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院团调研报告范文
文艺院团调研报告
我们小组赴福州、泉州、厦门和青岛进行了为期五天的考察,访问了福建闽剧院、泉州梨园戏,厦门歌仔戏,厦门歌舞剧院,青岛话剧院、青岛交响乐团和青岛歌剧舞剧院共七家院团和闽南大戏院。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福建果然是戏曲大省,万戏同源中华戏曲大都源自"海盐腔",往南成南腔,向北是北调,结合本土方言各自成体,闵剧也不例外,唱腔和昆曲越剧有许多相似之处,这几年闽剧好戏连台精品叠出。新作闽剧《生命》由众多艺术名家倾力打造,主创阵容强大,由著名导演艺术家张曼君执导,曾获曹禺剧本奖、文华剧作奖的我省著名剧作家陈欣欣编剧,一级作曲陈德忠担任唱腔设计,音乐设计和配器、舞美设计、灯光指导和设计、服装和造型设计均为省内外名家担纲。领衔主演是两位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周虹和陈琼,周虹同时是中国文化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表演奖得主。为了更好地演绎诠释剧目,省实验闽剧院多次组织演职人员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参观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进军营,召开专题史料学习讨论会,邀请部队教官进行军姿讲解及军训等。排练期间剧组上下三个月没有休息,经常每天“三班倒”工作12小时以上。晚上欣赏了由全班青年演职人员担纲的《拾金记》,可见剧院在人才培养方面独具匠心。剧院是为我们临时加场,但仍吸引了众多观众,看来粉丝不少。
来到泉州,800多年历史的梨园戏源远流长,欣喜的是有这样一群执着的传承者,他们誓言将传统进行到底,老艺术家们带领下团队甘于寂寞,近20年来,在省级、国家级汇演及比赛中,有40多人次获得最高奖项。梨园新秀曾静萍,以其精湛的表演艺术,成为福建省第一个全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并获上海第二届戏剧表演艺术白玉兰主角奖,“天下第一团”调演优秀演员奖,福建省水仙花最佳女演员奖。剧团的演员队伍大多为中国戏曲学院歌仔戏大专班优秀生、厦门艺术学校的历届毕业生以及从各地引进的优秀人才,有三分之二以上的演职员具有大专或本科学历,新人辈出,阵容强大。在历届的国家级、省级戏剧比赛中都获得优异的成绩。多年来,剧团一方面做好优秀传统剧目的改编、整理,坚持送戏上门、送戏下乡、进社区、校园,扩大在闽南的演出市场;一方面注重新剧目的创作、修改、提高,多次邀请全国著名的戏剧专家来指导创作、排演,打造观众喜闻乐见的优秀剧目。
到了厦门,与台湾同根同源的厦门市歌仔戏剧团可能是沿海城市硬件最差的文艺团体,不过不影响他们夺得二次文华奖二次五个一,从上到下所有的行政都是演员兼职,有情怀甘守候,令人感动。歌仔戏《荷塘梦》以全新的艺术展示走进了现代实验剧场,这些都赋予百年传统歌仔戏以全新的发展元素。剧团与台湾唐美云歌仔戏团合作排演歌仔戏《蝴蝶之恋》是两岸首次全面合作创排大型歌仔戏剧目,标志着两岸戏剧艺术交流正朝着更深层次的方向发展,被两岸歌仔戏界一致称为“歌仔戏艺术发展的里程碑”。经过几代歌仔戏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剧团博取众长,继承传统,创新发展,艺术水准、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新星光彩夺目,都市艺术风格逐步形成。厦门歌舞剧院歌剧《阿美姑娘》曾获文化部第七届“文华新剧目奖”、第五届中国戏剧节“中国曹禺奖优秀剧目奖”等,南音乐舞《长恨歌》(合作)曾获文化部第十届“文华新剧目奖”等。目前正在打磨的音乐剧《鼓浪如歌》讴歌七十年前解放鼓浪屿的战士,音乐剧需要用音乐形象来表达,而钢琴是鼓浪屿独具特色的形象,正好成为《鼓浪如歌》最具内在依据的音乐元素。抓住了琴声的美好与战士们心中的美好,琴声的激越与战士们心中的激越,形成了最有表现力的对话和共鸣,在创作上可谓煞费苦心。
青岛一日三家,硕果累累的青岛话剧院5次文华奖5次五个一,同时在市场的开拓上颇有心得,在创作上始终把握好市场效应,绩效斐然。青岛交响乐团从成立便场团合一方便演出季,已逐步成为国内交响乐团的前列。艺术节上我坐在第一排仔细观看了由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民族歌剧《马向阳下乡记》,这部歌剧根据同名热播的电视剧改编,讲述一位农科院的助理研究员马向阳下乡当第一书记扶贫济困的感人故事,聚焦精准扶贫的时代题材,把现代农村生活搬到了舞台上。为了创作好这部歌剧,主创们与工作在第一线的第一书记、正在脱贫致富的乡亲们一起生活,边体验边创作。在音乐创作上大量借鉴和汲取地方戏曲和民歌的音乐元素,有山东风格的唱段、山东快书的植入以及胶东方言的对白,具有浓郁的山东地域特色。在中国歌剧作品中,除了《小二黑结婚》,《马向阳下乡记》是第二部农村题材喜歌剧,用轻松诙谐的笔触,反映现实生活中深刻的问题,不仅让观众欣赏到了一部歌剧艺术作品,也让观众知道了什么才是“真扶贫,扶真贫”。第一次搞歌剧的青岛歌舞剧院《马向阳下乡记》便在上海获得文华奖,这在业界震动不小。自然也是我调研的重点。
归纳起来,我觉得有以下几点体会很深:
(一)剧目创作重视现实题材,文本把握精准。
福建闽剧院的《生命》,厦门歌舞剧院音乐剧《鼓浪如歌》,特别是青岛歌剧舞剧院创作的《马向阳下乡记》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他们在体裁把握上的精准,这三部戏的编剧都是他们自己的编剧,熟悉剧种熟悉剧院可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福建闽剧院的《生命》所讲述的解放战争时期战争的摧残令主人公陈大蔓心里只有仇恨,没有了女性的温情。在带领孕妇队创造生命奇迹的过程中,她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女性的伟大以及自我牺牲精神。战争让她拥有的一切尽失去,爱又让破碎的都复原。她在女性意识的觉醒中,倾尽所有的爱保护新生命,迎接新中国的诞生。这是一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红色题材作品。不仅歌颂党和人民军队的丰功伟绩,更重要的是对生命的认知角度具备了共产党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战争题材中这是不可多得的。省文化厅先后两次召开闽剧现代戏《生命》的“火花茶会”,通过文艺精品创作“火花茶会”制度,聚集省内外著名专家为该剧的创作出谋划策、凝聚智慧。这样的做法值得学习。音乐剧《鼓浪如歌》在文本创作时也是这样的过程,福建在抓文本质量上值得我们学习。《马向阳下乡记》能够把一部40集的电视剧压缩成一部歌剧且交代清楚,这是难能可贵的。
(二)“火花茶会”机制成效显著,主创配合默契。
近年来,福建省戏剧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或成功入选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和重要展演活动位居全国前列,都与创新机制的建立密不可分。对于重点剧目,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连续给予资金等扶持,每演出一轮就根据专家把脉指导意见集中进行一次打磨提升,为推动剧目上高原、攀高峰奠定了扎实的基础、提供了有力的保障。艺术精品的产生需要互相切磋、集体攻关。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创立文艺精品创作“火花茶会”机制,从文艺创作的源头抓起,聚集省内外著名剧作家、剧评家等为福建舞台艺术创作出谋划策。闽剧《生命》从2017年底策划立项到首演后反复打磨,先后7次召开“火花茶会”专题研讨,邀请全国知名专家围绕剧本细化、人物塑造、舞台呈现等进行专题研讨,编剧陈欣欣与导演张曼君根据专家意见对剧本先后修改达13稿之多。
创排《马向阳下乡记》对青岛歌舞剧院来说是一件难事,因为从已经几乎荒芜的歌剧领域重新起步困难重重。但最终云集了国内顶尖创作团队:原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剧团团长黄定山担任总导演,著名戏剧导演、剧作家代路,著名编剧廉海平担任编剧,著名音乐制作人、军旅作曲家臧云飞以及青年作曲任安担任作曲。该剧幕后主创还有舞美设计金卅,灯光设计刘建中,服装、化妆韩春启,音响设计宋多多等业内大咖。该剧根据热播的同名电视剧改编,取材于现实生活,聚焦精准扶贫时代题材,讲述了一位农科院的助理研究员马向阳,下乡当第一书记扶贫济困的感人故事。虽然写的是重大现实题材精准扶贫,但并没有板起面孔教训人,而是为观众展开了一幅清新的农村画卷。能够把一部40集的最婆婆妈妈的电视剧浓缩成一部2个多小时的喜歌剧且故事完整段落清晰,六场戏四十多个唱段,其中有吕剧风格的唱段、山东快书的植入以及胶东方言的对白,把久违的民族歌剧的亲切感传递给了观众,是一部具有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当代乡村喜歌剧
(三)注重培养省内院内人才,大胆使用青年演员。
作为一部歌剧制作,青岛歌舞剧院无论是角色、合唱、乐队等各个方面实力都不如京沪,都有短板,但他们在创排过程中就注意演员长处,规避演员短板,因地制宜创造条件。事实上他们的演员是有歌唱、吕剧、说唱等不同戏种组成的。作曲家将音乐非常巧妙地结合吕剧、山东民歌等音乐素材,将山东方言的韵白与演唱有机融合在一起,音乐幽默喜庆,台词朗朗上口。有着丰富的歌曲创作经验的臧云飞,在《马向阳下乡记》里保持了他旋律优美、歌唱性强的优势,乐队里又加入了坠胡、唢呐、笛子、梆子等地域色彩浓郁的乐器。全剧既有歌剧演员,也有戏曲演员,虽然专业不同,但在演唱和表演上十分注重民族风格。马向阳的扮演者将美声与民族演唱技法融合,会计扮演者是吕剧演员,台词功夫扎实,表演娴熟。每一句台词,每一句歌词都投射出人物、时代特征,通过演员的二度创作呈现,把山东的地域特色、地域风情,音乐元素呈现出来,使这部民族歌剧具有强烈的地域性。在交流时我们看到剧中的主要角色都是大学新毕业的,他们或许来考我们合唱团都困难,但他们大胆启用严格要求以戏促人。在我们拜访的七家院团,都把培养青年演员和青年创作人才放在首位,大胆引进,放手锻炼,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
五天四晚地七家院团一座剧场三场观摩,虽然旅途紧张但我们收获满满,感受难以言尽,但一定会消化吸收变成日后工作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