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实施新课程阶段性工作小结(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小学体育实施新课程阶段性工作小结
小学体育实施新课程阶段性工作小结
广西柳州市小学体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在市课改革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广大教师同心协力,工作紧张、有序、扎实地展开,并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一、认真学习、转变观念
xx年8月,在市课改领导小组的组织安排下,对实验教师进行通识培训和课程教材培训。在培训期间学习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并结合当今国际、国内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等,再次学习邓小平关于教育“三个面向”和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参加培训的120多名教师深有感触地认识到这次课改的重大意义,加强了对课改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重点在于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
二、认真实践,探求发展
基于思想观念的提高与转变,我们对课改形成了一个共识,即:实施课程改革是挑战也是机遇。说是挑战,是因为新课程对我们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理念,要实现课程目标,必须进行认真学习和认真实践,做到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说是机遇,是因为大家都没有经验,实施新课程是历史赋予我们的具有使命感、责任感和光荣感的事情,我们理应肩负起这一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中,我们主要抓住了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以课程基本理念为依据。
始终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位学生受益。
2.课程目标统领教学内容和方法的选择。
在实施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过程中,我们紧紧抓住课程目标的五个学习领域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以及方法的选择。课程目标的“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有机整体,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五个学习领域”有机地进行渗透,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在学期初就要求教师依据“五个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做好学年教学计划、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要基本反映“五个学习领域”的内容。
3.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发展。
实施新课程,首先教师要转变教书匠的形象,要学会以研促教,以研促改,以研促发展,这样才能在真正意义上体现教师是课程的参与者和开发者;其次要转变教学行为,从真正意义上实现教师角色转变;第三,从真正意义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体做法是:
(1)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促课改、以教研促发展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中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
●依据“五个学习领域”的水平目标来制订教学计划,按人教版教师用书选择好内容;
●编写教案时将目标转换为可观察性、可检测性和可操作性;
●要进行课的设计;
●要上好课改课;
●教师要转变教学行为;
●课堂教学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课堂教学要营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要进行课堂教学评价(过程评价、形成性评价);
●要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
●要进行课后反思
(2)建立了课改学科中心组。我们在xx年9月建立了课改学科中心组,中心组成员来自各校责任心强、有奉献精神的年轻教师,中心组成员的主要任务是以教研促教学,以教研促课改,以教研促发展。我们在专题研讨的基础上,有选择地解决一些突出问题,以达到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的作用。如上学期我们中心组成员陈志军、黄冉、叶浩等三位教师上了三节课改公开课,较好地传播了教师角色转变、如何编写教案以及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等课改理念。来观摩的教师的共同感受是这几节课很有创意,解决了他们在实践中不能有效跳出原来教学模式的难题,起到了示范作用。第二学期在全市四城区开展新课程的教学比赛,通过比赛极大地促进了教师们深入学习课程标准,用课程目标来统领教学内容、选择方法,真正体现了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上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课改深入开展。本学期教育部课改中心组到我市检查课改工作时,观看了一节体育课,专家们给予了高度评价。
(3)形成制度
●学习研讨制度,我们采用边学习、边实践、边发展的做法,首先是制定学习、研讨制度。每月的单周五上午为课改中心组学习时间,一年来人人都能坚持学习,学习内容丰富多样,有理论知识、专家讲座、专题研讨、实践探讨等,在学习时间上得以保证。
●任务制度。每学期初,中心组选择突出问题,由中心组成员承担任务,结合学习,组织大家进行交流探讨,在一定时间内完成。
●管理制度。中心组成员的学习、任务、管理是一个动态的有机系统,管理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平时大家相互沟通、交流、相互促进,起到相互管理的作用,形成一种良性的管理制度(如学习情况、完成任务情况、建立教师成长袋等等)。
三、实施新课程产生的变化
1.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质的变化。
(1)课程基本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以体现,如教师行为的变化,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既宽松、和谐,又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
(2)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体现在启发、引导、激励和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3)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民主、动态、和谐、互动,教师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感。
2.学生主体地位得以体现。
(1)教学过程中学生有对内容选择的自主权,表现出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如主动探究、主动与同伴交流、互相帮助等)。
(2)教学过程中学生表现出主动关心集体、关爱同伴、个人与集体共同发展。
(3)教学过程中,学生态度、情感得到充分展示,在小组及全班学习中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示的机会,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功体验。
3.积极开展发展性评价。
(1)关注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评价能客观地体现学生获取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评价方式多样化。关注学生的自评、小组评、家长评、教师评,从多角度、多层面对学生进行评价。
(3)运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情感的、态度的、行为的、知识的、技能的等等。
现在学生喜欢体育教师更喜欢上体育课,体育课给他们带来乐趣,体育课给他们带来信心、带来成功感。总之,课改的基本理念正逐步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使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健康第一”的思想得以体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以落实。这只是课改刚刚迈出的第一步,在此基础上今后要继续深入研究、交流,争取更大的收获。
第二篇:孙桁小学新课程实施阶段性总结
孙桁小学新课程实施阶段性总结
随着教学工作的开始,我校的课程改革工作全面启动,进入实质性的实施阶段。我们感到任重道远,为此,我校把课改工作放在了学校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精心组织,实抓实干。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学校利用各种途径对全体教师进行新的教育理念和当前教育形势的学习,使全体教师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观念上加强教师投身课改的自觉性。全体教师均自觉地参加了新课程的培训,在各自的教育教学岗位上用新的教育理念来指导教育教学行为。
二、组织健全,保障有力。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程实验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此项工作。教导处、教科室统筹学校具体实验工作,并落实赵松立、马新国两位老师具体负责实施、操作此项工作。各教研大组共同参与,组员职责明确,分工协作,相互支持,形成了课程改革的合力,使我校新课程实验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确保新课程有效实施。学校也想以此为载体,造就一批能适应新课程教育理念的教师队伍,以促进我校教师队伍总体水平的提高。
为更好地发挥教材资源, 对图书室实施开放与半开放相结合,同时提高计算机房、实验室、音乐厅等专用教室的利用率,使学校内能利用的设施全面服务于课改。同时,加强校外活动场所 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社会资源在新课程实验中的作用。
三、建章立制,培训研讨。
校课改实验小组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了本学期课改的工作计划,确定新课程实验的总体方案,使课改工作目标明确,可操作性强。根据边学习、边实验、边提高的思路,学校重视对教师的培训,创造各种机会,让实验教师积极参加研讨培训。
充分发挥教研组、备课组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经常组织听课、评课、说课等集体研讨活动,加强教师间的合作与交流,使优秀教学资源得以共享,形成随时研讨新课程的浓厚教学氛围。
四、加强宣传,作好导向。
课程改革实验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但需要教师的努力,同时它也需要社会的支持、家长的配合。学校利用各种形式向社会各界,尤其是各村领导进行新课程改革工作的宣传。通过宣传,沟通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以形成共识,使我校课程改革工作得到了社会的理解、家长的配合和支持。
五、教学举措:
(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为了使教师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能互相学习,取长补短,我们实行了“集体备课,分工钻研”的方法。
1、大家提前对教材进行集体研讨,明确下一阶段整体的教学工作。
2、将教材分成若干部分,每人按新的理念钻研教材,设计2—3节教学活动,并将教案复印后分发给其他组员,倡导资源共享。
3、在利用集体研究资源的同时,注重教师们的独立思考。即拿到别人教案后,每个教师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有自己的观点,做到“因班施教”。
4、通过实践检验他人教案,并及时以随笔、反思、点评、重创等方式加以评价与分析。
(二)以校为本,协作教研。
学校是课程实验的最基本单位,教师是课程实施的最重要队伍,我们建立了良好的“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采取分科研讨与协作教研相结合的方法。
1、单周分科研讨,活动一般议程为:
(1)交流上周教学体会(包括典型案例分析、困惑与对策、教学体验谈等)。
(2)讨论下一周的设想(包括明确下周具体教学工作,分工钻研教材)。
2、双周协作教研
每逢双周协作教研的时间,教师“欢聚一堂”,探讨存在的共性与个性问题,及时开各学科的研究课、汇报课,让各学科的教师共同参与备课、听课、评课,帮助教师走出狭隘的学科圈子,共同走向广阔的新课程。教师们研讨热烈,教研氛围浓厚,确保了课程改革的实效性。
(三)合作学习,加强实效。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
而低年级的合作又往往流于形式,为提高合作学习的实在意义,我们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作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培养组长
小组活动要收到最佳效果,培养小组活动最佳主持人是关键。开学初,我们便有意识地培养了一批小组长,小组长的确立也一改过去教师指任的办法,由同组内的小朋友推荐,并恰当引进竞争机制,每两周评议一次组长。实践证明,这些小主持人有威信、有能力,并能进行简单的合作调控。在省教研室 调研中,对我校短期内取得的合作实效给予了充分肯定。
2、注重倾听
一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易兴奋,善表现自己,但最欠缺的就是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为此,我们(请勿抄袭WwW.hAOwORD.cOM)注重“听”的能力培养。
(1)用激励性语言,评价“听”的习惯。
实践过程中,我们积累了“听”的激励性语言。如“××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你把××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等,相信长期坚持课堂上“听”方面的表扬激励,学生自然就会对“听”引起重视。
(2)借专项训练,培养“听”的习惯。
a、听优点b、听缺点c、听异同
(3)靠日常生活,强化“听”的意识。
a、传口信b、布置“听”的作业(如布置“听故事”、“听广播”、“听新闻”的作业,讲讲记住哪个词语,哪个情节等)
3、培养意识。
合作习惯与意识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学生的良好合作习惯并非几个月能完成的。我们要求每位实验教师在平常教学中都能有意识地培养、渗透。如在教学组织语言中经常用上:“你们是怎样合作的?”“你们小组有什么合作的好方法?”等,努力让学生学会全员参与,树立共同合作的意识。
(四)尝试评价。
目前,最让教师困惑的就是评价机制将如何改革?但我校要求教师树立“课堂教学改革不应被评价牵着鼻子走”的观念,更不能你评什么,我教什么。我们以一个崭新的观念尝试评价。即“考试是为了发现和发展学生的潜能,帮助学
生树立自信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1、鼓励性评价语言。赞美是一种神奇的催化剂。教师以“期待效应”,“激励语言”评价学生,能减少学生对考试的害怕心理。我校每班都设立有“智慧星”、“大方星”“机灵星”等各种日常评价机制。
2、一次考试与多次考试结合。如果仅凭一次考试来检测学习效果,评定学生成绩恐怕不科学。在本次期中语文的拼读检测中,我校允许学生过一星期后申请第二次,甚至第三次考试,考试成绩也以得几颗星的方式出现,教师对每一学生的拼读作具体记录,以便与几次考试结果作对照,这样大大减少了学生对考试的压力,而多次参与考试的过程,正是学生不断提高的过程。
六、问题与思考:
1、课程内容安排的灵活性与传统课时固定性的矛盾,已开始困扰教师的具体实践。有时课上到最兴奋的时候,师生互动热烈,学生生动活泼,情绪高涨,下课铃却响了,课无法结束,又不得不结束,很“痛苦”,而有的课,不到20分钟就完成了教学任务。或许,教师还要进一步加强课前的反思,课堂上还需培养对教学的控制。
2、这次课改力度大,对旧观念冲击大,教师虽然参加了多次培训,理论上明确该怎么做了,但在实施中往往还会变样。年轻的教师虽然思想开放,也大胆尝试新的做法,但在课堂组织方面往往会出现放得开,难收拢的局面。
3、如何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推向高的层次。
4、教师花大量时间和精力用于实验记录、案例分析、经验总结等工作,工作量较大。完小教师师资紧,语数包班多、教学条件差,容易出现“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
七、今后的打算 :
1、继续抓好观念更新的理论学习,通过各种方式使新理念真正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
2、继续抓好集体学习、备课、研究,做到组织、计划落实,有检查、有评比,讲究实效。
3、定期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研讨活动。
第三篇:老师实施新课程教材能力研究阶段性小结(论文)
教师实施新课程教材能力研究阶段性小结
仲国凤
自从2014年我校对于教师新课程能力的实验研究启动以来,我们课题小组围绕教师实施新课程教材能力这一内容展开了深入的实验与研究,经过一年多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教师对新教材的理解和把握是推动新课程实施的关键。新课程教材对于教师的实施能力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教师要由“教教材”而变为“用好教材”。我国著名的教育的学家叶圣陶先生曾说:“教材只能作为课程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老师善于运用。”教材是学生学习的材料,是传承文化的一种载体,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若干媒介之一,但它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既遵循教材又不囿于教材,既要凭借教材,又要跳出教材,教材是影响学生发展的重要前提,只有深入理解它、把握它,创造性的开发和使用好新教材,才能更好的实现课程目标。如何用好教材,我们课题小组经过一个阶段的摸索和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运用了一些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小组阶段性实验研究心得和做法总结如下:
一、注重了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
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感觉到要想进行富有实效的教学设计。教师除了平时学习课程标准,课标解读更重要的是深刻的与教材对话,领会教材和编者的意图,对教材编写意图领会的越深,越能充分发挥教材在教学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要树立整体观念,从教材中整体入手,通读教材理解教材的编排意图,弄清每部分在整体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联系、发展的现点分析处理教材,把握新旧知识的联系和新的认知结构,在备课的过程中多问几个为什么:例题为什么这么设计?习题为什么这样编排?教材为什么要这样呈现?只有这样才能使教材真正的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前不久实验教师张海珍执教的数学课《生活中的大数》一课,在备课的时候认真钻研教材、注意了教材前后的知识联系,认真分析了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中利用了数、正方体等思维经验作为认知重点,在教师有效引导下,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深入探究和交流中,学生认识大数,从而培养了数感、发展数感,这样的学习,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对知识的理解,更多的是发现的乐趣。在课堂中,张老师用猜测、操作、验证的方法,让学生感受一千颗豆子,一万张纸到底有多少。让学生感知大数、认识大数,轻松自然水到渠成。课后,张老师说:如果不是课前对教材的认真分析,认真的领悟课标中“为学生发展而教”的概念,这节课也不会这样设计,是课题实验改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使自己能够重新审视研究教材,真正的明确课标要求和教材编排的真正意图。
二、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调整教材
在日常的教学中,教材作为师生联系的纽带,无疑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按照课程标准由国家或省编写的向学生传递学习信息的载体,是师生教与学联系的纽带,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和地区性,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它一经编写在一定的时间内,其内容一般不作改动,这就表明同一教材在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时间与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存在脱节现象,它不应成为学习信息的唯一的表达方式和唯一的阐释。新课标指出“教学的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试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更多样化学习的要求。”因此,我们在运用教材进行教学时,应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验出发,
设计出最适合自己学和学生的活动。
例如,三年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口语交际是让学生到大自然中找春天。由于南北方差异较大,南方的三月份春天已经是冰雪融化、万物复苏、柳枝发芽的景象。而对于我们的北方而言,似乎找不到春天的脚步。因此我们教师在教学时就应该和后面的内容进行调整,将这一部分知识推迟到四月中旬来上。这样才能够符合实际。当天气变暖时,让学生真正的走到大自然中,感受春天的美丽。
除了调整教材的前后顺序这种方法外,教师在教学中还可以,通过挂图或图片的辅助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实验教师刘腾飞在教学二年级语文《初冬》一课时,就灵活的运用了挂图的辅助,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初冬》一课描写的是华北地区小山村在初冬时大雾中及雾散时的美丽景色。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但对于生长在北方的孩子来说,理解上有一定的难度,由于本地进入了隆冬,而且孩子们对雾的感知也很有限,为了帮助孩子们理解感悟文意,刘老师把教材中的插图应用到教学中,重新绘制色彩丰富的挂图,并在纸的前面加一张有朦胧效果的半透明的描图纸,使画面产生物中朦胧、模糊的感觉。因为有了挂图的辅助,孩子们边看图边读课文,入情入境的理解文本,使教学的过程水到渠成。如果只是单独的讲授课文,则会使教学变得生涩,而失去了语文的意境之美。
三、依据学生认知需要设计教学活动的研究
我们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发挥自己的创造性,对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过程进行重新设计,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经验出发,设计出最适合自己和本班学生的活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就遇到了一个关健的问题,那就是该如何的选择学生学习的起点,对小学生来说,很多知识并不是“新知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一种“旧知识”。因为他们在上学生活中免不了与一些知识打交道,自然而然的积累了一些经验,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当注意调整学生的认知起点,使教学活动更加实际有效。
如,周明珠老师在执教北师大版认识钟表一课,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有了一定的认识钟表的经验,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使学生活动成为学生生活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不能作为“全新”的内容进行教学。所以周老师对教材进行适当的调整,把教材中呈现的情境主题图“小明的一天”换成了说不说你都知道哪些有关于钟表的知识呢?从而调动学生进一步研究钟表的有关知识的积极性,把更多的探究时间留给了学生。把主题图作为本课知识的巩固和延伸出现,让学生看着这幅图试着编个故事,而且要用到今天学过的时间的知识来介绍,这样的调整不仅符合学生的实际,而且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学习的效果也非常好。
四、对于如何创造性使用教材的研究
通过这一个阶段的研究,我们感觉到一切课的成功与否关键是要看学生的主动参与研究。教材具有简约化的特点,有的课时内容由于受篇幅的限制,不可能提供详尽的学习材料,当然也就很难反映知识的形成的全过程。教师应该变过去的侧重于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略过程方法的教育倾向,不能照搬照套教材内容,被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所束缚,而应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多角度的分析,深入挖掘教材的内容的多重价值;教师应该结合教材内容,进行补充和拓展,必要时,设计丰富多彩的学习情境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全面实现课程目标。
在《兔兔英语》教材六单元第三课时里,要求会用英语公布比赛开始并回答比赛结果。吴欣桐老师不拘泥于教材中的故事,对其进行了故事场景的重新组合,再现于教室中。例如,在展开环节
中,她通过启发和引导,适当对故事进行增容,把书中人物图片展示于黑板上,在孩子的指挥与加油助威中进行真实的比赛,丰富了平板单调的学习内容。又如,她在巩固练习目标语言时对蠢蠢欲动的学生们说“让我们也进行一场比赛吧”! 根据学生的需要选准“切入点”设计恰当的活动,从书中场景跳出来,贴进生活实际,同学们亲自参与,激发学生体验,这样的课堂才有的放矢。
以上是我们小组实验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和感受。
由于实验的同期比。较短,以上几个方面的实验才刚刚起步,我们一方面在研究、探索,一方面也在不断的总结,反思而且随着深入的研究,许多实验过程中还存在着不足。
1、 研究资料积累的不及时,由于平时的工和较繁忙,因此老师做的工作就容易忽略自始资料的积
累,使得一手材料准备不充分。
2、 有个别老师不能彻底贯彻研究理念,大有“走老路”之嫌,这归困于对课题研究的作用认识不
到位,对自己的研究缺少自信。
3、 不太注意教学反思的书面呈现,不能及时与研究实验可改比较。
实验中感觉到的困惑:
困惑之一:教师在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时,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创造。创造的依据是否就是重新开发利用教材或者是另找资料重新设计。原教材的内容是否就可以完全不用、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矛盾。
困惑之二:使用新教材教学时,练习题不知道如何设计,因为新教材练习多数是开放性较强,而基础性内容较少。教师针对这一点应如何布置作业。
积于以上的困惑,在下一阶段我们小组确定了下一阶段的研究内容和努力奋斗方向。
1、 要充分发挥课题组的集体作用,互教轮听、互动评课,及时分析,总结改进。
2、 进一步加强对教材理解和学习,认真学习课标,尽量能吃透教材,理解教材编写意图。
3、 在了解教材、深挖教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丰富教材的内容,让我
们的教学真正的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总之,经过一年来对课题的研究,我们深深感受到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材的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在教学中也有意识的对教材进行调整和使用,我们认识到: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工具,而不是唯一的依据,要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教师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使用教材时要注意转变原用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
以上实验教师成功的例子都是源于对课题的研究,从而增强了教育理念的理解和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争取做好下面的课题研究,以便更好地为教学服务。同时,我们也相信通过每一次的交流和学习,我们一定会加大进步的步伐。
第四篇:张鹏中心小学阳光体育阶段性工作总结
张鹏中心小学阳光体育阶段性工作总结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文件精神,广泛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以强健的体魄提升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以此促进学校校风、学风更加健康地发展,自2014年10月27日开始,我校全体学生积极参加了全国第五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提高认识。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王xx为组长,分管领导xxx为副组长,各班主任为成员的阳光体育活动领导小组,广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强化了健康教育。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和体育设施建设,稳定教师队伍,提高业务水平,改善体育工作条件。认真组织好课间操、眼保健操,坚持每年对学生进行一次体检;组织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课余文体活动和小型多样的体育竞赛活动:像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等等,保证了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锻炼,培养了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卫生习惯、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良好的思想品德。
二、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自学校接到开展活动通知起,立即把通知精神下达,向学生讲明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意义及活动方案。此外,我们还利用靠近运动场的围墙,写上“阳光体育健康快乐”“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固定标语,并通过宣传栏和校园广播等广泛传播健康理念,使“健康第一”、“我运
动、我健康、我快乐”,“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幸福一辈子”等口号深入人心,使全校师生人人热爱体育运动,参与运动。于2014年10月27日上午,在学校运动场隆重举行了全国第五届阳光体育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
三、切合实际,把各项活动落到实处。
(一)坚持好每天的两操一活动,即课间操、眼保健操、阳光体育活动,并以班为单位进行评比。
(二)开齐开足体育课,由专任教师担任,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坐立行走跑姿势。
通过这一阶段的体育活动,学校体育组能够科学的组织学生进行锻炼,学生基本养成了自觉自愿的锻炼习惯,增强学生身体素质,为学校教学成绩的提高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〇一四年四月九日
第五篇:小学体育工作小结
小学体育工作小结
我们学校体育工作始终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素质教育的要求积极开展,学校的两课两操两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认真实施好体育工作计划,下面把2014年以来这几个学期的体育工作作个小结。
一、教育教学方面:
我校按照上级的要求,认真做好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一系列活动。我校开足了“两课”、“两操”等,并在体育课中增加了健康教育课程。因体育教师分了到年级组,教师们更加认真备课、设计教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上好每堂课。教师们在各项教学活动中认真摸测学生的心理、兴趣等情况,采用多种形式、转换活动等形式,积极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使我校体育教学工作蓬勃开展。
二、体育各类训练组方面:
我校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组建各类训练小组。我校这学年度中,组建田经队、乒乓球队、排球队等一系列训练队,并定期开展比赛。我校各训练队都有专人负责训练。我们的教师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抓好训练。我们按照《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和《全民健身纲要》的要求,认真抓好学校体育的系列训练队,我们目的是让全体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我们积极抓好学校田径队训练工作。我们按照科学训练方针是从中低年级抓起,我校三年级起进行摸测和选拔后积极系统训练。我们利用课后和节假日进行训练,并取得了较好的收获,在学区小学生田径运动会上我校取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郭小芳、郭小丽、郭小娟等四位同学代表学区参加同安区小学生运动会,其中郭小芳同学获得女子甲组800米第一名和女子甲组接力第五名,郭小丽获女子乙组接力第二名,郭小娟获女子丙组接力第三名。
我们积极抓好学校球类训练工作,定期举行了各类比赛,从而提高各类水平,让学生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我们进行跨年级组学生比赛。比如五年级对六年级,我们五年级学生人小志气高,敢于同六年级的学生比。
所以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校园体育活动
本学年度我校抓好开展各类校内比赛活动。广播操比赛、跳绳比赛、踢毽比赛、拔河比赛等活动,使全校掀起体育训练、强身健体的热潮。
本学年度我校广播操活动工作开展的大有起色。由于市级省实验小学体育年会在我校召开,全校上下非常重视这项工作。从学校领导到级部主任、从体育教师到班主任、从进校的新生到毕业生齐心合力做好广播操展示活动工作,并进行了年级组同年级组,班同班,学生同学生的竞赛。在学校掀起做好操的练习热潮。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得到教委领导和体育同行一致好评。
但我校的体育工作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如我校无专职体育教师,在专业知识和技术上明显不足。教师为语数两科专任教师兼任,精力和能力上无法满足体育工作的需要。体育器材还不够完善,还需进一下补充。体育工作经费不足等。
同安区郭山小学
2014年5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