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 谈数学运算的一致性范文
【新网师第三次预习作业·《小学数学新课标教学新实践》课程】
以《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为例
谈数学运算的一致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数与代数”领域中强调:要让学生感悟数的运算及运算之间的关系,体会数运算的一致性,形成运算能力和初步的推理意识。
什么是数运算的一致性?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实现数运算的一致性,打通运算间的联系,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应用呢?
首先应该从一致性这个词的意思入手,百度百科中说,一致性就是数据保持一致,在分布式系统中,可以理解为多个节点中数据的值是一致的。同时,一致性也是指事务的基本特征或特性相似,其他特性或特征相类似。辞典中从哲学的一致性和自然的一致性给出了解释,印象最深的是说,当某个现象发生后,如果再次提供与该现象发生时相仿的条件事情境时,类似的现象也会再度发生,这种一致性来自于经验的证验,人们作出成功的因果推论等。简单地理解,我认为就是数和数的运算都有某种相似的联系,通过一个核心要素的重点学习,从而实现对其他要素的迁移、理解。
换言之,就是通过学习整数的意义,可以迁移到小数、分数意义的理解上;通过学习整数加、减、乘、除以及混合运算,可以自然迁移到小数、分数的运算中。
如我在教学《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采用如下的教学框架:
1.借助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唤醒旧经验。
出示34+45 和39+46,让学生进行竖式计算,引导学生借助数位图说出其中的计算方法,讲清楚个位怎么写?十位怎么写?进位时怎么处理?让孩子具有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算理算法的基础。
2.借助更多算式,积累更多经验
复习了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进位加法和进位加法后,鼓励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加法算式进行解答、交流。比如有的学生写113+8,有的学生写273+26,有的学生写370+450……
通过展示交流,对这些算式进行分类,并选择其中一道作为学习素材进行深入的探索。
学生通过自己出题,跟同伴交流方法,激发了兴趣,巩固了加法计算的方法。为下一步的迁移做好充分的准备。
3.借助学习单,解锁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
学生有了全面充分的准备,我们再用学习单给予脚手架,让学生自己探索三位数加三位数的方法。
出示271+903,并呈现竖式的方式,在旁边加上这样一段话帮助学生突破难点:认真思考并填空:百位上()+(),满十向()进1,在百位上写()在千位上写()。
在阅读理解书上应用题后,列出算式:445+298,让学生模仿上面的方法,谈一谈最难的点在哪里?可以借助什么模式,怎么样表述其他同学听得更清晰?
4.对比总结,明确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和算法
学生自行探索,深入交流方法后,通过跟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算法对比,找出其中的异同点。归纳出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算理算法。深度体验并明确了,不管什么样的加法,一位数、两位数或三位数,其实就是相同计数单位相加,如果正好满十,就向高一级的计数单位进一。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学生就实现了“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也体现了数学运算的一致性。
数与运算一致性是新课标一个重要的理念,也是全新的提法,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运用一些教学策略来实现这个理念。前期可以先从模仿开始,在模仿、实践、观察与反思中探索出新的策略。
帮助学生通过复习旧知识,回顾已学的方法,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体会不同知识之间相同的基础知识与技能,找出它们相通的点,实现知识的一致性与正迁移。帮助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2022年10月2日星期日
字数统计:14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