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生”不“差”范文
“差生”不“差”
(定州市南城区牛村小学 杨二红)
人们习惯把考试成绩欠佳的学生称为“差生”;同时,每每提及,脸上总表现出一种厌恶与痛恨的神情。而我每当听到这个词,心中总有一种莫名的感伤,为了那些可怜的孩子——他们是那样弱小,正是含苞待放的花蕾,是刚刚冒出嫩芽的小树苗啊!然而,却被冠以“差生”的名义,早早地背负了一个沉重的包袱,一个冰冷坚硬的壳子,这对于他们来说,该是多么残忍,多么悲哀呀!我刚接的这个班有一大部分学生就是这样的。看着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一张张稚嫩的脸庞,我大声地告诉他们:你们并不“差”,你们也很棒!因为:
一、人,各有所长。
不得不承认,人与人的智力水平是有差别的,甚至有时差别很大。但是,我们只凭分数就断定:他们是:“差生”,那是极其片面的!
学校考试的科目,主要是考察他们的死记硬背能力,而他们所具有的歌唱、绘画、舞蹈、运动、实际操作等方面的天赋,却往往被考试、应试的大潮给淹没了。爱迪生曾被赶出学校,琼瑶的数学一直不及格,许多明星、大老板,又有多少曾是尖子生呢?
每当看到电视上的那些草根明星和民间高手们的精彩表演时,我总是为他们感到惋惜:如果他们从小被专门培养,也许他们早就成名了吧,或许还能为国争光呢!只可惜,他们生错了地方和年代!
我们班里有名的"差生"赵天祥、姚豪格每次劳动都是那么积极、卖力,拾到东西马上交给老师;几年来语文不曾及过格的么一博作文期中得了满分,张晨瑞惟妙惟肖的模仿和表演让我忍俊不禁,吴晨熙动情地朗读获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看着他们脸上露出的兴奋、自豪的神情,我不禁想:其实,他们并不差,只是暂时的落后或是另一种形式的“优秀”吧!
二、教育以德为先。
近些年,各种媒体经常爆出“大学生杀害同学”、“孩子杀害父母或老师”、“学生跳楼自杀”等等骇人听闻的消息,其中好多学生还是优等生,真是令人惋惜!
陶行知说:“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而当今,道德的缺失,又促使某些人脆弱紧绷的神经不知何时会受到刺激而成为导火索,引发爆炸,伤人伤己,真是令人堪忧!
《弟子规》中圣人早已有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人,有余力,则学文。”古人都知道,情商比智商重要,品德比能力更重要。前些天,看了一篇文章《成绩不好的娃是来报恩的》。文中写道“有的孩子天生就有读书的资质,没有资质的孩子是来报恩的。因为读书特别好的将来会去美国、英国、加拿大,见面只能看视频;读书没资质的孩子,等我们老了,可以常伴左右,今天载我们去吃牛肉丸,明天载我们去吃海鲜,想想真美好!”虽然文中有些许自嘲和自我安慰,但也颇有些道理。想想生活中,确实不乏优等生进了城不管爹娘的事例,也不乏在家种地而陪伴、孝敬、侍奉老人的成绩不太好的孩子。
不管怎样,只要孩子健健康康、勤劳善良、敬老爱幼、活泼开朗,成绩差些又何妨?对于其父母来说,他们就是最好的儿女。遵照道德准则的生活就是幸福的生活(亚里士多德语)。
三、教育的目的。
教育,本就是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以及各种知识、技能,好让他们将来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在有能力养活自己的同时,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而并非为了培养“学习机器”、“考试机器”、“高分低能儿”或“有才无德”的败类。
“德才兼备”、“成龙成凤”,虽是每位家长、老师对孩子们的期望,但现实却是:大多数孩子将来可能是一个“普通人”。清华四中原校长刘长铭曾呼吁:“请鼓励你的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
正如一篇文章《牵着蜗牛去散步》中所说,小小的“蜗牛”已经尽力,就不要再苛求!请放松紧张、焦躁、愤怒的心情,跟着蜗牛的脚步,你会发现:身边的鲜花是那么芬芳,天上的星星是那么闪亮,微风是那么温柔,鸟鸣是那样动听!
四、善待“差生”。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是不一样的“烟火”,让我们用欣赏的态度,善待那些所谓的“差生”,仔细寻找他们身上隐藏的闪光点,用心教育,陪伴其成长,静待花开,你终将会发现“差生”大多并“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