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工作总结范文
一、基本情况
四眼碶小学是鄞州区第一批集团化办学的成员校。学校一直以来不断实践着“和衷共济、和合包容、和而不同”的12字“和教育”办学思想,推行 “一校两区”管理模式,打造“和而不同”的校区品质。宁波市四眼碶小学从学校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品质建设、学生养成教育等方面始终保持各层面“综合发展”的高位态势。
二、主要做法及荣誉
1.注重“顶层设计”,以价值引导润泽教师的心灵
学校提出了“信文行拓”核心价值:“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以身垂范;充满活力”让每位碶小教师看到了我们共同的山。“碶小百名教师行师礼”“碶小教师誓言”“和雅教师形象设计”建构起碶小教师共同的愿景。教师课堂礼仪、教师日常礼仪、师德承诺书、教师实事承诺于细节中彰显特质;“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家长心目中最温暖的一瞬”“学生心目中的最美镜头”实现了多元引领,多向重塑。从1.0到3.0版的“顶层设计”,通过价值引导润泽了每一位教师的心灵。
2.丰富“基层设计”,以五项修炼赋予教师的定力
“和雅”教师不会内卷,但也绝不会躺平。他们不仅具有公平、仁爱、好学、智慧的特点,他们更懂得思考、反观、借鉴、共享,懂得享受幸福、创造幸福。
在“系统思考”“自我反观”“它山攻玉”“服务提升”“感受幸福”为主题的五项修炼中,我们沉浸着,并随着学校和自身的成长,不断发展、不断推进。从1.0到3.0版的“基层设计”,通过“五项修炼”赋予了我们面对未来的定力。
“百师辩坛”是我们进行系统思考的组织形式。从解决日常工作中的困惑到注重用专业的眼睛去看待问题再到关注人本和未来,“百师辩坛”让我们在系统思考中看到了生命自驱的行动。
“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师情回放”的润物无声,“枚子故事”的榜样引领,再至“五中心讲堂”的热点聚焦,系列化、课程化的自我反观让我们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只有从实践走向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才能从被动成为自觉,达到知行合一的高度和深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读书是最好的学习“1.10.100”书香工程,共读一本书,群读十本书,自读百本书;在“图文悦读”中经历深层的体验、在“1+N阅读群”中享受思维的碰撞,各种不同类型的书,不同方式地阅读为我们打开一扇扇崭新的窗,让我们的羽翼更为丰盈。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010年9月,学校党支部组建了“和煦志愿者”,助“特殊”学生,助新宁波学生,助新生家长,助困惑家长,助社区市民,,“五助暖心计划”温暖了每一个角落。“有困难,找志愿者”——“和煦志愿者”成为了大家的信赖的一个“品牌”。于是,有了“和煦七点半”的求助热线;于是,有了“和煦小太阳”的倾情跟随。
“幸福感只是一种心态!”当你认识到自己在做有意义的事情时,就会产生心流,那就是基于价值观的幸福感。我们成立了迷你小分队,组建各类社团;注重温馨办公室小家的建设;我们更花了大手笔,打造了和雅驿站,让大家有了家的归属感。
“顶层设计”让我们看到远方,“基层设计”让我们找到飞翔的路。
3.私人订制,成就每一个教师的未来梦想
面对未来的勇气还需要能力,需要扎实的学识和精湛的教艺。每一位教师都渴望靠学识和智慧赢得学生钦佩的目光。唤醒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实现每一位教师的主动成长,我们创建了“私人定制”校本研修模式,成就每一个教师的专业梦想。通过调研发现问题,了解需求;精心设计培训项目,设立分类课程包;实施任务驱动,构建研修共同体;基于校本,构建研修驱动课程;跟进评估,形成研教学合一的专业生活方式和习惯。“五环”校本研修,满足了教师的发展需求,让每一个人都有了精准的规划和发展的空间。
丰富的研修活动,提升了教师的获得感。基于教学问题的“临床式”研究,强调的是在真实的教育教学情境中发生的,不是可以预设和规划,就在这种不确定性中自觉地采用整合学习的方法,生成教育教学机智。基于反思性实践的“全景式”研讨中不再是个体获取信息的过程,是在与他人的交互中反思和实践的过程。基于个性化发展的“主体式”学习关注了个人愿景:我要成为一名什么样的教师?明确自己的专业特长发展方向和内容。校本教研基于学校不断创新,逐步完善了“和美德育、和乐课程、和本科研”三大系列课程。
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首批现代化学校”、“省首批文明校园”、“浙江省先进学校”、“省最适合学生发展的学校”、“省首批校本教研先进学校”、“省示范性教师发展学校”、“省首批教师发展学校”、“省教育科研先进集体”、“省智慧联盟学校”、“省首批数字化校园示范学校”等荣誉称号。
三、存在的困难
目前,学校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如下:
1.学校编制不足,有不少代课老师和人事代理老师,师资队伍不够稳定。
2.学校中存在着“45周岁”现象,即45岁以上的教师缺乏必要的内驱力。
3.各种思潮的涌入,年轻的一代教师缺少脚踏实地的精神,易于急功近利。
五、未来计划与建议
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提升“顶层设计”;进一步重视多维联动,丰富“基层设计”;进一步结合校情,深化“私人订制”。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发展,面对百年未遇的文明变革,我们也将面临思想政治工作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学校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成就一支有能力有定力的教师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