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提振消费 激活消费市场活力刻不容缓范文
新冠肺炎疫情下提振消费激活消费市场活力刻不容缓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以来静宁大部分企业、个体户停业歇业,村社、小区封闭管理,严格限制出入,一季度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预计分别下降2成和3成以上,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2635.5万元,同比下降16.39%,居民消费需求低迷,餐饮、住宿、服务、文化娱乐等行业消费市场受到较大冲击,疫情缓和后提振消费,加快消费市场复苏刻不容缓。
一、基本情况
(一)从消费需求看,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下降明显
新冠肺炎疫情一级防控期间,静宁县村社道路封闭,严格限制人员出入,90%以上市场主体停产停业,城乡居民生活消费支出大幅减少。据居民收支调查,静宁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预计3732.3元,同比下降33.9%,农村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预计2266.8元,同比下降24.1%。
1.教育文化娱乐和服务行业消费支出下降严重。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及服务、其他用品和服务方面的支出预计分别为314.3元、214.5元和42.5元,去年同期为752.7元、436.7元和497.8元,同比下降58.2%、50.9%和91.5%;农村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生活用品和服务支出预计分别为136.9元和118.3元,335.1元,去年同期为335.1元和286.6元,同比下降59.1%和 58.7%,降幅均在五成以上。
2.食品烟酒支出城镇居民较为稳定,农村居民下降幅度较大。疫情期间,城镇居民基本生活需求得到充分保障,一季度人均食品烟酒支出预计1375.6元,去年同期1366.9元,同比增长0.6%;农村居民受乡村集市关闭和村社限制出入影响,一季度人均食品烟酒支出预计774.7元,上年同期964.7元,同比下降19.7%。
3.新消费需求悄然出现,网上消费蓬勃兴起。据居民收支调查数据显示,疫情影响下,一些新消费需求出现,一是网课、网上购物、网上娱乐等新业态带动通信消费需求旺盛,一季度城镇居民通信支出预计188.5元,同比增长115%;农村居民通信支出预计110元,同比增长64%。二是疫情防控期间,医用口罩、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需求增加带动医疗器具及药品消费支出快速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医疗器具及药品消费支出预计152.5元,同比增长19.2;农村居民医疗器具及药品消费支出预计107.5元,同比增长7.4%。三是疫情防控期间消费者有意减少外出,到人流密集的商场、实体店铺消费意愿下降,网上消费蓬勃兴起。据邮政部门统计,静宁县邮政快递3月份业务量为38.23万元,环比增长207.32%,同比增长52.37%。
(二)从消费市场看,批零住餐业受疫情冲击大
据商务部门统计,一季度静宁限上企业销售额1.0278亿元,同比下降35.07%;零售额2635.5万元,同比下降16.39%。其中,批发业销售额8266.9万元,同比下降38.84%,零售额739.1万元,同比下降33.72%;零售业销售额1768.1万元,同比增长3.06%;住宿业营业额165.1万元,同比下降55.46%,零售额50.4万元,同比下降46.27%;餐饮业营业额77.9万元,同比下降65.79%。
二、政府多措并举,保障消费稳定
面对疫情对静宁消费市场带来的影响,静宁县采取多项措施支持企业复工复产,稳定就业,保障居民收入,稳定消费市场。
(一)全力稳就业、稳收入,稳定消费能力。
稳就业、稳收入是稳消费的前提,静宁县委县政府多方发力保障居民就业、收入、消费能力稳定。
一是全力促进企业复工复产,引导企业妥善处理好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对因隔离、留观或政府采取紧急措施不能正常工作的,企业不得随意解除、终止劳动合同,也不得退回劳务派遣用工,倡导企业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安排职工通过电话、网络等灵活方式在家上班,或安排职工采取调休、错时、弹性等方式开展工作,保障就业稳定。二是积极推进农村电商加速发展,加快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建设,增加生鲜产品冷库与网销产品仓储网点,完善农村寄递服务,打通农产品仓储物流链路,支持农村电商低成本精准对接城市销售渠道,提升农产品流通效率,帮助农民脱贫增收,稳定消费能力。
(二)倡导新型网络消费方式,满足消费需求。
疫情防控期间,要尽量减少人员聚集,减少人员相互接触。静宁县倡导网络消费方式,一是提倡消费者通过网上购物、网上娱乐,在满足生活需求的同时,有效解决人员聚集压力。二是积极推广“电子化”支付,鼓励消费者使用支付宝、微信、网银进行交易,提倡企业和商户提供电子发票,减少人员、纸币流动中的交叉传染,降低消费者顾虑。
(三)促进传统企业与电商融合,稳定消费市场。
疫情影响下传统企业受到冲击,电商异军突起,静宁县主动适应新变化,推动传统企业与电商融合。
一是鼓励餐饮实体企业积极拓展外带外卖服务,按照标准化、数字化、工业化经营模式,探索创建统一原料采购、统一开发产品、统一加工配送的“中央厨房”,着力降低成本、提升质量、塑造品牌,为消费者提供更具特色的厨房产品。二是强化“同城服务”,支持商贸流通、电子商务、快递物流类企业整合资源,强化社区电商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强人员、技术、渠道合作,推进跑腿家政、日用品配送、资源回收等服务进社区。三是培育“龙头电商”,积极帮助“静宁名品汇”等本土电商平台扩大规模、拓展省外、海外渠道资源,支持平台做大做强,提升本县电商行业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三、存在的困难及问题
一是商品积压资金周转难。疫情爆发正处春节前夕,大部分企业提前大量囤货应对春节销售旺季,但因疫情防控需要,企业、个体户闭店歇业长达一个多月,库存商品销售变现困难,疫情防控期间禁止走亲访友,礼品类商品积压严重,面临产品过期问题。闭店歇业期间企业无收入,但仍需承担商铺租金、员工工资等经营费用,企业资金周转困难。
二是消费需求低迷客流恢复难。由于娱乐场所仍不能开业,餐饮行业有序放开堂食,但顾客无法体验“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加之境外疫情形势严峻,输入病例频繁出现,人群聚集的传染风险依然存在,消费者对外出就餐仍有顾虑,短期内餐饮、商场、旅游景点客流难以恢复同期水平。金龙海火锅店经营人员表示:自己的火锅店主打就餐娱乐一体化服务,包间配有KTV设施,顾客吃火锅可免费使用,但根据疫情防控规定, KTV、电影院等娱乐业仍被禁止复工,只能提供火锅就餐服务,好多顾客奔着边吃边唱、娱乐放松来,听到不能唱歌掉头就走,加上疫情期间消费者减少外出就餐,减少聚会,火锅店顾客较去年同期下降四成以上。”
三是收入减少消费能力下降。疫情期间部分消费者存在 “收入被减少”“被降薪”的情况,有些消费者还因工作变动,出现离职、失业、待业等情形,直接影响消费能力。在某餐馆做服务员的胡坡村马某表示,自己从年前休假后一直未复工,休假期间无工资收入,目前仍在等待通知返岗,但受疫情影响,餐馆顾客少,效益不好,自己面临失业风险。在某大型餐饮企业做厨师的王某表示,他就职的企业顾客少,实行三班轮岗制,工作时间减少,收入只有疫情前的三分之一。在内蒙跑运输的王川村田某表示,疫情期间不确定性风险增加,自己暂时不打算外出,正在本地找工作,已经连续三个月没有收入。
四、提振消费、激活消费市场活力的几点建议
疫情影响下居民消费能力下降,消费支出减少,消费市场受严重冲击的现象若长期存在,必然影响企业经营,影响就业稳定,影响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影响消费,形成恶性循环,当前提振消费,激活消费市场活力刻不容缓。
(一)开展让利促销活动。当前国内疫情防控持续向好,但疫情对消费市场的负面影响短期内不会结束,企业面临的经营困难将持续较长时间,政府要鼓励企业、商场、超市等市场主体开展一系列让利促销活动,加大宣传力度,吸引顾客回流,促进库存商品销售变现。
(二)派发消费券。疫情后配发消费券,补贴低收入人群,帮助受疫情冲击较大的群体渡过难关,有助于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也有助于促进内需回补,直接刺激提振当期消费。政府可以根据自身财政收入情况,研究推出针对低收入群体的消费券,稳定消费能力,刺激消费市场回暖。
(三)释放公职人员消费能力。和批零住餐行业从业人员相比,行政事业单位从业人员收入非常稳定,未受到疫情影响,消费能力比较强,政府可探索释放公职人员消费能力。一方面,可以缩短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时间,推行周末2.5天假,鼓励行政事业单位每周星期五下午在完成工作任务,安排好值班人员的情况下,支持其余职工休假。另一方面,要严格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干部职工休假消费。第三,要合理安排疫情防控期间的值班补假,保证干部职工身心健康,带动消费持续增加。
(四)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疫情爆发后,消费者被动或主动减少非必须的外出消费,网上消费备受青睐,“宅消费”潜力巨大,政府要进一步细化政策措施,引导企业主动适应消费新变化,创新网上订餐、网上销售、同城送货上门的服务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