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调查报告【精品多篇】范文
[编辑]金融行业调查报告【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金融调研报告 篇一
艰难运行 逆境中求生存
20__年8月由美国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纺织服装成为危机中国内受影响最大的实体经济行业之一。一贯表现强势的中国纺织服装出现了较为明显的衰退现象,20__年11月份纺织服装出口增幅降至10年来最低点。一方面主要进口国市场需求萎缩,另一方面一些海外主要客户将定单转向价格更低廉的东南亚国家,纺织服装行业正面临严峻的挑战。为了解我市毛织、服装来料加工型企业目前运行情况,我们对这类企业相对集中的宜章、桂阳、嘉禾、临武等县进行了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材料上报。
一、__市毛织服装来料加工型企业基本情况
我市纺织服装及相关产业,是伴随着近几年珠三角纺织服装产业转移而逐渐发展起来的。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从事毛织、服装加工生产的企业有近60家,生产员工逾万人,年产值超过3.5亿元。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嘉禾、临武、宜章三县,桂阳、北湖区、苏仙区、资兴等地也零星存在。规模较大的纺织、服装来料加工型企业有宜章俊丰印染、临武有君婚纱、桂阳顺发内衣、苏仙区嘉码服饰、资兴天洋制衣等,年进出口额达到3000多万美元。这些企业都是近几年从沿海转移到我市的外商投资企业,具有自营进出口、自主经营,并具备一定技术水平、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其中俊丰印染是我省十大加工贸易重点企业之一,20__年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2200万美元。除此之外,我市绝大部分毛织服装加工企业,是由在外打工人员返乡创办的小厂,或以内资企业注册,或以个体营业执照登记注册,企业主要从广东东莞等地上游企业接订单、加工成半成口后,返回广东进行后整加工才销往国际市场,这类企业大多规模小、档次低,不能自营出口和自主研发。我市包括玩具、电子、箱包、鞋帽等来料加工型企业主要也是以这种方式运作,我市的毛织、服装企业产品主要以外销为主,内销为辅,其出口市场80%在欧美国家。
二、金融危机对我市毛织服装行业的影响
如果说20__年上半年,纺织服装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大幅缩小是由于人民币升值、原材料及劳动力成本上升所至,那么随着金融危机的不断渗透,到20__年9月份,国际市场需求萎缩、订单减少,我市纺织服装行业才真正感受到寒意逼人,演绎了一幕幕优胜劣汰的悲喜剧:
一是小型毛织服装来料加工型企业无法抵御经济危机的冲击,纷纷停产。这些加工厂对沿海服装企业依赖性强、客户单一,而金融危机后,沿海很多针织、服装企业难以维持,纷纷关闭、停产,受“多米诺”骨牌效应影响,这些与之相关联的内地小厂也难逃覆辙。嘉禾县26家针织服装厂,目前已有20家停产,2家处于半停产状态,4家正常运转,近700多人失业。
二是规模较大的加工贸易企业虽在运转,但是订单数量逐渐减少,企业发展不容乐观。如我市俊丰印染、顺发内衣、嘉玛服饰等企业20__年11月份开始,订单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了近3成,出口也大幅下滑。12月份我市服装、印染产品出口比11月份减少了近一半。
三是有竞争实力的企业,通过结构调整,市场占有额不减反增。临武有君婚纱时装有限公司在10月份企业出现利润压缩,订单急骤减少的形势下,立即采取了拓宽出口渠道,提高产品质量、节约开支等措施提高企业竞争力,目前企业订单数量激增、生产线满负荷运转。
据我们调查发现,目前困扰我市毛织服装相关企业的主要困难有:
①国外需求持续减弱,从国外或从沿海订单逐渐减少;
②欠款周期延长、工缴费难以及时到位,上游企业跑单时有发生;
③由于来料加工型企业实力不强,融资难度大,企业转型,开发新产品、追加投资都存在着现实困难;
④“三率两价”(出口退税率、汇率、利率、原材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频繁变动,增加了企业出口成本和不可预见性,不确定因素也影响了对外报价,不敢承接长单、大单。
三、对策及建议
我市的毛织服装产业虽然整体实力不强,对经济贡献有限,但是它的发展状况,也折射出我市包括玩具、电子、鞋帽等来料加工型企业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的发展现状。这些企业是我市近几年招商引资的成果,同时由于其产品外向度较高,未来几年可能将成为我市外贸出口的一股强势力量。金融危机严峻形势下,国家为了扶持身陷困境的出口企业,先后动用了提高出口退税率(纺织服装产品出口退税率由11%提高到13%),调整加工贸易政策、减税、降息等调控手段,对于逆境中的纺织服装企业,这无疑是一个发展的机遇,如何在危机蔓延与机遇中求得持续发展,保证企业的生存。现从企业、国家、当地政府层面浅谈几点对策及建议。
(一)企业层面。
坚定信心,积极采取措施应对危机:
①主动追踪相关信息,增加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了解,提高企业决策预测性。及时了解国家层面的相关扶持政策,使政策与企业决策行为进行对接。
②提高应用金融产品、保险产品的能力和水平、充分运用现代成熟的金融衍生工具、出口信用保险等,合理规避汇率、风险和出口估算风险。
③规范交易条件,按照正常程序获取信用较好的银行开具的信用状况以及进口商预付款等降低交易风险。
④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开拓新兴市场。巩固和发展传统调拨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市场,特别是非洲大陆、南美大陆、中东、东盟等新兴市场。同时,企业可以利用国家目前鼓励内需的政策,积极拓展国内市场。⑤优化出口商品,以高质量、低价格取胜,适时进口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促进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
⑥强化内部挖潜增效,努力开源节流,节能减耗,降低成本。
(二)国家层面。
继续给予扶持,保持政策稳定性:
①继续加大对出口型企业的扶持力度,适当提高纺织等行业出口退税率。
②保持政策稳定性,进一步放松贷款的投放政策。
③出台对加工贸易企业出口转内销的优惠政策,如降低征税率、减化内销申报程序。
④国家在预期、短期内根据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灵活管理人民币升值速度。
(三)当地政府层面。
加强服务,帮助出口企业走出困境:
①加快完善支持政策,解决加工企业融资、用工、技术创新、政务效率等方面的困难,20__年10月,广东东莞从财政拿出10亿元,帮助面临困境的加工贸易企业融资,当前可以借鉴东莞作法,采取贴息等方式鼓励和支持商业银行向加工贸易企业放贷。适当减免省市有关税费,为企业减负。
②通过政策引导,合理调济人力资源,使停产关闭企业员工转移到形势较好的企业中去。
③政府相关部门及协会组织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经济动态,加强调研,及时掌握国家政策调整,为企业提供国际咨询公司以及政府行业调查研究,政策资兴等将市场风险对行业冲击降到最低。
④大力承接产业转移,壮大加工贸易队伍。沿海产业转移是必然趋势,我们仍然要将招商引资作为承接产业发展加工贸易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承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转移,引导外商在__设立加工贸易型投资项目。金融风暴对沿海加工贸易企业造成了重创,阵痛虽然有可能造成转移速度的放缓,但是转型升级或向内地寻求发展是必然趋势。
金融调研报告 篇二
灵宝金融坚持以支农、兴农、富民为己任,把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支农工作的出发点,不断改进、加强金融服务,加大信贷资金投入力度,为当地农村、农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贷支持。
一、金融支持“三秋”情况
灵宝金融重点支持农村农民在秋季的种子、农药、化肥和农产品收购上的资金需求,积极发挥信贷杠杆作用,对符合贷款条件的客户积极支持,采取有力措施,确保秋种秋播资金及时足额到位。至目前,灵宝联社发放“三秋”支农贷款5630万元,投放农民种子、农药和化肥投放贷款2170万元,农机具贷款1160万元,农副产品收购贷款2300万元,有力地促进了秋季农业生产,为农业丰收打下了坚实基础。
信用社在支持三农中,继续认真做好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授信及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证工作,严格做到“贷前早调查,资金早落实,计划早安排,贷款早投放”。组织信贷人员深入农资供应部门、生产企业和农户家中进行走访调查,详细了解秋作物资供应情况和资金需求情况,提前落实贷款资金计划。一方面加大资金组织力度,开展支持秋作吸存工作劳动竞赛,强化优质高效文明服务,努力拓宽增存渠道,为信贷支农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另一方面,加大收贷收息力度,依法清收盘活不良贷款,满足“三秋”资金需要,使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同时,灵宝金融既着眼于当前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又放眼长远,改善农民收入结构;既通过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种植业和养殖业收入,又通过为农产品收购企业提供资金,促进农产品流通,实现农产品增收。在贷款营销中,农村信用社将资金重点用于农业生产资料的储运购销和农户生产费用合理资金需求,支持农资农机部门经营适销对路的种子、化肥、农药、地膜及农机具。在提供信贷支持的同时,信用社强化服务手段,向农户散放支农名片,提高工作效率,并组织金融下乡活动,将金融知识、业务品种和科技信息送到农民手中。
二、存在的问题
在大力支持“三秋”信贷资金需求的过程中,XX市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制约着信贷支持。农村信用环境裂变,前些年的顶冒名贷款经过深度排查,全部暴露,诚信客户占比少,一时难以形成一种新的农村绿色信用体系,制约信用社信贷投放。信贷人员管辖区域大、农户多,在信贷服务上没有细化,未对“三秋”信贷支持开设“绿色通道”,不同程度上对信贷需求构成一定制约因素。
三、对策建议
开设贷款“绿色通道”:在农村信用社网点开设贷款“绿色通道”,对三秋农业生产资金贷款实行上专柜办理,提高办贷效率。
实行灵活授信机制:提高农信社的信贷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中间环节,提高办贷效率。
设立支农服务热线,指定专人负责,全天24小时值班。切实解决客户在“三秋”农业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难题。
继续开展阳光信贷工程:将贷款条件、贷款程序等信贷政策在所辖各村一律公布上墙,并实行贷款限时办理制度,对投放贷款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有利于控制信贷风险。
金融调研报告 篇三
民族文化是衡量一个民族是否有发展潜力的一个标准,而企业文化则是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有竞争力的一个标尺。中国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各个领域的竞争已经开展,我国的金融领域也正逐步对外开放,作为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谋求发展的农村信用社来说,在竞争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树形象,在形象上抓内控,在内控下建和谐是目前发展的方向,而怎样创建和谐发展的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完善不得不提上日程。
一、企业文化对农村信用社的重要性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是农村信用社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根植于全体员工思想中相对稳定的价值观、理念、宗旨、规范等。它决定着农村信用社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行为特征和企业特色。对于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来说,企业文化可能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信用社持久发展的决定因素。农村信用社作为一个金融企业,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把握住发展机遇,把自己做大、做强,在日益激烈的金融竞争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建立自己相应的企业文化体系。
二、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构成
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大致由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构成:一是企业信誉。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信用和声誉是极为重要的。二是服务质量。农村信用社工作的出发点是服务“三农”,支持地方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花大力气搞好“优质文明服务建设”。三是企业道德。农村信用社企业道德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只有在员工不断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大家能够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才能保证企业行为的端正。四是企业精神。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精神,企业精神作为一种精神存在,虽然是无形的,却在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管理和员工意识中得到具体的、有形的体现。五是企业目标。农村信用社的目标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追求的动力源。六是企业规范。如果说前五项内容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中的“软件”,那么,企业规范就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硬件”部份。农村信用社规范主要是指农村信用社的规章制度,组织机构以及工作、管理程序和标准等用文字表达的内容,它是农村信用社在一定时间内的“定格”,并为维护相应的企业文化软件服务。七是企业环境。在当前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过程中,在外部为农村信用社创造一个宽松的经营环境,在内部给职工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和工作环境及人际关系,是一项极为重要的工作。这种企业环境的创造也体现出农村信用社整个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和成效。
三、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现状
(一)文化理念不够明确。文化理念是员工应该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动规范,一般包括信合精神、形象标语、座右铭、员工手册、社歌、宣传册等内容,可以用凝炼的语言、生动的形象进行准确表达。由于农村信用社长期以来体制不清、产权不明、行政分割,缺少统一的规划,导致在文化理念的表达上含糊不清,不能给客户留下深刻的印象。问到文化理念,信合员工也一时难以回答。
(二)缺乏现代经营理念。企业文化源于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同时又促进企业的发展。而大多数农村信用社的领导、员工对这种辩证关系认识不深,造成只重视信用社的业务经营,而忽视企业文化建设。当前农村信用社的一些干部缺乏现代金融管理知识,缺乏管理现代企业理念,求于安稳,满足现状,缺乏把农村信用社做大做强做优的意识。
(三)缺乏共同参与意识。企业文化是全体员工在实践中共同创造的,因此,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农村信用社的每一个员工。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源泉,是农村信用社最大的内在资源。但由于长期以来受事业单位管理体制的影响,员工队伍管理松散,工作主动性不强,集体意识淡化,参与活动积极性不高,加上对企业文化认识不足,缺乏主动参与意识。
四、提高信用社企业文化途径的思考
农村信用社在目前必须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从各方面进行认真的统一和规划,使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有一个新的突破和提高。
(一)在思想上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和理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村信用社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必须重视自身的企业文化建设,要以战略的眼光,时代的意识,认真抓好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首先企业精神的建设要纳入农村信用社发展规划目标之中,列为企业经营管理非抓不可的一件大事,同时要借助各种宣传媒体,切实加强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宣传,使管理者和员工明白什么是企业文化,明确企业文化的作用,努力培育强化自己的企业精神。其次制订创建企业文化规划,引起广大职工对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的关注。
(二)各级农村信用社领导必须成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领导者的决心和行动。领导应该带头学习企业文化知识,对企业文化的内涵要有深刻的认识,对建设本企业文化有独到的见解,对本农村信用社发展有长远的战略思考。要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总结提炼,指导各个系统的设计,提出具有个性化的观点,突出强调独具个性和前瞻性的管理意识,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职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职工的道德教育,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职工队伍。加强职工职业道德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信用社职工职业道德的形成要经过职业道德教育,形成职业道德观念,再上升至职业道德信念,从而养成讲职业道德的习惯,这样会使农村信用社的企业精神更显闪光点,文明服务更扎实,企业文化内含更丰富。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必须要全体员工来关心,要自上而下,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共同奋斗,这就要求员工必须要有“主人翁”意识,不能把自己当成局外人,对信用社漠不关心。
(四)增强“客户观念”,提高服务质量。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真正树立起“客户至上,客户第一”的观念,真正树立起“高效地、最优地满足客户的需求”的观念;真正树立起“不断创造新的需求,寻求新的客户”的观念。离开“客户观念”谈“企业精神”和“主人翁意识”不是真正的企业文化。这种客户观念不仅要体现在组织目标和经营方针中,体现在金融产品设计上,更要体现在服务上,甚至体现在组织结构上。真正把“客户满意程度”作为评价我们工作好坏的标尺。
(五)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让职工人尽其才。企业文化建设如何体现个性化和人性化,是关系到企业文化能否被员工认同并自觉接受的关键。企业文化以人为中心,要培养起职工自觉献身于农村信合事业的责任意识、价值标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并使之被广大职工接受和认同,造成一种内部的动力机制。因此,在企业文化设计中,必须以人为本,让职工真正感受到企业文化的吸引并积极融入这种文化。
(六)加强多层次、多渠道的宣传工作,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社会认同和接纳。农村信用社向社会展示自己的企业精神和建设自己的企业文化,不是孤立地进行的,是要通过社会服务来实施完善。因此,农村信用社要重视做好自身的企业精神和企业文化的宣传工作,要采取多种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宣传,增强自身环境文化气氛。通过宣传,让社会、企业和客户了解、关心,并参与评议,不断改进、充实、提高,让社会不断认同和接纳信用社的企业精神和文化。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形成自身特色的企业文化。
金融调研报告 篇四
近年来,XX县紧紧围绕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这条主线,坚持走少种精养的路子,不断提升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效益和水平,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金融机构紧紧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不断加大信贷投入,取得了推进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和自身效益的双赢。本文通过对正镶XX农牧区经济结构调整进程的调查,探析进一步加大金融支持的对策建议。
一、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服务呈现“双赢”。
近年来辖区金融部门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紧紧围绕全旗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了农牧业基础建设、草原生态植被建设和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在支持农牧业项目上,人民银行有效发挥支农再贷款的调控作用,全力推进和改善对农村牧区的金融服务工作,引导农村信用社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20xx年至20xx年末人民银行累计向辖内农村信用社发放支农再贷款26400万元,年均3771万元,极大地增强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投放能力。农村信用社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经营理念,不断创新信贷支农方式,在支农中发展壮大,20xx年末农村信用社贷款余额达18655万元,较20xx年增加14795万元,年均递增14.28%。使辖区内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覆盖面达到有贷款需求户的80%以上,为辖区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资金保证。农村信用社经营效益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七年实现赢利,共创利润569万元,年均递增37.42%。
畜牧业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20xx年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67.2万头,比20xx年下降21.22%,从20xx年以来,大小牲畜总头数每年以5.9%的速度递减,虽然牲畜头数呈下降态势,但是大多数效益指标增幅明显。20xx年,农牧业总产值突破20500万元大关,占全旗生产总值的26.5%,牲畜出栏率52.7%,商品率达到50.5%;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组织已发展到31个,固定资产总额6450万元,产值22300万元,实现利税2200万元,分别比20xx年增长727%、359%和817%。产业化组织的发展带动农牧户增收,20xx年牧民人均纯收入2238元,增长16.0%;农业人均纯收入2120元,增长7.7%。
农业加大了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压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获得了经济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以西瓜、南瓜、蔬菜和订单农业为主的绿色、特色、优质、高效种植业规模达到8.34万亩,占到全旗总播面积的43.2%;小麦、莜麦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仅为4.87万亩,共联系种植订单2750亩,目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草料构成比为24:27:49。农产品销售收入由“九五”末的2765万元增加到20xx年末的4333万元,增长56.7%,种植业结构调整的效益正逐步显现出来。可见信贷资金的大量投入,推动了农牧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银企双赢的效果。
二、存在问题
1、农牧业结构调整资金需求大,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
20xx年XX农业方面加大了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牧业方面畜种改良引进良种的力度也继续加大。据调查,全旗计划引进西门达尔良种牛3000头,按每头牛平均价格是4500元计算需资金1350万元,新建棚圈1.8万平方米,需资金396万元,新建温室大棚200座,需资金120万元,仅这三项就需资金1866万元,预计全旗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总量为6500万元。从统计资料上看,农牧业贷款占用余额较大,截至6月末,全金融机构农业贷款余额20969万元,占各项贷款余额的79.99%,但农牧业生产资金使用周期长,流动性慢,能有效发挥作用的少,尤其是在生产旺季,农牧业生产资金需求大,自筹资金不足,金融机构又很难满足需求。据测算农牧民自筹后,尚有3500万元资金缺口,资金供给不足的矛盾突出。
2、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的瓶颈,制约了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
目前,在边牧地区旗县普遍存在金融服务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形成仅靠农村信用社“一农支三农”的金融格局。国有商业银行在县级机构的撤并,弱化了对畜牧业的支持。在过去,XX农行和信用社按乡、苏木划分,几乎每个乡苏木都有网点,随着农行机构改革力度的加深,网点全部撤出了乡苏木,只剩下信用社,而信用社由于受规模、效益等制约,部分牧区信用社撤消、降格,弱化了对当地农牧业的支持。由于缺少信贷投入,缺乏政策资金扶持,龙头企业不能做大做强。金融对全旗经济支持力度明显不足,直接影响全旗产业结构的调整。
3、良种母牛引进成本高,良种比率低。
统计资料显示,目前在全旗存栏的4.8万头牛中,实际良种牛比率仅为10.47%;存栏的41万只羊中,实际良种羊比率为95.12%。可见牛改良慢。一是引进成本高,要加快土种牛的良改步伐,关键是大量引进西门达尔母牛,据调查,按现行价格计算,引进良种母牛每头需4000-4500元;二是改良养殖成本大,养殖一头西门达尔牛平均一年的支出是1860元,而养殖一头土种牛平均一年的支出是794元,两者相差1066元;三是农牧民收入水平低,20xx年末,全旗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38万元,比全盟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209元,低1971元,可见,如此低的收入水平难以负担改良所需的较高费用支出。
4、落后的生产资源及生产能力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
一是种植蔬菜等受水源缺的影响,规模难度大。20xx年末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为19.3万亩,其中水浇地面积仅为1.3万亩,占6.73%;二是农业机械化程度较低,农业作业仅以“小四轮”为主,生产能力很弱;三是农产品深加工能力有限,农民从中获益不明显。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农产品产量的增长空间,制约了农民有效增收,更制约了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
5、信贷资金沉淀问题突出,农牧业生产资金紧缺。
全辖到6月末,各项存款余额为29107万元,较年初增加XX5万元,增长了4.1%,各项贷款余额为20683万元,较年
初增长了39.9%,存贷比例是71%,较为适中,但由于贷款增幅与存款增幅差距太大,贷款增幅高出存款增幅35.8个百分点,辖内贷款存量大,不良率偏大,6月末不良贷款余额为6190万元,不良率为30%,很大一部分资产难以有效运作,导致辖内信贷资金相当紧缺,特别是春耕备耕,绒毛等农副产品上市之际,信贷形势紧张的局面相当严重。
6、农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产业化程度低。
畜牧业是XX特色和较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据调查,畜牧业在全旗农牧业中的比重为51.7 %。全旗奶牛、肉牛、肉羊优良品种少。肉牛大部分是本地黄牛,而且70%左右的肉牛、肉羊分布在牧区,一方面给生态环境的改善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制约了畜牧业特别是牛羊育肥的发展。另外,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仅为草原伊盛公司,对广大农牧民生产经营的拉动幅射作用不够,如全旗20xx年出栏羊45万只,而该公司仅加工10万只,占全旗出栏总数的22.2 %,不能够满足产业化发展的需要。
7、农牧业抗风险保障机制滞后。
农牧业是弱质产业,农牧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性强,生产周期长,投资风险大,收入预期稳定性差。近年来,正镶白旗种植业和养殖业受自然灾害、瘟疫侵蚀造成的损失非常大,但苦于没有保障机制,使农牧民的损失得不到补偿。目前,农业保险业务发展严重滞后,这与迅速发展的养牛、养羊、养鸡业成为明显的反差。由于受保险业务滞后的影响,农牧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另外,政府部门至今也没有出台农业抗风险保障制度。这些问题客观上阻碍了农业产业化发展。
三、建议
1、加大金融信贷支持,满足农牧业结构调整资金需求。
针对全旗三农三牧资金需求大,投入不足较为突出的问题,建议一是整合国家通过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项目投入的资金,发挥最大的资金效用;二是商业银行尽快溶入农牧业产业化的进程中,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三是修改完善再贷款的投放方式。针对再贷款期限与畜牧业生产周期不适应的情况,建议上级行贷款结构能适应畜牧业生产周期,许可由中长期周转,真正落实金融信贷政策促畜牧业经济生产发展的作用。四是农信社进一步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改进放贷方式,在牲畜良改、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草原生态保护、饲草料基地建设、畜产品加工、牧区小城镇建设等方面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以优质的金融服务和充裕的信贷资金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
2、深化农村金融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紧缺问题。
进一步推进农牧区金融体制改革,积极设立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农牧区金融机构,并对民间融资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利用,使其成为牧区融资的合理补充,切实拓宽融资渠道,不断增加信贷资金投入。农村信用社要充分发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作用,以改革试点为契机,农村信用社要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优化资金配置、产权关系明晰、法人治理结构规范、风险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农村信用社要切实转换经营机制,完善服务功能,为农业产业化提供快捷、优质的金融服务。做到农村金融服务与订单农业相结合,与农业科技进步和技术推广相结合,与市场化的农村经济运行体制相结合。此外,要限制其他金融机构在农村的网点,防止把农村资金转移到其它地区或产业,这样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紧缺问题。
3、加大科技支牧的信贷投放力度,提高牲畜良种改良比重。
一是对于牲畜良种改良基地建设按照优先扶持项目进行信贷支持。二是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简化贷款手续,降低抵押条件,延长贷款周期,扶持养殖大户引进和繁育良种牛。三是加大对延长肉牛育肥业产业化链条项目的扶持。以龙头企业的带动,引导和辐射农牧民加大畜种改良力度,使之成为畜牧业产业化的生产第一车间,巩固和发展壮大黄牛改良的基础地位。
4、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加强信贷支持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
一是充分发挥央行支农再贷款货币政策“窗口”指导作用,合理引导农村信用社为缺少购买生产、生活资料的农户提供资金保障。二是农村信用社要立足“三农”发挥支农主力军作用,帮助农民调优品种,调整结构。三是调整现有邮政储蓄存款政策,将邮政储蓄新增存款中来源于农村资金以支农再贷款形式返还当地农村信用社,以确保农村资金来源于农村,用之于农村。四是要进一步发挥金融部门信息广的优势,为农民增收出谋划策,提供科技信息服务,当好农民的金融顾问,切实支持农民增收。
5、加大清收不良贷款的工作力度,缓解农牧业生产资金紧缺问题。
增加信贷的有效供给,盘活存量尤为重要。首先金融部门要积极寻求当地政府及其相关职能部门的支持与合作。对一些沉淀贷款的回收,能通过行政手段催收的,不用法律手段催收,营造一个银企和谐的局面,齐抓共管,对钉子户、赖债户要争取执法部门的支持,促其协助金融机构清收贷款,通过与执法部门建立协调机制,改变“赢了官司、输了钱”现象的不利局面;其次农村金融机构要完善收贷、收息激励政策,制定贷款收回的奖励措施;总之,通过逐渐盘活资金存量,增加信贷可用资金量,扭转目前生产旺季信贷形势较为紧张的局面。
6、全力支持地方龙头企业,加大对XX县农村牧区经济的拉动作用。
建议当地金融部门加大对当地农牧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紧紧抓住龙头企业培育、基地建设、利益联结机制三个关键环节,重点支持肉食品加工的龙头企业走深加工之路,对于其合理的资金需求要优先解决,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对信贷资金、利率等方面要予以倾斜。这样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后,一方面能解决牧民卖难问题,另一方面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就业,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7、开展农业保险,建立保障机制,推进农牧业结构调整。
一是建立信贷风险补偿机制。由地方政府、农村金融机构和农户共同出资,建立农村信用贷款风险补偿基金,解决农户贷款的风险补偿问题,消除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支农的后顾之忧。二是发展农业保险业务。应建立政策性保险和商业保险相结合的机制,以规避风险。政策性保险主要指因自然灾害、瘟疫形成的损失。政策性保险费率要低于商业性保险费率的50%,这块资金由财政贴补。三是建立农村信用担保机构。按照市场运作的办法,成立自助性担保机构,由相关企业共同出资,集体运营,为出资企业借款提供担保。四是地方政府要把风险补偿基金损失按比例纳入财政预算,定期予以补偿。这样,就能调动农牧民种养业的积极性,从而推动农业产业化迅速发展。
金融行业调查报告 篇五
对民间资本入股我市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内容摘要民间资本对促进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改进银行公司治理作用极大,但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仍存在进入渠道狭窄、合格投资者缺乏、投资人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需要继续作好鼓励引导和监管。本文对xx市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面临的困难和问题进行了详尽分析,最后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民间资本;问题;建议
近年来,在支持城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推进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以及培育组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工作中,监管部门重视引进民间资本对促进银行股权结构多元化、改进银行公司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或得一定成效。但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仍存在进入渠道狭窄、合格投资者缺乏、投资人难以发挥作用等问题,需要继续作好鼓励引导和监管跟进。
1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基本情况
截止xx年9月末,xx辖内共有中小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8家,其中城市商业银行1家,农村信用联社4家,村镇银行3家。实收资本总额15.18亿元,较xx年末增加7.3亿元,增幅为92.64%。其中民间资本xx亿元,占实收资本总额的53 %,较20xx年末增加4.39亿元,增幅为xx%。具体分布如下:城市商业银行的民营企业持股18户xx亿元,自然人持股748户1.20亿元,合计持股额占总股本的xx%;4家农村信用联社的民营企业持股89户xx亿元,自然人持股14214户2.98亿元,合计持股额占总股本的96.71%;3家村镇银行民营企业持股9户0.41亿元,自然人持股27户1.11亿元,合计持股额占总股本的80%。民间资本入股上述三类中小法人银行机构呈现不同特点:城市商业银行股本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地方财政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股份,民间资本占比较少且构成分散,最大一户民间资本持股比例只有3.55%,无代表民间资本的股份进入董事会和监事会。民营企业和自然人股份在农村信用联社股本结构中占绝对比重,近年来各家联社按照监管要求进行股权改造,一是将原有的资格股全部转化为投资股;二是坚持新增入股资金起点要求,新增自然人股单户额度在40万元至60万元以上,新增法人股单户额度在100万元至120万元以上,其中吸收持股比例达到总股本5%以上的民间资本法人股东有6户(盘县联社※户、钟山联社※户、水城联社※户),股金结构得到一定改善。但由于多种原因,民间资本入股农村信用社至今实质上还只是“股金分红参与者”和“关联贷款申请人”的角色,并未真正获得决策和监督“发言权”,对完善法人治理和解决“内部人控制”作用十分有限。辖内3家村镇银行作为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监管部门在组建过程中合理引导股权设置,除主发起银行20%最大股份以外,其余80%民间资本股份相对集中,并吸纳进入决策、监督和执行机制,投资人有效参与和主导法人治理,资本“话语权”得到较好保障。
2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第一,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渠道还比较狭窄。__年国务院制定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今年银监会又出台了《实施意见》,对民间资本进入银行实行政策鼓励,但实际上欠发达地区民间资本入股银行的渠道还是比较狭窄的,主要是由于法人银行机构类型单一,数量较少,有的机构对吸纳民间资本并不积极。以__为例,法人银行业金融机构只有城商行、农信联社和村镇银行。各农信联社虽然把民营企业和自然人作为主要募股对象,但募股额度少,同时部分联社管控风险能力不强,个别联社不良贷款占比过高,以及普遍存在的投资者缺乏“话语权”问题,民间投资进入比较审慎。民间资本对投资入股村镇银行一直高度关注,但因为组建指标有限、资本额度较小、进入门槛偏高等问题,大量民间资金隔着“玻璃门”看得见却进不来,全市3家村镇银行吸纳的__亿元民间投资中,本地资金只有0.45亿元。城商行资本金规模较大,近年来增资扩股也较多,但原有大股东为了保持相对控股地位,把募股对象主要限定为地方财政和国有控股企业,民间资本进入不多。
第二,符合监管要求的民企法人投资者比较稀缺,优化股权结构受到限制。积极引导股权向法人股东集中,逐步形成以法人股为主体的股东结构是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权改造的目标。根据监管法规要求,合格的法人股东应具备连续两年盈利、净资产比例在30%以上、不得以信贷资金入股等条件,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欠发达地区符合条件又愿意入股农信社的民企很难寻找。在实施股权改造工作中,监管部门要求应最大程度吸引法人企业入股,辖内农信联社也多方努力,但最终新增法人股比例仍然不到一半,股东分散、主要以自然人为主的股权结构没有根本改变。由于辖内产业构成单一,农业产业化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入股银行的民企结构也比较单一,农村信用社增扩的6家入股比例在5%以上的民企股东中,有5家是煤炭企业。没有战略投资者性质的资金入股,没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几乎没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等涉农企业入股。
第三,民间资本大量投资农村信用社但在经营管理上没有话语权。在我省农信社现行管理体制下,省联社发挥了绝对行政管理职能,县联社领导班子选配、考核、评价以及员工录用、分配办法等其他许多重大决策完全是省联社说了算,县联社社员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治理架构难以真正发挥作用,理事长需要向上负责的是省联社而不是投资者,县级联社更像是省联社的分支机构而不是独立的企业法人。受管理体制以及权益诉求高度分散的股权结构制约,尽管包括民企在内的民间资本参股农信社比例已经达到了95%以上,但除了能够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收益,以及能够为自身实业扩张提供一定融资便利外,股东的积极性和责任心难调动,对解决农信社内部人控制、转换经营机制、加强经营管理以及管控化解风险推动作用不大。相反,个别进入联社理事会的老板股东可能会通过信贷融资而产生关联交易风险。
3思考与建议
第一,大力促进地方民营经济发展,培育一大批经营上规模、管理上档次、行业多元化、具有一定战略经营意识的民企主体是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入股银行机构的前提。基层监管部门要积极宣传有关鼓励性准入政策,各类法人银行机构在增资扩股时都要对民间资本开放门户,要深入细致进行募股推介,大力吸引符合条件的民企包括区域外优质民企参股地方法人银行机构。
第二,继续强力推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前期股权改造初步解决了资格股转换和增资扩股问题,对集中与优化股权有帮助但作用不明显。当前应继续强力推动县联社组建为农商行,以组建农商行为契机,彻底改造现有股权结构和治理结构,解决民间资本权重巨大而“话语权”薄弱的问题。上级监管部门应继续采取有力措施,敦促省联社逐步淡出行政管理职能,规范履职方式,把独立企业法人应具备的所有管理决策权归还给县联社(农商行)。
第三,加强监管能力建设。面对民间资本大量进入地方中小银行机构以及投资人话语权将会逐步增加的实际,基层监管部门应重视自身能力建设,提高识别风险能力,严格执行法规,加强监督检查,督促民间资本规范运作,严控关联控股、关联交易、过度分红、甚至圈钱抽逃等风险发生。既要立足于通过股份制改造解决当前农信社内部人控制、经营机制和风险管控机制落后等问题,又要防止大股东为了自身利益而非理性控股情况的发生。
金融行业调查报告 篇六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银政企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肥金融监管机构和驻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推荐公司上市,协同有关部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发挥,必将对我市金融业的统筹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金融总量迅速壮大
3、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4、银政企合作成绩显著
5、金融创新稳步推进
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农业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
顺利推进;政策性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商业银行整体并入新组建的徽商银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首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肥东、长丰农村合作银行正式开业,肥西农村合作银行正在组建;村镇银行试点稳步推进,成立了长丰科源村镇银行。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末,我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2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4.1%。信托业务稳步发展,建总行34.09亿元控股兴泰信托获国家批准,国元信托盈利水平跃居行业前列。证券保险业改革创新全面开展。国元证券成功借壳上市,华安证券顺利重组,证券业规范经营取得明显成效;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顺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开展,信贷+保险等创新业务逐步启动;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正式开业。
二、我市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们感到,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市金融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从金融结构来看,目前,银行业是我市金融业的主导产业,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或发展不够充分,因此,加快我市保险、证券、信托等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对于合肥的跨跃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存在,金融服务三农还有差距。金融界一些同志认为,出于对资金安全、中小企业信用度以及银行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一些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难题。参加调研座谈的中小企业界人士更是反映强烈,不少企业家提出,即使企业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企业利润也比较乐观,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资产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快速扩张。有企业家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列举了获得贷款难、银行服务僵化等现象,表达了他们在经营企业当中面临着资金方面的无奈。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当前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覆盖率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包袱沉重,金融服务单一与需求多样化的矛盾突出,金融工作在服务三农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信用体系不完善,民间融资不规范。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目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现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环节相互整合不够,社会信用信息广泛分布于多个部门和机构中,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处理和查询系统,没有做到资源共享,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失信现象严重,甚至是有些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虚假资产报告,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扭曲。
另外,民间融资的不规范对金融稳定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是对正规金融业务的挑战,是恶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民间融资的活跃,可以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不足、缓解资金供需矛盾,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民间融资因其自发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极易导致民间资金流向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业,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而且,民间借贷游离于金融监管范围之外,加上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操作方式简单,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甚至是滋生违法行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亟待加以规范引导。
三、对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金融业,对于推进我市跨跃式发展和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金融意识,提高金融工作领导能力
调研中大家认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于金融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我市也不缺少金融工作的专门人才,但一些部门和地方的同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金融的重要意义,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金融是条条的,是市场的,地方政府难有作为的模糊认识,积极探索金融发展规律,提高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发挥市金融办的积极作用,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健全与金融机构的联络协调机制,积极促进银企对接。根据国家金融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金融法规,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开展金融知识培训,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掌握利用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
2、完善金融体系,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我市区位优势明显,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和合作大有可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金融业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和领会中央关于发展金融业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尤其要利用好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契机,全面规划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产业园、资本要素大市场等一揽子事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采取切实的办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机构,支持和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进一步丰富和活跃我市金融市场,营造功能齐全、竞争充分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使我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洼地。要大 m.haoword.com 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全面探索金融创新。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会计、律师、评估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一批讲诚信、有实力的资信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3、加大信贷投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做大金融资源总量
抓住国家当前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鼓励银行积极争取贷款额度,增加贷款投放,增强对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运用并购贷款和银团贷款等金融方式,加大对我市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把银行关注度高的项目和涉及地方发展及民生的项目统筹安排,打包向银行推荐。鼓励政策性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
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各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国家关于稳步发展主板市场、壮大发展中小板市场、加快推出创业板市场、拓展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的各项规定,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准备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上市企业梯队乃至上市企业的合肥板块。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债券发行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以及中期票据,争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深化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战略合作,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功能。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积极发展创业及私募等股权投资基金。研究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积极推动融资租赁和信托业务发展。培育和发展有信誉、有品牌、有规模的中介机构,为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提供服务。
4、推进金融创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市经济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引导,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业务进行单独的业绩考核。制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管控能力,以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支持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对有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简化业务流程,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调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5、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强力支持。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农村金融资源,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完善县域业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制定和完善相关奖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热心服务三农,力争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当地经济建设。发挥合肥农村科技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农村地区开展各项金融业务,探索和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服务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建设。抓住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试点的契机,积极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加快发展互助性小额贷款公司和合作型担保机构,努力构建市场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总结和推广长丰县草莓种植基地开展的信贷+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6、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良好信用环境的有力支撑。为此,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的宣传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文化,扎实推进信用合肥建设。加快联合征信体系建设步伐,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依托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扩大工商、税务、法院等部门的信息采集面,逐步统一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实现互联互享。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司法机关要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司法收贷工作,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帮助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稳定地方金融秩序。成立全市担保业协会,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联系会议,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规范担保机构与银行、中小企业的业务合作,为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总之,要借助信用约束机制,创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为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和业务拓展打下坚实的信用基础。
金融调研报告 篇七
一、xx县总体金融发展状况
从20xx年以来的发展情况看,xx县金融发展总体形势较好。
(一)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大幅增长。截止20xx年末,无为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927889万元,较20xx年末增加542954万元,增长141.05%,年平均增速为13.03%;
各项贷款余额为518580万元,较20xx年末增加162446万元,增长45.61%,年平均增速为10.02%;
若考虑金融机构不良贷款处置因素,自20xx年以来,无为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实际较20xx年末增加273624万元,增长71.44%,年平均增速为11.23%,与几年来的gdp平均增速基本相当。
(二)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充裕。从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情况分析,20xx年末无为县金融机构综合存贷款比例只有56.62%,可用信贷资金比例至少为18.38%。其中工、农、中、建4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无为县机构的存贷款比例分别为83.12%、21.25%、31.14%和25.38%,除工商银行机构外,其他3家商业银行机构的信贷资金都非常充裕;
邮政机构的存贷款比例仅为0.21%,农村信用社的存贷款比例为66.00%。
(三)全县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大幅提升。20xx年,无为县金融机构共计盈利16510万元,较20xx年增盈16787万元;
其中农业发展银行无为县支行、农业银行无为县支行和无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三家机构20xx年共计盈利6536万元,较20xx年增盈7146万元。
(四)国有商业银行机构这几年在无为县的信贷投放力度明显不足。从统计分析情况看,在20xx-2019年的5年时间里,4家国有商业银行在()无为县机构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只有31.60%,其中工商银行机构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为110.43%,农业银行机构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为-19.64%,中国银行机构为34.59%,建设银行机构为-20.91%;
而农村信用社5年中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却为66.68%,比4家商业银行机构的年平均新增存贷款比例高35.08个百分点。
二、当前无为县农村金融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原因
(一)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都将面临着体制和机制改革问题,但这些机构目前在无为县都有大量的不良资产包袱需要处置,这些包袱涉及的对象不仅有基层粮食、棉花和供销机构以及乡镇企业,而且有基层乡镇、村等政府机构,处置困难很大,需要省、市、县各级政府的大力帮助和支持。
(二)一些农业基础性产业依然给金融发展形成巨大的拖累。如无为县3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都是扶持的对象,但是目前这32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确实成了无为县金融发展的包袱。一是目前这32家企业的经营状况都不好,有的盈利能力比较弱,许多都处于实际亏损状态,还本付息能力较差;
二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受到国家政策的扶持,因而助长了这些企业的法人代表滋长了信用缺失意识,如无为县的某油脂厂、某食品公司和某调味品公司等,欠了大量银行贷款,现在却很难找他们还本付息。
(三)农村资金需求不平衡、不规范,造成金融信贷资金难以满足其需求。一是由于近年无为县工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故中小企业的资金需求十分强劲。从此次召开银企对接会的调查摸底情况看,实现对接的企业有65家,资金需求为356086万元;
不够条件,未能实现对接的企业有46家,资金需求39260万元。因此,今年无为县中小企业的总资金需求是395346万元。二是农户资金需求不足。主要原因是目前无为县的农户生产基本上还是包产到户式的小规模生产,而且农业生产的收益低,因此很少有农民拿贷款从事农业生产的;
特别是在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已经远远超过农产品价格涨幅的前提下,就更没有什么农民拿贷款进行农业生产的。三是农村经济担保体系不健全,造成农村经济组织等农业资金需求难以满足。如农村以农业生产资料经营为主的个体经济合伙性组织,由于缺乏有效的担保手续,银行和农村信用社就难以向其发放贷款支持。
三、无为县推进金融发展的几点做法
(一)正确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以推进经济的持续发展为目标,促进金融的持续发展。无为县在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时,始终坚持“正确贯彻和灵活运用”的原则,不教条机械地执行国家货币信贷政策,坚持在促进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寻求金融的可持续发展。每年年初的金融工作会议,人民银行无为县支行都要组织全县各金融机构负责人认真学习国家货币信贷政策,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
同时人民银行要求各金融机构要正确处理好防范金融风险和支持经济发展的关系,提醒各金融机构贯彻国家货币信贷政策一定要密切联系无为县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执行,努力支持和促进无为辖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即使在近年国家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情况下(),虽然无为县各金融机构的授权授信规模受到了一定制约和影响,但无为县各金融机构依然想方设法帮助企业多方面融通资金,促进地方经济发展。20xx年,受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影响,无为县金融机构的账面贷款余额虽然仅增加38671万元,但为促进无为县经济发展,无为县各金融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企业融通资金48940万元;
其中农业发展银行无为县支行争取其上级行对无为县企业直接贷款4560万元,无为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通过社团贷款引进县外农村信用社对我县企业贷款4450万元,工商银行无为县支行在信贷规模受限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向县外银行办理转贴现13588万元,同时各金融机构还通过各种渠道帮助企业争取县外银行(徽商银行等)贷款12500万元,从而有效地缓解了宏观调控对无为县经济发展的影响,不仅提高了全县金融机构的盈利水平,而且避免了由于宏观紧缩造成的银行信贷资产质量下降现象的出现。
(二)加强银政沟通与合作,促进经济与金融协调发展。无为县政府对无为县金融发展很重视、都很支持,把金融发展作为无为县的一个产业加以推动,不仅成立了金融办,加强了与金融机构的联系,而且出台了许多支持和激励金融发展的政策;
各金融机构也都能按照政府的工作意图安排自己的金融工作计划,积极支持政府工作计划的落实和目标的实现,目前各项金融工作几乎都走在全市,甚至是全省的前列,为政府经济目标的实现创造了良好的金融环境。
(三)大力推进社会信用建设,积极开展金融债权保全工作。20xx年在人民银行合肥市中心支行的倡导下,无为县积极开展了创建金融安全区活动,积极推进创建信用乡镇、村活动,同时开展了以保全金融债权为主要内容的打击逃废债工作,实行了资产保全证明制度,并推进和完善了无为县金融征信系统建设。经过几年坚持不懈的努力,有效地净化了无为县的信用环境,为无为县金融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信用条件。至目前为止,全县建立农户信用档案28.1万户,推动创建信用户19.7万家,信用村26个;
建立了有1515家企业和22.6万名城乡个人的金融征信系统;
保全金融债权186笔,金额15.7亿元。
金融调研报告 篇八
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面对依然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我区的金融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保持金融平稳运行的同时,加大金融对我区实体经济和转方式调结构的支持力度,为加快科学发展跨越崛起、建设民富区强市中区提供了有力保障。但我区的金融工作也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为全面了解我区金融业的情况,提出科学有效的参考建议,推进全区金融业继续平稳较快发展,近日,区委办公室研究室组织人员到区金融办、部分金融机构,以及有关经济部门,进行了深入调研,形成了如下报告。
一、我区金融业发展的现状和当前运行情况
近年来,我区把发展金融服务业作为都市性产业强区的重大战略来抓,金融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特别是区第十三次把打造区域性“现代金融中心”作为全区发展的战略定位,进一步强化措施,全力推进,促进了一批金融保险,证券担保,小贷公司等金融机
构相继在我区落地生根。目前市中区金融机构已发展到54家,其中:银行5家、保险29家、证券期货3家、小贷公司2家、融资性担保公司15家,金融机构对地方财力的贡献达到5.2%。市中区连续两年被评为济宁市A级金融生态区,并荣获山东省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模范奖,金融业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特别是今年以来,我区金融业的发展呈现出稳定发展态势。
(一)金融业继续平稳运行,税收稳定增长。1-7月份,金融业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区金融系统实现地方财政收入589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收2228万元,增长60.8%,占全区地方财力的7.1%,比去年同期上升1.9个百分点。
(二)各项存贷款平稳增长,存贷款稳定性进一步增强。截至7月底,全区6家银行存款余额178.65亿元,比年初增加22.67亿元。贷款余额122.29亿元,比年初增加11.34亿元。存贷比68.50%,高于全市8.1个百分。
(三)保险业运行平稳,社会稳定器作用进一步增强。我区现有保险公司29家,其中产险10家、寿险13家、保险代理6家。到7月末全区实现保费收入23.48亿元,同比增长5.13%,其中财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4.53亿元,寿险公司实现收入18.95亿元。保险业累计支付(给付)赔款5.83亿元,其中财产险赔款支付1.31亿元,人身险给付4.52亿元。
(四)地方性金融机构发展迅速,机构总量稳居全市第一位。我区第三家小贷公司鲁商小贷已于7月中旬获省批准,目前我区小额贷款公司达到3家。截至7月底,2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9962万元,其中“三农”贷款4782万元,中小企业贷款4570万元,缓解了小微企业、“三农”客户资金短缺的问题。截至7月底,全区融资担保机构15家,占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数量的32%。融资担保业务新增额5.5亿元,新增担保户数1477户,在保责任余额11.3亿元,同比增长32.9%,在保户数3837户,实现业务收入1342万元。
(五)金融机构引进步伐加快,金融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目前光大银行在济宁设立分支机构的报告已报银监会待批;莱商银行在济宁设立分行已成定局;浙商银行已来济宁考察选址;青岛农商行已同意在我区设立村镇银行;济宁工行城区支行正在变更税务登记手续;交通银行济宁分行拟在我区设立第一家支行;济宁银行第二家支行已选址银监局原办公大楼;新引进英大财险、天平汽车保险、信诚人寿保险已开业运营;永安财险已有任城迁入红星路供水大厦,正在办理税务登记迁移手续;百年人寿已入驻运河城,正在进行装修。
二、金融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区金融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
但金融运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我们分析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一)企业生产经营不景气,银行潜在风险加大。受经济增速逐步放缓、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社会资金面总体趋紧等因素影响,我区企业经营困难增加,机械加工企业生产经营持续不景气,陷入发展的低谷;部分企业开工不足,与此相对应,银行潜在风险加大。去年4季度以来,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资产风险类重大事项明显增多;小微型企业不良贷款余额增加。
(二)政府融资平台还款压力增加,后续贷款更加困难。一方面,20xx年、20xx年发放的银行贷款集中到期,融资平台还款压力加大;另一方面由于控制房价之后,土地出让金减少,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还款来源减少;加之银监会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以降旧控新为重点,要求借款主体拿出有效资产对存量债务提供担保抵押等缓释风险措施,否则不具备新增贷款资格。所有银行将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审批权限收归总行管理,提高了对政府城建项目的贷款要求。
(三)楼市调控政策持续不放松,房企资金链形势堪忧。今年房地产进入偿债高峰期,房地产企业资金链日趋紧张,贷款到期难以归还的现象陆续出现。中央近期以来多次明确
表示,楼市调控政策将持续不放松。从严从紧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将对房地产市场继续产生影响,对房地产企业还贷和资金链安全产生较大压力。
(四)民间融资风险逐渐累积,金融风险防范任务艰巨。去年以来,民间借贷异常活跃,体系外资金迅速膨胀,借贷利率高位运行,导致资金链断裂的事件增多、风险快速聚集;而且由于没有保险机制,一旦资金链断裂必然会引起连锁反应,波及类似地区,以至于波及正规金融机构。据区法院反映进入今年以来,民间借贷案件明显上升,我区规范民间借贷、打击非法集资、防范金融风险的任务艰巨而繁重。
(五)金融招商载体严重匮乏,金融招商的政策不优。银行、保险来市中区选址,很难找到理想的经营场所。场所少、租赁价格高,成为市中区金融招商的瓶颈。目前我区执行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是09年制定的,现在各县市区纷纷出台新的金融招商的优惠政策,我们的政策已跟不上形式发展,落后于其他县市区。由于这些原因,恒丰银行支行落户于任城,我们跟踪两年的信达财险、建信人寿也离我们而去。
金融行业调查报告 篇九
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力发展金融业,是促进我市经济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保障。今年上半年,我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市金融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在市政协副主席储昭平的带领下,调研组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情况通报,先后召开了金融界人士座谈会、企业家座谈会、金融专家座谈会,并实地走访了有关金融机构,了解我市金融业发展取得的成绩,查找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积极提出加快发展的建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业,努力支持金融机构改革,促进了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1、金融工作明显加强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金融工作,出台了《关于印发合肥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试行)》、《关于推进中小企业振兴计划、解决企业流动资金问题的若干政策》等政策措施,激发和调动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和支持金融企业做大做强。建立了与金融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协调机制,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分析形势,协调解决问题。银政企沟通机制更加畅通、更加密切,金融与地方经济互动融合、互相促进的局面进一步形成。今年3月,我市成立了金融工作办公室,其主要职责是协调驻肥金融监管机构和驻肥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落实中央金融政策,推荐公司上市,协同有关部门推进金融体制改革。金融工作办公室的成立及其职能的发挥,必将对我市金融业的统筹协调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
2、金融总量迅速壮大
调研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增长迅速。截至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752.7亿元和2678.7亿元。4月末,我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为3416.51亿元和309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5%和36.5%,创历史新高。资本市场融资力度加大。全市17家上市公司发行股票19只,从资本市场募集资金83亿元。9月以来,市建投集团、海恒集团共发行企业债37亿元,市国资公司申请发行10亿元企业债正在办理股权质押登记手续,另有40亿元企业债的发行正在申请之中。信托租赁典当融资及小额贷款迅速发展。兴泰租赁累计向全市200户中小企业提供17亿元租赁融资,兴泰信托新增信托规模43.94亿元。全市典当总额22.54亿元,年末典当余额5.74亿元。小额贷款公司自去年试点以来,已放贷1.44亿元。
3、金融体系不断完善
目前,全市有政策性银行2家,国有控股商业银行6家,股份制银行6家,外资银行1家,地方银行2家,农村合作银行2家,村镇银行1家,进出口银行、华夏银行、恒丰银行、汇丰银行正在或准备来我市设立分支机构。我市证券期货保险业发展迅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目前我市有证券公司总部2家,证券公司营业部29家,期货公司总部3家,期货公司营业部7家,保险机构37家。同时,其他类型金融机构不断丰富,安徽兴泰租赁业务规模逐步扩大,江淮集团与民生银行合资的汽车金融公司正在积极筹建,小额贷款公司发展迅速。由此可见,经过最近几年的发展,我市已经基本形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金融体系。
4、银政企合作成绩显著
为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针对银行与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对接难的问题,我市在全省首家设立网上“金融超市”。采取多种方式,积极向金融机构推介优质中小企业1294家,100多户企业获得贷款37亿元。适时召开银企对接会,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对接成效。9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召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对接会,建行向95户中小企业提供贷款5.93亿元;10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会同市房产局组织召开银行与房地产企业对接会,6家银行与18家房地产企业签署25亿元贷款协议。今年1月,市投融资管理中心牵头组织,发行规模1亿元的“滨湖·春晓”集合资金信托计划,创新了财政资金使用方式,实现中小企业融资新的突破。今年6月,“滨湖·春晓”二期中小企业发展集合资金信托计划正式公开募集,首期5000万元已由兴泰信托公司与金鼎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推出。3月,市政府、人行合肥中心支行联合召开全市首季银企对接会,签约项目216个,金额91.4亿元。建立了重大项目融资支持机制,确保像合肥京东方、熔安动力这样一批20亿元以上重大项目顺利实施,推动了美的工业园、格力产业基地一期、长虹工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建成投产。
5、金融创新稳步推进
银行业改革稳步推进。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已经完成,农业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顺利推进;政策性银行在肥分支机构改革逐步深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合肥市商业银行整体并入新组建的徽商银行;在全国省会城市中首家组建农村商业银行——合肥科技农村商业银行;肥东、长丰农村合作银行正式开业,肥西农村合作银行正在组建;村镇银行试点稳步推进,成立了长丰科源村镇银行。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改善,末,我市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为2.23%,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低于全省5个百分点,利润增长34.1%。信托业务稳步发展,建总行34.09亿元控股兴泰信托获国家批准,国元信托盈利水平跃居行业前列。证券保险业改革创新全面开展。国元证券成功借壳上市,华安证券顺利重组,证券业规范经营取得明显成效;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顺利推进。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稳步开展,“信贷+保险”等创新业务逐步启动;国元农业保险公司正式开业。
二、我市金融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调研中我们感到,面对当前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市金融业虽然有了长足的发展,但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是机遇和挑战并存。
——金融总量相对偏小,结构不尽合理。突出表现在资本市场融资规模有限,据市金融办负责同志介绍,目前我市上市公司只有17家,同样处于中部的武汉市有34家,长沙市有30家。从上市公司的融资能力来看,武汉市34家上市公司从资本市场筹集的资金约是我市的5倍,江苏省江阴市14家上市公司筹集的资金约是我市的2.5倍。如果与东部城市杭州、南京等相比,我市差距更大。有关专家认为,金融资产总量偏小,尤其是资本市场规模偏小,是我市金融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表现,说明我市金融业还不能满足合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从金融结构来看,目前,银行业是我市金融业的主导产业,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等产业相对滞后或发展不够充分,因此,加快我市保险、证券、信托等产业的发展速度,加强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的创新,进一步优化金融结构,对于合肥的跨跃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小企业融资难仍然存在,金融服务“三农”还有差距。金融界一些同志认为,出于对资金安全、中小企业信用度以及银行经营成本等因素的考虑,一些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积极性不高,这也是全国乃至世界的共同难题。参加调研座谈的中小企业界人士更是反映强烈,不少企业家提出,即使企业产品市场前景良好,企业利润也比较乐观,但由于缺少有效的资产抵押难以获得银行贷款,从而限制了企业的快速扩张。有企业家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列举了获得贷款难、银行服务僵化等现象,表达了他们在经营企业当中面临着资金方面的无奈。
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是当前的一大难题,主要表现为金融机构对农村的覆盖率低,农村金融机构经营包袱沉重,金融服务单一与需求多样化的矛盾突出,金融工作在服务“三农”方面还任重而道远。
——信用体系不完善,民间融资不规范。金融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好的生态环境。目前,金融生态环境的不完善主要表现是信用体系建设滞后,社会信用体系的各个环节相互整合不够,社会信用信息广泛分布于多个部门和机构中,尚未建成统一的信息处理和查询系统,没有做到资源共享,使得一些企业和个人失信现象严重,甚至是有些中介机构为谋取利益,出具虚假资产报告,导致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扭曲。
另外,民间融资的不规范对金融稳定构成了较大的威胁,是对正规金融业务的挑战,是恶化金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民间融资的活跃,可以弥补正规金融机构业务经营不足、缓解资金供需矛盾,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民间融资因其自发性、信息不对称以及一些行业高利润的诱惑,极易导致民间资金流向国家产业政策限制行业,削弱宏观调控的效果。而且,民间借贷游离于金融监管范围之外,加上参与人数多,涉及范围广,操作方式简单,容易引发债权债务纠纷甚至是滋生违法行为,危害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亟待加以规范引导。
三、对加快我市金融业发展的建议
加快发展金融业,对于推进我市跨跃式发展和率先实现中部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建议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1、强化金融意识,提高金融工作领导能力
调研中大家认为,市委、市政府领导对于金融工作是高度重视的,我市也不缺少金融工作的专门人才,但一些部门和地方的同志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发展金融的重要意义,甚至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因此,各级各部门要切实转变“金融是条条的,是市场的,地方政府难有作为”的模糊认识,积极探索金融发展规律,提高对金融工作的领导能力。进一步发挥市金融办的积极作用,加强与金融监管部门的沟通,密切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和合作,建立健全与金融机构的联络协调机制,积极促进银企对接。根据国家金融产业政策,结合我市发展实际,研究制定具有合肥特色的政策措施。广泛宣传金融法规,有计划地对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开展金融知识培训,提高全社会的金融意识,掌握利用金融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本领。
2、完善金融体系,打造区域金融中心
我市区位优势明显,参与长三角区域分工和合作大有可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准确把握国内外金融业发展的趋势,认真研究和领会中央关于发展金融业的一系列决策和部署,尤其要利用好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契机,全面规划合肥区域金融中心和国际金融后台服务基地、金融产业园、资本要素大市场等一揽子事宜。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采取切实的办法,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来我市设立机构,支持和引导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壮大,进一步丰富和活跃我市金融市场,营造功能齐全、竞争充分的现代金融组织体系,使我市成为名副其实的资金洼地。要大力发展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全面探索金融创新。要大力引进国内外会计、律师、评估等与金融核心业务密切相关的各类中介服务机构,发展一批讲诚信、有实力的资信评估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事务所和资产评估公司,为金融业的快速发展提供配套服务。
3、加大信贷投放,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做大金融资源总量
抓住国家当前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有利时机,鼓励银行积极争取贷款额度,增加贷款投放,增强对合肥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运用并购贷款和银团贷款等金融方式,加大对我市基础设施、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强银企对接,把银行关注度高的项目和涉及地方发展及民生的项目统筹安排,打包向银行推荐。鼓励政策性银行对自主创新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
加强对企业上市工作的组织领导,努力形成各部门协调推进的工作机制。认真研究国家关于稳步发展主板市场、壮大发展中小板市场、加快推出创业板市场、拓展非上市公司代办股份转让试点的各项规定,制定和完善鼓励企业上市的相关政策,加快企业股份制改造和上市前期准备步伐,尽快形成一批上市企业梯队乃至上市企业的“合肥板块”。推动上市公司通过增发、配股等方式进行再融资,拓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大债券发行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公司债、企业债、短期融资券以及中期票据,争取发行中小企业集合债。采取兼并重组等方式,深化与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的战略合作,推进产权交易市场发展,完善产权交易市场功能。设立政府创业投资引导资金,积极发展创业及私募等股权投资基金。研究发挥期货市场功能,积极推动融资租赁和信托业务发展。培育和发展有信誉、有品牌、有规模的中介机构,为企业上市和发行债券提供服务。
4、推进金融创新,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对于我市经济全局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要高度重视并制定相关的政策措施,鼓励各金融机构加强和改善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工作。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引导,对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金融业务进行单独的业绩考核。制定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加强风险管控能力,以调动金融机构服务中小企业的积极性。支持银行、保险、担保等金融机构开展中小企业金融产品创新,鼓励商业银行对有担保的中小企业贷款简化业务流程,并给予一定的利率优惠。鼓励银行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认真做好中小企业信贷资金需求调查,加大信贷投放力度,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5、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促进金融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金融服务业的强力支持。因此,要进一步健全农村金融体系,不断丰富农村金融资源,以优质的金融服务,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完善县域业务网点,提高服务质量。制定和完善相关奖励措施,鼓励金融机构热心服务“三农”,力争县域新增贷款主要用于当地经济建设。发挥合肥农村科技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支持其在农村地区开展各项金融业务,探索和创新农村小额信贷服务的新模式,使其更多的资金用于支持农村经济建设。抓住银监会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扩大试点的契机,积极推进村镇银行试点工作,加快发展互助性小额贷款公司和合作型担保机构,努力构建市场主体多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规模适度、功能齐全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总结和推广长丰县草莓种植基地开展的“信贷+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农村金融服务水平。
6、加强信用体系建设,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
金融业的健康快速发展,需要良好信用环境的有力支撑。为此,要高度重视社会诚信的宣传和教育,完善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营造诚信文化,扎实推进“信用合肥”建设。加快联合征信体系建设步伐,改变目前各自为战的局面,依托人民银行信贷征信系统,扩大工商、税务、法院等部门的信息采集面,逐步统一工商、税务、银行等部门信用信息,实现互联互享。建立多部门工作协调机制,司法机关要积极协助金融机构做好司法收贷工作,严厉打击逃废债务等不法行为,帮助金融机构维护金融债权,稳定地方金融秩序。成立全市担保业协会,建立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联系会议,开展担保机构信用评级,规范担保机构与银行、中小企业的业务合作,为担保机构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总之,要借助信用约束机制,创造诚实守信、公平有序的金融市场环境,为金融业的稳健经营和业务拓展打下坚实的信用基础。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金融行业调查报告【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