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与高考的联系和衔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范文
一、课题的提出: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已具备一定的语文素养,语文学习中的个性倾向渐渐明显,不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差异逐渐增大。高中语文教学,要在保证全体学生达到共同基本目标的前提下,努力满足其学习要求,支持其特长与个性的发展。”
选修课的开设是在新课程标准关注社会对人才多样性需求这一时代背景下提出的。选修课突出了课程的选择性,它将“适应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不同发展”摆在了首要位置,把多样性、自主性、选择性、个性化等作为主要特征。选修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其可以为学生创新意识和人文精神的培养提供一个比必修课更有力、更广阔的平台。学生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
但是高考毕竟是与千家万户几代人息息相关的大事,提高高考成绩依然是硬道理,在新课改下倡导高考成绩看似与时相悖,实则极具现实,那么怎样使新课改中的选修课与高考紧密衔接就成了非常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1、《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包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国现代诗歌散文欣赏》、《外国诗歌散文欣赏》、《中国小说欣赏》、《外国小说欣赏》、《新闻阅读与写作》、《中外传记作品选读》、《语言文字应用》、《文章写作与修改》、《先秦诸子选读》共10册教材)
3、新课改《高考考纲》、高考考题
4、高中语文选修课与高考的联系与衔接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深入开展高中语文选修模块的实践与研究,探索出一种切合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的、操作性强的高中语文选修学习模块,积极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将新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落到实处。
2、在高中语文选修模块学习中,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变被接受的“要我学”为主动进取的“我要学”,培养学生学习选修课的兴趣,并进一步提高选修课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寻求高中语文选修模块与高考的联系与衔接点,在教学中使学生的学习向纵深方向发展,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素质和提高高考成绩的双重目标。
四、研究方法:
1、以真诚的态度包容学生矛盾性观点,对不同选修课本不同情感,启发引导学生积极进行思维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2、灵活选择选修课本,激活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提高奠定基础。
3、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师生共同参与,课内学习与课外研究相结合,局部探究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阶段性研究与长期性研究相结合,确保研究进度、研究质量和最终成果。
五、课题组织:
课题负责人:薛林邦
课题组成员:薛林邦王延峰 曹明福
六、研究步骤和措施
1、研究步骤
(1)、准备阶段:(2013年9月-2014年2月)
由课题负责人薛林邦组织课题组成员深入学习《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特别是其中有关选修课方面的理念,并结合高中语文新课程及教学实际,探讨高中语文选修与高考的联系与衔接,初步制订《课题实施方案》,作为第一阶段的阶段性小结。
(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8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按课题组讨论制订的《课题实施方案》,在新课程高中语文选修课模块教学中,初步探索高中语文选修课教学中的选择性、基础性、拓展性,并及时反馈课题实践过程中的有关信息,供课题组共同探讨研究,进一步完善《课题实施方案》,增强其可操作性。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开展的实践活动进行总结分析,撰写教学案例论文及课题阶段性小结。
(3)、推进阶段:(2014年9月-2015年2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全面实施经上阶段实验修订之后的《课题实施方案》,研究高考考纲及课题,在课题实施过程中,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对课题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注意深入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进一步提高语文选修课模块教学的质量。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积极组织课题组成员对学生选修课学习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并撰写相关论文及课题阶段性小结。
(4)、总结阶段:(2015年3月-2015年8月)
课题负责人薛林邦撰写课题结题报告,并整理课题研究相关资料,准备课题结题送审,课题组成员协助课题负责人做好课题结题有关工作。)
2、研究措施
(1)、建立完善的课题网络
以《高中语文选修课与高考的联系和衔接研究》为研究的课题,各课题组成员根据本校实际及学生特点确定自己研究的方向。以教研组为单位,通过研究制定出研究效果的检测评价标准,及时进行检测,每学期进行课题的阶段性总结。
(2)、健全规范的课题管理机制
为了使课题的研究出成果,规范课题管理制度,完善并建立课题研究责任制,完善课题研究工作监督机制,充分发挥课题负责人的龙头作用及各成员的分工协作作用。
(3)、点面结合、多措并举确保研究质量
密切联系教育教学实际,课题组成员分工协作,师生共同参与,课内学习与课外研究相结合,局部探究与整体推进相结合,阶段性研究与长期性研究相结合,确保研究进度、研究质量和最终成果。
七、课题研究预计的成果:
1、培养有思维、有个性、有创新、有能力的学生。
2、总结出较高水平的研究报告;
3、积累优秀课、优秀课件、个案研究和讲座、学习的录像资料;
4、培养出具有较高教育教学水平的科研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