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前言]乡愁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乡愁教案 篇一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
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
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3、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释画下来。
生补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和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一首《乡愁》诗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
(二) 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听完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
2、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3、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录音朗读读得好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划分诗歌的节奏。(板书:①节奏)划完的同学可以再小声地把这首诗多朗读几遍。(出示幻灯片)
(2)除了要注意朗读节奏,还要注意什么?谁可以说一说?
——重读(板书:②重音)
(3)谁知道要把诗歌读得好,还应该注意什么?
——感情(板书:③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指导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激愤、昂扬和略带哀伤。
5、全班同学一起来有感情郎读全诗。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板书: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板书: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4、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第一节
教师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读,而将一首诗读出感情,离不开对诗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朗读体会)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少年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着诗人的乡愁。(板书:思念母亲) 师:为什么选择邮票呢?如果把邮票改成信纸可以吗?
师:为什么诗人用小小来形容邮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 师帮助理解释疑:
小小不仅用来形容邮票的大小,也用来形容情感的程度。这时的思乡之情是比较淡的,如轻烟似的,一缕,两缕。
(3)诵读第一节。
5、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分别说说“船票”、“坟墓”、“海峡”是如何表现乡愁的?(组织形式: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1)邮票是书信来往,而船票则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凝结着诗人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板书:夫妻分离)
(2)坟墓将母亲和“我”生死隔绝,愁思更是浓的化不开,(板书:母子死别)这些都是诗人的“家愁”。
(3)而海峡则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国愁”。(板书:故乡之思→家国之情)一湾浅浅海峡,将台湾和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绵绵的思念。(板书:游子与大陆分离)
6、请同学们跟着伴奏一起诵读全诗。
(五)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习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童年 邮票 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 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中年 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老年 海峡 国愁
(游子与大陆分离)
乡愁教案 篇二
一、教材简析
乡愁,是中国诗歌历久常新的主题。阅读此诗,首先呈现给读者的是四幅鲜明而又具体的生活画面。同时,读者可以感受作者浓郁而又强列的感情,诗人的乡思之愁不是直白地说出来的,而是通过联想、想象,用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等形象表现乡愁,抒发对故土深深的思念之情。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二、设计理念
1、在教学环节的命名上体现诗意。“走近余光中——读《乡愁》,感觉诗的音乐美——品《乡愁》,体会诗的情感美——说‘乡愁’,展现诗的神韵美”。2、在教学语言上体现诗意。课堂上,尽量去掉不必要的口头禅,多用散文化的语言,使教学语言呈现出一种美感。3、在朗读中体现诗意。这节课,我设计了四次朗读,每一次朗读都有不同的要求。第一次读,要求声音响亮,读得字正腔圆;第二次读,要求把握节奏,读得抑扬顿挫;第三次读,要求把握情感基调,充满深情地读。第四次读是美读,分男女声部来读。这样的朗读,是小步轻迈,使朗读技巧及情感能层层递进,让学生在朗读中一步步感受诗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诗歌层次的分析,体会作品的结构美
2、通过对诗歌词语的分析,感受作品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教学重点:通过对诗歌深情的朗诵,欣赏作品的音乐美
教学难点:通过对诗歌线索的分析,理解作品的意境美
乡愁教案 篇三
《乡愁》
——教学设计
福安市德艺学校初一语文组廖素合
【教材分析】
《乡愁》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代表力作。《乡愁》以独特的想象,严谨的结构,完美的形式抒发了浓厚强烈的思乡情怀。
【教学设想】
课前引导学生借助课外阅读材料了解作者及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主题。教学时,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由浅入深,重阅读,善启发,巧设高度,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帮助学生初步学习鉴赏诗歌的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多媒体手段,唤醒学生的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操。在形式上主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
2、培养学生有感情诵读诗歌的能力。
3、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去感受诗人的感情。
教学难点:对诗中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特殊意象的体会把握。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有过离开家乡、离开亲人的经历吗?当时的感觉是如何的?能和大家谈谈吗?(请两个寄宿生结合自己的经历发言,教师适当启发)
对于思乡之情,离别之痛,早在古代就有不少诗作表达这种愁思了。你们能举出一些抒写“乡愁”的古诗句吗?(请两个学生举例)
老师也收集了几句,同学们一起读一读。
1、马致远的曲《天净沙。 秋思》: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贺知章的《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
3、李白的《静夜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古人通过这些诗句表达各自浓郁的思乡之情。下面我们随着诗人余光中一起走进他的乡愁设计。
(二)作者简介
首先请同学们借助课文P100注释对诗人先作一定的了解。把注释画下来。 生补充简介:
余光中,台湾学者。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由于政治原因,台湾海峡将台湾和大陆阻隔半个多世纪。余光中一首《乡愁》诗抒发了强烈浓厚的思乡之情,表达出大多数台湾人民的心声。
(二) 初读感知
1、请同学们一起欣赏《乡愁》配乐诗朗诵,在音画中感受诗人的情感。听完
后说说他读得好不好?如果好,好在哪里?(播放录音——使用语文版配备的录音带)
2、通过听录音朗读,同学们一定也融入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里了,下面请同
学们一起模仿录音朗读。
3、哪一个同学来说一说录音朗读读得好在哪里?(指导朗读:注意朗读节奏、
读准重音、读出感情)
(1)结合课后思考练习三,划分诗歌的节奏。(板书:①节奏)划完的同学可以
再小声地把这首诗多朗读几遍。(出示幻灯片)
(2)除了要注意朗读节奏,还要注意什么?谁可以说一说?
——重读(板书:②重音)
(3)谁知道要把诗歌读得好,还应该注意什么?
——感情(板书:③感情)
请同学们根据以上指导大声自由朗读这首诗,注意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明确:激愤、昂扬和略带哀伤。
5、全班同学一起来有感情郎读全诗。
(四)研读诗歌,品味意象。
1、在诗人漫长的生活经历里,乡愁一直萦绕在诗人的心头,可以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呢?(板书: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啊 而现在)
2、四个时间词语代表了哪四个人生阶段?
(板书:童年 青年 中年 老年)
3、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将思乡的愁思寄寓在“明月”当中。读了余光中的这首诗,你觉得诗人在这几个人生阶段是通过什么具体可感的东西来表达乡愁的?(板书: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4、我们以第一节为例,具体感知意象的创设效果。读一读,想一想,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
(1)请一位同学示范读第一节
教师指导:朗读诗歌要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重读,而将一首诗读出感情,离不开对诗歌的理解。如:“小小”二字必须重读才能凸现其丰富的内涵。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2)邮票如何能表现乡愁?(学生朗读体会)
邮票让人联想到通信。诗人少年在外求学,思念母亲,点点滴滴的眷恋之情,凝聚在这小小的邮票上。邮票虽小,却蕴涵着诗人的乡愁。(板书:思念母亲) 师:为什么选择邮票呢?如果把邮票改成信纸可以吗?
师:为什么诗人用小小来形容邮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畅所欲言。) 师帮助理解释疑:
小小不仅用来形容邮票的大小,也用来形容情感的程度。这时的思乡之情是比较淡的,如轻烟似的,一缕,两缕。
(3)诵读第一节。
5、根据第一节的学习方法,分别说说“船票”、“坟墓”、“海峡”是如何表现乡愁的?(组织形式:以前后桌为一组,小组讨论5分钟,派代表发言。)(教师适当引导)
(1)邮票是书信来往,而船票则是两地奔走的结果,凝结着诗人对新婚妻子的不尽相思,比邮票有着更浓的乡愁;(板书:夫妻分离)
(2)坟墓将母亲和“我”生死隔绝,愁思更是浓的化不开,(板书:母子死别)这些都是诗人的“家愁”。
(3)而海峡则把感情推向最高潮,由“家愁”上升到“国愁”。(板书:故乡之思→家国之情)一湾浅浅海峡,将台湾和大陆分隔多年,却割不断台湾人民对祖国大陆绵绵的思念。(板书:游子与大陆分离)
6、请同学们跟着伴奏一起诵读全诗。
(五)课文小结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事物看起来似乎没有关连,但却是诗人对乡愁的种种感觉:小时候的邮票——长大后的船票——后来的坟墓——现在的海峡。这些词都是客观事物,它们有形状有颜色,具备某种形象。当诗人将它们写入作品中,并融入自己的情感——乡愁时,它们就成为诗歌的意象。我们学习诗歌要从意象处入手。因为诗人往往把自己的情绪隐藏在意象的背后,通过意象将它们暗示出来。理解诗歌的意象,能帮助我们很好地理解诗歌的主题。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这首诗。
2、拓展模仿。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乡愁是
友谊是
母爱是
【板书设计】
乡 愁
——余光中
小时候童年 邮票 家愁
(母子分离)
长大后青年 船票
(夫妻分离)
后来啊中年 坟墓
(母子死别)
而现在老年 海峡 国愁
(游子与大陆分离)
乡愁教案 篇四
一、走近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
对于背井离乡、漂泊在外的游子来说,“回家”是他们最大的愿望、最美的梦想。然而,因为种种原因,一些人却有家不能回、有亲不能见,于是,就有了那一首首流传千古、满载思乡之情的诗章。今天,我们一起欣赏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大屏幕显示课题)
二、倾听乡愁(循环播放《橄榄树》的曲子)
1、首先我们一起熟悉本文的作者。(点击余光中)
余光中,当代著名诗人。祖籍福建,1928年生于南京,1950年赴台。(大屏幕显示)虽然,诗人的后半生是在台湾度过的。但他却与大陆有割不断的血脉联系。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期阻隔,诗人有家难回,思乡之情也愈来愈浓。《乡愁》就是诗人思乡的代表作。现在,我们一起倾听《乡愁》。
2、多媒体播放《乡愁》(在听的过程中,仔细体会诗中蕴含的感情)
3、深情的诵读,让我们感受到浓浓的乡愁。朗读是语文的基本功之一,读诗,更要注意把握节奏和重音。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斜线表示停顿、着重号表示重音。我先为大家诵读一遍。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注意:“这”和“那”都是多音字。在这首诗中,我认为,读“zhèi”“nèi”在语气上更舒缓,更易读出诗的内在感情。(拼音“zhèi”“nèi”换颜色)
4、我们再次倾听《乡愁》,同学们可以小声跟读。下面分组朗读,注意感情。 (每组推荐一个同学,朗读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三、品味乡愁
1、诗人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情,请把表示时间变化的词找出来。
明确:这四个词分别是:小时候, 长大后, 后来, 现在(板书)。 四个时间序词,代表了人生的四个阶段。而这四个阶段,恰恰是诗人的整个一生。
2、整首诗都是围绕着乡愁来写的。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诗人为何有这么多的乡愁?如果他不曾远离亲人和家乡,会不会有这么多的愁绪呢?
远离家乡,远离亲人,远离故土,所以,这浓浓的乡愁牵动了诗人的一生。
3、乡愁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却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把乡愁形象化,请同学们找一找,这首诗用了哪些具体事物表现乡愁?
明确:作者用比喻手法,把浓浓的乡愁浓缩在四个具体的事物上: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板书: 邮票 船票 坟墓 海峡 )
4、这些形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邮票:(返回画面,女同学读一节)小时候离家读书,外出求学的少年思念母亲,可路途遥远,只有让这枚小小的邮票把心中的思念带给远方的母亲。真是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板书:邮票小小,含情依依) 。
船票:(返回画面,男同学读第二节)长大后,为生活所迫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那缕缕的乡愁,只能寄情于那窄窄的船票。真是船票窄窄,相思殷殷(板书:船票窄窄,相思殷殷)
请同学们结合画面,仿照前两节的形式,用自己的话把三四节的内容讲给小组里的人听。(学生发言后,老师可做总结)
坟墓:(教师读第三节)不管是小时候,还是长大后,乡愁都有所寄托与排遣。可是,当诗人回到朝思暮想的家乡时,却再也看不见母亲慈爱的笑容。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母亲永远的隔开了。所以坟墓矮矮,哀痛深深!(板书:坟墓矮矮,哀痛深深)
海峡:(齐读第四节)而现在,这浅浅的海峡,又把我与祖国隔开。它阻断了多少亲人的团圆梦,它又使多少人骨肉分离;这浅浅的海峡之水,是游子的思乡之泪,是中华民族、炎黄子孙的乡愁之泪!所以海峡浅浅,乡愁浓浓(板书:海峡浅浅,乡愁浓浓)到这里,诗人把乡愁推向极至,暗示了只有祖国统一,心中的乡愁才得以了结。由个人的思乡念亲推广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小结:诗人从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屏幕显示: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浓浓夫妻情(屏幕显示:夫妻情),坟墓虽矮,却是生死别(屏幕显示:生死别),海峡虽浅,更使游子乡愁无尽(屏幕显示:故乡情)。看似平常、单纯的事物,蕴涵着饱满的诗情 。这就是诗人常用的技巧之一:托物寄情(板书:托物寄情)。这种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把抽象的感情表达的形象、具体。
5、让我们再一次倾听《乡愁》(多媒体播放《乡愁》)
6、下面,我们带着感情来背诵这首诗。之后,每组推荐一个代表为大家背诵。 (背诵可一人独立完成,也可两人或三人合作)
四、感悟乡愁 ザ杂诔谄泊的游子来说,家园的影子最让人牵绊,乡愁更是挥之不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几首相关的乡愁诗。
①台湾诗人舒兰的《乡色酒》
②台湾诗人非马的《醉汉》
③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四韵》(重点欣赏余光中的《乡愁四韵》)
小结:我们欣赏的这四首诗,写法不同,但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即希望家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爱国诗人闻一多曾将澳门、香港、台湾和其他四块与大陆隔离的土地并称为祖**亲的“七子”,发出“母亲,我要回来!”的悲愤呐喊。让我们一起倾听熟悉的旋律——《七子之歌》!
结束语:《七子之歌》唱出了海外游子的心声。虽然,我们的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但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家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亲的怀抱。那时,浓浓的。乡愁将化为相聚的喜悦,让我们翘首以待!
五:作业:
1、熟读、背诵余光中的《乡愁》。
2、搜集并整理思念家乡的古诗词。
乡愁教案 篇五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中巧妙的比喻在表达主题上的作用。
2、理解余光中《乡愁》诗的结构美和音乐美。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教学过程:
一、出示学习目标
二、走近作者
三、学习过程
(一)第一次先学后教,整体感知,扫除生字障碍。(出 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下面请4个同学轮流朗读这首诗,一个同学读一节,比一比谁的声音最响亮,吐词最清晰。其余同学认真听,发现有错,立即举手帮助纠正。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听示范朗读,背 诵课文。(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听录音,注意体会朗 读的语气和诗歌的感情,听完 后模仿朗读。
1、学生听读,有感情朗读。
2、抽生读,有感情齐读课文。
自学指导:同学们试背诵课文,6分钟后看男生女生谁背得最好。
(提示:自己先一节一节反复背诵,再和同学相互抽背,并在背得不熟悉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第三 次先学后教,理解内容,体会情感。(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指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在书上圈点勾画,8分钟 后看男生女生谁能准确回答问题。
课文原文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 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 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 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诗歌和文学的基本常识。
2、理解、欣赏两首诗歌的优美意境和丰富含义。
3、了解现代诗歌的语言要求:节奏鲜明、音韵和谐。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1、乡愁是中国诗歌一个历久常新的普遍的主题,这其中不乏千古传诵的名篇,同学们最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的《静夜思》,就表达了这样一种思乡之情。
齐读《静夜思》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诗人身在羁旅中,夜不成寐,看见床前明月光辉,疑是地上的秋霜,于是抬头看月,由此想到“千里共明月”的诗句,就思念起故乡来。月色引发了人们深沉的思乡之情,因此成为后世诗歌表现思乡的主要意象。
总结:《静夜思》唐代格律诗(近体诗)五绝(形式)
思乡(内容)
《乡愁》现代自由诗(形式)
乡愁(内容)
2、文学常识:
1)现代诗的基本特征:
诗歌的本质是抒情的,要有真诚、挚烈的感情,才能发挥想象力,只有当诗人的胸襟情怀确实能与时代潮流以及广大人民的喜怒哀乐息息相通时,才能得到广大读者的共鸣。
诗歌的形象刻画需要高度的凝练和集中,现代诗尤其重视这一点。(舒婷《致橡树》:橡树、木棉、凌霄花等意象象征具有不同爱情观的人,表达新时代的爱情观。)
诗歌还讲究语言的音乐性,现代诗虽没有严格的格律规范,但也要求既有自由变化,又有内在的和谐。
2)余光中简介:
余光中可以说是一个“以现代文学运动为轴心的扛鼎诗人”。从现代诗的创作和影响来说,目前台湾诗人还很少有人超过他。并且,他还是台湾文坛上影响深远的散文家、评论家、翻译家。
他是50年代台湾掀起的现代诗运动中“蓝星”社团的发起者,他不仅以丰富的作品,还以新古典主义批评理论,推动了台湾现代诗最初的发展和后来的分化。他的现代诗影响很大,风格变化多样,著有《莲的形象》、《敲打乐》、《白玉苦瓜》、《梦与地理》等十几部诗集。
余光中是一位锐进的诗人,他从传统诗的格律束缚中挣扎出来,又回到传统的继承之中,他掀起反叛五四新诗的旗帜,又从自由诗中吸取营养。他的不少诗作,有着深沉的怀念祖国的感情和强烈的民族意识,《乡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篇。
(教学设想:导入过程以介绍现代诗与古体诗区别为重点,目的是:一,学生通过回忆古人思乡佳作,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二,借助对《静夜思》的简单分析,使学生对诗歌的意象、意境的把握有初步的认识;三、明确现代诗的一些概念,为后面的教学过程作准备。)
二、朗读全诗:
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我们要通过朗读体会它的节奏美感。
(先请同学领读,再全班朗读)
1、读准节奏
2、体会情感节奏
(朗读中揣摩作者情感,并通过朗读的轻重缓急和声调的抑扬顿挫表达出来)
3、体会节奏美感
(教学设想:诗歌是富于抒情的文学样式,新诗尤其如此,它感情奔放,挣脱了旧体诗严格的格律枷锁,虽无固定格式,不讲究语言外在格律,却有内在旋律与和谐的节奏,通过朗读理解节奏美感,是理解这首诗的敲门砖。)
三、分析全诗:
1、提示:
意境指作品中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它是作家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如我们说到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大家马上就能想到落寞单调的秋景和作者心中凄凉断肠的情怀,情由景寓,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这便是诗的意境。那么,这个意境我们是如何领悟到的呢?主要是通过这诗中的具体可感的形象领悟到的,如枯藤、老树、昏鸦……都让我们感受到了凄凉、落寞的气息。这些把情感化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号、情感的客观对应物就是意象。因此,要领悟诗歌的意境美,要从寻找意象入手。
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主要意象
诗中主要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
(板书)
2、这些意象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些意象前的形容词怎么理解?请同学们讨论并概括。(板书)
诗人从亲历的生活中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物象来寄寓情感,这种取象看似平常,却蕴涵饱满的诗情:
邮票(小)——母子深情(绵长)
船票(窄)——夫妻恩爱(厚重)
坟墓(矮)——生死悲痛(巨大)
海峡(浅)——思乡哀愁(绵绵无尽)
总结:
这首诗成功在于它有新颖意象,区别于一些诗歌意象的单一陈旧。以往有些诗歌的意象要么沿用约定俗成的稳定意象,如柳(送别),月(思念),这样难免落入窠臼;要么意象较为单一,有时虽有多个意象,但由于特征差别不明显,难免有堆砌繁杂之嫌。
因此在意象的提炼上,这首诗具有单纯之美。乡愁,本来是大家所普遍体验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如果找不到与之对应的独特的美的意象来表达,那将不是流于一般化的平庸,就是堕入抽象化的空泛。《乡愁》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是现代生活的实景,它们是单纯的,却明朗、集中、强烈,新得真切,新得奇特。
它们又是丰富的,作者使用了“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等形容词。邮票虽小,牵系绵长母子情,船票虽窄,负载重重夫妻情,矮矮的坟墓载不下巨大的悲痛,浅浅的海峡阻碍了无尽的乡思,落笔虽小,却诗情饱满。这就是诗的内在张力,使全诗含蓄、饱满,能诱发读者多方面的联想。仅仅四个单纯的意象,就使上述那些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跃然纸上,作者功力可见一斑。
3、这些意象所反映的感情与主旨“乡愁”之间如何有机联系?
(1)围绕主旨——并列(板书)
(2)时序延伸——递进
诗歌结构上采用了并列的方式,紧紧围绕“乡愁”这一主旨,因而诗歌包含的母子别、新婚别、生死别、故乡别等内容,既在客观上具有独立性,能使读者体验诸多不同的愁滋味,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表现出一个人生旅途的广袤空间。
(2)意象组合上并不单纯采用并列方式,而是还分别展示了“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这样延伸的时序,使诗的情绪呈现出层层递进的态势,这种意象的递进融进了作者漂泊生涯的邈远时间。
幼儿时念母情浓,年轻时恋妻情重,与母亲的死别更把人生的哀愁推向高峰,但不论生离还是死别,都比不过乡愁更为深广,随着年龄增长,人生理智逐渐成熟,终于达到从一己亲情到对祖国故土热爱之情的飞跃升华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乡愁教案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