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范文
创环境优美乡镇,建绿色和谐家园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总结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环境生态保护、社会文明进步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三赢”局面的重要举措,也是构建“三个适宜”和谐大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保障。自2004年底全面启动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创建以来,我镇编制了环境规划、建设生活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工业污染源监督管理,加强环保宣传,形成了人人参与、上下联动、团结奋斗、扎实工作的创建氛围。经过三年多的努力,各项创建指标全部达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验收标准,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开始步入协调发展的轨道。现将创建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第一部分大涌镇概况
大涌镇俗称“隆都”,地处中山市西南部,随卓旗山起伏错落之势环拥而建,东临岐江,西靠西江,毗邻港澳,总面积40.5平方公里,下辖5个居委会和2个村委会,全部依卓旗山山势环绕而建。全镇户籍人口2.9万多人,外来人口4万多人,旅外乡亲3万多人,建成区常住人口3.3万人。镇内山清水秀,人杰地灵,水陆交通便利,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村俗淳朴,是中山著名的侨乡和文化之乡。
近年来,大涌镇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三化”并举的发展道路,形成了以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为重点行业的区域特色经济,成为两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大涌红木家具占全国同行业60%的市场份额;大涌牛仔服装年生产量达3亿多件。全镇经济繁荣昌盛,社会文明进步,先后被国家、省、市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国家卫生镇”、“广东省教育强镇”,“中山市工业强镇”等荣誉称号,多年来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名牌名标22个。2007年,大涌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2亿元,工业总产值82.4亿元,农业总产值1.83亿元,税收总额3.22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820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10337元。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大涌镇始终注重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文化景观建设和环境生态建设。全镇基础设施如供电、供水、邮政、通讯、教育、医疗等配备完善,镇建成区主要街道均已全部设置路灯,街道平整通畅;建成区排水管网实现“雨污分流”,全镇共有中小学7间,大型综合医院1间,市级供水公司1间,社区卫生站7间;镇内星级酒店、大型购物商场、文体活动中心、文化广场、商业食街完备,建有雅居乐花园、新世纪花园等高质量居住小区。城镇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相协调,镇内青山屹立,绿水环绕,拥有百年以上的各类珍贵树木50多棵,至今仍完好地保留了具有隆都地方文化特色的大涌安堂祠堂建筑群。今天大涌,千帆竟发,成就卓越,大涌镇委、镇政府正以“在经济发展中始终注重环境保护,在社会进步中要时刻体现健康至上”为首要执政理念,努力打造中山乃至珠江三角洲经济繁荣昌盛、生态环境优美的现代化新型城镇。
第二部分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2004年底,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要求,我镇明确提出把大涌镇创建成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工作目标,同时将创建“国家卫生镇”作为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重要步骤加以强化,全面开展创建工作,狠抓工作措施落实,不断强化生态保护,全面推动大涌镇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构,为创建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自创建目标确定以来,大涌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创建工作列入政府中心工作之一。第一,为完善组织机构,切实做好创建工作,我镇成立了由镇长任组长,分管环保、城建的副镇长任副组长,环保分局、爱卫办、党政办、宣传办、农办、统计办、建设所、规划所、国土分局、工商分局、卫生防疫站、执法分局、供电公司、供水公司、水利所、林业站、交警中队、交管所、环卫所等等部门联合负责人任成员的大涌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由分管环保工作的领导兼任办公室主任。2007年和2008年初,我镇根据实际需要及时对工作组领导小组成员进行了充实,由镇党委书记亲自任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形成了一个领导有力、职责分明、组织有序,机构健全、人员充实的创建组织体系。创建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在创建过程中定期召开工作协调会议,听取工作进度和及时解决在创建过程中的存在问题与困难。第二,创建领导小组制定了《大涌镇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工作方案》,把创建任务分解到各个相关部门,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真正把创优工作落到实处。
二、精心编制,规划先行,绘制大涌美好蓝图
我镇坚持“小城镇、大战略”的方针,编制了《大涌镇总体规划2004-2020》,将大涌规划成“五个功能区、一个生态环”的城镇格局(即城镇中心区、青岗工业区、葵朗工业区、安堂工业区、生态旅游区,以及由西江、新开涌、西部排洪渠、岐江河的堤岸防护绿带和广珠高速沿线防护绿地围合而成的绿环),对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作了详备的功能分区,确保了大涌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我镇又编制了《中山市大涌镇水利规划》、《大涌镇绿化系统综合规划》和《中山市大涌镇环境保护规划》。其中,委托中山大学环境科学研究所编制的《中山大涌镇环境保护规划》于2006年5月18日通过了由市环保局组织的专家评审,并于同年8月8日,经市政府批准实施。《中山市大涌镇环境保护规划》涵盖水环境保护、大气环境保护、声环境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生态环境规划、环境管理能力建设,优美乡镇建设工程规划以及环境规划保障措施等各个方面,为大涌镇的创优工作和各项生态环境建设起到了指导性作用。
三、科技创新,适度转型,打造绿色支柱产业
红木家具和牛仔服装是大涌两大支柱产业,在发展和提升特色经济的同时,尤其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加大资金投入,依托科技创新,努力寻求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的局面。
(一)科技创新,拓展支柱产业发展空间。
大涌红木家具名扬海外,销售量占中国市场份额的60%以上。2008年9月1日,由我镇红木家具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作为主要起草单位修订并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深色名贵硬木家具行业标准》正式实施,标志着大涌在全国红木家具行业领头羊地位的确立。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大涌红木家具企业在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分不开的。第一,大涌早在七年前成立了红木家具工程技术中心,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合作,研制开发了木材烘干智能化控制系统,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五代,现已发展成为国际领先的真空干燥红木薄板技术,成立了木材干燥中心,推行木材集体干燥,使红木家具销售不再受地域限制(不经干燥的硬木家具在北方的气候条件下易干裂)的同时大大减少了环境污染。第二,大涌红木家具从最初使用的化学漆,到2004年后改用由镇红木家具工程技术中心与西安交通大学合作研发的环保型水性聚氨脂家具漆,再到现在全面实现手工打蜡而停用油漆,在有效提升产品档次的同时,解决了红木家具油漆有机污染的问题。第三,原来木材切割所剩的边角料和木屑是废弃物,现在由于引进了高精密的切割机,大大提高了木材的利用率、减少木屑的产生量,而木材边角料和木屑全部回收作为生产小工艺品和高密板的原料,著名的阳江刀具,其刀柄原料基本都来自大涌。
在牛仔服装方面,大涌的洗水产业在10年前已经率先采用生化处理技术,8年前引进国际先进的减排设备,2006年起,全面实施洗水行业工业废水“50·60”原则,即牛仔洗水废水处理后出水COD浓度不高于50mg/L,处理后废水回用率不低于60%。另外,我镇正在筹划建设全镇制衣行业集中供热项目(即集中供热,余热发电,热能、电能循环利用),这种循环利用能源的方式,将是大涌制衣洗水行业升级发展的又一次革命。截至目前,大涌已申报设计专利400多件,省级以上名牌名标总数达22个。科技创新,为大涌拓展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二)适度转型,建立商品流通和集散基地。
2007年以来,大涌“中国红木雕刻艺术之乡”和“中国红木家具生产专业镇”两个区域品牌,已经吸引了40多家外地红木雕刻企业在大涌营业,而在深圳、福建等地生产的红木家具也开始到大涌来销售,大涌对于红木家具的认证、检测越来越受到业界和消费者的认可。同样,作为“中国牛仔服装名镇”,位于中新公路的文田布业城目前已吸引近240户商家进场经营,正在成为全国牛仔布和服装辅料的集散地。这一切,正在成为大涌新的优势。
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商机,大涌镇委、镇政府着力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产业服务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于2007年明确提出,要做强产品前期的设计研发、后期的检测和品牌扩张,加快推进大涌由特色行业生产基地向以生产研发为基础的商品流通和集散基地发展。目前,中新公路布业、服装辅料专业市场和葵朗红木家具专业市场已初具规模,2007年在越南组建了“中国大涌牛仔批发城”,大涌牛仔服装交易中心、大涌纺纱城和大涌红木家具销售专业市场正在紧锣密鼓的规划建设之中。专业市场,将是大涌经济发展的新优势和新方向。
四、强化管理,防治并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一)加强环保队伍建设。
2007年10月,大涌镇环保所升级为大涌镇环保分局,充实了工作人员,配备配齐了工作设施设备。专门引进了环保专业的硕士研究生,作为镇长助理,专门协助管理环保工作。建立健全环保联席会议制度,分管环保的副镇长同时分管经贸、两税、工商、劳动、技监、统计工作,并将建设规划、执法、公安等职能部门纳入环保联席会议,形成了环保管理执法工作的合力。
(二)建设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
大涌镇污水处理厂建于大涌镇岚田村南村河边,占地115亩。污水处理厂总设计处理规模9万吨/日,首期第一阶段1.5万吨/日。首期投入资金1亿元。首期铺设管网9725米,主要收集建成区及周边村的生活污水。为确保污水处理厂顺利完成,镇政府成立了由镇委书记任组长,国土、建设、规划、质监、物价、环保等多个部门参与的大涌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领导小组,负责跟踪污水厂建设进度,定时召开工作汇报会议,协调并解决污水处理厂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三)加强保护,全力保障饮用水源安全。
位于我镇全禄村的中山中法供水有限公司,占地面积12.6万平方米,是中山市供水量最大的水厂。该厂主要以西江磨刀门水道大涌段的水为水源,日供水量50万立方米,为中山市100万人口提供饮用水。为确保饮用水安全,我镇严格按照环保规划设置了饮用水源保护区并立了界碑,搬迁了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与水质保护无关的所有建设项目,加强对西江磨刀门水道沿岸沙石场、船舶渡口的监督管理,并制定了《大涌镇饮用水源水质安全检查工作方案》,成立了专门的水上队伍,定期对大涌饮用水水源进行检查、检测。多年来,西江磨刀门水道大涌段的水质一直稳定保持在地表水II类水质标准,没有发生任何环境污染事故。为加强防汛安全工作,改善大涌水环境,我镇投资近1500万元建成了全禄进洪水闸,先后投入1745万元,对本镇3.2公里的河堤进行砌石加固、建防浪墙、堤巴外坡培土加固及绿化等配套工程。
(四)全面做好工业污染防治工作。
一是严把审批关口。我镇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建设项目“三同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严把建设项目审批关,禁止能耗高、污染大、产值低的项目上马,对新建企业实行入园入区,并逐步引导原有的规模化企业向工业园区转移,逐步淘汰部分污染严重企业。2006年,镇委镇政府以每年少收1000万税收为代价,坚决关闭了镇内污染比较严重的电镀厂。目前,镇内没有发现国家明令禁止的“十五小”、“新五小”等高污染企业。
二是加强治理工业污染源。大涌镇是全省最早对工业污水进行生化技术处理的镇区之一。2006年全镇共投入6000多万元新建或扩建工业废水处理设施17座,通过提高废水处理效率和中水回用率,极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目前,全镇洗水企业处理后出水COD浓度低于50mg/L,生产废水处理后回用率达到70%以上。中山市环境监测站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大涌镇被列入市级和镇区A级的10家重点污染源企业均做到稳定达标排放,重点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为100%,其他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达90%以上。
三是开展在线视频监控,做到实时动态管理。在环保部门的推动下,投资400多万元的重点污染源排污口24小时环境监控系统已全部安装,其中安装视频监控系统的有24间企业,安装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有18间企业。市镇两级可随时对企业排污情况进行监察。
四是与重点企业签订排污整治承诺书。根据企业实际制定减排任务,确保排污量逐年下降。2007年,全镇共有22家企业签订了重点企业排污整治承诺书。
(五)着力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全面发展传统文化。
环境优美,意味着外在环境的清新美丽,更意味着内在文化的源远流长和健康向上。在外在环境方面,大涌一是保护并发展了绿色山林9062亩,连片农用耕地11857亩,原生态面积达13.94平方公里,占全镇总面积的34.4%。二是于2007年经市政府批准,将位于我镇中心地带的卓旗山改造成为森林公园,是目前全市仅有的三个市级森林公园之一。在充分保护原有生态林的基础上,将卓旗山核心地区4080亩全面进行美化、绿化,改造卓旗山水库和岚田山塘,突出森林公园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使生态保护与有效利用水资源两者相得益彰。三是将位于西江中心的江心岛,占地面积600亩的陆泉沙湿地规划成自然生态区,禁止任何形式的建设开发,为大涌保留一块原生态的湿地。四是做好古树保护工作,将全镇百年以上的50多棵古树全部进行了上牌保护和加强管理。
在传统文化和非物质遗产方面,一是整合近现代史,依托“白蕉围”“隆都民俗馆”和“林威雄烈士墓”、“杨丽容烈士陵园”,建成了以革命遗址为基础、具有地方特色的四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二是采取民俗培训、民俗比赛等群众易于参与、乐于参与的形式,继承和发展了南文舞龙、青岗龙狮表演地方民俗文化。三是保护好安堂祠堂文化街。安堂双桂街集中了林氏宗祠等8座祠堂和大觉古寺庙,建筑具有浓郁的明代风格。目前,我镇现已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将重建镇武术协会、龙狮艺协会,把安堂村申报为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将大觉古寺、林氏宗祠申报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五、重点整治,扎实推进,不断改善村容镇貌
(一)加强内河整治,改善内河水质环境。
我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内河综合治理项目摆在重点位置上,制定了《大涌镇内河涌保护管理规定》和《大涌镇内河涌整治工作方案》,将河涌整治列入各村(居)委会和各职能部门的年度考核范围,形成多部门、各村(居)委共同整治内河涌的合力。全镇先后投入4300多万元对镇内河涌进行分期分批的清淤疏浚、清理河涌杂物杂物、修筑河堤和两旁绿化等工程,共整治包括安堂步头涌、新开涌、青岗涌、南村河在内的14条内河涌,完成内河疏浚清淤长度约59.7公里,清理淤泥121万立方米,混凝土石方9000立方米,清理水面垃圾和水浮莲2230吨,完成堤岸绿化4000米。同时,各职能部门定期开展清理整治河涌沿岸违章建筑的专项行动,对检查期间发现的沿岸违章建筑实行发现一间清拆一间。多年来共清拆违章建筑300多间。通过一系列强有力的整治措施,我镇内河涌已基本被建设成为河道能蓄、能引、能控制,两岸环境美化、净化、绿化的风景线。
(二)巩固成果,全面抓好环境卫生工作。
在2006年成功创建成为全国卫生镇的基础上,我镇继续加强环境卫生管理,一是配齐设备,配强队伍。目前全镇共有垃圾压缩车4俩,大型垃圾收运车辆3辆,洒水车1辆,推土机1台,人力垃圾三轮车60辆。全镇专业保洁队伍160人,实行定岗定责,对墟镇进行16小时保洁制,全镇实行统一上门收集垃圾,生活垃圾经生活垃圾中转站收集后全部送往中山市中心组团垃圾综合处理基地处理,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率达到100%。二是建立沙井清理队伍和水上保洁专业队伍,负责清理下水道沙井杂物和打捞水面漂浮物。每年投入近20万元,重点开展对水浮莲专项清理工作。三是搞好粪便无害化处理,投入50多万元整治镇内公厕,水冲式公厕普及率达到100%。四是大力抓好农贸市场建设和管理,投入50多万元对大涌市场进行全面的改造升级。2005年成立了大涌镇农产品质量检验监测站,确保我镇农产品食用安全。五是加强居民犬只和禽畜圈养的教育宣传工作,镇建成区范围内禁止圈养犬只和禽畜,镇内没有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地。
(三)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镇容镇貌。
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结合《大涌镇总体规划2004-2020》和《大涌镇绿化系统综合规划》,我镇大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有力地提高了城镇的聚集和承载能力。一是近年来我镇先后投入6920万元建成了全民健身广场、大涌颐老院、祥安仙福园、文化体育活动中心、全禄进洪水闸、大涌医院新门诊大楼、科工贸大楼,扩建了镇内南文小学、旗北小学和卓山中学等一大批重点工程。二是投入3250万元进行道路网络改造,扩建了涌横公路、中新公路、兴华路,修建了新平路、兴涌路,对岐涌路、兆洋路行人道、旗山路和镇内主要街道进行了改造。同时,对全镇8000多米下水道进行了沙井改造和清淤疏通工程,解决了长期以来“水浸街”(因大涌环山而建,地势不平,一下大雨,雨水因流通不畅,就浸泡路面,导致人们出行不便)的扰民问题。目前全镇道路规划合理,路面平整,道路硬底化达到99%。三是积极完善道路两旁绿化,按照“一路一树、一树一景”的规划,近年来共投入350多万元更换和维护了城区道路两旁的绿化带,种植了一大批珍贵的树种;建设街头景观、公园等绿化景点16个。目前,我镇主要道路绿化覆盖率达97.83%,建成区人均绿化面积达11.05平方米。四是不断提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2002年以来,共投入5000多万元用于农村“五项工程”建设,新建农路104公里,农桥6座,涵闸19座。
六、因地制宜,强化试点,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作为一个乡镇的环境优美,创建和谐农村和发展生态农业两个方面不可或缺。在创建过程中,大涌在农村开展了“五个一”工程,即每一个村(社区)拥有一个街心公园、一个灯光球场、一个健身广场、一个老人之家、一个农家书屋。
在促进生态农业发展方面,大涌共建立和发展了六个“现代化农业示范小区”,总面积达5100亩。一是安堂农业现代化示范小区,面积1200亩,引进了“胜巴丝苗”、“黄华占”、“粤丝占”等7个新品种和“机械化插秧技术”、“机插水稻硬盘育秧技术”、“水稻机械喷直播技术”、“稻鸭共育有机米栽培技术”等新技术。二是安堂、岚田优质木瓜示范小区,面积710亩,创造了“兴农”和“田晋源”两个木瓜品牌,亩产值近8000元。三是中山市现代农业、渔业机械化示范基地,面积430亩,开展对虾安全健康养殖技术研究与开发,配备了池塘高效增氧机、管道式深层增氧机、微泡式管道增氧机、自动投料机、发电机,引进了澳洲宝石鲈、胭脂鱼、笋壳鱼、红尾鲶、匙吻鲟等水产优质新品种。四是岚田、安堂2250亩的无公害对虾和脆肉鲩生产基地。五是280亩的青岗白蕉围无公害蔬菜基地。六是青岗鸭稻米种植基地,230亩,主要开展稻鸭共育生态种养。
七、加强宣传,人人参与,营造浓厚创优氛围
为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环境与生态保护意识,我镇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宣传阵地,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创建宣传工作:一是通过播放环保公益广告、悬挂宣传横额、在社区宣传橱窗和板报张贴图片,广泛宣传创建工作,营造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二是定期召开各类环保会议和座谈会,针对各村(社区)环保义务监督员、企业代表,群众和学生等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和交流形式,加强义务监督员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的培训,提高他们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专业知识;强化企业负责人环保意识,增强企业保护环境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做好对群众的环保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三是积极开展环保专题活动,结合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的创建,开展校园环保公益主题班会,环保资源回收,环保小知识展示等专题活动,让广大群众掌握基本的环保知识,提高环保参与感。截至2007年,镇内共建成省级绿色社区1吨,绿色学校2所,市级绿色社区1个,市级绿色学校2所。四是认真抓好每年“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配合每年世界环境日主题到大型服务超市和市场开展活动,配合生动的图片展览和有奖知识问答,增强群众的参与感。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基本形成了讲文明,讲道德,讲环保的良好社会风气,为创优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
第三部分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主要体会
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使我镇在城镇品位、环境承载能力、群众环保意识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为我镇今后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三年多的创建工作,我们主要有如下体会:
一、环境优美是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增强城镇承载能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特别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带来的成果,才能促进社会持续稳定和谐发展。大涌镇以一个工业经济高速发展的小城镇,至今仍保留了占全镇面积34.4%的原生态林地和农地,是大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二、广大群众自觉积极参与、全社会共同创建,是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重要基础。“创环境优美乡镇,建绿色和谐大涌”,“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等环保意识深入民心,形成“人人讲环保,家家齐创优”的良好创建氛围,是创优工作成功的一个重要基础,也是创优工作成功的一个标志。
三、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是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重要保障。我镇历届党委政府均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从《大涌镇总体规划2004-2020》、《中山市大涌镇环境保护规划》、《中山市大涌镇水利规划》、《大涌镇绿化系统综合规划》等各个层面上把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环境保护和管理,加强生态农业建设,坚决关闭污染严重的厂企,是创建成果显著的关键所在。
第四部分 今后发展努力的方向
经过三年多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镇容镇貌全面改善,环境保护水平大大提高,人民群众环保意识普遍增强,全镇人民深切感受到创优带来的成果。对照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的标准要求,各方面已基本达到相应标准。但按照我镇总体规划远期目标,我们仍有许多进步的空间,今后,我镇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构建“三个适宜”和谐大涌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切实巩固和提高创优成果,一是继续加强组织建设,逐步建立统一管理,全方位协调的工作机制;二是全面实施《中山市大涌镇环境保护规划》,科学做好环境保护工作;三是继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加快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加强内河涌水环境综合整治,为广大人民营造良好的居住环境;四是积极倡导绿色循环经济,加大工业污染的整治力度,加强监督管理,引导企业推行清洁生产,发展“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率。五是建立环保工作长效机制,继续普及和提高全民环保意识,积极利用各种科技手段,不断加大投入,进一步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我们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中山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在省市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大涌镇一定能建设成为环境更优美、经济更繁荣、社会更和谐的美好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