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产业调研报告范文
按照市人大的统一部署,7月份,我乡人大主席团组织沙溪乡市人大代表对沙溪乡兴宏村、林坝村开展实地走访,重点就茶叶产业发展进行了调研,深入到村组、农户,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与群众和基层干部对话交流、座谈等形式,了解茶产业发展取得的成效、存在问题和困难,广泛听取干部群众和人大代表对产业发展的建议和要求,现就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沙溪乡基本概况
沙溪乡地处峨眉山市西南部,幅员面积80平方公里,耕地2594亩,林地约1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6%,辖9个行政乡,75个乡民小组,在册户籍人口4633人,常住人口2500余人,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是一个典型的山区乡镇,年平均日照约940小时,年降雨量1400—2000毫米。近年来,全乡各村坚持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重中之重、关键举措和根本之策,立足自身资源优势、不断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扶持政策措施、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产业扶贫助推精准脱贫取得一定成效。其中,茶产业发展比较突出。
二、发展茶叶产业的优势
茶产业是沙溪乡传统优势产业,拥有高山优质茶叶面积8000余亩,2019年新增茶园面积800亩,正以高山茶为特色,朝着茶旅融合稳步迈进。
(一)资源优势。沙溪乡生态条件非常好,森林覆盖率达84.6%,沙溪河、大溪河穿流而过,气候湿润,空气清新,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是发展高山茶叶产业和茶旅融合的理想之地。
(二)地理优势。沙溪乡位于峨眉山风景区西南,距城区约30公里,正在建设的乐汉高速将设置沙溪(回龙)出口,从高速出口至沙溪乡规划的旅游线路已完成征地。届时,高速出口至乡政府仅10分钟车程。
三、存在的问题
沙溪乡在茶叶产业和茶旅融合开发上虽具备较好的发展潜力,但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切实解决。
一是思想观念还需要进一步解放。绝大多数茶农的销售方式还是原始的熟人销路,卖到什么地方、卖给谁,没有清晰的定位,营销手段与信息时代、开放市场、消费升级相去甚远。
二是茶产业发展基础比较薄弱。多数村产业立地条件较差、土地碎片化、机械化程度低、产业路不通畅。产业布局分散,有面积无规模,有特色无品牌。茶叶产业发展没有专项规划,茶园发展到多大规模、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培育多少家、种植品种、空间布局、市场定位与拓展、品牌策划和营销等等,还缺乏规划指导。
三是茶叶品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调研对象反应,在品种上,茶树品种有50-60种,目前多数茶园是需要改造的茶园,多而杂、产量低、收益少;在管理上表现为粗放式管理,缺少技术,管理不到位。一些茶农为了提高产量,每年对茶树进行深剪,茶树病虫害多,茶叶产量提不上去。
四是交通基础设施薄弱。沙溪乡村道普遍为3—3.5米宽,组道和生产便道更为狭窄且多为依山绕行,路面凹凸不平运输费用昂贵,严重制约产业发展。
五是茶旅融合还有差距。茶叶产业只是传统产业,茶叶采摘、加工、品茶有没展示区,茶叶观光没有布点。
四、进一步做好茶叶产业的建议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首先要破除小富即安、小进即满的小农观念,充分认识到当前沙溪乡茶叶产业的发展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口,不转型升级、不加快发展,“年年有钱赚”就不会长久。同时,要跳出茶叶看茶叶,大力培育现代思维和市场观念,引导茶农跟上信息化、专业化、品牌化。建议沙溪乡党委、政府组织茶农到外地学习考察,看看别人怎么干,将其作为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第一堂课。
二是坚持政府有序引导。要加强规划引导。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广泛听取茶企、茶农意见,利用专业机构和专家力量,制定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规划,使发展有方向、有目标、有支撑、有保障。要加强政策引导。明确茶叶产业发展中所用土地、水、电等方面的保障措施,解决产业发展的后顾之忧。
三是坚持合理规划。将有茶叶生产、加工点连线成片,设置好园区景点,规划好园区观光大道,为茶旅融合打下坚实基础。
四是坚持科技人才支撑。加强与高校院所、茶叶专家的合作,将茶叶人才作为人才政策的重要方面,柔性引进高端人才,注重提高本土人才能力水平。开展对茶农的大培训、大指导,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用科技种茶、制茶、卖茶。 打造好乡村基层管理队伍、农业生产经营队伍,进一步完善农村实用型人才的培育和扶持,想方设法留住年轻人,吸引年轻人务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