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选多篇)范文
第一篇: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经验,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工作。蔡建明副厅长亲临白银指导我们的会议,充分体现了省教育厅对白银教育工作的关心和重视。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牢固树立办负责任的教育的理念
“xxx”以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大力推动教育事业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质量稳步提升,素质教育积极推进,实现免费义务教育城乡全覆盖,全市教育经费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以上,办学条件和师资队伍状况得到进一步改善,全民受教育水平显著提高,特别是高考升学率多年保持全省领先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爱岗敬业、勤勉工作,为教育事业付出了大量心血,培养了一大批合格人才。省教育厅等相关部门对白银教育改革发展给予了有力支持和指导。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支持白银教育事业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教育的总体状况仍然是“大而不强”,发展不够科学。主要表现在:人民群众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应试教育仍然占主导地位,人才培养模式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教育结构不尽合理,职业教育比重偏低,学前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基本上还是空白。这些问题是当前我市教育的基本市情,也是“十二五”和更长一个时期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着眼点。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从国际上看,世界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得益于教育。世界上最早的大学创办于意大利,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从意大利发端,巴黎、牛津、剑桥、海德堡等大学的创办,推动了工业革命和欧洲大陆的兴起。美国东海岸的迅猛崛起,得益于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耶鲁大学;加州大学、斯坦福大学带动了美国西海岸的开发,孕育了洛杉矶、旧金山、西雅图等极具活力的城市,举世闻名的硅谷也由此诞生,使美国长期在全球保持强大竞争力。从国内看,经济发展和教育发展相互促进,经济中心同时也是教育中心。黄河文明兴起于秦汉时期,唐宋时期达到辉煌,在历史上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脊梁,那时西安、洛阳,包括我省的天水、平凉等地教育非常发达。南宋以后,中国文明的重心向长江流域转移,书院东迁南进,促进了长江流域的繁荣兴盛。改革开放以来,京津、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等地区通过教育培养人才,通过政策吸引人才,赢得了竞争优势,沿海地区率先发展,中国文明的重心向沿海推进,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地区已经成为世界重要的制造、航运、商贸、金融中心。从白银的情况看,各县区都高度重视教育,特别是会宁县教育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其隐形的作用不可估量。
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都凸显了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中国未来发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作为西部欠发达城市,我们与沿海地区的差距,一方面是区位和自然条件的差距,但最根本的是教育、科技和人才的差距。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我感觉还有两种倾向值得关注:一是应试教育之风盛行,往往是表面上高度负责,敬业奉献,实质上是“好心办了坏事”,把学生引领到只注重考试、不考虑做事、学用脱节的歧途上。我市高考毛入学率达到70-80%,这是不是个好事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人之常情,但上了大学都希望吃财政饭,不愿从事体力劳动,显然是不现实的。全国每年毕业七、八百万毕业生,行政事业单位吸纳的十分有限,大部分要到企业就业,而企业需要的是技能型人才,大部分大学毕业生不愿在企业就业,或者不适应企业用工需求,对个人、对家庭形成巨大负担。二是教育的“理想化”,往往是打着素质教育、宽松愉快、改革创新等旗号,实质上是行“不负责任”之实,加上教育面临的独生子女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变化,给教育发展和学校管理带来许多新的难题。xx在xx年2月21日中央政治局第26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怎样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我觉得最高境界应该是“办负责任的教育”,就是要本着对学生、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和民族未来负责的态度,切实增强教育改革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遵循教育规律,解决突出问题,负责任地办教育,办负责人的教育,促进我市教育在新的起点上实现科学发展。
第一,办负责任的教育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是推动国家进步和区域发展的重要力量。实现白银跨越式发展,要害在工业,关键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我市实际来讲,一方面,高层次专门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缺乏,另一方面,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困难,这就说明,我们的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严重脱节。没有教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就不会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白银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创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切实把教育改革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有效对接起来,在提高教育质量、均衡教育结构、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有新的作为,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提高教育的人才支撑能力和知识服务能力,努力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发展主动权,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实现后来居上。
第二,办负责任的教育是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的迫切需要。教育是惠及全民的幸福工程,是国计也是民生。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存型民生正逐步向发展型民生转变,教育民生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亿万家庭期盼着通过接受良好教育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党的xx大把优先发展教育列为民生改善六大任务之一,把“学有所教”摆在民生建设“五有”目标之首。当前,广大人民群众对高水平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希望获得更加平等的受教育机会,接受更高质量的教育,拥有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受教育途径,以良好的教育提升自身素质,服务奉献社会,创造美好未来。我市教育是一个拥有1100多所学校、2.6万多名教职员工、近40万学生的大系统,摊子大,任务多,责任重。能不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关键要看我们有没有责任心。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准确把握教育发展规律,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愿望新需求,让教育成为社会认可、群众放心、家长满意的工作,更好地促进社会和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第三,办负责任的教育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必由之路。人才兴则事业兴。实践充分证明,教育是今天也是明天,优先发展教育是实现国家兴盛的根本大计,也是改变个人命运的根本选择。今天与会的同志,有的是县委书记,有的是县区长,有的是局长、主任,有的是校长,大家能够有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主要得益于教育。当前,教育呈现出开放化、创新化、终身化、个性化的发展趋势。白银教育如何实现由规模发展向内涵发展的真正蜕变,如何在大调整、大转变的过程中保持已经形成的优势,并形成新的优势,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市教育确实取得了长足发展,二本上线人数多年居全省第一。但仔细分析这些成绩,其实还是应试教育的成果,大部分学校和家长眼睛只盯着高考升学率,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没有责任心的教育,培养不出高素质的人才,也难以改变个人的前途和命运。只有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把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作为最终目标,有关教育的决策既从国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又从家长和学生的角度考虑,才能让家长的教育投入有收益,让学生的学习努力有回报,真正做到得益于教育,还情于教育。
二、把握重点,努力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突破
关于未来xx年我市教育改革发展问题,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国家和甘肃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作出全面具体部署。根据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市经济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突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主题,按照“学前教育抓普及、义务教育促均衡、普通高中再创新、职业教育大提升、高等教育求突破”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努力建设西部教育强市。
一是积极普及学前教育,奠定教育事业发展坚实基础。学前教育事关儿童的健康成长,是促进人终身发展的奠基工程,也是“十二五”期间基础教育的重中之重。办负责任的教育,首先要从学前教育抓起。学前教育怎样发展?重点是解决好投资问题、师资问题和管理问题。要认真组织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通过发展公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多种形式办园,增加城镇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启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力争每个乡镇办好1所具有一定规模的幼儿园,或在村中心小学等有条件的学校附设学前班,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普及程度;坚持政府投入、社会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相结合,多种渠道加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加强学前教育师资力量建设,通过幼儿师范院校培养一批、从现有小学教育资源中调剂一批、从大中专毕业生中招聘一批等多种途径,优化、壮大学前教育师资队伍;要完善落实幼儿园教师工资保障办法、专业技术职务评聘机制和社会保障政策,使学前教育教师与义务阶段教师享有同等待遇,使幼儿教师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坚持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统一管理,规范办园,分类治理,妥善解决目前存在的无证办园问题,特别要严格幼儿园办学资格准入和师资准入制度,加强安全管理,引导民办幼儿园合理收费,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
二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开辟教育事业发展广阔领域。职业教育是当代教育的热点,办负责任的教育,重点是办好职业教育。我市的职业教育发展已形成一定基础,拥有省煤炭工业学校、市工业学校、高等有色职工大学,每个县区也有中职学校,但与全国职业教育迅猛发展的态势相比,与工业化、城市化浪潮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相比,我们的职业技术教育数量不多,规模不大,专业设置不合理,特别是就业的渠道还比较狭窄。职业教育是白银教育的薄弱环节,也是潜力所在。首先,要办好现有职业技术教育。积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重组,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实训基地建设,走规模化、集团化办学的路子,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培训集团。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半工半读人才培养机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做到校企双赢。要突出特色,围绕新兴产业、重点企业和行业办学,对接全省有色冶金、能源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设置专业,提高职业教育的针对性和竞争力。其次,要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当前,人们大都钟情于普通高等教育,对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做好引导工作非常重要。要立足学生就业,高度重视素质技能培养,促进专业调整与升级。要面向市场需求,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创新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定向招生、建立就业基地等方式,提高职教生的就业水平和收入水平,形成示范效应,引导社会、家长了解和支持职业教育,鼓励更多青少年学生到职业学校就读,让学生真正能够拥有一技之长,学得谋生致富本领,成为社会有用之才、报效祖国之才。第三,要提升办学层次,加快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建设已经省政府核准并报教育部备案,要组建专门班子集中开展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以市为主、市企共建,争取年内启动新校区建设,切实办出特色、办出规模、办出水平,把白银矿冶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我市的一张名片。
三是着力提高教育质量,把握教育事业发展根本主线。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目前,我市“上学难”问题已初步解决,提高教育质量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以质量为核心,牢固树立以质量求发展,以质量促发展,以质量检验发展的意识,注重教育的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转变教学方式,结合推进新课程改革,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确立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课堂充满创造,让课堂充满活力;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加强教学研究,积极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组织教师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开展行之有效的课题研究,并通过成果交流、展示、评比等活动激发研究热情。要转变教育评价方式,把学校的基础建设、教学能力建设、实验室建设、薄弱学校达标等作为重点考核指标,防止和克服单纯以分数和升学率衡量教育发展成效、教育工作成绩和办学质量的倾向。要注重打造教育品牌,在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学前教育和职业教育等方面着力培育一批名校,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四是努力实现教育公平,解决教育事业发展突出问题。教育不公平是最大的不公平,兴办人民满意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宗旨。教育要为每一位公民负责,要让每个人都有条件接受良好教育。要按照高中向县城集中、初中向城镇集中、小学向乡镇集中、教学点向中心村集中的原则,加快中小学特别是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逐步解决教育资源不均衡引发的教育不公平问题。实施好教育重点工程,推进教育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高度重视特殊群体和困难群体的就学问题,着力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困难家庭子女平等受教育问题,切实关心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难问题,保障残疾儿童平等接受教育。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完善覆盖各级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采取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县域内教师校长合理流动、优质高中招生名额在区域内初中合理分配等办法,逐步解决义务教育阶段择校问题。严格执行教育收费政策,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要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建立开放灵活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
五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彰显教育事业发展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要坚持正确的办学导向,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办学水平的根本标准,把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提高办学质量和育人质量的根本途径,注重教育内涵发展,出名师,育英才。从全国来看,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现在大学生的内在素质。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大部分是优秀的,但确实有一些能力素质欠缺,高不成低不就,不要说对国家做贡献,自己生存都是很大的问题。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和智力发展的关键阶段,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我们的教育必须按照“三个面向”的要求,不仅要让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还要让学生有健壮的体魄、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一代新人。要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传承勤劳质朴、宽厚包容、尚德重礼、务实进取的教育精神,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服务他人、报效祖国、造福人类的崇高理想和伟大志向。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要强化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创造自由发展空间,引导学生动手动脑、生存生活、适应社会。要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加强劳动教育,提高综合素质。要把强健学生体魄和塑造健康人格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更多地参加体育锻炼,更多地接触社会,让校园充满欢声笑语,让孩子充满青春朝气,全面提高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六是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教育事业发展人才保障。只有负责任的教师,才能培养出负责任的学生。目前,全市教师的数量问题基本解决,但农村教师素质不高和结构性缺编问题比较突出,青年教师在教师队伍中的比例较大,部分教师教学业务功底不扎实。高校毕业后就作教师,完全适应教学工作需要一个过程,因为学校学到的东西毕竟有限,对每个人来说,普通教育只是打基础,工作以后的不断学习才是真正提高自己、丰富自己、掌握本领的关键所在,所以要提倡教师继续教育。市、县两级政府要探索建立教师培训的有效机制,创新培训模式,建设培训基地,保障培训经费,大力实施“名师工程”和“教师素质提升工程”,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抓实教师培训工作,适当选派教师到东南沿海教育发达地区和国外交流学习,鼓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继续学习、继续深造,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与结构合理、充满活力、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培养造就一批名师和教育家。要严格教师资格制度,建立健全教师准入机制、竞争机制和激励机制,让每一位教师敬业、乐业、精业。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要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培养教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做到知识学养与人品修养并重。引导广大教师加强自身修养,自觉抵制社会上娱乐、人情、金钱等方面的诱惑,在学识上、在为人师表上为学生和社会留下值得尊敬的回忆。要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千方百计为教师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不断改善他们的工作生活条件,对农村教师在工资待遇、保障性住房和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让优秀教师下得去、留得住。
第二篇: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今天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目的在于贯彻国务院、省政府有关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农村教育会议精神,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解放思想搞改革,真抓实干发展教育事业,重点研究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教育问题,使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不仅能够办大教育,而且能够办好教育,切实为加速推进“三个转变”、实现“三大目标”、加快实现**发展新跨越提供可靠的人才和人力资源保证。会上,***同志传达了省上会议的精神,***同志、***同志对今后的教育工作作了很好的部署和要求。下面,我着重强调三个问题。
一、解放思想,积极促进民办教育
(一)充分认识发展民办教育的重大意义。xx年9月1日,我国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为发展民办教育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民办教育尤其是民办职业教育的典型和经验说明,发展教育产业是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现实选择,尤其是民办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一致,适应市场能力强,学生毕业好就业,政府少花钱少操心,既在经济上投资回报率高,又能满足人们多元化的教育需求,社会效益好。我们要坚持在政府加强义务教育的同时,把民办职业教育作为一个大产业来抓,放手让那些既有教育家办学思想又有企业家运作能力的投资者参与我市教育事业,坚持投资主体多元化,以产业化的方式推进我市民办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发展民办教育,当务之急是要着力解决思想观念问题,消除对民办教育认识上的误区和偏见。现在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错误认识,比如有了公办学校,再办民办学校没有必要的“多余论”;民办学校冲击了公办学校的“冲击论”;民办教育质量难以保证的“怀疑论”等。此外,有的地方存在着一些对民办教育、职业教育的歧视性政策,民办学校申办难、运转难,一些地方民办学校师生不能享有与公办学校师生同等的地位和权利,一些地方对民办教育管理存在错位、越位或缺位现象。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问题。虽然解决教育经费不足问题是发展民办教育的重要因素,但我们决不是仅仅把发展民办教育作为解决政府钱多钱少的权宜之计。因为,发展民办教育的目的不仅于此,民办教育的作用也不仅于此。教育要为发展这个第一要务服务,要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必须和市场接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个多元化的经济体制,必然要求形成多元化的教育体制与其相适应。要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不仅提高了国家的经济实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并且动态性也越来越强,其特征是多样化、多层次、多规格。而大一统的、单一的计划教育体制和办学模式,抹杀了教育的丰富性、多样性,无法敏锐地反映市场的需求,缺乏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变化的压力和活力,无法满足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民办教育的发展为各种类型的教育创造了一个更具竞争性的环境。民办学校之间、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之间的竞争,增强了民办学校的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服务意识,促进了公办学校的全面改革,提高了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全省民办教育和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组织与会者参观的**外国语学校就是民间资本投入普通教育领域的一个成功的例子。这所学校1999年才开办,xx年就被评为**市重点中学,xx年被评为**省校风示范学校,同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13所享有保送资格的外语学校之一(是我省的唯一一所)。xx—xx年,该校三届高考上线率均达100%。去年,**市高考的文科、理科状元桂冠均被该校学生摘去。今年又有12名学生考入北大、清华,并有13名学生被保送到北大、清华、复旦等重点大学。可以说,**外国语学校的异军突起,有效打破了**市长期以来只有四、七、九等几所公办高中名校的传统格局,使广大学生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也使传统的重点中学增强了竞争的压力和动力,这对我们的办学思路应有很大的触动和启发。近年来,我市的**市机电工程学校等4所民办股份制学校,以灵活的运行机制、全新的办学理念,为促进我市职教职业发展创出了一条新路子。目前这4所学校的招生规模已达3000人,校园占地面积8.5万平方米,设备设施总值250多万,充实了我市职业教育总量。由此,不难得出结论,民办教育同公办教育一样,都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学校应与公办学校“并存、并容、并重”,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实现形式在教育领域的体现。相比之下,我市民办教育起步晚、规模小、质量弱,与**、**相比差距都很大,高中阶段民办教育相当薄弱,急需大力加强。我们必须解放思想,树立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识,抢抓机遇,创造机遇,真抓实干,加快民办教育的发展,进而促进职业教育、农村教育的发展。各地各部门一定要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认真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抓紧制定配套政策措施,加
大宣传力度,营造环境,把法律中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采取公办民助和全部民办等多种形式办学,切实、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民办教育的积极性,大力发展民办教育。
(二)为民办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发展民办教育,当前要重点抓好四个环境建设。一是政策环境。要着力消除体制性障碍,重点在土地使用、税收、用水用电、师生待遇等方面做到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在招生、收费、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更加优惠的政策。二是法治环境。要全面贯彻《民办教育促进法》,尽快制定我市实施《民办教育促进法》的规范性文件。坚持依法行政,切实保障民办学校举办者、校长、教职工、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三是政务环境。要着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加快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建立和完善民办教育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四是舆论环境。要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大力宣传发展民办教育的方针政策,宣传民办教育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关心、支持和参与民办教育发展的舆论氛围。
二、狠抓改革,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实现人才资源变人才资本的一个重要途径。只有发展好职业教育,才能更好地实现土地、资金、人才资本的集聚、投入、转变和增值,才能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方向是:使我市职业教育办学规模明显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职业教育结构和布局更加合理,促进职业教育与我市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建立适应我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自主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一)深化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逐步建立“分级管理、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新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大发展。12月15日,市委常委会决定,成立**市民办教育暨职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制发文件,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民办教育发展和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中央和省上的要求,市(地)级政府在新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承担着主要的统筹责任。一是要统筹规划。政府要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统筹规划和指导职业教育,促进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建设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二是要统筹政策。政府要积极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和行业组织,研究制定有利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为职业教育提供优质服务,营造良好环境。三是要统筹办学。政府要合理调整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构,发挥和保护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引导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四是要统筹资源。要通过政府强有力的统筹,打破部门和学校类型的界限,整合教育资源,防止低水平重复办学和资源浪费。要与我市创建全省丘陵经济示范区结合,对现有公办职业学校采取合资合作、公办民助、民办公助等多种形式,一校一策实行改革。要根据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职业学校的布局和专业设置,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
(二)深化职业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要形成政府主导,行业、企业和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多元办学格局,促进我市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一是要充分发挥各级政府在职教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中等职业学校的统筹协调,重点办好起骨干示范作用的职业学校;二是各行业主管部门举办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以及各企业,都要强化自主培训功能和责任,加强对职工,特别是一线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三是要实行企业和学校之间的多种形式联合办学,加强校
企合作,开展订单培训,积极作好培训后学生的就业安置工作。企业要为职业学校提供兼职教师、实习场所和设备。企业举办的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应面向社会开展教育和培训,使更多的劳动者提高自身素质掌握一技之长;四是要积极鼓励、大力扶持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我们支持和鼓励所有国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通过“公办民助”、“民办公助”、“股份制”等途径,嫁接改造成为公民合办或完全民办的学校。要进一步扩大开放、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鼓励市外、省外、国外组织和个人依照法律,到我市举办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三)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当前,我市有些职业学校办得很好,很有特色,但也有的职业学校办学困难,难以为继。我认为重要原因是学校办学脱离了市场需求,形式单一,专业设置不合理,教育教学方法落后。今后我们必须坚持市场导向,突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尽快地将职业学校推向市场。一是端正办学思想,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以市场经济为导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加强职业道德、文化基础、职业能力和身心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二是要克服单纯学历教育的弊端,实行灵活的办学模式和学习制度。职业学校要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与短期培训相结合,职前教育与
职后教育相结合,努力办成面向社会的、开放的、多功能的教育培训中心。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教育培训项目和学习者的实际需要,为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条件。三是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设置专业和课程。要把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紧密结合起来,保证实践教学时间,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四是要大力提倡学校与企业、学校与农村的协作联合,加强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农村等用人单位的联系,利用其设施、设备等条件开展校外实践。改革招生与毕业生就业制度,建立职业学校与劳动力市场密切联系的机制,形成职业学校学生良好的进出渠道。
(四)深化劳动就业制度改革。要实施严格的就业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促进我市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后,凡用人单位招收录用职工、从事国家规定实行就业准入控制的职业,必须从取得相应职业学校毕业证书或职业培训合格证书并获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人员中录用。要建立起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教育培训制度,学历文凭与职业能力并重的用人制度,严格执行劳动者就业前或上岗前接受必要职业教育的制度。劳动社会保障、人事、工商管理等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就业准入制度执行情况的监察力度,查处违反就业准入制度的人和事。
三、保障投入,切实加强农村教育
农村教育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整个教育工作的重点。在全国农村教育工作会议上,中央指出今后一个时期,农村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在巩固“两基”成果基础上,努力实现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同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促进农村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这为我们明确了农村教育工作的努力方向。结合我市实际,今后我们要着重在三个方面切实加强农村教育。
(一)保障投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我市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一些地方教育基础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办学水平低,巩固提高“两基”成果的任务还相当艰巨,“两基”成果的巩固与提高工作仍是农村教育的重中之重。各地要保持和发扬当年实现“两基”达标的精神,“领导苦抓,部门苦帮,群众苦干”,采取有力措施,保障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增强师资力量,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农村基础教育管理体制。根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各地要以中央的精神为准,统一政策、细化措施和要求,完善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切实履行各级政府的责任,切实做到“保工资、保安全、保运转、促发展”。乡镇教办撤销后,乡镇长及协管人员必须依法履行当地教育的管理职责,抓好教育改革与发展工作,做好学校管理工作。要及时明确乡镇中心校校长管理教育教学业务的职责,建立新的工作机制,决不能因为撤销了乡镇教办而使农村义务教育工作和质量出现滑坡。要全面推进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国家财产安全。近几年来,我市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取得了显著成绩。截至去年11月底,全市共排除中小学危房39万多平方米,竣工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但由于我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教育投入不足,致使中小学长期存在的危房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解决,以致目前全市还有21万多平方米的危房,其中d级危房16万多平方米。大量存在着的中小学危房,不仅严重威胁着广大师生的生命与财产安全,而且也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按照“xxxx”重要思想的要求,充分认识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的重大意义,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站在执政为民的高度,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千方百计地消除中小学危房,让广大农民的子女都能够在安全的教室里上课,在比较好的校园环境里学习,让人民群众对自己的子女在学校学习和生活能够放心、能够满意。
要切实把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予以保障,减轻农民负担,巩固税费改革成果。从经费和政策上都要对教育事业给予全力支持和保障,要真正做到“三个增长”,要严格执行省政府制定的生均公用经费标准,要保证农村税费改革转移支付的资金多数用于农村教育并足额落实到学校,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有所提高。要将维护、改造和建设农村中小学校舍所需经费纳入政府经常性预算。要认真清理核实农村中小学教育欠债,摸清债务来源和使用情况,并尽力偿还。举办义务教育是政府的责任,农村“普九”债务主体是政府,县、乡两级政府要全部承担“普九”债务,不能因为债务问题而影响农村中小学正常的教学秩序。要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的倾斜,各级财政新增教育经费要主要用于农村教育,财政再紧张也要确保教育投入。中小学收取的学杂费只能全部用于公用经费开支,各级财政不得统筹和变相统筹学杂费,不得
统筹中小学预算外收入。任何单位对学校经费的检查都不得以收费和罚款为目的,重在教育和规范管理,要真心实意地去爱护学校、帮助学校,为教育创造一个宽松而有序的环境和秩序。
(二)深化改革,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农村教育改革必须更新教育思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在办学体制、运行机制、教育结构和教学内容与方法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推进教学改革。农村中小学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手段,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二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各级党委、政府必须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尽职尽责,把义务教育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要坚持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资金,努力形成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多元办学格局,要加快创建示范性校(园)的步伐,竭尽全力创建成一批高水平、高质量的示范性高中和幼儿园,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三是推进农村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要着眼于建立能进能出、富有活力的教师管理制度,依法执行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任期制,积极试行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要采取有效政策措施,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鼓励城镇教师到乡村任教,通过定向招生等方式培养乡村教师,切实解决乡镇学校缺少合格教师的问题。四是推进“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的综合改革。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农业、科技、教育等部门的合作机制,有效整合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资源,构建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农村教育培训网络和科技推广网络。
(三)加强领导,确保农村教育健康发展。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责,民以支教为荣。确保农村教育健康发展,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对一个地方的党政领导来说,重不重视教育,是衡量其是否有远见的重要标志。各级党政领导要站在实践“xxxx”重要思想和执政为民的高度,把加强农村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做到领导到位、工作责任到位、政策措施到位。
要完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
教育,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定点联系学校,部门要定点帮扶学校的工作制度和措施,经常深入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民办学校、职业学校,了解实际情况,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市委、市政府要制定具体方案,建立领导联系和部门帮扶教育工作的考评制度,建立对市级部门和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机制,并将评估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对县(市、区)目标考核中要有教育工作内容,且应有较大的权重。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大力宣传教育改革发展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在全社会形成重视、支持民办教育、职业教育和农村教育的浓厚氛围和良好风尚。同志们,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必须从现在做起,以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满感情地去抓教育,举全市之力,把教育扎扎实实地搞上去。否则就有可能丧失机遇,甚至会贻误现代化大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教育上去了,就会大有希望。我们相信,有以xx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党委、政府的尽职尽责,有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耕耘,有全社会的大力支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一定能够在我市得到落实,把我市教育事业做大做强做优的任务一定能够完成,我们一定能够成功地开创教育事业的新局面,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巨大作用一定能够更加深远地体现出来。
第三篇: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居丽琴
2014年1月18日
(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更多精彩文章请关注好 范文网www.hAoWord.com)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果,部署新的一年的工作要点。刚才,韩局长已做了一个全面的工作报告,下面我谈三个问题。
一、分析基础——很鼓舞
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全面实施的最后一年,进入二十一世纪十年来,我们的常州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现代化。到目前为止,两市五区都接受了省教育现代化评估验收,实现了区域的教育基本现代化。第二,全市有61%的中小学达到了省优质中小学标准,就读率达72%。而在2014年的时候,我们还只有8%的学校达到省优质中小学标准,就读率仅19%。第三,省级优质职业学校有75%,就读率超过90%。第四,公办高中100%成为三星级以上高中。
(二)信息化。2014年起,我市全面启动教育信息化工程,经连续多年的推动,目前达到江苏省一级校园网的学校比例为60%,生机比达11︰1,师机比1.4︰1。常州教育网站年点击率超过500万人次,最高时的日访问量达到25万人次。目前我市数字课程资源的容量达到了1000g,信息化已经渗透到教育、教学、管理等各个领域,涵盖春晖工程、名师导学等多个方面。
(三)专业化。我市的教师队伍建设在十年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呈现年轻化、高学历的态势。“五级阶梯”教师数占全市教师人数的25%,有的学校已经达到50%以上;全市的名教师工作室有42个;特级教师通过率多来来均为100%;在 “江苏省首批命名的七位中小学荣誉教授”中,我市邱学华和杨裕前老师榜上有名;在“新中国60年江苏教育20位最有影响人物”评选中,我市史绍熙和殷雪梅名列其中;在首批 “江苏50位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评选中,我市申报的5名教育工作者100%通过。这些数字说明我市教师的专业化品质在逐年提升,这是大家多年努力的结果。
(四)满意率。在江苏省质检局对八大行业进行全省范围的满意度调查中,常州市的中小学满意度名列全省第一。
以上四个方面成绩是常州教育经历了“十五”、“十一五”的努力获得的巨大光荣。我
代表常州市人民政府,也作为一名老教育工作者对今天到会的全体同志、并通过你们向全市的教育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把握时点——很清醒
常州教育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喜人的成绩。站在这样的高起点上,我们应该进一步思考什么样的问题?前一阶段我参加了市教育局 “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论证会,分析当前,我们所处的历史时点是:21世纪开端,“十一五”期末,同时也是规划“十二五”的关键阶段。在这样的时点上,有三个最鲜明的时代特征:一是生产自动化。20世纪,机器证明,机器的力气比人的力气大,很多蓝领的工作将由生产的自动化所替代。二是信息自动化。21世纪,科技证明,电脑比人更聪明,网络传递信息的速度超过了人的想象,很多白领的工作由电脑和网络所替代。三是人力资源国际化。用人的成本越来越低,许多蓝领、白领的工作都可以外包给工资更低的人完成。这“三化”使得空间变短了,世界变平了,位置更加相对和交互,单位人、国家人的概念日趋模糊。苏州的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用了很大的篇幅勾勒苏州教育未来发展的国际化、信息化蓝图。我们常州如果不去研究这些问题,不去思考这些问题,那我们的教育总有一天要被时代所淘汰。2014年7月1日起,沪宁城际交通竣工开通,上海到常州车程不到40分钟,今后上学也不一定非要在本地上。这些新的情况正日益改变着人的生产、生存、思维方式,要求人们改变观念和作出必要的准备。未来的人才需要由教育完成,并着力培养五种能力:一是语言交际,二是责任感,三是激情与好奇,四是团队合作,五是快速学习。所有这些新要求,新趋势,对教育提出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综合素质培养的种种要求。这些要求绝不是应付考试、用一张考卷就能体现的。需要我们的人才观、质量观乃至教育观都来一场革命:从民族到世界,从封闭到开放,从单一到综合,从当前到长远。
三、抓好当前——很紧迫
我认为抓好当前要着力把握好这样几个重点。
(一)减负增效(基础教育的抓手,要真抓实干)
减负增效一定要做到三个绝不:绝不动摇、绝不懈怠、绝不含糊。平时,家长需要我们交一张减负的答卷;高考时家长需要我们交一张减负不减效的答卷。这两张答卷同时落到我们的身上,压力很大。因此,我要求同志们会后必须认真研究三件事情。第一,从减负到研究学生。要研究学生在减负背景下的“学”,要研究学生的发展,要研究适合学生发展的环境和机制。第二,从减负到研究教师。要研究教师如何教学生学,要研究教师如何当好“导师”,要研究教师自身的学。第三,从减负到研究管理。减负了,教育管理必须作出相应的
调整。要研究课程整合,要研究组织方式的变化,要研究评价改革等等。减负是基础教育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常州的基础教育才可能发生质的革命。
(二)技能为根(职业教育的抓手,要抓紧抓好)
要办好职业教育,必须研究社会,研究新兴的行业。围绕适应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根据社会的需求设置新的专业。我们必须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使他们具有很强的对未来的适应能力;同时还要要求教师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技能,对高品质的职业教育作出重要的人才保证;牢牢把握“技能为根,素质为上,队伍为本,就业为魂”的原则做好各项工作。
(三)四级联动(终身教育的抓手,要循序渐进)
从2014年起,我们要花多年的时间把教育从单纯的学校教育向社会教育拓展,不断强化大教育意识。教育局不是学校教育局,不是基础教育局。大教育不仅仅是学校教育,也不仅仅是学历教育,还应关注学前教育,关注成人教育,关注老年教育,关注社会教育。自2014年起,市一级要以市广播电视大学为龙头建好社区大学,区一级要办好社区学院,乡镇一级要依托成教中心和其他的文化资源办好社区教育中心,村(社区)一级要办好社区学校,这样四级联动,循序渐进,完善终身教育体系。我们各类教育资源都应该逐步地、合理地、有机地向社会开放,很多学校的资源都应该纳入到终身教育的范畴中来,与老年教育、学前教育、校外教育相结合,与文化、体育、社区建设相结合,以实现人人、时时、处处可学为目标,发挥大教育对社会的服务功能。
(四)谋划长远(以制定“十二五”规划为抓手,要着眼未来)
教育的理想不是一代人就能实现的,我们必须有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前人栽树,为后人造福。我希望市教育局的“十二五规划”早日出台,辖市区在市教育局规划的基础上研究本地区的未来发展规划。上海市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有三大课题。第一是研究素质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实施途径。既有前瞻的思维,也有扎实的举措。第二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换言之,从小学到大学如何让学生形成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德育如何贯穿教育的全过程。第三是研究校外教育体系建构与优化素质教育的社会环境。今天,我也给大家出六大研究主题:一是素质教育的抓手与载体,二是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三是德育的有效性研究,四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落实,五是优秀教师的专业成长轨迹,六是校长的能力建设。
最后强调四件事。第一,要重视网络环境下的教育和谐问题。首先要给渠道。要给家长、学生、教师提意见的渠道,遇到情况,不能堵,而要疏。其次要有回应。要在第一时间公开
事实的真相,在一些重大举措出台之前,要先公告再做,广泛听取,认真解释,努力改进工作。对人民来信来访要认真对待,能采纳的要采纳,暂时无条件采纳的要解释。再次要加强教育。要加强对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全体教育工作者的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增强维护集体荣誉的责任感。第二,要重视心理健康指导。每个单位都要把呵护广大师生的心理健康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要加强对心理健康工作的督导,大力推进全市师生心理健康指导工作。第三,要重视师生的饮食卫生。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检查校园的饮食卫生制度,一定要把师生的饮食卫生与身体健康放在首位。第四,要重视校舍安全工程。国务院和省政府明确要求提高校舍防震抗震的程度。当前各地区都在进行校舍抗震防震指标的测定工作。希望各地认真抓好鉴定工作,在完成鉴定的基础上,要做好全市规划,分轻重缓急,有序地进行整改。这项工作要结合校舍维修、结合现代化工程、结合危旧房改造、结合布局调整来进行,要有一个综合的思考,不要零敲碎打,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盘点过去,我们认为常州教育有基础、有影响,展望未来,我们感到有动力、有挑战。我衷心希望在座的同志们在有新趋势、新任务、新要求的时点上,全面完成“十一五”的各项任务目标,为谋划“十二五”以及更长远的未来,共同作出我们教育人一份新的贡献!
第四篇: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我市实现“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刚才,市教育局局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接下来,市长倪士俊同志还要对建设教育强市作出具体部署,希望大家认真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根据市委常委会讨论的精神,简要讲六点意见。
一、建设教育强市,统一认识是前提
建设教育强市是市委、市政府着眼全局、放眼未来的一项战略部署,也是顺应民意、惠及群众的一项民心工程。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都要从实践“三个代表”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一是工作有基础。应当充分肯定,“九五”以来的这十年,是经济社会发展较快较好的时期,也是教育事业发展较快较好的时期。全市教育改革逐步深化,投入不断加大,质量不断提高,经济社会效益得到增强。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高中阶段教育水平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进一步加快。特别是今年全国普通高校统一考试,我市有7
项指标在扬州各县(市、区)名列榜首。教育发展取得的显著成绩,是全市广大人民群众重视教育的传统美德、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教育优先发展、全体教育工作者矢志改革创新的共同结晶。这正是我们建设教育强市的基础所在、依据所在、信心所在。
二是发展有要求。教育是国之大计,在整个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教育兴则百业旺、教育强则发展快,教育的发展水平,体现了后劲,决定着未来。在教育上抢到的机遇是最大的机遇,赢得的发展是最具价值的发展,同样,产生的失误也会是最根本的失误。我市在加快“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的奋斗进程中,既要充分发挥物质资源方面的优势,更要重视依靠人才资源,彰显教育和科技优势,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加快“两个率先”、力争“两个提前”,首先是教育要率先发展、提前发展。
三是群众有愿望。教育是民生之本,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长远利益。老百姓都深深懂得,掌握知识就能改变命运,学到技能就能创业致富。当前我市教育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教育公平、教育投入、教育收费、教学质量、应试教育等问题,其根源还是教育的发展不够充分、不够丰富,无法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劳动力素质和各方面专门人才的需求,无法满足人民群众享受更多更好教育的追求。因此,我们要把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努力为全市青少年提供充足的、优质的、不同层次的受教育机会,作为发展的首要战略方针,作为我们执政为民的基本任务,把教育普及率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核心指标,让每一个家庭的子女都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不因贫失去学习机会,让每一个人都有接受多样化、多种途径的继续教育的机会。
二、建设教育强市,深化改革是动力
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的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如果我们前些年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就不会有今天教育发展的好形势;如果我们现在患得患失、举步不前,也必然会贻误教育加快发展的难得时机。进一步深化改革,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转换体制、活化机制为重点,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动力和活力。
解放思想。就是要以全新的理念和视野看待教育事业,不仅要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公益功能,也要重视教育的生产力特征和社会生产功能;不仅要将教育发展视作政府的责任,也要重视社会、家庭在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不仅要重视公有制教育的骨干作用,也要重视非公有制教育的巨大潜能;不仅要重视教育对于培养优秀人才的特殊意义,更要高度重视教育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帮助广大劳动者增长劳动技能的普遍意义。全市上下要继续高举教育改革的旗帜,让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思想充分活跃起来,把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资源充分释放出来,使一切有利于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大力解放和发展教育生产力,以造福社会,满足人民。
转换体制。就是对义务教育,坚持以政府举办为主、社会力量办学为辅;对非义务教育,实行更加灵活、开放、多样的办学体制,按照存量不减、增量放开的原则,实行“两保证、两鼓励”,即保证公办教育包括优质教育的既有规模,保证所有学生都有学可上、上得起学,鼓励优质学校采取多种形式放大优质教育资源,鼓励富裕家庭为教育投资、花钱,获得新的教育机会,让更多的群众享受教育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成果。我们要把民办教育纳入全市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强化政策扶持,培育树立典型,依法加强管理,引导健康发展,努力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互相促进、相得益彰的良好局面。
活化机制。就是要进一步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依法实施教师资格制度,严把教师“进口”关,加大超编教师分流力度,做到凡进必考、竞争上岗、择优录用。在普通中小学和职业学校全面推行校长聘任制和校长负责制,建立公开选拔、竞争上岗、择优聘任的校长选拔任用机制,健全校长考核、培训、激励、监督、流动等制度。建立完善的岗位责任制和结构工资制,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做到劳者有所得、能者有其位、优者有所奖。
三、建设教育强市,培养人才是目标
建设教育强市,目标决不是仅仅为高等院校输送更多的生源,更重要的是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因此,我市的教育发展要围绕适应社会多样化的人才需要、家庭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学生多样化的人生目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不拘一格、人才辈出的生动局面。
要积极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纠正单纯以分数或升学率衡量教育质量的倾向。学校要把品德、智力、知识、能力统一纳入学生评价体系,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长,教育和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渠道作用和家庭社区的特殊作用,大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教育强市,做大做优做强职业教育,既是题中应有之义,更是特色所在。要以更加开放的思路、更加灵活的政策,兴办职教事业、发展职教产业,打破地区、部门、行业和所有制界限,进一步加大职教资源整合,切实解决好投入不足与资源闲置的矛盾,使职业教育资源更加集中、专业更加合理、效益更加明显。市职业教育集团要尽快进入实质性运转,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使职业教育与我市的产业发展相衔接、与市场需要相适应、与劳动就业相结合,发展“订单教育”,打造品牌,扩张规模,提升层次,放大优势。
要注重强化终身教育。大力发展继续教育,进一步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广大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不断增强他们适应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加快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以创建学习型城市为目标,弘扬文明新风,建设书香城市,使学习社会化、学习终身化,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的普遍提高。
四、建设教育强市,加大投入是保障
优先发展教育,必须优先投入教育。各级政府首当其冲、责无旁贷,同样,社会各方义不容辞,共同保障。要加大政府投入。市、镇两级政府要按照建立公共财政的要求,依法加大投入,保住保好义务教育的底线,完善教育投入的优先增长机制,保证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生均教育费用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每年预算执行结果要实现预算内教育经费拨款增幅高于财政性开支增幅。在今年七月份已经基本实现教师工资由市财政统一发放的基础上,力争今年底解决教师的医保问题。从明年开始,每两年给全市在职教师作一次免费体检。要实施扶贫助学工程,建立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贫困学生教育救助机制,逐步降低低收入家庭教育开支占家庭支出的比重,逐步减轻普通家庭特别是困难家庭的教育负担。要突出多元投入。目前我市财政支付能力仍相对较弱,完全依靠政府无法支撑教育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增加教育经费,还要向新体制、新机制要钱,在政府增资的基础上,走吸引民资、利用外资、家庭出资的路子。引导高收入家庭优先投资教育,发扬重视下一代教育的优秀传统,鼓励暂时推迟享受型消费,重点保证教育消费,为先富起来的家庭子女提供接受高质量教育的通道。引导外资、民资、服务业优先兴办和发展教育产业,放宽民资、外资的准入政策,动员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出资办学,积极开拓教育服务、科技开发等途径筹措教育经费。
要坚持有效投入。强化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大力推进各类学校的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实施招投标制度,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行为,管好教育资金,提高使用效益。要根据区划调整后的新情况,进一步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盘活存量,确保集约投入、集中投入、有效投入。切实防止好高骛远和脱离实际,坚决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搞表面风光的硬件建设,确保不发生新增政府债务,努力降低和逐步消除教育历史债务,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上。
五、建设教育强市,队伍建设是根本
建设一支思想政治过硬、业务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大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广大教育工作者要始终以良好的形象为人师表,以踏实的工作教书育人,真正担负起传播知识、倡导文明、塑造灵魂的神圣使命。
各镇党委政府、教育部门、各类学校要大力加强学校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建设,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和领导班子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推进学校党风廉政建设,以优良的党风带行风,正校风。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培养骨干教师,稳定农村教师队伍,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精干高效的师资队伍。要让教师在能力上与时俱进。完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模式,强化教师继续教育,构建职前职后教育相互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大力宣传先进典型,建立和完善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要让教师在权益上得到保障。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在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体贴,努力为教师排忧解难。要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引导全市上下尊重教师、尊重人才,为广大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开展科研创新活动提供便利条件。要让教师中的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大力推进名校、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制订和实施优秀人才培养扶植计划,为优秀人才提供成长的机会,创设展示的舞台,从而形成拔尖人才引得进、优秀人才留得住、潜在人才冒得出的全新机制,形成名师名校长、骨干教师、合格教师的合理结构和人才梯队。
六、建设教育强市,加强领导是关键
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必须切实加强领导,充分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形成举市一致的整体合力。
强化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方针,用更大的精力、更多的财力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确保教育强市建设的任务落到实处。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要高度负责具体抓,坚持定期研究教育工作的办公制度和实现教育优先发展的责任制度,经常深入学校,调查研究,指导工作,协调各方,多办实事。市建设教育强市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着眼全局,研究重大问题,做好建设教育强市的计划、实施、督查等工作。各镇也要建立相应的组织,咬定目标,狠抓落实。优化环境。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做教育工作的积极倡导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动员引导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事业。教育部门要加强作风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切实提高管理和服务水平。组织、宣传、发展改革、财政、人事、公安、科技、劳动保障、国土资源、建设、税务、物价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热情服务,全力支持,形成推动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硬化考核。从今年起,市委、市政府将把教育工作的实绩列入各镇的年度目标考核内容,采取镇级自查与市级督查相结合的办法,建立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和考核制度。各镇党委政府、各相关部门也要切实把教育工作作为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重要考核内容,明确目标,强化考核,经常督促,落实责任。
同志们,建设教育强市,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大局,事关全市人民切身利益。我们相信,只要全市上下共同努力,扎实工作,的教育事业就一定会更加辉煌,就一定能够为建设繁荣文明和谐的新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五篇: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回顾总结2014年的教育工作,表彰奖励教育工作先进市(区),研究部署2014年的各项工作。会议结束前曹玉梅副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请大家认真贯彻执行。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肯定去年全市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显著成绩
2014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围绕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这个中心,突出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和素质教育两个重点,完善现代全民教育、扩大优质教育、建成终身教育三大体系的总体工作思路,深化改革,奋力开拓,全面实现了“九大工作目标”,推动泰州教育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是教育现代化稳步推进。各市(区)高度重视,攻坚克难,教育现代化水平迅速提升。首批申报的姜堰市、海陵区顺利通过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省级现场考察评估。其他市(区)按照既定目标扎实推进创建工作。召开全市教育信息化工作推进会,出台泰州市教育信息化三年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开通教育城域网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网络平台,实施教育城域网专网建设工程,全面启动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签订了教育合作协议,启动高中阶段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省泰州中学、省靖江中学成为首批中外合作办学学校。全市5所职教中心校与韩国骊州大学签订了国际教育合作项目协议书,并开展师生互访交流活动。全市来泰就读留学生数量逐年上升。
三是素质教育实施水平不断提高。认真落实省“五严”规定,召开全市规范办学行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推进会,组织实施执行省“五严”规定的专项督导和随机督查,全市无一所学校被省教育厅通报。出台《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建立减负长效监督机制的通知》,深入推进减负增效提质工程。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模式转变,着力打造有效课堂。召开全市普通高中课堂教学改革研讨会和城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推进会,引导学校致力课堂教学改革,全市涌现出了一批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示范学校。深入推进阳光体育运动,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得到落实。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在全省率先实施京剧进中小学课堂工作。积极推进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建设,建成6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示范基地。创设一系列德育工作新载体,强化对青少年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成功承办首届全国中小学生“中华诵”夏令营活动,姜堰市、兴化市顺利通过三类城市语言文字工作省级评估,全市城市语言文字工作全面达标。
七是学校党建工作经验在全省推广。着力推进“大党建”管理体制创新,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村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在全市有效推行了“条块结合、双重管理”的农村中小学党建管理模式。着力推进“规范化”制度创新,修订21项学校党建工作制度,印发全市中小学党组织参照执行。及时出台《关于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指导各地提高民办学校党组织覆盖率。着力推进党建品牌载体创新,深入开展了“三争三创三满意”系列活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模范带头作用,被省委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推广。省委教育工委在泰州召开现场会,推广泰州的学校党建经验。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市的教育改革与发展还存在着一些矛盾与问题,主要表现在:全市教育均衡发展的步伐仍需进一步加快,农村教育仍较薄弱;推进素质教育的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大,教育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与结构须进一步优化;教育行风建设的任务仍然艰巨,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对待和研究,切实加以解决。
好范文网范文网【www.haowor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