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物理线速度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引言】2023年高中物理线速度教案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中物理线速度教案 篇一
第六章
动量 第一节
冲量和动量
一.冲量的概念:
1. 定义:力和力与时间的乘积叫力的冲量。2. 表达式:i=ft 3. 冲量是矢量:力的方向在作用时间内不变时,冲量方向与力的方向相同。
4. 冲量是反映力对时间积累效果的物理量。5. 冲量的单位;n.s 6. 冲量是过程量 7. 冲量与功的区别:
冲量是力对时间的积累效果,是矢量。功是力对空间的积累效果,是标量。二:动量的概念
1.定义:运动物体的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叫动量。2.表达式:p=m.v 3.动量是矢量:动量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相同。4.动量是描述运动物体状态的物理量。
5.动量的增量:末状态动量与初状态的动量的矢量之差。δp=2-p是矢量运算,同一条直线时引入正负号可以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6动能与动量的联系与区别
⑴联系:ek=1/2mv
2p=mv p2=2mek ⑵区别: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大小不同。一. 动量定理
1.动量定理的内容: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动量的增量。2.数学表达式;i=p2-p1 3.几点说明:⑴冲量的单位与动量的单位等效
⑵f指的是合力,若f是变力,则其结果为力的平均值
二: 动量守恒定律
1. 动量守恒定律的推导:见课本
2. 动量守恒的条件:系统不受外力作用或系统所受的外力为零,由相互作用的物体(两个以上)构成的整体叫系统。该系统以外的物体对系统内物体的作用力称为外力,而该系统内部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称为内力。3. 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及数学表达式:
⑴系统不受外力(或受外力为零),系统作用前的总动量,与作用后总动量大小相等,方向相同。⑵
m1v10+m2v20=m1v1+m2v2 4. 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
⑴分析:系统是由哪几个物体组成?受力情况如何?判定系统动量是否守恒?一般分为三种情况㈠系统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㈡虽然系统所受合外力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合外力为零,这个方向的动量还是守恒的㈢虽然系统所受和外力不为零,系统之间的相互内力远大于系统所的外力,这时可以认为系统的动量近似守恒。
⑵高中阶段所涉及的问题都是正碰:所谓正碰,既物体碰前及碰后的速度均在一条直线上
⑶动量守恒的运算是矢量运算,但可以规定一个正方向,确定相互作用前后的各物体的动量的大小及正负,然后将矢量运算转化为代数运算 ⑷确定系统,认真分析物理过程,确定初始状态及末状态 ⑸物体的速度都是对地的 ⑹列出动量守恒的方程后求解 二. 弹性碰撞
1.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无永久性形变,(即碰后形变完全恢复),故弹性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
2.物理情景: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两个小球,质量分别为m
1、m2,m2静止在水平面上,m1以初速度v0撞m2:试讨论碰后两小球的速度?
3.物理过程的分析:小球的碰撞过程分为两个阶段,⑴压缩阶段
⑵恢复阶段,在前一个阶段形变越来越大,m2做加速运动,m1做减速运动,当形变最大时两者达到共同速度,后一个阶段为恢复阶段形变越来越小,m2继续做加速运动,m1继续做减速运动,当形变完全恢复时两着分离,各自做匀速直线运动。
4.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1v0=mvv1+m2v2
1/2m1v02=1/2m1v12+1/2m2v2
2v1=(m1-m2)v0/m1+m2
v1=2m1v0/m1+m2
讨论:五种情况: 例1:实验(五个小球)
例2:质量为2m的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撞击几个质量为m的小球,讨论:将发生什么情况? 三. 完全非弹性碰撞
1.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发生永久性形变,有机械能损失,且变热
2.物理情景:m1以初速度v0撞击m2结果两球有共同速度
方程:m1 v0=(m+m)v q=1/2m v02-1/2(m+m)v2
例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2kg的小球以10m/s的速度,碰撞质量为3kg的原来静止的小球,则:碰后质量为2kg的小球速度的最小值的可能值为
a.4m/s
b.2m/s
c.-2m/s
d.零
例4.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着球b,另一球a以一定的速度与b球发生了正碰当a、b的质量满足什么条件时,可使b球获得最大的:
a.动能
b。速度
c。动量 例5.质量为m的小球a,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v0与质量为2m的静止小球b发生正碰,碰撞后,a球的速度变为原来的1/3,那么碰撞后b球的速度可能值是:a.1/3 v0
b.-1/3 v0
c.2/3 v0
d.5/3 v0
例6.质量为m的小车在光滑水平地面上以速度v0,匀速向右运动,当车中的沙子从底部的漏斗不断流下时,车子速度将: a.减少;
b.不变;
c.增大;
d.无法确定 例7: 导学,第2页⑵ 例8:人船模型
⑴船的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船长为l,开始时人和船都是静止的,不计水的阻力,人从船的一端走到船的另一端,求船的后退的距离? ⑵气球加软梯的总质量为m,人的质量为m,开始时,人距地面的高度为h,现在人缓慢的从软梯向下移动,为使人能安全的到达地面,软梯至少多长? ⑶质量为m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的木块压缩了框架左侧的弹簧并用线固定,木块框架右侧为d,现在把线剪断,木块被弹簧推动,木块达到框架右侧并不弹回,不计一切摩擦,最后,框架的位移为
.⑷小车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一个人站在车上练习打靶,除子弹外,车、人、靶、枪的总质量为m,n发子弹每发子弹的质量均为m,枪口和靶距离为d,子弹沿着水平方向射出,射中后即留在靶内,待前一发打入靶中,再打下一发,n发子弹全部打完,小车移动的总距离是
.例9.判定过程能否发生
原则:⑴动量守恒,⑵动能不增加,⑶不违背碰撞规律
方法:抓住初始条件利用三个原则判定结果
1.甲、乙两球在水平光滑轨道上,向同方向运动,已知它们的动量分别是
p甲=5kgm/s,p乙=7kgm/s,甲从后面追上乙并发生碰撞,撞后乙球的动量变为10kgm/s,则两球质量m甲与m乙间的关系可能是下面哪几种?
a.m甲=m乙
b.2m甲=m乙
c.4m甲=m乙
d.6m甲=m乙
2半径相等的两个小球甲和乙,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沿同一直线相向运动,若甲球的质量大于乙球的质量,碰撞后两球的运动状态可能是: a.甲球的速度为零而乙球的速度不为零。b.乙球的速度为零而甲球的速度不为零。c.两球的速度都不为零。d.d.两球的速度方向均与原方向相反,两球的动能仍相等
3.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动能为e0动量大小为p0的小钢球1与静止的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1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为e
1、p1,球2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
2、p2,必有:
a.e1<e0
b.p1<p0
c.e2>e0
d.p2>p0 5. 如图所示,有两个小球
1、2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1、m2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球1以一定的速度向静止的球2运动并发生弹性碰撞,设球2跟墙相碰撞时没有能量的损失,则:
a. 若m1<m2,两球不会发生二次正碰 b. 若m1=m2两球只会发生二次正碰 c. 若m1<m2,两球不会发生一次正碰 d. 以上三种情况下两球都只会发生两次正碰
例10.质量为m的火箭,以v0匀速上升,瞬间质量为m的喷射物以相对与火箭的速度v向下喷出,求:喷射物喷出瞬间火箭的速度?
例11.总质量为m的热气球,由于故障在空中以v匀速下降,为阻止继续下降,在t=0时刻从热气球上释放一个质量为m的沙袋,不计空气阻力在t=,时热气球停止运动这是沙袋的速度为。
例12.在光滑的水平面有a、b两个物块,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2m,在滑块b上固定一个水平轻弹簧,滑快a以速度v0正碰弹簧左端,当的速度减少到v0/2,系统的弹性势能e= 5/16mv2
例13.甲、乙两船的质量为1t和500kg,当两船接近时,每船各将50kg的物体以本船相同的速度放入另一条船上,结果乙船静止,甲船以8.5m/s的速度向原方向前进,求:交换物体以前两船的速度各多大?(不计阻力,50kg的质量包括在船的质量内)9m/s、1m/s 例14.甲、乙小孩各乘一冰车在冰面上游戏,甲和冰车的总质量为30kg,乙和冰车的总质量也为30kg,游戏时甲推一质量为15kg的木箱,和他一起以大小为v0=2m/s的速度滑行,乙一同样大小的速度迎面而来,为避免相撞,甲突然将箱子沿水平面推给乙,箱子滑到乙处时乙迅速把它抓住若不计摩擦。求甲至少要以多大的速度(相对于地面)将箱子推出,才能避免相撞?(5.2m/s)l 例15.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a、b两辆小车,水平面左侧有一竖直墙,在小车b上坐着一个小孩,小孩与b的总质量是a的质量的10倍,两车从静止出发,小孩把车a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推出,车a与墙碰撞后仍以原速度返回,小孩接到车a后,又把它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v推出,车a返回后,小孩再把它推出,每次推出,小车相对地面速度大小都是v,方向向左,则小孩把a总共推多少次后,车返回时,小孩不能接到?(6次)
例16.两个木块a、b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它们质量都是m,两颗子弹a、b的质量都是m,且m<m a、b以相同的水平速度分别击中木块a、b,子弹a最终留在木块a中,子弹b穿过了木块b,若在上述过程最后a、b,a、b的动能分别为ea、eb、ea、eb试比较它们的大小? 例17.质量为m的甲、乙两辆小车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甲车上站着一个质量为m的人,现在人以相对于地面的速度从甲车跳上乙车,接着以同样大小的速度反跳上甲车,最后两车速度大小分别为v甲、v乙
求:1.v甲与v乙的比值
2比较人对两车所做功的多少 例18.光滑的水平面上静止一小车质量为m,竖直线下有一质量为m的小球,将小球拉至在水平释放后,小球摆至最底点时车的速度? 上题中若将小车挡住后释放,求小球摆动的最大高度 例18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同的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
a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同速率互相分开。b.若两球质量相同,碰后以某一相同速率同向而行。c.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同速率互相分开。d.若两球质量不同,碰后以某一相同速率同向而行。例19.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m、n两个物体,系与同一根绳的两端,开始时,绳是松弛的,m和n反向运动将绳子拉断,那么,在绳被拉断后,m、n可能运动情况是 a.m、n同时停止运动。
b.m、n按各自原来运动的方向运动。c.其中一个停下来,另一个反向运动
d.其中一个停下来,另一个按原来的方向运动。
例20.质量为100kg的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速度是2.2m/s,有一个质量为60kg的人以相对于地面是7m/s的速度跳上小车,问: 1.如果人从后面跳上小车,小车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4m/s 与车原运动的方向一致
2.如果人从前面跳上小车,小车的速度多大?方向如何? 1.25 m/s与车原运动的方向 相反。例2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并列的木块a和b,a的质量为500g,b的质量为300g,有一质量为80 g的小铜块c(可以视为质点)以25m/s的水平速度开始在a的表面滑动,由于c与a、b的上表面之间有摩擦,铜块c最后停在b上,b和c一起以2.5m/s的速度共同前进,求:⑴木块a的最后速度va
? ⑵c在离开a时的速度vc? 4m/s 2.1m/s 例22.光滑的水平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木板,一质量为m的木块以v0的速度冲上木板,最后与木板相对静止,已知木板与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为了使木块不从木板上滑下来木板至少多长?
例23.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木版a质量是m,它的光滑水平面上放着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b,另有一块质量为m的木版c,以初速度v0向右滑行,c与a相碰并在极短的时间内达到共同速度,(但不粘连)由于c的上表面不光滑,经一段时间后,b滑行到c上并达到相对静止,b、c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求:⑴b离开a时,a的速度?
⑵b、c相对静止时,b的速度? ⑶b在c上滑行的距离?
例24.平板车c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有a、b两个物体(可视为质点)分别从小车c的两端同时水平地滑上小车,初速度va=0.6m/s,vb=0.3m/s,a、b、c间的动摩擦因数都是μ=0.1 a、b、c的质量相同,最后a、b恰好相遇未相碰,且a、b、c以共同的速度运动,g取10m/s2 求:⑴a、b、c共同的速度?
⑵b物体相对地面相左运动的最大位移? ⑶小车的长度?
例25.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2m的木版a,木版左端有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b,a与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开始时a与b一起以v0的速度向右运动,木版与墙发生碰撞的时间极短,碰撞过程中无机械能损失,求
⑴.由a开始反弹,到a、b共同速度的过程中,b在a上滑行的距离?
⑵.由b开始相对于a开始运动起,b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的最大距离? 例26.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两个半径都是r的小球a和b质量为m和2m当两个球的球心距离大于l时两球(l比2r大的多)两球间无作用力,当两球间的距离小于l时两球间存在着相互的恒力斥力f,设a球从远离b球处以v0沿两球连心线向原来静止的b球运动,欲使两球不发生接触,v0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
高中物理线速度教案 篇二
第3节 速度和加速度
说教材:
《速度和加速度》是司南版必修1第二章“运动的描述”第3节的内容,是本章的基础。本章从机械运动入手,讲述运动学的基础知识,是高中物理的基础,所以本章的教学 关系到高中物理教学的好坏。本节的主要教学内容有:平均速度、瞬时速度、加速度。本节速度、加速度是描述运动的重要物理量,理解速度和加速度概念是学习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基础,所以学好本节内容有利于为后面的学习做准备。结合本节的内容和特点,为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按教学大纲要求,结合新课标提出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即位置变化的快慢)可以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来描述。
2.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知道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
3.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在描述运动快慢方面的区别和联系
4.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的方向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方向。
5.理解直线运动中加速度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及其加速或减速运动之间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
初步了解极限思想在建立瞬时速度概念时的作用,了解比值定义法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区别物理概念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如果能抓住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也就把握了本节的要领。高一学生的思维具有单一性,定势性,并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转变,他们容易接受相对形象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而对相对抽象的加速度 普遍感到困惑。所以本节教学的重点是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以及它们的区别;教学的难点是: 加速度概念的理解。
说教法
物理教学重在启发思维,教会方法。物体的运动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现象,学生对物体的匀速运动已有自己的认识,作为教学的起点。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知道速度、加速度的概念;并引导学生分析平均速度、瞬时速度,体验它们的区别,利用类比的方法指导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使学生全面的理解教材,把握重、难点;因此,本节课综合运用讲授法、类比法、讨论法并结合多媒体手段。在教学中,加强师生双向活动,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
说学法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现代教育以“学生为中心”,更加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新知识。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初中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简要复习位移的概念后,为了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引入新的物理量(速度),再理解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概念,指导学生利用类比的方法研究 速度的变化的快慢来理解加速度的概念,体验类比的方法,体会比值定义法在物理中的运用。通过巧用提问,评价;激活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课堂气氛,让学生在轻松、自主、讨论的课堂环境下完成学习任务。学生主动接受新知识,加上例题的巩固,再回到物理概念的理解。
说教学过程
从以上分析,教学中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先进行速度的教学后进行加速度的教学,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快慢作为加速度的基础,再用类比的方法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符合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过程。设计如下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大约需要5分钟的时间)
复习位移的概念后,教师举例(物体有各种各样的运动,不仅不同的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不一样,且同一物体在不同时段的运动快慢程度也可以不同。并请同学们举例:如 蜗牛爬行,飞机起飞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运动快慢?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新课教学(大约需要35分钟的时间)
(1)平均速度:教师提出问题:物体做机械运动时位置发生了变化(即发生了位移),但运动的快慢如何描述?引导学生思考,和具体讨论两种简单的运动快慢的描述:位移相同比较时间,运动的时间相同比较位移。在讨论位移和时间都不同时采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来描述(比值大,运动快;反之则慢)。从而引出平均速度的概念及公式(或),这样学生知道为什么要引入平均速度,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了解比值定义的方法。教师利用教材中的图2-22和表2-3,让学生明确求的是哪一段时间,哪一段位移的平均速度。
(2)瞬时速度:让学生讨论与交流:得出平均速度只能粗略描述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物体运动的快慢,但不能描述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在给出瞬时速度的概念。体会极限思想在物理中的运用,了解实验室怎样测瞬时速度,并
总结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3)加速度:通过平均速度的引入方法来引入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利用教材的例题,帮助学生理解加速度的概念和公式,知道加速度是矢量,加速度有正、负之分,并理解正、负号的意义;进而突破加速度概念的教学难点。通过交流,教师总结:再进行例题的讲解与巩固,使学生学习的知识具有稳定性。最后布置作业。(在板书方面:教学中将黑板一半写概念,另一半用来作图分析。)
结束语 : 在以上设计中,我力求“以学生为中心”,以物理概念为基础,积极倡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学习。同时还要根据学生的需要和课堂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不断地反思和总结。在此,还请各位老师,领导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高中物理线速度教案 篇三
速度和加速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2,理解加速度的定义,会用公式
道加速度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米每二次方秒(解决有关问题,能区分).,知
3、知道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相同;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与初速度 方向相反.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和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加速度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高一学生最难搞懂的概念之一,教材为了减小难度,对加速度概念的要求比较低,没有区分平均加速度和瞬时加速度,而是在前几节学过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等问题后学生知道了物体的运动通常情况下,速度在改变,很自然的引出速度变化也有快慢之分,进而引入加速度概念;加速度的矢量性,教材的处理也比较通俗易懂,最后又给出一些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图表,给学生一些直观、生动的印象.节后又对速度、加速度做了一对比,有助于学生理解这些概念,对变化率的分析与解析也恰到好处.
教法建议
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或课件,让学生逐步体会,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在变,速度的变化需要时间,速度的变化有快慢之区别,且速度变化的快慢是了解物体运动情况的重要指标,为引入加速度做好铺垫.这里是高中物理第二次用比值定义物理量,可以让学生回顾引入速度概念的过程.加速度的单位要让学生按规定的读法读,即读成米每二次方秒;加速度的方向是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加速度这一比较难理解的概念,加之学生对矢量的运算又不熟悉,所以只对匀变速直线运动加以解释,由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只有两个方向,与速度同向,或与速度反向,因此当规定速度方向为正方向时,加速度的方向就可以有正负号反映,注意正负号仅仅反映的是加速度的方向.
1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加速度的概念
教学难点:加速度概念的引入及加速度的方向 主要设计:
一、复习讨论:
1、什么叫匀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两个实例(提问)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提问)
二、展示课件,深入讨论
1、展示课件:两物体(如汽车)同时匀加速起动情况.
第一个:5秒内速度由0增到10m/s,后匀速.
第二个:2s内速度由0增到6m/s后匀速.
2、提问讨论:
(1)两物体最终速度哪个大?
(2)一秒末时哪个速度大?
(3)第1s内,第2s内,两物体速度变化各多大?
(4)两物体,哪个启动性能更好?哪个速度改变得快?
(5)怎样能描述出速度改变的快慢?
3、看书29页第一自然段,及第二自然段,讨论:
(1)加速度是描述什么的物理量?
(2)加速度的定义式如何?公式中各个量的含义是什么?如:的含义?
(3)计算一下课件中所给两物体的加速度大小(练习)
4、看书29页第
三、
四、五自然段,讨论:(1)加速度的单位是什么?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速度方向相同吗?请举例说明(引导学生各举一匀加速和匀减速的实例)
(3)
(4)如何从 比 的加速度小,对吗?
图像中求物体的加速度?
5、阅读30页上部分内容讨论:
(1)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如课件1情况)
(2)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举例说明.
(3)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对吗?
(4)速度变化率越大,加速度越大,对吗?
(5)有没有速度很大,而加速度很小的情况?
(展示课件:飞机水平匀速飞行)
(6)有没有速度很小,而加速度很大的情况?
(展示火箭发射升空过程的资料)
探究活动
在十字路口,当绿灯亮时,大卡车和骑自行车的人同时起动,经常发现,前几米自行车在前,大卡车在后,经过一段时间,大卡车将超过自行车,请实地观察并解释所见到的现象。
高中物理线速度教案 篇四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加速度的概念,知道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知道它的定义、公式、符号和单位。 2.知道加速度是矢量,知道加速度的方向始终跟速度的改变量的方向一致,知道加速度跟速度改变量的区别。
3.知道什么是匀变速直线运动,能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理解加速度的意义。
4.通过对速度、速度的变化量、速度的变化率三者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加速度的概念及物理意义 2.加速度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关系
3.区别速度、速度的变化量及速度的变化率 4.利用图象来分析加速度的相关问题 难点:加速度的方向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比较、分析法
四、教学设计
(一)新课导入
起动的车辆初始时刻的速度(m/s)可以达到的速度(m/s)起动所用的时间(s)小轿车03020 火车050600 摩托车02010 教师引导学生三种车辆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分析比较发现:三种车辆的速度均是增大的,但它们速度增加得快慢不同。那么,如何比较不同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呢?从而引入加速度。
(二)新课内容 1.速度的变化量
提问: 速度的变化量指的是什么?
(速度由 经一段时间 后变为,那 的差值即速度的变化量。用 表示。)提问: 越大,表示的变化量越大,即速度改变的越快,对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得出: 要比较速度改变的快慢,必须找到统一的标准。也就是要找单位时间内的速度的改变量。2.加速度
学生阅读课本,教师引导学生得出:
(1)定义: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的时间的比值
(2)物理意义:指进速度变化的快慢和方向(3)单位:米/秒2(m/s2)
(4)加速度是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5)a不变的运动叫做匀变速运动。匀变速运动又分匀变速直线运动和匀变速曲线运动。
[例题1] 做匀加速运动的火车,在40s内速度从10m/s增加到20m/s,求火车加速度的大小。汽车紧急刹车时做匀减速运动,在2s内速度从10m/s减小到零,求汽车的加速度。
分析:由于速度、加速度都是矢量,所以我们计算的时候必须先选一个正方向。一般选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
分析讨论:
(1)火车40s秒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初速度方向什么关系?
(2)汽车2s内速度的改变量是多少?方向与其初速度方
高中物理线速度教案 篇五
碰
撞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性碰撞与非弹性碰撞,2.认识对心碰撞与非对心碰撞 3.知道碰撞的特点和规律 4.了解微粒的散射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体会碰撞中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与否,让学生体会对未知物理现象进行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发表个人见解,敢于探究的情感与态度.(2)体会探究过程的乐趣,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用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讨论碰撞问题 ★教学难点
对各种碰撞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
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几个小球 ★课时安排 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师:课间大家观看的视频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同学们,是什么? 生:是碰撞。
师: 对了,碰撞是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现象,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析碰撞、研究碰撞。
(二)新课教学
一.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
师:首先,我们来个课间精彩回顾,观察碰撞,感知碰撞特点。
3、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师:下面大家观察这两幅图,能从中获取什么信息?班长在哪,你从图中看出了什么?
生:
个隐藏的规律也同时在支配着碰撞的结果。大家想想这个隐藏的规律可能是什么?
生:可能是能量。
师:能说下你猜想的依据吗? 生:因为没有能量损失。师:怎样看出来的?
生:系统碰撞前后的动能好像应该相等,在(1)中满足,但是在(2)和(3)中不满足。
师:好的!分析非常有道理,动量守恒是我们能够确定的,而动能也相等也就是说机械能守恒至多是个假设,我们常说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因此,机械能是否守恒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加以验证。为此我们可以把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守恒作为一个假设。
三.理论分析,寻找碰撞规律
现在,我们的目标是寻求办法验证碰撞前后系统机械能守恒这个假设是否成立。首先要建立模型。生活中的碰撞是很复杂的,我们要抓住主要矛盾,利用简化思想抽象出最简单的模型。比如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1的小球速度为v0,质量为m2的小球静止,两球发生正碰,碰撞之后两小球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推导: 以初速度v0方向为正方向
(1)(2)
求解:
讨论:
(1)若m1=m2,则v1=0,v2=v0(这就是实验结果,两球交换速度)(2)若m1>m2,则v1>0,v2>0(用实验加以验证)(3)若m10(用实验加以验证)(4)若m1»m2,则v1≈v0,v2≈2v0
(5)若m1«m2,则v1≈-v0,v2≈0(生活实例乒乓球撞墙原速率反弹,墙不动)师:从上面推导过程看,理论推导的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一致,到这里我们可以认为刚才提出的假设是符合实际情况,可以用来解释实际情况的。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一类满足动能不损耗的碰撞叫做弹性碰撞。师:是不是所有的碰撞都满足系统机械能守恒呢? 请大家认真观察并思考下面两种情形:
情形1:一个质量m=1kg的钢球,以水平速度v0=2m/s运动,碰到一个静止的质量m=3kg的橡皮泥球。碰撞后两球粘在一起向前运动。
情形2:一个质量m=1kg的木球,以水平速度v0=2m/s运动,碰到一个静止的质量m=3kg的泥球。碰撞后两球分开,木球速度为v1= 0.2m/s; 分成两大组进行运算
(1)碰后两球的速度多大?(2)碰前两球动能之和多大?(3)碰后两球动能之和多大?
然后展示这两组的运算结果。情形1: 碰后两球速度相等为0.5m/s;碰前动能之和为2j,碰后动能之和为0.5j。情形2:碰后木球速度0.2m/s,泥球速度0.6m/s;碰前动能之和为2j,碰后动能之和为0.56j。
师:计算表明这两种碰撞动能发生了损耗,在物理学中称之为非弹性碰撞。情形1动能损耗最大,碰撞的特征是碰后两球粘在一起具有相同的速度,这种碰撞是非弹性碰撞中系统动能损耗最大的,我们称之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情形2动能有损耗但没达到最大,叫做一般碰撞。
师:碰撞分为三类,一是弹性碰撞,机械能守恒;二是一般碰撞,动能有损失;三是完全非弹性碰撞,动能损失最大。总言之,无论什么碰撞,机械能不增加。需要说明的是:1.真正的弹性碰撞,只有在分子、原子以及更小的粒子之间才会遇到。因为微观粒子相互接近时并不发生直接接触,因此微观粒子的碰撞又叫散射。
2.钢球、玻璃球、硬木球等坚硬物体间的碰撞,通常情况下动能损失很小,因此我们可以把它们当成弹性碰撞来处理。
四.归纳推广,总结碰撞规律
1、碰撞过程由于内力远大于外力,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碰撞过程机械能不能增加,要么不变或者要么减少
3、碰撞要符合客观实际
碰前:后面的小球1要追得上前面的小球2,要求碰后:如果两球同向:
五. 应用举例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两球沿球心连线以相等的速率相向而行,并发生碰撞,下列现象可能发生的是?
a.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b.若两球质量相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c.若两球质量不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互相分开 d.若两球质量不等,碰后以某一相等速率同向而行
例2.两个小球在光滑水平面沿同一直线运动,b球在前,a球在后,已知ma=1㎏, mb=2㎏,va=6m/s,vb=2m/s。则当a、b碰撞后,a、b两球的速度可能是: a、va1=5m/s,vb1=2.5m/s b、va1=2m/s,vb1=4m/s c、va1=-4m/s,vb1=7m/s d、va1=7m/s,vb1=1.5m/s 六.小结
本堂课,我们分析了碰撞的相关问题,知道碰撞的特点是作用时间极短,内力远大于外力且瞬间没有位移。碰撞分为三类,弹性碰撞、一般碰撞、完全非弹性碰撞,它遵循动量守恒定律,机械能不增加和符合客观实际的规律。
七、作业布置
八、板书设计
碰 撞
一、碰撞特点
1、作用时间极短
2、内力远大于外力
3、瞬间没有发生位移
二、碰撞分类
1、弹性碰撞: 以v0方向为正方向
(1)
(2)
(1)若m1=m2,则v1=0,v2=v0(2)若m1>m2,则v1>0,v2>0(3)若m10(4)若m1»m2,则v1≈v0,v2≈2v0(5)若m1«m2,则v1≈-v0,v2≈0
2、一般碰撞:机械能有损失
3、完全非弹性碰撞:机械能损失最大
三、碰撞的规律
1、遵循动量守恒定律
2、机械能不增加
3、符合客观实际
(1)碰前:碰后: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先以研究碰撞为主题,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基本的现象研究的思维过程。即为“观察实验→提出疑问→分析推理→总结规律”。先从观察生活中的碰撞总结碰撞特点,学生倍感兴趣和深有体会,能够在内心产生共鸣。后用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的分析,揭示了常见现象中的不寻常之处,激发了学生进一步探究的兴趣。本节课的主体内容无疑是对弹性碰撞的理解,这个过程的基本步骤为“提出假设→理论推理→实验检验→总结规律”。在分析过程中,以问题为纽带,逐步引导学生的思维,直至最终推理得出规律。
但是,由于多媒体设备的客观问题,课堂上出现了很多意外,以致耽误了不少教学时间,导致教学内容未完成,缺少了最后一道环节,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
本节课的亮点在于四个方面:
高中物理线速度教案 篇六
高一物理组自助餐
主题:第三章
第三节
摩擦力
【要点导学】
1.两个物体相互接触,当有相对滑动的趋势,但又保持相对静止状态时,在它们接触面上出现的阻碍相对滑动的静摩擦力。(1)产生条件:两物体必须接触且接触面粗糙;有正压力;有相对滑动趋势
(2)静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且与 相反。
静摩擦力大小: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与迫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的外力(或沿着接触面的分量)大小相等。
(3)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值,它是物体即将开始相对滑动时的静摩擦力,即最大静摩擦力。
2.两个互相接触且有相对滑动的物体,在它们的接触面上会产生阻碍相对运动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 ; 。(2)滑动摩擦力方向:沿接触面且与 相反。(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两物体间的压力成正比,即ff=μfn,其中μ为动摩擦因数,无单位,它与接触面的材料、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而与物体间的相对速度的大小、接触面的大小、压力的大小无关。【范例精析】
例1.关于摩擦力的说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个接触的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一定有摩擦力
b.受静摩擦作用的物体一定是静止的c.滑动摩擦力方向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1 高一物理组自助餐
d.物体间正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变化,但有一个限度
解析:两个相对静止的物体间不一定有静摩擦力,还要看它们间是否有相对滑动趋势。例如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它们之间就没有静摩擦力。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不一定是静止的,例如与倾斜的匀速运动的输送带相对静止的物体,物体与输送带之间有相对滑动的趋势,所以有静摩擦力存在,但物体并不是静止的。产生静摩擦力时只要与接触面相对静止就行了。上述的输送带如突然加速,物体就可能受到与运动方向一致的滑动摩擦力。所以a、b、c三个选项都是错的。在正压力一定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可以因外力的变化而变化,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这就是一个限度。本题目正确的选项是d。
拓展:(1)不管静摩擦还是滑动摩擦力的方向,都要注意与接触面的“相对性”
(2)值得注意的是,正压力变化时静摩擦力不一定变化,但最大静摩擦力肯定变化。
例2要使木块在水平木桌上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小些,下列措施中有效的是
()
a.将木块和木桌的接触面刨光滑些
b.在木桌表面上垫一张平整的铁皮 c.使木块的滑动速度增大
d.减小木块与桌面的接触面积 答案:本题目正确选项为ab
高中物理线速度教案 篇七
高中物理《弹力》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常见的形变,了解物体的弹性; 2.知道弹力产生的条件;3.知道压力、支持力、绳的拉力都是弹力,能在力的示意图中画出它们的方向。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弹力的存在,能提高在实际问题中确定弹力方向的能力,体会假设推理法解决问题的巧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观察和了解形变的有趣现象,感受自然界的奥秘,感受学习物理的乐趣,建立把物理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弹力产生的条件及弹力方向的判定 【难点】
接触的物体是否发生形变及弹力方向的确定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学一开始前,给每个学生小组分发弹簧和尺子,让每个小组试着把玩这些物件,如用力拉或压弹簧,用力弯动尺子等。在操作过程中思考被拉或压的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弹簧,弯动的尺子的有什么共同点是什么?大家可否试着举出生活中其他的一些诸如这个弹簧和尺子的例子? 物体的形状都发生了改变。由此引入物体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是源于物体都受到了力的作用,这种力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弹力。
环节二:新课讲授(一)弹性形变和弹力
概念: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提问:刚才举的那些例子都很容易观察到,如果一本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学生会产生疑惑分歧,但教师此时可以不用详解,而是做现场演示实验1,让学生观察用手挤压时烧瓶的形变(双手握住注满红墨水的烧瓶,用力挤压底部。上插玻璃管中的红墨水液面上升。)
为了让学生有更直观深刻的印象,也会用视频播放演示实验2 :桌面微小形变的激光演示(在一个大桌上放两个平面镜m和n,让一束光依次被这两面镜子反射,最后射在刻度尺上形成一个光点。用力压桌面,观察刻度尺上光点位置的变化。)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学生观察后思考: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观察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 我们用了什么样的方法? 那书放在桌面上,书和桌面发生形变了没有? 分析得出:通过微观放大的方法观察,我们发现原来不容易观察的瓶子和桌面也发生了形变。
归纳:由此我们可以想到一切物体都可以发生形变,形变分为很多种类,有些物体在形变后能够恢复原状,这种形变叫做弹性形变。
提问: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是不是在所有的情况下都可以恢复原状呢?请举例说明? 学生能举出有时弹簧拉得过长就恢复不了原状。指出:如果形变过大,超过一定的限度,撤去作用力后物体不能完全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做弹性限度。
根据前面的铺垫,总结弹力的概念:发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例举蹦床的例子说明。
(二)几种弹力的方向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书与桌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学生一起分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指出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都是弹力。
举出实例:给出吊灯图片,做出分析。以灯为研究受力对象,链子指向链子收缩的方向吊住吊灯,链子发生形变。链子被拉长,就要企图恢复形变。这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里施力物体——链子,受力物体——灯。这时候链子对灯的拉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指向链子收缩的方向。
做出总结: 弹力方向——施力物体形变恢复的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方向相反。压力和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指向受力物体,绳的拉力总是沿着绳子指向绳收缩的方向。
环节三:巩固提高
给出如下三个图片,要求学生画出弹力的示意图。
归纳总结:
三种接触情况下弹力的方向:
(1)面面接触,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2)点面接触,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的物体(3)点点接触,垂直于接触点的切面指向被支持物体。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归纳弹力的相关知识点。
作业:预习后面胡克定律,了解弹力大小的特点。
四、板书设计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五、教学反思
本文由广西中公教育整理提供,供各位考生参考学习!
高中物理线速度教案 篇八
龙源期刊网 http://.cn
谈谈高中物理教学中的速度
作者:袁玮冰
来源:《读与写·下旬刊》2013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9-0011-01
有些力学问题中,隐含条件是两物体的运动速度相等(或说成即两个运动物体的相对速度为零,两物体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对这类题若不仔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抓住临界状态的隐含条件,则往往会使解题思路陷入困境,现对这类问题分几种情况进行归纳分析。
1.同向运动物体间距离出现最大或最小的隐含条件是速度相等
2.两物体不相撞的隐含条件是速度相等
3.物体上升到最大高度时的隐含条件是速度相等
最高点是与参照物有关的一个特殊位置。设物体甲的运动以物体乙为参照物,则当物体甲相对于物体乙的竖直向上的分速度为零时,甲相对于乙到达最高点
4.在能量转化过程中,能量最大时的隐含条件是速度相等
应当说明,当a,b速度相同,弹簧压缩量最大时,运动过程并末结束,之后b继续加速,a继续减速,当弹簧恢复原长时,b的速度最大,a的速度最小。因为此时,所以弹簧将伸长,a减速,b加速,当又一次时,弹簧的伸长量达到最大,弹性势能又一次达到最大,且为
1.6j……,这样的运动周而复始,的临界状态也将周期性出现。
6.一物体在另一物体上滑行,当上面的物体滑到下面物体的另一端刚好不掉下的条件是当两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相等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2023年高中物理线速度教案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