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思考范文

(作者:yange9058时间:2021-06-01 09:22:21)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思考

摘要:当代初中生处于较高的学习压力以及较为复杂的学习环境中,自身的心理问题与日俱增。在现代教学改革环境中,我国逐渐意识到培养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强化学生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将思想品德课与心理教育工作相互整合,也成为初中思品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对此初中思想品德教师需要客观分析当前教育工作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合理作出应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思品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教育有效性

前言:信息时代的靠近,既为大众提供了便利,但同样也滋生了一些不良因素。这些不良因素侵入初中阶段学生的脑海,对其思想以及心理造成了消极影响。并且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的竞争压力都在不断提高。在过于紧张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以及学习环境下,很多人都会存在不同高度的心理问题。作为初中学生在德育方面的主要引导者,思想品德教师一定要明确自身定位,结合科学客观的育人理念,将思品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互整合。

一、在备课阶段,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

充足合理的准备是保证教育工作顺利推进的重要前提,在将心理健康教育整合到初中思想品德教育工作中,教师自然也需要做好适当的备课。

(一)设定教学目标

正所谓,知彼知己,方能百战百胜。心理健康教育所面对的主要群体是学生,所以教师需要提前了解学生的实际状态[1]。不仅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更要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以学生为出发点,合理设定教学目标。保障目标能够满足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与心理发展状态。并且,教师所创设的目标一定要难易适中,也可保持一定的梯度性原则。让学生可以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逐步深入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以此既不会让学生产生过高的学习压力,同时也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在创收目标时,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整体性发展,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性发展站。在总体角度上,创设总体目标;站在学生的个人能力上,划分不同层次目标。具体来说,初中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主要可被划分为三个不同类型。分别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以及能力目标。为了能够让学生快速理解这些目标的要点,在设定目标时,教师应尽量采用方便理解的语句,并应尽量简洁直接的对学生提出。

(二)选择教学内容

在备课阶段,教师所选择的教学内容不仅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同样也应该涉及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自身无论是在生理还是在心理方面都会出现其他的变化。由于青春期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也会产生不良情绪。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角度上,教师可将教学内容设定在以下6点方面。

第一,生理教育。让学生能够客观冷静的看待自己的生理变化,不会产生害怕或者羞耻心,保证其自身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发展;第二,卫生教育。让学生可以站在卫生角度上,合理的处理自己的心理问题,生理问题,了解青春期的实际含义;第三,挫折教育。当代初中生大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从小顺风顺水,很少遇到挫折。但是进入到青春期后,其所面对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会更加复杂。很多问题,障碍也会不断出现。教师需要通过有效的挫折教育以及心理引导,让学生能够学会如何在逆境中找到前进的方向,如何积累应对挫折的经验;第四,品质教育。通过适当的心理带动,让学生养成个性质量较好的心理品质,有意识陶冶自身的情操;第五,分辨教育。初中阶段,很多学生都分不清好奇心与从众心理之间的关系,并会在两者的抉择中出现混淆。教师需要有意识的对学生加以引导,保证学生心理的健康状态;第六,压力处理教育。初中生在学习中会有较大的压力,也很容易会把这些压力带到自己的生活中,影响自己的状态。例如,在考试前,很多学生会陷入莫名的焦虑,教师需要通过心理疏导,让学生能够平静的对待这些问题,并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2]。

心理健康教育与常规教育不同,教师不能再利用直接的说教或者理论教学,对学生实施指导,而是需要站在实践或者生活的角度上,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以实际的形式加深学生理解,比如生活体验法,活动体验法,自主探究法,都是比较适用的教学手段。

二、在教学期间,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一)渗透活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同点。所以,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完全可以渗透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因素,开展心理健康活动。心理健康活动的重点在于体验。当教师在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在两者构成完整学习共同体的前提下,共同参与的活动中。基于学生真实的体验与感受,教师也可询问学生的真实想法,以此加深学生的认知,也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完善学生个人素质。

一般来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比较多样。如辩论,表演,游戏,竞赛等,都能够较高程度满足该项教育工作的客观要求。

例如,在向学生传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是,教师可以设计如下活动。首先,将学生划分成两组,一组学生扮演父母,另一组学生扮演儿童,两组学生一一对立,组成二人小组。在设定好游戏背景后,教师可借助网络技术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在父母伴随下的幼儿面对着琳琅满目的商品以及气味香甜的食物,却并没有极大的兴致,反而会产生哭闹的意识。视频播放完毕后,教师可询问学生,儿童会产生这一情绪的原因。在此阶段,很多学生都会不知所意,也无法找到正确的切入点。所以,教师可以正式引入游戏内容。鼓励学生蹲下来,尝试站在幼儿的视角,观察商场中的物品。通过简单的观察,扮演儿童的学生,会发现爸爸妈妈眼中的世界与自己眼中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也许在父母眼中看到的是琳琅满目的商品,但是在孩子的眼中看到的只有一样的柜台,不同行人的大腿。在这种过于压抑的氛围内,孩子很容易会产生不良情绪。通过简单的体验,学生就能够理解何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能够在生活中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待问题,换位思考,强化自身心理健康状态。

(二)渗透体验教育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适当的加以心理健康体验。站在情感角度上,为学生解读思想品德中的一些问题。在此期间,可供教师选择的教学方法比较多样。比如其不仅可以带领学生阅读书本,在文字中汲取情感,同时也可创建不同的情境,不同的问题,让学生在实践角度上产生情感共鸣,加深自己的感受[3]。

例如,在青春期很多学生都会有不同的心理问题,也会因为自己身体上的一些变化而比较烦恼。例如,同班同学都快速的长高,但只有自己还身材矮小;自己身边的同学长得很漂亮,而自己却有小雀斑,青春痘;有的学生因为口音问题,而不敢在大家面前表达自己。针对于学生的这些问题,教师可以鼓励他们以小纸条的形式写下来,投到一个统一的大箱子里,有教师读出,并鼓励其他同学解答这位同学的疑惑,为其提供一些合理的建议。以交流的形式,拉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也能够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的看待自己,悦纳自己,使之可以在自我重建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的快乐,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

结论:总而言之,社会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对于国家经济发展而言,会产生积极影响,但对于处于社会中的大众来说,其自身的压力也在不断提高。初中生是国家未来的接班人。在其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国家也需要适当的关注到学生的心理,通过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促使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教师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程的方方面面,无论是在备课阶段,还是教学阶段,都可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因素,促进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也可推动学生全面成长。

参考文献:

[1]莫佳慧.浅谈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西部素质教育,2019,2(18):157.

[2]于博文.浅谈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02):44+157.

[3]鲁晓茹.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策略[J].教育教学论坛,2018(21):274-275.

word该篇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思考范文,全文共有317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思考.doc》
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思考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