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说明]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2、培养学生合理利用各种信息(直观的、文字的)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初步的抽象思维的能力。
3、创设情景,在乐学中感知数学,在用数学中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各种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难点:是文字信息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题
小朋友们,这学期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数学知识,会用数学知识来解决身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用数学
二、情景导入正题
1、出示停车场情景图,一个小朋友说:又开来了6辆。
根据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同桌讨论汇报。
3、教师指导。要求现在有几辆车?,就是把停着的汽车和开来的汽车合并起来,用加法计算。
[进一步开放教学活动,让学生有话可说,有问题可回答,激发学习兴趣,并为逐步形成抽象思维搭桥铺路。]
三、操作演示新题
1、元旦那天,幼儿园的小明分到了又香又甜的巧克力饼干,后来老师又分给他,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
问:这道题能算吗?为什么?
教师把9个圆片贴在黑板上,圆片右边贴上又分给他----块和小明一共有几块饼干?的卡片,谁来把条件补上去?
[通过操作演示、补条件等学习活动,加深了对文字信息的理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逐步形成应用题雏形意识。]
四、巩固练习新题
1、出示堆雪人图(第121页第11题)
(1)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来说说图中提出了什么问题?
(2)请把你的解答填在书上。(指名反馈)
2、出示对话图(第121页第12题)
(1)图中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2)根据对话,提一个问题。
(3)反馈。
五、回顾总结课题
从你们身边的事物找一找,根据9+5的算式,提出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来。想一想,怎么编?可以与同伴讨论,可以与老师、与爸爸妈妈讨论,看谁编的问题好。
[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应用数学的能力,通过编题练习,深化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篇二
第四册认数复习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25页8题——26页14题
教学目的:1、进一步掌握三、四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等,使学生逐步形成万
以内数的概念,掌握有关数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发展数感。
2、初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并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喜欢数学的学习情感。
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大小的比较、估算。
教学难点:感悟数与数之间的联系
教具准备: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0——9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教 学 过 程
修改意见
创设情景,激发兴趣。通过寻找规律,发展学生数感
采取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及独立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
通过师生互动,结合游戏情景创设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让学生充分感觉生活离不开数学。联系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身体能力和准确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激趣导入
明明发现0——9这些数字有很多的乐趣和知识,他想和大家一起分享他的乐趣,你有兴趣吗?
明明乘坐火车,他发现列车车厢的编号很奇特,和平时的车厢编号不一样。媒体演示25页8题。
919
828
737
646
你能填上其他车厢的编号吗?
1) 小组讨论 找到规律
2) 全班交流汇报 (百位、个位分别为9 、8、7、6,十位1、2、3、4, 所以其它车厢的编号应该为:555、464,373)
3) 独立解答 第二列火车的编号问题
4) 小组交流汇报 判断正误
二、应用拓展 25页9题
1,试一试: 明明用0、1、2、3、4、5、6、7、8、9、中随意取出三张卡片为一组,可以组成三位数,如:4、8、5 可以组成845、854 、548、584等等。 你试试看,看谁组的多。
什么情况不能组成三位数?为什么?
1) 可以组成那些三位数?读出来
2) 同桌俩人的比一比,谁的大?为什么?说出理由
3) 百位不同,怎么比?百位相同怎么比?
2,看谁最接近26页10题
老师报数,请你用卡片摆出来 每组2个数
398、497、306、402、482、395、404、313、400
1)读数。
2)你认为那些数和400最接近?
4) 请拿400卡片的同学来到讲台。谁接近400青走到前面来,说出理由。互相交流
。
3,请你当裁判 26页11题
明明发现运动场上也有数字。请同学们看田径场上的运动健儿们的编号
1) 你认为他们的比赛结果是怎样的?
2) 按照编号排出名次。
3) 你能把他们的编号从大到小写下来吗?试试看
4) 汇报交流
4,请你来当家 26页12题 生活中更离不开数学。明明家的电饭煲295元。妈妈说微波炉比电饭煲贵得多
1) 贵得多是什么意思?
2) 你认为微波炉可能是多少钱?
3) 300元够吗?为什么?说出理由
三、巩固深化
1,请你做评委 媒体演示13题
讨论:1)谁家的书多?谁家第二?谁家的书最少?
2)明明家的书与其他三家比,可以怎么说?
2,看谁最聪明 26页14题
老师知道有一位同学家的书是212本,你知道是谁家吗?
1)如果我要在计数器上表示212,该怎样表示?
2)要用几颗珠?为什么?
3)你能用计数器表示其他的三位数吗?
同桌交流
四 、总结评价
同学们今天和小明一起探索了数字的奥妙,你有收获吗?你学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板
书
设
计
数字乐园
多些 少一些 多的多 少的多
教
学
反
思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篇三
复习内容:
总复习部分内容及补充内容
复习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乘法口诀,并能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习重,难点: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知道乘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熟练地口算表内乘除法。
复习过程:
复习乘法口诀:
齐背乘法口诀
根据"四六二十四"这句乘法口诀,能说出两个乘法算式和两个除法算式吗
复习乘除法的意义:
1、问:46=24表示什么意思
24÷4=6表示什么意思
师小结:46=24表示4个6相加或者6个4相加得24。
24÷4=6表示24里面有几个6或者把24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
2、问:在46=24中,"4"叫什么"6"叫什么"24"叫什么
问:在24÷4=6中"24"叫什么"4"叫什么"6"叫什么
巩固练习:
1、完成总复习第1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赛一赛谁做得又对又快;
指名说个别题是如何算的;
集体订正;
2、完成总复习第2题
a、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完成;
b、指名回答,集体核对;
课堂作业:
1、口算册。
2、根据"七八五十六"写出两道乘法算式和两道除法算式,并说出算式里各部分的名称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 篇四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小数乘、除法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自己理清这部分的知识体系,形成知识网络,加深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2、对教学中易混题、易错题加以区分练习,对难点题进行重点复习,使所学知识更加巩固,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并解决问题。
4、体验在线段和封闭图形上植树问题的数学方法和思想,能利用所学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定律,会运用小数乘、除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掌握解决方程的方法,并会正确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3、利用植树问题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引入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简易方程、数学广角的相关知识。
【知识梳理】
组间交流,汇报互评。
教师补充并板书:
【指导复习】
1、复习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先让学生完成总复习第1题的第(1)小题。学生做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并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讨论。
师:谁来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全班交流时,教师先让学生根据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与整数乘、除法的异同点,再用自己的语言叙述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
师:你认为计算小数乘、除法应注意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以下两点计算中比较容易错的地方: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不够要补0的(如2、7×0、03);小数除以小数移动小数点被除数需要补0的,商中间有0的(如2、4÷0、06,6、03÷3)。
2、复习用小数乘、除法解决问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总复习中的第1题的第2小题,接着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后,教师强调:在利用小数乘法知识解决问题时要做到正确理解数量关系,选择恰当的运算方法,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计算,灵活选择解题策略,根据实际需要处理运算结果。
3、复习用字母表示数。
师:用字母可以表示什么?用字母表示数要注意些什么?我们一块儿来复习。
出示总复习第3题的第(1)小题。想一想:书写含有字母的式子该注意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答案。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运算律吗?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如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4、复习解简易方程。
师:简易方程包括哪些内容?在你们的记忆中,什么是方程?方程的解和解方程有什么区别?请同桌同学互相说说。
下面我们就用这些概念来解决几个问题。
(1)判断下面各式是不是方程。
学生用定义判断。为什么第2个和第4个式子不是方程?
(2)完成总复习第3题第2小题。想一想: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解方程要注意什么?
展示学生的解答过程。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解方程要注意什么?
师:可见我们在列方程时不仅要考虑每步的依据,而且要注意书写的格式,还要养成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5、复习列方程解决问题。
师:回顾一下,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整理如下:
列方程解决问题的步骤:
①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x表示。
②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③解方程。
④检验,写出答案。
接着,让学生完成总复习中的第3题第3小题,学生完成练习后,教师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6、学习植树问题。
(1)出示例题: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上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你能想出几种植树方案?
学生自主尝试,教师巡视指导。
小组合作交流。
全班交流。
(2)总结学习方法:植树问题有高招,做题之前先分类。
两端都栽,棵数=间隔数+1。
两端都不栽,棵数=间隔数-1。
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间隔数。
封闭图形,棵数=间隔数。
【指导练习】
1、练习二十五中第2题
要求学生用竖式计算,学生算完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核对,根据学生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针对性地指导。
2、练习二十五中第5题
先指导学生理解题意,让学生明确题中隐含着一个条件:一年有12个月。
接着,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在此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
3、练习二十五中第17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进行全班核对。
全班核对时,教师强调解方程的书写格式。
4、练习二十五中第18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再组织学生交流算法。
全班交流时,不同的学生可能会提供不同的解题策略,只要学生能提供合理的算法,教师都应给予肯定。
5、两座楼房之间相距56米,每隔4米栽雪松一棵,一行能栽多少棵?
6、在一次歌唱比赛中,6位评委给⑤号选手的打分如下:
现在作为记分员的你,给出⑤号选手的最终得分是?。
7、某市出租车的收费标准是:3km以内收费8元,3km以外每千米收费1、8元。杨红从家打车去该市书城共付了10、7元,她家到该市书城大约多少千米?
答案:1、130、068156355
2、2033、9÷12≈169、49mm
3、x=0、576x=1、5x=0、9
4、解:设现在可以做x个
3、6x=3、8×180
x=190
答:现在可以做190个。
5、56÷4-1=14-1=13(棵)
答:一行能栽13棵。
6、9
7、(10、7-8)÷1、8=1、5(km)1、5+3=4、5(km)杨红家到该市书城大约4、5km。
【课堂作业】
练习二十五3、4、6、13、14、15、16、18
答案:第3题1、231、8、42、54+3、5、61、5
第4题3、153、242、86
第6题13盒
第13题4、534、0951321、95、6714、39
第14题32、993、0916、53
第15题
第16题30×2、56÷2=38、4(万千米)
第18题180×3、8÷3、6=190(个)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小结:通过对小数乘、除法、简单方程以及植树问题的整理和学习,我理清了这部分的知识体系,形成了知识网络,加深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了解。
【课后作业】
第1课时总复习(1)
数学广角——植树问题
1、“两端都要栽”的植树问题:
棵数=间隔数+1
间隔数=棵数-1
总长=(棵数-1)×间距
间距=总长÷(棵数-1)
2、“两端都不栽”的规律:棵数=间隔数-1。
3、“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间隔数。
4、在封闭曲线中的植树,相当于在一条线段上的一端植树,一端不植,栽树棵数等于间隔数。
最外层总数=(每边的棵数-1)×4
本课引导学生通过回忆、讨论与交流,对知识进行归纳梳理,使之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感觉复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养成自觉复习的良好习惯。在复习活动中,体验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学习成就的快乐,培养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资料 篇五
整数的意义和读写
教学内容:教材40到44页。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整数、小数的意义,掌握整数、自然数、小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整数、小数概念的理解与认识。
2、使学生巩固整数、小数的读写方法,会正确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经过六年的学习,已经学完了小学数学的全部内容。在以后近两个月的数学课里,我们将进行数学总复习。通过总复习,使我们进一步牢固掌握小学数学的知识,为到初中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总复习分七节内容安排,第一节是整数和小数。今天这节课,首先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和读写方法。(板书课题)通过这节课的复习,要求大家进一步明确整数、小数的相关概念,提高整数、小数的读写能力。
二、复习整数、小数的意义
1、整理整数、小数的概念。
提问:我们已经学过的整数里包括哪些数?(板书)谁来说一说,怎样的数是自然数?(板书:0,1,2,3……)你能举几个自然数的例子吗?(板书学生举例的数)数物体时什么情况下要用。表示?提问:你还看出按顺序排列的自然数里有哪些特点?(让学生自己自由地说一说)小结自然数在数物体时表示的意义,说明自然数是整数。
2、学生练习。
教科书41——43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材第43——47页。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相关概念,认识分数与小数的联系、分数与百分数的联系和区别,以及分数与除法之间的联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判断、分析等思维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小数的意义。
1、说出下列小数的意义。
O.3 0.13 0.258 O.013
学生口答后,说明一位小数、两位小数、三位小数……分别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干分之几……
2、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复习了整数和小数的知识,今天开始,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和百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的意义及一些相关概念,认识这些概念的联系,并提高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
二、复习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提问:根据上面每个分数的意义,你能说说怎样的数是分数吗?(板书:分数的意义)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什么,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什么叫分数单位?(板书;分数单位)
2、说出下列各题的商。
2÷9 4÷13 ÷7
提问:在上面算式里,能用整数表示这些算式的商吗?像上面这样两个数不能整除时,用什么数来表示商?指名学生口答商是多少。提问:除法与分数有什么关系,用字母怎样表示?
3、学生练习。
(1)做“练一练”第l、2题。
学生填在课本上。指名口答,并说说怎样想的。
(2)口答练习十五第1题。
提问:为什么这两个分数不一样?
(3)口答练习十五第2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个分数的意义。
(4)口答练习十五第3题。
指名学生说出每句话的含义。
4、比较每组数里小数与分数表示的意义。
0.3和 0.13和 0.013和
你觉得每组数里小数和分数表示的意义有什么联系?可以看出小数实际上是怎样的分数?
5、复习分数的分类。
(1)提问:我们把分数怎样分类的?
(2)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口答。
(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判断一个分数是真分数,还是假分数的?(接“真分数”和“假分数”板书:分子<分母 分子≥分母)真分数和假分数的值有什么区别?
(4)提问:假分数可以改写成怎样形式的数?带分数和整数能改写成假分数吗?
(5)做“练一练”第4题。
小黑板出示,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提问: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带分数或整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6、复习最简分数。
(1)提问:怎样的分数是最简分数?谁来举几个最简分数的例子?
(2)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使每个分数都是最简分数。
①4米是6米的 。
②9千克是12千克的 。
③5厘米是1O厘米的 。
指名口答后提问:这里的分数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
三、复习百分数的意义和相关概念
1、做“练一练”第5题。
让学生填( )里的数,然后口答,老师板书出97.5%提问,97.5%是什么数,它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合格率97.5%具体表示什么意思?(合格的零件数占零件总数的97.5%)从上面的数里,你能知道怎样的数叫做百分数?(板书:百分数的意义)请你说出几个百分数。你认为百分数的意义与分数的意义有什么联系,有什么不同?
2、复习“成数”。
(1)提问:“成数”实际上是什么数?在哪里用“成数”来表示?
(2)做“练一练”第6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口答。
3、做练习十五第4题。
学生做在课本上,然后指名回答。追问:怎样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四、综合练习
1、教科书46——47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书48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学生加深认识已经学过的量及相应的计量单位,认识长度、面积、体积(容积)、质量、时间及其计量单位的联系和区别,进一步体会计量单位的实际大小,加深理解并掌握各类量相邻计量单位的进率。
2、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数感,使学生对常用的计量单位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
学习过程:
一、激趣引入
板出:5( )= 5000( ) 8( )〉8( )
提问:老师在黑板上写了2个奇怪的式子,你能想办法让这些式子成立吗?
学生填空。
教师小结:单位名称的作用真的很大!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常见的量。
二、梳理知识:
1、回顾单位。
提问:我们学过了哪些计量单位?你打算怎么整理?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汇报整理方法。
2、小组整理,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沟通联系。(找2-3人汇报)
提问:哪几类计量单位间又存在着联系?
(1)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2)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追问:有联系,也有区别,你能以1分米、1平方分米、1立方分米为例,说说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学生说,教师画出三者的示意图。
3、复习进率。
要求:这些单位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呢?请同学们打开作业纸,边想边填。填完后同坐互相看一看填的对不对?
汇报:
(1)用1分钟的时间看一看,并与自己写的比一比,是否相同?
(2)你觉得哪几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要特别提醒同学注意的呢?
四、综合练习。
教科书48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的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49——6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四则运算。
2、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馄合运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计算简便,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复习分数的四则运算。(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算法则,能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并能根据具体特点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使一些计算简便。
二、复习运算的意义
1、提问:分数四则运算意义与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有哪些相同,有什么不同?指出:分数加减法和除法的意义与整数完全相同。在乘法里,除了求几个相同分数的和用乘法外,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也用乘法。
2、做练习49页的练习。
指名学生口答,其中第(2)题要求说明理由。追问:要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
三、复习分数四则运算法则
1、复习加、减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加、减法。
让学生计算 + 、- ,同时指名板演。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加、减法怎样算?(板书:分数加减法:同分母的,分子加减,分母不变。异分母的,先通分再计算。)你能举例说明吗?为什么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母不变,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要先通分再计算?(只有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分数加、减法的法则与整数和小数的加、减法的法则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所以整数、小数是把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分数是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2、复习分数乘、除法计算。
(1)做“练一练”第1题后四题。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每组做一组题。集体订正,说说怎样算的。
(2)提问:分数乘、除法怎样算?(板书:分数乘法;分子、分母分别相乘。分数除法:乘除数的倒数。)
3、做“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直接写出得数。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说出得数。第三、四行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四、复习四则棍合运算
1、做“练一练”第3题。
指名学生说一说各题的运算顺序。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的?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与整数、小数相同。(板书)指名四人板演,其余学生分两组,分别做前两题和后两题。集体订正。指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要按照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进行计算,一步一步算出结果。
2、做“练一练”第4题。
让学生在课本上看一看,应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回答,并在小黑板上用适当的符号表示出来。追问:这样计算简便一些吗?为什么?指出:整数、小数的运算定律在分数里同样适用。在分数四则混合运算里,应用运算定律和规律,也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3、讨论练习十六第2题。
现在请大家看练习十六第3题。讨论一下,每道题的数有什么特点,怎样算比较简便。指名学生口答怎样算简便。
4、讨论练习十六第6题。
让学生讨论、填数。指名学生口答,并说明怎样想的,有几种填法。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复习了哪些内容?你能把这些内容简要地概括一下吗?
六、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十六第3题右边四题,第4题下面三行,第5题。
家庭作业:练习十六第2题,第3题前五题,第4题第一行。
小学六年级数学复习课教案资料 篇六
线与角。
教学内容:教科书:69——7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巩固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使学生巩固角的概念,进一步认识角的分类及各类角的特征,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垂线和平行线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线。
1、复习概念。
(1)请你在本上分别画出5条不同的线,然后同桌互相说说你画的是什么线,有什么特点?他们之间又有什么不同?
(2)全班汇报。
指出:线段、射线和直线都是直的,线段是直线的一部分;线段有两个端点,是有限长的;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直线没有端点,射线和直线都是无限长的。
2、判断反馈。
(2)通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
(3)通过两点可以画一条直线。()
(4)通过一点可以画一条射线。()
二、复习角。【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什么叫做角?请你自己画一个任意角。
提问:根据你画的角说—说,怎样的图形是角?(板书:角)
2、复习各部分名称。
学生填写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1)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边画的长短无关)
(2)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是什么?
3、复习角的分类。
教师说明:根据角的度数,可以把角分类。
教师提问:我们学习过哪几类角? 每种角的特征是什么吗?
(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
三、复习垂线和平行线。【继续演示课件“平面几何图形的认识”】
1、教师提问: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你能举出日常生活里的例子吗?
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说两条直线平行?
谁来举出平行线的例子?
2、画图。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画一组垂线和一组平行线。
六、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能够说出哪些包含关系的图形?
七、板书设计。
几何初步知识 线、角、垂直和平行、直线、射线、线段、
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垂直、平行
教学反思:
图形与测量
教学内容:教科书74——77的内容。
教学目标1、巩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进一步理解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及相互沟通联系,能应用公正确测量出需要的数据计算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能用不同的方法计算简单组合图形的面积,进一步体验处法多样化。
教学重点:使学生学会观察图形,学会计算多边形面积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多边形面积的应用。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投影、作图工具。
教学过程:
一、:出示教师整理的知识点,问:根据你们小组整理的知识点,请给老师的这个整理提出补充意见。
1、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s=ah
2、三角形的面积 s=ah÷2
3、梯形的面积 s=(a+b)h÷2
4、组合图形的面积 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它的面积。
学生先制定计算的策略,然后学生自己测量出求下面图形的面积所需的数据,并求出图形的面积。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是怎么测量的。测量时应注意什么。
[完成“即兴发挥”这一环节后,用投影打出“各显深通”标题。这一板块,由浅入深的不同难度的有关多边形面积的题目组成,要求学生能完成多少就完成多少,能完成哪道题就完成哪道题。通过这一板块的练习,学生个性得到继续张扬,学生创造力也得到培养,更为重要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动手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待学生完成后,由学生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师适时点拨、鼓励、赞扬。这一板块给学生创造了活动的机会,做到了分层教学,丰富了学生的心理,使不同学生通过完成不同难度的题目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充分激励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更好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五、综合练习:教科书74——77页的内容。
教学反思:
图形与变换
教学内容:教科书78——7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生活事例,在系统复习中引领学生回顾图形位置的几种变换方法,并能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的位置。
2、能力目标:
通过复习,对图形的位置与变换的相关方法有较为系统地了解并能进行基本的操作。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对称:(课件出示)
师:认识这个地方吧?高大的威海之门为什么给人一种美的感觉?
生:左右是对称的。
师:因为对称所以美是吗?(板书:对称)为什么说威海之门是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点?可以用这个长方形纸片边演示边说。
生1:沿着一条线对折,两边能完全重合。
生2:折痕所在的那条直线是它的对称轴。
生3:有的有一条对称轴,有的有两条或多条。
师:能举例说明吗?
生: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
师:对称是位置变换的一种方式。(板书:位置 变换方式)怎样能又快又好地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呢?根据什么?(课件演示:小船)
生:先描出对应点,再顺次连起来。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是相等的。
课件演示。
师:同桌两人任找一组相对应的点看看到对称轴的距离是否相等。
二、复习了平移:
师:能看出这形状像什么吗?这是海上公园人工湖中的一条小船,船头停着一只蓝鸟,船尾停着一只红鸟,小船开动了,它是在做什么运动?
生:平移
师:对,是平移。(板书:平移)平移是图形或物体非常常见的位置变换方式。这时两只鸟发生了争吵。蓝鸟说我在船头,我经过的路长一点。红鸟说不对不对,我在船尾,我经过的路比你长。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两只小鸟说的对吗?怎样才能说服他们停止争吵?
生1:两只鸟经过的路一样长。我可以数给小鸟看,红鸟移动了10个格,蓝鸟也移动了10个格。
生2:我可以告诉小鸟,船头平移了10个格,船尾也平移了10个格,所以它们经过的路一样长。
师:如果小鸟停在船上其他地方,比方说停在这个地方,平移了几个格?
生:还是10个格。
小结:这条船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个格?平移了几格不是看两个图形之间空了几格,而是看对应点或对应线段移动了几格。平移时,图形上每个点移动的格数都相同。
师:平移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相比,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生:位置变了,形状大小没发生改变。
师:看来大家不但认识了平移现象,还掌握了平移的方法。对前面学过的知识掌握得非常扎实,不简单。
三、复习旋转:
师:在大家的帮助下,两只小鸟停止了争吵。打心底里佩服大家,也为自己的无知而羞愧呢。看着大家如此聪明,小鸟还有个问题想请教,不知你们愿不愿继续帮忙呢?
师:真是些乐于助人的好孩子。
师:小鸟和你们一样也特喜欢大风车栏目,这几天在家练习画大风车标志。可是怎么画也不能让每部分一模一样,间隔的距离也不能一样大。这可愁坏了他。你能帮小鸟出个主意,怎样能准确画出这个图案?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吗?
生:先画其中一部分,再按顺时针方向转动900画出第二部分,依此类推。
师:用到了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
生:旋转
课件演示。
师:是这样的吗?你怎么知道旋转的度数是900 ?你认为旋转后所到的新位置与哪些因素有关?同桌俩合作完成,用手中的笔演示一下。
生1:方向和角度。
生2:还与中心点有关。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在刚才的操作过程中,我们发现方向、角度、中心点不同,旋转后的位置就不一样。
师小结:旋转时最好以边为准,明确方向和中心点,从而确定旋转后每条边的位置。
师:旋转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必须旋转一周才算旋转吗?
生:位置变了,但形状大小没变。
师:旋转也是常见的位置变换方式。(板书)比较一下旋转与平移这两种变换方式最本质不同是什么?
生:旋转是沿曲线运动,平移沿直线运动。
师:大家对前面学过的知识说的是头头是道,操作起来是否也能游刃有余呢?一块来试试怎么样?
四、综合练习:教科书:78——79页的练习
教学反思:
统计与概率
教学内容:教科书:83页——8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明晰“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教师讲述:
“统计与概率”是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启动而发生内涵扩张的数学教学内容模块,尤其是新增的“概率”部分,更是传统教材所不曾涉及的。所以,对数学教师而言,驾驭“统计与概率”尤其是概率内容便成了数学教学的崭新课题。为此,在全面系统的毕业复习前,数学教师应再度走进课标、解读教材,以准确领会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教学的目标,深入感悟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教学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和情感态度等方面所能给予学生的成长空间。我们认为,这也是提升统计与概率复习效率的基点所在。
二、纵横梳理,明晰“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体系
对于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数学教师都有这样的共识:核心是完善认知结构,途径是加强知识梳理。基于主体参与的知识梳理,将平时独立存在的数学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认知结构的完善和发展。因此,在统计与概率复习中,教师应该粗化流程组织,扩展问题空间,为学生主体的知识梳理提供较为宽绰的自主平台。
例如,“统计复习课”教学设计:
1、揭示课题,展示目标
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对“统计初步知识的复习”,我们要达到以下三条目标:(课件出示)(1)掌握各种统计图表的形式和特点;(2)了解各种统计图表的制作方法,能较为整洁美观地绘制统计图表;(3)会根据统计图表上的数据进行简单的信息分析。
2、回忆梳理,构建网络
谈话:同学们,通过统计表和统计图的学习,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师生一边回忆补充,一边归纳完善如下知识结构表)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83——86页的练习。
可能性
复习内容:教科书:87——88页的内容。
复习目标:
1、再次经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使学生巩固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和用画“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能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推断。
2、再次经历操作实验的具体过程,从中体验某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能对某些事情发生的结果作出推测和简单判断,并作出适当的解释,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能力。
3、感受动手实验是获得科学结论的一种有效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进一步发展与他人合作的意识与能力。
一、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一些统计和可能性的知识。今天我们来把学到的统计和可能性的一些知识进行一下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
同学们:人的眼睛重要吗?你能用一句话来形容一下眼睛的重要性吗?对,人的眼睛就是我们心灵的窗户,我们要好好的保护自己眼睛,可是身边的同学总有不注意保护自己眼睛的,下面请看我
三、复习统计相关内容
1、多媒体出示第1题:光明小学2002年一至六年级近视情况统计表。(略)
①、从表中你能一眼看出哪个年级患近视人数最多吗?为了更清楚的表示我们还可以怎么办?学生绘制统计图,并回答后面的问题。
②、展示学生作业,并谈谈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③、根据统计图或者统计表你获取了哪些信息?你想到了什么?你想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或对我们班的同学说什么?
④、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多媒体出示第2题:三(1)班同学1分钟跳绳成绩单。(略)
①、我们应该怎样来整理这些数据呢?小组交流。
②、小组汇报整理的方法和步骤。(分组——画“ 正”字记录数据——绘制统计图——根据统计图表分析。)
③、学生用画“正”字的方法记录数据,并完成统计图和回答后面的问题。
④、交流讨论:在整理数据我们用到了什么方法?要注意什么?在绘制统计表的时候呢?在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呢?在分析的时候我们用到了那些知识?
3、多媒体出示第3题:
①、学生独立完成
②、在这个题目中你复习了什么知识?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求平均数)
二、摸球游戏:
①、学生猜测:在一个红球和一个黄球的袋子里拿一个球可能是什么球?在8个红球和2个黄球的袋子里拿一个球,拿出什么颜色的球可能性大?
②、学生操作验证
③、交流验证结果
④、结论:哪种多,可能性就大。
综合练习:教科书87——88页的练习。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科书89——9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倒推的方法解决问题,掌握倒推的基本方法。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复习巩固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巩固倒推策略的基本方法。
教学设计:
一、复习整理,谈话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很多解决问题的策略,本学期主要学习了什么策略?
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忆:这类问题是指条件中只说明了中间的发展过程和最后结果,要求最初状态的一类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通常采用倒推的策略)
怎样使用倒推的策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先将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理清,然后从最后一步出发,一步一步倒着往前推算,逐步靠拢已知条件,直到问题解决。)
二、拓展练习,发展提高
1、甲、乙、丙三个组共有图书90本,如果乙组向甲组借3本后,又送给丙组5本,结果三个组所有图书的本数刚好相等。甲、乙、丙三个组原来各有图书多少本?
2、小亮在计算一道除法题的时候,把除数36写成62,结果得到的商是30余12。正确的商应该是多少?
3、一个水桶里面装有水,连桶称是5千克,把水加到原来的4倍,连桶称是11千克。桶里原来是多少千克水?桶有多重?
三、综合练习|教科书89——90页的练习。
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复习分数应用题
复习要求:
学生熟练地掌握分数三种应用题的内在联系和解题规律,并能熟练地掌握。
复习步骤:
一、基本训练
1、下面的生句话中,哪个量为单位“1”,另一个量相当于单位“1”的几分之几?
(1) 实际用电量是计划的 。
(计划用电量是单位“1”,实际用电量相当于计划用电量的 )
(2)第二次比第一次多用 。
(第一次用量是单位“1”,第二次用量比第一次多的部分是第一次的 )
(3)一本书看了 。(一本书的总页数为单位“1”,已经看的页数相当于这本书的 。)
(4)一桶油,用了一部分后还剩下这桶油的 。(一桶油为单位“1”,用去后剩下的油的 。)
(5)一根木料,截去一段后又截去余下的 。(一根木料第一次截去后余下部分为单位“1”,第二次又截去的木料相当于余下部分的 )
2、说出线段图图意后再列式。
求150的 是多少,算式是150×
求150的(1- )是多少,算式是150×(1- )
求一个数的 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
一个数的(1+ )是150,这个数是多少?算式是150÷(1+ )
二、复习分数应用题
1、解答下列三道题。
课本第118页总复习第3、4、5题的。
2、学生解答后教师提问:
(1) 这三道题都是什么应用题?
(2)这三道题有什么不同?
(3)这三种应用题在应用题结构上有什么规律?在解题上有什么规律?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什么?
3、小结:
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应用题,要抓住题目中的问题部分进行判断,找出谁是另一个数,谁是一个数。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这两种分数应用题都要先判断谁是单位“1”。再确定用乘法还是用除法解答,解答时还要注意题目中的数量与分率是否对应。
4、练习
(1)根据题意列出算式
自行车厂今年生产女式自行车7200辆
(2)相当于去年产量的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3)比去年少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4)去年产量是今年的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5)比去年多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6)去年比今年少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7)去年比今年多生产 ,去年生产女式自行车多少辆?
提问:第3、5、6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为什么第3题右以直接乘,而5、6两题不能直接乘?
为什么第1、2、4题用除法计算?
为什么第1题可以直接除,而2、4两题不能直接除
小结:
这6道题都是求“去年生产多少辆自行车”,但由于各题中所给的数量和分率不一样,单位“1”对应情况也不一样,所以解题方法,列式也不一样,在解答分数应用题时要认真审题,根据具体题目,准确判断单位“1”,找准对应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式。
五、作业
练习二十七3----8题。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篇八
整理和复习是本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课。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基本掌握了20以内的不进位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速度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它的主要内容有两个,
一是两个一位数相加得数超过10的加法,简述为“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二是“用数学”即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在本单元的最后,教材安排了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上好这节课,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20以内的进位加法算理,掌握计算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的能力。
本节课教材首先列出了20以内进位加法表,下面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进位加法的排列规律,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下面安排有“数学游戏”,要求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然后是练习二十二中各种形式不同的练习。
教材的设计理念主要突出了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系统整理20以内进位加法,渗透对知识整理和复习的方法。
第二,在观察分析表格,发现规律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第三,充分利用20以内进位加法表进行练习。
根据以上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在游戏中,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进行复习。
通过自己动手摆一摆,小组合作,学会对所学过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复习,并体验对知识的整理过程。
培养合作意识和方法。
培养评价自己和别人的能力。
对函数思想的渗透,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一题多解的能力。
二、教学情境精品片段与分析:
情境一:
抽礼物游戏:
师:小朋友们,昨天是什么节日?(圣诞节)昨天老师没来,其实老师为小朋友们准备了一些数学礼物,谁来摸一摸,你会抽到什么呢?
活动:学生从礼物盒里抽取算式卡片,口算,并选取其中较难的两三题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算一道就让学生拿一道算式放在实物投影上。
[爱玩,爱动是孩子的天性,特别对于低年级孩子来说,创设生动、有趣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孩子的学习。因此创设了从派送圣诞节礼物这个情境导入,这样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积极的学习情绪。孩子们都想从盒子里抽一张卡片礼物来算一算,使原本枯燥乏味的口算变得有趣,好玩,乐于去接受。在孩子们主动的学习中,对20以内的加法口算方法进行了练习和巩固,也让他们感受到口算练习也是很有意思的。]
情境二:
师:刚刚小朋友们算的这些算式都是20以内的进位加法,其实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有?
生:很多
{师抓一把放在实物投影上}
师:这么多的算式摆在一起你感觉怎么样?
生:很乱
师:那怎么办?
生:把它们理一理
师:真是个好办法!那如果让你来整理,你打算怎么整理?
[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让学生记住某种方法,而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去面对某种问题,体验某种事实。所以在上一环节后自然地引导创设出一个很多算式摆在一起的乱糟糟的'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去发现问题,体验到对知识整理的必要性,孩子们的兴趣也在体验事实的过程当中萌发。]
三、教学重难点精品片段与分析
活动设计一
讨论摆法。
生1:按得数整理。
生2:按9加几,8加几,7加几这样分类整理。……
2、师:听了这么多的想法,想不想自己也动手整理一下?
生:想。
师:娜娜老师已经给小朋友准备好了算式卡片,小朋友轻轻地把它拿出来,摆一摆,贴一贴。记住,只有8分钟的时间哦,最快完成的小组可得一颗星星。开始!
3、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这一环节中,教师不是简单地拿出书上的表格让学生观察,而是充分让学生在交流研讨中,在合作互动中,自己整理出20以内的加法表。学生经历了一次系统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不仅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也初步感知了复习整理的方法。]
活动设计二:
展示学生作品,评价交流:
(1)师:哪一组的小朋友愿意来介绍一下自己这组的作品。
活动:学生介绍自己这组的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加以引导深入。如:为什么和相等?渗透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大,和也一个比一个大;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加数小一,另一个加数一个比一个加数大一,和不变。
(2)师:现在我们不介绍自己的了,我们讲一讲其他组的,说说你最喜欢哪一组,为什么?(让学生发现和自己摆的不一样的组的规律)
(3)师:老师发现有几个组没完成,你们组为什么没完成?(渗透合作的重要性)如果他们组摆的是有规律的,就问:你们猜猜看他们接下去会怎么摆?你为什么这么猜?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始终处于引导者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生生评价,既交流了整理的方法,又培养了学生观察的能力,并适时的渗透了合作的重要性。在分析表格中,通过教师适当的提问引导,初步渗透了函数的思想。在评价交流的过程当中使学生真正有所得,有所思。]
三、练习设计精品片断与分析
练习设计一:
抢答游戏:
1、师生抢答
师指算式,生抢答。
2、生生抢答
以小组为单位,有一人指,其余三人抢答,然后轮换。
[这个抢答游戏把这节课整理的表格的规律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计算融汇其中,以游戏的形式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使孩子们更好地巩固知识,学会应用。而且这个游戏能反馈出学生这节课的学习效果,对这张表格的规律的掌握情况,以便教师及时地调整教学环节。]
练习设计二:
教材112页“数学游戏”:
教师报一个得数,学生根据得数找算式卡片,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这个练习较上个练习而言,思维上的挑战性更强一些,通过这个练习,不仅使学生进一步熟练计算20以内进位加法,而且又一次地应用了表格的规律,同时发展学生的逆向思维。]
练习设计三:
走迷宫:
1、师:小朋友们真聪明!刚刚对这么多的算式进行了整理和复习(板书:整理和复习),摆出了一张像楼梯一样的图,其实这幅图还蛮好玩的哦,小朋友们想不想玩?
我们来玩一个走迷宫的游戏,迷宫的入口在这里,要求是我们走过的算式的得数一道比一道多1,你能走出迷宫吗?小组商量一下,你打算怎么走,再在自己编的表格上画一画。
2、小组合作
3、汇报
[特别对于低段孩子来说,兴趣是他们进行创造的直接动力,也是进行创造思维的先决条件。在练习中,教师努力挖掘教材潜力,精心设计了富有童趣的走迷宫的练习,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获取知识。这样一个一题多解的练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与活力,学生不在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发现者和研究者,学生不再是学数学,而是“做”数学,促使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小学数学复习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同样多的含义。
2.初步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知道多、少的含义。
3.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对学生进行互相帮助、乐于助人等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8页,练习一的第1~4题。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将第6~7页的主题图做成动画课件。
学具:学生准备学具卡片。
教学设计
创设情境
1.多媒体出示小猪、小兔盖房子的动画课件。
[通过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展开说,符合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灵活运用画面引出新知问题,自然有度。]
师:小朋友们爱听故事吗?谁能根据我们看到的动画课件,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呢?(给学生留出3分钟的思考时间。)
2.讲故事。
生1:小兔子的房子被大雨冲倒了,要重新盖房子,小猪来帮忙。小兔搬砖,小猪扛木头,他们终于盖好了新房子!
师:你怎么知道是小兔在盖房子?
生1:从房子上面的兔子头像知道的。
生2:小兔还给小猪准备了好吃的呢!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3:水中的小鱼也在为他们加油呢!
师:同学们讲得真好,小猪、小兔互相帮助,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
师小结:刚才同学们你一句我一句把观察到的讲成了一个有趣的故事。通过这个动画片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说一说吗?下面我们可以先在小组内说一说。
合作探究
[新知过程以学生为主,学生通过观察去感悟多、少、同样多。老师的引导与学生合作恰如其分。新思想新观念有所体现,同时评价有度,保护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1.小组合作。
观察动画片,组内交流。
2.小组交流。
生1:我知道有4只兔子,3只小猪。
生2:有3个苹果,4个萝卜。
生3:有4个板凳,4根木头。
生4:我发现1只兔子搬1块砖,没有剩下的砖。
师:说得很好,兔子和砖都没有多余的,这时我们可以说兔子和砖同样多。你们记住了吗?看看,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
生1:1只小猪吃1个苹果,小猪和苹果同样多。
生2:1只小兔吃1个萝卜,小兔和萝卜同样多。
生3:老师,我发
现1只小猪扛1根木头,还剩1根木头。
师:你发现谁多谁少?
生3:木头多,小猪少。
师:很好,还可以怎么说?
生1:木头比小猪多。
生2:小猪比木头少。
师: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同学们讲的,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板书课题:比多少)
3.同位互相说。
动画片中还有什么和什么同样多,什么比什么多,什么比什么少。
生:(略)
应用拓展
1.同位合作,摆学具卡片,边摆边说。
a。一个同学摆,同位摆的和他同样多。
b。同位合作,一个摆得多,一个摆得少。
(教师巡视,发现多数一个摆在上面,一个摆在下面。)
[做到了学中有用,用中促学。解法多样化落到了实处,突出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体现了学生可用不同方法去学习数学的道理,符合课程标准的新理念。]
师:同位合作得真好,想一想,怎样摆,老师一眼就看出谁摆得多,谁摆得少,或同样多?
生1:数一数,标上数。
生2:对齐摆,长的多,短的少,一样长的同样多。
师:他们的方法都很好,同学们听到了吗?我们应该在学习上善于观察和动脑,讲究方法。
2.说出你生活中同样多、多些、少些的例子。
生1:我班男生比女生多。
生2:校园里的杨树比柳树少。
生3:我的铅笔和同位的铅笔同样多。
师:同学们说得这么多,这么好,可见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比比谁聪明。
a。教师拿出一串红、黄相间的珠子,让学生判断哪种颜色的珠子多。先让学生在组内说说。
b。小组交流。
1组:用数的方法:数出红珠子有几个,黄珠子有几个,再比较。
2组:这种方法太麻烦,我们组是找朋友:一个红珠子和一个黄珠子是一对朋友,最后剩下哪种颜色的珠子,哪种颜色的珠子就多。
3组:我们组还有一种方法: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也是红色,那就是红珠子多;如果开始第一个珠子是红色,最后一个是黄色,那就是两种珠子同样多。
师:同学们真聪明,说得妙极了!好了,这节课你们学得很好,数学王国里还有许多奥秘呢!只要同学们细心观察,好好学习,一定会学到更多的知识。
教学设计说明
低年级儿童在入学前,通过对各种物体的感知,已经积累了有关比多少的感性经验。教材又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本节课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去操作、尝试,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学到知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一年级孩子刚入学,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很重要。本节课我重点放在学生说和做,结合孩子的生活经验,培养数学兴趣,为今后学好数学打下良好基础。
小学数学一年级总复习教案 篇十
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2重点难点评论
教学重点: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教学难点: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目标评论
1、知识与技能:有规律地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法。
2、过程与方法:经历整理加法算式的过程,回顾计算方法,在观察比较中发现数学算式的排列规律,初步渗透数学函数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的规律美,在活动中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好数学的信心。
3.1.2教学重点评论
有规律的整理加法算式,熟练地计算20以内加法。
3.1.3学时难点评论
在观察比较中找到加法算式排列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3.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直入主题评论
1、师:同学们,你们在学校每天走过哪些路?走这三种路有什么感觉?(课件出示:上楼梯、下楼梯,平路)
生随意回答。
其实生活就是这样,总会遇到快乐与困难,你们能正确面对吗?今天我们就来复习20以内的加法,就像我们走这三种路一样,你们有信心吗?
2、揭示主题:其实,20以内的加法排列有很多规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搭建起这部分知识之间的桥梁。(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还为整理复习下面的知识铺路搭石。)
活动2【讲授】师生合作,自主构建评论
活动一:先复习和是6的算式。
师:谁能按照一定的规律说出和是6的算式?生不能完整说出,教师这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讨论后组织学生汇报。
学生可能出现三种情况:
(1)可能出现各种算式遗漏的情况。
(2)0+6=6 1+5=6 2+4=6 3+3=6 4+2=6 5+1=6 6+0=6
(3)6+0=6 5+1=6 4+2=6 3+3=6 2+4=6 1+5=6 0+6=6引导同学们发现,第一个加数逐渐增加,第二个加数随之逐渐减少,和不变。第一个加数逐渐减少,第二个加数随之增加,和也不变。初步感知加数、加数与和之间的变化规律。然后用课件把6的算式填在如书上106页的表中。
师:这些算式填在表中后,仔细观察像我们生活中的什么物体?
生很快说出像楼梯。
课件展示上面的两种情况,就好像我们上楼下楼这两种情况一样。通过课件演示,感知规律。(设计意图:根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特点,我设计先复习和是6算式开始,通过说--议--填,形象地发现算式的变化规律,就像我们走楼梯一样,能完整的说出和是6的算式。)
活动二:先小组合作完成和是8,和是10的算式。
师:刚才我们复习了和是6的算式,下面我们猜想和是8,和是10的算式有这样的排列规律吗?
小组合作后,师组织汇报。发现与和是6的算式规律一样,验证了猜想。
(设计意图:有了得数是6的算式的学习经验,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得数是8,10的算式。这样设计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充分给予学生发现创造的机会,感知数的变化规律,教师适时地加以引导。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
活动三:独立填表完成和是11至20的算式。
(1)学生猜想和是11至20的算式有这样的规律吗?
(2)选任意一组算式汇报,进行验证。组间相互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通过独立思考、探究讨论、猜想验证、发现规律这一过程,组间相互补充完整。帮助学生巩固20以内加法的计算方法,感知数的变化规律,初步渗透函数思想。)
活动四:横、竖看,发现规律。
(1)指名三至五名同学自由选择横着读几排算式,发现加数、加数,和又是怎样变化的呢?(2)指名三至五名同学竖着读几排算式,发现规律师:读这几排算式排列时就像我们“走平路”一样,通过“走平路”练习,发现了什么规律?根据学生汇报后发现的问题,教师引导同学之间相互补充,逐渐完整,使学生知道一个加数不变,另一个加数逐渐增加或减少,和也随之增加或减少的变化规律。逐渐培养学生的数感。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走平路”活动,将复杂的数学复习课变得生动有趣,不仅激起同学们探究的欲望,还有利于同学们发现规律,感知学习方法。)
活动3【练习】巩固练习,应用规律评论
1、写出四个和是17的算式。
———————————— ————————————
2、把3、4、5、6、7、8、9、10、11、12填入方框里,每数只用一次。
□+□=□+□=□+□=□+□=□+□=15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发现加法算式的排列规律,使每位同学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从而达到了巩固练习的目的。
活动4【练习】畅谈收获,总结升华评论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知识、发现了什么规律?
(2)这节课我们发现加法算式之间规律,下节课利用这种方法继续整理减法算式。
(设计意图:通过谈收获梳理20以内加法的规律,增强了学生的数感,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又提出下节课的学习内容,使这节课的知识融入整体的知识结构中。)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小学数学总复习教案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