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推荐8篇)范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8篇《人教版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人教版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相关的范文。
篇一: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和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或图上距离。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
【学习流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初步认识路比例尺。并能根据一定的比例画出物体表面的示意图其实比例的应用还有很多,你知道富区离齐市有多远吗?你知道富区有多大吗?你知道水立方有多大吗?画一张小小的示意图,这些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今天我们来学习比例尺的应用。板书课题:比例尺的应用。
二、运用知识,分层练习。
1.课件出示幸福小学新建校园示意图,组织学生根据地图测量有关数据,展开教学。
2.①找一找地图上的比例尺,写在黑板上,并说一说比例尺的意义。
②将找到的比例尺互化。
③组织学生根据地图测量校园长、宽图上距离,根据比例尺求出其实际距离然后求出校园占地面积,就此展开练习教学。
④师生交流,总结点评。
3、课件出示学校平面图,各小组分别选择一个建筑的平面图,根据有关的数据,求出这个建筑的实际占地面积。(教学楼、操场、办公楼、语音室、花坛、图书馆)
①想一想,议一议,根据问题应该先求什么?
②解答。
③师生交流,总结点评。
本组练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在熟练掌握公式的基础上,能够灵活运用知识,并融会贯通,使学生会进一步理解与巩固知识。
第三组:综合运用、深化发展
请根据下列描述,先算出有关数据,再按1:2000的比例尺和绘图要求画出旗杆的位置。
旗杆的位置离学校南墙有30米,离学校西墙100米。
①学生解答
②师生互动交流,并加以个别指导、点拨并分析、评价。
本次练习题主要是训练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动手操作能力。
三、作业
1、设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的有关数据求出富区到齐市的实际距离的应用题,并解答。
2、利用网络收集水立方的相关信息,根据比例尺1:2000求它的占地面积,并画出示意图。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课题)你学到了什么?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有什么体会?
篇二: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教材第十二册P49-5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以及比例尺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会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单位的正确使用。
教学准备:
布置前置作业。小黑板。小组分工。
教学内容:
一、小喇叭主持
讲数学小故事。
师:谢谢你给我们带来的小故事。其实生活处处有数学。好了。同学们打开小研究本,把做好的前置作业小组里进行交流。一会儿派代表起来汇报。
二、新课引入
1、小组内交流数学前置小作业。指生汇报。
“哪个组起来汇报?”
2、谈话:我们在前面学习了比例尺的计算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探究新知
(一)学习求实际距离的方法。
师(出示例7及右图):这道题已知什么,让我们求什么?比例尺1:8000表示什么意思?(学生自由读题思考,小组里互相说一说,指生回答。)
师:那么,根据题意怎样才能求出实际距离是多少?你能想出几种办法来呢?
请同学们先试着在研究本上做一做,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交流。(师巡视辅导。)
师:你是怎么想的?你觉得做的时候特别要注意什么?哪个小组到台上来汇报?
老师提个要求,别人回答问题的时候,请同学们认真倾听,你们能做到吗?
生1、生2、生3
师:刚才同学们还想到了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了实际距离,真不简单!
那你说说你是根据什么列出比例式的?
首先解设什么?设未知数时用什么做单位呢?
为什么不用米做单位?做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小组里再互相说一说。
师:你们认为这个小组做的怎样?其他小组还有没有要说的?你还能挑出这个小组的问题吗?还有更好的方法吗?
生1、生2、生3
师:我们知道了已知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既可以按照实际距离与图上距离的倍数关系解决来解答,还可以按“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列出比例,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结果了。
师:那这些方法当中,你最喜欢用那种方法?为什么?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还有要补充的吗?小组里互相说说,遇到不懂的可以提出来。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二)学习求图上距离的方法。
(出示“试一试”:明华小学正北方240米处是医院。先算出学校到医院的图上距离,再在图中表示出医院的位置。)
师:好了,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试着做一做。然后在小组里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小组互动,师巡视。指生汇报。)
生1、生2、生3、生4
师:你们当中谁用算术方法做的?说说你的想法。
谁是用比例解的?你能说一说根据什么列比例的吗,应该将谁设为x?单位是什么?列比例之前首先要干什么?(单位换算)
生1、生2
师:图上距离求出来后,这道题做完了吗?还有补充的吗?
师:已知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可以把实际距离缩小相应的倍数,也可以根据比例的意义及性质列出比例,再解比例求出结果。
师:还有不懂的问题吗?同学们自学课本52-53,不明白的提出来,小组里其他同学帮忙解答。
四、反馈练习
1、练一练。
先在练习本上独立做,再小组交流,指生汇报交流。
2、选择:(出示小黑板(1)(2))
读题思考。指生回答。
五、小结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练习十一第三题。
七、课后拓展
课后找时间测量出学校操场的长和宽,然后选用适当的比例尺画出操场平面图。
篇三: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读平面图,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
2.能读懂平面图,能根据比例尺解决和平面图上有关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方案:
教学环节:
教学预设:
一、读平面图
1、教师谈话,说明一些场所也可以按比例画出它的平面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知道了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画出一个物体表面的示意图。一所学校、一个公园、一个商场也可以按一定的比例画出它的平面图。
板书:平面图。
2、让学生读某小学的平面图,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交流不同信息的机会,教师可以作为参与者交流。
师: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第54页,认真观察某小学的平面图。
给学生一点时间观察平面图,再交流。
师:谁来说说从这幅图上,你了解到什么?
学生可能回答:
这是某小学的整体设施平面图
平面图上画了教学楼、语音室,教学楼在学校的西北边,语音室在教学楼的西南方向。
办公楼在学校的东北方向,图书室在学校的东边,微机室在学校的东南边。
操场在学校的南方,花坛在操场的正北方向……
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
3.让学生说一说比例尺1:2000表示什么意思。然后,教师介绍比例尺1:2000的两种表示方式,并板书出来。
师:谁知道比例尺1:2000是什么意思?
学生可能会说:
生:1:2000的意思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2000厘米。
师:说的很好!1:2000,比的前项是图上距离,比的后项是实际距离。
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1:2000还可以写成不同的形式。
教师边说边板书:
比例尺=1:2000
或比例尺=
4、参照兔博士的话比例尺的一般意义,并板书比例尺的两种书写方式。
师:根据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我们还可以得到比例尺的一般表达式。
教师边说边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比例尺
二、自主学习
1.提出:“求校园长的实际距离”的问题,师生合作实际测量后,让学生自主计算。
师:根据平面图上的比例尺,我们知道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2000厘米。想一想,如果要想知道校园长的实际距离,怎么办?
生:需要先量出校园长的图上距离。然后根据比例尺1:2000,就可以求出实际距离。
师:好,请同学们量一量平面图上的校园长是多少。
学生测量。
师:谁来汇报你测量的结果?
生:图中的校园长是10厘米。
板书:图上距离:10厘米
2.全班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最后说明:学校的长用“米”做单位比较合适,所以求出厘米数后,要除以100换算成米作单位。
师:校园长的实际距离到底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试着算一算。
学生试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算法:
因为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的2000厘米,现在校园长图上距离是10厘米,实际距离就是10个2000厘米,用2000×10=20000(厘米)。
我用2000×10=20000(厘米),20000厘米=200米,所以校园长的实际距离是200米。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实际距离:2000×10=20000(厘米)=200米
如果学生没有换算单位或出现错误,教师给予提示。
3、提出:“求学校宽的实际距离”的问题。鼓励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解释自己的计算过程和结果。
师:学校的长用“米”做单位比较合适,所以求出厘米数后,要除以100换算成米。
师:学校宽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呢?请同学们自己测量出图上距离,并试着计算。
学生自主测量、计算,教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计算的结果是多少?
生:我先量出宽的图上距离是6厘米,因为比例尺是1:2000,实际距离就是6个2000厘米,用2000×6=12000(厘米)=120(米)。
4、提出“求学校占地面积”的要求,学生算完后交流。
师:我们已经求出了校园长和宽的实际长度,你能计算出校园的占地面积吗?试一试。
学生计算后交流。答案:
200×120=24000(平方米)
三、尝试应用
1、提出教材试一试中的问题(1),先让学生讨论一下:求学校操场的面积,应该怎么办?然后自己解答,最后交流。
师:根据平面图和比例尺,我们可以算出校园长和宽、占地面积等。如果要求操场的面积,谁知道应该怎么办?
生:先测量图上操场的长和宽,再计算出操场长和宽的实际长度。最后,计算出操场的面积。
师:请大家自己完成。
学生自主测量、计算,教师巡视并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然后,指名交流。
2、提出教材试一试中的问题(2),先让学生讨论一下:要在示意图上标出旗杆的位置,应该怎么办?使学生了解:应该先根据实际距离求出图上距离。
师:同学们真棒,根据平面图和比例尺解决计算问题。现在,老师提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在学校内距南墙30米、西墙100米的位置,竖着学校的旗杆。如果要在示意图上标出旗杆的位置,你知道应该怎么办吗?
生:应该先根据实际距离求出旗杆距南墙、西墙的图上距离,然后在图中测量、标出旗杆的位置。
3、学生尝试计算,然后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
师:说的很好!请大家先试着计算出旗杆距南墙、西墙的图上距离。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可能出现以下做法:
因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2000厘米。旗杆距南墙的实际距离是30米,30米中有几个2000厘米,图上距离就是几厘米。30米=3000厘米,3000÷2000=1.5,所以旗杆距南墙的图上距离就是1.5厘米。同理,旗杆距西墙的实际距离100米,100米=10000厘米,10000÷2000=5,图上距离就是5厘米。
因为=比例尺,所以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0×=0.015米=1.5厘米
100×=0.05米=5厘米
第(2)种方法如果没有出现,不予介绍。
师:很好,同学们计算出了旗杆距南墙、西墙的距离。现在,在图中测量、标出旗杆的位置。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一下。
四、课堂练习
1、练一练第1题,先让学生说说“红红家住房平面图”所包含的信息,再独立完成各小题。
师:请同学们看练一练第1题,这是红红家住房的平面图。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这幅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
红红家的客厅在阳面。
在红红家的东南角、西北角各有一个卧室。
师:比例尺1:200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图上的1厘米表示实际200厘米。
师:请同学们独立完成(2)(3)两个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并指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五、课外延伸
2、练一练第2题,由学生课外独立完成。
师:我们一起解决了红红家住房中的一些问题,请同学们课下用1:200的比例尺画出你自己的卧室的平面图。
篇四:《比例尺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比例尺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比例尺的应用》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师生、生生的交流活动中,体会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实际,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数学的思维方式,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经历和体验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问题的乐趣,感受到比例尺的实用性和科学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读图、用图以及小组合作的意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能按给定的比例尺求相应的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比例尺在生活实际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二、1 、复习比例尺的意义:
刚才老师了解到同学们的五一安排非常丰富,其实在我们学校周围也有许多美丽的景点。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幅地图,你能看到什么?还能看到什么?(观察的非常细致)比例尺1:10000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还了解比例尺的哪些知识?
预设生1:图上一厘米表示实际中的一万厘米,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
2: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3:同样的`知道(比例尺)、(图上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实际距离) 那么知道 (比例尺)、(实际距离)我们就可以求(图上距离) 也就是说知道其中的两个量,我们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
2、揭示课题。
大家对比例尺有了深刻的了解,其实比例尺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比例尺的应用。(贴出课题)
二.教学求实际距离.
1、求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
下面,我们就带上比例尺,进行一次地图上的旅行吧。现在我们从东门小学出发到铁塔寺
(1)出示课件:
(2)仔细观察所以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3)预设一:生提:图上距离是多少? (测量)
(4)预设二:从东门小学到铁塔寺实际距离大约多少米?(评:真了不起,这个问题很有价值,我们可以共同研究一下!)
(5)仔细观察所有信息与问题, 要求从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我们就必须先知道什么? 老师给同学们也提供了同样的地图,请你想一想、量一量、算一算,求出从我们东门小学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
生做,师巡视
汇报交流:
师: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
方法一:方程。
说说你为什么这样列式?
使用这种方法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吗?
刚才我们根据比例尺的数量关系,利用比例尺的意义直接解决了这个问题。
其他同学还有不同方法吗?
方法二:
生:41/10000求出的是实际距离。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相当于除法中的除数;比例尺相当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商。而除数=被除数商,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这种方法也不错。
方法三:
我们组是这样想的:根据比例尺1∶10000推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00倍,所以从学校到铁塔寺的实际距离可用410000求出,求出结果之后,因为单位不统一,所以还要把实际距离的单位转化为米,随即问:怎么列式?(教师板书)
2、比较几种算法。
同学们,很会观察,很会思考。从不同角度,想出多种方法解决了同一个问题。 这些方法中,你更欣赏哪一种?为什么?
教师小结:我们的数学就是那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之间存在着一定得规律。虽然方法看似不同,但都是利用比例尺的意义来灵活解答的。
3、练习:
先量出天河体育中心到烈士林园的图上距离,再算出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米? 仔细观察所有信息, 想一想,要求从天河体育中心到烈士林园的时间?我们必须先求什么?
运用我们刚才研究的知识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做在练习本上。
学生独立做,师巡视
生1:(方程)师:怎么想的?
生2:计算
师小结:同学们真了不起,自己解决了这个问题。根据比例尺的意义解决了地图旅行中的问题。其实在我们生活中比例尺的应用还有很多,看一下这两道题,先仔细读题,想一想,做在练习本上。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出示:按1:1000的比例尺做出的邮电大楼模型,高为16.8厘米,邮电大楼的实际高度是多少米?师读题
独立完成。
按10:1的比例尺放大的手表截面图,图中的表盘的直径是20厘米,这个表盘的实际直径是多少厘米?
学生独立解答; 汇报交流。
2、提高练习:
出示:课件 你能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
想一想,再做出来。
生读
汇报:两种方法
观察这两种方法,你想说些什么?
3、老师还了解到,有的同学想到省内给地走走,看这是我们山东省的一幅地图。
自己设计出你的出游路线,算一算行程。
四、回顾小结
篇五: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正确解答应用题。
3、渗透函数的初步思想,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这一辨证观点,培养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
让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何种比例关系,并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难点:
利用正反比例意义正确列出等式,掌握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步骤:
(铺垫孕伏,建立表象;创设情境,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揭示意义;巩固练习,考考自己;分层练习,深化新知)
一、铺垫孕伏,建立表象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2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3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4每小时耕地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5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根据条件说出数学关系式,再说出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并列出相应的等式。
(1)一台机床5小时加工4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8小时加工64个。
(2)一列火车行驶360千米,每小时行90千米,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千米,要行经X小时。
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从上面可以看出,日常生活生产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根据题意列一个等式。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些应用题,还可以应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节课我们学习比例的应用(板题)
1、教学例1
(1)出示例1(课件演示)让学生读题
一辆汽车2小时行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师:你用什么方法解答,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自由回答)
(提问:我们怎样解答的?(板式)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学生解答如下几种:
解法一:140÷2×5=70×5=350千米
解法二:140×(5÷2)=140×2.5=350千米
如果有学生用比例方法解,老师及时给以肯定,如果没有,老师给以引导性的问题:
A题中涉及哪三种量?(路程、时间和速度三种量),其中哪两种是相关联的量?
B哪一种量是一定的?(固定不变),你是怎么知道的?(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速度是一定的)
C它们有什么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D题中“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XX一定,那么XX和XX成X比例关系?因此XX和XX的X是相等的。
教师板书: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师追问:两次行驶的路程和时间的什么相等(比值相等)
解法三:(用比例方法,怎样列式)
解:设甲乙两地间的总路长X千米
140:2=X:5
2X=140×5
X=350
答:甲乙两地之间公路长350千米。
小结:这一类型题,我们不仅可用过去的归一法、倍比法来解,还可用比例方法来解。
2、怎样检验这道题做得是否正确呢?
3、变式练习改编题
出示改编的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请同学们按照例1的方法自己在练习本上解答,指名一人板演,然后集体订证,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列等式的依据是什么?
4、教学例2(课件演示)
(1)出示例2,学生读题
例2: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4小时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提问:
(1)以前我们怎样解答的?(板书算式)这样解答先求什么?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来求的?(板书:速度×时间=路程)这道题里哪个数量是不变的量?
(2)谁能仿照例1的解题过程,用比例的知识解答例2来试试,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练习后提问怎样想的?速度和时间的对应关系怎样?检查列式解答过程,结合提问弄清为什么列成积相等的等式解答。
学生利用以前的方法解答。
70×5÷4=350÷4=87.5(千米)
(3)提问:按过去的方法先求什么再解答的?先求总路程的应用题现在用什么比例关系解答的?谁来说说,用反比例关系解答这道应用题怎样想,怎样做的?(课件演示)
这道题里的路程是一定的,XXX和XXX成X比例,所以两次行驶的XX和XX的XX是相等的。
指出:解答例2要先按题意列出关系式,判断成反比例,再找出两种关联量里相对应的数值,然后根据反比例关系里积一定,也就是两次行驶相对应数值的乘积相等,列式。
(4)设每小时行驶X千米(根据反比例的意义,谁能列出方程
4X=70×5
X=70×5/4
X=87.5
答:每小时行驶87.5千米。
师:A)该题中三个量有什么关系?其中哪两种量是相关联的量?
B)题中哪一种是固定不变的?从哪里看出来?
C)它们有什么关系?
D)这道题的XX一定,XX和XX成X比例关系,所以两次行驶的和是相等的。
(5)变式练习(改编题)
出示改变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说一说题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集体订证,说说怎样想,根据什么列式。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87.5千米,需要几小时到达?
解:设需要x小时到达
87.5x=70×5
x=4
答:需要4小时到达。
三、归纳总结,揭示意义
想一想,应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是怎样想怎样做的?同学们可互相讨论一下,然后告诉大家,指名说解题思路。
指出:用比例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正确找出题中的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哪种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正比例比值相等,反比例乘积相等)
四、巩固练习,考考自己(课件演示)
请你们按照刚才学习例题的方法去分析,只要列出式子就行。
1、食堂买3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元?(用比例知识解答)
2、同学们做广播操,每行站20人,正好站18行,如果每行站24人,可以站多少行?
以上1、2两题,学生做完将鼠标移到“看看做对了没有”进行自我判断。
3、先想想下面各题中存在什么比例关系?再填上条件和问题,并用比例知识解答。
(1)王师傅要生产一批零件,每小时生产50个,需要4小时完成?
(2)王师傅4小时生产了200个零件,照这样计算?
4、四选一,每题只能选一次
(1)体积是30立方分米的钢体重150千克,重1200千克的这种钢材,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d)
a.150×30=1200x
b.30:150=1200:x
c.150x=30×1200
d.150:30=1200:x
(2)机器厂制造一个零件所用的时间由原来8分钟减少到3分钟,过去每天生产零件60个,现在每天生产多少个?(a)
a.60×8=3x
b.60:8=3:x
c.60×8=(8-3)x
d.3:x=8:60
(3)机器厂生产一种零件,每制造5个零件需要40分钟,一天工作480分钟,能制造多少个零件?(b)
a.5×40=480x
b.5:40=x:480
c.40x=5×480
d.40:5=x:480
(4)托儿所给小朋友分糖,原来中班24人每人可分5块,最近又调进6人,每人可分多少块糖?(c)
a.24×5=6x
b.24:5=6:x
c.(24+6)x=24×5
d.(24+6):x=24:5
(5)小红从甲地到乙地,3小时行了全程的75%,几小时可以走一个来回?(b)
a.3×75%=2x
b.75%:3=2:x
c.75%x=2×3
d.3:75%=2:x
五、分层练习,深化新知
○1修一条长6400米的公路,修了20天后,还剩下4800米,照这样计算,剩下的路要修多少天?(6400-4800):20=4800:x
○2工人装一批电杆,每天装12根,30天可以完成,如果每天多装6根,几天能够完成?
12×30=(12+6)×X
○3农具厂生产一批小农具,原计划每天生产120件,28天可完成任务,实际每天多生产了20件,可以提前几天完成任务?
120×28=(120+20)×X
六、全课总结,温故知新
解比例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学生自己用语言叙述)
一般方法和步骤:
1、判断题目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还是反比例;
2、设未知量为x,注意写明计量单位;
3、列出比例式,并解比例式;
4、检查后写出答案;
5、特别注意所得答案是否符合实际。
七、课后反馈,挑战难题
小明受老师委托,编一些比例应用题,于是他前往“数学超市”选购了一些条件:
“计划每天生产30辆”、“实际每天生产40辆”、“计划25天完成”、“实际20天完成”、“计划一共生产了900辆”、“实际一共生产了1000辆”
小明需要你的帮助,你会怎样编题?
【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通用10篇)】
篇六: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
总价一定,每件物品的价格和所买的数量。
小朋友的年龄与身高。
正方体每一个面的面积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被减数一定,减数和差。
2、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正反比例的意义,还学过解比例,今天我们就应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比例的应用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开往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教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交流,看能想出哪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全班交流解答方法:
生1:先算出每小时汽车行驶的千米数,再算5小时汽车行驶的千米数。列成算式是:140÷2×5。
生2:先算出5小时是2小时的多少倍,再把140千米扩大相同的倍数。列式是:140×(5÷2)
如果学生想出用比例解的方法,教师可以直接问学生:“你为什么要这样解?”让学生说出解题的理由后再归纳其方法;如果学生没想到用比例解,教师可作如下引导。
教师:除了以上的解题方法以外,我们还可以研究一种新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用学过的比例知识思考,题中有用种量?是哪几种量?这几种量间有什么样的比例关系?题中的“照这样的速度”是什么意思?
随学生的回答,教师作如下的板书:因为速度一定,所以路和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解:设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X千米。
140:2=X:5(依据:速度一定)
注意:①灵活选择解法。
②比例解时要正确判断成什么比例。
③解完后注意检验。
3、想一想:如果把第三个条件和问题改成:“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该怎样解答?
4、教学例2:跟例1相似的方法进行教学,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重在培养学生独立解题的能力。
5、比较例1和例2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篇七:《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数学十二册《比例的应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正确判断应用题中涉及的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2、使学生能用比例方法正确解答比例应用题。
3、培养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及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正确地判断应用题中的数量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比例关系,并能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近段时间学了些什么知识?那么就请同学们运用正比例、反比例的意义来判断(课件出示判断题)
1、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2)每小时耕地的公顷数一定,耕地的总公顷数和时间、
(3)全校学生做操,每行站的人数和站的行数、
2、 说说速度、时间和路程这三个量存在怎样的比例关系?
(当速度一定)
二、探究新知:
1、 导入新课:刚才同学们说得很好,说明前面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错,这节课学习怎样应用比例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板书课题:比例的应用
2、学习例1.(课件出示例题 )
例1、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5小时、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多少千米?
(1) 先读题,想想:这种题型我们以前学过没有,属于哪类应用题?该怎样解答?再让学生在草稿上独立解答,然后指名说说解答方法。
(2)引导学生探究用比例知识解答。
提问:这道题能不能用比例知识来解答呢?
(课件出示问题,让学生思考)
1、这道题中涉及哪三种量?(路程、时间和速度)
2、哪种量是一定的?你是怎样知道的?(照这样的`速度就是说速度一定)
3、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关系)(指名说说思考过程)
(课件出示思考的过程,并齐读)
(3) 提问: 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可以列出怎样的比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4) 解这个比例。 (教师板书解答过程)
(5) 怎样检验所求的答案是否正确?(把求出的未知数代入原方程 ,看等式是否相等)
(6)写出答语。
(7) 练习:现在我们来看看,如果把例1的条件和问题改成下面的题,该怎样解答?(课件出示练习题)
一辆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35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需要行驶多少小时?
(8)学生解答后,指名说说和例1的解法有什么相同?(题中两种量成正比例的关系没有变,解答的方法也没有变,只是所设的未知数为小时数)。
(9)教师说明:例1和练习题都是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的比例式,也是方程。
3、学习例2:
(课件出示例题)
(1)自主探究用比例知识解答
1 合作交流,小组讨论:
题中有哪几种量? 这几种量之间有什么关系?根据比例的知识可以列出怎样的方程?
2、汇报讨论结果。
老师板书方程并提问: 这个方程是比例吗?为什么?
3、师生一起解答。(完成例2的板书)
4、练习:(课件出示练习题)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驶70千米,5小时到达。如果每小时行驶87.5千米,需要多少小时到达?
(学生独立完成后,指名说说解答方法与例2的异同:题中两种量成反比例的关系没变,解答方法也没变,只是所设未知数为小时数。)
4、 比较例1和例2的异同:(相同的是都是用比例解答的,不同的是例1是根据正比例的意义列出的比例式,例2是根据反比例的意义列出的等式。但它们都是方程。) 你能从例1、例2的解答中找出用比例的方法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吗?
5、教师小结。
(课件出示)通过例1、例2的解答,让同学们归纳出:(用比例方法解答应用题的关键是:先正确地找出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判断它们成什么比例关系,然后根据正、反比例的意义列出方程。)
三、知识应用:(出示课件做一做)
1、食堂买来三桶油用780元,照这样计算,买8桶油要用多少钱?
2、某种型号的钢滚球,3个重22.5克。现有一些这种型号的滚球,共重945克,一共有多少个?
四、作业:练习中的1~4题。
五、课堂小结:
1、这节课我们学会了什么?
(学会了用比例知识解答应用题)
2、结束语:比例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比如要测量一颗大树的高度,或是一根旗杆的高度,都可以用比例知识来解决。我们以后再去探讨好不好?
篇八:比例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23~24页例1、例2以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掌握用比例解应用题的方法、
2、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数学,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利用已学的正比例的意义,通过自己探索,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判断下面各题中的两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1)、速度一定,路程和时间(正)
2)、三角形的面积一定,底和高(反)
3)、一个为0的自然数与它的倒数(反)
4)、Y=3XY与X(正)
5)、每块砖的面积一定,砖的块数和总面积(正)
二、引入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行驶路程和时间表:
路程(千米)70140350……
时间(小时)125……
(1)、观察提问:
1)、表中相关的量是哪两种量,汽车行的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为什么?师从表中圈出140350
25
师:将其中一个数当作未知数能编一道就用题吗?
2)、学生试编
如学生编题时没有“照这样速度”或“照这样计算”,师提醒:读题的人怎样知道速度一定?
3)、生汇报所编之题,(选其中一题)师出示例1
师:你们自编的题目会用以前学过的方法解答吗:
学生试做;汇报:(师板书)
生:归一140÷2×5
倍比140÷(5÷2)
分数140÷2/5或140×5/2
方程140÷2=X÷5
师: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合理的解答方法,真能干,我们已经学过了比例的意义、解比例的知识,能不能利用比例的这些知识来解答这道题呢?
今天我们就探讨如何用比例解答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新知
1、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所学的比例知识来解答应用题。
2、讨论后,请两组学生上来写写他们的列式。
解:设两地之间的距离有X千米
140/2=X/5
师:请讲讲你们的解题思路
学生:根据“照这样计算”可以看出速度一定,也就是路程/时间=速度(一定)既比值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成正比,根据比例的意义列出等式。
师:140/2表示什么?X/5表示什么?
3、学生总结一下解比例应用题的步骤:
1)、读题,找出条件和问题。
2)、找准变量和定量,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什么比例。
3)、设未知数。
4)、根据比例意义列出等式并解答。
齐读解题步骤,师:这几步中,最关键的是哪步?
4、出示刚才学生编的另一题: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2小时行驶140千米,已知公路长350千米,需要行驶多少小时。用比例解答该怎样解答。
师:这道题的定量变了吗?路程和时间成什么比例关系?
生试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请学生讲讲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补充条件,使它成为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并用比例解答。
一台织布机织布,4小时织布80千米,照这样式计算()一共可以织多少千米?
学生1:补充“3小时”后,全体学生试做。
学生2:补充“再织3小时”学生试做。
请不同做法的学生板书,并说说解题思路。
生1:间接设生2:直接设
解设3小时织布X米解设一共可织布X米
80/4=X/4+380/4=X/3
X=60X=140
60+80=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