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论文(集锦48篇)范文

(作者:时间:2022-08-26 16:09:12)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48篇《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论文》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论文》相关的范文。

篇一: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种艺术。

如果掌握了这种艺术,就可以使物理课堂充满活力,给学生以激情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他们高涨的学习情绪。

本文就如何开展物理教学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方法

物理课堂教学是一个富有逻辑性的教学过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不仅仅是单纯的传授知识,而是重在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让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现就如何开展物理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激发求知欲

教学的技巧和艺术就要使学生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追求真理,并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去探索、认识客观世界,所以教学过程必须遵循这一真理,要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启迪学生的心灵,点燃其思维的火花,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和意志,使学生的认识活动成为一种乐趣,成为精神上的需要。

1、设计物理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起。

如在教“光的折射”现象时,介绍一个实验情景:实验装置是一个玻璃槽中装水,水中插上一个塑料泡沫片,在塑料泡沫片上粘贴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让几个学生各用一根钢丝猛刺水中的鱼,由于学生总认为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那么准确界定一样,在这样错误的前科学概念的影响下,自然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直觉形成错误的判断。

教师把泡沫片从水中提起来,发现三根钢丝都落在鱼的上方,接着说:要知道这个道理,就得学习“光的折射”现象。

这样的引入,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

2、指导学生“实验探索”,体会学习的乐趣。

“实验探索”可以深化学习兴趣,这一过程,教师应处于主导地位,精心备课,设计好合理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学生应处在探索知识的主体地位上,教师应让学生动眼、动手、动脑、动口积极主动、生动活泼地学习。

要克服传统教学中教师讲的过多,统的过死的弊端,使学生完全置身于物理的环境中学习物理。

二、以探究为主体的课堂教学

1、课前预习,大胆质疑

在设计教学方案时,不是直接地以教材作为出发点,而是把教材上的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提出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启发其积极思考,并鼓励其大胆质疑。

例如:在教液体压强的时候,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1)带鱼生活在深海中,你见过活的带鱼吗?为什么?(2)潜水艇都用抗压能力很强的厚钢板制成,为什么?(3)工程师们为什么要把拦河坝设计成下宽上窄的形状?通过一系列这样的问题,在预习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初步理解,而且还可以将这些问题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分析和总结。

同时,学生还可以将预习中所发现的新问题记录下来,以备在课堂内与教师和同学共同探讨。

2、课堂教学,积极思疑

在课堂教学中,由于有些物理规律比较抽象,所以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准备。

只有教师提问提得好,学生才会集中精力去思考。

提出问题后,要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时间,还要鼓励学生提出疑问,找出教师的不足之处,并且让学生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也可以鼓励他们用逆向思维去思考问题;这样不仅可以开发学生的大脑,而且还可以加深学生对题型、物理规律的认识和印象。

物理学科与我们的生活实际是紧密联系的,所以教师在传授物理知识的时候,除了书本知识,还要同一些小实验相结合。

在上课的时候,鼓励学生自由分组进行小实验。

因为通过学生亲自做小实验,能够更好的开拓他们的视野,从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快乐的学习中探究新知识。

例如惯性实验:拿出一只圆柱形的玻璃杯子,一块平硬纸板,一个玻璃弹珠。

先把装有适量水的玻璃杯子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平硬纸板平放在杯口上,最后把玻璃弹珠放在纸板上,然后将钢制锯条垂直竖放在水平桌面的边缘,这时候请一位学生上来操作,让他用一只手按住钢制锯条下端保持不动,用另一只手拉开锯条上端,放手后让锯条击打硬纸板,看到的现象是硬纸板飞出,玻璃弹珠则掉入水中。

这个实验所需的器材很简单,任何一个没经过特别训练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同的实验结果,通过师生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寻求答案的积极性。

3、课后练习,强化释疑

对学生在课内学习中提出的疑难问题、思考题,或通过实验设置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分组探讨与评议,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灵活多变的思维品质,以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能力。

对习题要进行多角度、多方面的探究。

首先,我们在选择例题时要有针对性、基础性、典型性,运用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加以解决。

其次,通过改变习题的已知条件或结论,开展探究活动,学生独立思考或小组共同合作,教师要适度的进行点拨,指引探索方向。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对探究规律进行整理、概括,纳入知识方法体系,总结探究学习方法,提高应用能力。

三、教学体会

1.要让课程面向学生、贴近生活

初中物理大多是研究自然界最基本的规律,而其中又蕴藏着无穷奥秘,所以我们在上课时所举的事例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从而增加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2.提高学生观察、注意、记忆、实验操作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仔细观察日常生活中以及在实验过程中所出现的物理现象,充分发挥自身的记忆能力,指导学生对每节课、每一周、每一个单元所学的内容,采用自己熟悉的记忆方式进行整理和巩固。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所以必须重视“实验操作”。

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又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视野。

3.精心选题,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题的能力

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类。

要提高学生灵活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精选习题。

这不仅让学生认识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多种,更重要的是开阔了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了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小结

成功的教学,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体现,真正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师生双方配合协调共同努力达到一种和谐、完美的教学境界,它必将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

篇二: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循序渐进学会科学探究

实际的科学探究的要素较多,而在学生的科学探究中,其探究过程可以涉及所有的要素,也可以只涉及部分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应把科学探究的方法,即程序性的知识,拿到前台来进行教学,使学生了解探究的过程、知道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篇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依托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实验是初中物理课程的重要部分,实验教学的有效开展,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中学生的求知欲强,好动的性格特点,强调依托实验创设问题情境的有效性.一方面,初中物理源于生活,实验的真实性、生动性,都在很大程度上能激发学生主动探究、主动思考;另一方面,依托实验内容创设问题情境,既确保了情境创设的有效性,又有助于引导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之上,探究问题、思考问题,强化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例如,“大气压强”的教学中,教师为引入“大气压强”可以开展如下的实验演示:事先准备一个易拉罐,将点燃的酒精棉放入罐中,并迅速将罐口用橡皮泥封住.很快,学生们便听到“砰”的一声,刚才还好好的易拉罐,一下子变“瘪”了.当学生看到这一切时,顿时一片惊喜和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一下点燃.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易拉罐为何变瘪了?.面对学生的疑惑与兴趣,教师可以问:(1)易拉罐怎么变瘪的?(2)易拉罐受到什么外力?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进而实现对重点知识的获取与理解.

二、联系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的创设,强调生活元素的导向性,提高问题情境的有效性.初中生处于个性发展的特殊期,问题情境要联系生活经验,提出与学生的生活、社会热点息息相关的问题,以更好的引导学生,开展有效课堂教学.联系生活经验,让问题以直观的外在表现,激发学生的疑虑,进而自主探究、分析与研究,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例如,(1)坐在行驶中的火车或汽车上,道路两旁的树木为什么往后退?(2)为什么筷子插在水里,会被“折断”呢?;(3)为什么海是“蓝”的?……这些问题,源于学生的生活,其中又包含丰富的物理知识.真实问题不仅拉近了学生与物理的距离,也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之下,联系生活实际,主动探究,理解其背后的物理知识.案例在“光的折射”的教学中,教师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你们没发现放在水中的筷子被“折断”了?抓鱼时,明明看到鱼却很难抓到,这是为什?在这生活化的问题导向之下,学生开始讨论与交流,众说纷纭:水面反光,看的不准确;杯子有问题,欺骗了我们的眼睛…….面对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可以在课堂上依托问题导向,与学生共同完成“水杯中的铅笔被折断”的实验,逐步破解学生的疑惑,并为引出教学内容.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教学氛围,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一笔、一黑板”的教学形态发生了转变,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初中物理教学形态发生了较大转变,特别是PPT、电子黑板等的广泛应用,对于优化初中物理教学,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图像、声音与文字等信息的综合处理,实现问题情境的有效创设.如,利用PPT的动画、声音及图像的功能,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并在问题的导向之下,实现有趣味、有疑问的物理教学.例如,在“惯性”的教学中,由于惯性的抽象性,为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惯性”、认识“惯性”,教师就可以通过PPT动画演示的方式,并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学生对“惯性”的认识,进而更好地思考.教师用动画展示几个实验:学生们,在PPT中我们看到杯子盖着小木板,在它的上面有鸡蛋.大家想想,如果将纸片迅速抽走,会发生什么现象呢?学生们热烈谈论:会摔碎;会掉进杯子;会飞在空中…….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带着思考,共同观看PPT动画展示,通过放慢动画,让学生更清楚地看到这一过程,进而强化对“惯性”的感知与认识.

四、总结

总而言之,初中物理教学的情境创设,其出发点与落脚点是深化物理教学改革,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在问题情境的创设中,一要践行“生本”理念,在开放的物理教学环境下,让问题情境契合学生的个性发展及课程要求;二是紧密联系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物理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问题情境之中,提高问题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篇四: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营造课堂环境,诱导学生讨论意识

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能解放学生的思想,能消除学生学习的紧张感,能促进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教学中教师要将教学内容、学生特点,利用有趣的方式将知识展示出来,将学生内心的好奇、欲望激发出来,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逐步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比如学习有关“浮力”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浮力的存在,给学生展示一张人体躺在死海表面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躺在水面上那种惬意,然而学生又觉得不可思议,因而产生了疑问.问题展示:为什么会有这样现象?学生都知道,人在水中容易被淹死,这充分说明这张图片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是不同的,因此学生就会对这个问题进行积极的讨论.学生在感受到浮力的同时,对产生浮力的大小和因素进行讨论,从而得到了人之所以能够躺在水面上,主要是因为受到比普通水中的浮力大,从而导入溶液密度不同所产生的浮力也就不同的探究之中,进而学生开始设计实验,验证溶液密度对浮力的影响.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推翻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从具体的事物出发,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积极思考其中究竟蕴含着什么原因,得到了浮力公式.整个课堂学生的讨论情绪高涨,使得课堂不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帮助学生养成了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激化讨论交流,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讨论的情绪直接影响到讨论的效果.讨论中,教师要注意“激化”矛盾,使学生能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奋进的状态,从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疲劳感,教师要合理的安排和调控节奏,使学生讨论的内容都针对具体的问题,切实地将自己的思维方式、方法技能运用到问题解决之中,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比如学习有关“光现象”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光现象进行讨论,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太阳光、灯光、七彩光等生活中常见的光,教师可以顺势切入问题,使学生的讨论变得具体生动.问题切入:讨论我们认识的光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每个学生对光的认识不同,得出的答案也就有一定的差异,进而学生对新课的学习也就更为认真,通过对彩虹的学习,学生知道这是由于光的折射造成的五颜六色的光;通过对太阳光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太阳光中的可见光和不可见光,由于太阳光中含有紫外线,学生会觉得阳光很舒服温暖.另外,学生对生活中其它的光也进行了积极的讨论,真正了解了光的特征.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对光的认识更深了一步,将自己的看法与他人的看法进行了融合,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知道了光在生活中的应用,加深了学生对新知的印象,使学生学会辩证地思考问题.

三、联系升华,灵活应用创新

物理在生活中的运用非常广泛,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进行探究,亲身地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物理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将现实与知识相联系,利用已有的知识积极地解决生活中的物理问题,从而将自己的知识应用实践,真正达到应用创新的目的.比如学习“透镜及其应用”的时候,教师给学生提供透镜,让学生放在太阳光底下,学生会清楚地看到透镜下面光亮的小点,然后在小点处放置一张纸,学生发现纸慢慢地燃烧了起来,学生讨论的话题自然生成,纷纷地对透镜的性质进行讨论,从而得出了透镜的相关性质.有了这样的知识基础,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生活问题:大家看这是森林火灾的图片,为什么在森林没有遭到人为破坏的时候,也会引起火灾呢?生活中的现象使学生产生了质疑,进而主动进行讨论,积极在森林中寻找可以做透镜的材料,激烈的讨论时学生想到了水滴,从而知道了水滴可以做凸透镜,对太阳光具有聚光的作用,主动利用已学的知识进行分析、理解,明白了物理知识在其中的应用.通过这样的讨论,激励了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搭建,灵活地将学过的知识进行实际联系,在讨论和合作中对知识进行了整合,不仅实现了问题的解决,还帮助学生建立了新的知识体系,确保了学生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整合评价反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合理、有效地评价,不仅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搭建整合,还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力,使学生能够持续、稳定地对物理进行学习.对讨论过程进行评价时,要注重对学生思维方式、语言表达、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利用引导点拨的方式,让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检测反馈,以使学生得到更多的肯定、鼓励和反思,以激励学生更努力地学习,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比如学习有关“家庭电路”的时候,学生对家庭电路或者教室电路进行了细致具体的分析之后,对相互之间的连接和控制有了全面的了解.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反思,从而总结出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问题点拨:对本节知识点进行总结,建立相关的知识框图?学生已经对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整合讨论中就会变得很积极,从电器元件,保险丝、插头、插座的构造进行了总结和连接,教师鼓励学生对其中的控制方式、电路组成搭建相关的电路图,学生还从安全用电角度出发进行了讨论,并积极地对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讨论,搭建出了一张科学严谨的知识网络图.整个讨论过程中,学生就是课堂的中心,非常积地对相关知识进行了整合,随着教师的点拨进行思考,充分做到了对学生的唤醒、鼓励和激励,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总结

总之,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就是创新,而“讨论法”在教学中的应用,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效促进了学生对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不断地从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得学生不再受制于呆板的教学模式,而是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磨练了学生的意识,促进了学生的积极进取,从而不断地进行突破和进步.

篇五: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提高初中物理成绩之我见

文/屈国武

摘要:在初中阶段,学生如果在注重思维、推理能力的物理学科上成绩一直不理想,久而久之,在后面的学习中,就会对物理学科产生厌倦、恐惧感,使得物理有效教学之路困境重重,更谈不上学生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思维培养;物理教学;提升成绩

阅读是学好物理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我认为,阅读物理课本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叫“通读”,就是一字不差地将书中涉及的物理知识认真阅读一遍,不丢不落,不能“一目十行”,将知识的来龙去脉搞清楚,在通读中加深理解。又如,在复习到基本的物理概念和规律时,不妨在头脑中思考以下几个问题:这个概念或规律是怎样生成的;这个概念规律与其他概念规律之间有什么联系。第二步是精读。物理语言特点是言简意赅、含义明确、准确精练、具有严密的'科学性。精读时要做到仔细琢磨,反复推敲,消化吸收,即“咬文嚼字”.

一、抓住课堂复习,提高复习质量

要重视学校内的复习课,提高复习质量。复习以提高课堂效率为关键。一切竞争都是时间的竞争。学生主要靠45分钟来获取知识,搞好有效课堂复习教学是提高质量的关键。有不少考生对学校课堂复习不重视,认为该学的知识已经学过了,听不听无所谓,其实本校教师对学生的情况最了解,教师的复习针对性很强,他们对重点难点的复习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把握更准确。

二、联系生活实际,形成知识体系

中学阶段的教学思想,越来越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考查。能力的考查主要是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某一具体问题要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因此,在学习中要打破章节内容,建立知识网络。在中国教育改革日益加剧的时期,一些改革新题将不断涌现,如“创新题”“探究题”“物理情景题”等。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对学生有强大的吸引力。教师可以实验为突破口,()除了书本上的实验外,还想方设法地补充一些实验,布置一些可行的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去探究身边的物理,使学生认识到物理知识体系。

三、抓住题目训练,培养良好的解题习惯

在做题过程中摸清思路,寻找方法,总结规律,才能切实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做到解题规范、做题完整,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桥梁。没有一定量题型的练习保证,就很难确保难题不丢分。对于做借的题,不放过,认真找错误原因,犯过的错误不能再犯,错误就会变成财富。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

[2]王苹。创造教育中的个性教育[J].教育现代化,2002(2)。

(作者单位山西省临猗县崇相西初中)

篇六: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 实验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 对物理教学整体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非常显著的, 是提高物理教学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开展物理实验教学, 可以将物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充分结合在一起, 而且对于学生创新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也是极有帮助的,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主要以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与突破为论点, 重点阐述几点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物理; 实验教学; 创新; 建议;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1. 缺少较为多样化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在实验教学模式方面, 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 仅仅通过看或听来理解物理知识。在分组实验中, 学生按部就班地按照教师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 学生的操作比较机械化, 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培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包括以下两点:其一, 在课程安排上, 物理课程安排的课时比较少, 没有给予学生充裕的实验探究时间。其次, 一些实验需要较长的时间来完成, 实验现象并不显著, 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不高, 比如在水的沸腾实验中, 具体详见图1。

2. 缺少较为充足的教学资源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 现阶段, 一些实验仪器和物理实验器材较为落后, 与实验探究中的要求严重不符, 这一现象在贫困地区更为严重, 诸多学校并没有积极开设实验课, 或者虽然开设了实验课, 相关的教学仪器和设备也比较匮乏, 不利于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3. 缺少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现阶段, 初中物理实验能力的测试仍然以传统中考前的实验考试为主, 根据相关调查研究发现, 大多数学生认为实验操作能力测试形同虚设, 因此, 实验教学的开展效果并不理想。同时, 在实验教学考查内容中, 没有对学生的实验动手操作能力进行考查, 实验教学评价方式是比较单一、片面的, 缺少考核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等方面的高度重视, 学生实验素质的培养严重受阻。

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创新建议

1. 采用科学的物理实验教学模式

在引入新课时, 教师要选择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演示实验, 保持学生较高的'探索求知欲望, 在物理概念和规律的讲授过程中, 教师要与学生共同参与到演示实验的制定方案中, 学生可以提出一些自己的想法, 为实验方案提供丰富的素材, 进而保证学生较高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固体的熔化”的学习中, 学生要对冰水混合物加热时冰的溶解情况和温度变化情况等进行观察与分析, 并将其准确记录下来, 教师这时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冰溶解过程中, 试管中的温度有没有出现变化?”一些学生通过观察说:“冰在溶解后温度有所升高。”教师可以逐渐引出“固体的熔化特征就是在冰溶解时, 吸引热量但是温度没有发生变化”这一原理, 具体详见图2, 这样可以便于学生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积极整合物理实验资源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 要对实验课程资源进行积极整合, 而且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强对物理实验教学教育经费的投入。学校也要结合实验教学需求, 对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更换, 提高对开展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 创建良好的完善教学设施环境。

首先, 要对原有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改造。要积极构建物理实验室, 加强对实验室资源的高效利用, 对旧有的实验器材进行改造与重组。比如可以将旧有的电压表拆除下来作为电阻, 在拆除过程中, 还要利用好电压表的内部结构, 实现实验室器材和设备的多学多用目标。

其次, 在物理教学中, 还要对自然资源进行合理利用。物理学科与实际生活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 要加强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避免资源过度浪费与流失现象的出现。

例如:在“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学习中, 可以利用水、玻璃以及透镜等开展实验教学, 实验效果非常显著。具体详见图3。

3. 采用多样化的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根据新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教学必须要积极构建完善的评价体系, 挖掘学生全方面的潜能, 满足学生实际所需。所以在实验操作考试之前, 要对学生开展实验操作培训, 注重考核学生的实验能力,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现阶段, 在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方式中, 档案评价方式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具体做法就是在学生开始进行物理实验之前, 要引导学生积极创新, 及时记录好学生的实验表现, 以此来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水平, 然而这种评价方式浪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 评价效果比较浅显, 所以可以整合考试和档案评价方式的应用, 有助于将物理实验教学的评价落实到位。

三、结束语

总之, 加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开展势在必行, 可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发挥出实验教学的积极作用, 进而为初中物理教学的发展保驾护航。

篇七: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有关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在整个物理教学过程中,初中物理教学是青少年进入物理知识宝库的入门和启蒙,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兴趣,具有初步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关键。因而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启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为今后的深造打下良好的基础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关键词】初中物理 教学 趣闻

一、 初中物理教师的教学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个人的教学风格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兴趣,其中包括教学技术手段、语言表达能力、专业知识水准综合表现出来的美的教学魅力更是青少年学生产生崇拜心理的基础。因此教学手段应用中和教师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就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在连续的兴趣中保持比较长久的注意力,最终为顺利完成初中物理教学任务提供有力的保证。

1.教学方式手段实施中的趣味性。例某学校一位七十年代末期改行当教物理的中年老师在八十年代的初中物理教学改革中,通过改变和增加一系列物理实验,包括和其他物理教师一起为初二物理入门学生表演物理魔术,突出加强了实验观察与操作中的趣味性,充分开发利用青少年好动心理特征的正面效应,用实验趣味启发学习兴趣,进而转化成学生的积极求知动力,以至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教师教学语言表达中的趣味性。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表达形式上的艺术美是一很重要的基本教学能力,其中教师讲课时语言感染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天真活泼、好奇敏感的初中生,效果尤其明显。语言风趣、讲解生动,使学生愿意听并引起高度注意,能够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环境中接受知识、增加技能。这是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应有的'一项基本功。

记得我刚走上教育岗位时,学校里有一位数学老教师上课的语言特别有趣,学生上课感到很“有劲”,教学效果也相当不错。据了解,这位数学老师的夫人是一评弹文艺工作者,而他本人年轻时也是位评弹票友。因此这位老教师语言表达上很有特点,有时上课讲解中还不断夹杂些地方话,尽管这不很规范,可趣味性特强,很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其教学效果却相当不俗。我结合自己语言表达能力较强,逐渐地将这种趣味性很强的教学方式移植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3.现代教学设施应用中的趣味性。科学技术的飞跃,尤其是计算机及其网络的日益普及,有力地推动了教育技术的发展,各种现代化教学技术走进了课堂 。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普及化,各类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自制教学课件已成为教师教学的得力工具。这种可延滞再现的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涵,也扩展了教学外延。那么,有个好的教学软件是运用这一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必备条件。

二、初中物理教材的内容设置

面对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如何选择初中物理教材内容并能十分有效地组织表达出来,的确是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现行初中物理教材经过几次改编应该说较有特色,比较符合青少年认知特点,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任何事物都在发展,都需要不断地完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也是如此。再进一步使初中物理教材符合青少年的心理与生理特点,更显示出科学可行、生动有趣的特点来,让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成为初中生一本爱不释手的通俗科学读物,令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事半功倍。为此,我认为现行初中物理教材可在趣味性上更富有特点。

1.插图卡通化:Cartoon是青少年十分喜爱的图画表达形式,Disney那些著名卡通人物往往使人们终身难忘,而国产卡通《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的形象更让少年儿童们出神入化,这种与初中生心理特点非常吻合的表达方式何乐不为?在初中物理教材的插图中能否创作和引用卡通形式,(当然引用时要解决版权问题)使得学生第一感官上就能对物理产生高度兴趣,使初中物理教材能更好地为青少年学习服务。

2.实验游戏化:“寓教于乐”是青少年教育的一条基本原则,我们每个人的启蒙教育都是从游戏中开始的。现行初中物理教材比以往物理教材增加了许多实验,其中添了不少学生实验与小实验。为了使学生在实验操作的乐趣中培养观察能力、得到科学知识、提高基本技能,我个人认为,可将部分实验精心包装游戏化,如小魔术、趣味小游戏、小制作等。我校相当一部分物理教师自行尝试过,效果良好。另外,可将部分演示实验制作成类似游戏软件,利用计算机、投影TV等电化教学设施的再显性重现实验的基本情况。

3.物理历史趣闻:科学知识本身是严肃的,可表达的方式是可以多样化的。初中物理的教学对象特别是初二学生,其少年儿童的特点十分鲜明,感兴趣往往是他们学习入门的首要动力。因此,在教材整体可行的情况下,刊登物理历史上的趣闻,再配上前面所说的卡通化插图,如阿基米德验证黄金王冠的故事。这样初中物理教材的趣味性不是更强了吗?

初中物理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元化的。每个教师的特点能力不同,因而教学特色是各有千秋。八十年代后期的物理教改搞得有声有色正是得益于当时良好的环境。近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应试教育制约着义务制教育的教学发展目标,初中物理教学也不例外地或多或少受到些影响。但愿素质教育的号角能吹来初中物理教学第二个春天,让每个物理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教学,真正地使初中物理教学能够做到――增长科学知识,加强能力培养,包括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欣赏与创造美的能力,能使我们的教学对象――青少年成为新世纪的建设人才。

篇八: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文章分析了有效性学习内涵,同时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着的一些问题,最后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以案例形式阐述了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式与策略。旨在有效提升学生的物理学习能力和初中物理教学水平。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有效性;核心问题;习策略

1解读有效性学习内涵

当前有关有效性学习的定义还未统一,有很多种说法,但无论哪一说法,其核心始终围绕着教育与教学原理进行,最终目的均是为了花费更少的时间,让学生更好、更多且更劳的掌握最正确的学习方式。有效性学习摒弃了死记硬背和填鸭式说教,其能够让学生在一个轻松、愉悦的课堂中学习,以角色扮演、比赛和模拟探究等多种不同的方式帮助学生打开知识大门。

2剖析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理念有待革新

就现阶段的初中物理课程教学而言,虽新教改已实施一段时间,但依然有一部分的物理教师未按照新课改要求,调整教学理念,引进新的一些教学模式与方法,导致应用于课堂上的教学理念已经过时,已无法满足当前素质教育需求。作为物理教师,其是学生学习物理的引导者,是学生徜徉在物理知识海洋中的照明灯,若教学理念不革新,课堂的主体依然是教师,这显然不符合当下学生主体课堂需求,在“我说你听”的填鸭式教学中,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听讲、被动学习状态,这显然不利于学生主动性能的培养及重点知识的灌输。理念过于陈旧,不利于物理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与学习诉求,进而在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方案时就容易脱离实际,如此便容易让学生厌倦物理,影响学习氛围和教学质量。

2.2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即便是新教改已全面实施,已无法否认当前国内教育还存在着应试教育的影子,加之应试教育思想在很多物理教师脑中已根深蒂固,因而在课堂教学中,他们并未按照新课改要求,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依然沿用着已经不契合当下学生学习需求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如此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方式,除了难以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外,还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等。加之物理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仅是思考所教内容是否为考试必考点与可能考到的内容,却不会考虑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与学生的学习诉求,简而言之便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性,学生与教师之间难以实现有效沟通,除了不利于教师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水平外,还容易影响学生学习兴趣和整个的教学效率。

2.3实验教学不受重视

学生初次接触物理有关知识便是在初中阶段,物理这门学科本身较为抽象,若是单一的理论教学除了会限制学生想象力外,还会影响到教学质量。因而就物理教学而言,需要理论+实验,无论是力学学习、电学学习,还是热学学习均离不开实验教学。然而从实际了解到的情况看,在某些学校的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并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尤其针对一些考试必考点,教师更多的是一遍又一遍的板书赘述,几乎没涉及到实验内容,即使是按照新教改要求安排了一些实验课程,也更多的是以理论教学代替,学生几乎没有都亲自动手体验的机会,如此除了会增大理解难度外,还会遏制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升学生有效性学习的策略

3.1革新教学理念,注重教学情境创设

要想提升学生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有效性学习效率,首先要做的便是革新教学理念,基于新教改核心要求,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一般来讲,就初中物理教学而言,创设教学情境便需要与生活实际联系到一起,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感知物理知识。诸如:同学们,每个人都有照镜子的经历,可是你们能否告诉老师,为什么我们会出现在镜子里呢?都不知道吗?快去翻一番教材,里面有答案哦。现在你们知道了是因为平面镜成像原理我们才能出现在镜子里,那么我们去河边插鱼的时候,为什么鱼叉需要比鱼距离我们的位置还要深入一点呢?对啦,这是利用光折射原理。通过这种情景教学形式,有助于激起学生们的探索欲望。又如:在《牛顿第一定律》这一章节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我选择以实验的方式向学生灌输知识,首先是创设情境,运动物体在没有继续用力的情况下慢慢停止,请同学们思考运动需不需要力来作支撑?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实验便能得到问题答案。

3.2创新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提问

无论是任何学科教学,均离不开提问环节,恰当的提问能够帮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适时调整教学模式。基于此,在问题设计时,应围绕学生兴趣点进行,问题除了具备思考性外,还应让学生通过问题体会更多学习乐趣,且在问题思考环节,鼓励学生打破思想禁锢,多角度思考问题,进而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与发散思维。诸如:我在问题设计时往往会让问题体现出层次性,答案不定,说的最多的便是“你们谁还有其他答案”、“为什么这样做”等。

3.3重视实验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物理教学的核心集中于实验,实验除了能简单、直接的.呈现出物理过程外,还能够引导学生更全面、多角度的思考问题,看到理论教学中未知的以免。诸如: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掌握《平面镜沉成像》这一章节内容,我组织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水中燃烧蜡烛”的物理实验,在实验正式开始前,会让学生猜一猜燃烧的蜡烛放到水中是否会熄灭,为什么?带着问题,学生会更加精力集中的观察实验情况,适当情况下还会给予学生更多实践动手机会,有助于通过实践动手的方式更直接、更迅速的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且重视实验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4结语

综上所述,自新教改全面实施后,人们逐步提高了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要求,而文章主要围绕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核心问题进行分析探讨,而后结合多年工作实际,以阐述教学案例的形式提出了一些提升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方法与策略。

参考文献:

[1]阿力木江玉苏音.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学习探究[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07):299~300.

[2]陈庭江.关于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有效性学习的探讨[J].读书文摘,2016(23):19.

篇九: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初中生物理课程教学质量的关注度也在不断上升。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最重要的是需要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为此,文章对初中物理教学展开了分析,提出有效措施促进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其他课程知识的学习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分析

1前言

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物理课程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很好地实现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下,学校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视。因此,需要加强相关措施的了解,通过初中物理课程的教学,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2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对很多学生而言都是枯燥乏味的,所以作为老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就要在教学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情景教学就属于最近几年才兴起的一门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学的直观以及立体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都是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学习;另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升,对知识点的理解也能加入自己的想法,最终可以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说,在新的课程的时候,老师可以联系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提出相应的知识点,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当筷子放入了盛满水的杯中,会发现筷子有明显的弯曲;下雨的天气,在车内会发现降雨都是直接降到自己的身上,学生在学习之前就对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引起学生的兴趣,并确保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创新思维。

3在学习的过程中,鼓励学生多提问

在教学中创新思维的运用主要是建立在原有的知识之上的,要鼓励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学生已有的知识对问题进行解答,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就是说,在物理教学中,作为老师要做好引导工作,要在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这块着重培养。

4开展分小组的试验

在传统的教学环节,老师在对学生分组之后,学生必须严格的按照实验的流程进行操作,实验过程中,学生也不具有发言和自主选择的权利,但是教学改革之后,老师的教学必须要联系学生的特点,在试验过程中,老师应该是引导作用,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考、动手和观察能力,学生在遇到问题时,首先要学会观察,分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假设,最后需要试验来对自己的假设进行验证。过程中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比如说,在学习透镜时,有一部分的学生会有下面的疑问,如果透镜有一部分被东西遮挡住,那么穿透过来,印出来的图像仍然是原本的图像吗?印出来的头像是否完整?要鼓励学生主动的思考,作为老师需要正确引导,让学生们自主的去寻找问题的答案,在自己动手之后,能够发散思维,在验证之后得出的结论才会影响深刻。教学时老师的位置务必摆正,要帮助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5拓宽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创新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书本上能够囊括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物理教材也不例外,老师需要不断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才能进一步的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思维,在物理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鼓励他们主动的学习,并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思维,牛顿能够从掉落的苹果发现万有引力,并不是因为他的运气好,更多的是平时就已经养成了观察的习惯。而且他在平时也注意积累知识和技能。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给学生太多的压力,要减轻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能够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具备有扎实的基本功,这样可以为创新思维的培养奠定坚持的理论基础。

6重视学生创新萌芽的发现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刚开始接触物理知识时,存在着非常大的好奇心,这是对新鲜事物的探索欲,作为初中教学老师,需要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学生的探索欲,促进新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物理知识和其他课程相比存在着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进行实际动手,这对学生动手能力的也具有一定的要求。让学生能够了解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物理知识学习水平的提高。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通过观察、分析,并对整个实验进行思考,这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比如说,在进行《电磁铁》这节课程知识学习时,学生对此的兴趣都非常的大,实验课程的开展,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并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想法。

7加强创新动力的重视

为了促进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加强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学生通过不断提出疑问,才能够有动力去解决问题。就比如说,在初中的物理课本上,会经常出现一些生活中的现象,这些现象的背后都蕴藏着物理知识。像苹果为什么回落到地面上,而不是飞出去等这些问题。学生对这些生活中的现象存在着质疑,在学习的过程中就能够充满动力,同时还能够积极的思考。作为教学老师,需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当学生提出质疑的时候,老师应该給与鼓励,而不是批评。这样学生才会觉得提出质疑是正常的学习行为,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好处。就比如说,在讲解《平面镜》这节知识时,老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给学生们几分钟自由思考。通过问题引发学生们的思考。

8结语

总的来讲,加强初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作为初中物理教学老师,需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重要性的认识,并加强有效措施在实践中的应用,实现初中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王敬辉.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新课程(中学),2016(02):106~107.

[2]魏志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谷,2009(16):167.

篇十: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培养兴趣,激发主观能动性

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应不断探索新的方式方法,去帮助学生培养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其对物理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与创造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最主要的还是要通过外界氛围与方法对其的影响来达到此目的,建议运用以下两种方法。

1.通过初中物理的实用性激发学习兴趣在实际教学与学习中,教师与学生常常只关注于物理的学术性,从而导致学生只看到了物理知识晦涩、严谨、枯燥的一面,却忽视了物理为人们日常生活带来便利的、实用的一面。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断强调物理知识的实用性,令学生们意识到他们学习的不是死板的知识,而是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神奇学科。例如,小汽车的观后镜是一只凸镜,它位于驾驶室的外面,这是专家们利用了凸镜的相关特性,即为光线遇凸镜即被发散,且凸镜具有成正立、缩小、虚像的特点,因此实物在凸镜中会被缩小,从而扩大人们的观察范围,进而保证了人们的驾车安全。

2.设立与自身相关的问题情境人们总是对与自己有关的东西更感兴趣,所以教师提的问题越贴近学生自身、越新颖越容易激发其学习兴趣与主动探究的动力,进而提高学习效率,改善学习效果。例如,教师在讲解压强时,可布置类似的课后作业:请每位同学站在水平地面上,测量其双脚与地面间的接触面积,根据自身体重,计算自己对地面的压强是多少?

二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良好的学习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尽快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可以利用较为新颖的“教具”,在开讲之前,先为学生做些“神奇”的演示,引发其探究问题的兴趣。如教师在讲解杠杆原理前,可以利用钓鱼竿、筷子、剪刀等生活用品作为“教具”来做演示给学生观察,这样可以极大地开拓学生的思路与视野,也可帮助其对接下来将要讲解的知识进行理解与记忆。此外,现如今很多教室都已实现多媒体化,故而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此优势,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视频,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集中注意力。

三鼓励互动式学习

为使方案保持较强的可行性,教学仍要以教师课堂讲解为主,以组建学习小组互动学习为辅,这样的教学模式,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同时又可以加强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态与氛围。通过交流、合作、互助、小组竞赛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力,使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其中,从而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实现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有效实施探究性教学

探究性教学鼓励学生以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为主、学习教材为辅,来更加全面、系统、深入地学习物理知识原理。教师可以此提问,如为何灌满水的瓶子不易破、汽水是被“吸”上来的吗等,这样可使学生乐在其中、夯实基础。

五结束语

教师在保持教育教学可行性思维的同时,还应持续完善、更新、深化自身的初中物理知识、教学水平以及可应用于教学的心理学知识,使教师自身的素养得到不断的提高,以及课堂内外多与学生沟通,收集学生对初中物理课程学习的反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与心理状况,结合实际,对教学予以合理、恰当地调整。

篇十一: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对协作学习进行分组

把全班学生进行有效的分组,并让他们承担小组中与他们的兴趣相关的任务,这样才能做到物尽其用,使小组完成任务的效果达到最佳,让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比如,在教学生测小灯泡电阻的实验时,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有关电阻、电压、电流的资料,让有的小组成员测电压,有的小组成员测电流,有的小组成员进行电路接线,还有的小组成员进行数据记录,熟练掌握电流表和电压表的应用,并了解三者之间到关系以及公式的意义.这样一节课下来,学生在愉快的合作中进行学习,对电阻、电压、电流的知识轻松的掌握在头脑里,并运用知识理论联系了实际.当然,在分组时教师还应该结合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动手能力、学习能力和兴趣爱好进行分组,另外还要考虑学生的性别比例、经济条件和脾气等.由于每个学生是不同的个体,这就让小组成员能够提出多种多样的意见,能够使小组内部学生互相帮助,同时正确的分组,还能使每个小组的质量达到统一,有利于各个小组的公平竞争.通过小组协作还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使学生的个性和智能达到充分发挥,从而达到小组协作的目的.

二、小组协作学习时应当注意的问题

小组协作学习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实施的过程中,在小组协作中,教师应当引导学生适当进行合作,启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意识.首先,积极主动相互依赖的学习是进行小组协作的关键因素,相互依赖的学习能够把每个小组成员联系起来,这样就深刻体现了协作学习的本质,使学生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小组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只有每个小组成员都努力才能使小组协作取得成功.其次,还要组织教师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指导学习,使小组成员和教师能够彼此帮助,一起把小组任务完成,取得优异的成绩.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互动和积极交流,并对学生进行鼓励和支持.这样才能使学生达到相互依赖学习的效果.当然,如果小组成员在学习中不进行沟通,那么协作学习就很难起到它的教育效果.最后,一定的交际技能是学生间相互协作的基础,协作学习应当注重学生的需要和意愿,应该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建立一定的交往关系,这样才能在协作学习中创立合适的人文环境,对协作学习的交流很有益.同时,良好的社交能力还对学生的发展很有益,不仅能使学生在协作学习中学到很多知识,还能在学生与朋友和家人的交往中起到重要作用.对未来的事业也是非常重要的.虽然在协作学习中,学生之间是经常交流,经常帮助的,但是还是有可能发生各种各样的矛盾,这就需要教师能够及时进行调节,告诉学生在解决问题上应当互相帮助[2-3].

三、对小组协作学习的成果进行科学的评价

大量研究事实表明,小组协作学习最后取得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在小组协作过程之中获得的收益,同时还取决于教师对小组的评价.通过对小组团队的科学评价,可以使学生成员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差距,同时小组成员之间还能进行互帮互助.教师在对小组协助进行科学的评价时应当注重两个问题:第一,要重视小组评价和个人评价之间的关系,第二,要对注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以及小组最后取得的结果的评价.当然这些科学的评价是综合的,包括学生的合作态度和参与程度、交流、协作等.对表现优秀的小组还要设置一定的奖励制度

四、结语

总之,协作学习在物理教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教师应当针对初中物理教育的高度,了解当前传统物理教学的弊端,在教育教学中采取协作学习的教育方法,使学生能够受益其中,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基础上,还能够刺激学生发挥潜力,同时使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理论联系了实际,对所学知识有充分的认识和了解,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获得不断提升.

篇十二: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因农村经济发展速度缓慢,大多数年轻劳动人员都外出到省城打工,导致农村出现很多的留守儿童。而这些留守儿童因父母不在家中,需顾忌家中的需求以及自己的学业,致使多数学生的学习效率低下,而且农村的教学质量差,教师资源不足,所以教师如若想要学生提升自身的学习效率,就需要尽量考虑学生的家庭环境。就教师如何帮助农村留守儿童提升初中物理的学习效率展开研究。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初中物理;教学

农村儿童的父母因要养家糊口而被迫抛弃孩子而上省城打工挣钱,导致留守儿童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多数农村的留守儿童与健康学生的心理相比较,其留守学生所患有心理问题的概率较大(如:多数留守儿童胆小、自卑)。那么,教师应如何做到有效提升农村留守儿童的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呢?

一、从学生心理出发,尽可能解决其中的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因父母常不在身边,致使学生亲情缺失且日渐渴望亲情,所以教师可以从亲情方面出发,尽可能关注学生的家庭,与留守儿童们成为朋友,让留守儿童喜欢上自己,近而接受初中物理教学内容。例如,某学生因爷爷生病而一心二用,无心学习,导致学习成绩下降,这位教师首先了解学生成绩下降的原因,之后再到学生家中了解其家庭情况。最后,教师尽可能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帮助学生,让学生能够解决后顾之忧,而致使学生喜欢自己,从而接受初中物理,俗话说的“爱屋及乌”就是这个道理。

二、利用物理实验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

学习初中物理的关键是学生是否拥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因为学生能够拥有一套完整的解题技巧,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成绩以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些常见问题。例如,以人教版初中物理为例,教师在给学生讲解电路的串并联知识时,让学生自选材料并自主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电路,然后在其中加入其他电器,观察小灯泡是否会亮,如小灯泡不亮尝试找出其中的问题。这样的教学实验能够训练学生的思维及提升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让学生逐渐的改善自身胆小焦虑的问题,并在初中物理实验中训练学生的各项能力(比如:动手、思维、团结合作等)。

总而言之,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因其父母外出打工而亲情缺失,所以需要教师更多关注,从学生的家庭实际情况及学习实际出发,准确地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以便帮助学生克服胆小自卑等留守儿童常见的心理问题。

参考文献:

魏志朋.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硅谷,20xx(16).

篇十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课堂教学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主要方式,因而,如何在较为有限的课堂上让初中生获取到更多的物理知识与能力便成为物理教学工作者亟待讨论与完善的问题。尤其在传统教育模式下的传输式教育不能适应新课程标准的当下,构建一个科学而有效的互动式物理课堂迫在眉睫。本文基于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构建物理教学的互动式课堂进行简单论述,旨在提升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

初中作为物理学科的起始阶段,其教学任务并不仅仅是让学生认知并理解基础物理知识,而是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必要的物理学习能力。因此传统教育模式下所谓的“灌输式”、“传输式”、“填鸭式”等教学方法都仅仅只是奠基在理论传输基础上的教学模式,而伴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综合能力培养起到助推作用。那么如何打造合理的互动式教学课堂呢,本文以多年教学经验为基础,谈谈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构建并加以思考:

一、培养师生情感,营造民主氛围

众所周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他们对待某一课程的情感态度紧密相连,当学生喜爱上某一学科时,他们就会从内心对其向往,产生兴趣。相反,如果没有这种愉悦的心情,那么就不可能形成学习积极性。因此,物理教师在打造物理课堂教学时应该要抓住这一心理学特征,深入到学生中去,放下教师的架子与学生同欢乐,共忧患,打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例如:物理教师在正式展开课堂教学之前,可以利用一个有趣的小故事进行导入,比如“一辆处在上班高峰期的公交车正在平稳运行,突然前方横向跑出来一只猫咪,司机紧急制动。就在此时一位男子故意扑倒他前边的一位女士,女士非常气愤地说:你看看你什么德性!而男士却不知羞愧地回答:这才不是德性,这是惯性!”一个小故事引起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教师在此趁热打铁问一问学生,男士的行为到底是德性,还是惯性呢?继而引领学生走进惯性知识的学习。一个小小的故事便能打造一节轻松愉悦的物理课堂,学生带着笑意进入物理世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二、强调学生参与,培养自主能力

互动式教学课堂的构建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及他们课堂的民主自由,如此学生的学习情感才不会受到外界的约束与管制。而且,物理是一门探究性学科,如果教师一开始就把结论灌输给学生,那么学生是不会从中体会到探究与发现的成就感,更不能感受到物理现象形成的生动过程,这样不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为此,在物理课堂教学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强调他们的课堂参与感。例如在学习“压力”这一知识点时,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引发学生思考,激活学生求知欲,继而全身心参与到知识点的学习中去。首先可以利用动画展示:在满是白雪的山坡上,一些游客一步一个脚印的徒步下山,异常艰辛,而另外一批游客穿戴整齐滑雪装备,轻松滑下山坡,雪地都没有陷下去的痕迹。这是为什么呢?利用多媒体动画展示既可以抓取学生的注意力,又能直观地展现物理现象。在直观有趣的动画的引导下,学生的参与感增强。其次,物理结论的获取离不开实验,增强学生参与感的主要途径之一就是做实验。实验可大可小,像研究“压力”这一知识点时,物理教师可以让每位学生拿出一只笔并用两只手指头相互顶住这支笔,第一次轻轻挤压这支笔,第二次用力挤压,分别感受两次挤压后手指头的凹痕以及疼痛程度。小小实验,不需要耗费过多材料和时间,其效果却卓然显著。学生通过亲自感知,便能领悟到“压力”这一知识点的来龙去脉。

三、开展探究活动,培养综合能力

新课标强调初中物理教学要注重观察、实验、探究与运用,因此合理科学的互动式教学课堂应是物理教师为学生设置条件,想方设法地培养学生物理能力的过程。而这里物理教师所创设的条件,并不需要拘泥于现行的物理教材,可以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包括课堂小实验、课外实验、社会调查、参观访问、信息收集等等。

四、探究“互动”,强调“导学”

1.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确保互动真实落地。初中生处于一个活泼好动的年龄,其自制力较差,如果想要避免互动式课堂流于形式,那么在整个构建的过程中都不应离开教师的导学、组织与帮助。2.教师要驾驭住互动的“度”。课堂时间有限,物理教师必须尽量把握住课堂的每一分钟,讲究互动的时间恰当好处。如果师生互动时间过少,那么就不能保证课堂的有效性。如果师生交流时间过长,又极易拉偏课堂方向,难于完成教学任务。3.强调全员参与。全员参与是互动式课堂的前提,物理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情分层次进行分组,给予难度不等的研究课题。并且全方位打造小组内、小组间、班级内、班级间互动的平台,保障全生参与。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动式教学模式既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等综合学习能力,也让学生明确自己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课堂引导者。而想要打造合理的互动式课堂,物理教师应该将“教教材”转变成“用教材”,将教师的知识权威性转变成师生信息的互通性,充分发挥“师”与“生”双主体互动作用,实现最佳的物理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海荣.以学生为中心,构建高效的初中物理互动课堂[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xx(07).

篇十四: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 要: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价值才能够真正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关键词:课堂情景;教学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xx)07-385-01

众所周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有很多因素,但是学生是否参与、参与程度如何则是关键性的因素。学生只有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有了求知欲,才会有探索的积极性。因此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要努力使学生产生与保持学习的积极性,就需要教师为他们创设一个轻松、愉快、高效,并富有挑战性的课堂教学情境。

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物理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物理内容中的情感,使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生动有趣、务实高效的学习环境。

一、利用故事激趣

一般来说学生比较爱听故事,将物理知识溶入趣味性的故事之中,最能引起学生的注意。通过创设故事情境,引导学生挖掘故事中的物理知识,探究物理规律,能为学生创设悬念,激发学生兴趣。

讲授的故事可分为各种类型,有科学史实类的故事,如“曹冲称象”“阿基米德测皇冠”“马德堡半球实验”等等。丰富的史料,扣人心弦,融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为一体,能够吸引学生进入教学情境,再现科学家们的忘我探索情境。 也有生活类的故事,如在进行“机械运动”教学时,讲德国飞行员伸手抓子弹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故事,使学生出现疑惑,产生冲突,激发动机,从而为发挥主体作用创造了条件。

二、借助实验启迪

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也是物理教学的重要内容。实验具有真实、直观形象、生动的特点,利用各种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的新鲜感,并逐步培养学生初步的实验兴趣和学习物理的兴趣,是有效的手段。按照实验操作的主体,一般分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1、演示实验。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是最直观的、展示物理教学魅力的有效手段。它有化枯燥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的功能。它不仅在激发学生兴趣方面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还能通过实验、讲解,创建物理情景,让学生理解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通过演示和课文内容有关的实验来创设情境,演示实验本身的生动、形象上,很容易使学生从对物理现象兴趣引导到对物理理论的学习上来,而且,学生通过对演示实验观察,一开始就获得了感性材料,为理解和掌握好教材内容准备了条件。

2、学生实验。学生实验是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科学习惯的重要途径,它是中学物理实验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物理概念和规律都是从大量具体事例中抽象出来的。通过学生实验,可以让学生对物理规律、过程获得感性认识,这是形成概念、掌握规律的基础。充分挖掘实验的典型性、可重复性和趣味性,让学生走进一个活生生的物理世界,就能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从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实验,到处都能听到学生的欢呼声,学生各个玩得热火朝天。时不时的传来叫“老师”的声音,他们不只是叫我去帮忙,更多的是希望让我看到他们所做的实验现象,希望我能给与肯定或是表扬,让我一同分享他们的发现,分享他们成功的喜悦。

三、挖掘提问价值

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内容偏重理论,不太注意科学技术的应用及其实际意义。而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学校更关注课程的技术性;要求物理学与日常生活现象相联系,让学生感到它是一门有着广泛应用、生动有趣的课程;让学生能够从生活走向物理,并运用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分析和处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适时地创设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维,促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持久地保持他们学习的热情。

四、发挥多媒魅力

多媒体情景设置就是教师从教学需要出发,根据教材,借助多媒体大容量、超文本的特性,创设具体形象、富有感情色彩的场景或氛围,以激发和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

再以教学“并联电路的应用”为例,我就采用了拍摄生活录像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和生活紧密联系”是我这节课的抓手,这既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能充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发动学生利用周六、周日拍摄了一系列和生活有关的并联电路的录像,想用录像引起学生的兴趣,拉近物理和生活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并联电路的知识。由学生参与主持、拍摄的这些录像,把全体学生带到了医院、小区和家庭这些熟悉的场景;主持人自然、生动的介绍,让其他学生感到亲切、可信。这一段段录像在课堂上果然引起了学生极大的学习兴趣,并加深了学生对并联电路的理解。

丰富的多媒教学手段,不仅能使教学容量最大化,在教学中还能凭借色彩鲜明、形象逼真的画面拓展物理教学的信息通道,刺激学生的感官,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绪,使他们处于学习和求知的兴奋状态中,从而更易于理解所学知识,利于扩大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运用虚拟想像

有时,有些物理知识从正面理解较为抽象,若运用虚拟想像,从反面去理解,可帮助学生正确、迅速地去理解物理知识。所谓虚拟想像,就是虚设一个与真实情况相反的物理条件,由此推出一系列想像性的、荒谬的结果,从而证明虚设条件不成立,从反面证实并强化真实的物理结论。这在某种程度上,有助于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能力,起到发展其思维能力的作用。

比如,学习“摩擦力”时,引导学生讨论“假如没有了摩擦力,世界会怎么样?”有的说“人就走不了路了”,有的说“车一旦动起来,就停不住了”……这一个个虚拟情境的设计,不仅使学生理解了一些物理概念,而且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能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

总之,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学生学习的主体价值才能够真正得以体现,课堂教学效率才能得到显著提高。

篇十五: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

课堂是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是老师传授给学生知识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地方.因此,老师要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使用科学的方法对学生实施物理教育.老师在教学生使用物理实验器材的时候,要加强对学生操作过程的指导,同时,也要做好教学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在课堂教学中实行互动教学.首先,老师要做好调控实验器材的操作秩序.学生在学习使用物理实验器材时,大多是很热情很感兴趣的,这使得课堂纪律往往得不到保持.因此,老师要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地组织教学,保持课堂的纪律.学生在使用物理器材之前,老师要注重对学生讲解器材的使用方法,要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并对学生进行示范,让学生认真的观摩,在观摩之后再进行实验.对于一些没有危险性的物理器材,老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学习书本上的知识,自己研究使用.例如:老师在讲解各种物体的密度的时候,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探索出物体密度、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老师可以进行适当的讲解,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进行思考.其次,在实验完成后,老师要让学生对所有的物理实验器材进行整理,让物理器材物归原位.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都是自己动手的,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最后,老师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要交给学生具体的科学的实验方法.学生要进行实验的前提是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操作习惯,在学生进行物理实验的操作过程中,老师要来回的巡视,对学生的实验进行检查,了解学生是否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操作的,对于不规范操作的同学,老师要及时地指出来,并告诉学生正确的操作方法.同时,老师还要善于总结学生在进行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对全体同学进行强调,让学生反省自己是不是也存在同样不足的地方,并及时改正.学位生在实施物理实验的过程中,要求老师关注学生的每一个实验环节,对学生物理实验器材的保管、使用等一系列问题进行研究,让学生掌握科学的物理器材使用方法,运用科学的知识解释物理中的现象,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巩固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的妙用

多媒体教学是现今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的有机结合,是通过文本、图形、动画和声音等多种教育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来辅助教学的软件.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如果单靠各种观察和实验是很难达到学习的理想效果的,因此,在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观看,把物理中抽象的知识更具体地表现出来,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吸收.例如:物理课本中分子运动及原子结构的知识,电、磁场知识,光和声波的知识,以及大气压强等抽象知识是无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多媒体教学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强大的吸引力、良好的交互性、省时高效及资源共享等特点,在物体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自然多彩的视听世界,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把复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运用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传统的黑板板书教学方式,以让学生觉得新颖,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提高物理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学习物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老师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物理课堂中渗透科学方法教育,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在物理学科中的应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学科的兴趣.因此,初中老师在实施物理教学中,要注重科学方法的使用,为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具有科学素养的高素质人才奠定基础。

篇十六: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初中物理教学原则

由于物理教学是自然型科学,它涉及的概念与知识非常有趣,在以前课堂里从来没有接触到,受到学生的喜爱;它是自然型科学,所以物理方面的知识均揭示了日常的生活里的事物原理与现象,均是缘自于实际生活,学习物理类知识要培养他们观察的能力与创新的思维,学生有着自主创新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与使用物理类知识,而且形成深入地思考与理解。

二、新时期下的初中物理教学方法

(一)情景教学模式

它是一种十分好的教学方法,是一类循序慢慢进行的教学的过程;在初中阶段教学的过程里,使用情景教学能够把平常生活里一些常见的问题课堂化,比如说讲述凝华与升华等知识时,能够通过夏季冰棒遇热融化等常见的现象当做实例使学生可以较快地联想与理解,将所有学生都带入实际情景里,再加上鼓励他们仔细思考平常生活里相似实例与情况。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将学生引入一样的情景里,老师能够利用在课堂上实验的方法,比如说水浮力就是一个抽象概念,能够在现场利用一些小型实验来使学生真实地观察浮力,了解浮力;另外让学生思考在日常的生活里哪些现象利用浮力作用;这种方法注重创造相同的情景,使用联想方法,将无形转化成有形;初次之外,对于一些其他的物理知识同样也能够借助这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与理解。

(二)质疑能力的培养

培养这种能力首先需要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良好的感情,老师和学生之间良好的感情即将使学生更愿意听老师的授课,更愿意与老师一起提升课堂的效率。培养质疑的能力可以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这种能力不但需要学生自己的努力,还需要老师的指导,良好指导可以让学生动脑筋;而且也是学生积极地进行思考的一种表现的形式。在课堂的学习过程里,良好感情可以使学生更加乐于去表达与放松,提问题远比解决问题重要得多,合理地质疑表明学生正在认真地观察与思考,而且还能表明学生对知识理解的程度;初次之外,还能够使老师对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的程度有一个更清晰的了解。通过多加鼓励来提升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形成积极动脑与思考的良好习惯;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观察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物理教学是自然性学科,缘自于生活中的智慧;需要学生有着细致的观察能力与思维创新能力;物理方面的知识都诠释的是自然类现象,原理与知识均存在实际生活里,只有仔细地观察才会发现在生活里存在的蕴含着物理知识的现象;只有这样,才可以把物理原理与知识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创新水平使学生可以把学习的知识使用到实际生活里,使学生可以将学习的知识以一种创新性思维运用到实际的生活里。思考可以让学生对于旧知识反复地进行学习与理解;创新水平使学生可以将学习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真正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三、结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教学有了新的目标与思想,为了适应新一轮的课程改革,提升初中阶段物理学科的教学效率,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里,能够更多地使用情景教学方法,注重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以及创新与观察能力,而且提升学生在课程中主体的意识,使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来全面提升新时期的初中阶段物理的教学水平。

篇十七: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物理学史的介绍,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知识

科学的发展过程始终是一个生动的历史过程。教育重演论认为,“现代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对人类文化发展过程的一种认知意义上的重演,即现代人的认知发展是对其祖先认知水平长期演化过程的浓缩”。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来源和理论体系的形成感到深奥莫测,就很容易形成对这些知识的僵化的绝对化的理解。只有在相应的文化背景中学习,才能构建合理的知识体系。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这种建构不可能由其他人代替。所以物理学史应该成为物理教学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从整个物理学科的发展来看,物理学可以分成两大块,一块是物理学知识,另一块是物理学史和物理学方法论。如果说物理学的理论体系是骨架的话,那么物理学史就是附着在骨架上的血肉。对于物理学中各个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理论,学生只有了解它们产生、形成和发展演化的过程,才能深刻掌握它们的意义。在物理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教学生物理知识,还应该讲清知识的由来和发展,讲述它的成功,讲它解决了哪些问题,当然也要讲清它的缺陷和局限性,使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亲身经历”一下各部分物理知识的“系统发育过程”。这样,不仅会消除学生对这些知识来源的神秘感,而且还会让学生从知识的更替演变中认识它的条件性、局限性,认识科学理论的相对真理性。如果学生只是生硬地记住一些物理概念、数据、定律和公式,并不表示他们真正理解物理知识。对物理学知识的实质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学生更好理解、掌握物理知识内容,更好地应用物理知识解决问题。比如探索微观粒子的教学中,由于日常生活中学生无法亲自看到或接触到微观粒子,使学生感觉很抽象,很难在头脑里构建相应的物理情境,因此在认识上较为模糊。如果在教学中能呈现这段历史,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对微观粒子的认识。1896年到1945年,这是令物理学家激动,同时也是科学史上最令人迷惑的50年。原子这一经历2300年之久的概念,在此期间经历了重大变化。当物理学家发现还有更小的组成部分时,原子这一以前曾经被看成是终极不可再分的粒子,在人们的头脑里不再是原先的概念。鉴于在原子内部还有带负电的电子,于是人们起初把电子想象成围绕着密集的原子核旋转的微观行星。而原子核同样让人吃惊,竟由具有质量与正电荷的质子与只有质量没有电荷的中子紧密结合而成。随之又有更小的微粒被发现。

2物理学史的内容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心理学研究证明,只有当人们对获得知识产生兴趣时,才能引发其认知的需要,它是学习最重要、最稳定的动机,是促使人们进一步探究的内在驱动力。初中学生刚刚开始接触物理,心中充满了好奇感和神秘感。一方面,物理学史中有许多科学家的奇闻趣事,在课堂教学的情境设置时可以充分地应用,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牛顿在太阳光下吹肥皂泡研究白光色彩的故事可以用于光学一章的引入。在电学一章的引入时,可以介绍富兰克林的传奇故事,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另一方面,兴趣的养成又可以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物理的欲望。杜威指出:“最重要的态度是能养成继续学习的欲望。如果这方面的动力减弱而不加强,那么,就会发生比仅仅缺乏预备更加严重得多的事情。”传统的教学往往只重视知识的传递,却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欲望的培养,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后续动力不足,不利于学生的“终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而物理学史恰好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最高层次的需要,自我实现者与常人的区别是自我实现者能更经常地产生“高峰体验”。物理学史中有大量物理学家自我实现的事例,通过介绍这些事例,可以创设使学生分享科学家“高峰体验”的情境,激发学生“自我实现”的主观愿望,潜移默化地使学生的学习动力得到加强。

3物理学史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质疑的精神和探究精神

物理学发展的历史向我们显示了这样一条真理:要有条件地有怀疑地思考,即力求以发展、变化、联系的思想为标准来审视一切科学假说与科学理论,不迷信权威,这是科学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以往的物理教学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过分注重知识的系统性传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滴水不漏。一节节的物理课上下来,学生面前所呈现的物理知识是一个整体,这牢不可破的形式足以吓退学生探索物理的尝试,从而让学生失去学习物理的信心,更没有勇气去怀疑、去探究。学生逐渐形成了这样的观念:这就是真理,学习它、记住它。久而久之,发展着的科学理论被神圣化、教条化,学生不知道这个理论从何而来,为什么会是这样的?这种灌输式的教学不自觉地剥夺了学生的怀疑和批判精神,扼杀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积极性,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通过物理学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入,能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学充满了怀疑、批判和超越。让学生用发展的、动态的眼光看待物理学,养成敢于怀疑,勇于批判的科学态度,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从而在学习和探究物理的过程中发展个性。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能力,首先表现在怀疑和批判的精神。物理学史上大量事例表明,不局限于传统理论和观念,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是科学创造的思想前提,批判的头脑,质疑的精神,是打开未知科学大门的钥匙。如伽利略对亚里士多德的怀疑和批判,推翻了错误的落体定律,得出了惯性定律,为牛顿力学的建立打下了理论基础;卢瑟福在做了大量α粒子散射实验后,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否定了他的老师汤姆孙提出的葡萄干蛋糕模型。在爱因斯坦之前,洛仑兹和彭加勒已经走到相对论的大门口,只是由于未能摆脱绝对时空观的束缚,才没有最终迈入相对论的门坎。正是由于爱因斯坦抛开了“绝对运动”和“静止以太”的观念,并深刻地审察了“同时性”概念的物理学根据,才创建了狭义相对论,引起了人类时空观的巨大变革。科学家们决不容许科学的停滞与思考的停止,即使面对世俗的诸多重压也毫不妥协,而科学过程就是这一思考与再思考的经典过程,这也正是科学推进的方式。科学家提出的理论,有时正确,有时错误,这些理论被后人反复纠正、扩展或者简化,不断完善。这种勇于创新的批判性思维,正是科学最宝贵的精神所在。

4物理学史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进行科学思维的训练

初中阶段学生身心发展基本成熟,同时可塑性强。他们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思维活跃,具有强烈的探究欲望,不满足于对书本知识的简单地死记硬背,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具有了一定的研究基础。在物理教学中要注重于帮助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如观察和实验既是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物理学的基本方法,物理学史描述了许多科学家善于从不被人注意的一些平常现象中细心地观察与思考的事例。比如伦琴一生在物理学领域中进行过大量实验研究工作,一次实验中,他偶然发现包有黑纸的底片被曝光,他没有放过这一个细小的现象。正是他这种观察能力、分析能力使他发现X射线从而获得诺贝尔奖,其实在伦琴发现X射线之前,1800年哥尔茨坦曾发现过这种现象;1887年克鲁克斯曾发现过未知射线使他的底片变黑,他却以为是底片质量问题……。再如法拉第“电可以生磁,磁也一定可以生电”的历史故事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称”的思想……。又如“建模”的方法,物理学史中物理学家合理的“建模”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简单的理想化模型能够帮助学生从众多现象中看到事物的本质,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大有裨益。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引入物理学史,有利于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让学生了解科学发现的过程与方法,同时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渗透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如何更好地把物理学史的内容融入物理教学中,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需要广大物理教师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篇十八: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有效性面临的困境

部分初中物理教师长期将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改革看成是教学的关键,且在这方面也取得了具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现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灌输式教学模式的开设依旧是主导。究其原因是受到课堂教学改革模式的影响,依旧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将知识传授看成是教学的重点,而忽略学生的技能扎实训练。教学活动开设期间如何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程教学中,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教师所讲授的课程内容是广大教师应该探讨的问题。其中,农村中学在改革中也占据重要的地位,受到教学的设施、生源等因素的影响,农村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时有出现,这会影响普通农村初中学校的改革。课堂教学依旧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手段,也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当前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农村的物理教学形式也在不断地进行变化,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也在不断地增强,但却没能从根本上对当前农村物理教学效率低下的局面进行有效解决。目前我们亟须解决的两个问题分别是“教什么”与“怎么教”。现在受到升学率和成绩等因素的影响,课堂教学改革的内动力缺失较多,所以物理教学的学科特点很难凸显出来。矛盾与困惑已然成为新课程实施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主旋律。当前农村教学环境使教学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生源质量不够理想,所以如何在现有的农村环境中开展物理实践教学活动是广大农村中学物理教师需要切实面对的问题。

二、农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一)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针对农村学生开展的教学活动应以玩中学、动中学为主,只有学生乐于接受知识,才能主动获取知识,进而能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和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授有关液体压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个有趣的小比赛,让学生将塑料袋套在手上,看哪位同学能用桌面上的器材(一盆水、书、铅笔、纸张、吸管),最快速的将塑料袋贴在自己的手上,完成的同学马上举手。学生在教师讲述完比赛规则以后都动起来了,有的同学将塑料袋套住用吸管吸气,有的同学将塑料袋戳破用书来挤压空气,还有的同学将套有塑料袋的手放入水中。最后总结几种方式,发现将套有塑料袋的手放入水中效果最好。然后教师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上述这种状况呢?教师通过积极的观察,找寻到能激发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适宜农村学生参与的课堂活动,用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使得教学的有效性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

课堂氛围是教师与学生首先能接触到的无形课堂资源,和谐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能具有良好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从而能在此前提下发挥出自己的创造能力。这其实对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而言有着积极的作用。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中指出,为学生学习提供良好学习气氛,对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有着积极的影响。那么如何创设出良好的学习气氛始终是教学中所要探讨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应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例如,教师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些与农村学习环境相似的问题情境环境。如在讲解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时候,教师让学生思考在下雨天车陷入了泥潭,应该怎么做,需要采取何种措施来解决。第二,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肯定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付出,教学活动中摒弃教师的权威论,让学生具有良好的质疑精神,使学生能辩证地看待课本知识。第三,组织好课堂教学,让物理课堂的趣味性得到极大的提升,使得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习到物理,并能使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

教学活动中,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通过主动思考获得。所以,课堂教学不能是教师的一家之言,而是学生的“多家”之言,主要是让学生能在自我构建中获得知识。且整个过程应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尽最大的努力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教学活动开设期间,教师可以通过情境创设的方式使得学生的认知冲突、求知欲望等被更好的激发出来,进而让学生能主动地进行知识的探寻与学习。例如,在声音传播介质教学活动中,教师让学生根据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判断声音是如何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外一个地方的,声音传播依靠的介质是什么?教师通过这类设问,来调动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望,使学生具有想要探究知识的想法。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学生布置这样的一个实验:在密闭的玻璃罩内放一个闹铃,让学生思考闹铃响了以后,钟罩外的人能不能听见。然后教师逐渐将钟罩内的空气抽走,让学生探究声音可能会发生何种变化。教师先让学生进行猜想,可以查阅资料,可以自己找材料尝试动手实验。最后教师在课堂上展示真实的实验情境,并让学生根据实验情况,思考出现上述情况的原因何在。教师在情境设置的影响下,激发学生的主动思考能力,进而来对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与认知,从而完成知识构建。

三、结束语

提升农村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效率十分重要,需要广大教师在新方法探索中不间断的尝试教学的新形式,通过反思现有教学效果,总结现有教学经验,通过不断的努力,使得农村物理课堂的教学效率更佳。

篇十九: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初中学生所处的年龄段决定他们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正逐渐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合理进行教学设计,教学实例上尽量从具体形象实例入手,通过类比,比较,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抽象思维的能力。如初学浮力知识时,老师可提出问题“漂在水面的木块与沉在水底的铁块相比,谁的浮力更大一些呢?”,由于学生刚刚学过“漂在水面上的浮力大,沉在下面的浮力较小”因此断定木块所受的浮力更大。教师应保留悬念,然后通过学习进一步的开展,引导学生意识到浮力还与液体的密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从而引导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浮力的理解。实践教学也是初中物理教学中常常采用的教学方式之一,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参与实验可明白实验的原理、目的等,教师应指导实验的进行,由简如繁,直到学生自己掌握实验技巧,可以进行独立探索和研究。如在讲授颜色之谜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进行太阳光通过棱镜分解成色光的实验,之后进一步增加难度,进行太阳光分解成的色光经棱镜混合成白光实验,逐步深入,让学生掌握颜色的奥秘。

2、不断优化和整合加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教师应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观念,做好物理教学的备课工作,精心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案以及教学思路等,将晦涩抽象的内容以学生尽可能容易理解的方式教授给学生,并适当留出拓展空间,课后设计一两个有深度的小问题供学生思索,并在课上进行探讨。此外,课堂中应积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尤其是实践课的过程中,更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开展独立思考,培养其创新思维。如在讲授“温度”一节内容时,教师首先可以以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中“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来开场,由于学生对这首词比较熟悉,一下子就提起了兴趣,教师接着发问“诗词中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象呢?这个季节有什么气候特点”从而引入温度的话题,并通过具体的实验让学生明白仅靠感觉估量的温度是不可靠的,从而过渡到温度计和温度的正确测量上。

3、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强教学趣味性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是教学现代化的重要表现,通过多媒体的形象展示、物理模型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学生注意力,并增加物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如在实验课过程中,可通过多媒体影像的运用,将物理现象活灵活现的展示在学生面前,由于其能逼真的还原某些物理活动,学生能更清楚的认识到其过程和原理,对于物理知识的理解也更加深入。

4、结语

通过多媒体丰富物理课堂教学成为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我们应掌握多媒体运用的时间、方式,使之更好的与课本内容相结合,多媒体资料应该用的对,用的巧,而不是无意义的占用课堂教学时间,这还需要我们教师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实际不断进行探索、研究。

篇二十: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学校教育的种种弊端迫使有识之士大呼改革,终于有了如今这“新课改”在中华大地校园里的展开。此次课程改革不仅课程体系有了巨大的调整,而且反映出教育思想的革命性变化,这对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作为新时代的物理教师,应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思想,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载体,是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能否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以下我根据多年的初中教学,就在新课标下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授课谈几点感想。

一、通过选择恰当的导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运用得成败与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因素之一。

1、演示法。实验能代替教师的语言。用一些演示实验导入新课,可以直观地激发学生思维,使其得到初步的感性认识,再通过讲解,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便融为一体。如在讲授“电和磁”中的“电流的磁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作用、电磁感应”等课时可采用此法。

2、事例法。讲解适当的与新课内容有关的事例并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兴趣,再导入新课,同样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如在讲授“功、功率”等课时,可先通过形象生动新颖趣味的事例讲解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导入新课。

3、习题法。即对新课所要布置给学生的习题在讲新课前提出来作为悬念。如在讲授“电流的强弱”这节课时,让学生们做课后练习“下面图中电流表的读数是多少”,学生读出了两种数据,哪种数据才是正确的?学生一时无法解释清楚,但是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对新课内容产生了求知欲。

4、复习法。针对新课内容就前面已经学过的有关知识向学生进行有逻辑的提问,通过复习的方式便可达到“温故而知新”的目的,逐步启发学生,顺其自然地引入新课。如通过复习“光的折射,画出一束光进入三棱镜和离开三棱镜的径迹”得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的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等等。这样既复习了已学知识,又为新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通过运用发现法,挖掘学生学习的潜力。

发现法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希纳提出的,是以学生的学习为主体,在教师启发下让学生自己主动地探索、研究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变化规律,用自己的头脑去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种教学法的优点是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他们的学习潜力,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不断提高自信心,自觉改变学习心态,在教学过程中主动成为“发现者”、“成功者”,进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迁移能力和内在的动力机制。长期使用发现法教学,能使学生学会思维和探索,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我认为声现象中的“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声音的特性”、“并联电路中电流的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传播”等等均可引用此法。新教科书中有大量的探究性实验,为我们提供了教学所需素材。

篇二十一: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教学要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经验进行紧密的联系,鼓励学生积极地进行物理小实验教学. 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引入生活小实验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学生了解到物理生活的本质,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积极地引入生活小实验教学,使用生活中常见的物品充当仪器,让学生独立或者是合作完成小实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教学中,很多的知识规律都是经过物理实验总结出来的,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的时候只有认识到物理实验的重要性,才会主动地进行知识的学习. 初中生的好奇心非常强,教师在课堂中进行一些小实验,他们的兴趣非常高涨,总是盼望着小实验的到来. 物理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精心地设计物理实验,增强物理课堂的新颖性和趣味性,让学生在感官的刺激下增强自我意识,提高学习的热情. 教师要合理地设置物理课堂实验,合理使用物理实验突破物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知识.

例如,在讲“大气的压强”时,教师可以进行小实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一个大试管中装满了水,将口径相对较小的试管压入在大试管中倒过来,观察小试管是否会掉下来. 同学们经过观察之后发现,小试管不但不会掉下来,反而还会不断地上升. 学生观察到这个实验之后,就会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教师再加以引导: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个实验的应用原理吗? 接下来,我们学习压强. 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物理小实验是课堂知识的延伸,也是物理教学课堂的重要组成,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具有很好的效果. 教师做好了物理课堂教学,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培养出来优秀的科学能力.物理小实验的侧重点不同,有的小实验着重设计的难度,有的小实验侧重实验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在动手中加强思维能力.对于要求比较高的物理实验,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学习和讨论,让学生配合着完成物理实验. 在物理小实验教学中,教师要和教材紧密的联系,让学生既能够在教材的指导下完成物理实验,又能够领悟物理实验的方法.教师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关键,所以教师要认真地探究教材的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符合要求的物理实验,保证智能和水平一同提高.

教师要组织物理教学实验,做好实验形式、时间、地点的安排,让学生能够提前做好准备工作. 若是物理实验的材料容易收集、设备简单、没有操作危险的话,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完成实验. 教师要定期地检查学生的物理实验和实验的效果,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合理的评价,让学生充满学习的热情.例如,在讲“声音”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动手自制土电话; 在讲“照相模型”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制物理相机; 在讲“汽化和液化”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个“纸锅烧水”的实验; 等等. 这样,学生的思维能力就会得到迅速提升.

三、有助于进行物理思维发散

初中物理的知识很难理解,教师在讲解公式定理时若是单纯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学生就会感觉到厌烦和枯燥,若是结合着物理实验,就能够提高物理知识的理解. 教师可以使用生活实例,让学生主动地发现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着学生主动思考,完成物理理论知识的学习. 物理实验教学必须要和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在物理实验的时候能够对生活加深感悟,了解到更多的物理知识. 为了让学生加强对物理实验的理解,教师可以在进行物理实验的时候加强生活应用的支撑,让学生能够通过表象看本质.

例如,在讲“力的相互作用”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入: 我们在溜冰的时候向前推别人,自己就会后退; 在划船的时候用船桨向后划,船就会向前走.又如,在研究“力和哪些因素有关系”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块橡皮泥,亲自动手选择一条小船,将沙粒、图钉等作为货物,看看哪条小船装的货物多. 在动手实验的时候,学生能够理解浮力和排开水体积之间的关系.教师还可以将物理小实验和家庭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课下的时候进行家庭实验,提高对物理的认识能力.

因为有的物理实验在课堂上很难完成,因此教师就可以和家长紧密联系,提高学生的物理实验环境. 家长要保护学生实验的人身安全,主动地提供物理实验的材料,并且能够配合着学生一起完成实验. 家长要主动和教师进行沟通交流,了解物理实验的方法,尽量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更好的环境. 家长陪伴着学生进行物理实验,能够让学生更加投入的进入到物理实验中,还能够在同学中展示物理实验的成果,提高自信心.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恰当地引入小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物理应用能力,因此教师要做好引导工作,做好小实验教学.

篇二十二: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整合的优点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将原来抽象的物理知识具体化,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把复杂难懂的知识简单化,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比如,在讲“惯性”这节课的时候,教师可以播放一段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即我们在坐公交车的时候,遇到急刹车,我们的身体会倾斜,通过声行并茂的教学方式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

2.增强教学效果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只能通过在黑板上写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做不但耗时长而且取得的效果还较差。尤其是在课上的物理实验中,有些学生有时都看不清老师在讲台上的演示实验,这样长久下去学生就会对物理丧失兴趣。然而,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就能把物理实验清晰明了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这样就能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教师在讲课的时候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把枯燥的物理知识变成画面,教师在一旁进行讲解,这样就可以使学生记住抽象的理论和概念。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策略

1.教师可以根据知识创造出相应的情境

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并结合信息技术,通过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或者放一些相关的图片等等,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2.教师可以通过一些图片进行模拟启发式教学

教师可以在讲蒸发吸热这一知识点的时候,为学生播放图片,就是将一块冰放在一处,然后拿出两个体温计对冰块处温度和正常处温度进行测量,就会发现冰块处的温度比正常处低,从而得出结论,蒸发吸热。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可以说,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老师必须要做到将知识与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

篇二十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物理是初中阶段一门极其重要的课程,担负着培养学生形成逻辑思维能力和普及自然科学知识的重任。有鉴于此,广大物理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动手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理论融合实践;策略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传授教材内容,忽视了与生活常识的结合,这就导致学生感觉课堂内容枯燥、难以理解。笔者在多年教学经验基础上,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联系生活实际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理论融合实践的策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情境导入,突出生活经验

如果离开了生活现象,物理教材内容就变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由于初中生的生活经验较为匮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导入情境,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了解实际问题,提高他们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初中生通过情境化的物理知识,能够消除他们内心对新知识的恐惧感,帮助其养成较好的逻辑思维习惯,从而提升学生的物理素养。在新课引入环节,教师可以运用现代技术手段,引入情境问题,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知识来自于生活实际。如,在“浮力”这一知识点的讲课开始阶段,笔者问道:“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质量较重的物体和较轻的物体同时放入水中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学生们纷纷回答:“质量较重的物体会沉入水底,质量较轻的物体会漂浮在水面上。”于是,笔者拿出一块小木板和一个小铁钉共同放入水中,结果发现小木板飘浮而小铁钉却沉入水底。这时,有的同学说:“小铁钉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较大。”笔者笑而不语,又演示了另外一个实验,一个废牙膏壳在空心时能浮在水面,揉成一团后则会沉入到水中。此时笔者说:“同学们请看,牙膏壳的密度并没有改变,这就说明根据质量和密度去判定物体是否下沉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和讨论物体浮沉的条件。”通过这两个生活化的情境实验,笔者顺利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从而为后续的教学开了一个好头。

二、课堂授课,插入生活现象

学生在初中阶段正是增长知识和见识的好时期,因此,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在课堂授课中,不只是插入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简单物理现象,还应当引导他们从内心思考如何联系和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其学习的欲望,从而训练他们养成物理思维。这种在课堂授课中插入生活现象的做法还符合新课改的精神要求和中考物理的命题方向。学生也可以根据生活现象快速理解相关的物理知识,通过查找易混淆知识点与实物之间的区别,能够起到非常好的记忆效果。如,在“声音的特性”这一知识点难点是音调的特性,笔者通过预设撕布和撕纸实验的方式,引导学生得出音调与振动过程中的快慢有关的结论,从而引出“频率”这个概念。接着又通过一曲阿炳的“二泉映月”,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体会到音调高低的变化,得到二胡的弦长短、粗细、松紧都会影响乐器音调高低的结论。同时,笔者还会为学生介绍男女生声音不同是因为人体发声频率的不同,为了巩固这一结论,让其试听不同的声音,即男低音唱、女高音伴,通过不同的声音加深他们对音调特性的理解。通过笔者的生活化实验的方式,学生根据实验可以验证教材的理论,会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印象。

三、开展实验,培养学生能力

物理是来源于生活实践的一门课程,实验是对课堂理论的一种补充验证方式。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提前预习实验方案,了解实验设计目的、原理、流程及预期效果,使他们在实验过程中遇事不慌、心里有底,能够顺利完成实验并分析实验数据得到相应的结论。学生通过实验能够加深理解物理理论,可以从理论走向实践,这也符合新课改中理论联系实际的精神。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将小球从同一斜面的同一位置滚下后分别在毛巾表面、棉布表面、玻璃表面上运动,并记录下小球停止运动时的位置。笔者设置了几道问题:①在三次实验中,小车为何最后都成静止状态?②小车运动距离的长短与它所受到的阻力有何关系?③如果小车在摩擦力为0的平面上运动会是怎样的运动状态?学生们通过实验验证和推理得到以下结论:运动的物体,受到阻力的作用,速度会减慢;如果没有阻力的影响,它将保持原来的运动速度,以不变的速度永久运动下去。此外,针对基础好的同学,笔者要求学生分析亚里士多德的“物体的运动需要力去维持”观点错误的根源,并补充实验验证过程。通过笔者布置的实验,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水平开展实验,形成分析问题的能力,最终提升创新和动手能力。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物理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联系实践,让学生做到学以致用,使其感受到物理现象就在日常生活中,让他们能够用科学和生活相结合的眼光分析问题,进而为国家培养出以发展观点看问题的高素质物理人才。

篇二十四: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在不断改革教学方式,努力构建高效课堂.提出问题是教师在课堂活动中经常应用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能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合理提问,提高教学质量呢?

一、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现状

有效的课堂提问前提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能深入了解教材内容,另一方面是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通过对两个方面进行分析,然后合理设计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学生会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思考问题,不同知识结构的学生是否能顺利解答问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如何促进师生沟通交流.目前,大部分教师认识到在课堂提出问题对于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提出问题时,有的教师没有完全展现问题的有效性.有的教师对于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物理知识水平、学习物理的能力缺乏深入了解,设计的问题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往往出现由于问题难度太高,学生无法回答的现象,使学生经常感到力不从心,丧失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及主动性,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物理教学效率.特别是当没有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利用点名的方式引导学生回答,如果被点到名的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不全面,就容易引发过度紧张的情绪,部分学生因回答不出问题而逐渐丧失自信心.此外,部分教师经常出现提问过于简单的情况.一方面是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过分注重形式;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这样长期下去,学生的学习效率反而没有提高,甚至出现学生厌学的心理,不利于提高物理教学效率.

二、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的策略

1.结合生活设计问题.作为物理教师,我们知道初中物理学知识十分接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因此,要想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问题、规律融入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物理学知识,不仅能帮助学生积累物理知识,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说,教师可以根据生活的有关场景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在讲“分子的运动”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解释盐溶于水的现象吗?又如,在讲“沸腾”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见到过家长用水壶烧水吧?在煮水的过程中会产生什么现象?冒出来的白色气体说明了什么物理现象呢?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帮助学生回忆生活场景,使学生通过生活场景解答教师提出的问题.不一会儿,有的学生说冒出的白色气体是水珠,有的学生说是蒸气.这时教师可以深入到学生的讨论中,引导学生站在物理的角度进行整体分析、自我总结、自我评价,最终引导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在水烧开之后,水会冒气泡,这个现象在物理学中叫作沸腾.结合学生的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2.设计的问题层层推进.初中生刚刚接触物理,对于物理的一些问题、现象、规律的理解还不够全面,思维想象力还有待培养.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特别要注意问题的难度,对于过于简单的问题没有必要加大研究力度,对于难度比较高的问题要适当应用层层深入方法,使设计的问题从简单化逐渐向层次化靠近.这样,学生会有清晰的解题思路,帮助学生搭建问题的支架,引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鼓励学生提问.在正常情况下,教师在课堂提出问题时会结合教材或者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对于学生是否全面理解物理知识点还是比较模糊.因此,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使学生积极地在课堂上发言、提问.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自觉转换自身的角色,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可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尤其是在课堂马上结束时,教师要及时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励学生进行反思、分析、总结.这样,能够延伸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之,学生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课堂教学顺利进行.通过创设问题,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设计问题,设计层层推进的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篇二十五: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新课程标准下,在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实验教学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初中物理教学人员掌握先进的教学技巧、改进教学方法增添了砝码。而在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后,为处理和解决物理实验教学问题又做出了较大的帮助。

关键词:交互式;电子白板;初中物理;实验教学

物理是一门靠直观感受而学习的科目,所以,很多原理都是通过实验所得出的。但是,很多物理现象比较复杂,比较枯燥,繁琐的实验是很难将其所对应的实验结果呈现给学生的。所以,将交互式电子白板这种全新的教学设备应用到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必将取得质的突破。

1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阐述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设备,交互式电子白板高效的集成方式、创新的教学模式以及快捷的操控方式被广泛的应用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而且,可以将计算机与交互式电子白板连接到一起,展现出计算机中的内容,并通过应用程序将全新的教学环境创设出来。实现听众和演示者、计算机和白板之间的双向交互。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设备,能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加顺畅的完成实验教学。

2具体的应用情况探究

2.1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处理实验课堂问题

新课标指出,要积极通过计算机或者录像片把传统教学中理解困难的现象模拟出来,这对学生们在脑海中建立物理模型会带来很大的帮助。案例分析:以匀速直线运动为例进行研究,实验内容:通过单摆对重力加速度进行测量;电学实验:通过扫描法把电场平面中的等式线画出来。光学实验:通过双缝干涉分析和判断光的波长;热学实验:通过油膜法把分子个体大小测量出来。传统单一的实验方法,学生难以深刻理解,一知半解。利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充裕的表现力,在大屏幕上生动的呈现出这些实验过程以及实验现象,教师只要稍微的启发与点拨,学生就会快速理解。

2.2利用此方法,完善物理实验操作程序

将交互式电子白板恰当的应用到物理实验课堂中,需要恰当与传统教学方法融合为一体,即便不在实验室,也可以把一个系统、周密的物理模型创设出来。之后依据此模型把相关参数以及实验环境创设出来。案例教学:在电学实验教学时,尤其在恒定电流这一节中,设计与连接实验电路是样一章所要综合考察的内容。在教学中,规定学生需要掌握连接滑动变阻器的方法、测量机理、掌握重要设备仪表的应用对策,教师引导学生把实物连接到一起,然后教师顺表指出这是本节学习的难点。在过去的教学中,学生只是依据教师的设计方案去做,很难通过实验验证自己的对与错。而应用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后,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思路把相应的连接电路设计出来,将逼真的模拟实验预设出来,这样随着电路结构的改变,电表的读数也会发生变化,因此,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有效的解决了这些误区和问题。

2.3利用此方法,提升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

快节奏、大容量是物理实验教学的主要特征,然而,如果实验过程不够精细,加上实验内容较多,这样学生在吸收和消化时必然面临困难。文章以“电流做功”一节为例,教师可以通过白板展示电动机的做功过程。第一,通过手把钩码提升一定高度,这就表明手将功作用到了钩上。之后,放弃手动提钩,连接电机电,观察出现的现象。电机通电后,也会提起钩码,这表明电动机也会为钩码做功,通电结束后,钩码不再工作。只有通过交互电子白板才会引领学生找出现象的根源,得出电流做功的结论。如果没有利用上述分组实验和实验演示,就会弱化学生的感受,在理解知识时就会出现偏差,缩减所掌握的知识情况。分析初中生的认知能力,一些稀奇的东西很容易吸引学生。

2.4正确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提升物理实验教学水平

尽管交互式电子白板具有内容详实、操作容易、技术先进的优点,它固然不是知识库,没有必要将身边比较熟悉的自然现象一一展示出来,因为教师几句简单的话语就可以解释清楚,更不要把重要的结论或者公式提前陈列出来。建立在实验基础上时物理学科的主要特征,学生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假设和猜想、设计实验和制定计划、收集数据和实验分析、合作和交流等方法获取物理知识。案例分析:在教学中,教师可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呈现出事先所准备的板书,给学生充分模拟的机会,例如在实验分析力学时的受力分析图时,教师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把平衡力、二力分析情况呈现出来。通过在初中物理实验中科学的应用交互式物理白板,使得传统实验中难以解决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的处理。

3结语

综上所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实验教学属于其中非常重要的构成部分,良好的实验教学质量,对于提升学生们对物理知识的认识和掌握程度会带来很大的帮助。那么,如何应用有效的方法展开物理实验,把醒目的实验结果呈现给学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内容。对此,文章利用上文首先论述了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内涵;其次,对这种教学设备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论述。通过上述的解析,目的是为同仁们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赵展民.浅谈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作用[J].教学研究,20xx,(8):522-523.

[2]邢耀刚.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中国现代化教育装备,20xx,(8):963-965.

[3]黄颖红.论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经验交流,20xx,(5):698-699.

篇二十六: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新课程改革聚焦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倡导以人为本思想的学生个体的素质发展和能力发展,从这一意义上来说,课堂讨论法不仅适应了现代教育的主张和理念,而且对于拓展多样化物理教学方式和进一步推动物理课程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课堂讨论法贯彻了物理课程的问题意识和实验探究法,以问题和实验来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其鼓励学生各抒己见,以交流、认知矛盾来促进学生思维的纵向深入,其适应了物理课程要求学生具备批判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理念。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课堂讨论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一、创设自由课堂氛围,诱发讨论欲望

课堂环境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心理,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不仅能够赋予学生快乐学习、轻松学习的心态,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畅所欲言的讨论欲望。在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中,教师的态度和行为被看作是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主要诱因,也就是说,教师的言语、表情和手势,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课堂氛围,对学生的学习热情、兴趣和愿望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创设轻松、自由、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开展课堂讨论的基础。情境、课堂小游戏、实验等趣味性的活动,不仅可以吸引学生的眼球,还可以有效地调节课堂氛围,促进轻松和谐课堂氛围的生成。如在学习《浮力》一课时,为了创造出自由愉悦的课堂氛围,笔者要求学生各显神通,提出了“使得大头针能够漂浮在水面上”的课堂游戏主题,希望通过小游戏焕发学生学习《浮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二、合理划分讨论小组,把握讨论进程

讨论小组的划分需遵循自愿原则,一般以5-6人为宜,考虑到课堂实际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进行调整。如在“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这一问题的探讨中,教师在自主分组的前提下,可以结合课堂需要进行调整,如尽可能确保组与组之间实力的相当以及组内成员间的优势互补。除此之外,教师可以以毛遂自荐的方法确定每一讨论组的组长,其主要承担主持讨论、代表发言的责任。把握讨论节奏、调控讨论进程,是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一般教师在讨论之前,根据讨论话题的难易程度,明确讨论时间。如在“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的讨论中,教师可以提供5-8分钟的自由讨论时间。当然,教师可以根据讨论的实际情况(学生讨论的热烈程度、问题的解决情况),有针对性地延长或缩短讨论时间,以提高课堂的效率。

三、科学设计探究问题,激发参与意识

问题是物理课堂的核心,科学的问题设计不仅能够强化知识应用,而且还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意识。一般问题设计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巧妙设计认知冲突,设置悬念;

2.注重新知与旧知的联系,以旧知引新知;

3.具有讨论的空间。如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教师可以以实验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实验一]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开始慢慢向前运动,撤掉推力,木块立即停止。[实验二]在桌面上推动木块从静止使之向前运动,用力推出,木块向前运动一段距离后停止。实验一和实验二之间所产生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陷入这样的矛盾中,即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由此而产生的困惑不仅成为学生探究、讨论的动力,而且还能够深化学生对问题的认知,对于诱发学生思考具有一定的作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以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达到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探讨的目的。如在学习摩擦力时,教师可以以“筷子提米”的新奇实验进行引入:在玻璃杯中放入一定量的大米,插入一支筷子并压紧大米,向上提起筷子会很容易的将筷子拔出;重新将筷子插好,再向米中加少量水,等一会儿,拿起筷子就可以把玻璃杯提起。教师趁机抛出问题:为什么加入水后仅凭筷子就能够将玻璃杯提起?学生被实验所激发的好奇心鼓舞他们对问题进行探索。

四、及时进行评价反馈,强化总结反思

这里所指的评价反馈,不仅仅是对学生讨论结果正确性的评定,还包括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所运用的思想方法、态度、合作情况等情感领域的评价。仍以“物体的运动是否需要用力去维持”这一问题为例,在讨论的过程中,不少学生对“维持”两字的定义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学生认为“手没再碰到物体,也就不存在‘用力维持’这一说法”,但有的同学则认为“虽然手没有碰物体,但之前手对物体所施的力仍对物体起作用,所以说物体运动仍是在用力去维持”。教师在评价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组内成员间的分歧,而不能仅从“谁对”、“谁错”两个方面来下定论,教师应该看到学生怀疑的合理性和批判精神的存在,以此来评价学生整体在讨论过程中的表现。

五、结束语

课堂讨论法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以及探究学习三者很好地进行融合,一方面其要求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前提下形成自己对问题独到的见解,另一方面其将学生划分为几个学习小组,以组为单位进行交流、沟通,并在认知冲突的分享、分析过程中达到问题解决的目的。总之,课堂讨论法在还课堂于学生的同时,更加关注学生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在教学方式、课堂组织形式以及教学评价等方方面面都作出了改变。

篇二十七: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问题解决”是近年来国际教育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适用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我们将“问题解决”

引入物理课教学中,本文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探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含义、操作流程和在教学中操作此模式应注意的事项,

以此来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物理课堂;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传统教学

现代的教育思想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及个性发展为重点,学校的教育目的主要是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成学生主体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能适应社会生存,并能为社会创造价值。在学生的主体发展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作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实现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则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在教学中应该创设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找出策略解决问题并检验其正确与否的教与学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xx)3-049-001

一、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含义

问题解决教学法是以“问题”为核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知识、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问题为主线,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思考、探索和解决问题,在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构建的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思维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创造能力。它的特点是要学生开动脑筋去解决问题,着眼点在“思”。

二、传统教学模式与问题

解决教学模式新教学模式的提出并不是全部否认传统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但是它不利于培养学生物理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对于物理科学方法的学习也不是最好的途径。而问题解决教学没有现成的模式和套路,它注重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的探索,这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自觉运用物理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我们不能将两种教学模式割裂开来,这是因为,使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基础,培养能力尤其是创新思维能力是主要目的。传统教学模式为问题解决教学提供了必要的知识技能基础,而问题解决教学又提高了传统教学的质量,真正地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作为教师,要善于将这两种教学方式相互融合,使之相得益彰。

三、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流程

物理学科有自己的学科特点,课堂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必须结合物理学科的特点,确定合理的教学模式流程。

以物理新授课为例,结合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特点,遵循科学知识创新的一般认知程序,模拟科学知识的认知流程,探究知识产生、形成、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经历类似科学探究的过程。基于此,新授课教学中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流程如下: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分析问题—问题探究—归纳总结—巩固深化。在新授课的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中,以类似科学探究为主线,以学生原有知识、生活经验为基础,以教师创设问题情境为切入口,以导致悖论、提出问题为动力,以理性分析、科学猜想为核心,以实验验证、理论论证等方式进行问题探究为判断,以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目标,引导学生通过逻辑、发散、形象、直观等思维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

四、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应注意正确处理好学生的主体地位与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问题解决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探究,问题的真正拥有者应是学生,因此学生的主体地位必须得到尊重。教师的角色更多地由知识的传授转变为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教师考虑的不单是如何“教”,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如何“学”。当然,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尽管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但这种自主学习又是必须指向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的。当学生质疑关注点偏离教学重点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思维走回教学正轨。同时学习者在自由探索过程中,会碰到一系列特定的困难,当这些困难达到一定的高度时,学习者原有的知识基础不足以应付挑战,这也需要教师的支持和引导。可见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能替代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的主体地位也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

此外,在物理课堂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以下几方面也会影响到此模式操作的实效性,如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和教学机智;对课堂教学时间的把握;还受授课内容的难易、学生认知水平、智力因素等影响。因此,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解决教学模式应因生而异,因教学内容而异。

实践证明,物理教学中运用问题解决教学法是非常必要的。由于学生是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环环相扣的问题下进行学习和建构知识体系的,所以一旦被掌握,就深深扎根。同时,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科学探究能力,有利于创造能力的发挥。此外,师生间通过问题进行多向信息交流,使师生双方关系和谐,相互沟通、教学相长,创设了愉快的教学情境,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愉快。所以问题解决教学法在物理教学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篇二十八: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物理是学生学习生涯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在学生学习阶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习是否有效取决于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中,是否发挥了自主性去体验了这个过程.而生本教育恰恰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转变传统观念,让学生去自主探究、合作.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该如何进行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教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呢?

1.明确定位,突出学生主体

要将生本教育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就要求教师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明确自身定位,突出学生主体,改变过去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学生建立好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教师可以根据物理这门学科的特点,给学生更多展示的机会.无论是在物理理论教学过程中还是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鼓励学生发挥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教师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来讲课.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可以让学生提前预习,然后让学生讲讲自己对大气压强的理解,谈谈在生活中遇到的大气压强导致的现象.这种突出学生主体的方式,更能带动学生学习激情,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转变观念,突出探究作用

生本教育的另一特点就是突出探究,物理本身就是一门探究性非常强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思维,教师在教学时应该突出探究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在生活中进行探究.例如在学习《电流和电路》时,可以给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利用干电池和锡箔纸进行实验探究,探究短路的现象,这种小实验不仅安全利于学生操作,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激发他们对物理的求知欲望.布置这样趣味实验当课后练习,既可以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也能使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激情.

3.创建小组,突出合作作用

突出合作也是生本教学的特点之一,因此,我们在进行初中物理教学时应该给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让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学习.例如在学习《力和机械》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放映相关题目,让小组成员之间进行讨论,看哪一组能最快地讨论出结果,并向其他学生展示出来.创建小组也可以使组员之间互相督促,教师在分组时可以综合一下,将一些学习刻苦成绩优异的优等生分到各组,让他们带动和帮助学生那些成绩较差学习不够努力的学生,使学生共同进步.当然合作不能仅限于课堂上,教师可以布置课后探究作业,让学生合作完成等等.

生本教育可以更好地突出学生主体,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提升自己.良好的教学策略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立足初中物理教学实际,从明确定位,突出学生主体,转变观念,突出探究作用,创建小组,突出合作作用三方面对初中物理生本课堂教学进行探讨,希望以上几种方式可以给各位教师一些借鉴,设计出更好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建飞.生本教育理念下初中物理课堂构建策略浅析[J].中学物理,20xx,32(20):39-39.

篇二十九: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现象教学是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的一种的教学理念,是一种基于社会生活,围绕学生感兴趣、指向未来的现象或者主题来进行跨学科的融合式教学。笔者以本身负责的初中物理为例,谈一谈对现象教学引入初中物理教学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初中物理;现象教学;探究

20xx年芬兰实行新的教育大纲,并将现象教学全面引入到教育课程大纲内,把现象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以多学科教师合作为基础为学生创建出多姿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与此同时,国内的教育改革同样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所以将现象教学引入初中物理教学中,在我国特色的教育体系下与传统教学相融合,对初中物理教育从业者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究的方向。

一、现象教学的构建

现象教学基本是由展示现象、描述现象(解释现象的成因及影响)、现象的结果分析、解决方法分析几个步骤所组成。从教学实施环节来看,可以概括为“现象或话题的选择与学时规划”、“教师备课与数学”、“学生学习与评估”三部分。

(一)现象或话题的选择与学时规划

初中物理现象或话题有两个要求,第一是不能选择虚拟、幻想以及不真实的生活现象,所选现象或话题要基于生活想象、现实需要和学生特点三方面去选择;第二是要注意所选话题需要一定的典型性,能够揭示事物运行背后的规律,同时需要学生进行选择和学时规划。例如4月22日是国际地球日,教师就可以选择“地球的能源”进行教学;又比如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教师们也可以选择“火箭升空”这一话题进行教学。一个现象或话题的学时根据教学需求来确定,不过因为涉及多学科内容,因此学时一般都在2学时以上,多的甚至可以到十几个学时。

(二)教师备课与教学

初中阶段的现象教学可以分为全课教学和分科教学两种。全课教学暂且不与讨论,分科教学强调教学的逻辑性和连续性,有利于学生方便系统的获取学科知识,能够体现教学的专业性、学术性和结构性。笔者所负责的初中物理现象教学探究正是分科教学,但教师要注意不能够让分科教学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要注重对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学生学习与评估

现象教学的作用不仅仅是辅助传统教学,更是要与传统教学相融合,进而改善传统教学中的一些缺陷。比如现象教学中学生不能够再坐在教师中进行被动学习,而是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之中。在现象教学完成后则需要对现象教学的情况进行评估,主要包括学生和教师两个评估方面:一方面学生的评估包括自我评估、小组内成员评估和教师对学生评估三部分;另一方面教师的评估包括学生对授课情况和教师的评估以及教师间的互相评估,这两种评估都能地促进教师教学水平的发展。

二、现象教学的实例

(一)设计思路

20xx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这是一项举国同庆的盛事。同时火箭升空又与物理知识息息相关,能够让学生在了解时事的同时对物理知识有着更为深刻的理解。

(二)教学目标

1.希望学生通过结合视频图片和新闻,通过观察、计算等活动学习到八年级下册中《运动和力》、《功和机械》等方面的知识;2.结合具体的情境来体验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能通过物理视角来看待问题;3.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来培养自身的自主探究意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过程设计

1.人员安排教师事先需要将学生分为等量人数的学习小组,每一个学习小组安排一位小组长和一位记录员。小组长需要主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学习研究和对数据的归纳总结。这就需要教师对小组长的人选进行仔细的考虑,务必让小组长发挥出带头作用,能够带动起整个学习小组的学习氛围,记录员负责进度情况进行记录。2.教学与记录教师在为学生播放与神舟十一号相关的新闻、图片和视频后,需要向学生提出与火箭升空相关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分别是八年级下册中《运动和力》、《功和机械》等方面的知识,结合火箭升空的情况相将这些知识穿插其中,帮助学生对知识点进行吸收整合。每一个小组都需要派出一个专门的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做出总结,然后分别进行小组内部评估、小组之间评估和小组成员的教师负责情况的评估,最后由教师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并对学生现象教学的完成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反馈。

(四)教学总结

正如本次活动所表现的那样,物理知识充斥着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所以构建理科思维、掌握物理知识,对于学生今后的成长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总之,现象教学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一种有益尝试,既能够优化学习效果,也能够培养学生的高级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该将这种新式的教学方式与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相结合,让它能够根植于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底蕴之上,和其他各色教育方法一起应用于中华民族教育教学的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于国文,曹一鸣.跨学科教学研究:以芬兰现象教学为例[J].外国中初中教育,20xx(7):57-63.

[2]陈式华.现象教学——芬兰20xx教改新模式[J].教育与教学研究,20xx,30(11):102-106+117.

篇三十: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谐音记忆法

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属于同音字,有更多的字读音相近似,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这种谐音关系,赋予材料以引人入胜的意义,常能收到简便易记而又经久难忘的效果.所以我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记忆有关知识,这里笔者列举初中物理里面出现有关谐音记忆的实例.(1)记忆滑轮组的组装时,有一定则:偶定奇动.可是时间长了容易记乱,出现“偶定奇动”和“偶动奇定”的混乱.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笔者建议大家把“奇动”记为“激动”,这样学生一想到“激动”就想起了“奇动”,防止了混乱.(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有些同学写成了340m/s,有些同学写成了3.8×108m/s,有些同学写成了3×103m/s.上课时,我伸出三个指头,并让大家也伸出三个指头,说:“三乘以10的‘发’次方.”

2推导记忆法

学生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公式,再进行推理,就能得到我们需要的公式.有些数据死记硬背暂时记住了,但过几天就忘记了,而通过推导记忆就不会忘记.

3比较记忆法

将所要记忆的内容通过对比的方法加以记忆.对相似的物理概念、现象、工作过程或实验装置等进行比较,确定研究对象之间的差异点和共同点,找出它们的区别和联系,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它们的特点.

(1)电动机和发动机能量的转化.有些同学将电动机和发电机能量的转化搞混淆了,笔者上课时教同学们这样记忆,电动机是先有电才会动起来,所以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动能).发电机是先动起来才产生电,所以发电机是将机械能(动能)转化为电能.

(2)压缩冲程和做功冲程的能量转化.同学们也容易混淆.上课时笔者教同学们这样记忆,活塞向上运动,干什么?压缩里面的混合燃料,使得混合燃料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做功冲程是燃料猛烈地燃烧后,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推动活塞向下做功,所以是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4“口诀”记忆法

“口诀”有助于学生对信息的获取和深加工,有利于快速地对知识信息块的储存、重组和内化,并且省时、高效.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二物理学习的难点,笔者编制出以下“口诀”:口诀一:物在两倍焦距外,像在一二倍焦距间,实像倒立且缩小,此例用在照相机;物在两倍焦距上,像也在两倍焦距上,实像倒立且等大.物在一二倍焦距间,像在两倍焦距外,实像倒立且放大,此例用在投影仪;物体位于焦点内,移动光屏不成像,正立放大一虚像,此例用在放大镜.

口诀二:一倍焦距分虚实(焦内虚,焦外实);二倍焦距分大小(二倍焦距内像大,二倍焦距外像小);实像倒来虚像正,物近像远像变大.物理教学中还有很多记忆方法等待我们去总结、实践证明,这些记忆的方法,使学生学习物理不再单调、乏味,相反,学习物理的兴趣更加高涨,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只要我们善于总结、不断创新,学生就会变得乐学、善学,进而带动了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

作者:金玉龙 单位:南京市高淳区桠溪中学

篇三十一: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当前教育的主要方式是显性教育,它是指通过有直接的、有意识的、外显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自觉受到影响的教育。显性教育具有目标明确、过程可控、效率显著等特点和优势,由于它高效、可控,所以成为平时教育最常用的方式。但显性教育也有其自身的弱点那就是显性教育的意图过于明显和外显,倾向于集体灌输,它容易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的发挥,所以单纯的显性教育容易让学生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对于科学素养的培养,显然单纯依靠显性教育是不够的,它需要在适当的时候加入隐性教育。隐性教育是通过间接的、无意识的、内隐的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潜移默化受到影响的教育。它的内容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创造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隐性教育和显性教育相比较,它具有教育途径的开放性、教育方式的隐含性、教育影响的间接性、教育主体的自主性等特点。正是由于隐性教育的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方面有不可获缺的作用。

一、科学方法

一般地说,科学方法的教育有“显性”和“隐性”两种方式。显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模仿和应用有关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对科学方法的操作训练中有意识地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而隐性方式重在让学生感受科学方法并受到科学方法的启蒙和影响,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科学研究的策略和方法有初步的认识。

由于显性方式需要学生对所学科学方法有较丰富的感性认识和一定的理性认识,这就决定了在初中阶段学生通过显性方式所学的科学方法是十分有限的,隐性方式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原因有:

一、科学方法大多隐含于教材中,例如对于一些微观物质或抽象物质的研究经常隐含着转换法,而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讲解又经常用到类比法。这就需要教师自觉地挖掘教材中的方法教育因素,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接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二、心理学研究表明,初中生思维的批判性有了显著发展。他们开始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不满足于老师简单的说教和书本现成的结论。所以初中阶段科学方法的教学应该是显性和隐性相结合一方面培养学生能模仿和应用部分科学方法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对更广泛的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策略有一定的认识。

二、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科学的灵魂,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财富,也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涵主要包括求实精神、求证精神、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协作精神等。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之一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际上就是科学精神。所以素质教育除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外还应重视科学精神的培养。 科学精神的内涵决定了其培养方式是间接的内隐的,即隐性方式。我们可以在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过程中开掘出科学精神培养的有效资源,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在讲解经典实验时增加有关物理学史的介绍,让学生了解科学研究的曲折、艰辛和科学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受到前辈科学家怀疑、求实、创新等科学精神的熏陶。

我们还可以在科学方法的教育过程中渗透科学精神的培养。例如在教育过程中鼓励学生猜测和质疑,培养他们的索求精神;在教育过程中安排学生以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培养他们的协作精神;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多动手,培养他们的求证精神和探索精神等等。

三、科学觉悟

科学觉悟指对于科学技术在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作用的认识,也指对科技成果的亲近感。这样的亲近感并不要求对相关科技成果有深刻的理解,它是一种内心愿意接近它,了解它的心理趋势。比如对层出不穷的电子产品,有些人表现出的是巨大的热情,他们对产品的型号、功能了然于胸甚至对简单的维修也无师自通。而有些人却漠不关心,甚至对新兴的科技产品内心存在抗拒。对科技成果的这种亲近感的和中学的物理教育密切相关,如果教学的内容能注重和现实生活相结合,教学的方式更灵活多变则有助科学觉悟的启蒙;如果教学的内容一味强调主干知识而忽略其他,教学的方式是单纯灌输式,那么这种教育则是对科学觉悟的扼杀。

由于科学觉悟是一种心理趋势,所以它的的培养不可能被量化而只能是渗透式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应用隐性教育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

扼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就是扼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是相互交织共同对人的成长产生作用的,两者缺一不可,其中隐性教育在科学素养的培养上更是有不可获缺的作用。如何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做好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的转化和渗透是教育的艺术,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篇三十二: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一、发挥学生主动性,提倡边学边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中,单纯的以演示实验来引导学生观察,虽然通过师生互动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实验中所涉及的知识点,让学生形成知识构建,但毕竟学生没有亲自参与,体验不够深刻。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不仅教师要优化演示实验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的感知,还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动”起来,边学边实验。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就其中的一个片段、一个例子、一个问题引导学生展开小实验。提倡多学,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提出问题、多参与互动。多实验,让学生在经历实验中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其探究能力。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倡边学边实验,虽然小实验不会像演示实验那么顺利进行,但对学生的应变能力、探究精神的培养都具有积极意义。以“磁场”的教学为例,对于磁场的磁性和指向性、磁体有两个磁极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等知识点,要是讲授的话很快就完成了,然后再让学生背诵,学生也能很快记住,但却不能让学生较好理解。故而在教学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准备一些小物品,如硬币、大头针、木块之类,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用磁铁去尝试能吸起那些物品,引出磁铁具有磁性的知识点,然后再引导学生玩磁铁对对碰游戏,增强学生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感知,让物理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同时,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边学边做,可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实验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二、改革实验教学模式,提倡分组实验

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分组实验是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把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然后展开实验探究。一般初中物理教学中分组实验以测量性、实验性和实用性的实验为主,更多的让学生在分组实验中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通过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当前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分组实验来看,学生实验的效果并不是很好,一方面是教师在实验前没有组织学生对实验进行预习,学生在实验中对实验目的不够明确,另一方面是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较好的发挥,从而导致学生对实验步骤、结论不够清楚。因此,组织学生展开分组实验,一要做好课前预习指导,二要注重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和探究。以“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教学为例,在导入环节中引导学生复习小灯泡的电阻测量方法引出电功率的测量,引导学生根据测量要求和之前讨论的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引导学生实验,实验中教师巡视并根据学生实验情况进行指导。如调节滑动变阻器时因实际电压超过了额定电压导致小灯泡烧坏,而学生对这一现象的原因并不明确,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引导,实验中可先根据学生的实验方案作出指导,教师帮助学生修改方案后再实验。如调节滑动变阻器这一环节,要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额定电压值的1。2倍,然后观察灯泡发光情况,记录电流表、电压表示数,学生设计方案时就可能忽略额定电压值,教师检查学生实验方案时就应做出指导。学生实验后教师要先引导小组学生对实验结论进行总结,然后再根据实验现象进行点拨。

三、紧密联系生活,注重拓展课外实验

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学,课外实验很少,因为教师更注重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实验以应付考试,而这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没有太大意义。其实,生活和物理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就初中物理而言和生活的联系很密切,很多物理知识都在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物理实验教学中提倡联系生活,让学生从生活中去了解物理,在生活探究中学习物理,这不仅可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都有积极意义。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切实把握好实验对学生发展的作用,在课后引导学生展开实验探究,以此来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光的折射”的教学后,让学生在生活中用不同的实验去验证,如引导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自制望远镜、显微镜等,如“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的教学后,引导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吸热情况进行实验探究。组织学生展开课外实验,一要考虑安全性,要保证学生能安全地进行实验,最好能在家长或教师的监督下进行,二要注重实验后引导学生总结,让学生能从实验中获得感悟。

四、总结

实验是物理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中,教师定要明确实验对学生发展的积极作用,综合应用好演示实验、课堂小实验、分组实验和课外实验,以此促进学生更好地构建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篇三十三: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1、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首先,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最终能够调动学生对物理产生兴趣。毋庸置疑,多媒体技术是营造良好课堂氛围最常用的有效手段,通过多媒体进行物理教学,可以使学生集中精力听课,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教师讲授声音传播的时候,能够通过多媒体先给学生播放一段热门电影或者动听的歌曲,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他们提前进入到教学之中,让学生对这个专题产生兴趣,从而使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其次,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可以把那些比较抽象难懂的理论非常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使后者能够非常轻松的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教学难度降低,改善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在讲解电流这一课的时候,对于产生原因,能够自己制作或者下载有关视频,将其播放给学生,使他们观察和思考,引导他们对比分析有、无电压两种情况,这样学生就能够逐渐理解其产生的原因。再次,把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过去教师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均通过板书与口述两种方式进行,而通过引入信息技术,教师能够针对难点、重点展开教学,其余的内容则能够通过多媒体来展示给学生,从而能够使得教学质量明显提高。第四,将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之中,使师生双方均能够充分拓宽知识面,对于教师来说,其在备课的过程中,能够通过网络细致深入的搜集相关资料,获得较为全面的讲解,而与此同时,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搜索资料来将其完成。因此,通过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能使师生的知识面得到拓展。最后,把信息技术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有助于不断改善教学模式,同时与新课改的需求相符合。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进一步提高物理教学的开放性,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教学方式得以丰富,教学模式得以更新,最终能够推动教学向着更加精进的方向发展。

2、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2.1教师方面

现阶段,大部分初中物理教师具有相对较高的理论与教学技能素养,然而,他们的信息技术素养却不容乐观,他们根本没有从根本上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他们应用信息技术仅仅停留在播放多媒体课件的层面上,一味的利用这种方式来刺激学生的视觉,而根本不注意通过信息技术来优化设计教学内容。尤其是对于一些农村初中的物理教师,有很大一部分甚至不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应用信息技术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尤其关键的是利用这一技术来对教学模式进行优化,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

2.2学生方面

初中生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他们思想活跃,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他们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甚至很多学生应用电脑比老师还熟练,但是他们的应用知识局限在玩游戏、看电影和聊天等方面,对于利用网络来学习物理,他们非常陌生,在初中物理学习中引入信息技术,即让学生充分利用这一工具将这门课程学好。但是在具体的学习当中,学生对于信息技术掌握熟练度不够,在今后有待于加强。

3、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几点要求

3.1教师必须首先要熟练掌握这一技术

对物理教师来说,其应当熟练操作计算机,同时能够掌握各种教学软件的应用,比如制作图像、制作教学课件等,唯有如此,他们才能够在备课、教学中非常从容,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要是他们连最基础的信息技术都不能熟练掌握,那么他们在备课的时候必然要投入比传统教学模式更多的精力,同时,当教学过程中有许多突发问题出现时,他们往往不会如何进行处理,使得课堂教学不能顺利开展,所以,教师必须养成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

3.2教师需通过这个技术不断完善教案

伴随网络普及程度的日益提高,教师必须尽可能的发挥网络的作用,将相对较好的教案提供给学生,因此,需要他们预先做好准备工作,通过网络广泛搜集物理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总结,通过信息技术对教案进行改进,最终能够使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3教师需要利用这个技术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初中生思想非常活跃,他们对各种新事物充满好奇,例如手机、数码相机等,同时各种信息产品均与物理存在着一定的联系,教师必须要是当对学生进行引导,使他们能够注意到平时的物理问题,尤其是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产品,认真进行思考,最终就能够充分理解物理问题。另一方面,教师可给学生安排信息技术方面的家庭作业,要求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搜索某个领域的信息,然后制作成课件,并开展课堂展示与集体讨论,这样一方面能够锻炼学生主动思考、自己动手利用信息技术能力,另一方面还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4、结束语

伴随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之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不断优化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从而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篇三十四: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程改革对物理教学提出的要求。文章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阅读;能力;技能;情境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要学会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学会正确阅读教科书,学会归纳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和鉴别各种信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分析探讨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创设情境,提升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

在实际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应注意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为此,教师应该创设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问题情境,如运用教材中的导图、章首语、插图等创设问题情境。现在初中物理教科书的每一章节都有导图、章首语和插图,形象生动,充满了人文气息,符合广大初中生的阅读习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巧妙利用这些有利因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如在教学《声现象》(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第一章)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教材中海豚发声的图片,让学生通过图片分析为什么人听不到海豚之间交流的声音,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主阅读习惯

习惯,就是为了完成某一类型行动的需要,多次重复某一行为(或方式)使得动作趋向于自动化、稳固的行为习性。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注意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在物理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教师可以提供导学案,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通过预习,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成就感和学习兴趣。为了提高预习效果,教师在新课开始之前,应该根据课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精心设计导学案,为学生提供阅读提纲和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在问题的设计上,教师应该注意问题的概括性、启发性、针对性,形式上可以采用问答式、填空式、计算式等。在课堂教学前,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如通过与学生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通过学生对导学案中的习题的解答情况,分析学生对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在教学《摩擦力》时,教师可以这样为学生拟定预习提纲:①摩擦力是什么?滑动摩擦力又是什么?②在实验过程中,为什么要突出木块是在木板上做匀速运动?为什么要通过弹簧测力计拉木板,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③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通过预习提纲,引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这样有助于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3.多方实践,提高阅读技能

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提高阅读技巧。在实际阅读过程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增强阅读效果。例如,在讲述“阿基米德定律”的时候,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抓住“浮力的大小”“浸”“排开”等字词。其中,“浸”是原理发生的条件,“排开液体应承受的重力”“浮力的大小”是理解把握阿基米德定律的关键。通过对这些关键词的分析理解,学生对“阿基米德定律”的内涵就有了深刻的理解,运用定律时就不容易出错。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分析语句结构。当学生阅读到结构比较复杂的长句时,可以分析句子的主、谓、宾和定、状、补。最后,教师还应该指导学生学会归纳总结。通过某一章节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结合课本内容,列出本章的知识结构,并通过知识结构表,对学习的知识进行纵横对比、前后联系,使零碎的知识条理化.

篇三十五: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摘要:中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的重要阶段之一,因此对于最主要的学习场所教室课堂来说,需要教师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以学生为中心,以对每个学生都学到知识为宗旨,让每一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兴趣,因此也需要教师改变终身不变的教学方式。

关键词:多样化;实验式;生活化

物理枯燥难学,对于大多数学生都有这样的想法,这是因为物理这门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而中学生年龄尚小,抽象思维没有完全形成,同时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其生动性较差,因此学生学习兴趣较差。要想学好物理,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能促进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培养主动学习动机。

1采取多样化的教学

1.1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中,提倡以物理知识为载体,通过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精神和实践动手能力,那么就要打破过去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旧的教学模式,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在课堂上合理使用多媒体,首先教师可以用各式各样的文本、图片、视频,在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丰富了基础知识内容,强化学生的学习,其次可以向学生展示那些在生活中肉眼难以看到的物理现象,比如水蒸发成气的过程,还有转木取火的过程,这样都是一般肉眼难看到的,通过展示这些现象,可以大程度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学到了知识。1.2大多数物理老师的教学模式偏重于知识的传授,主张接受式学习,缺少对身边的生活内容的关联,一场精彩的物理课,离不开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所以物理教学离不开学生的生活,离不开身边的社会,教师要抓住机会不断地设疑,学生则不断的解疑,创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例如在讲惯性知识时,可以像学生提问,当大家坐在公交车上,车子发动时是向前倾还是向后倾,同样的如果车子快速行驶途中突然停车,那又是什么结果,这是学生们就开始争先恐后的回答,之后教师再向学生解释这就是生活中的惯性,让学生了解了惯性知识,等以后学生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会想起到惯性知识。讲光的传播和声的传播时,则可想学生提问,为什么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通过这样不断的提问,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生更留意身边的物理现象,为以后的物理学习打下基础。

2采取实验式教学

研究表明,学生对实验的兴趣是最大的,这是因为中学生还处于一个好动的年纪,利用生动形象的物理实验,可以加深学生学习的记忆。例如在学习欧姆定律这一知识时,就可以通过做实验来学习,欧姆定律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电源、电压、电阻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电学的基本定律之一。在实验之前,先要了解欧姆定律的内容,公式,还有单位,其次就是能够完全理解,灵活运用,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经过导体的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画出相应的图像,从而了解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实验准备的器材有电池,不同阻值的电阻若干个,导线,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开关,之后把学生分为若干组,开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求学生探究如何改变灯泡的亮暗,同时鼓励学生猜想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那么学生则可以猜想,电流的大小与电压有关,电压与电阻有关,所以电流的大小与电阻有关,通过提问猜想这样的方式激起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通过设计实验电路,测量实验数据,画出电路图,之后师生共同讨论,深入探究,让学生充分的学习了欧姆定律,达到完美学习的效果。

3采取生活化教学

在物理书的每章每节的开始,都是尽量以身边日常生活中能见到的事物或物理现象来引入内容,以此来引发学生心里的共鸣,激发学习兴趣,对事物或现象背后隐藏的物理知识逐步的进行探究学习,那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应当联系生活,采取生活化式的教学方法,例如讲解汽化和液化这一物理知识时,就利用晒衣服的过程,认识到水的物态变化过程,这是水在高温下蒸发成了水汽,这是水的汽化,同样的,一块冰,放在太阳下,不用多久就变成了一滩水,这则是水的液化,通过对身边现象的讲解使学生到了相关的物理知识。物理知识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把身边的物理现象与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们真正的了解物理知识的重要性,同时对物理的学习作为一种愉悦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物理的奇妙与作用,激发学生们努力学习物理的欲望,把物理和生活结合起来一起学习。

4总结

在教学之余,教师也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反思,因为这对于以后的教学、研究有着重要意义,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情况,作业情况,考试情况,多角度和多方面的对学生进行评价,通过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来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精益求精,让学生们学好物理这一科目。

参考文献

[1]庄云台.《讲究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效率》学术期刊《理科考试研究(初中版)》2013年8期

[2]葛玲玲.《初中物理实验课组织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学术期刊《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年2期

[3]何新贵.《初中物理探究教学实践与思考》.学术期刊《新课程中旬》2015年5期.

篇三十六:初中物理教学论文

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让教师灵活地掌握课堂教学,把握课堂节奏,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中学物理有效地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多种有益的交互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趋广泛,在教学中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教育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交互式电子白板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进程中出现的一种新技术手段,使多媒体电脑和黑板的功能整合为一体,教师可以收放自如,尽情发挥。

物理学是一门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然而单靠观察和实验,也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因为很多物理知识对于中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抽象的。随着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显现出传统教育所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交互式应用电子白板的强大功能和灵活的交互方式,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双方的积极性.交互式电子白板比传统的多媒体设备功能更加完善,它可以让教师灵活地掌握课堂教学,把握课堂节奏,明显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通过将交互式电子白板与中学物理有效地整合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这种有益的交互活动,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交流能力也得到了培养。通过学习实践谈谈我对交互式交互式电子白板在中学物理教学的整合的几点认识:

一、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利于高效地实施物理教学.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中,单纯通过教师苦口婆心的讲解并不能解决所有的教学问题,而交互式电子白板技术平台可以通过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录像和网络资源等方式,可以调动学生的五官活动,提高信息的输入效率,课堂信息丰富多彩,更易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和探究兴趣,更容易领会和掌握教学内容,可以增加学习容量,提高课堂效率。可以用利用多媒体演示,教学可大大加快教学进度,从而节约大量时间。由于多媒体展示过程可以重复利用,所以,即使个别学生仍然无法掌握课堂教学内容,学生还是可以随时参考和调用课堂多媒体演示资料,最终掌握知识。如在球面镜的成像问题教学中,教师很难通过口头描述讲解清楚:当物体到球面镜透镜的距离大于、等于或者小于焦距时,成像变化情况,通过白板软件系统的展示功能,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因为交互式电子白板有好多实用的功能,

二、利用交互式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突破教学重、难点。

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由于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许多内容是很难通过教师的讲解就能阐述清楚的。交互式电子白板可以展示交互白板活动挂图中的背景、页面或图像,也可以是动画,还可以是可用于课程学习中的各种几何图形、物理实验仪器设备图等生动的教学资源。学生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中更易于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突破教学重、难点。交互式电子白板操作工具中独有的拖放功能、区域放大、探照灯功能、照相功能、隐藏功能、拉幕功能、放大镜、直尺等多种教学功能,有利于于日常教学的开展,提高了视觉效果,更加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多元智能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在交互式电子白板上利用生动形象的图像、动画等功能,使课堂教学更显直观生动,更加容易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对于某些重点、难点的地方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笔加以勾画以突出重点。在平时物理教学中,经常用到“探照灯”功能,突出教学的重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讲授内容上来;在讲解图像类习题时,交互式电子白板的优势便更为突出。如在“电流和电流表的使用”教学中,为让学生熟练掌握电流表的读数方法,可以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小老师,学生先从资源库中把电流表表盘拖到页面上,对其进行任意缩放大小,用工具栏中不同颜色的标记任意标出指针位置,让其他同学进行读数练习,使用后可以擦除重复使用,这样既增添了课堂气氛,也通过学生间的相互学习掌握知识。在阅读电流表说明书后,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电流表使用规则,从资源库中找出电源,灯泡,开关,电流表等实物图,进行实物图连线,对图可以随意移动和放大,学生根据个人理解进行连线,连线时其他同学也可以参与修改、整个教学过程学生间积极参与思考,思维活跃

三、应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平台优化课堂导入,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导入教学环节中,可以应用的白板功能主要是工具功能、背景功能、、素材库功能、交互功能等,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

在《滑轮》课堂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采用了白板的工具功能中的幕布功能,逐渐将呈现的有关滑轮的实际应用故事展示出来,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学习滑轮的兴趣。

在《串联与并联》教学的导入环节中,在学生学习过的简单电路图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灯泡,教师使用了拖拽功能,将素材库中的灯泡元件拖拽到图中,让学生想办法连接新的电路图。体现了工具功能的使用。

在《串联与并联》教学的导入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使用了白板的桌面标注功能连接电路图,教师从而有效地导入了串联和并联电路的概念。体现了背景功能的使用。

在《用天平测质量》教学导入环节中,教师把素材库中的一些测量质量的工具展现在白板上,从而有效地引出了天平。体现了素材功能的使用。 资源库功能

在课堂导入环节中,也可以开展师生互动,可以让学生和白板交互,比如在《串联与并联》教学的导入环节,教师请学生上台将白板上的电路图连接起来,学生采用了串联电路的连接方法,就属于对白板交互功能的应用。体现了交互功能的使用。

总之,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创新课堂提供了一个平台,它不但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交互式电子白板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开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它可以创设情境,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主题资源,有利于改善教学和学习环境,刺激和满足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多方面需求,同时还可以为学生展示、讨论、探究提供了交流工具交互式交互式电子白板与课堂教学整合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生动,使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同时,还能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运用交互式交互式电子白板辅助教学并非轻而易举就能取得好的效果的,它必须建立在教师熟练把握教材教法,善于挖掘白板的各种功能,做好资料收集工作,利用它的技术优势设计个性化的高效课堂等基础上,以学生为主体,围绕教学目标,适时合理地选取,扬长避短才是使用好交互式电子白板的关键。相信通过不断地研究与实践,交互式电子白板会为课堂教学提供更多更有效的应用策略。

篇三十七: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参考

初中物理教学论文参考

一、情境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情境教学的使用降低了学生思考的切入点,使学生能够从熟悉的事物出发顺畅地进入思考状态.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与熟悉事物的联系,建立生活化的课堂情境,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物理知识的展示,使学生能够由感性过渡到理性,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学习有关“机械能和内能的相互转化”时,利用实物操作的方法来建立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给每个学生一根较粗的铁丝,看看谁能够将这根铁丝折断,学生看着那根较粗的铁丝在试图了几次后纷纷的放弃了,认为折断是不可能的事情.这是教师可以激励学生来反复的折,并且感受拐弯处的温度,在不紧不慢、坚持不懈的弯折后,学生会发现铁丝慢慢的出现了裂痕,逐渐的断开了.学生对这一现象非常的好奇,这是怎么回事呢,为什么不用很大的力气就能将其折断呢?学生的这一想法激励了学生的思考,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学生所做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在做简单的弯折的时候无形中产生了机械能,而这种能量逐渐的转化为了热能,这个学生能够根据拐弯处的温度感觉出来;而能让铁丝折断的不是这一点热能,而是逐级积累起来的内能,学生顿悟这是用热传递的方式来改变物体的内能.这样的情境,使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将思维激活,在思考分析现象的过程中学习了新知识,将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上,极大的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二、问题教学,调动学生思维

问题是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好的问题可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代表性的问题,来驱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的思维紧跟问题的转变,层层递进的进入对事物的探讨中来,实现问题的有效性.例如在学习有关“人耳听不见的声音”时,由于学生对声音的产生有了一定的认识,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人们可以听到蜜蜂飞舞的声音,而听不到蝴蝶飞舞的声音?”这样的问题,然后给学生播放“蓝猫淘气三千问”中有关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在灾难来袭时,小动物们的引颈倾听、四处逃散的场景,从而提出为什么动物可以感受到灾难的来临,而人却不可以?学生就会根据情境建立一定的思想,纷纷思考为什么人不能听到这些声音,人都能听到那些声音呢?学生的这些疑问不仅驱动了学生的进一步思考,也激励了学生想用实验来验证的想法;这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一台音频发生器,让学生闭上眼睛仔细听不同频率的声音,在逐渐的增大过程学生学生可以清晰的听到一定频率的声音范围,通过学生对数据的记录,来感受人们能够听到的声音,反复几次从而得出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深入对这节课的学习.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激励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使课堂教学有明确地方向性,确保了课堂的高效性.

三、探究教学,挖掘学生能力

探究式教学的深邃,能够让学生对知识有深切的体会,增强学生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的激发学生的自主能力,帮助学生扫除思维上的障碍,由激励逐渐的转变为学生的自发学习;教师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内容设置探究性的问题,在引导学生正确思考方法的基础上提高课堂的高效性.例如学习“电磁感应”时,通过奥斯特实验揭示电流周围能够产生磁场,学生通过对电流周围小磁针的转动,来感知电流周围的磁场,从而给学生建立探究性的话题,发展学生的思维.通过学生的探究,学生学会了利用发散思维,电流逆向流动会怎么样,有什么样的规律没有?经过学生的探究总结出安培定则;学生还会讨论出如果电流增大会怎么样.通过学生实验,学生得出增大电流可以增强磁场;另外在探究讨论中学生还会逆向思维产生问题:电流可以产生磁来吸引小磁针转动,而磁能不能产生电呢?要怎么进行实验设计来验证呢?学生的探究使得问题有了深入的思维,于是学生开始对磁产生电做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猜想,开始对物理知识进行深入的探索.通过这样的激励,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建立了一定的信心,由原来的被动提问逐渐的转化为主动探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一定的方法,学生潜在的能力被激发出来,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逆向思维,实现了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多媒体教学,清晰知识原理

随着现在科技的普及,多媒体的应用逐渐走进课堂,给学生的感官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形象具体的展示了知识的内在原理,提高了课堂的效率.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的挖掘多媒体趣味性、直观性、交互性的优势,将实验的原理、现象、分析清晰的展示出来,给学生的讨论交流带了便捷.例如学习“透镜”时,先让学生实验:分别让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学生通过这样的实验只能观察到最终的实验现象;然而理解光线在其中的行进时,有一定的抽象性,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行进的光线,让学生清晰的看到光线在凸透镜或者凹透镜中的轨迹,形象的观察折射光的路径.在多媒体的引导下,学生可以像看动画片一样跟着光线的行踪来思考,让学生理解实验就是简单的光的折射,对于比较薄的透镜来说,就可以将两次折射看做是一次折射.由此学生不难得出凸透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这时教师可以再次利用多媒体来验证理论的正确性,使学生深刻的理解物理现象的原理.通过这样的教学,从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建立学习的主动性,提高了课堂的效率.

五、小结

总之,教师要深入地研究教辅材料,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确定教学目标,采用灵活的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丰富课堂教学,从不同的切入口增强物理的趣味性,以趣味带动学生的兴趣,使课堂的开展紧紧围绕学生的思维,顺势而导地引导学生的思考、分析和讨论,从而实现高效课堂的建立,确保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篇三十八:生活实践教学初中物理论文

生活实践教学初中物理论文

一、课上教学引入生活实践

课本上表达的物理知识是比较严谨的,对于一个定义会有长串的文字进行表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定义把握不准,对其中的原理也不会特别清楚,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重心向过程和方法倾斜,让学生理解原理是怎么得出的,公式是怎么推导的。只有让学生理解了知识生成的过程,才会加深记忆,也才会在运用时得心应手。要让知识生成的过程清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实践,并由此启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实际,可以明确地告诉学生,他们学到的知识都是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相当一部分是生活常识,因为知识与自身的关联性会让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在九年级《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这一课中,就很明显地看到这一课的实用价值。每个家庭中都有很多电器,包括上网学习的电脑,洗衣服的洗衣机,做饭的电饭煲,等等。在使用过程中,有时就会出现电路故障,比如说保险丝烧了。如果出现这种问题,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怎样排除故障,这些都是这节课所能解答的。

二、课下作业设计生活问题

物理毕竟属于理科,对于知识的运用要求比较高,在初中阶段对于知识的运用主要体现在课外作业上。在课堂上,教师不可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进行一一检查,看他们是否能听明白、是否能理解,较多的还是采用课下作业的形式。另外,适当适量的课外作业不但不会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能起到巩固知识、激发兴趣的作用。在课外作业的设计上,教师需要采取先易后难、逐步推进的方式,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但不能过分追求高难度、高强度。最为稳妥的课外作业设计还是要回归生活,从生活的点滴中选取合适的案例进行课外作业。例如在《平面镜成象》这一课中,学生对镜子中的自己应该十分了解,就可以设计一个课外作业让学生找一面较大的镜子、一面较小的镜子都去照自己,看看有什么不同,怎样能照到全身,而且还要思考平面镜在生活中的其它应用。由此引申,倘若镜子不是平面的又会产生什么现象呢,可以指导学生参照课外阅读进行分析。

三、课余时间观察生活现象

在课堂上学习物理是远远不能实现物理素质培养计划的,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擦亮眼睛,多观察多思考,多从中找物理知识。只有学生乐于从生活中观察物理现象,才能建立起物理学习的`长效机制,也才能使学生爱上物理,而不是为了高分而观察。物理原理的由来是经过物理学家对生活的观察得来,那么学生也可以通过观察生活现象加深对物理原理的理解。课余时间相对于课上时间尽管缺少了教师的谆谆教导,但是更为充裕也更易为学生自己掌握,更具有思维和想象的空间。倘若学生利用好课余时间,会极大地提高对课堂知识的吸收和理解,也会培养出对于物理现象进行探索的兴趣。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出行用的汽车,就是运用热能转化成动能的原理,还有游泳时戴的游泳圈就是利用浮力原理,夏天用扇子扇凉就是利用空气流动速度增大加快蒸发,蒸发吸热的道理等。在生活中用好物理知识,会让生活更精彩。初中物理对于方法与过程的把握主要依靠课堂,但是课余起到补充的作用,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主要还是依靠课外时间进行拓展。初中物理离不开生活,初中学生也离不开生活,将物理学习置于生活之中,不但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还能拓展学生的见识,更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篇三十九: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论文

摘要:传统的初中物理教学中,一般都是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讲授以及技能的培养,忽视学生价值观与情感态度的培养,优良的道德品质与学生学习、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

新课标物理教学提出:在教学中注重渗透德育教育,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以此使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本文首先分析了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探讨了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受到广大教师的关注,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教学的重要内容。

初中物理教学也应充分结合物理的特点渗透德育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德育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应积极探索有效的方法渗透德育内容。

本文就对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深入探讨。

1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初中物理新课标指出要将德育教育渗透到教学中,为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奠定基础,为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打下基础。

而物理学的发展贯穿着辨证唯物主义的观点与方法。

内容包括宇宙星系、粒子,从力、热、电、光到原子物理,这也说明自然界的运动发展是遵循辩证法的。

在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观,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以此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初中物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2.1利用物理小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涉及到较多的德育内容,因此教师在备课中应当将德育教育引入课题,分析在教学中展开德育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以此提升德育教育的质量。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阶段,也可以说是一个特殊的年龄段,学生正处于半幼稚、半成熟阶段,在这个阶段需要教师与家长的正确引导,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树立自身的道德观念。

大多数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根据这一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和为社会服务的思想是物理科德育工作的重点。

初中物理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思想道德素材,教师要充分挖掘其中德育知识。

比如,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时,原理内容虽然并不是很复杂,但要让学生真正掌握与理解存在一定难度。

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它感兴趣,其次要将物理意义理解清楚,最后才能解决与之相关的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渗透德育教育有助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可以讲授阿基米德检验王冠的故事,让学生了解阿基米德定律的来源的同时,学习阿基米德不断研究的精神,以此激发学生启动自主学习的原动力,以此让学生明白通过不断努力才会得到成功。

2.2充分利用德育教育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

物理教材中涉及到较多的德育知识,教师应学会挖掘其中的德育知识,在备课中引入德育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自然的精神。

爱国主义是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可以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史料。

比如,讲授世界上最早记录“几何光学”的著作———《墨经》,“运动与禁止”相对性的观点……。

另外,教师还可以讲授我国古代的发明创造,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的物理学家做出的贡献。

再比如,在讲授“核能”这一知识时,可以向学生介绍钱学森的伟大事迹,使学生学习钱学森为了报效国家,不畏艰难,最终返回祖国的征程事例。

在教学中渗透相关的事迹,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还能让学生了解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事例,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以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

2.3在教学中进行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培养

学生的道德素质与心理素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具有顽强意志的学生能够战胜所有困难,并树立良好的自信心[3]。

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与心理品质,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比如,初中物理“欧姆定律”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介绍欧姆探索科学的内容,他经过大量实验才获得了成功,让学生学习欧姆坚持不懈探求科学真理的精神。

许多科学家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中途放弃,而有的科学家却孜孜不倦的执着追求,通过长时间的不断努力,终于实现了多年的梦想。

教师以这种方式渗透德育教育知识,让学生对了解这些科学家的事例,帮助学生树立奋斗意识,树立为科学献身的精神,让学生明白成功只属于勤奋的人,使学生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2.4实施课外活动渗透德育内容

德育知识的渗透不限于课堂,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观。

比如,通过开展小创作比赛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而且还能够提升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实现理论知识与实际的相结合,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以此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3结论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注重知识的讲授,还要培养良好的学生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新教材中,要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在教学中挖掘德育知识,将德育内容与物力知识紧密联系起来。

以此使学生在学到物力知识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养,实现素质教育教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郭东文.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周刊,2016(25):140-141.

[2]梁奕辉.浅谈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南方论刊,2015(8):103-104.

[3]昌根平.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怎样通过阅读渗透德育教育[J].新余学院学报,2012(3):139-141.

[4]王书新.深入挖掘自觉渗透──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贯彻《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的初步做法与思考[J].平顶山师专学报,1995,S2:70-73

篇四十:初中物理教学现状论文

摘要:我国传统的物理教学偏重于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耗费在机械模仿和死记硬背当中,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只有在学生和教师都具备创新意识和理念的前提下,才能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

基于此,文章提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具体途径: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中学生;创新意识

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只有创新才能推动科技的进步,才能使社会不断向前。

创新教学就是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使其具备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

从初中阶段就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大有裨益,所以本文就目前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一、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绝不是通过一个实验或是一次活动就能实现的,这是一项系统性较强的工作,

要求物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必须多使用科学性高、趣味性强的教学方法来充分调动起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并将“我要创新”的理念渗透到每一节物理课堂的教学当中,

依据物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学生自身的特征给予其足够的思考和想象空间,为学生创造一个乐于创新、敢于创新的平台。

笔者认为,初中物理教师应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①物理教师应充分理解新课程改革的有关精神及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相融合。

只有教师具备了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才能够更好地对学生开展创新教育。

②深入研究初中物理教学的方法;对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所使用的教材进行创新性的使用;对于新出现的问题不断进行研究,探讨出改进的方法;使教学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利用和发挥。

二、教师自身应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和理念

由于教师是对学生施行创新教育的执行者,因此作为教师自身应具备积极的创新意识和理念,假如教师本身在主观意识上就对创新教育心存排斥,那就更谈不上对所教学生进行创新教育了。

在初中物理教学当中想要有效地开展创新教育,首要前提和必要条件就是要求初中物理教师自身必须具备积极良好的创新意识和理念,

并对创新教育有科学的、正确的认识和理解;同时,初中物理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在开展创新教育时,

物理教师应把教学实践与创新理论结合在一起,再运用创新型的教学方法创建自由、开放、活跃的物理教学课堂,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加入到初中物理课堂的学习和讨论中来,继而起到对学生创新能力进行培养和提升的作用。

三、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

(一)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

在物理课堂中利用实验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教育的基本方法,也是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之一。

当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只是让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步骤进行实验,缺乏让学生自主进行思考和探究的过程,学生的创新意识得不到激发,创新能力自然也就得不到提高。

初中物理教师应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多引导学生主动进行思考,从而有效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树立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械能量守恒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分成多个实验小组,各小组之间的学生互相讨论,以理论知识为依据,灵活使用实验器材或者是创造一种装置进行相关实验,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当中体会到物理学科的魅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每一位学生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在中学阶段,学生的自尊心更强,他们一旦在物理学习中受到挫折,学习热情会逐渐下降,甚至会产生厌学情绪,这对学生创新教育的顺利开展和教育效果的提高形成了严重的阻碍。

所以,在实际的物理教学工作中,教师应充分与学生进行思想交流,通过构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保持学生学习物理的热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使学生在物理学习和创新方面得到进步,让学生在物理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成就感和认同感。

(三)组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初中物理教师可以利用物理教材当中所给出的资料和实验来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活动。

例如,以初中物理课堂当中所学的理论知识为依据,让学生利用日常生活当中经常接触的物品制作实验器材,并进行物理实验。

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四、结语

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进行培养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具备较高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能够充分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起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在学习当中发现、思考和解答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维佳,李汉林.初中物理趣味学初探[J].现代中学教育,2015,6(19):58-59.

[2]王智,李红霞.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物理趣味性教学探究[J].2014,8(15):34-35.

[3]周宁.初中物理教学中应重视的几个方面[J].群文天地月刊,2010(3):142.

篇四十一:初中物理教学发展趋势论文

初中物理教师应该创造条件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究活动去发现和获取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浓厚兴趣。

那么,怎样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设物理探究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物理探究活动中,教师更应该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因此,教师就应借助演示实验、多媒体、挂图及教师的神态、手势、语言等抓住教学的导入,环节间的过渡与衔接,以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等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有效地利用初中学生的好奇心特强这一特点,从而很好的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激发起学习的兴趣。

例如:在讲解安全用电时,将一个用插头接好的电灯插亮,故意在线上留下一个很松的接头,轻轻一拉就不断的冒出火花,然后问学生谁敢用手直接把这个线头接牢,

再用手轻轻拉动电线,使接头不断的冒出火花,增加紧张气氛,过一会看看没有人回答再说:“老师敢”。

然后,故意装做很害怕的样子,手要触到电线又立刻缩回来,反复两次,最后很自然地把线头用手直接接牢,用胶布包好,再学习安全用电,效果倍增。

再如:在讲解流体压强与流速的关系时,先点燃一支蜡烛,让一个同学用以下两种方式吹烛焰,观察效果:

1.直接用口对着火焰吹;

2.用口衔着漏斗下口通过漏斗对着火焰吹。

学生会发现用漏斗吹时不但没把火焰吹灭,火焰反而向漏斗里倾斜。

这些实验的可见度大,学生便于观察,现象出人意料,从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和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提出探究性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个人要善于动脑,善于思考,就会不断的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在物理知识的获取过程中还需要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善于提出探究性问题,这也是现在物理老师越来越重视的物理兴趣培养教学。

物理探究性问题来源何处?怎样来提?这些都是指导老师首先要弄清楚的。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探究性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途径:一类是根据教学目标有针对性的设计物理情景,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例如,讲解液体的沸点与气压的关系时,我就演示了一个不用加热,也能使水沸腾的实验,先用烧瓶将水烧沸腾,然后停止加热,迅速用橡皮塞塞紧,

再用事先准备好的注射器用力向外抽气,水又会重新沸腾,学生就感觉很奇怪,教师因势利导地引导学生提出要探究的问题。

另一类就是为了深化物理学习,探究物理学习中的疑点、难点,对物理学习中某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研究,从而对物理概念、规律加深理解。

例如,在讲解完杠杆原理后,为加深学生对杠杆原理的理解,我就找来胡萝卜和小刀进行了如下演示:把胡萝卜轻放在刀口上,调节好位置,使胡萝卜在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引导学生猜想:沿刀口的位置把胡萝卜切成两部分,两段是否一样重?当然,学生会异口同声的回答:“一样重。

”然后,由学生自己动手测量,当他们发现两段胡萝卜不一样重时,就非常奇怪,接着引导他们自主分析寻找原因。

从而加深对杠杆原理的理解。

再如,我在讲解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时,为加深学生的理解,我就给每组同学准备了额定电压相同但电阻相差较大的两只小灯泡。

先让两灯并联在电路中,观察两灯亮度的关系;然后,又把它们串联在同一电路中观察两灯亮度的关系。

同学们会发现两只灯泡在不同电路中的亮度关系不同了,从而引发好奇。

这时,再把电压表、电流表发给他们,由他们自己去探究所发现的问题,找出原因,从而加深对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的理解。

第三类就是为拓展学生的视野,锻炼其动手动脑的能力。

例如,我在讲解光的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后,让学生把小孔剪成三角形的,正对太阳,调节光屏与小孔之间的距离,观察光屏上的像的形状变化情况,看看光斑是否都是圆形的。

在讲解光的折射后,让学生下去把一束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让入射光线逐渐远离法线,观察折射光线的有无和反射光线亮度的变化情况。

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时,应巧用语言因势利导。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指明了教师要抓住恰当的时机进行启发、点拨,教学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这要求教师的讲课语言要跟当时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尽量贴近。

如在讲“声音的发生和传播”时,巧设导语:“耳朵的功能是能够听到各种声音,那么声音是怎样发生的?又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中的呢?廖廖数语,就将学生引入了知识的殿堂。

再如,在讲解“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时,在学生了解了有益摩擦、有害摩擦后,问:如何增大有益的摩擦,减小有害的摩擦呢?让学生思考。

教师再举例启发:鞋底为何有凹凸不平的花纹?要使行驶的自行车尽快停下来,你是怎么办的?就这样,教师的话语轻松地敲开了疑惑之门,引出了思维之路,使学生学得更积极主动。

三、做好各种探究性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培养学生做探究性实验上应作好以下几点:

1.重视演示实验。

让学生在演示实验中学会实验的基本操作,熟悉探究的基本方法、步骤,培养其基本的实验操作、处理突发事故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在这里,教师的语言、操作必须要慢并做到规范、清楚、可视度高。

必要时,在细节处要借助投影仪放大,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看到整个操作过程。

2.指导学生做好课本上的探究实验。

课本中的探究实验目标明确、步骤清楚,现象也很直观,是学生在演示实验中所学知识的具体应用,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协作能力的关键,

教师要充分创造条件,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自己动手实验,实验前教师应作好各种准备,对学生进行较合理的分组:可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学习情况、男女进行搭配,如有可能,还可以考虑学生间关系的亲疏进行分组。

学生实验时,教师还应作重点巡视指导与普遍关照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问题,引导学生排除故障。

特别是电学实验中,故障常会出现,千万不要帮忙排除,应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选择合适的仪器自行检查排除,实验结束时,要做好小结,组织学生进行交流,指出问题所在,又要表扬优秀,并指导学生填写好较完整的实验报告,巩固实验成果。

3.鼓励学生积极做好课外一些探究小实验和课本中的迷你实验。

这些实验是完全脱离了教师的直接指导,是学生完全独立的完成的,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实验的结果也有可能不是唯一的。

这样,增加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也弥补了课堂实验结果的单一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处理能力。

最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不迷信权威的思想是一个很好的锻炼。

四、做好各种调查报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认真完成各种调查报告,了解现代科技前沿,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的重要途径。

比如学习完声、光现象之后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噪声污染和光污染;学习完物质的结构和电阻之后让学生上网查阅反物质的相关知识以及超导体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前景等;在学习了信息的传递后,

给他们讲解我国在量子通信技术和可见光通信技术上的成就及意义。

参考文献:

[1]《兴趣、创新、实践》.杜敏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师的教学技能》.严先元编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篇四十二:初中物理教学发展趋势论文

摘要:在农村中学进行“问题导向,学教互动”教学模式就中实现“授人以渔”是我校课堂改革的重要目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能力。

因此,要让学生掌握提出问题的基本方法。

学生只有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才能从平常中看出异常,从普遍中发现特殊,从而不断地发现问题。

关键词:培养;提出问题;能力

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我的经验,一个班级中难得有几个学生能主动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提不出问题。

课改的深入使得科学探究已成为学生重要的学习方式。

据我了解,科学探究中大多是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再猜想探究,可以说学生薄弱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已大大影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什么原因使得学生不肯、不会提问呢?一般有下列三种原因:

1.学生就是有问题也不肯提出来,特别是好同学。

学生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提出的问题会不会被同学们耻笑;我讲不清楚,老师会不会批评我;别人不提问我也不提……。

2.学生没有提问题的习惯,也不知道如何提出问题。

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熏陶,学生已习惯于等着教师告诉答案,缺乏提问题的能力和习惯。

3.教师自身的因素:不重视;不知道怎么做;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没有这个能力……

二、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重要性

人的思维是由问题开始的。

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由此可见,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处于教学活动主导地位的教师,对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能力不是一个方式问题,而是一种教育观念问题。

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

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不能提出问题,科学探究便无从谈起。

三、如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一)从学生的心理入手,让学生敢问学生只有认识到提出问题对人发展的重要性,从要我问到我要问,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才会得到内在推动。

1.教育学生提出问题。

(1)教学中结合教材适时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著名科学家敢于提出问题,攀登科学高峰事例,这样从历史的角度说明提出问题的重要性。

如:学重力时,给学生讲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的故事,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落下大家习以为常,牛顿却提出: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落下?拉住苹果的力和拉住月球的力是不是同一个力?最后发现了万有引力。

(2)从成材角度向学生说明提出问题的必要性。

教育学生国家要实现现代化,要赶超世界发达国家,只有不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实现。

一个学生如果学习不主动,没有求知欲望,懒于思考,也就无创新可言,将影响个人的成长。

提出问题能力的提高可以促使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主动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自觉的学习者。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良好的质疑氛围,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和勇气。

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地猜想,大胆地怀疑,提出自己的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要给予恰当的评价。

对于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同学及那些基础差、胆小的同学,一旦提出问题,首先应称赞其勇气,然后再帮助其分析。

这样,有利于树立他们的自信心,调动积极性;对于好问但总是抓不住要点的同学,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同学,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让学生品尝质疑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碰到冷场时,教师对学生说一些鼓励的话。

如:谁来试一下,说错了不要紧;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居里夫人说要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教师的鼓励,肯定会有学生响应,经常这样训练后敢于提出问题的学生会越来越多。

如果教师由于不耐烦而直接提出问题,学生就失去一个很好的锻炼机会。

3.让质疑成为学生的习惯。

教育学生对各种权威不盲从,大胆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看法。

养成爱问“为什么”的习惯,用疑问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究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

如:对课本进行质疑,课本在编写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概念、规律并不严密;对各种媒体进行质疑,有些报刊杂志经常犯一些科学错误,有意识让学生纠正;对权威进行质疑,

如亚里士多德能撬动地球吗?判断王冠搀假是否属实;在习题讲评中质疑,该题是否有漏洞?考查什么知识点?

篇四十三:初中物理教学研讨论文

摘要:

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更轻松,更有效。

物理是初中二年级开始设置的新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门新的学科,初中生对于如何学好物理这门学科会感到非常的困惑,更有一些学生上课也认真听,

作业也认真做,但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效非常不理想,物理教师为了帮助初中生们轻松学好物理,应善于总结摸索,在具体的的教学实践中积累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本文中的一些教学技巧是作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收获。

关键词:

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做法

物理是初中二年级开始设置的新学科,对于学生来说是门新的学科,学习效果不好,学习成效非常不理想,做为一名物理教师,为了帮助初中生们轻松学好物理,在具体的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的做法,这些做法因为来自于实践,因此非常实用。

下面就把这些方法做一下分享。

一、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

首先要准确把握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的《国家物理课程标准》对物理教学的内容,物理教学的方式,物理教学的评估以及物理教育的价值观等多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做为物理教师一定要领会其精神实质,对新的要求更要理解掌握并贯彻到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去。

《国家物理课程标准》的修订与颁布对每位物理教师都是一种挑战,每位教师要重新思考问题,转变观念,转变视角。

为此,应该不断学习,参加各种培训,听示范课,研讨课,逐渐消化吸收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而有效的学习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更深的了解,这会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有极大的飞跃和提高。

二、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要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

目前,在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全为所有的教育者的家长接受的情况下,很多教师还是固守于传统教学观念,片面的追求升学率,为了能够在中考中获得好成绩,急功近利,

在物理教学实践中喜欢采用高密度、高难度的题海战术和单一枯燥的教学模式,完全是为了考试、为了做题而学习、教学,这种教学形式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与国家课程标准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要求相背离,长期坚持这种教学形式,必然导致学生思想僵化,做为一名物理教师,在教学应该重视知识与能力的结合,注重实验教学,

让学生在实验中认知,同时,教学训练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他们在举一反三中形成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创新思维,独立钻研,最后达到会学习,能提问,善解决的综合素质。

三、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要掌握好教学节奏

一节高质量的物理课标志是高效率、高密度,但物理教师不能为了单纯的追求高效率、高密度而人为紧缩课堂教学环节,片面追求整体的教学进度,俗话说“欲速则不达”。

物理教师在每节课的教学以及每学期的教学中应善于让学生思维与教学内容同步,真正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不能因为教学节奏动之以情而导致学生学习不求甚解,囫囵吞枣,如果学生的思维总是受到压抑,时间长了,部分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物理的兴趣,他们跟不上教师的节奏极容易导致厌学现象的发生。

因此物理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好学生的认知水平,不能以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拔高教学要求,增大知识容量,如果这样的话,必然会出现大多数学生无法达标而个别优生表演的现象,让多数学生当观众,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其丧失学习兴趣,最后导致整体教学效率的下降。

四、提高初中物理教学要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教学方法

初中生的生理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抽象思维逻辑能力还比较弱,而直观形象的思维相对较强,物理教师应初中生的这个生理特点恰当地给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利用教具、课件、录象、实物、多媒体等让教学变得形象直观,尽量避免单纯地进行抽象讲解,灵活地减缓知识坡度,循序渐进地使学生的认识水平与知识同步。

比如:在学习“惯性”内容时,教师完全可以通过课件或录像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如:汽车在高速行驶中刹车,车继续向前滑行一段距离;人坐在汽车中,车启动人向后倒;拍打身上的灰尘等。

五、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擅长运用多媒体

现代信息技术赋予教育以新的生命,在信息化的世界教科书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应用,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环境、丰富教学语言,为传统课堂教学拓展出一个全新的世界。

具体来说,物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让文字色彩出现反差的功能将每节课的重、难点醒目地展示给学生,加深学生的印象。

教师还可以在课件中将教学中的重、难点知识用各种画面素材形象展示出来,引导学生用感官参与教学,这样能高效地完成重、难点教学任务。

物理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用动画模拟出来,让教学更贴近生活。

此外,物理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教学时,可以用多媒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于一些实验,尽管在实验室中能做,但效果不一定理想,物理教师可以把现实和虚拟通过多媒体进行对比,还可以把那些在实验室中做不出来的实验模拟到多媒体课件中来,这样可以让学生进一步认识。

物理教师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充分利用多媒体作辅助教学,把多媒体引进课堂教学中,打破传统的思维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

六、提高初中物理教学效率要重视学困生的学习

学困生教育成功与否直接影响整体的教学效果,因此,物理教师要重视学困生的学习。

一是要善于激发学困生学习兴趣,教师能够抓住有利学习时机,提高学生学习物理兴趣,教师还要善于捕捉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们多鼓励,多肯定,多表扬,帮助他们树立信心。

二是要有意识锻炼学困生的意志,教师要积极引导学困生战胜困难,克服阻力,循序渐进,逐步养成习惯,提高他们克服困难的能力,让他们逐步提高学好物理的信心。

三是物理教师对待学困生要有耐心和爱心,热情关怀与严格要求相结合,使他们自立、自强,把潜藏在他们内心的热情激发出来,这样他们便一定会迎头赶上,学困生学习成绩提高了,物理教师的整体教学效率也就提高了。

提高物理教学效率的方法要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摸索,好的教学方法能够让我们的教学更轻松,更有效。

篇四十四: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1】

摘要: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初中物理概念教学应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通过应用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注意教法的多样化,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关键词:概念教学 培养能力 合理应用 教法多样化

物理概念是客观事物的物理共同属性和本质特征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物理事物的抽象。

如何使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进而掌握规律,并使他们的认识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得到发展是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核心问题。

下面笔者就近几年的教学体会谈一谈对物理概念教学的认识。

一、物理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首先,物理概念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石。

任何一门学科,如果没有一些概念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逻辑思维的出发点,就不可能揭示这门学科的内容,形成学科的体系与结构,也就失去了这门学科的价值。

其次,让学生掌握好物理概念是物理教学的关键。

如果学生只是注意背定义、记公式、做习题,而忽视了对物理概念的理解。

其结果是丰富的物理含义被形形色色的数学符号所淹没,概念不清就会越学越困难,怎么还谈得上知识的灵活运用呢?第三,物理概念教学是培养能力,开发智力的重要途径。

学生形成、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认识过程。

在此过程中,学生要在物理环境中通过观察、实验获取必要的感性知识,或用实验对结论进行检验;要运用物理学方法,通过复杂的思维过程把新事物与自己认知结构中原有的概念联系起来,通过同化或顺应来认识和理解新事物。

所以引导学生形成物理概念和发展对概念的理解,是学习物理学方法、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开发学生智力的重要过程和途径。

二、析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基本内容

1.关于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初中物理给学生介绍了很多有关物质基本属性的概念。

如质量、密度、熔点、沸点、比热、电阻等。

通过这一类概念的教学,要使学生学会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这就是抓住事物的本质属性,以此来认识事物,区别事物。

2.关于物体间相互作用及变化规律的概念。

速度、力、功、功率、机械能、电流、电压等这一类概念的教学,使学生初步建立起一个相对的概念。

即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的变化之中,而这种变化都是按一定的物理规律进行的。

如在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电能、热能、机械能间都可以相互转化,但在转化过程中都遵循能量的转化和守恒定律。

三、初中物理概念教学的方法应用

1.重视从实践中引入概念

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引入概念,因为生活实践留在记忆中的形象容易为学生理解。

尤其对于初中学生,从生产生活中感知到的大量的、丰富的物理现象是他们认识物理概念的必要的感性材料。

这些感性材料为他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物理环境。

教师利用好这些生活素材布置学生观察或动手实验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简单机械的学习中,课前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杠杆、轮轴的实例以及它们的作用。

再如在压强的教学中,课前布置学生完成两个实验:①一个较胖的同学和一个较瘦的同学同时站在沙坑中,观察脚陷入的情况如何?②同一个人穿平底鞋和穿细高跟鞋站入沙坑中,脚陷入的情况又怎样?这样,使学生对压强大小的决定因素先有一个初步的,感性的认识。

这样能为压强概念的学习打下较好的基础。

2.通过应用,对物理概念加深认识

学生对物理概念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的认识上,深入不下去。

教师的任务就在于从正面、反面、侧面全方位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他们深入理解概念的本质属性。

对于物理实验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初中学生往往是出于好奇心,而不是有目的地去观察,只停留在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上。

这样不利于物理概念的形成。

因此教师应把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到善于观察物理事实方面,不仅要发现物理现象的个别特征,而且要发现特征间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合理运用概念,分析概念间的相互联系

运用物理概念进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深化认识的过程,也是检验学生对概念认识是否正确的主要标志。

必须对概念规律的内在联系加以挖掘。

有些同学对每节课的单个概念予以理解,却不善于把这些概念有机地联系起来。

物理概念之所以有用,不仅在于它是具体的物理现象的概括和抽象,而且在于它与其他概念的.联系。

学生不能把相关概念综合成一个相连相容的概念网络,也就不能把它们应用于各种物理场合。

事实上,初中物理的许多概念前后都有联系,只要教师精心设计,即可收到一石数鸟之效。

如复习“电功电功率”这一章时,学生比较电功和电热计算公式时,发现有时公式形式是相同的,这时就应引导学生分析:电流做功的实质是什么?两个物理量形式上达到统一蕴藏着一条什么规律?使学生联想到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并由此进一步分析,何时Q=W,何时Q≠W。

这样,使学生的知识形成系统化。

4.在物理概念教学中,注意教法的多样化

⑴从错误中强化概念的认识

物理概念的学习重在理解。

以这样一个力学中典型问题为例:一木块沿斜面下滑,问下滑中木块受几个力作用?很多学生会回答为重力、支持力、磨擦力、下滑力。

无形中多出了一个下滑力。

分析错误产生原因,就是因为死记概念,没有理解力产生的条件必须是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既要有受力者又要有施力者。

可见,概念的记忆必须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这样才能有助于物理概念的深化。

通过错误从而能够加深学生的映象,丰富学生对概念内涵的认识,也有利于对思维能力的培养。

⑵应用“类比法”帮助理解物理概念

篇四十五:初中物理教学研讨论文

摘要:

近些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将课堂教学的重点,更多的转移到学生方面,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团队型合作及创造性。

同伴教学法是新的教学模式下教师常用的授课方式之一,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辅助教学引导学生方向,更多的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掘学生对新知识的好奇心。

物理学科相对于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中学物理课堂充满着各种有趣小实验,使用同伴教学法既有利于学生在玩中学,也帮助学生更好的将所学知识利用到生活和社交能力上。

关键词:

同伴教学法;物理教学;中学教学

1同伴教学法的概念

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学相长”,提倡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同伴教学法是一种实践性非常强的教学方式,提倡从教中学,这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

那么何为“同伴教学法”呢?所谓的同伴教学法就是指使用专门设计的用于揭示学生概念错误和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概念测试题,借助计算机应答交互系统或选项卡片,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变传统单一的讲授为基于剖析概念的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大班课堂教学中构建了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创新教学模式。

同伴教学法是与时俱进的教学方法,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学生的需求,使学生在共同探究、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获得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

2同伴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必要性

中学阶段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科体现中的基础知识,但是物理学科具有较强的抽象性、逻辑性,使中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不少学生对物理学习不感兴趣,物理成绩也不尽人意。

如何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知识的应用能力一直是困扰所有物理老师的难题。

“同伴学习法”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方法,为解决物理老师的难题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同伴教学法是一种基于问题的教学方法,能够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同伴教学能够有效地发现这些问题并有效解决,使老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达到“教学相长”的目标。

同伴教学法特别为学生设计了在课堂上相互讨论、合作学习的环节,让学生有机会相互争辩、讨论、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对物理知识形成更丰富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能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进行培养和锻炼。

3同伴教学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中学物理教学模式、教学方法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中学物理课堂由原来的“满堂灌”教学模式转化为“双边教学”,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得到很大的提高。

教学方法的改变也提高了中学物课堂教学效率,同伴教学法适应了中学生的心理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学生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积极性,但是如何适应同伴教学方法呢?通过对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活动进行总结,我认为我们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应用同伴教学法。

3.1“授人以渔”,物理教学生活化:中学阶段的物理知识虽然是物理学科体系中的基础,但是其学科特点使中学生学习起来非常吃力,教师要认识到问题的所在,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日常生活,使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

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同伴教学法为老师提供这样一种途径和方法,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物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讲解力的相关问题时,就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便于学生掌握和理解。

中学阶段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的物理教学是学生掌握物理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对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涯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中学物理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物理的方法,使学生能够独立或者合作共同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物理知识应运能力。

3.2精心设置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物理学具有较强的科学性,中学生学习起来不易理解和掌握,所以教师可以通过设置问题,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征、课程标准、教材内容设计一个关于课堂内容的物理问题,在新课开讲之前就将相应的问题布置下去,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对所要讲解的内容进行了解,从而在课堂上进行激烈的讨论,让学生在自己的探索中对新知识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在课堂上对这些疑问进行讨论,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从而使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应用。

设置疑问可以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3通过问题来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物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物理问题必须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让学生对新的知识有个由浅入深的认识,突出重点和难点知识可以让学生在听课时注意听重难点知识,从而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和重点内容。

学习物理知识不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更好地解决生活的问题,所要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在“讲解重力加速度”课程的讲解中,力的作用问题和重力对速度的影响的问题以及公式的推算和应用就是重点学习的内容。

这些公式是如何演变而来以及怎样运用这类公式,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合作探讨。

4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多样化的学习方法呼唤着新的教学方法,“同伴教学法”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而产生,是教学与时俱进的表现,适应了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同伴教学法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促进学生合作学习、互动学习,提高学生的积极参与性,通过问题鼓励学生进行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思维,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章坚红.中学物理同伴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浙江大学,2015.

[2]董霞.同伴教学法在我国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

[3]张金玲.PI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篇四十六:初中物理教学研讨论文

摘要:

随着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初中物理的教学模式中有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引入其中,其中对于学生发展较为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就是“微课”,微课的教学模式能够很好的适应当前的科技化社会。

本文我们主要来分析微课的定义以及初中物理教学中引入微课的具体应用的研究。

关键词:

微课;初中;物理教学

在当前科技信息化的时代,信息资源的渐渐的从传统的封闭状态变成了共享状态,而在这种发展背景之下,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渐渐不能满足于当前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效果。

下面我们围绕微课的定义和应用来进行详细的分析。

一、微课

(一)微课的定义

微课是当前社会背景下兴起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在目前信息化社会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微课的教学模式还是较为流行的。

微课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以短时间的一个教学视频为主要教学载体,通过对学生播放教学视频来帮助学生对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进行统筹详细的讲解,

可以看出,微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物理课堂的学习过程中一个或几个较为单独的知识点进行讲解,并不是一个全面详细的物理课堂,通过这种“碎片化”的教学手段,

学生可以加深对某一知识点的深入了解,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可以看出微课具有网络资源共享化的特点,即借助于当前信息共享的环境来实现的一种教学手段。

二、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上面我们对微课的定义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微课已经有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认识,微课的特点能够很好的帮助学生学习一些在传统课堂中无法接触到的学习模式,通过这一学习方式,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更好地理解一些较难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就具体的来看一下在初中物理教学的实际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应用手段。

(一)视频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教学手段往往过于单一,仅仅就是通过对照着课本的理论知识来进行相关内容的讲解,这样很容易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厌学心理,从而在未来的物理学习过程中产生长久的影响。

好奇心在物理课程的'学习中占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学生如果对物理的一些实验现象和理论知识存在好奇的心理则能很好的帮助自身学习物理知识。

教师就可以抓着学生的这一特点,制定较为科学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求知欲望。

例如,我们在初中进行大气压强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很难在短时间内了解大气压强这一名词的意思和意义,对于学生后续的知识的学习产生一定的困难,传统教学模式教师也往往就是讲述大气压强的定义即对浸在其中的所有物品和生物等都有压强,这种压强效果就是大气压强,而这种单纯的理论知识很难帮助学生学习和理解大气压强的知识。

如果我们能够借助微课这一教学手段,教师通过播放一点较短的视频通过视频的动态化图形等,相信就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定义和相关知识。

通过视频的讲解,学生也可以很好的了解到通过大气压强的马德堡半球实验中一些较为晦涩难懂的问题,例如,在球体被拉开的瞬间,现场会有一些什么效果等问题。

通过视频课程,学生可以很好的对这些知识进行学习。

(二)资源共享实现学生思维的提升

在传统的教学思路中,学生对于电路故障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中,往往都是存在很大的疑惑,对于黑板上的静态的一些电路线等很难短时间内凭借一些皮毛的知识来解决电路故障等问题,

因此对于这一章节的学习过程,如果教师能够合理的采用微课的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每一个班的人分为不同的小组,对于不同的小组分配一个短视频,学生通过实验的方式,

在实验过程中对故障进行相应的排除工作,在完成一系列的工作后,学生再观察相应的网络视频来与自己所做实验进行相关的对照,从而发现自己所做实验的不足之处,这种微课的教学模式可以重复的进行,

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学生难点知识点具有很好的帮助能够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故障的发生原因等。

(三)通过微课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由于学生是初次接触到物理这一门学科,往往会对一些新鲜名词产生一定的困惑,尤其是初次接触到力学的学习过程中,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

往往学生在学习这些较为抽象化的理论知识时会产生较大的抵触心理,很难对力学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而此时,教师如果采用微课的教学手段,在力学的讲解过程之前首先播放一段关于力学的相关知识,关于力学的相关视频,从而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通过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精彩的实际案例,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对力学有一个更为深入全面的了解,对于这些现象归纳出一个共性的特点,也就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学习了力学的相关知识。

通过在思考过程中的一些问题的研究,也能很好的帮助学生纠正一些错误观点。

三、总结

课堂的教学质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这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初中物理课中合理的运用微课的教学模式来进行相关知识点的学习能够很大程度上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为抽象化的知识。

以微课为载体的教学模式能够适应于当前的社会背景,而且也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孙既宏.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策略措施[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5,(35):85-86.

[2]李峰.初中物理“微课”教学的特点及改进措施[J].文理导航(中旬),2014,(11):42-42.

[3]金龙.浅析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微课”教学法[J].高考,2015,(7):17-17,18.

篇四十七:初中物理教育教学论文

一、要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以学定教”

在物理教学中,讲究“以学定教”。“以学定教”就是指物理教师在教学中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出发,处处以学生为本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上,不一味照搬书本上的内容,不只是拿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来验证课本上的结论;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如哪些知识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哪些知识学生只是掌握了一星半点,哪些知识学生还完全没有掌握,必须心里有数。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快而准地确定下节课的教学方案。同时,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多地鼓励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对预习的知识也要给学生划定内容与范围。如果学生在预习中遇到了一些难题,要告诉学生这是很正常的,这些难题恰恰就是在下节课堂上要注意听讲的,带着问题听课的效果,远比盲目地听课好得多。当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将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来,与大家进行交流。也许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比教师还好,还高明。

二、要精心设计物理情景,“以景激趣”

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头脑中对物理知识的了解总会有些“前科学概念”。这些“前科学概念”是指学生在接受正式的科学教育之前,在现实的生活中,经过长期的经验积累与辨别式的学习所获得的一些感性印象、所积累的一些缺乏概括性和科学性的经验。这些印象与概念有一些是与科学知识相悖或不尽一致的,这就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误解。比如,在教学“光的折射”现象时,我就给学生设置了这样一个实验场景:在一玻璃槽中装满水,在水中插上一个用塑料泡沫制成的片,在片上将一条用塑料纸剪成的鱼粘上。准备完毕,再选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上讲台用我事先准备好的钢丝猛刺水中的鱼。因为学生总认为自己眼睛所看到的鱼的位置跟在空气中的相同,很容易出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对一些自然现象凭自己的经验或者直觉而形成的错误判断。接着,我把泡沫从水中提起来,展示给学生看,学生看到的结果是有好几根钢丝都刺到了鱼的上方。这时,我轻轻地问学生:“你们明明看得那么准确,为什么会刺偏?”“假如你是用鱼叉叉鱼的渔民,你又能叉到几条鱼?”“你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学生一个个都显得急不可耐,尤其是那几个爱出“风头”的学生。这样就很自然地引入了“光的折射”现象的教学。如此可操作性强、设计又简单的实验,将光学原理融入到了日常生活中,融入到了渔民叉鱼的情景中,不仅符合学生对新鲜事物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很快地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还为接下来用实验研究光的折射结论创造了良好的认知起点。实践告诉我们,只要教师肯下功夫精心创设物理情景,就一定能使教学内容变得更活、更美,更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之中,实现物理教学的情感转移,使学生对物理学的情感转移为学习的动力,如此产生的艺术效果是无可比拟的。

三、要教会学生独立学习,“以渔授人”

独立学习的本领,一旦学会,便会终身受益,且受益无穷。那么,什么是独立学习?独立学习指的是学生离开教师、离开学校、步入社会的大课堂中也能学习。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作为教师,是“抱着”学生学习,还是引导学生独立学习呢?我认为,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观念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教学艺术的问题。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传授给人既有知识,不如传授给人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道理其实很简单,鱼是目的,钓鱼是手段,一条鱼也许能解一时之饥,却不能解长久之饥,如果想要永远有鱼吃,那就要学会掌握钓鱼的方法。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方法,教给他们独立的学习本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句至理名言,对指导我们今天的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学的过程,实际上体现的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的学习就是主动求知,而在求知过程中,学生一定会遇到或多或少的、各种各样的困难。此时,教师最关键的是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导地位,去引导学生、启发学生,让他们积极学习、积极探索,并在设疑——质疑——释疑的几个反复中,逐步地建立起正确的认识,使其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通过自己的独立思维去解决问题。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双边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是“导”。

四、要运用好多媒体资源,“整合学科”

我们知道,在中学众多的学科中,物理是唯一一门与信息技术最为邻近的学科。所以,物理教师本就应该成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先行者。我们看到,如今有为数不少的物理教师将自己的专门网站建立在了Internet上,并且把自己制作的CAI课件、教案、论文等都以网页浏览的形式放进了自己的专门网站中。他们中甚至还有将在其他网站搜索到的与自己的教学课件相关的课件,通过Internet的超级链接功能揉合到了自己的CAI课件里,以“搭积木”的形式,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制作的每一个课件有机地链接起来。慢慢地,便逐步建立起了一个十分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如此这般,其他的教学同仁在教学中也可以借助互联网这个平台共享自己的CAI课件。这样,传统的“软件包”形式的课件不能共享的缺点一下子得到了克服,其课件资源利用的效率也大大提高。可见,教师和学生的教学互动并不局限于学校中或课堂上,任何时间、任何有网络终端的地点都通过Internet上的网站进行物理知识的探讨和巩固性练习。所以,广大物理教师一定要学会运用“积件”思想,创出一条素材资源库和制作平台相结合的新思路,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下的网络信息资源素材库和教学软件,以及其他的多媒体教学资源,根据教学情境的不同需要,选取适合自己教学需要的内容来制作CAI课件,让CAI在课堂上的运用更加普遍与便捷,朝着信息技术与物理学科整合这一广阔方向大踏步前进。

五、结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运用不同的策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理解新的知识。从这个意义上讲,物理教学策略运用得正确与否,直接决定了教学质量的好坏。

篇四十八:初中物理概念教学论文

物理学科与其它各门学科一样,都有一系列作为理论出发点的基本概念,和由推理形式导出的定律理论。物理学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要求物理思维要有严密的逻辑性,要符合逻辑规律。物理思维的方法很多,这里仅就其中最典型的比较法来结合物理概念中的教学来讨论。

“比较”的方法,是物理学研究中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也是我们经常运用的一种最基本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的实质就是辨析物理现象,概念,规律的同中之异,异中之同,以把握其本质属性。正如黑格尔所指出的“假如一个人能看出显而易见的差异,例如,能区别一支笔与一个骆驼,则我们不会说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聪明。同样另一方面,一个人能比较两个近似的东西,如橡树与槐树,或寺院与教学,而知其相似,我们也不能说他有很高的比较能力。我们所要求的是要看出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比较法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某类现象在不同情况的不同表现进行比较的一种研究方法。比较的过程是使人在思想上确定事物(现象)之间异同关系的思维过程。凡是比较,都是在一定关系上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的。

由于比较法很适合于初中生学习物理知识,所以教材中很多概念,如速度、惯性、比热、密度、压强、等等,都是用比较法引出的,这种方法的作用应引起各位同仁的足够重视。本文就比较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的突出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比较法为概念的引入提供了思维的支撑点

初中物理概念的引入往往用实验的方法,然后对实验的现象和结果加以比较进行的。比热概念的引入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教材为了研究物体的吸热多少跟物质种类的关系,就将不同物质水和煤油的吸热现象进行比较;由于比较必需在同一标准下才能进行,就对实验的条件进行了控制,使水和煤油质量相等,初温相同,吸收的热量也相等,以实现“单因子”实验;这样,排除了质量和温度升高等方面的干扰,突出了吸热和物质种类的关系,通过水和煤油在同等条件下吸热情况的比较,为“比热”的引出提供了思维的支撑点。

又如:在“电磁感应”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先点明,在以下实验中,使用的灵敏电流计、导线、开关、磁场及磁场中运动的导体都是完全一样的,现在,按下述步骤进行演示:(1)电路闭和,当导体在磁场中不运动或平行于磁场线运动时,电流计指针不偏转,表明导体中不产生电流。(2)电路闭和,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场线运动,电流计指针偏转,表明导体中产生了电流。(3)在前步实验的基础上,分别取磁场线方向相同而改换导体运动方向,再取导体运动方向相同而改换磁场线方向,观察电流计指针偏转方向有何不同。(4)电路断开,导体在磁场中作切割磁感线运动,观察电流计指针是否偏转。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比较(1)、(2)两步的差同,就可以建立电磁感应这一现象的感性认识,比较(2)、(4)两步的差同,可以使这一感性认识深化,即明确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比较(3)步实验的不同条件,不同现象,就可以理解决定感应电流方向的两个因素。最后,教师指出联系:左手定则。类似地,能否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感应电流方向、磁场线方向、导体运动方向这三者的关系呢?于是引出右手定则,并通过例题让学生练习使用这一定则。这堂课,学生较牢固地掌握了电磁感应这一重要物理现象,并能用定则分析具体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又一次体会到比较法在物理概念中的重要作用。物理教材中有很多重要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都是按比较法来编写的,如欧姆定律、电功、凸透镜成像等等。这既符合发现物理定律的规律,也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我们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传授这一思维方法,并提醒学生注意:有些现象中,条件的改变,只使这一现象发生量的变化,如欧姆定律中,电压、电阻的变化,只是使电流发生数值的变化;而有些现象因为一个条件的改变,将发生质的改变,如交、直流发电机模型,就因为铜环和半径的差异,导致外电路得到的电流在本质上有很大的差异。

二、比较法可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

由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往往隐蔽在非本质特征之中,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易使学生混淆,影响着学生对所学概念深刻、准确地把握。突出比较法,可使学生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对概念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例如,重力和压力,是学生极易混淆的概念,一些学生常将压力和重力间的某些特殊情况下的关系一般化,往往认为“压力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大小”甚至认为“压力就是重力”。为此,笔者在教学中,设置了能暴露和纠正学生这一错误的比较性例题如下,通过做题,将压力和重力进行比较,收到了明显效果。

例1:在下列各图中,物体A重15牛,力F=7牛,求物体对各接触面的压力各是多少?这样,通过该题中对各种情况下压力的求解,能够从定义、力的三要素角度对压力和重力进行比较,使它们间的区别和联系有一更深刻的揭示。可见,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比较是使学生理解和把握概念的有效果方法。

三、比较法可使学生灵活运用概念,促使概念活化

一个物理概念的表达式中,包含了定义方式、物理意义、及单位等内涵。将表达式间进行横向比较,能促使学生记忆概念、活化概念和深化概念。例如,速度概念的表达式V=S/t和功率的表达式P=W/t相比较,它们都有反映了另一物理量变化快慢的共同特征;它们的单位都由另外两个物理量的单位复合而成。另外,象密度、电阻率、比热等概念,从公式上都可看出,对同一物质来说,它们的比值都一个“常数”,反映着物质本身的属性。这可消除诸如“电压为零时,导体的电阻为零”、“一杯水比热(密度)比半杯水的比热(密度)大”等之类的错误。

四、通过比较促进知识的正迁移

例如:把两只标有220V、40W和220V、100W字样的白炽电灯分别进行并联或串联后,接入220V的电路中,判断这两种情况哪个灯泡较亮?根据平时的经验都是100W的灯泡较亮一些,即使老师通过分析和讨论得出串联时40W较亮,并联时100W的较亮。但仍有一部分同学对分析感到不可靠,但如果我们通过可控实验来进行对比,学生就会信服了。

五、利用比较法可以防止知识的负迁移

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对物理现象不同方面的精细比较,为概念的正确应用提供了出发点,正确的概念应用建立在对不同物理现象比较的基础上。例如,用惯性概念解释图2所示,当突然拉动小车时,木块向后倒的现象时,思维的起点和关键,就是要通过比较拉动前后,小车状态的不同之处,揭示小车拉动前后,木块上部和下部的相同点和相异点。

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就在头脑的记忆中搜寻以前经历过的相类似问题,通过某些同方面的比较,拟定解题方案,这是学生在物理练习中思维广泛采用的一种比较方法。

如果学生在应用概念解决问题时,对新旧问题不仔细地进行比较,既看到它们间的相同,又看到它们间的相异点,采用“拿来主义”的态度,盲目代换,就会出现概念僵化,形成知识的负迁移。如:许多学生在判断图3所示,当小车突然向前移动时,瓶内液体中的气泡向什么方向移动的问题时,会照搬前面图2中小车突然向前时,木块向后倒的结论,得出气泡向后移动的错误结果。可见,对概念的灵活应用离不开比较思维。

又如:在学习动滑轮之后,学生由于受“拉力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一半”的影响,他们认为:只要用一个动滑轮,拉力一定是重物和动滑轮总重的一半。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利用如图的练习进行比较,使学生懂得了结论的适用条件,有效的防止了知识的负迁移。

六、将物理概念与生活相比较

有些物理概念看似深奥难懂,若将其与一些生活常识相比较,则能起到化难为易的较果。如:由于“电压”和电场力做功的概念有关,一般初中课本中对电压都没有明确的定义,教材采用直接引入的方法,这对学生掌握这一概念是不利的,有不少学生学了“电压”这一课后,仍然模模糊糊,说不出它是什么,更不了解它的物理意义。所以说电压的概念,是初中学生感到最抽象、最难理解的概念,在初中阶段还无法讲清,对初中学生来说,接受起来有一定难度。这样,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就采用这种方法。

用多媒体展示水流的形成,让学生观察实验,得出要使水能够流动必须要有水位差(水压),然后再设问:要使容器中的水长久地流动而不是瞬间流动应采取什么方法呢?这样一设问,学生纷纷讨论,气氛很活跃。最后,教师总结产生水流的条件是有水压,提供水压的装置是抽水机。这样,就为类比埋下了伏笔。

(1)元件的类比:把电流形成中的各个元件和水流形成的各个装置相类比。小灯泡犹如小涡轮,开关犹如阀门,电路犹如水路

(2)形成过程的类比:从水流的形成过渡到电流的形成。

(3)作用的类比:从水压的作用过渡到电压的作用,从抽水机的作用过渡到电源的作用。

(4)大小的类比:从改变抽水机抽水的快慢产生水流的大小过渡到电压的大小产生电流的大小。

总之,通过这样的比较和思索,学生豁然开朗,较快的接受了新概念。可见运用“比较法教学”对解决教学难点是很有益处的。

综上所述,比较法在初中物理概念教学中有着突出作用。对教学难点的突破和对教学重点的突出,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使一些不容易直接从理论上理解的问题变得简单而直观。同时还应指出,比较方法的应用离不开分析和综合。没有分析,就没有比较的双方,就没有比较的内容和标准,就没有比较的各个方面;没有综合,就没有比较的结果,就不能将比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结论。正因为比较与分析综合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它才是思维的基础,使它在开始刚学习物理的初中教学中有广泛的应用。

word该篇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论文(集锦48篇)范文,全文共有91547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论文(集锦48篇).doc》
初中物理教学方面论文(集锦48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