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范文
民营企业“走出去”调研报告
根据《****民营企业“走出去”综合调研方案》要求,**市**结合本市企业“走出去”工作实际,开展了相关调研活动。现将**市**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指正。
一、企业“走出去”的基本情况及展望
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市对外招商引资和对内鼓励本地企业“走出去”力度不断提高,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初步形成,尤其是市委、市政府提出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市企业“走出去”的数量明显增多。据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市共有2家出口创汇企业。
与周边县市相比,**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总量虽然相对偏低,但增幅较快。“走出去”主要业务分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外派劳务三大块。企业“走出去”发展的现状大致为:一是“走出去”的领域已从销售传统小商品、承包工程、开发资源拓展到农业合作、加工制造、市场网络、利用能源和现代服务业等多方面;二是“走出去”的地区从周边国家逐步扩大到新兴大国和发达国家,在巩固投资亚、北美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又积极开拓英国、德国、巴基斯坦、澳大利亚等新兴市场,投资范围扩展到6个国家和地区;三是“走出去”的方式从简单的设点建厂、分包境外工程项目、派出低端劳务发展到境外投资并购、设立研发中心、总承包大型工程建设和派出中高端劳务等,在新项目中,境外收购、参股的方式已占30%以上。
**市**2014年10—12月远赴浙江绍兴,对在当地的**籍机绣产业创业者进行返乡创业的可行性调研。先后三次深入浙江绍兴柯桥区,座谈了解60余人,走访企业20余家,对在中国轻纺城创业人员及企业的情况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形成了《赴浙江绍兴考察情况报告》,全面分析了**籍在绍兴中国轻纺城创业人员在机绣行业的垄断优势及回归创业的强烈愿望,及时提交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委、市政府把引导**籍绍兴创业人员回归创业在去年11月、12月连续两个月列入市委、市政府工作要点,安排有关领导牵头落实。目前,中国轻纺城河南**商会已正式成立,我市建设机绣纺织产业园区已正式纳入产业发展规划,投资25亿元的机绣纺织产业园建设项目框架协议已正式签订。
当前,**经济发展已经从短缺、赶超转向成熟阶段,大量富余产能需要找到新的出路;同时,全市经济发展对能源和先进技术巨大需求也促使企业“走出去”的内生动力增强。推动各类所有制企业开展对外投资合作,在境外合作开发资源、建设经贸合作区、设立研发机构、扩展承包工程、推动农业合作、培育**跨国公司等方面下功夫,整体提升“走出去”的规模和水平。
二、企业“走出去”存在的困难与差距
经济全球化趋势不可逆转,新的跨境投资、跨国并购、技术合作和产业转移势头正在上升,各国对外来投资寄予厚望,这都为**企业“走出去”创造了外部机遇。“走出去”发展,已成为基于企业发展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然而,企业“走出去”,商机无限却也蕴藏制约和风险。
(一)、“走出去”认识不到位。我市民营企业家普遍存在着相对浓厚的恋乡恋土情结,习惯于运用在当地多年积累形成的社会关系,没有认识到在更大的范围内和空间中去占有和利用资源、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对加快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二)、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缺乏了解。中外语言、文化、法律、习俗上的差异是横亘在民营企业“走出去”道路上的天然障碍。我市民营企业总体讲规模小,实力有限,自身很难系统地了解当地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政治环境、商业运作模式和当地的文化内涵,难以系统化地评估投资环境、综合成本和投资风险。
(三)、缺乏国际复合型管理营销人才。由于我市民营企业往往规模不是很大,有些企业处在相对较为落后的地区,很难吸引到高级专业人才,尤其是能从事境外企业经营的复合型人才。而实施“走出去”战略,企业就必须拥有熟悉东道国环境、语言、文化、法律、国际贸易惯例的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人才的缺乏使民营企业难以“走出去”,或者即使“走出去”了,也是困难重重,发展受到阻碍,远远不能满足“走出去”要求。
(四)、境外投资项目审批手续繁琐。一是需要准备的审批材料过于繁杂。企业在报批过程中要填报大量资料,既要在网上申报,又要提供纸质材料,标准高、要求严,程序复杂。二是审批牵涉的部门多,审批时间拖得长。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要经过海关、外汇管理局、发改局、外经贸局等多个政府部门审批,审批环节多,消耗时间长。三是国内和境外对审批材料的要求不一致,企业不得不准备两份不同的申报材料,这就进一步增加了申报手续的繁琐。从而使企业丧失最佳走出去投资机会。
(五)、扶持“走出去”力度还不够。一是融资渠道单一、额度小、覆盖面窄,使我市民营企业“走出去”力不从心。政策性融资只有政策性贷款一种,难以适应企业融资多样化需要,且多集中于资源开发领域,使大多数遵从国家“走出去”发展政策的民企,在境外经营风险系数较大的环境中,却不能得到相应的国家政策性金融支持。二是在“走出去”财政专项扶持资金方面不到位,与民企的“走出去”形势不相适应。如产业鼓励政策不完善,针对民营经济重点产业、龙头企业“走出去”的鼓励政策不多。三是政府提供的涉外信息凌乱散布在不同部门,导致企业搜集相关信息成本大幅上升。我市还没有建立起专门提供国内外投资商情的官方或半官方机构,使一些企业有优势的产品或项目无法及时得到投资机会,在某种程度上也导致了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
三、服务“走出去”企业的做法及经验
面对**企业“走出去”发展处于的关键时期,全市上下正提高思想认识,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探索和创新服务“走出去”模式,建立健全企业“走出去”支持体系,为企业“走出去”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在推进全市企业“走出去”战略中发挥了应有作用。
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市**根据自身职能,积极发挥“桥梁、纽带、助手”作用,配合推动民企“走出去”工作,鼓励民企加快“走出去”步伐,从基础工作做起,积极开拓商会为民企“走出去”服务新途径:
一是加强与境外商会或驻华机构的联系,探寻“走出去”合作商机。市联积极加强与境外商会或驻华机构的联系与合作,组织想“走出去”的民企参加境外商会或驻华机构举办国际性招商投资推介会、对接会、研讨会等活动,帮助企业建立联系,交流合作意向,探寻“走出去”商机。联系有“走出去”意向的民营企业参加商会或政府部门组织的出国(境)访问和考察活动,加强企业交流,了解国际行情,推介“走出去”项目,并协助办理相关出行手续。
二是做好来宾访问安排和接待工作,为“走出去”交流合作打基础。在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同时,做好海外工商社团或友好人士的来访接待工作,并联系相关企业参加会谈,开展民间交流。**利用民间交往渠道和接待来访等机会开展对外宣传,扩大商会影响,为企业“走出去”搭建了交流平台,打下了合作基础。
四、服务企业“走出去”的建议
一要搭建信息服务平台。企业“走出去”迫切需要了解目标地区的投资环境、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等情况,这些信息贯穿在企业“走出去”决策、实施、生产等整个过程。我驻外使领馆对所在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投资环境、法律法规、优惠政策等情况掌握最全面,而且定期会将掌握情况报回国内商务部等相关部委,但这些有用信息却很难往省市传递。因此,要充分利用涉外经济信息管理系统等平台,探索建立固定的信息传递渠道,及时获得相关国家的信息,并及时传递到相关“走出去”企业。
二要建立绿色服务通道。根据我市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选择资信好、实力强、贡献大、外向度高的企业,作为政策指导、信息咨询等服务的重点对象,建立绿色服务通道,提供签证便利服务,也可协助其办理有关签证手续。
三是商会缺乏服务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手段,不能有效的代表行业人士的切身利益,使商会成为会员之家。商会是联系企业与政府的桥梁、纽带,商会作用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
四要加强服务指导力度。建立与“走出去”企业和单位外事部门或相关部门的二级工作人员网络,收集“走出去”企业的项目合作情况特别是动态情况,定期开展相关人员涉外知识培训,为企业“走出去”提供外事人才支持。
**联络工作服务企业“走出去”,给作为政府联系和管理非公有制经济的**带来了新挑战和新任务,也带来了发展的新机遇。为适应“走出去”工作需要,我们将继续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谋划工作,积极参与政府推动“走出去”战略的新的协调机制,搭建新的服务载体,拓展新的工作领域,为协助民企 “走出去”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