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信息技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感悟范文
摘要:当前,由于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其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教学手段的变化,同时它也带来了教育内容、教学组织形式及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变化。小学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立足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此,如果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开辟出一些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势必会带来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些新的变化。
关键词:多媒体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课程整合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伴随着教育均衡持续的发展,多媒体教学平台越来越在广大的农村教育教学中广泛地应用。多媒体教学内容广泛,知识难易多变,师生知识需求信手拈来,它为教育教学发展进步带来了辉煌灿烂的进步。它那声情并茂,色、情、景水乳交融的效果,创设了优美的课堂情景,有效地提升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特别是在语文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使语文教学焕发出夺目的光辉,产生了伟大的艺术魅力。我这几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广泛使用了多媒体信息技术,感悟深刻,收益颇丰,教学技术的创新让我的教育教学成效显著。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感悟、熏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重视语文运用能力、语感的培养,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更要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探究精神的培养……”这一系列目标,如果仅仅依靠传统教学中的一支粉笔、一本书、一张嘴,恐怕是难以达到的,而现代信息技术以其广博的内容,文本、图片、音频、视频的多样性以及独特的表现力与感染力,人与人、人与信息技术的互动灵活性,加之多媒体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与小学语文课程需培养孩子听、说、读、写、甚至为人之道等全方位多角度的教学特点相结合,这种教学形式正恰如其分凸现语文教学这一特性,这也终将成为语文教学的一种新的趋势。
一、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多媒体信息技术作用巨大。
兴趣是一切学生学习的巨大动力,小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当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和积极的情感时,就会从内心迸发出向往和求知的强烈欲望,产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动机。学习活动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习效果也会事半功倍。这一点,多媒体教学就有它独特的一面:采用新颖的方法,使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兴趣。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两小儿辩日》这篇古文时,面对小学生刚接触古文学习,我知道他们害怕学习古文--难读、难释义的心理,我先教读课文直到他们熟读原文后,我便打开多媒体听分角色朗读的视频,学生顿时被有感情且抑扬顿挫的语言所吸引,他们深深知道学古文和学现代文一样要把握节奏,读起来一样这样优美动听。于是我让学生逐句理解含义,让他们判定两个小孩对太阳的认识谁对谁错,可是他们也竟然不知谁对谁错,他们趣味盎然地问我到底谁对?此时我紧紧抓住学生的趣味带领他们又进入多媒体,观看地球太阳月亮的运行轨道视频,观后经过我稍加点拨,同学们竟然异口同声地说两个小孩都错了。我顺势赞扬他们说道:“您们太有学问了,竟然超过了学识渊博的孔子,了不起!!!”学生们个个欢呼雀跃,自豪不已。这节让学生害怕的语文课在我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后,学生就这样既轻松愉快地掌握了书本知识,又探索了浩瀚宇宙的秘密。这节课强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信心。
二、课堂教学具体、生动,多媒体信息技术勇担重任。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会遇到许多与我们毫不相关,遥不可及的抽象事物,但又要让学生理解领会这些事物,特别是我们这一些孤陋寡闻的农村孩子,要达到这一教学目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可谓勇挑重担功不可没。在这种教学情境下,巧用多媒体,不但可以使抽象事物具体形象,触手可及,也可以使我们的教学更加丰富多彩,妙趣横生。如我在教学《石灰吟》一课时,学生根本不知道石灰这一炼制过程,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古诗内容,感悟诗人高尚品质,我特意制作了石灰石被开采、被打碎,放入炉中焚烧,最后被人们用来粉刷墙壁装饰画面景点的视频课件。学生津津有味地看完这一视频,学生们都不由自主地发出啧啧赞叹:“世间竟然还有这种神奇、粗糙、黯黑的石头会变成如此洁白的东西,工人们好辛苦!”“我们洁白的教室墙壁竟然来源于大山深处的石头?、、、、”在同学们一番感叹探讨之后,我带领大家理解了古诗意思,轻松自如地和学生一起领悟了诗人那种不避千难万险,勇于自我牺牲,保持清白做人的高贵品质。我顺势深入引导学生要想学有所成,成就自己灿烂宏伟的人生蓝图,必须要像石灰石一样,历经千难万险,坎坷磨难。整堂课在我那段精彩视频引导下,原本枯燥乏味、艰涩深奥的思想情感顿时如甘泉美酒沁入学生心脾,而这一优良的教学效果源于我对信息技术的灵活应用。
三、学生对文本知识情感的深入交融,多媒体信息技术奋勇争先。
我们成人当看到自己上心的影视作品、文学作品,感人之处往往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或者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或者随故事情节激情四射踌躇满志·····但学生缺少阅读感悟积累,没有人文素养,要让他们全身心投入阅读课文内容感悟主人公思想情感,无异于水中捞月,缘木求鱼,但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将会弥补学生这一缺陷,信息技术多媒体教学将直接发挥她强大功能带领学生进入知识情感世界,全方位地感染学生,震撼学生心灵。例如在教学《山中访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山野林间新奇色彩,我先让学生熟读课文,分别在文中找出山中的“朋友”,然后再读课文,划出描写各位“朋友”特点的词语、句子。为了让学生完全入情入境,感受作者与山中众朋友互诉心声,感受如诗如画的的童话世界,,我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闭目聆听描写山中老桥、山泉、白云·····等的录音。录音中悠扬的音乐,夹杂着山中鸟鸣,流水声,以及后来的雷电声。动情的朗读声伴随着跌宕起伏,动人心弦的音乐让学生眼前展现出了一幅幅山林的优美:时而泉水潺潺奔流,时而白云从身边抚过,时而雷电交加大雨倾盆······.学生投入地听了,仿佛身临其境。听完同学们在谈感受时,有的学生发自内心的说:“我仿佛置身于那神秘的山林中了。”还有学生动情地说:“我要像作者一样,认真仔细地去体味感受我身边平凡细微的事物,这样才能写出感人的作文。”至此,学生的感情体验、心灵交流可谓是水到渠成,课文知识、学生、信息技术融为一体,全方位地提升了学生知识情感的体验水平。
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多媒体信息技术身手大显。
《语文课程标准》把“语文综合性学习”纳入语文课程体系结构之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是以语文学科为依托,注重语文学科与其它学科、学生生活、社会生活之间的整体联系。其最终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认为,要提高学生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效率,必须把握有效的教学策略。利用网络环境来进行语文教学,可以体现语文教学的开放性,丰富性。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教学时空,创设探究性教学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问题,揭示矛盾,引发争论,打开学生思路,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突破学生的定式思维,有利于学生进行发散思维训练,培养创新思维能力。如在教学《惊弓之鸟》一课时,学生对更赢只拉弓不射箭就把大雁射下来感到不理解。于是我设计了一幅抽拉活动片,并录制了拉弓声和大雁嘶鸣声。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演示投影片并播出配音,指导学生观察思考。学生对雁落的情况进行了合情合理的创造性推测:更赢听到大雁叫声悲惨,判断这是一只受伤的大雁;于是就拉弓振声,受伤的大雁听到拉弓声后振翅速飞,伤口裂开后摔落在地上。通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演示,难点突破了。孩子们创造力培养,多媒体真可谓身手大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它已不再是掌握更多更深的知识,而是迅速更新知识的能力,是在更新知识和利用新知识的过程中体现的创新意识,表现的创新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主阵地是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要能够做到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采取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改变课堂教学手段,使课堂教学充满情趣、充满乐趣、充满活力的方法,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选择。
五、利用网络,增加学生阅读量,多媒体信息技术功勋卓著
语文学科是个涉及范围很广的特殊学科,天文地理,无不涉及,而单靠教材中所介绍的内容,完全满足不了学生学习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利用网络来弥补不足,网络也恰恰满足了学生学习的需要。
在课余,教师可以推荐和课文有关的网站,让学生利用搜索网站进行网上观看。如在小学课本中有名家名作,像鲁迅的作品,在六年级上学期专门有一单元研究鲁迅,领悟鲁迅文学艺术特点及人格魅力,至此学生对他有了较深的了解,但这都是表面的,要想深入感悟这位伟大文学家的思想,了解他在文坛上的重要地位,还需要进一步阅读他的作品,感受他的人格魅力。此时可以让学生利用百度等搜索网站查找有关他的生平资料、阅读他的小说、散文、杂文,及一些人对鲁迅的评价等文章。通过了解作家及相关的作品,可以丰富学生的视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网上阅读,既节省了金钱,又节约了时间,而且网络资源的丰富性是一般书籍所无法与之相比的。
总之,经过我这几年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我深深领悟到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巨大作用。但是为了让信息技术在学习工作中持之以恒地发挥巨大作用,我认为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原则:辅助性原则,教育教学中学生永远是主体,而教师,多媒体是客体,多媒体仅仅是辅助教育教学高效开展。适宜性原则,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在教学活动中该使用的情况下出现的,绝不是随意使用,课课必用,也更不是追求它音形色装点课堂、消磨时间,从而教师偷懒消闲。实效性原则,教师在备课设计课堂教学时,首先要考虑教学内容中将要使用的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这节课中是否产生预期效应,课前自己要多试验几次,及时掌控将来课堂效果,决不能盲目使用而忽略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是教学手段,是学习工具。前几年,我在“教育教学信息技术推广培训会”中,认真聆听培训老师这样强调我们:“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高效整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各个学校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现多媒体教学进入每一间教室,积极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是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中应特别重视的问题。”这一培训要求也证明了: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目标,是建立在运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教与学的改革基础之上。“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它要求教师能从自己的学科教学过程中研究如何使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的教学,把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也就是指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能把信息资源、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对这种“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和实施将会对小学生探究性学习、创造性的发挥、综合实践能力的提高创设良好的基础,使小学语文教学朝着特色、个性的教学方向发展。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去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需要我们这些从事小学语文教学的工作者,特别是我们这些农村教师将进一步持之以恒地探索和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必将对教育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定会使我国的教育事业特别是我们农村学校更加繁荣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