看如何把这部分消费者转化成影院消费群体。
随着高校放低入学门槛,使得大学生消费群不断壮大,加之不断提高的消费水平,大学生们寻求多样的娱乐和休闲方式,因此,大学生电影市场的潜力不容忽视。
四.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电话采访以及电子邮件等方式。
五.调查分析
1.调查对象分析
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xx0份,回收97份,有效问卷95份,统计结果分析以这95份有效问卷为依据。
被调查者男女各占57.9%、42.1%,学科类型包括理、文和艺术,理工科占51%,文科占35.9%,艺术类占13.1%,来自各个年级,分布比较平均,一二三四年级各占24.8%、21.4%、46.2%、7.6%。
大学生由于租住性强,自由支配时间较多,平时的娱乐活动也丰富多彩,包括体育运动、网络游戏、音乐电影、电动等。通过数据整理可知,88%的大学生月消费额在500元以上,56.5%的在800元及以上,其中约80%的大学生有娱乐性消费活动,500元以下的娱乐消费占到了99.1%,由此可知,大学生作为一个庞大的观影群体是具有消费能力的,因此,研究他们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习惯对开发大学生消费群体有意义的。
2.大学生观影习惯分析
此部分主要分析大学生的观影习惯,包括喜好程度、观影频率、喜欢的电影类型、票价及影院服务满意度等。在被调查者中,有92.3%表示喜欢看电影,88.8%经常看电影。
在大学生喜欢的电影类型中,爱情片占17.1%,惊悚悬疑片占8.5%,科幻片占13.7%,喜剧片占21.4%,动作片占17.1%,动画类型片占4.3%,文艺青春片占15.4%,其他占2.6%。大学生普遍喜爱观看喜剧片、爱情片和动作片。喜剧片之所以如此受欢迎无需解释,由于这一类影片为了娱乐而娱乐,以及为了搞笑而搞笑的特殊性,符合广大群众通过观影寻求心情放松和开心一笑的原始归宿。至于爱情片,很显然,和年龄有很大关系。大学生本来就到了谈对象的年龄,这个年龄是异性相互吸引的年龄,看电影是情侣约会时通常选择的活动。动作片以其帅气精编的武打套路、高科技元素的融合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感受。
一部受欢迎的影片的主要因素有剧情、打牌明星、知名导演和评价,由此可知,影片质量是影响大学生观影频率的决定性因素,他们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判断识别能力,仅凭大制作或大规模的宣传是难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的。影片产地也是影响大学生观影频率的一个重要条件。从调查结果来看,欧美影片高居榜首,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两个:第一是大学生的心理上来讲,比较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欧美很多的电影的情节的编排让人眼前一亮,不拘泥于套路;第二是从客观上来讲,欧美电影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形成了像好莱坞这样的电影产业,其发达程度是其他地区电影所无法比拟的,欧美电影的质量,无论是影片的内容、情节、叙述方式还是高科技的运用,都远远胜过国产影片。
从大学生观影目的上来看,70.1%的被调查者的观看电影的目的是放松心情、娱乐休闲,17.9%是为了感受文化熏陶和心灵启迪。因为作为普通大众,观影的本质目的就是娱乐,就是一种放松,一种调剂,让生活更多姿多彩,同时,电影作为一种特殊的产品,对观众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从大学生观影方式上来看,82.9%的被调查者选择网络,因为它便宜、方便。大学生观影,首先考虑的当然是价格问题。对于还没有收入的大学生群体来说,在扣除生活费及学费之后,不可能有太多闲钱。其次,去影院观影不方便,考虑到交通、时间以及上映影片有限等因素,影院观影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
统计结果显示,约有77%的被调查者关注电影资讯,其中又有42.7%的被调查者通过网络、微信平台等数字媒体了解电影的相关讯息,12%通过朋友推荐了解电影讯息。这给影片的宣传方和电影院的宣传提供了指导性的方向,要善于运用网络途径宣传,如社区、微博、新闻、广告等。
3.大学生观影行为分析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学生没有固定的观影频率,但大多数大学生观看电影的频率还是很高的。大学生是一个闲暇时间较多的群体,在课业负担不重的情况下,大多数大学生会偏好观影的方式来娱乐休闲,有55.6%的被调查者去影院观影。在这之中,89.4%的人在节假日和周末去影院观影,时间具体在下午或晚上。影院可在此时间安排大学生喜欢的电影上档。
大学生们选择去影院是因为电影院的.环境氛围,电影院观影与其他观影方式相比,在视听效果、特技效果环境氛围方面有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视听效果好,感受imax,3d效果,支持自己喜欢的导演演员,环境氛围好等。电影院可通过提供更好的服务、良好的环境吸引消费者。
如今淘宝、支付宝、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都有打折售出的电影票,所以大学生观影在票价方面没有太多影响。
4.潜在消费者调查分析(不去电影院的被调查者)
被调查者中不去电影院的原因有32.7%的人是没时间,23.1%认为票价高。大学生有时课业比较忙,尤其是应届毕业生,没有闲暇时间。针对这些原因,电影院针对优秀的影片加强宣传力度,突出其卖点,因为影片的质量是吸引此类消费群体的根本原因,如果影片很好,没时间也可以挤时间,没兴趣的可以激发起兴趣。
被调查者中,选择电影院外的其他观影方式的有92.3%,将来会去电影院观影的有86.5%,由此可知,大学生中的潜在消费群体很庞大,结合其原因,使他们转化为实际消费者是可行的。
六.调查结果
此次调查结果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绝大多数喜欢看电影,且主要看重的是影片质量、剧情和口碑,大牌明星和知名导演等主要方面。被调查大学生对当前影院的票价大部分学生是持一个满意态度,在可接受范围内。在调查中还可以得出大学生有去影院观影的消费能力,不选择去影院观影的原因主要是时间原因以及自身因素,经济方面只占很少的一部分。大学生不选择到影院观影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没有空余时间,还有一部分是因为没有人陪伴,也有一部分是因为去影院观影不如在网络上看电影方便快捷。其中有70%的大学生说以后会选择到影院观影,这说明大学生中也有很多影院消费的潜在消费群体。
现代快捷的生活节奏,让人们时刻处于高压力的环境下,尤其是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社会压力使大学生在精神上有很大的负担,一些适当的休闲娱乐活动能够缓解学习压力,放松、愉悦身心,而看电影对大学生来说是其中一种较为便捷的方式,且电影文化作为一种文艺方式是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有力途径。大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庞大的观影群体,在现如今的电影市场中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此次调查可以得出大学生电影市场有广阔的电影空间这一结论,但也存在着一系列对电影市场影响不好的因素,影院可以从以上影响大学生影院观影的因素中找到突破口,调整政策,去取的电影院市场新的活力。
【第2篇】铁路成人高校发展调查报告
随着普通高等教育大众化和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等开放性高等教育方式的迅速扩展,成人高校及其成人教育出现了萎缩状态,特别是铁路成人高校与企业脱钩以后,如何准确定位、持续发展,必将是研究和解决的首要问题。一、成人教育的发展和现状
1、成人教育在社会化大生产中诞生,在我国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人教育是18世纪工业革命背景下出现的一种以成人为对象的教育形式,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出现的新的教育形态,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不断变革的产物,也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的成人教育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步入现代化、规范化、法制化的发展轨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成人教育初步形成了与普通教育、传统的学校教育并驾齐驱、协调发展的新局面,进一步承担起了对在岗、转岗和各类求职人员进行岗前、岗位培训,对离开正规学校的人员进行基础刻育和高等教育,对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进行继续教育培训的任务。勿庸置疑,成人教育和其它的教育形式一样是中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社会进步、经济建设、文化建设和民族素质、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方面都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2、成人教育条件受限,自我发展面临困难。1998年教育部成人教育司被撤消后,从形式上看,成教司与职教司合并为“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而在实际上,原成教司的成人教育专管职能被分解到发展规划、基础刻育等四司中去了,应该说,成人教育司在管理上削弱,是“名半存而实亡”了。同时,普通高校扩招和教育手段的开放,为受教育者提供了便利条件,许多成人学生进入普通高校深造。企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和改革的不断深化,又使相当数量的学生不能脱产学习,这些因素的影响,造成了成人教育萎缩局面。
二、铁路成人高校发展面临的问题
在成人教育不景气的情况下,铁道部又将部属学校移交地方政府管理,铁路成人高校面临着三个危机:
1、生源危机。近年来,国家加大对普通教育的投入,普通高校扩大了招生人数,普通高等教育正在走向大众化。2022年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410万人,比上一年增加8。同时,普通高校设立了成人教育学院,面向企业和社会招生,进行成人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承担起了成人高校的部分功能。国家对普通高校的巨大投入以及普通高校的名牌效应,吸引了大批生源,使得成人高校在整个教育中的份额不断减少。另外,成人教育中的生源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以前铁路成人高校录取的新生大多数是铁路中专技校毕业生、复员军人和接班的职工。现在铁路补充新职工,除毕业的大学生和复员军人以外,其他渠道几乎没有,因此教育对象出现断层,直接面临生源危机。
2、经费危机。我国的成人高校是在计划经济中以企业、行业的需要建立的,绝大多数都是企业办学,学校的一切费用都是企业提供的。现在铁路企业要将直接为铁路运输服务的职工大学移交地方政府,若政府不能从财政收入中支付办学经费,铁路成人高校办学将举步维艰。如果没有建设资金作保证,学校就不可能发展,就有被淘汰的危险。
3、经营危机。以前铁路成人高校依附企业办学,学校按照铁道部和铁路局的计划去完成任务,无论学历教育还是岗位培训,学生都是从职工中来到职工中去,就业问题无须考虑。现在学校与企业脱钩,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一下子由上下级变成了合作伙伴。这些因素的影响,决定了铁路成人高校经营危机。
三、铁路成人高校发展的思路
成人高校要生存,要发展,必须紧贴市场经济,树立明确的社会需求意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规律、趋势和需求。
1、更新办学理念,走以高职高专教育为主的多功能办学之路。教育部等7部委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明确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因此,铁路成人高校要克服在培养人才模式上只看重知识,轻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现象,逐步向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培养既具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能力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同时,铁路成人高校要发挥铁路专业和师资队伍的特长特点,采用办学形式的多层次、多形式、多类型,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牢牢占领铁路市场。特别是当前社会发展,人们对知识的需求趋势多样化,有需要提高学历的,有需要职业资格证书的,有需要技能培训的,各学所需。学校要以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岗位,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受教育者的需要,有效地为铁路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创新办学机制,实现学科型向高职型转化。要不断创新办学机制,加强学科建设,根据社会及陕西地区对人才的需要,增设地铁、轻轨等专业。在教学上要以职业需要为基础,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将课堂教学与现场刻学、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全日制教学和非全日制教学相结合。在课程设置上,坚持以职业岗位需要为主,采取灵活的办学方式,突出职业性、应用性、实践性。在人才培养上
必须坚持走产教结合、校企联合的路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
3、增强办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提高教学质量是学校工作的核心,是学校发展的基础。提高教学质量一是要因材施教,确保每一位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长。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参差不齐,程度不一,需要进行分级教学,在教学的进度、难度上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
二是要以市场为导向,推行“订单培养”。订单培养就是要按照企业的要求,科学、合理地增开相关课程和内容,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需求的协议式的培养。这几年我们为西延公司、安康铁路分局以及西安送变电公司培养的技术人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三是要加强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建设,从教学制度的完善、教师任课资格认定、教学过程的检查考核。四是增强办学手段。加大现代化教学设施的投入,鼓励教师开发各种教学课件,开展各种模拟教学。在实验室建设和建立高水平教育信息网等方面,充分利用和发挥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总之,铁路成人高校必须不断转变办学理念,确立依托铁路,面向社会,立足陕西,辐射全国的办学思想,充分发挥铁路专业的优势和多功能办学的特点,积极开辟新专业,走高职高专发展的道路,只有这样,学校才能持续、健康的发展。
【第3篇】高校校园内广告现状调查报告
据记者调查,除了郑州大学、河南财经学院的一些操场、食堂零星设有广告栏、led显示屏外,其余大部分高校的校园广告只是零敲碎打,不成规模。但是,骆深渠和同学调查后发现,“郑州有大中专院校40多所,保守估计,校园广告每年的总容量在200万元以上”。“我们想成立一家'绿色风'高校传媒有限公司,专做校园广告。”骆深渠说,他的创业项目已得到学院的认可,并已报给了校领导,公司正准备注册,目前已吸纳了市场营销、会计等多个专业的同学加盟。
特色 绿色广告“干掉”垃圾广告
“我们为公司起名'绿色风',就是想突出校园广告的公益性特色。”骆深渠说,他们的设计项目中除了品牌广告位,还有带有公益宣传语的广告栏。比如,在食堂广告里可打上“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等公益宣传语,以和校园文化相融合。
骆深渠说,广告位一般设在运动场、食堂等区域,不会进入图书馆、教室等学习区域。现在,很多学校都对非法小广告非常头疼。“与其让校园里小广告泛滥,传单满天飞,还不如通过正规经营予以规范。两年内,我们希望将业务拓展到全郑州乃至省内的各所高校,打造一个校园传媒网络。”骆深渠的同学徐洪鹏说。“我们会设一些勤工俭学的岗位,为家庭困难的学生提供'挣钱'的机会。”骆深渠说,校园广告的设计、绘制、张贴等都可以让学生参与,这样,运营成本也会大大降低。
疑问 校园广告应该如何监管 疑问
一:商业广告该不该走进“象牙塔”?
“校园里如果铺天盖地都是广告,铜臭味就太重了。”一些老师认为,高校是纯净的“象牙塔”,商业广告不该走进这片净土。“商业利益和学校的利益不好平衡,一旦开了口,很可能出现一些不可控因素。”据郑州某高校宣传部负责人介绍,郑州各高校对此都持谨慎态度。“小小的一个广告位,学校的宣传部门能卡,后勤部门也能管,很难交涉。”一名广告业内人士说,很多广告公司早就盯上了这块蛋糕,但因为学校各部门的利益不好协调,一直未能进入。“现代社会的广告像空气一样无孔不入,学校很难保持'真空'。”郑州航院市场营销教研室主任王霖说,即使没有广告牌,传单、招聘小广告也已经渗透进了校园的每个角落,完全避免校园商业广告是不可能的。
建议: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蒋美华副教授说,校园广告“宜疏不宜堵”,要想管好这道“闸”,学校应建立严格的广告筛选和管理制度,杜绝出现过分刺激的商业广告,保证校园的学习环境。 疑问
二:利润应该如何分成?
“我们想让学校免去我们的买断费,我们会把一年利润的三成分给学校。”骆深渠说,他们正和学校洽谈具体的合作方式。
在创业计划书中,骆深渠对广告位进行了“明码标价”:食堂打饭窗口的广告位每月收费5元,体育场墙体3米×2米广告位每月300元……照此规划,仅航院新校区一年的广告收入就可超过11万元,制作费等成本却只有6000多元,学校一年可获利3万余元,公司可获利7万余元。
建议:王霖说,除了分成,学校还可以和广告公司以多种形式展开合作。在北京、上海等地,有些广告公司一次性支付校园广告的买断费用,在校园里投放广告,还可以由广告公司出资设立广告栏,由学校和广告公司共同使用 。疑问
三:校园广告能否“门当户对”?
“酒类、性用品、替考及其他的非法广告,我们坚决不涉及。”骆深渠说,校园广告需要讲究“门当户对”,主要客户群将定位为运动服饰、食品等行业的一些积极向上的知名品牌。
建议:王霖说,学校也将对广告进行筛选监管,对广告地点进行限制,校园主干道、教室、宿舍等处将拒绝商业广告进入。
【第4篇】高校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下面小编跟大家分享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以供参考!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xx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
【第5篇】关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调查报告
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中,增加了“重视……在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内容,明确突出党员发展工作的重点是青年。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把握住了青年,就把握住了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因此,基层党组织应落实好新党章的要求,作好在青年中发展党员的工作。高校是优秀青年最为集中的地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无疑是党员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现状,为我校搞好这一工作出谋划策,现就如何作好青年党员发展工作,把握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质与量,以及入党教育方式作一调查。
为了使调查方式更先进,调查面更广,本次调查采用网上调查的形式,利用“中共在线”网站——一个由北京某高校一名学生党员自己建立、面向广大青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红色个人网站——开展调查。在为期一周的调查中,共有近百名青年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参与,调查结果及分析如下: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应以质为主,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 39
47%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应以量为主,力争为党输送大批优秀年轻人才。 4
5%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应质、量兼顾,二者不可偏废。 34
41%
•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卓有成效,无须做新的改动。 4
5%
•我对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有新的建议。 7
9%
(图一)
一. 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应质、量兼顾,以质为主
由(图一)可知,被调查者普遍认为对目前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应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以质取胜,宁缺毋滥,在坚持保证质量的同时适当扩大人数,但绝不能仅注重“量”而忽视了“质”。有被调查者反映了当地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忽视质量,致使一些尚不成熟的学生加入党组织,引起了群众的不满和警惕,要求改革党员发展工作程序、加强管理的现象。可见,把好入党关,本着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同时对入党积极分子本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保证新党员质量,为党输送合格的新鲜血液仍是目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当务之急。
•以学习党的历史、文件和领袖著作为主,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水平。 26
32%
•以调查研究、参观访问为主,在实践中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觉悟。 23
28%
•以交流心得体会为主,引起入党积极分子要求入党的思想共鸣。 26
32%
•以加强专业学习和本职工作为主,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在工作、学习中的能力,在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5
56%
•以观看专家、领导专题报告会和优秀影视作品为主,用权威的报告、生动的作品引导入党积极分子。 17
21%
•以组织开展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活动为主,加强入党积极分子的党性修养锻炼。 33
41%
•其他行之有效的方式。 6
7%
(图二)
二. 入党教育方式应多样化,力求丰富多彩
由(图二)可知,各类入党教育方式支持率较平均,反映出大家对入党教育方式应该多样化,力求丰富多彩的要求,这样可以对入党积极分子有一个系统、全面而又真正引起思想共鸣的入党教育,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以求早日符合党员条件,增进他们的“党员意识”,通过多种方式达到保证党员发展质量的目的,解决好发展学生党员质与量的矛盾问题。对有被调查者反映其所在单位入党教育形式单一,起不到应有的教育作用,以及对预备党员考察不够等问题,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并在今后工作中吸取教训,完善不足。
三. 入党教育应着眼于实践,真正将教育内容内化为入党积极分子的自觉行动
调查中“以加强专业学习和本职工作为主,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在工作、学习中的能力,在群众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支持率最高,达56%。可见,实际行动最能反应入党教育成果,加强本专业学习、完成好本职工作、为人民服务的具体活动等仍是体现共产党员先进性最有力的标志,牢牢把握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走群众路线,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最高标准,才有利于入党积极分子端正入党动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入党前后一个样,始终在各项工作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有一段表述,很能说明这一问题:“一个共产党员不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在本职工作上长期当外行,不能对四化建设做出真正的贡献,他的所谓政治觉悟和先进性就是空谈”。
四. 结论与建议
随着全党上下端正党风、发挥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继续开展,高校严把学生入党关,为党输送合格的新党员也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新课题和新重点。我校作为政法院校,学生党员发展比例高,更应作好学生党员发展前的教育工作,保质保量,防止因发展比例较高而导致发展对象良莠不齐,影响新党员质量的现象发生,在坚持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思路的同时,应当进一步加强工作力度,完善入党教育,提高入党积极分子各项素质,使其早日成为合格的共产党员:
1、应继续坚持学生入党前必须经过党校培训,并将其固定为一个严格的组织制度,保证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党校正规化的学习、培训,并且保证“法定时间”,使党校学习成为学生入党前的一门必修课,也成为他们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2、应继续坚持党校培训形式多样化,个人自学、课堂讲授、小组讨论与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并举,加大实践性课题的开展,全方位立体化教育,真正使教育深入入党积极分子头脑,促进其思想觉悟提高,加强其党性修养锻炼,早日实现思想上入党。
3、应继续坚持质、量兼顾,以质为主的方针,把保证新党员质量放在党员发展工作的首位,将党校学习成绩优异、平时工作、学习中群众反映良好、真正符合党员标准的入党积极分子吸收到党组织中来,作到学校、群众和发展对象三方都满意。
4、严格预备党员考察期内的各项考察制度,将这期间的教育活动作为新党员入党后的第一课和党校教育的延续,让预备党员继续加强学习,接受群众监督。发展前是“成熟一个,发展一个”,发展后更要作到“发展一个,成熟一个”,保证党员发展工作质量,进一步防止把不具备党员资格的学生吸收到党内来。
综上所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意义重大,对高校党建工作,乃至整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有重要影响,应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严格各项制度,确保新党员质量,努力开创这一工作的新局面,为落实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各项任务与目标而努力奋斗。
【第6篇】高校大学生暑假农村发展调查实践报告
巴铃镇坐落于贵州省黔西南部的一个城镇,沿着关兴高速一路驰骋,经过几小时我终于到达了。
一下车,一条大路伸向远放,路两排的房屋和树都整齐的排列着。
我在这里也受到了村委的热情接待,据村委介绍,这里在十几年前还是一个小村庄,这里的人们也都主要以农业为主,在十几年的现在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发展的重镇!
在国家发展方针的指导下,在该地不适应栽种粮食的土地上实施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使一些开始出现石漠化的地方得到缓解。
我随着当地居民上山,看到了一片片绿葱葱的树林,居民透露,在树长成之后,可以作为经济林卖给国家,并且在这期间国家还有经济补助。
在这里医疗改革也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刚开始也只是国家只是出资进行药费补助,但在近几年后,看病拿药都不会再花一分钱了。说着,居民们都露出了笑脸,说到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了.
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全免的方针下,原来因为没有学费而辍学的孩子也进入了学校,走进了他们另外一条人生的道路。
农业税的减免,更为农民心里一大快事,农民的压力越来越少,生活越来越轻。
在村委的带领下,我走访了几户农家,每家都是窗明几净的,后来才知道,原来的这几户是村里的危房户,在当地政府的出资帮助下建了新房。 后来又更随村委走访了几个临近的村子,都由原来的石子路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路边也没有再看到村委说的危房了。
现在此镇也实施了小区式管理,各个街道都有办事处每村都有村委会,人们的问题也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提高了,以前都只是在晚饭后,坐在房前聊天,现在还有了专门的中老年活动中心,为中老年提供了专门的休闲娱乐场所。
在这里的一周时间,彻底的打破了我最初的对乡镇的看法,在意识里还认为是原来的贫穷落后,至少不会是我现在所看到的样子,但我才发现是我落后了。
在这里,我看到了改革开放,农村建设的实绩,看到了农民的生活的改善,生活越来越好!
【第7篇】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健康教育调查报告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解我省高校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16号文)的精神、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情况,分析研究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工作中的薄弱环节,提出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加强这方面工作的意见,江苏省关工委、江苏省教育系统关工委,在省教育厅有关方面协同配合下,组织开展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研。全省确定南京大学等25所高校参与调研,这些学校既有部属高校也有省属高校,既有综合性的本科院校,也有专业性的高职专科院校,高校驻地覆盖全省各地,样本具有较好的代表性。参与调研的高校关工委在学校党委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动员和组织本校离退休老同志,对在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情况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调查,总结经验,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在此基础上,我们召开了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座谈会,听取调研情况汇报,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现将这项专题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分析
调查显示,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上看是好的,绝大部分学生积极进取,热爱生活,乐观豁达,不怕困难,善于合作,体现了较好的心理素质。但同时也看到,当代大学生,随着生源的独生子女化,随着国际政治经济大环境的复杂多元变化,以及学生家庭成长背景、地域贫富的巨大差异和现代媒体的负面效应等因素影响,从中学门迈向大学门的青年学生面临着比过去时代大学生更多的现实问题,部分学生产生了各种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和适应障碍,有的因心理疾病导致休学、退学。在对大学生的各个年级段的分析中,几乎都发现有部分群体存在值得我们关注与重视的心理异常问题。据各校心理普查和日常心理咨询记录提供的资料,心理异常学生检出的比例,虽然差异很大,但平均达到5-7%,有些学校高达14%以上,且有逐年上升趋势。
我省高校学生在心理健康状况异常和主动寻求心理咨询的同学中呈现的心理健康问题,以发展性心理问题为主,障碍性心理问题次之。发展性问题以学习问题、适应问题、人际关系、贫富差距导致的心理问题及恋爱与性心理、挫折应对、毕业择业心理等问题为主;障碍性问题则以强迫症、焦虑症、抑郁症、成瘾(含网络成瘾)、物质依赖、性偏好障碍等神经症、心境障碍、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性心理障碍等心理障碍为主。由于各个年级大学生所面临的客观环境和发展任务不同,各个年级大学生所显现的心理问题也各不相同。综合分析各校所提供的情况,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抗挫折能力差,引发压力难以适应症
现在校园里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一代学生从小家庭娇惯,生活条件优越,被称之为“在蜜罐里”泡大的新生一代,家长花重金租房陪儿女读书的现象也屡见不鲜,这就从客观上养成了这一代大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差,环境适应能力下降,“郁闷”一词成了他们的常用语。与过去艰苦年代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这一代大学生在抗挫折能力上有较大落差,造成在遇到竞选班干部落选、奖学金没评上、学习压力大等问题时,都会使一些学生烦躁易怒、自卑苦闷。此外,刚进入大学的新生,由于大学学习方法与中学有很大不同,自由支配时间比较多,教师的授课方式常常会使许多学生不能认同。大学汇集了各地中学尖子,许多学子会因学业成绩不再显赫而产生自卑、焦虑和不适感觉,若迟迟不能调整,长期压抑也会造成严重的心理疾患。而目前有些学校对学生战胜挫折的心理教育重视不够,也使这种状况的扭转迟缓。某大学一学生,来自苏北农村,中学的尖子生、三好生,性格内向,来上学的费用都是父母向乡亲们借来的,来校后学习适应能力差,成绩不理想,看到别的同学在外打工,执意想挣钱还债,种种压力逐渐使刚进校意气风发的他变得很郁闷、焦虑、烦躁,这些不良情绪积压爆发,情绪失常,导致狂躁症,被送进精神病院治疗,休学两年。
(二)、失恋等情绪困扰,诱发冲动控制障碍症
现在大学里谈恋爱现象比较普遍,中年级学生就开始尝试建立属于自己的亲密关系,然而大学生谈恋爱成功率比较低,失恋问题突出。失恋对自己对他人造成的伤害往往很大,不良情绪酿成的事件比较多。失恋造成学生心理失衡,引发各种的心理问题,轻者荒废学业,重者引发校园极端事件。某高校曾发生一起因“三角恋爱”引发的凶杀事件。一女生因不能容忍另一女生接近其恋爱的男生,在某日中午趁该女生在宿舍熟睡时,用事先准备好的菜刀连砍十几刀致其重伤。强烈的嫉妒心使这女生丧失理智,成为一名杀人犯。有些院校中,由于相
关心理知识的缺乏,婚前性行为引发的身心伤害也成为较为突出的问题。此外,网络成瘾也是大学生中存在的严重问题。不少学生陷入网瘾,失去自控能力,轻者通宵熬夜,生活无规律,影响健康;重者导致学业荒废,精神恍惚,不能自拔。部分男生还开始出现离不开烟酒等物质依赖,成为各种各样的“瘾君子”。
(三)、个性偏执、情绪敏感,易诱发孤独、失落症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独生子女家庭环境的影响,不少在性格上以自我为中心,自信偏执,易于冲动,随心所欲。这种特殊环境形成的个性造成人际交往能力差,少数学生因个性、价值观的差异等因素迟迟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群体而产生孤独感;交朋友特别是交异性朋友中喜怒哀乐的不成熟处理、自我认知和认知他人的偏差导致人际关系敏感,自卑失落,极易诱发心理问题和极端行为。某校二级学院一名女生,个性偏执,心情孤傲,交一男朋友,一年后遭拒绝,情绪受挫,寝食难安,心理封锁,听不进任何规劝,终于悬梁自尽。
(四)、经济条件的差异导致心理落差,引发烦恼、自卑症
现代社会由于市场经济体制的作用,社会分配存在较大差异,“富二代”、“官二代”等社会热议的问题也给大学生带来了影响。来自贫困地区或家庭经济状况不如意的学生,与衣食无忧的“富二代”学生彼此的认同度有较大差距,容易导致情绪波动、价值观的动摇改变,并加剧同学间的矛盾。对于贫困生来说,“富二代”的一掷千金很可能是一个刺激,并由此引发情绪反应或者人际矛盾。而有的“富二代”学生由于对贫困学生缺乏同情心,也可能会在朝夕相处中伤害到贫困生的自尊,引发人际纠纷,导致贫困学生心理障碍的形成和加剧。
(五)、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引发焦虑、恐惧症
当前在多元化价值观并存的市场经济和日趋激烈的竞争大背景下,青年群体面临着较重的生存压力、就业压力。不少毕业班学生有“就业综合症”,主要表现在求职过程中的焦虑、急躁、心神不宁,以及达不到期望后的意志消沉和情绪低落。大学生一般就职期望值偏高,向往大城市,不甘心回小县城,同学间也必然会作收入、工作环境等方面的比较;加之,存在一些社会不正之风使学生看到录用人才的不公正,会使他们产生愤怒、不安、无奈、孤独等负面情绪。如果临近毕业而学校对学生这方面的心理关爱忽视,将使这方面问题难以化解。
上述在现阶段大学生中较为常见的心理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和改善,将会影响一些学生一生的身心发展。学生在大学阶段能否得到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有效的心理辅导,得以排解心理困扰,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我省经济社会的发展、对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做法和经验
近几年,我省高校重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抓住关键环节,创新途径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许多高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生理心理发展规律,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思路、新机制,做到了思路清晰,要求具体,特色鲜明,成效明显。主要体现在:
(一)提高认识,建立健全工作机制
我省高校正在思想观念上实现从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的转变,在工作模式上实现从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在教育方式上实现从单纯的心理健康教育向综合的实践教育的转变。,省教育厅建立了5个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基地,辐射与带动周边高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6月,我省启动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示范中心的遴选资助建设工作,遴选出16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省级示范中心予以重点建设。 11月,省教育厅成立了“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研究、指导、评估、咨询和服务。
一是建立健全三级组织网络。建立高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组织。各高校都落实了班级心理委员制度,在每个班级或系科中有一名学生作为班级的心理委员(或称心理保健委员、心理气象员等),发挥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功能,实现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覆盖全校,覆盖全体本专科学生,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预防预警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二是组织领导机制。绝大多数高校成立了以校党委副书记、分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牵头,学生处、团委、宣传部、校医院、各院系、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关事项,对重大问题召开专题工作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并制定相应的工作细则,指导日常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
三是经费保障机制。参与调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均能做到纳入预算、单独列支。全校每年用于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各高校之间差距较大,数额从2万到40万元不等,生均从1.5元至15元不等,其中三分之一高校能达到省教育厅提出的生均标准。参与调研的高校都配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室、团体辅导室,满足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需要。许多高校还设有预约室、接待室、测量室、宣泄室、放松治疗室、生物反馈室、沙盘治疗室、观察室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套场所和硬件设施,为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需要、促进心理健康工作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四是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各高校均开设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程,南通大学、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已经率先以必修课的形式推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并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部分高校还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具体需求,开设了具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群,颇受学生欢迎。
(二)重视发挥专兼职队伍和“五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各高校均有一支专兼职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有的高校除专职教师外,各院系具备资质的辅导员老师全面参与,还吸收校内外相关专业人士的资源,积极发挥关工委“五老”的作用,整合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人才资源,提升本校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服务的能力。各高校至少配备有1名本科学历以上的专职教师,专职教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博士、硕士学位或具备较长的执业年限。4月,南通大学关工委建起了“谈心屋”,成为离退休老同志与大学生进行思想、学习、生活交流和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的窗口。省教育系统关工委、省关工委、中国关工委以及全国和省各大媒体先后推广,报道了南通大学的经验,我省各高校关工委纷纷陆续建起了“谈心屋”。以“谈心屋”为桥梁,将高校离退休老同志的积极作用发挥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去,使心理健康教育多了一支队伍和力量。老同志们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和政治优势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不拘形式的心理疏导和心灵抚慰,解读他们学习生活中面临的难题,通过心理咨询、访谈、对话或座谈等形式,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人文关怀,帮助他们吸取先进人物的人生经验,并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和好评。
(三)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和研究
我省高校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积极申报国家社科、教育部以及省社科、省教育厅、省委宣传部、团省委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科研项目,5个省级基地均建立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研究课题,吸引了广大高校专兼职教师申报。我省高校在贫困生心理关注、大学生生涯规划和职业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研究、大学生朋辈心理辅导等方面形成了研究特长。
(四)拓展工作时空,积极开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
大多数高校在个别咨询为学生服务方面,积极拓展时空,充分考虑学生接受咨询的及时性和便捷性,在时间和空间上充分保障学生能及时方便快捷地寻求个别咨询。许多高校充分利用网络,建有心理健康教育专题宣传网站,并不断更新,发挥网络及时沟通的优势,通过论坛、专业教师博客等方式,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的形式接受心理咨询指导,为学生提供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资讯和周到的咨询服务。苏州大学的4个校区都设有心理咨询室,每周开放时间达18个半天,并由原先在教学区域的设置转向进驻学生宿舍,让学生充分享受心理咨询服务的便捷。南京师范大学心理中心咨询室每周的开放时间计40余小时,包括晚上和周末时段。江苏大学的心理咨询室分布在各个方便学生的区域。扬州大学开通“扬州大学心情驿站”博客、“扬老师qq在线心理咨询”。中国矿业大学组织建立了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专兼职教师为指导、大学生心理资助中心网络小组为主体的网络建设队伍,及时回复学生留言,充分发挥网络信息的丰富性、互动性功能。
三、我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的势头良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水平稳步提高。但是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
(一)部分高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目前我省各高校的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平衡,部分高校的领导尤其是主要领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有待进一步深化,对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有待进一步探索,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体制和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有待进一步增大,支撑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队伍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经费投入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共性问题。据本次调研,我省大部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经费严重不足,最少的高校平均年生均经费仅1.5元,而较为充裕的高校年生均经费已达到15元,相差10倍。参与调研的学校有三分之二没有达到本科院校年生均不低于15元,高职高专院校年生均不低于10元的标准。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覆盖本专科生,还要覆盖研究生,而且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不乐观。本次调研显示,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没有受到重视,体现在专业人员配备、经费投入等方面严重不足,心理健康教育公选课零开设。研究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亟待加强。
(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还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
专业人员配备不足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面临的又一共性问题。本次调研发现,有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较多,如江苏大学、苏州大学、南通大学、中国矿业大学有5-6人,但有不少高校仅有1-2人,师生比仅为1:9000-1。xx年2月,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规定“每校配备专职教师的人数不得少于2名”。 xx年5月6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定岗、定编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和工作人员与全日制在校学生比例不低于1:3000-4000”。我省不少高校还没有达到此最低标准。一些高校虽然配备了心理健康教育专职老师,但缺乏专业资格。各校从事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工作的专业人员在待遇、职称和培训方面各有各的情况,如职称,有的归口管理,有的归属思政,有的挂靠教师,很多并无明确,以致这支队伍人员思想不够稳定。
(三)高校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还不够规范、科学、有效,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尚未形成各界共识
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往往成为各方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比例虽然很小,但是影响很大,是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难点,如何规范、科学、有效完善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是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共性课题。另一方面,个别大学生因心理疾病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的事件发生以后,媒体在予以关注并报道的过程中如何把握尺度和方式,以尽可能的减少危机事件的负面影响也是需要有关方面重视研究的课题。
(四)大学生心理健康主动求助意识普遍薄弱
由于受多种因素包括传统观念的影响,在校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主动求助意识普遍薄弱。虽然全省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开设讲座、选修课、活动体系建设、校内小报、宣传小册、广播网络等各种载体宣传普及心理健康和咨询知识,个别心理咨询室设置由原来在校园僻静一角进驻学生生活社区,通过拓展时空,开辟网络新阵地等手段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专职、专业、专心”服务学生的做法,基础工作比较到位,但由于受“怕被别人觉得心理有问题”、“心理问题不是大问题”等想法的影响或由于相关心理学科普知识的缺乏,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的接受度仍有限,在遇到心理问题后的求助意识普遍薄弱。有的学生饱受心理问题困扰却无察觉,或者意识不到是心理问题;有的对心理健康的相对性、连续性、可逆性、动态性认识有误区;有的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不足,甚至抱有一定的偏见。
四、对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建议
(一)要进一步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大投入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也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建议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卫生厅、团省委等多个职能部门进一步协同配合,切实把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项重要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xx年2月23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xx年5月6日,江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江苏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我省所有高校应积极贯彻落实上述文件,使全省高校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
各高校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题汇报,部署工作任务和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有高校都要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体制建设,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领导。领导小组由主管校领导负责,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机构、学生工作部门、教务工作部门、宣传部门、人事部门、安全保卫部门、后勤保障部门、校医院等单位,以及学校关工委负责人为成员,研究制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规划,健全相关制度,领导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立校级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专门机构,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并明确各级机构的职责分工,完善协调机制。
各高校要按照本科生不少于15元、专科生不少于10元安排年生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费,并纳入学校预算、专项单列、专款专用,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用房和场地,具有完备的健康、能力、人格、职业等方面测评软件以及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必需的设备、器材、图书、期刊、音像等参考资料,并能够不断补充更新,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要进一步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
要按照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规定的最低要求配备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应纳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序列,设有教育学、心理学、医学等教学研究机构的学校,也可纳入相应专业序列。专兼职教师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活动应计算相应工作量。
在专业资格和培训方面,建议省教育厅出台专业人员的专业准入制度和要求,对专职人员专业化发展以及个人成长方面要有规划和督导。对兼职教师和班级心理委员等骨干学生的专业培训有待加强。目前社会上各种名目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很乱且费用昂贵,建议省物价管理等部门联动予以整顿并在培训资质上予以规范。
要确立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工作目标,加强校园心理危机预防预警,形成咨询师全懂,党委副书记懂、辅导员基本懂,班主任略懂,学生有心理健康意识,后勤宿舍管理人员知晓,行政管理人员、专业老师了解的全员关心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局面。
本次调研发现,我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5个省级基地和16个示范中心覆盖了全省不同地域、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有效地整体推动了我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了以点带面,发挥示范与辐射效应,有利于全面提升我省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因此要充分发挥5个基地和16个示范中心在提升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方面的培训、示范和辐射作用。
(三)加快完善高校心理健康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步伐
危机干预工作直接体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系统性与成熟度,各校应确立危机干预的指导思想,以教育为主,重在预防,建立和强化学生的社会支持系统。
在预防方面,要畅通信息渠道、加强信息管理,做好危机预警工作。畅通信息渠道:建立学校、院系、班级、宿舍等心理危机预警系统,形成“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早控制”的心理危机与预防工作机制;建立以辅导员、学生干部为骨干力量的信息员队伍,对学生的心理危机信息及时、准确掌握并作出有效干预。加强信息管理:在普查后根据心理健康档案筛选危机预警的范围和对象;建立学生心理信息月报制度和突发事件即时报告制度,建立学生心理危机预警数据库,把临床咨询筛查出来的构成心理疾病诊断的,遭遇重大社会生活事件的,性格长期孤僻的,学业、情感或人际关系等问题受挫的,环境适应不良的,以及出现各种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作为危机干预的高危人群和主要对象。
出台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实施办法,并建立完备的危机干预体系,提高危机干预能力。建立学校、学院、学生、家长、社会医疗机构协同的危机干预网络,明确危机干预工作流程和分级分类处理办法。强化危机干预培训工作,定期开展学生工作队伍、社区物业管理人员、学生骨干危机干预知识技能的培训,提高有关人员的危机快速反应能力,挽救个体身心,维护学校声誉,加强校园和社会稳定。开展危机后干预,处理危机事件发生后涉及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和情绪反应,维护身心健康。
(四)要积极研究并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在校大学生的主动求助意识
省内几起大学生自杀事件显现了学生求助意识的薄弱,对此学校领导、老师尤其是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备感痛心惋惜。心理健康教育是大事、善事、难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道远,要进一步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咨询工作的普及宣传,并长抓不懈,推广富有成效的特色活动和典型经验,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心理咨询观、心理健康和自我调节的意识,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异常心理,帮助大学生自主调整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懂得哪些状态可以通过自我调整或心理咨询予以缓解和解决,哪些心理疾病需要通过药物以及住院治疗。
【第8篇】武汉部分高校校校训文化的调查报告
创建成熟的具有独特品质魅力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成长进步、永续发展的核心动力。校园文化建设对学校发展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对形成学校内部凝聚力和外部竞争力所起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长期积累和精心营造而逐渐形成的,校训实际上就是校园文化的精华所在,既能也能体现学校的办学原则与目标,也能用来激励和劝勉教师和学子们,在许多学校的校训、校规、办学理念中,充分体现了各种先进教育思想的融合。例如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大学校训“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等等,无不传达着学校自身共同的使命,即学校发展的责任感、追求与理想,表达着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
为了全面了解武汉市各类各级高校的校园文化以及校训和学生学校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了“武汉高校校训文化”的调查。希望通过调查,从校训这个独特的视角,透视武汉市各级各类高校的校园文化的发展情况,以及对学生的影响力和学校的办学特色及办学问题。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和学校的建设提供参考。
我们通过问卷,走访 ,电话,互联网等方式,对武汉38所高校的650多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本科院校所23,高职高专11所 特殊特色院校4所。
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的学校有自己的校训,这说明大多数学校对校训的制订给予了充分重视,但有3所学校没有自己的校训,包括某个历史悠久和较有特色的学校,虽然他们在实践中总结和积累了一定的办学经验,然而却没有明确提炼出自己的校训,没有上升到理论高度。这说明学校领导对于校训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和功能的认识与理解存在着不足。同时,具调查结果反映,不少院校的学生对本校的校训存在一些看法,这说明不少院校的校训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不足。
一,学校校训的文化内涵
1, 校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历史悠久的学校,其校训意味深长,蕴含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历史悠久的湖北大学倡导“日思日睿,笃志笃行”的校训,突出了湖大人对知识的认真执着和坚定的态度。而其中的“日思日睿”“笃志” “笃行”分别出自我国古典文集《尚书》《论语》和《礼记》之中。而素有孙中山先生题字的“学大汉武立国”的国立武汉大学更是文化底蕴深厚。武大在长期的办学历史中以“自强弘毅求是拓新”为校训,体现了极大的奋发进取的精神。激励着广大师生员工和海内外校友奋发图强。其中“自强”语出《周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为自尊自重,不断自力图强,奋发向上。“弘毅”出自《论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一语。意谓抱负远大,坚强刚毅。“求是”即为博学求知,努力探索规律,追求真理。语出《汉书》“修学好古,实事求是”。 “自强弘毅,求是创新” 指引着学生不断攀登科学的高峰,敢于挑战的真理求索的精神。
2.校训反映了时代特征
调查结果显示,部分学校的校训不仅承载了悠久的历史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且顺应了改革开放的时代要求,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如华中科技大学的“团结、务实、创新、进取”,武汉理工大学的“勤奋严谨 求实创新”,武汉科技大学的“团结、勤俭、求是、奋进”,武汉工程大学的“团结,严谨, 勤奋, 求实”等都体现了人们崇尚科学、勇于创新和开拓进取的精神。这些校训都将时代要求与自身办学理念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了学校在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上具有一定的时代性和与时俱进的精神。
3.校训体现了学校特色
调查结果表明,部分校训充分反映了学校办学目标、办学方针和办学特色。如华中师范大学的“求实创新,立德树人”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学高、身正、诚毅、笃行”反映了师范学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办学宗旨。中南民族大学的“笃信好学 自然宽和” 把“自然宽和”作为校训内容之一,它既是“以人为本”和宽松、和谐办学理念的表述,也是作为民族大学处理民族关系、师生关系、学术关系等理念、方法上的一个重要个性特征。同济医学院的老校训“仰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意味深长。也正体现了作为医科大学人才培养目标,不仅体现了高尚的职业道德的培养,也强调了对优秀的职业技能培养。完全体现了对一个未来医生的素质要求。
4.校训贯彻了人本思想
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学校开始注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着眼于人的发展,并且提出了不仅要让学生学好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做人的教育理念,这种办学理念在一些高校校的校训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如江汉大学的校训“融文汇理,立德树人”和华中师范大学一样强调了“立德树人”以及湖北知行学院的“厚德载物,认知践行”都表达出学校在培养人才方面的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有必要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有高尚的人格。这些正体现了现代教育“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正在逐渐深入人心。
二、学校校训中存在的问题
综观被调查学校的校训,虽然部分学校的校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反映了时代特征,体现了学校自身特色以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但是不容忽视的是很多学校的校训还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也表明了学校自身缺乏明晰的办学理念。
1.学校的校训缺乏特色
调查结果表明,部分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校训缺乏特色。专业性较强的学校如医药类、外语类、旅游类、商业类、金融类院校,完全可以根据其自身特点提出具有专业特征和反映办学理念的校训,如同济医学院将“正气”和“完人”二词写进校训,就充分体现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仁爱之心和医药行业的高尚职业道德。但相对而言,其他多数专业特色学校却仅选择了“进取”、“求实”、“创新”、“勤奋”、“团结”等泛泛的词语作为校训。固然,上述词语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学校对学生的普遍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当今的时代特征,然而,却失去不同专业或不同行业应有的个性特色。
2.校训的内容和表达方式雷同
在校训的内容方面,统计结果显示,在35条校训中,出现过3次或3次以上的词语共计11个,出现次数最多的五个词语分别是:创新8次,求实7次,勤奋7次,团结6次,进取5次,分别占校训总数的23.%、20%、20%、16%、14%。如果将“奋进”、“进取”、“勤学”、“上进”等作为与“勤奋”相近的词,把“开拓”、“创造”、“拓新”作为“创新”的相近词,把“求是”“务实”作为“求实”的相近词全部列入统计,这种雷同现象的比例就更高。
在校训的表达形式上,统计结果表明,校训虽然字数不等,但以8字校训居多,在35条校训中8字校训占据了33。仅有的4字校训就是长江大学的“长大长新”和同济医学院的12字校训“仰天地之正气,法古今之完人”
校训作为校园精神的象征,从总体上反映了学校的价值取向。校训趋同现象一方面反映了现代办学思想的一个潮流,另一方面也反映了部分学校的办学理念不甚明确,没有体现学校的培养目标及独有的办学特色。
3.校训流于形式,成为学校的一种口号
在电话调查中,我们设计了3个小问题,第一,你学校的校训是什么;第二,你认为你校校训的特色是什么;第三,你校校训是如何贯彻到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的。需要说明的是参加电话调查的学校是运用网络查找方法无法找到校训的学校;关于“校训是什么”的问题,需要查找宣传资料或询问他人才能回答的占此类方法调查总数的93%。对于第二、第三个问题,能够扣题、自圆其说的更是寥寥无几此类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学校对校训的宣传力度不够,同时,也没有落实到学校的行为规范上,致使校训不能渗透到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而只能普遍流于形式。 。而且,据调查问卷结果反映,不少学生认为校训过于形式和口号化。不能实实在在的给他们以激励或影响。
上述几个问题的出现,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武汉校园文化发展还不够健全以及缺乏一流教育家和校长的现实。有的校长或教育家或忙于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和处理学校日常事务,无力顾及对学校长期战略发展进行思考,致使学校管理仅停留在执行指示和保持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的基本层面上;或由于长期埋头从事自己领域内的科学研究,对教育规律及教育发展的研究和关注不够,而缺乏明晰的办学理念。循历史足迹,凡为人称道的学校,其校长必定拥有先进的办学理念。原清华大学校长、教育家梅贻琦先生恪守他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窃以为大学期内,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寄,应在通而不在专”等办学至理,使清华发展成为一所在国内外颇有影响的学府。原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先生确立了“求是”二字作为校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使校内学术气氛浓厚,求是精神在浙江大学蔚然成风。如果校长的办学理念不清晰,对学校定位不明确,学校的发展与特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校园的文化建设和发展也会随之滞后。也更不能很好的引导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相关建议与对策
通过对武汉市部分高校校训现状的调查和对校训中现存问题的分析,同时借鉴部分国内外优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办学理念,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明确学校定位,开展特色教育
学校是否有特色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而能否办出个性与特色,首先取决于学校定位是否明确。学校定位包括目标任务定位、类型定位、能力水平定位、社会需求定位等,即要确定学校培养怎样的人,是博学者还是某一领域的专家。要明确自己学校的类型,例如,对大学而言,是研究性、教学型,还是教学研究型大学,或是农、林、医,文、理,还是综合性大学;要全面分析自身的办学条件,包括课程设置、师资力量、学生素质等,科学把握本校的办学优劣势。
【第9篇】高校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
现在大学生作是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下面是挑选较好的高校大学生消费调查报告范文,供大家参考阅读。
随着社会经济的纵深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的消费群体,其消费观念的塑造和培养直接地影响其世界观的形成与发展,进而影响其一生的品德行为。因此,关注大学生消费状况,把握大学生生活消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导向,已成为高校的重要课题。
一、大学生消费的特点
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的一个特殊群体,有着不同于社会其他消费群体的消费心理和行为。据调查,我们可以苏醒的看出大学生消费存在着以下特点。
1、消费观念复杂,感性消费占上风
大学生没有经济来源,经济独立性差,消费没有基础,经济的非独立性决定了大学生自主消费经验少,不能理性地对消费价值与本钱进行衡量。大学生没有构成完全的,稳定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多数消费都是受媒体宣传引诱或是受身边同学影响而产生的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这也正是大学生消费示范效应的结果。据调查目前在校大学生中有30%具有手机但对手机的消费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具有手机的大学生中,一部份有通讯的需要,且家庭经济条件答应;另外一部份有通讯需要,但是家庭经济条件负担不起的情况下“趋前”消费;还有一部份是既无通讯需要又无家庭经济条件负担的“奢侈”消费。而“奢侈”消费则是由大学生消费的示范效应,攀比心理致使的。
2、学生对品牌的虔诚度很高
大学生消费在一定程度上会相信自己的真实体验,假如使用某种品牌产品产生好的体验,就会坚持使用,从而逐渐构成固定偏好,终究构成使用习惯,保持对此产品良好的虔诚度。比如洗发水,感性熟悉上的气味清香,质量好,效果明显,都会促使他们继续使用下往。
3、消费偏向多样化
21世纪是物资生活与精神生活日趋丰富的时代,当代的大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的单调生活。文娱、运动、手机、电脑和新型的it产品都成了大学生消费的热门。大学生的消费已显现明显的多元化趋势。假如经济条件答应,大部份学生会往旅游,往歌厅、酒吧消费,或是购买电脑,手机、mp3,反映出大学生具有走出校园、融进社会、具有高质量生活的渴看。调查报告范文
二、大学生消费的结构和层次分析
大学生的钱“从哪里来,到哪里往? ” 通过调查发现,在生活费来源方面, 有75%的同学依托父母,13%的同学依托贷款,8%的同学取得了奖学金,9%的同学通过打工补贴平常开消,另有1%的同学还需减免学费。因而可知, 同学们主要的经济来源是父母,但来源趋向于多元化。但生活费不包括学杂费和住宿费等,要是这个“大头”加上往,来自父母的比例将更高,可以这么说,大学生基本上还是以一个纯消费者的身份出现在社会的舞台上。
对大学生的消费往向题目,调查表明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用于衣食住行,消费金额较大的比如手机、电脑、各类培训其实不含在其中。而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主要消费品,这从下面分析中可以看出。
手机已成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交换工具,高校学生是手机使用普及率最高的人群之一。调查表明,烟台大学有47.2%的大学生具有手机,年级越高,手机的普及率也越高,如大一刚进校唯一6%的学生具有手机,而大四学生中具有手机者已高达82%,远远高于社会群体手机均匀具有率。约有83%的大四学生明确表示,购买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找工作。固然手机的主要功能是通话,但大学生们使用最多的是短消息功能。在选择手机时,他们以为价格在1000元至1800元之间的手机最受青睐。
因此,大学生消费结构显现出类似于正立锥形的结构。家庭比较富裕的同学位于锥形的上端,他们具有电脑、名牌手机等珍贵物品;家庭清贫的同学则处于锥形的下端,他们常常要靠勤工助学或贷款来维持大学正常生活;其他同学则位于锥形的中间,他们衣食无忧,生活水平居中。同时,从以上的分析可以苏醒的看出,从锥形的上端到锥形的下端顺次下降,这也鲜明的体现了大学生消费的层次性。
三、大学生消费对家庭和社会的影响
大学生消费直接影响着家庭。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均匀每一年约一万元的用度对一个家庭来讲,可谓是重中之重了。就拿普通家庭三口人来讲,满足一个大学生一年的消费将花往家庭收进的大部份,特别对农村的家庭而言,愈甚。固然由于经济的发展,农村和城市居民的收进都得到了相应的进步,生活水平得到改善,家庭用于大学生消费的比重普遍降落,但降落缓慢且比重之大已是某些家庭所难以承受的。一个大学生的消费占到城市家庭收进的45%左右,特别是农村,可占到80%~90%。无疑,目前大学生的消费已给学生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压力,特别一些贫困家庭,在调查中我发现,三高校各有20%的同学需要通过申请助学贷款来完成大学四年的学业,他们连自己的生活都难以保证,更不用说这近万元的用度了。由于山东省经济算中等发达,其居民收进水平比大学生家庭的收进水平还要低一些。所以实际比重可能比这个数目还要偏高一些,影响可谓深远。
大学生的消费特点和消费行为决定了大学生消费的影响不只局限于家庭,市场上的很多消费都与大学生息息相干,大学生消费已直接影响着整个消费市场和国民经济。目前,大学生消费市场已构成,这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结果,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它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份,随着社会的发展,高等教育的普及,它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四、有关大学生消费的几点建议
大学生消费不单单关系到自己、学校,而且还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题目。现从个人、学校、社会三方面对大学生消费提出几点建议。
(一)对大学生而言,要建立自己公道的消费观念,要理智地对待自己的消费。作为一个纯消费者,大学生经济来源大多靠家庭,所以自己的消费要斟酌到家庭的经济状态,父母的承受能力,还要有自制能力,不能盲目地堕入感性消费的误区。如今有的学生消费上大手大脚,还有沉迷于盲目消费中,比如最近很多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这将大大增加自己的消费负担,更重要的是大学生也会在盲目的消费中迷失自己,以致影响到自己的学业。另外,大学生也要具有消费者的维权意识,进进大学,已开始渐渐地融进社会,社会中欺骗消费者的各种不法行为屡禁不止,面对纷纷复杂的社会,大学生要学会维护自己的正当权利。
(二)学校应加强对学生消费观念培养。事实求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学生消费观教育还没有构成足够的重视。对大学生消费心理和行为研究不足 “两课”教学中对大学生消费观的教育指导不够。由于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了解不够全面和客观和课程设置等因素,与人生观、劳动观、金钱观、国情观等重要思想观念紧密相干的消费观的专题教育在思想品德修养课中没有充分展开,从而也难以到达真实的指导目的。
(三)对社会而言,要积极开辟大学生消费市场,从产品的种类、价格、服务多方面满足不同经济条件大学生的需求,同时要规范市场秩序,为大学生确立一个公正的市场环境让其消费。不管从哪方面讲,大学生的消费市场已不再是可有可无的了,它已严重影响着高校四周地区经济的发展。
(四)对大学生来讲还应加强公道储蓄的观念。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罗伯特•清崎曾说过:“理财与你挣了多少钱没关系,它是测算你能留住多少钱和能让这些钱为你工作多久的能力。”在调查时,当问及对理财的熟悉时,很多同学表示陌生。当问及一学期结束后经济情况如什么时候,大部份同学都安然承认自己的消费已超越计划范围,乃至有些同学还需要向他人借回家的路费,略有剩余的同学也想着如何把剩余的钱花完,只有极个别同学有储蓄的意识。
【第10篇】高校吸烟情况调查分析报告
一.调查背景:问卷调查
发出问卷100份
收回100份
其中有效100份
二.具体分析
在我们调查的100名大学生中,经常吸烟和吸烟成瘾人数达10%,其中,男生高于女生,三、四年级学生高于一、二年级学生,三者均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在这些人中上大学以后养成吸烟习惯的高达85%,学生吸烟33%是因为交际应酬,11%是因为长久的吸烟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10%的人认为是为了调节情绪,缓和紧张或尴尬的气氛走上了吸烟的道路的,还有8%的人认为是一种享受.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和预测,每年约有350万人死于与吸烟有关疾病;香烟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化学应,形成大量新的物质,其化学成分很复杂,从烟雾中分离出有害成分达3000余种,其中主要有毒物质为尼古丁(烟碱)、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一系列有毒物质。在烟草中原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等人体需要的有益物质,如果把它作食用那是有益的,但是把它作为香烟,经过燃烧而释放出烟雾灰尘等,就都变成有害物质。烟草点燃的烟雾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气体部分,占据92%,包括多量的氧和氮无害气体和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及微量的致癌、促癌、纤毛毒物质。粒相部分占8%,主要为尼古丁和烟焦油。我国目前是世界烟草生产和消费大国,而且吸烟年龄日趋减小.青少年吸烟问题不仅已严重威胁了我国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而且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年来,国家对学生控烟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相继实行无烟学校,并将学生控烟问题列入健康促进学校和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吸烟的危害:
1.对呼吸道粘膜产生炎症刺激:如醛类、氮氧化物、烯烃类。
2.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如腈类、胺类、重金属元素。
3.使人产生成瘾作用:如尼古丁等生物碱。
4.对人体具有致癌作用:如多环芳烃的苯并芘以及镉、二甲基亚硝胺、β-萘胺等。
5.对人体具有促癌作用:如酚类化合物。
6.使红血球失去荷氧能力:如一氧化碳。
对着如此多的危害我觉得我们必须采取措施来解决这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提出几点建议:
1,消除紧张情绪:
紧张的工作状况是您吸烟的主要起因吗?如果是这样,那么拿走您周围所有的吸烟用具,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程序。在工作场所放一些无糖口香糖,水果,果汁和矿泉水,多做几次短时间的休息,到室外运动运动,运动几分钟就行。
2,体重问题:
戒烟后体重往往会明显增加,一般增加5-8磅。吸烟的人戒烟后会降低人体新陈代谢的基本速度,并且会吃更多的食物来替代吸烟,因此吸烟的人戒烟后体重在短时间内会增加几公斤,但可以通过加强身体的运动量来对付体重增加,因为增加运动量可以加速新陈代谢。吃零食最好是无脂肪的食物。另外,多喝水,使胃里不空着。
3,加强戒烟意识:
明确目标改变工作环境及与吸烟有关的***惯,戒烟者会主动想到不再吸烟的决心。要有这种意识,即戒烟几天后味觉和嗅觉就会好起来。
4,寻找替代办法:
戒烟后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在受到引诱的情况下找到不吸烟的替代办法:做一些技巧游戏,使两只手不闲着,通过刷牙使口腔里产生一种不想吸烟的味道,或者通过令人兴奋的谈话转移注意力。如果您喜欢每天早晨喝完咖啡后抽一支烟,那么您把每天早晨喝咖啡必成喝茶。
5,打赌:
一些过去曾吸烟的人有过戒烟打赌的好经验,其效果之一是公开戒烟,并争取得到朋友和同事们的支持。
6,少参加聚会:
刚开始戒烟时要避免受到吸烟的引诱。如果有朋友邀请你参加非常好的聚会,而参加聚会的人都吸烟,那么至少在戒烟;初期应婉言拒绝参加此类聚会,直到自己觉得没有烟瘾为止。
7,游泳、踢球和洗蒸汽浴:
经常运动会提高情绪,冲谈烟瘾,体育运动会使紧张不安的神经镇静下来,并且会消耗热量。
8,扔掉吸烟用具:
烟灰缸,打火机和香烟都会对戒烟者产生刺激,应该把它们统统扔掉。
9,转移注意力:
尤其是在戒烟初期,多花点钱从事一些会带来乐趣的活动,以便转移吸烟的注意力,晚上不要像通常那样在电视机前度过,可以去按摩,听激光唱片,上因特网冲浪,或与朋友通电话讨论股市行情。为了健康,提倡人人戒烟。戒烟的关键第一是认识,第二是决心,第三是恒心。因此戒烟的关键在自己。
三.结论
大学生吸烟率增加问题应引起高度关注,需要加大控烟宣传教育力度和强化干预措施加以控制.控制吸烟就是要达到逐步减少卷烟等制成品的消费水平,这会带来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减少了对健康的损害,这'利'的一面;另一方面它会使烟农和卷烟生产及销售商减少产量和销售量,这是'弊'的一面。也许,还会预期政府由此而减少烟草带来的税收。我们需权衡利弊孰大,从而决定政策取向。
【第11篇】高校生互联网使用现状的调查报告
摘要: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 网络 技术的迅猛 发展 ,互联网凭借多媒体的强势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群体所接受并使用。互联网络的普及,给高校生带来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但在学习与生活当中,当代高校生是如何使用互联网,使用过程当中出现了哪些问题,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作何思考。本文对此做了简要的调查报告以及现状分析。
关键词高校生 互联网功能 定位偏向
根据 中国 互联网络信息心(cnnic),2022年4发布的数据信息 ,截止到2022年3月我国互联网人口总数增至2.21亿人,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互联网大国。①
一方面,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以及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凭借多媒体的强势地位,被越来越多的人和群体所接受并使用。作为高学历群体和新媒体主要受众及应用者的高校生更是如此。cnnic第21次抽样调查报告(2022年)显示,在网民年龄结构方面,18至24岁年龄段网民所占比例最大,达到31.8%,;在职业结构分布方面,学生占总数的28.8%,在各职业群当中排第一。②可以说,高校生是网络人口群体中的主流,是“对网络应用最充分最成熟的群体”。③事实上,互联网已经成为广大高校生获取并传播知识和信息的重要渠道。
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全新的媒体,互联网络对信息的制作、传播、接收、交流以及过程的参与等多方面还缺乏严格的规范化 教育 、管理和监督机制,高校生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同样出现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诸如网络成瘾、网上犯罪、色情传播、公德缺失等等。高校生的媒介素养教育依然是高校生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④
担负年轻一代社会主流意识、价值观的当今高校生是怎样面对着互联网络这一新媒体,在新媒体的强势冲击下他们又面临着哪些具体问题,这些问题的根源何在以及如何解决,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界和高校教育界所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将从这些问题入手,根据笔者2022年5月在大连l高校所做的网络使用现状问卷调查资料,做一简要分析。
一、高校生与互联网
对于当代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学习和生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一项由重庆沙区检察院、西南师范大学、西南政法大学所做的随机调查资料显示,“如果没有互联网,你的生活会怎样?”的问项调查中,占89.7%的学生选择了“如果没有了互联网,生活会很无聊”一项。⑤
作为求知群体,高校生具有思维灵活、创新能力强等特点,他们追求 现代 科技知识并善于应用科技知识融入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互联网的广泛使用正是体现了高校生群体的这一特点。为了了解当代高校生互联网使用现状,本项调查设计了有关高校生网龄、互联网使用频度、使用目的和对互联网络的认知状况等关键问题,现统计如下。
第一、本次问卷调查高校生的网龄分布情况。
图一显示,高校生的网龄为“4年以上”的比例最高,达32.5%,如果将本次调查对象是大一、大二、大三学生这一重要因素考虑进去,近一半(45.7%)的高校生是大学入学之前开始接触并使用互联网络,具有较长的互联网使用经历。从网龄与原籍之间的交叉分析中还发现,这一现象在城镇籍学生当中比较突出,具有4年以上网龄群体中,城镇籍学生比例为85.1%,而 农村 籍学生比例为14.9%。
第二、高校生每周上网平均日数以及每次上网平均时间状况。
每周上网的平均日数方面,分布比较分散,每周“1-2天”、“3-4天”、“5-6天”、“每天”的比例分别为,23.5%、27.8%、20.6%、27.8%(见图二)。另外,平均日数与上述学生网龄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统计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其卡方值为0.00005,小于<α值0.05);经过eta系数检验,eta值为0.238,数据显示,网龄与平均日数之间存在弱相关关系。
每天上网的平均时间方面,上网平均时间为“1小时以内”、“1-3小时”、“3-5小时”、“5小时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3.0%、47.0%、13.9%、5.6%,其中,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1-3小时”(见图三)。另外,上网平均时间与网龄之间的交叉分析中,以eta系数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之间同样存在弱相关关系,eta值为0.269。
上网平均日数与平均时间的双变量相关分析中,eta值为0.588,两者之间具有强相关关系,即每周上网日数越多的学生每次上网时间也越多。其它变量——年级与平均时间、平均日数之间的相关系数g值分别为0.508、0.555,呈现出强相关而且是正相关,即越是高年级学生越经常使用互联网,而且每次所用时间也越多。
第三、有关高校生上网目的的统计结果。
表一显示,在各选项当中,“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比例最高,占总人数41.0%的学生选择了该项,人次比例为22.1%;和前一项比例较为接近的是“影音下载”,人数比和人次比分别为35.2%和19.0%;其它各项人数比例依次为,“聊天”26.9%、“阅览新闻”22.2%、“网络游戏”21.5%、“收发 电子 邮件”14.1%、“查找信息”10.3%、“结交朋友”5.2%。数据显示,各项分布比较均匀,显示了高校生使用互联网的多目的性和互联网络媒体的多功能性。
第四、对互联网络的认知方面。
本次调查为了了解高校生的互联网认识,设计了“你认为网络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变化是”的问项。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肯定了互联网的积极一面,如“学习和生活变得很方便”、“拓宽视野”、“解消压力、放松自己”、“与人交流的范围变广了”等等,所占人数比例分别为 58.3%、30.3%、28.4% 、25.1%,排前四位;而选择负面意义的“面对面的人际交流变少”、“信息泛滥”、“犯罪行为有所增加”、“善恶的标准、社会的常识受到很大的冲击”的比例分别为8.8%、17.9%、1.3%、7.2%,相对来说比例较少,其中学生选择“信息泛滥”一项的比例较大(见表二)。
从以上有关高校生的网龄分布、使用频度和时间、使用网络目的以及对网络媒体的认知情况来看,对于当今高校生来说互联网是经常接触的媒体,而且高校生对这一新媒体的认知状况也比较客观;相反,使用目的方面,从高校生的职业特征来说,存在着较大的偏向,这也是当前高校生使用互联网时出现的最普遍的问题。
二、存在的问题
就当前高校生的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的偏向现象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 对互联网学习功能的定位出现偏向。对互联网络的功能有不同的划分方法,其中有抽象划分法和具体划分法之分:a、划分为 政治 、经济 和社会功能的抽象划分方法;⑥b、划分为远程登录、文件传输、档案搜寻、电子邮件、网络新闻、资料查询、实时交谈、数据库查询、网络游戏、信息查询、电子布告栏等具体划分方法。⑦互联网络的功能基本上可以分为,收集信息、沟通协调、社会化以及广义的娱乐(包括网上自娱、消遣、聊天、交友等)。对于高校生来说,网络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专业以及相关知识资料的查询、学习和娱乐、交友两个方面。其中,互联网学习功能方面,本次调查显示,高校生认为互联网对学习“利大于弊”的比例最高,占总数的41.1%,但比例不到总体的一半;其它各选项当中,认为“上网对学习影响不大”的学生比例为22.2%,强调互联网对学习“弊大于利”的比例为14.8%,选择“说不清”一项的比例为21.9%。从整体来说,对网络的学习功能并没有形成强势主流意见。
而且,高校生滥用、歪用互联网的学习功能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对网上下载 论文 的行为是否可取”的问项调查中,认为是“正常行为”的占总数的30.3%,“说不清”为53.3%;而认为“不可取”的仅占总体的13.6%,即使是互联网对学习的影响“利大于弊”的群体中,网上下载论文不可取的比例也仅占19.4%(见表三)。
调查显示,高校生对互联网功能的定位并非是以学习为主,互联网的强大学习功能在高校生群体中并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第二, 高校生的互联网使用出现了集中于娱乐、交友的现象。前述“上网主要目的”一项的统计资料中显示,“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人次比例为22.1%,与此相近的是“影音下载”占总次数的19.0%,如果加上“聊天”14.5%、“ 网络 游戏”11.6%、“结交朋友”2.8%,娱乐、交友所占的比例为47.9%,远远超过“获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比例22.1%。这一现象与 中国 互联网中心所做的第21次中国互联网 发展 状况统计报告的结论——中国互联网市场娱乐功能占主体地位⑧——极其相似。
另外,因娱乐上网而影响学业的情况也比较严重。近1/3的学生有“通宵上网以致影响第二天学习的经历”,其中男生占72.2%,女生占27.8%,而通宵上网主要为了玩网络游戏和观看影视剧。
第三, 出现网络成瘾现象。网络成瘾是指过度使用互联网络以致沉迷于互联网络所造
成的心理困扰。它不包括由于工作需要长时间使用互联网的情况,通常表现为主体不能控制自己,无过度上网的目的却长时间滞留在互联网络的行为。高校内网络成瘾主要体现在网络游戏方面,本次调查显示,表示经常玩网络游戏的群体占样本总体的13.1%,说明网络游戏在高校校园里已经不是个别现象;而且,网络游戏群体中65.4%的学生选择了“经常”。这种网络游戏现象在男生当中更为普遍,经常玩网络游戏群体中,男生占90.1%,而且占总人数的40.5%的男生表示“偶尔或经常玩网络游戏”。
三、结语
本文主要是对高校生互联网使用方面出现了偏向这一问题进行了现状分析。互联网的开放性、互动性、便利性等特性给当代高校生的自我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平台,而本次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生互联网的使用过多地集中在娱乐、交友等层面,信息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互联网络的资源优势并没有体现在高校生这一高知群体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中。
不可否认,互联网给高校生带来了充实的校园生活,使其生活、娱乐更加丰富多彩,但不能忽视其价值观、行为模式的偏向,正确引导学生使用互联网,积极寻求娱乐与求知的平衡点,做到趋利避害,这不仅仅是小学、中学所面临的问题,高校也同样应予以重视。
高校生媒介素质 教育 的核心是培养大学生对媒介信息的独立思考与批判的能力,⑨但同样不能忽视互联网的工具性一面,它存在着如何合理、有效使用互联网的问题;如果对互联网所传播的信息的甄别是对受众知性的考验的话,那么如何合理的使用互联网则是对行为主体的理性的考验。
正确的引导高校生,使其提升使用能力,不仅要依靠高校生本人的不懈努力,还需要高校管理制度的完善;它既需要加强高校生基础素质教育的完善,又需要新媒体环境下的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不仅要使高校生认识到互联网并不完善的一面,而且还要使学生认识到互联网的强大学习功能。当然,这些观点的具体操作尚待进一步的调查与研究。
说明:本次问卷调查的样本是通过分层不等概率抽样所获得,样本总体是l大学(国家重点高校)1、2、3年级学生。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546分,回收率为91%,其中废卷6份,有效问卷共540份。问卷所涉及的内容包括学生基本情况、网络使用基本现状、网络与学习、网络与游戏、网络与交友、校内网等等。本文引用的统计表、统计图以及双变量相关分析数据资料均来自于spss统计软件的操作,其中相关分析中检验系数g、eta值时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标准为0.05。
注释
《中国ネット人口2億2100万人米抜き世界最大》,《产经新闻》,2022年4月24日。
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doc/2022/1/17/104126.doc。
刘惠芬,张平锋:《bbc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网络传播研究》第四届全国科技传播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上海 科学 普及出版社,2002年。
吕霓:《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传播学分析》,《新闻界》,2022年第1期。
http://www.itjj.net/net/wangmin/20220713/6979.html。
赖茂生:《网络传播的内涵、功能和效果初探》,《网络传播研究》第四届全国科技传播研究会年会论文集,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2002年。
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2年,第39页。
http://www.cnnic.net.cn/uploadfiles/doc/2022/1/17/104126.doc。
田维义:《论大学生媒介素质教育》,《 现代 传播》,2022年第6期。
【第12篇】大学生对高校学风看法的调查报告
一、社会调查背景
学风是评定学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学校的学风直接决定了该校的学生素质和学习氛围,尤其对于研究性大学来说,学风的建设是一个学校的主要方向。
学风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风,是指学校的学术界或一般学习方面的风气。狭义的学风,是指学习主体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学习品质等内在人格作用于主体本身而产生的外部反映,即学生的学习风气。
学风关系着整个高校的社会影响力,而对每一个人的影响则是潜移默化的,一定程度上,良好的学风环境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为了积极响应高校对学校的学风建设的号召,帮助我校向研究性大学的行列靠拢,我组成员特地对高校学生对学风建设的看法做了相应的调查,从而从他们的回答中寻求解决学生学风不佳的情况,进一步帮助学校做好学风建设工作。
二、调查范围及对象
湖南省部分高校(如湖南大学、中南大学、长沙理工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湖南信息科学职业学院等)、贵州省部分高校(如遵义医学院、贵阳财经大学等)以及部分其他省份的大学(如海南大学、河北科技大学、上海外国语学院、九江学院、郑州大学等)。
三、结果分析
1.就业形式:
奎年来,我国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不乐观,这导致了很多人对大学失去了兴趣,而对在大学的同学也造成了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很多同学甚至对自己的专业失去了信心。
当今世界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科技时代,对人才的需要也是具有高标准的要求的,这也使得部分同学丧失了信心,进而在大学期间逐步颓废、堕落,所以搞笑的学风建设一支没有很好的成效也和这个因素是有密切联系的。
2.教师教学水平:
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可以说教师的教学水平时决定该校的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所以学校想要提高教学之恋,这一点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主要是靠老师的引导进而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从中获取保障,是想以为教师连自己的教学水平都不高,那么他叫出来的学生又会好到那里去呢?那学校的学风建设从何谈起?很多学科都是需要借助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来进行学习的,如何吸引学生的好奇心、如何才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取决于教师授课方式的。学校的学风是否浓厚,和该校教师的教育方式、教学质量以及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等因素是相互依存的。
3.学生的觉悟性:
80%左右的同学表示其进入大学以后反而失去了奋斗目标,对自己的前途很是迷惘,何去何从完全不知。其次,高中到大学的转变,这使得很大一部分同学变得堕落、颓废,恋爱、上网等等一系列的恶习逐渐被染上。
究其原因,学生的觉悟性过差,从而无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心智,进而误入歧途,一发不可收拾。学校在面对这样的问题虽然也曾有过限制联网的条件或是其他的方法,但是并没有有效的祈祷警示大家的作用,没有得到大家的重视。
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上,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良风气熏染了众多学子,进而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出现懈怠的心里。为了更好的加强学校的学风建设,同学们建议学校可以从学生的思想着手,彻底根除学生的惰性,加强学生的觉悟性,从而营造一份浓厚的学习风气。
4.学校重视程度:
相当多的大学生进入大学后,由于高校的教学管理模式与中学的教学管理模式有很大差异,有些学生一下子很难适应,加之心理上有了解脱感,学习开始放松,致使大一时专业基础课未学好甚至不合格,挫伤了学习的自信心。自信心的不足又进而产生负面作用,使其产生厌学情绪,导致持续性的挫折感。虽然说学校中这种情况在所难免,但这却是也是影响学生积极性的因素,从而使得班级的学风下滑,以至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学风状况,也就成了学校学风建设的绊脚石。
为什么在这里说学校的重视程度也是影响学校学风的因素呢,当然这是必然的,但是从校园实际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现象就充分的说明了学校在这方面还是做得不到位的。比如部分学生搞投机取巧,弄虚作假,考试作弊手段越来越五花八门,但学校并未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从而导致情况愈加泛滥,使得学校的学习风气受到严重的影响。
5. 高校缺少的一些学生认为重要的东西:
在本次调查当中,对“在高校的学风建设中,您觉得当今各大高校中缺少什么东西?”一问,同学们的回答如下:(1)教育制度,教育理念问题;(2)交流,出色例子与普遍学生的交流,老师与学生的交流等;(3)感染力;(4)对学生教育形成一种理性独立思考的思想;(5)坚持,努力,对知识的渴望,大多数学生单纯的为了考试不挂科,没追求;(6)缺少一种务实的作风,而不是一味开放新专业;(7)缺少放手让学生们自己去做自己、去探讨的勇气,以及相应的科研环境;(8)对学习重要性的强调,以致许多学生都只以不挂科为目标,平时学习自由散漫;(9)学校单一的喊着学风建设的口号但并未做出什么实质性的举措,就算有一些措施也根本是形式主义不能达到效果满足学生的心声。
除以上几点外,通过对同学们的调查,不难发现,学生价值观、学校的举措、学校硬件设施、考试监管、老师的态度和素质、多元文化的冲击等等均是影响高校学风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也是严重影响高校学风的致命漏洞。
四、建议与想法
1. 如何才能提高高校的学风状况?
(1)学校方面要加强对科技立项的重视,鼓励同学们踊跃参加,这样可以提升大家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方面,要引导同学们看重学业,当然其他能力也需要锻炼,但是大学中学业还是十分重要的,再者大学生大多数都是以寝室为单位,所以必须从寝室抓起,从而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
(2)让大学生预先亲身体验一次现实竞争的残酷与困难,使其意识自身积累的重要性。
(3)增加学分竞赛活动。
(4)学校要建立良好的制度,才能有好的学风。再者就是从老师做起,很多老师都是无所谓的样子,这样学风不可能抓起来,而对于学生也要加强其责任意识。
(5)踊跃开展与其他高校的学科交流活动。
(6)学校可以利用更多的资金提高奖学金金额和扩大奖学金覆盖率以鼓励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
(7)学生会以及各部门可以组织一些学习活动、建立一些学习俱乐部和社团,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良好的学风。
(8)学校应该脱离与社会和政治独立存在,这样才可能形成自由,高尚的学风
(9)学习的内容要紧密联系对未来实用的知识,
2.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老师与学校领导、学生与学校领导等方面与高校学风的干系
学风建设不是一个人的事,是学校学生、老师、领导的事,只有大家积极响应高校学风的建设,才能营造和谐美好的大学校园生活。但学校的学风建设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学风,其影响主要看是深切的,不是表面的。
老师、教授、领导应积极带头做好实事,正所谓上行下效。而且学校与学生之间一定要相互依靠,相互鼓励,这样才能共同促成良好的学风建设。
3. 处理好学生与老师的沟通问题
(1)积极与老师沟通,其次,老师在面对学生的困惑时应以积极的态度给以讲解.
(2)让老师带领学生多接触社会实际中的一些问题,如项目设计,立定方案等。
(3)以换位思考代替非理性的行为活动。
(4)老师平时在教学活动中多留意学生的动态,学生也要多多与老师沟通交流。
(5)定时开个班会,要实打实的让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工作落到实处。
(6)通过学委这个中介,让老师和学生相互交流。要充分发挥好学委的职能,做好沟通的桥梁,成为及时疏解学生与老师矛盾的有效武器。
4. 让学生正确面对对专业不感兴趣,或者是对学校失望这一情况
虽然很多学生对现在的专业不感兴趣,但是他们可以在学好现在专业课的基础上再去学习自己喜欢的东西,由于学校是属于群体性的,无法考虑到每个学生,所以现在没有任何选择,如果你凭着我不感兴趣就不学的话,那我们岂不是白白的浪费大学四年的时光,因此专业课我们可以不喜欢,但是我们也得把它学好,再学习我们喜欢的东西。但这一点不是所有学生都能明白,因此学校可以从这方面着手,及时纾解学生的疑虑,避免矛盾进一步升级。
大学生在刚进校对生活感到迷茫是很正常的,但同学们不能有效的消除这一疑虑,这也会是成为学校学风建设的绊脚石,影响学校的发展。为解决该问题,学校还是应该引领学生接触实际,让学生把知识运用到生活中。
当然,这点的关键还是在于学生自己的心态,只要心态调整过来了,也就能改变这种消极的看法,所以没有兴趣就一定要逼迫自己培养自己对这门艺术的兴趣。
多角度地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他们确定学习目标。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大学生而言,帮助他们确立阶段性成长目标是必需的,通过一个个阶段性成长目标的接连实现,这些学生的心态也逐步发生变化,进而树立起较强的自信心。抓好班级的学风建设,只有以班级为单位的学风建设抓好了,学校良好的学风氛围才能形成。
5.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入氛围
首先,要致力于校园人文景观建设,通过建筑、雕像、园林等实物打造文化校园品牌,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其次,要经常举办一些高水平的学术报告和讲座,举办一些跨学科的学术沙龙。开展各种形式的学习竞赛、科技竞赛等活动,以营造学术氖围,增加校园文化的知识含量和科技含量。此外要加大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支持力度,对健康向上、科学文明的社团活动予以积极的指导;最后,挖掘学校特色,大力弘扬学校的优良传统。
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将学风建设放到以教学为中心的重要首位,将学风建设的内容贯穿到学校的各项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把学风建设与校风校纪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利用一切先进的教育教学手段和载体来开展“学风建设”的教育活动,建立健全学风建设的体系,把人才培养方案真正落实到学院日常工作中去。
6. 其他方面
①学校可以创造良好的学习和自习环境,在图书馆提供更多更好的图书各电子资源,加强图书馆的各项建设。
②以班级学风建设为主线,引导形成“团结向上,积极上进”的班级文化。
③让大学生预先亲身体验一次现实竞争的残酷与困难,使其意识自身积累的重要性。
④老师要乐于去亲近学生,不要总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要愿意去倾听学生的心声和要求并能够适当的采纳;同学们在发现老师的一些问题要敢于大胆的去告诉老师并且在学习中要听取老师的教导。
五、结束语
高校既是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类合格人才的主要基地,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窗口。而学风建设是高校育人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新时期高校应以“三个代表”为指导,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育思想,在加快自身改革与发展的同时,从战略的高度重视和加强学风建设。要在加强学习、提高思想认识的基础上,增强大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历史责任感,从培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入手,完成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优秀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神圣使命。
【第13篇】关于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调查报告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她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期间将牵涉到诸多方面的因素。本文从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社团现状及对加强社团建设的几点建议三个方面对高校学生社团建设进行论述。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是高校第二课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培养兴趣爱好,扩大求知领域,陶冶思想情操,展示才华智慧的广阔舞台。在新时期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积极引导青年学生参加健康向上的社团活动,是关系到青年学生健康成长和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大事,也是关系到共青团事业不断发展和党的青年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大事。
一、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学生自我实现和成长成才的现实需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竞争意识不断增强,促使他们根据自己所学专业和个人兴趣爱好自愿组织和参加活动,寻找各自的舞台和位置,以求最大限度地锻炼自己,努力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的合格人才。大学生的这种内在的需求与社团活动的性质、目的、功能是基本吻合的。社团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大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在社团中,大学生可以接受多方面的锻炼和培养。学生社团作为高校课堂教育的补充和延伸,因为其专业的交叉性、活动的实践性、组织的社会性而具有实践和教育功能,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提供了有效舞台,也调动了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共青团组织要服务青年学生的成长成才,服务青年学生的具体利益,真正赢得青年学生的认同和支持,就必须大力加强学生社团建设,促进学生社团的繁荣发展。
2、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客观要求
校园文化是高校广大师生在特定的环境中创造的一种与社会、时代紧密相关,又具有校园特色的人文氛围、校园精神和生存环境;校园文化的建设、繁荣和传承,要落实到不同的层面。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给校园文化建设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促进了校园文化多渠道、深层次、高质量的发展。一所高校长期形成的文化积淀、办学理念和人文精神可以通过学生社团加以传承,这是因为学生社团活动有利于把大学生吸引到健康发展的道路上来,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利于通过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展示,塑造优美的校园环境,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实践证明,学生社团建设是否规范,作用发挥是否正常,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均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不断提高社团活动的层次和影响力,充分发挥社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是传承和培育校园文化的必然选择和客观要求。
3、加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是创新和深化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径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重视第一课堂教育,以两课教师为主力,以教室为阵地,以灌输为主要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随着形势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在继承以往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与时俱进,积极创新,拿出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在学习生活中诞生的学生社团的多样化,使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可以通过学生社团这一重要的“中介”,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新时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群体凝聚功能、思想教育功能,在指导老师的引导下,开展熔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寓教于乐的活动,把大学生共同的兴趣和积极性充分地调动起来,改变过去“你说我听”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互动性,引导大学生在自我参与、自主思考中达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形成良好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发挥潜移默化的作用,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第14篇】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范文
1.实践目的:
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们怀着同样的梦想参加了这次的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快乐,在活动中我们汲取更多的知识;在活动中我们深入民心!我们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参加暑期三下乡,我真的感到很荣幸。虽然是短短的十几天,却是截然不同的体会。
这次我们去的是秦安县西川镇王湾村,在这里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一方面,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2.实践内容
三下乡已经结束已经一个月,回顾那段难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对比以前,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变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对我如此慷慨,让我在付出一点点的时候却让我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为了让我们三下乡这个品牌活动更出色,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2.1、法制下乡、法律宣传
我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发挥我们的特色,根据农村法律普及率低的情况做一些法律宣传。我们可以通过彩页宣传,传单宣传,走访宣传等。
2.2、法律调研
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深入实际的调查该地的农民对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认识。调研主要有三个大的课题:
(一)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农民工打工难;
(三)农民的维权途径;
2.3、模拟审判
在农村可能审判案子可能大多适用简易程序,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炕头审案,所准备的模拟审判项目可以让村民了解真正的审判程序,认识法律的威严性。为此我们准备了两个案子,一个民事案子,一个刑事案子。
2.4、支教
在支教方面,我们结合自身的特长,给初中孩子们进行授课,内容有,首先,我们讲述我们的大学生活,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大学校园,促进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我们将自己成功和学习的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2.5、文艺演出
将我们将为为村民准备两台台晚会节目有印度舞、话剧、独唱等,以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2.6、支农
在业余时间,我们将深入基层,帮助农民干农活,真正的走进农民,了解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是实践与知识的一个结合过程,是我们的第二课堂。
2.7、支持环保,低碳宣传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意识也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淡化,加之我们实际行动的破坏,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不能忽视,热爱我们的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就让我们献出自己微笑的一点点力量,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2.8、电影法律宣传
通过农村题材维权电影的放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因素,更是农村法制建设的艰巨任务,农民的法律意识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支教、法律宣传、低碳宣传、趣味心理游戏、文娱汇演?、模拟审判……这过程的点点滴滴,我仍然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录。每次,当我想起大伙在例会上激烈讨论的情景,我满腔热情;当我想起在每次活动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时,我满怀感动;当我想起学生淳朴的笑容时,我满盈开心……成长看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经历中体会成长。这种成长,何其珍贵!
3.实践感想
从活动进入最后的筹备开始,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团结的力量。我们齐心合力的备课,我们认真的排练,我们激励的讨论。这一切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精神就应该是这样的。十八名队员在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群,总有众多挑战和艰难,但是,当十八个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互助,挑战艰难,这是本次活动的主旋律。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或许真正的磨难只是与我们擦肩而过,并没有过多的纠缠。大多数的我们一直在安逸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很多东西都可以唾手可得,但是在某个遥远的角落里,却有一些人过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山村里,面对知识,孩子们露出如饥似渴的眼神;面对生活,农民们展示出与烈日暴雨搏斗的精神。谁能不为之震憾,不为之动容呢?此次,我们走进山区,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场心灵的碰撞,一种关心,一份感动。
4.结束语
我们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是让我们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使我认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深刻认识到,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所以,我们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老师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但培养了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磨练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也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记得有人曾说过:一个毕业生是不是人才,一看学历,二看社会实践经验。因为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点社会实践能力,就无法与快速发展的社会接轨。于是有了此次的龙颈行。
一次活动,一个过程,一段难忘的记忆。我想我们的每个队员在这次活动中都有不少的收获。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现在,对我而言,这也将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在这里,我将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带着感动与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生命长河,投身于以后的工作建设中去!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会不断地调整活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动结束后,我们每个人,都洋溢着笑容,可以看出这次的活动是圆满结束的!
今后如果有机会,我将继续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祖国的富强作出贡献。
【第15篇】高校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1.实践目的:
为了拓展自身的知识面,扩大与社会的接触面,增加个人在社会竞争中的经验,锻炼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毕业后能真正真正走入社会,并且能够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处理各方面的问题,我们怀着同样的梦想参加了这次的社会活动,在活动中我们体会快乐,在活动中我们汲取更多的知识;在活动中我们深入民心!我们深入农村,了解民情。参加暑期三下乡,我真的感到很荣幸。虽然是短短的十几天,却是截然不同的体会。
这次我们去的是秦安县西川镇王湾村,在这里开始了我这个假期的社会实践。实践,一方面,就是把我们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客观实际中去,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有用武之地,只学不实践,那么所学的就等于零。另一方面,实践可为以后找工作打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实习,学到一些在学校里学不到的东西。因为环境的不同,接触的人与事不同,从中所学的东西自然就不一样了。要学会从实践中学习,从学习中实践。
2.实践内容
三下乡已经结束已经一个月,回顾那段难忘的日子,我感慨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对比以前,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变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对我如此慷慨,让我在付出一点点的时候却让我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而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为了让我们三下乡这个品牌活动更出色,这次活动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主要内容涉及以下六个方面:
2.1、法制下乡、法律宣传
我们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发挥我们的特色,根据农村法律普及率低的情况做一些法律宣传。我们可以通过彩页宣传,传单宣传,走访宣传等。
2.2、法律调研
利用我们所学的专业知识,结合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深入实际的调查该地的农民对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认识。调研主要有三个大的课题:
(一)留守儿童合法权益的保护;
(二)农民工打工难;
(三)农民的维权途径;
2.3、模拟审判
在农村可能审判案子可能大多适用简易程序,即我们现在所说的炕头审案,所准备的模拟审判项目可以让村民了解真正的审判程序,认识法律的威严性。为此我们准备了两个案子,一个民事案子,一个刑事案子。
2.4、支教
在支教方面,我们结合自身的特长,给初中孩子们进行授课,内容有,首先,我们讲述我们的大学生活,让他们更好的了解大学校园,促进他们的求知欲。其次,我们将自己成功和学习的的经验传授给他们,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效率。
2.5、文艺演出
将我们将为为村民准备两台台晚会节目有印度舞、话剧、独唱等,以进一步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2.6、支农
在业余时间,我们将深入基层,帮助农民干农活,真正的走进农民,了解他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同时也是实践与知识的一个结合过程,是我们的第二课堂。
2.7、支持环保,低碳宣传
当今社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意识也逐渐在人们头脑中淡化,加之我们实际行动的破坏,整个地球的环境问题不能忽视,热爱我们的地球,热爱我们的家,就让我们献出自己微笑的一点点力量,所以我们设计了这次活动。
2.8、电影法律宣传
通过农村题材维权电影的放映,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是农村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因素,更是农村法制建设的艰巨任务,农民的法律意识将直接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支教、法律宣传、低碳宣传、趣味心理游戏、文娱汇演?、模拟审判……这过程的点点滴滴,我仍然历历在目,却无法用笔一一记录。每次,当我想起大伙在例会上激烈讨论的情景,我满腔热情;当我想起在每次活动中大伙忙碌的身影时,我满怀感动;当我想起学生淳朴的笑容时,我满盈开心……成长看似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我知道,我是在经历中体会成长。这种成长,何其珍贵!
3.实践感想
从活动进入最后的筹备开始,我就深深感受到了大家团结的力量。我们齐心合力的备课,我们认真的排练,我们激励的讨论。这一切都是我们,而不是我,团队凝聚力、团队合作精神就应该是这样的。十八名队员在陌生的地方,面对陌生的人群,总有众多挑战和艰难,但是,当十八个人的智慧融合在一起,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团结互助,挑战艰难,这是本次活动的主旋律。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内,我们穿街走户接触各种各样的人和事,这些都是在学校里无法感受到的,在学校里也许有老师分配说今天做些什么,明天做些什么,但在这里,不会有人会告诉你这些,你必须要知道做什么,要自己地去做,而且要尽自已的努力做到最好。
在学校,只有学习的氛围,毕竟学校是学习的场所,每一个学生都在为取得更高的成绩而努力。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存在着竞争,在竞争中就要不断学习别人先进的地方,也要不断学习别人怎样做人,以提高自已的能力!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大学是一个小社会,但我总觉得校园里总少不了那份纯真,那份真诚,尽管是大学高校,学生还终归保持着学生的身份。接触那些刚刚毕业的学长学姐,他们总是队我说要好好珍惜在学校的时间。在这次实践中,我感受很深的一点是,在学校,理论的学习很多,而且是多方面的,几乎是面面俱到;而在实际工作中,可能会遇到书本上没学到的,又可能是书本上的知识一点都用不上的情况。
回想这次社会实践活动,我学到了很多,从我接触的每个人身上学到了很多社会经验,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而这些在学校里是学不到的。在社会上要善于与别人沟通是需要长期的练习。以前没有工作的机会,使我与别人对话时不会应变,会使谈话时有冷场,这是很尴尬的。人在社会中都会融入社会这个团体中,人与人之间合力去做事,使其做事的过程中更加融洽,事半功倍。别人给你的意见,你要听取、耐心、虚心地接受。在工作上还要有自信。自信不是麻木的自夸,而是对自己的能力做出肯定。社会经验缺乏,学历不足等种种原因会使自己缺乏自信。其实有谁一生下来句什么都会的,只要有自信,就能克服心理障碍,那一切就变得容易解决了。知识的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知识犹如人的血液。人缺少了血液,身体就会衰弱,人缺少了知识,头脑就要枯竭。这次接触的酿造业,对我来说很陌生,要想把工作做好,就必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对其各方面都有深入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应用于工作中。
这次亲身体验让我有了深刻感触,这不仅是一次实践,还是一次人生经历,是一生宝贵的财富。在今后我要参加更多的社会实践,磨练自己的同时让自己认识的更多,使自己未踏入社会就已体会社会更多方面。作为当代大学生,或许真正的磨难只是与我们擦肩而过,并没有过多的纠缠。大多数的我们一直在安逸的环境下生活、学习。很多东西都可以唾手可得,但是在某个遥远的角落里,却有一些人过着与我们截然不同的生活。山村里,面对知识,孩子们露出如饥似渴的眼神;面对生活,农民们展示出与烈日暴雨搏斗的精神。谁能不为之震憾,不为之动容呢?此次,我们走进山区,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场心灵的碰撞,一种关心,一份感动。
4.结束语
我们是社会未来的建设者,我们应该积极走出象牙塔,到社会中去,了解国情,服务社会。暑期 三下乡社会实践就是让我们认识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我的有效途径。这次三下乡社会实践,使我认识了自己所处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进一步激发了我的学习热情。我深刻认识到,老师是学生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被学生看在眼里。所以,我们在教授学生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同时我也深刻认识到,老师除了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此次暑期社会实践不但培养了我们理论运用于实际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的精神,磨练了我们坚强的意志,也实现了社会实践过程中服务社会、锻炼成才的目标。记得有人曾说过:一个毕业生是不是人才,一看学历,二看社会实践经验。因为光有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没有一点社会实践能力,就无法与快速发展的社会接轨。于是有了此次的龙颈行。
一次活动,一个过程,一段难忘的记忆。我想我们的每个队员在这次活动中都有不少的收获。无限的过去,都以现在为归宿;无限的未来,都以现在为起点。现在,对我而言,这也将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起点,在这里,我将怀揣着这一段美好的记忆,带着感动与思考起程,去探索更加广阔的生命长河,投身于以后的工作建设中去!这次实践活动的时间虽短,但它留给我们的启迪却是深刻而长远的,是我们人生道路上坚实的一步。我通过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了社会,认识到自己的社会位置,明确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激发了自己的学习热情,我会不断地调整活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挫折,锻炼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为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好准备。动结束后,我们每个人,都洋溢着笑容,可以看出这次的活动是圆满结束的!
今后如果有机会,我将继续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服务我省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为祖国的富强作出贡献。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校教学调查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