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的实践与思考范文
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推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有关文件精神,以抓好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加强粮食生产农机农艺高质量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并着力打造了10个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为助力粮食稳产保供探索了新路径。
从前期的实践看,各示范点水稻生产亩均节本增收普遍在200元以上,成效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四个“明显提高”:
——新技术应用明显提高。通过推进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各示范点大力推广应用旱地节水微喷灌育秧、机插秧集成侧深施肥、钵体毯状苗机插秧、无人飞防植保、全路径规划自动驾驶机插秧、拖拉机直线行驶辅助驾驶作业等新技术,每个示范点普遍应用3种以上。高邮市永恒农机合作社示范点机插秧、植保和施肥作业均应用了全路径规划自动驾驶技术,植保施肥一体机和水稻插秧机使用相同规划路径进行田间作业,进一步降低了对秧苗的损伤。仪征市康盛谷物股份专业合作社示范点开展毯状钵苗机插侧深施肥农药封闭一体化作业,在节种、节肥、节药的同时,还能提高秧苗质量。
——标准化生产明显提高。我市粮食生产普遍存在播种量和基本苗较多、植保和施肥作业不科学、机械化作业与农时脱节等问题。为此,市局组织专家编制了稻麦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规程,明确了工艺路线、农艺生产和农机配置等具体要求,各县(市、区)和乡镇还配备了技术指导专家和督查员,指导示范点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标准化、科学化生产。今年,宝应县示范点育秧播种量和机插基本苗大幅降低,播种量从以往的13斤/亩下降到8斤/亩,基本苗由40盘/亩下降到30盘/亩。江都区示范点根据农艺要求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施用量,与往年同期相比减少施肥和植保作业2-3次。各示范点还严把时间节点,育秧、机插等重点环节都能在技术规程规定的作业时间范围内完成。
——节本增效益明显提高。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新模式推广应用时间虽然不长,但已经产生较为明显的成效,主要在五个方面实现了节本增收:一是降低了用种量,减少了种子使用成本;二是降低了机插用秧盘数,节约了秧盘成本;三是按照农艺要求进行田间管理,减少了化肥和农药的施用次数和用量,节约了化肥和农药成本;四是降低了用工成本,育秧、机插环节和田间管理环节均明显减少了用工;五是水稻产量明显提高,与周边区域平均产量相比各示范点亩均增产普遍在百斤以上。
——社会认可度明显提高。宝应县安宜、小官庄、射阳湖镇政府高度重视,从育苗开始就召开多个现场会,组织各村负责人和种粮大户进行观摩,政府领导充分肯定这一模式,要求种植大户借鉴示范点的做法并加以推广。目前,射阳湖镇正之清家庭农场示范点已主动增加了6500亩的应用面积,安宜、小官庄等镇也计划将应用面积由500亩扩大至5000亩。高邮市开发区的不少种粮大户和村民看到永恒农机合作社示范点的水稻长势喜人,都认为农机农艺融合新模式和新技术对于保障粮食稳产增产的效果十分明显,大家纷纷向合作社负责人顾永杰请教详细做法,准备在自家承包田里实施,据初步统计,永恒农机合作社示范点辐射带动面积已达3000多亩。江都区加迟家庭农场示范点负责人王加迟表示,农机与农艺有效融合后,帮助种粮大户实现了节本增收,让他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效益,更为重要的是认识到了科学种田的重要性,将会有利于今后的粮食生产。
我市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取得的明显成效主要得益于切实有效的措施:
——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去年,我们广泛调查研究,先后3次深入基层走访农机合作社、农机大户,了解农民群众意愿;组织座谈交流,与扬州大学、栽培、植保、种子等部门充分沟通,先后召开5次座谈会,研究制定发展规划、推进举措;科学谋划研究,组织精干力量起草相关文件,开展实质性推进。先后召开了启动会和推进会,多次组织专家深入一线指导,要求各县(市、区)迅速行动起来,还编印了稻麦全程机械化生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规程和明白纸,发放到各县(市、区)、有关乡镇和部分农机大户、种粮大户手中,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浓厚推进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的氛围。
——科学合理谋篇布局。我们立足扬州实际,科学合理谋篇布局。一是明确融合目标:以主栽粮食作物水稻和小麦为对象,努力实现“141”的融合目标,“1”是按照稻麦优质高产特性、绿色生产要求实现周年高效生产;“4”是全程机械化作业、全程标准化生产、全程专业化指导和全程“四新”化应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1”是稻麦生产亩均节本增收一百元以上。二是明确推进步骤:2020年,以合作社、种粮大户、农机大户等为主体,全市建成10个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到2025年,全市建成100个示范点,形成良好的规模和辐射效应。三是明确融合重点:主要在规划、技术、资源、人才和力量等五个方面开展有效融合。
——凝聚合力齐抓共管。我局成立了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业务处室、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机农艺融合工作领导小组,各县(市、区)及有关乡镇也成立了领导小组,市、县、乡三级联动,统筹协调,抓好落实。建立了推广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合机制,成立了由扬州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农学院、市农业机械技术推广站、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市植保植检站、市耕地质量保护站、市种子管理站等单位专家组成的专家指导组,负责研究制定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规程、开展技术指导等工作。同时,鼓励各县(市、区)整合涉农项目资金,高起点、高标准打造示范点。仪征市探索建立多部门融合机制,整合农机、耕保、植保、栽培、气象、环境治理等方面的项目资金,抓好2个示范点建设。
——以点带面抓好示范。今年,我局在5个县(市、区)建设10个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示范点,不断提高周边地区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的水平。在市级农机化转型升级项目中专门安排资金扶持示范点建设,每个示范点补助15万元。市级专家组分片包干参与示范点技术培训和指导,将具体工作任务明确到人、到点,项目实施期间全市计划开展15次技术指导活动,目前已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活动7次。同时,每个县(市、区)明确1名技术指导专家、每个乡镇明确1名技术指导员,全面开展技术指导。
下一阶段,为持续推进粮食生产农机农艺高标准融合,我们还要在“五个融合”上做好文章:
一是规划融合,科学合理谋篇布局。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结合现代农业发展实际需要,研究制定农机农艺融合发展规划,明确不同作物、不同阶段的目标任务,分类指导、梯度推进;每年根据年度农业生产具体要求,把农机农艺融合作为一项基本要求列入年度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环节的推进方案中,有针对性地提出年度工作计划。
二是技术融合,突出解决关键问题。农机农艺融合的重点是农机化和农艺技术的一体化应用,使其相互配套、相互适应。从机械化工艺流程、农艺要求、机具选配等方面入手,分作物、分区域研究制定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农机农艺融合技术规程,加快建立和完善粮食生产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生产技术体系。
三是资源融合,用足用好政策支持。进一步融合好农机和农艺方面现有的各类资源,充分发挥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拉动作用。统筹使用好各类项目资源,要将农机和农艺的有关项目资金适度向农机农艺融合方向倾斜,以部、省、市涉农项目等为载体,积极开展农机农艺融合的试验示范等工作。统筹使用好各类政策资源,充分发挥农机具购置补贴、秸秆机械化还田、高产创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方面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同时积极开展农田“宜机化”改造,提高农机装备的适应性。
四是人才融合,培养用好复合专家。充分发挥现有农机农艺专业技术人员的作用,融为一体抓好农业生产,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加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农机人才中加强对农艺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在农艺人才中加强对农机知识和技能的普及,不断培强既懂农机又通农艺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加强与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协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人才优势和专业优势,培训高素质农机农艺融合人才。
五是力量融合,齐抓共管务实推进。综合运用行政推动、督查考核、奖优惩劣等手段,强势推进农机农艺融合快速发展。建立各级农机农艺联席会商机制,为农机农艺专家开展技术研讨和交流搭建平台,完善农机、栽培、种子、耕保、植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推广服务机构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共同应对和破解融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建立推广部门、高校及科研院所的联合机制,协作攻关,充分推动科研成果在地方的应用。建立农机农艺融合长效机制,为农机农艺融合度高的大户、合作社等提供奖补措施,形成共同推进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