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范文
第1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
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语文,作为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基础学科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艺术魅力。它博大、深邃、犹如浩瀚的宇宙。语文情感教育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教师自身的积极情感因素的作用,诱发、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从而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因此,以情施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关键词]语文教学 情感教育 探析
一、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那充满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语文,在一遍遍枯燥无味的应试训练中,变得沉闷与乏味。为了应试,语文教学很少挖掘语文的思想因素、情感因素、美的因素, 内涵极为丰富的语文教学,被支离破碎地分析讲解,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也苦。这种教学必将影响学生人文素养的提高,影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其弊端是有目共睹的。
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较之其他学科有着明显的优势。因为语文教材本身文质兼美,蕴藏着大量的情感因素,为语文教师进行情感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掘学生情感潜能为突破口,以情悟文,以情动人,以情促知,才能使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轻松,才能提高教学质量。可以说,情感是语文学习形成兴趣和动机的力量,而情感教育则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如何实施情感教育
语文教学不同于其他学科依赖概念进行逻辑推理,而是借助形象思维,把有形的文字转化为生动的形象,这就离不开师生共同的情感交流过程,如果没有师生共同的情感体验与交流就没有艺术欣赏。所以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是语文作品中的情感体验者,以自己体验的情感去引发学生的感情,最终达到愉悦学生精神,陶冶学生情操的育人目的。像白居易《琵琶行》教学时的文本演绎,教师深情投入,倾情诵读。一开场诗人那令人同情的被贬遭遇的“小序”的抑扬顿挫的表演,就赢得学生一阵阵掌声,为诗歌那声未开,曲已动人的艺术魅力。诗开始,秋日江边送客的感伤无语,萧瑟环境的渲染烘托,学生被深深吸引了,又由衷地鼓掌,为诗中的悲情,为环境烘托所创造的特有意境。接着,学生为欲说还休的琵琶女高超的弹奏、为精彩的音乐描写所表达的复杂情感而唏嘘、惊叹。到音乐高潮结束,琵琶女满腹的抑郁通过音乐倾泻而出,“唯见江心秋月白”时,学生沉浸在音乐表达的丰富情感中深深触动,鸦雀无声。当到琵琶女自诉身世之悲,学生神态庄重。
再到诗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引发同感、自诉遭遇,学生是一脸严肃。一直到“江州司马青衫湿”,学生寂然无声,良久,才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学生完全被作品感动了,学生陶醉了,师生一起走入了作品的情感世界中,共同进行着体验。这种完全的。投入、刻骨铭心的深入体验,正是范读的艺术魅力所在。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发挥以情感人的作用,能够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审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 良好的师生感情在很大程度上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师生情感,首先会影响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在教学中产生不同的感受。当师生情感交融时,教师的要求、期盼易为学生接受,内化为自己的心理需要。而一旦师生情感冷漠,即使是教师的要求是合理的,也会被学生拒绝,无法成为前进的动力。如果一位教师整日表情冰冷,学生不敢亲近,对他的课兴趣自然不大,随之学习成绩下降;反之,一位和蔼可亲的教师,学生从情感上接近他,对他的课自然兴趣倍增,成绩也会不断提高。在教师启发引导下,鼓励学生主动去学,独立探讨,坚持对学生少批评,多启发,多激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和进步的喜悦。
兴趣总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着。而情感又主要是通过丰富多彩的语言来表达的。因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更应该掌握和提高语言的艺术性。教学语言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教学语言有魅力,就等于给工作成效注入催化剂。同时,我们的语文课文大多都是文质兼美的美文,这些文章我们可通过配乐朗诵、教师范读、让朗诵水平较高的学生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通过美的感受达到对文章由衷的喜爱,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可以说,优美的语言艺术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力量源泉。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具体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充分调动各种感官,调动情感,采用多种有效的手段来实施情感教学。创设教学情境与氛围来调动学生的激情,也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
心理学认为:情感的培养需要一定的情境,作者描绘情境是为了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增强艺术效果。而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正是为了调动学生的激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教师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情文并茂,充分展示文字艺术魅力的同时,无形之中也在情感上创造一种学习的氛围,引导学生进入其中,从而提高了学习的效率。由此看来,教师在教学当中如何实施情感教学,发挥各种沟通方式的作用,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教学活动中值得教师注重和关心的一个重要课题。
课堂教学是师生面对面的双边教学活动,但它不代表语文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那么,语文课外的各种教学实践,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同样有着重要的作用。各种演讲、辩论、会议、竞赛、编辑等等形式都是学生自我发挥的空间,展示自我价值的平台。课外辅导时的鼓励、课外交流中的思想沟通,社会实践中的情感体验,都会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学会观察、体验、总结和思考,教师随时注意每个学生在实践中的点滴进步,给予适当的赞赏和鼓励,使学生享受到学习进步的快乐。
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不仅教给学生语文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如何主宰语文并能创造性地运用语文,要达到这一目的,当然离不开语文教师的艰辛探索和不断努力。它需要语文教师把爱国热情、敬业乐业的精神、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热爱学生的真挚情感都熔铸于语文教学的实践过程,使师生在情感交流中产生共鸣,进而达到情感的升华,实现知识因素向心理因素的转化,让学生欣然接受教师传授的一切,达到塑造学生灵魂的目的
第2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
这篇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的论文范文很有代表性,送给你。
摘要:情感教育是大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有着其他学科不可比拟的优势,它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本文通过分析情感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以及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阐释了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关键词:大学语文;情感教育;人文素质
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的人,我国高等教育在整个教育体制中处于十分特殊的地位。我国高等教育的特点是它没有升学的压力,并且在大学课程的设置中,主要以学生的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为主,而素质教育的课程并不被重视,有关于情感教育的研究成果更是凤毛麟角。情感教育成为一个被忽视的极其紧迫和重要的问题。
1情感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优势
情感教育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学生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积极的情感倾向和高尚情感的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理活动包括情感,情感始终伴随在教学过程中,由于语文教育自身的与众不同之处以及学生通过语文课的学习所产生的丰富的情感体验,决定了其情感教育不同于其他认知教育。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语文教育其中一个很重要的目标是情感教育,尤其是在大学语文的课堂上,如果不重视情感教育,那么整个大学语文的教育也将是失败的。大学语文教学的认知过程为:感知——理解——评价三个阶段,而情感教育的过程为:情感体验——情感表现——情感交际阶段。在语文情感过程中,认知制约着情感体验的深刻程度,认知也影响着情感表现,并对情感交际的实现起着决定作用。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良好地实施情感教育,就要充分利用认知的功能,把情感教育贯穿在教学的始终。
2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内容
(1)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积极的情感倾向,指一个人经常处于或趋向于积极情感状态的一种心理倾向。积极的情感倾向是一个人能够一贯保持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勇敢向前的良好状态的前提,只有具备积极的情感倾向,才能积极地参与到工作、生活和学习中去。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在《论共产主义教育》中指出:“教育是对于受教育者心理上实行一种确定的、有目的的和有系统的感化作用,以便在受教育者身上,养成教育者所希望的品质。”学生积极情感倾向的培养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情感教育能否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它能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从而完成语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的任务。使学生在语文教学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的最重要的途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收到良好效果的前提,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才会增强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增加对语文学习的热情。教师还要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充满好奇和兴趣,并且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
(2)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道德感是与行为的道德评价相联系的一种情感。大学语文的教材中有大量优秀的道德案例,教师可以利用这些道德经典形象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道德感。教师必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教师自身强烈的情感体会更能激发学生感受那些道德形象所体现出的情感。学生也只有对道德形象所体现出来的道德意义有比较深入的理解,才能产生相应的道德情感。大学生人文精神与品德素养的培养,能够贯穿于他们的学习过程中,他们能够从阅读优秀作品内容的感受中受到启发。热爱祖国、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求真务实、忠诚认真、有团队精神、有责任感、使命感、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勤奋刻苦等人文精神与高尚的道德品质可以通过优秀作品去体悟。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于海。”语文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情感产生影响的过程。教师应结合课本,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教学中去,使学生通过学习进入到文中的角色,使学生在教师的情感激发下深刻体会道德的魅力,认识到高尚道德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道德情感是每个人必不可少的情感,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具有健全的人格。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美育的显著特点是诉之于形象的感染,通过情感愉悦达到理性认识的目的。寓教育于美的享受之中,通过美的形象唤起人们的情感与共鸣,使人在赏心悦目中自愿接受美的熏陶,获得精神的愉悦和心灵的满足。在大学语文教育中,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包含着丰富的美的因素。应以美感染学生的情绪,打动学生的情感,启发学生的心智。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诗”可以通过语言文字对人的智慧进行启迪,可以充分拓展人的想象力“;礼”注重于人的行为规范,提供了日常生活所依据的准则“;乐”提供了达到心灵愉悦的途径。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指出“,审美教育,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可以使人辨真伪,识善恶,分美丑”。俄国哲学家别林斯基认为,“美和道德是亲姐妹”,激起审美情感的同时可以培养人的意志、毅力,提升人的道德修养。
3大学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途径
在大学语文教育中实施情感教育,就是通过语文教育对学生的情感领域施加专门的影响。借助意志与知识的力量可能抑制情感的表现,减弱情感的强度,但不能影响与改造情感本身。只有通过学生内在的亲身体验和外在的情绪感染才能对学生的情感施加影响,才能达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1)教师感染法。教师在整个教学环节中起着主导作用,本身应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要想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能够有热情、有激情,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丰富的肢体语言和表情讲解文章,学生就会深受感染,就能点燃学生的激情。例如,在讲授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时,教师的语言在课堂上就显得尤为重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作者把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了深沉的历史感与强烈的时代感,教师应用饱满的感情述说作者和祖国的交融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如泣如诉的语言表达要为祖国献身的真挚感情。教师本身的感染力因个人基本素养、生活阅历的不同而存在差别。不断提升教师素质,改进课堂教学艺术,加强教师的主观感染力,这些都是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因素。
(2)情境感染法。情境即情感境界或情绪氛围。叶圣陶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强调了创设情境的重要性。教师应该运用语言或直观教具将课文作者在其作品中构造的情境再现出来,并引导学生进入教师所设定的课文情境中去,使学生体会到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其深刻体会作品的情感内容,提升情感水平。情境感染法可以提升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帮助他们获得更多的感觉、知觉表象,使他们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形象,进而产生更真切的感受和体验。总之,情感教育是始终贯穿着大学语文的教学中的,它是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内容。没有情感教育,语文教育就失去了灵魂,我们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并发挥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功能,努力探索大学语文教学在促进大学生素质提高方面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建军.大学语文教学要注重情感育人[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
[2]张鸿苓.语文教育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葛娟.让语文课融入情感的河流——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安徽文学,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