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老师如何做好课堂提问(精选多篇)范文

(作者:小编时间:2015-01-27 07:20:15)

第一篇:小学老师如何做好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阅读教学的一种方式,是调动课堂气氛的手段,也是唤醒学生意识、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的重要途径。老师在讲课时,最害怕的是课堂一片寂静,尤其是上公开课,学生答题不踊跃,真让老师迫不及待。教学中,有效的课堂提问能诱发学生的思维,较好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的兴趣,逐步养成较强的自主学习的习惯。课堂提问操作不当,学生的思考、回答就会偏离方向,要么答非所问,要么无所适从,以至于课堂上出现冷场现象。为了摆脱这一困境,老师在提问时,就要讲求艺术技巧。

一、 改变提问方式,让学生愿说。

以往的课堂教学,通常是老师问学生答,而且都是带有一种强迫性的语气。许多时候,学生往往出现沉寂与冷漠。如果,我们改变一下提问的方式,比如:谁来当小老师设计一个问题,让大家来回答。当老师提出问题时,用一种请求的语气说,你能帮帮老师吗?这样,学生就会很乐意地回答。有一次,我在教学《乌塔》一文时,学完课文后,便提问:“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对说乌塔些什么?”这时,教室里便一下子沉寂了下来,同学们你看我我看你,都不敢举手。见此情景,我灵机一动,改口说:“老师都有很多话想对她说,你能帮帮老师吗?你能代老师说说话吗?”这是,同学们纷纷举起手来(推荐打开好范文网:WWw.HAOworD.com),有的还说老师我来帮你。看着同学们都乐意帮老师的神情,我感到很欣慰。有的学生说:“我想对乌塔说,你真勇敢,一个人独自游欧洲。”有的学生说:“我想对乌塔说,我要向你学习,自觉锻炼自己。”有的学生说:“我想对乌塔说,你是可爱又可敬,我能和你一起游玩,那就好呢。”……

二、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会说。

每一节课,老师在备课时,就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好每一个问题。由浅入深,化难为易,问的时候要巧妙一些。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文时,理解“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开始时,我问:“谁来说说“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的意思?只有两个同学举手,我没有急于指名回答,而是让学生快速浏览一遍课文,问:“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桂林山水怎样?你用一句话赞赞桂林山水。”这时,很多同学都举起手来。一位学生说:“桂林山水真美丽。”另一位学生说:“桂林山水最美丽。”第三位学生说:“桂林山水是天下最美丽的。”第四位学生说:“桂林山水是天下第一美丽的。”我适时指导,你们都说得对,作者就用了“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句话来赞美,和你们说得意思一样。从而理解“甲”就是“第一”。

三、 多给思考空间,让学生能说。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课堂气氛浓郁或沉静。许多时候,我们往往害怕学生的沉寂与冷漠,习惯于要求学生对答如流的喧哗场面,可就是不能给他们充分思考的时间而形成自我见解的机会,从而造成他们在回答问题时出现语言“卡壳”、思维“短路”等现象,课堂也由此陷入了更为被动、难堪的局面。其实,课堂从来就不该是热热闹闹、沸沸扬扬的,真正的课堂通常是冷热相生、动静相间的,而当提问出现静思的时候,恰恰也正是体现教师教学功底、展现教学智慧的时候。如我在教学《桂林山水》第二自然段时,问学生哪个句子写得好,大家都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个句子写得好。我跟着问:“好在哪里?”教室里便一下子静了下来,同学们纷纷陷入沉思。这时,有一两位学生举起了手,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我并没有急于指名回答,而是继续耐心地等待。就这样,大约过了两分钟,才进行指名回答。第一个学生说:“这个句子写了漓江的水很美。”接着,我又叫起了第二位学生,他说:“这个句子写得比较具体、生动。”第三位学生则说:“这个句子运用了排比的手法写得比较具体、生动!”第四位学生则说:“作者把漓江的水比作无暇的翡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小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课堂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善于把握教材的特点,旧中求新、从不同的方面或角度提出生动曲折、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将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过程处于积极愉快地获取知识的状态,给课堂教学增添神奇的魅力,给课堂教学带来生机。在这几年的教育、教研工作中,我从小学各年级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发现,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不太注意课堂提问的艺术和技巧,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思维和学习效果,使课堂提问产生一些误区,其表现形式如下:

1、流于形式,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

2、提问离题千里。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3、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4、不重视学生真实反馈。教学时,教师一般要通过提问,以诊断学生对以学知识掌握程度,以判断能否顺利引入新问题,这种提问不能只是“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地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5、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回答,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能在这个“时间差”里去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

6、提问面不广阔,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的艺术全在于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和巧妙地引导学生作答。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再几年的教育、教研实践中,我总结了几种课堂提问技巧,归纳如下:

一、提问应该由浅入深。

二、提问要抓住关键

三、提问要抓住知识间的相互联系

四、提问要抓住学生的思维方式

五、问题设计要开放

第三篇: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

沙湾县金沟河镇中心学校红星分校王莉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提问要具有针对性,要具体明确,要抓住关键,正确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与作用,才能真正地发挥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关键词:课堂提问 针对性 具体明确 抓住关键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好的课堂提问能燃起学生的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畅所欲言,言而不尽,言而有意。 一、提问的针对性

每一位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根据不同的学生设计具有针对性和个别化的提问,从而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都有表现自己的机会,和获取成功的可能,从而让每个主体都能发挥自己的作用。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些都要求我们在课堂提问中,要面向全体,因人而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设问要“量身定做”、提问要“量才而问”。难度较大的问题由优等生回答,一般的让中等生回答,较容易的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回答,比较专业的问题则让这方面有特长的学生回答。实践证明,这样因人施问对培养各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尤其对破除中差等生对提问的畏惧心理有很好的效果。 二、提问要具体明确

有个新教师为了使学生搞清6元、0.6元、0.06元这三者是不相同的,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这三个6是否相等?”结果学生回答为:“是相等的”,搞的教师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问题搞的不明确,学生对这样的提问摸不着头脑,当然就不能按照教师的意图去答了。结果浪费了时间,打乱了教学进度。其实这个问题只要提出“这三个数量关系是否相等?”学生是不难回答的。 三、提问要抓住关键

首先要找出教材的关键问题,也就是教材的重

点和难点。在教材重点处提问,重点就会突破,在教材的难点处提问,难点就会突破。例如:在教小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概念时,其重点在于,要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分数,老师可以拿出一个月饼小丽和小强分着吃,并且问到:你们认为怎样分才合理?学生答;平均分。老师就把月饼切成大小相等的两块,每人得半快。老师问:你们手里的半块月饼是几份当中的几份我们就叫它几分之几好吗?小丽看着手里的月饼说:我的月饼只是两份当中的一份,是不是该叫二分之一啊,小强也抢着回答:我的月饼也是两份中的一份,是不是也叫二分之一啊。老师立即答道:对,我们就用1/2来表示。参考文献:

[1]鲁献蓉《对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提问技能的思考》[2]陈腾水《浅谈数学课堂提问的功能与技巧》[j].福建教育,2014(4)

[3] 蒋志荣《课堂提问的技巧与方法》《成功?教育》 2014年第8期

[4]陈贤丽《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技巧》《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4年第5期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提问的研究

一、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来到学校里,不仅是为了取得知识的行囊,更主要的是为了变得更聪明。”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创造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非常重要。它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究、自行发现、掌握知识、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并获得反馈信息的重要途径;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要渠道。它对教师驾驭课堂,调动学生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课堂提问的不良现状

在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逐步趋向简洁、目标性强。但是在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家常课”上又是怎样的呢?在多次参加各级各类的研讨活动中,我发现多数语文课堂提问的质量往往得不到保证。老师们的课堂提问随意性大,缺乏问题设计,忽视学生的心理特点,具体表现在:

1、问题随意,指向性不明。

有些教师的提问过于随意,类似于口头禅,比如“是不是”“对不对”“在哪里呢”诸如此类。因为这些口头禅提问的存在,使得问题数量很多,但线索不清,课堂重点不能突显。有时候,教师提了一个问题,学生会一下子没了声音,即使是指定回答,也常常会答非所问。这是因为教师的提问意图不明导致的。

2、问题难度控制不当。

有些教师的提问超过了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和理解水平,难度太大,即使再“跳起来”也摘不到“果子”,这样,学生在接连答问失败后失去学习积极性,抑制了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形成了焦虑、胆怯的心理。而有些提问学生无须多思,就能轻而易举地回答出了,这些都是课堂提问难度控制不当的表现。这种现象不能诱导学生积极思维或思维停留在原地得不到发展,使学生得不到真正的发展。

3.提问缺乏互动性。

很多语文课堂上教师几乎没有为学生留出提问时间,也几乎没有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教师反复重述或打断学生发言等现象却普遍存在。有的教师问题一出来就急忙让学生回答,打击了一些习惯思考成熟再举手回答的学生的积极性。

三、造成教师提问质量不高的原因。

1、教师对教材缺乏深入研究。

由于教师课前没有对教材深入研究,没有对所要提的问题进行一定的梳理,所以导致在课堂上或提问随意性大,或所提问题过难或过浅,或所提问题不知所云的想象,导致整个课堂呈现出无效的状态。

2、没有根据班级学生的具体情况来设计提问。

教学中我们常有这样的发现,出去听名师上课,一些很精彩的提问拿到自己班里来用,却怎么也达不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不如我们平时的课堂精彩。这是因为,每个教师的经验是不一样的,面对的学生也是不一样的。要针对具体的学生情况设计出合适的问题来,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思考、完善,需要教师的反思、互相的交流。问题的有效性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教学问题设计是一项永无止境的工作。

3、教师对学生的问题意识培养观念淡薄。

在很多课堂上,学生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或不能、不善于提出问题,究其原因是教师对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观念淡薄,忙于抛出一个个问题,而不是引导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学生忙于应付教师提问根本无暇深思,时间久了,学生自然缺乏问题意识,缺乏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往往学生的探究是在教师的启发下进行,而不是学生自身的建构愿望。

四、课堂提问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新的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实验和技能而已,而提出一个问题,一个新的可能性以及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都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新课程标准下的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调节教学进程,也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教学内容、学习知识、启迪思维,更重要的是为了刺激学生发现与提出问题、探讨与解决问题,使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民主的对话关系,从而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然后再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形成一种多向互动且开放的状态,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提出的问题要体现两个“符合”:要符合学科本身的知识规律;要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规律。儿童的思维活动大多是从直观和表象开始的,有关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的能力较差,他们记忆的特点是:有无意识记到随意识记由机械识记到抽象识记。教师熟悉这些特点,了解他们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才能有针对性地设计提问,为学生思维“点火”,“加油”,“导航”,“铺路”,以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发展。

具体地说,设计提问要遵循以下原则,:

1 适宜性原则问题的难易程度要适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太深太难容易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太浅则无思维价值,不利于发展治理。一般控制在“跳一跳够得着”的程度。一位老师在试教《全神贯注》一文时,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问:“谁来说说这篇课文说了一件什么事?”问题提出后足足两分钟,没有一个学生举手,课堂氛围顿显沉闷。见状,老师又说:“不如我们来做一道填空题吧,( 谁 )全神贯注地(做什么),结果()。”这个问题一提出,同学们纷纷举手,争着回答。尽管两个问题没有本质的区别,但第一种问法概括性强,没有一点提示,学生不知从何说起,显然超过了四年级学生的水平。而第二种问法则降低了难度,只要认真读了课文,就不难找出文中的主要人物和事件。

2 明确性原则即提问要明确。意义是否明确,与提问是否适时及措辞有关,主要是提问的内容要符合学生认知结构的特点。提问应从学生的知识结构出发,有的放矢,让学生能有所思,确有所得。疑而不问,思维没有起点和目标;问而无疑,难以形成学生思维的驱动力;疑而过深,新旧知识无法建立适当联系,等于无疑而问。以下是两位上海老师在执教《爱因斯坦小时候》一文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爱因斯坦的话“老师,这是我第一次和第二次做的。交给您的是我第三次做的。它虽然不好,但是比这两个强一些。”,所设计的不同提问

教师甲:(出示爱因斯坦说的内容)读一读这句话,说说你明白了什么? (很长时间无人举手,反复启发后)

生:我知道了爱因斯坦很认真。

生:我知道爱因斯坦爱动脑筋。

其实,老师甲设计这个问题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知道:爱因斯坦做了三个板凳,这三个板凳都不太好,但是一个比一个好,从而体会到爱因斯坦肯下功夫,不怕失败的精神,但是学生都没有答到点子上。

教师已:(出示爱因斯坦说的内容):同桌两人读一读,讨论一下:划线句中的“它”是指什么? “强”的意思是?整句话是什么意思?

(学生读后交流。)

生:这里的它指第三个板凳。

生:强的意思是就是好。

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第三个板凳比第一第二个好一些。

出示:第三个板凳虽然不好,但是比第一、第二个好一些。

有些问题出来,学生不知怎么回答,很重要的原因可能就是指向性不明。学生不知道你要他回答什么?就像这两个片断中,教师甲让学生读读爱因斯坦说的话,讨论你知道了什么?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问题太宽泛了,不知道老师要他们回答什么,所以出现了冷场,即使经过启发,还是答非所问。教师已把要求改成:句中的“它”是指什么? “强”的意思是?整句话是什么意思?这样一来,问题的指向性非常明确,学生讨论回答时能够有的放矢,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由此可见,问题设计不仅要考虑难易,还要考虑是否能让学生听懂。问题设计是否有针对性,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

3 趣味性原则儿童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心强。设计问题时,要充分顾

及这些心理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教师切不可用突然发问来惩罚他们的错误,不要故意用偏、难、怪题使他们感到难堪,以至于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教师要借助表情、语气、手势、教具等来诱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感到回答问题是光荣的、是快乐的、是享受的,这样积极性就会越来越高。针对低年级的学生,教师的课堂提问尤其要把握好这一原则。如《跳水》一文的重点训练项目是“事物之间的联系”。为了帮助学生结合课文,认识联系的发生和发展,教学时老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1)船上的人是怎样逗猴子的?可爱的猴子又是怎样逗孩子的?人与猴子互相“逗”的结果怎样?提问紧扣一个“逗”字,具有一定的趣味性,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

4启发性原则难度较大的问题,提问可带有启发性,多设计几个平台,即大问题后面有小问题做铺垫。如学习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总结时,老师一般会问:你觉得鲁迅

先生是个怎样的人呢?学生回答若有困难,老师可接着问:鲁迅先生对待劳苦大众是什么态度?对敌人对旧社会是什么态度?对孩子又是什么态度?

5 科学性。 科学性的前提是了解学生,吃透教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与其认知水平,即正确认识学生并科学地估计他们的知识和智力水平,真正做到从学生出发。教材内容要熟练掌握,理解其深刻内涵,老师问题的语言要规范,简明扼要,针对性强,问之才能做到科学得当,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发展语言,发展学生智能。问之不当,则往往启而不发,最后还是变成教师自问自答。

教师抓住教学内容,科学地设计问题,还可以增强这些内容对学生大脑的刺激程度,以激发学生去思考。如《将相和》的开篇第一句话“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写与不写有什么两样?在学生各抒己见的讨论中,老师相机点拨,让学生思考:它与“赵王接到信非常着急”有什么关系?与“蔺相如机智勇敢”又有什么关系?这样,学生联系课文的前后内容深入思考,从整体上把握了课文的内在联系。

五、小结:

语文课堂的有效性,涉及的范围非常宽泛。但在这其中,老师提问的有效性无疑是重要的一环。毕竟,小学的语文课还是以老师的点拨、指引为主的。“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也是有效课堂提问教学所追求的目标,有效课堂提问教学已成为新课程改革理念下语文课堂的殷切呼唤。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该把握有效提问的原则,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口味的提问艺术风格,以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效的提问就像是简洁明了的指路语,能让学生在一个陌生的地方迅速明白目前的位置,找到下一步要走的方向,从而用较少的时间达到目的地。为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提问时,必须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来设计问题,必须对教材有深入地研究,必须对自己每一个提问所要达到的目的和可能会出现的意外有清晰的认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第五篇: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更多资料请访问:豆丁 教育百科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提 纲)

10秋教育管理 吴晓华 学号:44501022240051

提要:课堂提问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教学技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提问设计与运用恰到好处,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提问将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本文试从四方面来阐述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提高课堂提问艺术的策略及课堂提问的艺术“点子”。

一、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1、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思维活动。

2、课堂提问有助于课堂上更好地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3、课堂提问是教学信息反馈的主要途径之一。

4、课堂提问有助于师生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小学语文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对课堂提问的认识存在误区。

(二)、教师的课堂提问在实践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教师设计问题时存在的问题。

2、教师提问时存在的问题。

(1)、问题过多。

(2)、提问的时机把握不到位。

(3)、提问的形式掌握不全面。

(4)、定向提问现象严重。

(5)、选择提问对象带有惩罚性。

3、提问结果评价时存在的问题。

(1)、对学生的回答分析不足。

(2)、对学生的回答鼓励不足。

三、提高教师课堂提问艺术的策略。

1、有的放矢,提问要“明”。

2、组合巧妙,提问要“精”。

3、激发思考,提问要“活”。

4、由浅入深,提问要重“度”。

5、激发情趣,提问要重“情”。

6、学有所获,提问要重“效”。

7、相互促进,提问要重“评”。

四、课堂提问的艺术“点子”。

1、抓住兴趣点提问。

2、抓住重点提问。

3、抓住难点提问。

4、抓住发散点提问。

5、抓住发散点提问。

6、抓住内容的重复点提问。

word该篇小学老师如何做好课堂提问(精选多篇)范文,全文共有8903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小学老师如何做好课堂提问(精选多篇).doc》
小学老师如何做好课堂提问(精选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