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心理学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范文

(作者:细雨651时间:2021-04-20 11:08:23)

浅析心理学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摘要:现在的学生处于一个复杂的信息时代,有着复杂的心理状态,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必须多角度地进行班级学生管理,可应用一定的心理效应,如“暗示效应”、“定型效应”、“门槛效应”、“奖罚效应”、“链状效应”、“南风效应”和“破窗效应”等,使班主任工作更好地进行,并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心理学效应 班主任 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班主任工作既是一门育人的科学,又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基层工作。班主任工作开展得好坏将关系到班风和学风建设的好坏, 甚至关系学校整体教育水平的体现和提高与否。因此每一个班主任都必须认真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教育好学生呢? 我认为做好班主任工作应该注意心理学效应方面的应用。作为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班主任如果能在班级管理中充分利用心理效应的积极作用,避免其消极作用,就能够提高班级管理的质量,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下,我将从七个心理效应方面进行阐述,如何有效的管理好自己的班级和创造性的促进学生心理和智力方面的发展。

一、“暗示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人更容易接受暗示。而且暗示的效应既可以由学生本身产生,如经常认为自己很棒的学生,他在其他方面也会做得很好,而那些认为自己不是很好的人,可能在其他方面也做不好,又可以有班主任的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从而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班主任可以通过语言、手势等给学生充分暗示的作用,如学生没有按时参加早自习,班主任不要立刻严厉批判,不妨问一下:最近有什么事情,对自己的要求降低了啊?什么原因呢?是不是身体不舒服?诱导学生说出理由,并让学生自己分析,使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注意并改正。

二、“门槛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心理学家查尔迪尼在替慈善机构募捐时,仅仅是附加了一句话“哪怕是一分钱也好”就多募捐到一倍的钱物,这就是著名的“门槛效应”。这一效应的基本内容就是由低要求开始,逐渐提出更高的要求。查尔迪尼分析认为,在对人们提出一个很简单的要求时,人们很难拒绝,因为怕别人认为自己不通人情;当人们接受了简单的要求后,再提出较高的要求,人们为了保持认识上的统一和给外界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心理上倾向于接受较高要求。而班主任在管理班级中要学会巧用“门槛效应”,例如在班级学生的作业中,开始有部分学生不写作业,我找到他们说作为学生要把作业写好,再找任课教师说,无论如何都要给以鼓励,然后一步一步,这些学生开始写作业,而且作业一次比一次认真,到最后变得特别喜欢写作业。所以班主任在对学生提出要求时要考虑学生的心理接受能力,应少一些,小一些,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三、“定型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所谓“定型”,是指在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关于某一类人的固定形象。“定型效应”,亦称“社会刻版印象”,指的是人们在见到他人时,常常会自觉地根据人的外表行为特征,结合自己头脑中的定型,对人进行归类,以此评价一个人,如见到一个肌肉发达、身材高大、穿着运动服的人,就很自然地认为他必定是一个运动员。

人头脑中存在的定型是人们以往经验的反映,但由于在各类人当中广泛存在着的差异性及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同一类人的形象不可能是一样的,也不可能是固定不变的,即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期和不同的环境下也会发生语言、行为甚至性格等方面的变化,此所谓“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例如,有的学生一年级可能经常迟到,到了二年级、三年级还是以往的样子,所以还是这样要求自己,说自己以前就是这样的。班主任可以这样说,过去的已经过去,现在的才是最重要的,以此来改变他们的想法。所以,以不变的固定形象为依据认识千差万别,不断变化着的人们及其行为方式显然会使我们的认识出现偏差,导致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由此可见,“定型效应”是一种使人产生偏见的社会心理效应。班主任必须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克服这一效应给我们带来的消极影响,力求历史地、全面地、正确地认识学生,减少判断和决策的失误。如有的班主任认为学习不好的学生可能其他方面也不会好,或者学生犯过一个错误,以后都以此为例,反复进行批评,这样只能使学生更加反感,不改正错误,形成恶性循环,最终丧失改正错误的信心。曾经有位平时学习不好的学生有一阶段学习特别刻苦,在期末考试时成绩特别突出。在知道考试成绩后,一些班主任说的是:“成绩是不错,作弊了吗?”由于平时班主任已对学生有了刻板印象,在学生进步后还是以原来的标准去评价学生,很容易造成偏见、成见,既伤了学生的自尊,又影响了自身形象。

四、“链状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心理学上这种现象被称为“链状效应”,它是指人在成长中的相互影响作用。这种效应在年龄小的学生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就学生的“链状效应”看不是单方面的,既表现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互相感染,又在个性、情绪、兴趣、能力等方面发生综合影响。例如本班三组男生,他们组的学生本来成绩一般,学生性格都比较内向,所以在一次座位调动中,将本班学习成绩很好、比较外向的一位同学调入,在此同学的带动下,三组同学成绩都在班级前10名,对班级的活动积极参与,也喜欢表达交流了。因此班主任应有意识地优化学生周围的环境,利用学生的“链状效应”,让不同性格的学生在一起取长补短, 完善学生的性格和其他方面的能力。

“奖惩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奖罚效应”在班级管理中被大多数班主任所应用。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行为的外部强化或弱化的手段,它通过影响学生的自身评价,能对学生的心理产生重大影响,由奖惩所带来的行为的强化或弱化就叫作奖惩效应。心理学实验证明,表扬、鼓励和信任,往往能激发一个人的自尊心和上进心。例如,在一次期末考试后,班主任将语文和数学成绩总分在195分以上的学生进行了“学习小状元”、“学习小博士”的奖励,颁发奖状并在班级中宣传他们的努力、勤劳。随后,班级上就形成了很好的你追我赶的学习风气。但奖励学生的原则应是精神奖励重于物质奖励,否则易造成“为钱而学”、“为家长而学”、“为班主任而学”的心态。奖励要抓住时机,掌握分寸,不断开化。当然“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必要的惩罚是控制学生行为的有效信号。在惩罚时用语要得体、适度,就事论事,使学生明白为什么受罚和怎样改过,同时还应注意的是奖惩的频率。例如,在一次音乐课上,一些调皮的孩子故意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班主任得知以后,就在班上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并让他们自己反思不遵守课堂纪律既影响了同学们的学习,还耽误了自己的学习,得不偿失,并让他们做出深刻的自我反思和书面承诺书

六、“南风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有一则寓言, 讲北风南风打赌, 看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劲,可越刮,行人把大衣裹得越紧;南风徐徐,轻柔温柔,使人自觉地把大衣脱下。南风之所以能达到目的,就是因为他顺应了人的内在需要,使人的行为变为自觉。这种以启发自我反省、满足自我需要而产生的心理反应,我们称之为“南风效应”。班主任一是要了解学生的特点,采取符合学生实际和需要的管理方式。例如本班一位学生,是单亲家庭,跟着父亲和奶奶生活, 具有很强的自尊心,因此在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基本上采取课后谈心的方式,详细了解其心理情况及其在生活上的困难,给予其家庭所不能给予的一些关心,使得其在思想上有很大的进步和提高。二是管理措施要人性化。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信心,相信学生都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在情感上尊重人、关心人,在行为上激励人、焕发人,容忍学生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七、“破窗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

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地,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就会毫不犹疑地抛,丝毫不觉羞愧。这些都被称为“破窗效应”。在班级建设中,任何一件有碍于班级整体发展的事情,即使只是小事,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处理,犯错误的人没有得到应有的处罚,容易使其更加有恃无恐,今后其行为将更加难以控制;从更深层次来说,错误的行为没有得到纠正,其他学生就把这种错误理所当然地接受了,久而久之,学生的正确认识受混淆,是非分辩能力下降;即使学生当时对此种错误行为有所认识,由于班主任当时没有明确表态,并采取必要措施,也会在学生心理上产生暗示性作用,错误的发生就成了无所谓的事,在广大学生中就将产生辐射作用,正气受抑制,邪气滋长,由此在班级管理中产生“破窗效应”,对班级的建设造成无可估计的不良后果。因此,在班级管理工作中,要始终遵循“教育无小事”的原则,警惕在班级中“破窗效应”的发生,让一切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班级管理中容易诱发“破窗效应”的环节有:课堂纪律,特别是一些非重点科目的课堂纪律、考试风气、保护公共财物的意识、日常用语习惯、卫生习惯、攀比之风、奢侈浪费等,要有效防止“破窗效应”的发生,必须从做好积极预防、发现破窗要及时修补、措施要得当等方面。例如,本班一位比较活泼的男孩,一次玩游戏的过程中,爬到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台上,这是非常严重的错误,班主任就借机教育孩子要保护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并对这位同学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并撤销少先队员,让他改正错误,进步比较明显以后再回复他少先队员的称号。

心理效应还有很多,上面叙述的只是在班级管理中比较常见和典型的几种心理效应。七年的教学生涯,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当需要教育学生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运用心理效应法,从学生的心理入手,把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后,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班级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得心应手。当然这些效应的启示远不止这些,还需要“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样,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心理效应和现象,需要班主任不断地探索。

参考文献:

[1] 金晶.《浅谈“破窗理论”对班主任的启示》[J ].美丽中国。

[2] 宋兴川.《教育心理学》[ M ].南海出版公司。

[3] 赵国忠.《班主任最需要的心理学》[ M ].南京大学出版社。

[4] 陈宗厚.《班主任工作》[ M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5] 丁蓉.《班集科学管理与艺术》[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9第一版。

[6] 郭毅.《班级管理学》[ M ].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5第一版。

word该篇浅析心理学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范文,全文共有437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浅析心理学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doc》
浅析心理学效应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应用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