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尺教学设计人教版(整理14篇)范文
好范文网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4篇《比例尺教学设计人教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到更多与《比例尺教学设计人教版》相关的范文。
篇1:比例尺教学设计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感受并理解比例尺的意义,会计算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并能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能力训练点①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②在实际应用中感受数学、亲近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③辩证唯物主义的初步渗透
教学重点 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难点 比例尺的实际意义。
教学过程
一、设置教学情境,感受比例尺
(一)画画比比
1、 估计黑板的长和宽:教室前的这块黑板同学们熟悉吗?
请你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和宽。
2、 丈量黑板的长和宽:(板书:黑板实际长3.5米,宽1.5米)
3、 画黑板:你能照样子把黑板画在本子上吗?(师巡视)
4、 质疑:这么大的黑板,为什么能画在这么小的一张纸上呢?(长和宽按一定的比例缩小了。)
[评析:“照样子画黑板”是同学们美术课上再熟悉不过的举动,但以此为本节课的开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体会到了比例尺,实为教者的匠心之笔!]
5、挑两个黑板图(一个画得不像一个画得较像)出示:
a) 评价:①谁画得更像一点?
②分析图A画得不像原因可能是什么?(长和宽缩小的比例不一样。)
b) 师生合作,算一下长和宽分别缩小了多少倍?得数保留整数。(屏幕显示)
图上长7厘米,长缩小:350÷7=50 图上长5厘米,长缩小:350÷5=70
宽1.5厘米,宽缩小:150÷1.5=100 宽2.5厘米,宽缩小:150÷2.5=60
c) 点拨:从上面计算结果来看图A长和宽缩小的比例差距较大(即比例失调),所以看上去画得不像;而图B长和宽缩小的比例接近,所以看上去画得较像。
[评析:实践出真知!让学生分析画得“像与不像”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比例尺的作用,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比例尺的兴趣。]
(二)再画再比
1、想一想怎样画得更像?(长和宽缩小的比例要保持相同。)
2、课件展示准确的平面图:
3、请你帮老师算算长和宽分别缩小多少倍?
图上长3.5厘米缩小:350÷3.5=100 宽1.5厘米缩小:150÷1.5=100
4、小结:当长和宽缩小的倍数相同时,黑板的平面图就十分逼真!由此可见,为了能反映真实的情况,画图时必须要有个统一的标准,这个统一的标准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评析:从画黑板--提出问题到“比比谁画得像”--分析问题再到“如何画得更像”--解决问题。教者均是置学生于熟悉的生活背景下,感受并理解比例尺意义,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二、结合实际,理解比例尺
(一)说一说
①讲授:课件中的长方形是按缩小100倍来画的,我们就说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100。
②谁来说说比例尺1﹕100表示什么?(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厘米等等)。
③图A、图B长和宽比例尺各是多少?分别表示什么?
小结:一幅图一般只有一个比例尺,当长和宽的比例尺不一样时,所画黑板就会失真。
④用自己话说说什么叫做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
小结: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通常写成前项是1的比。
(二)算一算
①下图是我校附近的平面图(屏幕同时显示),新华五村菜场距我校直线距离约300米,可在这幅图上只画了3厘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评讲:你是如何算得?结果是多少?(1﹕10000)要注意些什么?
②从1﹕10000这一比例尺上,你能获取那些信息?
板书: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万倍;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0000厘米等等。
[评析:比例尺是一个实用性很强的知识点,教师在帮助学生理解比例尺意义时,运用实例让学生“说一说”、“算一算”,口脑并用,从多角度多方位理解比例尺的实际含义,为下面多种角度计算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打下知识准备。]
三、联系实际,应用比例尺
(一)求图上距离
1、还是在这幅图上,现在要标上区委,估计一下我校离区委直线距离有多远?(400米)你看在这幅图上要画多长?
①独立思考,试试看,如感觉有困难小组内小声讨论。
②评讲:你是怎么想的?还可以怎么算?你觉得要注意些什么?
方法一:400米=40000厘米 方法二:400米=40000厘米
40000÷10000=4(厘米) 40000×1/10000=4(厘米)
方法三:10000厘米=100米 方法四:用比例解(略)等等
400 ÷100=4(厘米)
小结:求图上距离可以用乘法计算,也可以用除法计算,关键是理解的角度不一样。
③如何画?自己画画看。(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常规去画,注意方向。)
[评析:“怎样计算图距和实距?”教者一改以往根据比例尺计算方法去死套公式(图距=实距×比例尺;实距=图距÷比例尺)的做法,也一改教材中“烦琐”的比例解法,而是借助于学生对比例尺的多角度理解,不把知识点“讲死”,让学生灵活的选择解决方法,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以人为本,即让不同的学生学不同的数学,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2、练一练:
区委东北是我区闹市区--十村,已知区委和十村实际距离是2.5千米,在这图上应画多长?如何画?自己画画看。(课件演示)
3、画一画:
①请准确地画出教室前黑板的平面图。(怎样画才算准确?)
②评讲:你是如何画的?方法一:自己定一个比例尺算出图上长和宽然后画;方法二:在原有图上以长的比例尺为比例画出宽;方法三:在原有图上以宽的比例尺为比例画出长。
(二)求实际距离
1、 西厂门在区委的东南面,(课件演示)量得图上距离是9厘米,如何算实际距离?有几种算法?
①独立思考;②合作交流;③讲评算理。(略)
2、练习:南钢宾馆在区委西南(课件演示)量得图上距离是18厘米,如何算实际距离?
[评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大厂区各地名,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画“地图”联系实际应用比例尺意义计算图距和实距,使学生对数学倍感亲切,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突出的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
(三)新课延伸
1、 南京距大厂40千米,画在这幅图上要画多少厘米?
①独立列式计算(400厘米)。
②要画400厘米,你有何感觉?(太长画不下)
③画不下怎么办?(调整比例尺)
④说说你的调整方案?
[评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矛盾冲突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使学生跳出大厂看“比例”的目的。]
2、请拿出标有南京上海的地图,找出比例尺并说说意义。
①同座位间合作算出实际距离。
②一辆汽车从南京早上9﹕00从南京出发赶往上海,要赶下午2﹕00的飞机,如果车速是每小时80千米,问能否赶及?为什么?
2、五一长假是旅游的黄金季节,请同学们采访一下听课的老师,最向往哪个大城市,然后根据地图帮老师算出实际距离,再告诉被采访的老师。
[评析:很有创意!采访老师,就地取材增加课的参与度;学生下位采访,体现课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再延伸!]
四、课堂总结,回顾比例尺(略)
[总评:本节课循着一根知识主线--比例尺的意义与应用,引入新知别出心裁,探究新知有章有法,练习设计富有创意;同时循着一根能力主线--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无论是哪个环节的例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合作讨论相结合。同时多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严禁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的轻松,学有成效。]
篇2:《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使学生认识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使学生感受数学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
求一幅平面图的比例尺。
板书设计:
比例尺
(1)9.5厘米:95米=9.5: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教学过程:
(包括导引新课、依标导学、异步训练、作业设计等)
一、生活原型再现
师:(出示孙楠同学的照片)你们认识他吗?他是谁?
生:孙楠。
师:怎么可能呢?照片上的人这么小,怎么会是他呢?
生:是缩小了……
师:如果孙楠的眼睛不缩小,鼻子和嘴巴缩小了,那会怎么样?
生:不像他了,像丑八怪……
师:那怎样才能像他呢?
生:都要缩小。
师:一起缩小,是吧。如果他的眼睛缩小100倍,鼻子和嘴巴缩小10倍,像他吗?
生:不像,要缩小相同的倍数。……
二、创设情境,以疑激思
同学们都喜欢足球,踢足球要讲究战术,要研究战术需要设计足球场的平面图,下面我们就来当一回小小设计师,设计出足球场的平面图。
出示:足球场:长 95米,宽60米。 学生作图。
三、 独立探究,合作交流。
1、通过学生讨论,引出学习要求。
(1)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2)画出足球场的平面图;
(3)写上图上的长和宽的长度;
(4)分别写出图上长、宽与实际长、宽的比,并化简。
根据要求个人作图,完成后四人小组交流(重点交流你是怎么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的)选择你们组认为最好的,贴在黑板上。
2、学生小组学习。
3、学生汇报设计思路。
生1:我是把实际的长和宽都缩小1000倍,图上的长就是9.5厘米,宽就是6厘米,这样的长方形图就是足球场的平面图。……
(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 9.5厘米:95米=9.5:9500=1:1000
6厘米:60米=6:6000=1:1000
(2) 19厘米:95米=19:9500=1:500
12厘米:60米=12:6000=1:500
4、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图上距离 :实际距离=比例尺
师:1:500的比例尺,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
生:表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500;
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500倍;
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500;
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5米,
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让学生掌握两种比例尺各自的特点。
四、加深理解,拓展应用。
(1)在咱学校校园的平面图上,用15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长度60米,你能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2)辨析:比例尺是一把尺吗?
(3)比例尺一般出现在什么地方?(地图上或平面图上)
(4)出示山东省主要城市位置图。
师:在这张地图上,你去过什么地方?
师:今年暑假老师准备去泰安登泰山,你能帮老师算一算烟台到泰安有多远吗?需要什么条件?
生:比例尺。出示比例尺 1∶8000000
生:图上距离。
师:给你一把尺子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学生尝试解决。
交流:
生1:在这幅地图上,我用尺子量得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5.5 厘米,根据比例尺图上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80千米,5.5×80=440千米。
生2:根据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可以用
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千米
生3:根据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8000000,也可以用
5.5÷1/8000000=5.5×8000000=44000000厘米=440米
生4:老师,也可以用方程来解。
解:设烟台到泰安的距离是x厘米。
1:8000000=5.5:x
x=44000000
44000000厘米=440千米
师:那老师如果乘坐每小时100千米的汽车,几小时就能到达?
生:4.4小时
师:可是老师以前去过泰安,是需要8个多小时才能到达的,这是为什么呢?
一时,学生都皱起了眉头陷入了沉思,经过片刻的等待,终于有孩子举起了手:“老师,我们量出的图上距离是直线的,而实际的路线不可能是直的,汽车要走许多许多弯路的。”
忽有一学生喊到:“老师,如果我们通过飞机来计算,那肯定是准确的,因为飞机可是走直线的吧!”……
五、反思体验 拓展完善
1、学生谈自己的收获,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2、你还想知道什么?
六、作业设计
自主练习:2、3
教学后记:
(包括达标情况、教学得失、改进措施等)
上完课,我有一种意犹未尽的感觉,经历了实践与理论的深思与探索,对新课标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1)在学生已有的经验上学习数学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只有在学生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才感到亲切,学得主动。通过课前展示学生的照片,学生对照片上的人是按倍数缩小了这种生活常识有了深刻的体验,再让学生来画足球场的平面图,可以说是水到渠成的。
(2)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只有体验过,理解才会深刻。让学生在画足球场的交流互动中,体验探究比例尺的产生过程,理解比例尺产生的必要性。同时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对比例尺的意义理解是多方位的,个性化的。有了学生个性化的体验,才有了后面解决问题的个性化的表达。
(3)让学生密切联系了生活实际
数学来源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实际。本节课从让学生设计足球场平面图,到让学生计算老师到泰安的实际距离及需要的时间,“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理念贯穿了整个教学的始终,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篇3:《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比例尺,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2、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认识比例尺,能根据三个量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呈现情境图
思考、讨论。
我家的房屋平面图
1、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图上距离。
2、比例尺=--------------
实际距离。
3、独立完成P30页第2、3题。
4、P30页第4题,怎样求窗户的图上距离?注意比成相成的单位后再计算。
5、指导完成P30页第5题。
注意求比例尺时,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要统一。
P31页第1题,说明清楚两地距离一般假设是直线距离,计算时,注意单位换算。
P31页第2题,自己尝试独立完成。
放手让学生自己研究。
教师对困难的学生加以指导。
试一试。
练一练。
篇4:《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第30-3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通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意义,了解比例尺的含义。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
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教学难点:
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通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独立探究、合作生成
教师:请同学们在自己纸上画出长9米,宽7米的教室地面来。
学生1:(有学生会发出质疑)哪有那么大的本子?不够画怎么办?
学生2:可以利用前面所学的知识----图形的放缩,把教室的长和宽都缩小一定的倍数在纸上表示出来。
教师:你的想法很对,跟笑笑同学的想法一样(用课件出示第31页笑笑家的平面图),在这幅图上你们发现了什么新问题?
学生:在图的右下方有“比例尺1:100”
教师:观察真仔细!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1学生讨论。
2学生汇报:
学生1: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学生2: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100。
学生2: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3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比例尺是表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新知识――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然生成、进行应用
1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教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过比例尺?
学生1:在中国地图上。
学生:在世界地图上。
学生:在房屋设计图上。
……
2教师:比例尺1∶300是什么意思?(注重意思的多样化)
学生交流(略)
3认识比例尺特征:
(1)课件出示中国地图的比例尺、世界地图的比例尺……
教师:通过观察,你们发现比例尺有什么特点?
学生:地图上的比例尺一般写成前项是1的比
4、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现在请大家量一量平面图中笑笑卧室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算一算笑笑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
(1)学生独立完成。
(2)汇报算法
学生1:先量出卧室的长5厘米,实际长=5厘米×100=500厘米=5米
学生2:量出卧室的长4厘米,实际宽=4厘米×100=400厘米=4米
学生3:卧室的实际面积是5×4=20平方米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算出笑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在父母卧室南墙正中有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标出来。
3按比例尺是1:200,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
四、总结深化、活化知识
这节课大家有哪些收获?
五、研究性作业
1完成第30页的思考题。
2、试画自己家庭的住宅平面图,并计算一下每个房间的面积。
篇5: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学六年制小学 比例尺(课本第56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并能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和根据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并能应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3、通过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今天老师请你们当回设计师,请大家将我们教室占地的平面图画在白纸上。(长8米、宽6米)
2、请画好的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有不一样的请你贴上来。
3、按大小分类。(讨论后说明随意画的长方形不是教室的平面图)
4、讨论:将这么大的教室画到图上你采用了什么办法?(缩小)。为什么这些图有大有小呢?
5、分别请同学说说自己画的设想。
6、在同学们贴上的纸上介绍图上距离、(画在图上的8厘米、6厘米就是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同学们量出的教室的长8米,宽6米就是实际距离。同学们缩小的倍数就是你这幅图的比例尺。请你写上自己的比例尺。
7、板书课题。“认识比例尺”
二、新课展开
1、自学课文
让学生看课本上的第56页,初步接触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
说明:我们所缩小的倍数,一般取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为计算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是1的比。
改写自己所画的图的比例尺。
2、出示中国地图(投影)
<1>找出这幅地图的比例尺:1:30000000
讨论:比例尺1:30000000表示什么实际意义?(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300000000厘米)。
<2>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还发现了什么?
(电脑演示放大效果)
介绍线段比例尺。你能看懂它的意思吗?与数值比例尺比较。(线段比例尺操作性强的,便于估计)。
<3>你能从地图上大致的估计上海到北京的距离吗?小组讨论、反馈。评价各种计算的方法。板书: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
<4>同学们,阳春三月正是春游的好季节,假如我们602班准备两天的行程出去旅游,请你设计一条合适的路线。(拿出自己准备的地图,四人小组讨论)
<5>小组反馈,评比优秀方案。
3、再次认识比例尺
<1>出示一个手表的零件,这些零件如果要你画出来,你觉得有什么困难。你有什么办法吗?
<2>电脑课件演示。
<3>求出这幅图的比例尺。说说与一般的地图上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
<4>根据讨论板书:
比例尺 把实际距离缩小一定的倍数 如1:30000000
把实际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 如200:1
<5>引导讨论要将钢笔或杯子的设计图画出来,你选择怎么样的比例尺?
补充板书:
把实际距离按原来的大小画出来,比例尺就是1:1
三、练习
1、(练习纸)课本p58。5
2、(练习纸),电脑出示:
上图是按1:500画成的,先测出图上长度,再计算梯形的实际面积。
四、小结
1、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新知识?
篇6:比例尺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启发导入
1、出示一幅中国地图,这幅中国地图是怎样绘制出来的?(没有学生回答)
你们看见比这张大的中国地图吗?(看见过)
同样是祖国的版土,画出来的地图却有大有小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
过了会儿,一个学生说是按比例画的。
2、教师说明:看来画地图要用到比例。(板书:比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例的应用。
二、动手画教室的平面图,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我们也来应用比例绘制一幅图,已知教室的长是9米,宽是6米,请你画出教室的平面图。
2、学生画图
3、学生汇报画图的方法,老师板书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长:9厘米:9米=1:100
宽:6厘米:6米=1:100
长:4.5厘米:9米=1:200
宽:3厘米:6米=1:200
引出比例尺的概念。并抓住一个画得不象的同学,分析其原因。(随手画的,长和宽缩小的比例不同,从而告诉学生:同一幅图的比例尺应该是相同的)
4、比例尺的意义和求法
学生通过看书作记号,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然后在先前的中国地图上找到这幅地图的比例尺,并说明这个比例尺意义。
三、学习线段比例尺
1、说明前面我们学习的都是数值比例尺,还有一种线段比例尺。
2、学生看教材第48面,自学线段比例尺。
3、请学生汇报线段比例意义。
4、应用线段比例尺,测量北京站到天津站之间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5、把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
四、学习放大的比例尺
1、老师出示一个小宝贝,大家看得清楚吗?
怎样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让大家都看清这个宝贝的真面目?
2、教师在黑板上画图,(一个底面直径和高都20厘米的圆柱体)
能看清这个宝贝是什么了吗?(圆柱体)
3、求这幅图的比例尺
讲解放大的比例尺。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例尺的应用
教学程序:
一、学生独立完成例2
二、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多种解法。
三、补充问题:如果地铁2号线的长度为65千米,那么,在这幅图应该画多长?(学生独立完成)
四、教师总结:
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方法,重点提示,用比例解法的过程。
五、学生独立在作业本上,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
然后,全班汇报,如何在黑板上规定的区域内把这个操场画出来?
六、巩固练习
篇7:比例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单元教材分析
比例尺是第三单元《比例》中的一部分,该单元属于数与代数中的一部分,是比和比例中的重点内容。本单元体现比例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其中第三小节安排了“比例的应用”,其中就包括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体会比例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单元还渗透了函数思想。本单元中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是渗透函数思想的重要内容。
2、知识的立体式整合
本部分知识是学生在六年级上册又学习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学习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基础上更深入的学习,为第三学段函数的学习打下基础。小学阶段的学习体现了由简到繁、由浅到深的学习理念。
3、新课标对本课的要求:学习比例尺,能读懂地图或示意图上的比例尺,并能利用比例尺解决实际问题。比如:两地间的实际距离,按照比例放大或缩小图片等。
4、本课主要学习两个内容:
(1)通过主题图教学比例尺的认识。首先给出比例尺的概念,再结合两幅地图介绍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教学时,可由绘制地图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引出比例尺,并结合地图使学生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理解比例尺的含义。然后,教材通过一张机器零件放大的图纸,让学生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的比例尺如何表示。让学生找出教材呈现的图纸的比例尺,说一说它表示的意义,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
(2)例1是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时,引导学生学习把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的方法,使学生明确比例尺是一个比,不带单位名称。
5、教学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能正确说出比例尺所表示的具体意义
(2)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能将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将数值比例尺改成线段比例尺
教学重点: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关键:弄清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学生在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学期学习了比和比的基本性质,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学习了比例、正反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这些都为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基础。在小学品德与社会中学生也接触了比例尺的知识,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学生对比例尺已不再陌生,并能较容易的掌握本课内容。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接触过地图,对地图上的比例尺也已经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对比例尺的学习提供了资料,带来了方便。
三、教学模式
根据新课标和高年级数学的教学特点,基于以下原则:
1、以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
2、注重学生合作参与,重视“三主”,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生学习的主人翁思想。
3、精讲多练,快乐学习的`原则。
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认识规律出发,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化解难点,提出了“合作体验,自主感悟,快乐达标”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和自学意识。
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教学环节包括:
1、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2、合作体验,突破重点;
3、自主感悟,化解难点;
4、小组互助,巩固知识;
5、快乐练习,达标提升。
四、教学设计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合作体验,自主感悟,快乐达标”教学模式的特点,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实物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找到图中的比例尺,然后设疑:想不想利用地图计算出两地间的距离呢?在学生兴趣被激起后,引入课题,告诉孩子们学习了这部分内容,你就能知道哦。为了能激起学生更大的兴趣,此时可教师简要介绍比例尺的作用。
设计本环节主要目的有两个:1、告知学生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和积极性。(本环节预设3分钟。)
(二)合作自学,重点点拨
本着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设计了本环节。因比例尺的意义是本课的重点内容,所以要充分利用课本的主题图这一教学资源,设计科学合理的问题,让学生有充分自学的空间,在学生自学遇到困难时教师再去点拨,教师只点拨本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学,要相信学生的能力。主要设计了以下四个方面的教学内容:
1、展示自学目标,自学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展示自学目标,让学生能清楚地知道自学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使学生带着目标,有目的、有准备地进行自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也使教学变得更加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同时也能激发起全体学生的参与达标意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地显示出来了。
设计的自学题目有:(1)什么是比例尺?(2)如何表示比例尺?(3)比例尺作用?
(预设2分钟)
2、合作自学,分组汇报
各小组依据自学目标进行合作自学,自学后,进行汇报。根据小组汇报的情况,教师投影:
比例尺的意义和比例尺的表示方法。
同时利用课后做一做进行实战练习。
教师重点点拨比例尺的意义。(预设5分钟)
3、结合主题图,掌握比例尺的分类
让学生认真观察48页主题图,通过小组合作自学以下问题:比例尺分哪几类?图中的比例尺表示的具体含义是什么?图中的两个比例尺是将实物放大还是缩小了呢?学生充分观察思考后,进行汇报,教师重点点拨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预设3分钟)
4、活用主题图,体会比例尺的放大
教师提出问题:我们刚才看到的比例尺都是将实物缩小的比例尺,那么有没有将实物放大的比例尺呢?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教师适时出示49页主题图,并告诉同学们,在实际生产中,有些零件比较小,我们需要把它扩大后再画在图纸上。之后进一步设疑:图中的2:1表示什么呢?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理解这类比例尺的含义。教师重点点拨:为了计算的方便,通常把比例尺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体会比例尺前项比后项大时,表示放大。(预设5分钟)
(三)整体感知,化解难点
本环节主要利用课本例题1,让学生明确线段比例尺如何改成数值比例尺。这部分内容是本节课的难点,难就难在比例前后项的单位不同。因此应加强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设计了尝试性练习,针对学生在尝试性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讲解,更有针对性,更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设计了三各方面的学习内容:
1、出示例题1,尝试性练习。
2、汇报板演,及时纠错。
3、巩固练习,点拨提升。设计一道与例题类似的题目让学生进行再次练习,同学间互相交换答案。通过教师适时点拨,将所学知识再次巩固提升。(该环节预设5分钟)
(四)快乐练习,达成目标
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设计了:判断题、找比例尺、比例尺互化、求比例尺四类题目。
1、判断题:主要设计学生容易混淆的问题,比如:比例尺只能放大物品,比例尺的前后项不能同时是1,等。这类题目主要考察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2、找比例尺:通过练习,加深对比例尺的认识,更深入的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3、比例尺互化:这道题的安排是对教学重难点的巩固,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同时深化教学内容,防止思维定势。
4、求比例尺:主要考察学生对比例尺意义的掌握情况,同时强化比例尺的实际应用。
这些题目的设计,一方面考虑本课所学知识,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注重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我们所学的数学是身边的数学,是有趣的、有用的数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环节预设10分钟)
(五)总结全课,深化目标
结合板书,引导学生说出本课所学的内容,设计了“我学会了什么?”这一题目,让学生思考讨论、归纳整理。这里要让学生有足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学生积极讨论,积极发言,是该环节成功的关键。
教师及时总结:以后希望同学们多动脑,勤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好多问题需要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望同学们能学会运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预设5分钟)
(六)课堂作业
结合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布置比例尺的意义、线段比例尺的具体含义,线段比例尺改成数值比例尺等方面的题目,让学生练习,进一步巩固知识。(预设2分钟)
五、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U实际距离=比例尺
篇8: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比例尺》。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2、能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3、能够求出一幅图的比例尺。
4、体会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应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
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脑筋急转弯:一只蜗牛从北京爬到太原只用了一分钟,猜猜是怎么回事?
2、我国领土面积有多大?如果想把中国的地域一眼看尽,有没有可能?
3、两个问题都和地图有关,地图是怎么绘制的?
4、出示两幅地图,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5、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把一些实际的物体缩小或扩大一定的倍数画成平面图,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小结:在绘制地图和一些平面图时,需要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比缩小,再画在图纸上,这时就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个比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比例尺。(出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问题,检查预习情况
1、什么叫比例尺?比例尺有什么特征?
(强调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单位。)
2、你认识了几种比例尺?能举例介绍它的意义吗?
重点:
(1)认识数值比例尺。
出示标有数值比例尺地图,让学生再来说一说具体含义。
(2)认识线段比例尺。让学生量一量,说一说。
3、如何把线段比例尺转换为数值比例尺?要注意什么问题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问题,展示不同的算法后进一步规范书写格式。引导学生思考:转换时需要特别注意什么?
4、如何求比例尺?要注意什么问题?
(强调比例尺前后项单位长度要统一,一般要化简成1。)
(以上问题在学生交流汇报的基础上教师适当补充讲解,让学生明晰概念)
三、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并了解了比例尺,你能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1、完成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归纳转换中的注意点和技巧。
2、完成教材第54页第3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2、关于比例尺,你知道了什么?你认为需要注意什么?
篇9: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模板
【设计理念】
数学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就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学生数学概念的获得要在观察、比较、概括、归纳等数学活动中才能形成。对于“比例尺”这样的数学概念,抓住其外延和内涵设计有效的数学活动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途径。
【学情与教材分析】
“比例的应用”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比和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基本性质之后的一个教学内容。“比例尺”是运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一个典型范例之一。本节课,要通过在生活中的应用,把握比例尺的内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认识两种不同的比例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比例尺的内涵是教学的一个重点,学生在学习时,对于比例尺的本质——比例尺是一个比,往往容易因为名称的误导产生歧义,对于由比例尺的规定形式——前项或后项为1,而产生的计算上的易错点,都是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
【教学内容】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P53—54,练习十1、2、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用以解决简单的求比例尺的实际问题。
2、通过小组合作研讨,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教学难点:掌握求比例尺的方法,并能熟练解答比例尺的有关问题。
教法要素:
1、已有的知识和经验:﹙1﹚比的意义﹙2﹚化简比
2、原型:
﹙1﹚插图内容:中国地图、机器零件图。
﹙2﹚例1将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探究的问题:
﹙1﹚为什么要确定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什么叫比例尺?
﹙2﹚线段比例尺怎样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3﹚怎样求一幅图的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
1千米=()米1米=()厘米1千米=()厘米
2、化简下面的比
8:1600=6cm:18m=
3、脑筋急转弯导入
同学们,我们做了这么几道题,大家一定很累吧,下面我们来轻松一下,来一个脑筋急转弯:北京到上海的距离大约是1200km,可是一只蚂蚁只用了5秒钟从北京爬到了上海,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从华安到漳州的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地图上的图上距离,(板书:图上距离)而我们坐车所行的是从华安到漳州的实际距离。(板书:实际距离)
师:看,在这幅地图上(出示第一幅地图)从华安到漳州蚂蚁只用了4秒钟,(出示第二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蚂蚁用4秒钟还能到达吗?(出示第三幅地图)在这幅地图上呢?
师:为什么同样是从华安到漳州,有的只需4秒钟就能到达,而有的却到达不了呢?(地图有大有小)
请同学们观察这几幅地图,它们虽然大小不同,但形状却一样,这是什么原因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后才说,可先让学生说)是因为人们在制作这三幅地图时所用的比例尺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比例尺(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认识比例尺
1、什么叫比例尺?它是尺吗?是比例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53页,自学53页的内容。
2、揭示比例尺的意义。
你们从书上了解到什么叫比例尺?(嗯,是个比板书于课题后)前项是什么?后项呢?(在板书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中加入“:”)
那就是说只要用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就能求出比例尺,还能写成什么形式?
3、了解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1)出示课件
(2)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
注意:转化过程中一定要统一单位。
4、认识缩小比例尺和放大比例尺。
缩小比例尺:前项都是1,都是把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缩小。
放大比例尺:后项都是1,都是把实际距离按照一定的`比放大。
5、教学例1.
例1: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km,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4cm,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学生讨论,独立完成,教师集体订正)
总结根据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
a、首先依据比例尺的意义确定比的前项和后项,对应写出比;
b、接着把两项比化成相同的单位;
c、然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整数比;
d、比例尺是一个比,是不带单位名称。
三、练习巩固。
1、一个圆柱形零件的高是5mm,在图纸上的高是2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2、一副地图的比例尺1:30000000,你能用线段比例尺表示出来吗?
3、一套房子的客厅东西方向长4m,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cm,这幅图纸的比例尺是多少?
4、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1)比例尺和尺子一样,是一种测量工具。
(2)所有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3)比例尺按照表现形式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4)如果一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相等,它的比例尺是1﹕1。
5、选择:
比例尺表示的是一个比,因此()计量单位。
A.有B.没有C.不一定有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布置课后作业:课本53页做一做。
六、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篇10: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西山底学校杨致峰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好处并能正确地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2.使学生能够应用比例知识,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重点
理解比例尺的好处,能根据比例尺正确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
设未知数时长度单位的使用.
教学步骤
一、复习准备
(一)填空.
1千米=()米1分米=()厘米
1米=()分米1厘米=()毫米
30米=()厘米300厘米=()分米
15千米=()厘米40毫米=()厘米
(二)解比例.
二、新授教学
谈话导入:(出示准备好的地图、平面图)同学们请看,这些分别是祖国地图、本省地图和学校的平面图.在绘制这些地图和平面图的时候,都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按必须的比例缩小,再画在图纸上.有时由于机器零件比较小,需要把实际距离扩大必须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不管是哪种状况,都需要确定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这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方面的知识比例尺.
板书课题:比例尺
(一)教学例4(课件演示:比例尺)
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读题回答:这道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要求什么?
教师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2.思考.
(1)要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能不能直接用题中给出的两个数列式?为什么?就应怎样办?
(2)是把厘米化成米,还是把米化成厘米?为什么?就应怎样化?
教师板书:10米=1000厘米
3.求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教师板书:10∶1000=1∶100或=
答: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是1∶100.
4.揭示比例尺的好处.
教师说明:因为在绘制地图和其他平面图时,经常要用到“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所以就给它起了个新的名字比例尺.(教师在“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后面板书:=比例尺)有时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也能够写成分数形式.
板书:
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得到的最简单的整数比.
教师强调: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不同,它是一个比,不应带有计量单位.
(2)求比例尺时,前、后项的长度单位必须要化成同级单位.
(3)比例尺的前项,一般应化简成“1”.如果写成分数的形式,分子也应化简成“1”.
5.练习
北京到天津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在一幅地图上量得两地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求这幅地图的比例尺.
(二)教学例5(课件演示:比例尺)
例5.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教师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已知条件?要求什么?
根据比例尺的好处,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能不能用解比例的方法求出实际距离呢?怎样求?
(因为,已知图上距离为15厘米,比例尺为,要求的实际距离不明白,可用表示,所以可列比例式)
1.讨论:这个比例式中的指的是实际距离.题中要求的是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多少千米,根据本题的已知条件,所设未知数应用什么单位?为什么?
2.订正并追问
(1)为什么要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区高为厘米?
(2)这个比例式表示的实际好处是什么?
(3)解这个比例式的依据是什么?
(4)在求出=90000000后,为什么还要化成900千米?
3.反馈练习.
先说出下图中的比例尺是多少;再用直尺量出图中河西村与汽车站间的距离是多少厘米,并计算出实际的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三)教学例6(课件演示:比例尺)
例6.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教师提问: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什么已知条件?求什么?先求什么?
(1)先求长的图上距离.
解:设长应画厘米.
110米=11000厘米
(2)求宽的图上距离.
教师说明:在这道题中,要分别求出图上距离的长和宽,同一个问题里不同的未知数,要用不同的字母来表示.因为前面图上距离的长用表示了,那里就不能再用它来表示宽的图上距离了.因此,我们设宽应画厘米.
解:设宽应画厘米.
90米=9000厘米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尺,明白了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并能根据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应注意的是,在计算中,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单位务必是相同的.
四、巩固练习
(一)决定下列这段话中,哪些是比例尺,哪些不是?为什么?
把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地画在图纸上,长画了5厘米,宽画了2.5厘米.
1.图上长与实际长的比是().
2.图上宽与实际宽的比是1∶400().
3.图上面积与实际面积的比是1∶160000().
4.实际长与图上长的比是400∶1().
(二)在比例尺是1∶5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是3.4厘米,计算一下,上海到杭州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五、课后作业.
右图的比例尺是,量得图中所示的宽和高,并计算出实际的宽和高各是多少?
六、板书设计
比例尺
例4.设计一座厂房,在平面图上用10厘米的距离表示地面上10米的距离.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
10米=1000厘米
10∶1000=1∶100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或
例5.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地图上,量得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15厘米.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解:设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为厘米
=15×6000000
=90000000
90000000厘米=900千米
答:南京到北京的实际距离大约是900千米.
例6、一个长方形操场,长110米,宽90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的图纸上,长和宽各应画多少厘米?
答:长应画11厘米,宽应画9厘米.
探究活动
组成比例
活动目的
1.帮忙学生正确理解比例的好处和性质,并能正确应用.
2.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化.
活动题目
在1、2、3、4、5、6、7、8、这八个数字中,哪些数能组成比例,组成怎样的比例?
活动过程
思考提示
1.组成比例有什么前提条件?
2.这八个数字能够组成比例吗?有哪些?
3.怎样才能保证组成的比例即不重复也不遗漏?
4.有什么规律吗?
参考答案(注意观察规律)
方法一:比例的基本性质
因为1×8=2×4,所以
1∶2=4∶8,4∶8=1∶2;
2∶1=8∶4,8∶4=2∶1;
1∶4=2∶8,2∶8=1∶4;
4∶1=8∶2,8∶2=4∶1.
方法二:比例的好处(比例式同上)
巩固思考
在,3,0.8,,4.8,2,中,哪些数能组成比例?组成怎样的比例?
篇11: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的比例尺,能读懂两种形式的比例尺。
2.在操作、观察、思考、归纳等学习活动中理解比例尺的好处,正确计算比例尺,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各种用途。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好处
教学难点:把线段比例转换成数值比例尺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比例尺
脑筋急转弯
师:坐公共汽车从泰安市到济南火车站,一共要用70分钟,但有只蚂蚁从泰安市爬到济南火车站却只用了40秒钟。你明白是怎样回事吗?
生猜:蚂蚁可能在地图上爬。
师:对了。蚂蚁爬的是从泰安市到济南火车站的图上距离,而人们坐车所行的是从泰安市到济南火车站的实际距离。
师:那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
二、动手操作,认识比例尺
1、操作计算。
师:你们喜欢画画吗?那我们来个最简单的�D�D画线段游戏。我说物品的长度,你用线段画出它的长,行吗?
①橡皮长5厘米
②圆规长11厘米
③米尺长1米
师:咦?怎样不画了?
生:画不下。
师:那怎样办呀?快想想,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把1米画到纸上去?
生:能够把1米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
师:这个办法不错。就用这种方法画吧。
学生画完,群众交流。
师:你是用图上几厘米的线段来表示实际1米的呢?
教师有选取的板书:
师:像2厘米、5厘米、10厘米这些在图上画出的线段的长度,我们叫“图上距离”,而这1米就叫“实际距离”。
师:你能用比表示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教师指名回答,并板书计算过程。
2、揭示比例尺的好处。
(1)初步理解比例尺的好处
师:其实像这样一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这幅图的比例尺。这就是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资料�D比例尺(板书课题及关系式)根据比与分数的关系,我们还能够把它写成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板书)
师:下面每位同学算出自己的比例尺。
(生独立计算后汇报结果,师板书)
师:同样是1米的米尺的线段图,为什么它的比例尺却不一样呢?(缩小的倍数不同)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上课前所说的最后一道脑筋转弯的题目吗原先坐车是从泰安市到济南火车站实际距离约是40千米,而蚂蚁行的是25厘米的图上距离,怪不得只要3秒呢!那么,你能求出这副地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做前先交流)
师:大家交流一下,谁能告诉大家首先要做什么事情?
师:先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把千米化成厘米,也就是说我们在求比例尺的时候,首先写出比,再把单位统一齐来,最后化简比。(板书1.写出比。2.单位统一。3.化简比)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
让能说说求一幅图的比例尺的方法是怎样的
对应练习:完成课本第“自主练习”
(2)联系生活,进一步理解比例尺
师:你还在哪里见过比例尺?
生1:大型建筑。
生2:房屋装修。
师:根据这幅图的比例尺,你能用另一种说法说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吗?
(让学生说出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几分之几?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几倍?)
三、认真比较,深刻理解
1、比较比例尺,揭示数值比例尺的好处。
师:像1:1000000这样的比例尺是数值比例尺。它也能够写成1/1000000你.能说说比例尺1:100000000所表示的意思吗?
生:距离是实际距离的一百万分之一,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一百万倍。
师:你还见过怎样的比例尺?(出示中国地图)引出线段比例尺。
2、认识线段比例尺。
师:把上面的线段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
1厘米:60千米
=1厘米:6000000厘米
=1:6000000
小结:线段比例尺和数值比例尺是比例尺的两种基本形式.它们之间能够进行转换.把线段比例尺转换成数值比例尺只要把写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再化简就能够了.
3、认识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同学们,刚才我们把米尺的实际距离缩小若干倍后画在纸上,我们还求出了它的比例尺是1:100等,在实际生活中有没有要把实际距离放大后再画在图上的呢(有)
(出示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
师:这是同学们三年级科学书中蚂蚁图,他是把蚂蚁放大后画在书上,图上蚂蚁长6厘米,而蚂蚁实际长6毫米。你能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尝试算出这幅图的比例尺,指名板演)
出示一些精密零件的图和图纸,介绍把实际距离放大后的比例尺。
纵观这节课所认识的比例尺,思考下列问题:
1、比例尺与一般的尺相同吗化简后的比例尺带不带单位
2、求比例尺时,通常要做什么?
3、化简后的比例尺,它的前项和后项一般是什么形式?
四、巩固练习,灵活运用
1、小结看书。
2、练习:
(一)填一填
(1)在比例尺是1:2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际距离()
(2)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是实际距离的(),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
(3)出示一个线段比例尺表示图上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米,把这个比例尺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二)决定
(1)小华在绘制学校操场平面图时,用20厘米的线段表示地面上40米的距离,这幅图的比例尺为12。
(2)某机器零件设计图纸所用的比例尺为11,说明了该零件的实际长度与图上是一样的。
(3)一幅图的比例尺是61,这幅图所表示的实际距离大于图上距离.
六、谈学后体会。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篇12:比例尺教学设计
比例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生活中需要比例尺。
2、透过观察、操作与交流,体会比例尺实际好处,了解比例尺的含义,并且明白什么是图上距离,什么是实际距离。
3、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透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4、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逐步构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潜力和创新的意识,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利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运用比例尺的有关知识,透过测量、绘图、估算、计算等活动,学会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简易建筑图纸。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这天,老师要测试一下同学们的反应潜力,你们准备好了
吗?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单位转换”)
2、学生群众回答。(个别难题,教师引导计算,并且提问学生:你是怎样想的?注意学生的鼓励表扬)
3、创设情境
(1)师:这天我们班的`两位同学产生了一场争论,你们想明白是怎样回事吗?
(2)学生情景表演。(师播放动画)
(3)透过刚才的观看,你们会支持哪一位同学呢?你有什么办法把操场画进本子吗?
生:按照必须的比例缩小。
(4)教师:你的想法很对,那你打算在本子上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长80米,用多长的距离表示操场的宽60米?
生1:用8厘米表示80米,用6厘米表示60米。(板书)
(5)其他同学认为他说的对吗?我们一齐来表扬他。
4、师:此刻,在我们的黑板上出现了两组量,这两组量中,哪组是我们画在图上的距离?(8厘米和6厘米)哪组是实际生活中的距离?(80米和60米)
5、小结:我们把画在图上的距离叫图上距离,把实际生活中的距离叫实际距离。(板书)
6、师:当我们用8厘米表示80米时,实际上把80米缩小了多少倍?(自由回答)我们一齐来看看他们的比是多少?
(引导:比的前项和后项单位要统一,再划成最简整数比)
板书:8cm:80m=8cm:8000cm=1:1000
7、继续引导,并板书:6cm:60m=6cm:6000cm=1:1000
8、师:那里的1:1000说明我们用图上距离1cm表示了实际距离多少厘米?(1000厘米)
9、小结:像这种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就叫比例尺。我们这天要学习的就是比例尺。(板书:比例尺)
(二)探索发现
1、揭示比例尺的好处。(课件播放)
教师补充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公式转换: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2、补充说明比例尺的特点:比的前项与后项单位要统一,并且是最简整数比。例如:1:100或1/100说明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100cm。
3、小组比赛,说一说:以上比例尺分别说明了什么意思?
举例:1:200说明用图上距离1cm表示实际距离200cm。
(分组回答)
4、师:仔细观察,这些比例尺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比例尺的前项都是“1”。
师:为什么要写成前项是“1”,而不写成前项是别的数字呢?
生:这样能够清楚的看出图上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多少厘米。
师:真了不起,真是一针见血。
5、师:同学们此刻看到的是老师的房屋平面图,你能从看到哪些呢?(课件出示房屋图,生自由回答)
生1:父母卧室……
生2:比例尺1:100.
6、师:你观察真仔细!比例尺1:100是什么意思?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引导)
学生1:图上1厘米长的线段表示实际100厘米。
学生2: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100倍。
7、运用知识,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此刻请大家量一量,图中我的卧室,长是()厘米,宽是()厘米。()
算一算我的卧室,实际的长是()米,宽是()米,面积是()平方米。(生汇报,教师在课件上记录)
8、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板书:黑板左侧)
生1:先量出卧室的长4厘米,实际长=4厘米×100=400厘米=4米
生2:再量出卧室的宽5厘米,实际宽=5厘米×100=500厘米=5米
生3:卧室的实际面积是5×4=20平方米
9、师:谁能算一算我家的总面积是多少?10×11=110平方米
(三)解决问题、巩固提高
1、师:我打算在父母卧室北墙正中开一扇宽为2米的窗户,在平面图上就应画多长距离呢?
2、引导计算
(1)题目中,2米是什么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是多少?(1:100)
(2)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我们就应如何计算图上距离?
板书:2米=200厘米200×1/100=2(厘米)
3、师:笑笑在本子上用8厘米表示了我的卧室的长,图上1厘米表示了实际距离多少厘米?你是怎样算的?
板书:4米=400厘米400÷8=50(厘米)
4、她画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1:50)
5、(课件出示:北京到上海的情景)
师:题目中,已知哪些条件?(图上距离6厘米,比例尺1/17000000)
师:根据以上条件,北京到上海的实际距离是多少?
(生独立计算,群众回报)
(四)总结深化、拓展延伸
1、师:这天我们主要学习并认识了比例尺,明白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比例尺。这天所学的比例尺主要是把大的距离缩小,我们能够把它叫做缩小比例尺,为了计算方便,前项一般为1。但是有时我们也需要把一些小的东西放大,因此我们把这样的比例尺叫做放大比例尺,后项一般为1。
2、师:透过这天的学习,你们还学会了哪些?
六、板书设计
比例尺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2米=200厘米
实际长……8cm:80m=8cm:8000cm=1:1000
200×1/100=2(厘米)
实际宽……6cm:60m=6cm:6000cm=1:1000
4米=400厘米
图上距离=比例尺×实际距离400÷8=50(厘米)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答:比例尺1:50
七、课后反思
《比例尺》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化简比以及比例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在设计教学环节时,仔细分析了教材的设计意图,同时又思考如何将概念教学恰到好处的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成功的关键有以下几点:
1、情境再现,建立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课资料距离学生生活较远,虽然在今后的地理,制图等知识中,会有所体现,但是以目前六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来讲,却不会接触。所以,我将导入情境设置在学校的范围内,透过让学生表演谈话情境,引出问题:“你能把学校的操场画进本子吗?”利用这样的导入,很快拉近了本课教学与学生生活经验之间的距离。在讲授知识的时候,教师又以卧式的建筑图引出了计算练习,有一次加深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2、在动手操作中得出概念。
透过让学生设计制作校园平面图,亲身体验设计师的感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如何确定比例尺的大小,如何计算数据,如何作图等。在汇报交流时,恰当的传授知识。这一环节让学生充分总结出比例尺的定义,认识缩小比例尺,针对学生们得到的很多结论,我将他们的作品一一展示给同学们看,课堂充满了探索的气息。
3、适当点拨,大胆放手。
新课标提倡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如何充当号者一主角呢?我认为,教师既然是引导者,教学中的讲解和点拨是必需的,教师既然是组织者、参与者,讲解和点拨又应是适时适度的。在将本课概念讲授清楚以后,教师大胆放手,引导学生透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自主完成任务,而教师的大胆放手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教师再进行一些适当地点拨,即实现了教学目标,又使教师的教学过程变得简单自如。
4、对于学生的理解要及时给予肯定和评价。
以人为本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在这一理念指引下,数学课堂教学中应重视数学学习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学习,既要尊重学生的数学的不同理解,又要尊重学生的数学思维成果。
在教学中,求比例尺时,学生出现了多种求法,我就循着学生的思路展开教学,我和学生在认真倾听学生讲解的同时,对不同的方法加以肯定与评价,得出求比例尺的基本方法,并且说明,学生能够有自己不一样的解法,但要注意书里的规范与完整。
总之,要遵循学生学习心理规律,就要尊重学生的理解,让学生在不断的体验和感悟中总结和调整自己的学习,在掌握知识,提高潜力的同时,学会学习。
篇13: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根据比例尺用多种方法计算实际距离。
2、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问题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进一步认识比例尺,能根据比例尺用多种方法计算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学具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回顾思考:
(1)上一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比例尺,什么是比例尺?怎样计算比例尺?(留出时间学生思考时间)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
(2)比例尺有哪些表示形式?数值比例尺有什么特点?在计算时比例尺要注意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如下:
①比例尺从形式上可分为“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②特点:1、数值比例尺是一个比,可以写成比的形式也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
2、比例尺的前项一般是1。
③计算过程中要注意单位统一;1千米=100000厘米
(3)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比例尺”?请举例说一说这个比例尺所表示的意义,前项和后项有怎样的倍数关系?
小结: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举例可以看出,比例尺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应用比例尺还可以解决哪些实际问题呢?这节课就让我们共同探究怎样根据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板书课题)
2、提出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通过观察你获得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板书: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教师出示问题: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
1、出示探究要求:
(1)理解题意,找出条件和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要求“雏鹰少年足球队需要几小时到达青岛?”,还需要什么条件?
(3)怎样根据比例尺求出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
(4)尝试用不同方法解答这个问题。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注意不同的解决方法)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分析题意,理清数量关系
图中为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要求时间还要知道哪些条件?
生:从图中我们知道了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8000000,这辆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100千米;要求时间应先求出两地间的路程,用路程÷速度就是需要的时间。
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解决,小组长做好记录。
(小组合作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学困生)
列方程为:
质疑: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为什么要用厘米作单位?
生:让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单位统一。
(师强调比前项和后项要单位一致)
师:还有不同解法吗?学生用展台进行全班交流
生:4÷=32000000(厘米)=320(千米)320÷100=3、2(小时)
师:“4÷”求出的是什么?你们是怎样想的?
生:“4÷”求出的是实际距离。我们组是这样想的:因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在这里图上距离是比的前项;实际距离是比的后项;比例尺相当于比值。所以可以推出“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我们组就是根据这种关系求实际距离的。
师:哪个小组还愿意说一说?
生:4×8000000=32000000(厘米)=320(千米)
320÷100=3、2(小时)
质疑:说一说你们的依据?
生:我们是这样想的:比例尺是“1�U8000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所以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可用“4×8000000”求出,求出的数值单位是厘米,所以还要把这个数量的单位转化为“千米”,最后利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利用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想想上面的几种解法,说说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
预设1:我认为第一种方法好,它是根据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列出方程,这种方法更好理解。
预设2:第三种解法。比例尺“1�U8000000”,说明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8000000倍,所以从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可用“4×8000000”求出,因为求出的数值单位是厘米,所以还要把这个数量的单位转化为“千米”,最后利用“路程÷速度”求出时间。
总结:根据你的理解能选择适合你的解法很好,那么在设未知数x时,由于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所用的单位不同,注意应设实际距离为x厘米,算出实际距离的厘米数后,再换算成千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比例尺又有了新的认识,在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出实际距离时,既能根据比例尺的公式列方程解答,也可以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或“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的后项”来计算。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
自主练习第1题
2、提高练习
自主练习第2题
(1)说说这个线段比例尺表示的意义,并改成数值比例尺。
(2)量出图上距离。(要求测量准确)
(3)计算实际长度。
3、开放练习
⑴自主练习第3题
⑵自主练习第5题
设计说明
1、教学反思
(1)教学时,我承接了前面足球队赛前训练的话题引入,出示信息窗,通过读图让学生认识山东省地图,了解17个城市的大体位置。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图中信息提出并解决足球队需要的几小时到达青岛的问题,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
(2)合作探索时,根据速度、时间、路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把问题转化到了求济南到青岛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学习邱实际距离时,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思考探究能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有的同学想到了方程法,还有的同学根据关系式“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解答。对于学生的不同方法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让学生说明道理,另一方面又引导学生自觉进行比较反思,从而掌握求实际距离的基本方法。
(3)学生对于题目当中的数据,缺乏认真地观察和思考,单位不统一时,就直接做的大又有在,对于这一点应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
2、使用建议
书上呈现只有一种方法,并不是硬要求学生掌握只用一种方法,可能是为了以后的用比例解决问题。对学生来说,并不是书上的方法就是好的。我觉得应该鼓励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运用多种方法解决,学会欣赏,以实现个性与共性的统一,同时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
3、需破解的问题
是不是把这一个问题当成一个问题来解决,突出解决问题的多样化,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除了常规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外,增加“经历解决实际距离问题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并结合已有知识掌握”。
篇14:比例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学习,初步了解比例尺的意义。
2. 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两种不同表现形式,学会求出平面图的比例尺。
3. 能运用所学的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合作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4.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比例尺的含义。
(2)能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中的两个量求第三个量。 教具学具
小黑板、课件、备一幅地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昨天老师请大家自己动手测量了我们教室的长和宽。现在老师提议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当一名绘图师,利用你们手里的材料,画出我们教室的平面图。再动手之前,先考虑这两个问题:
1. 要把教室的平面图画在纸上,你有这么大的纸吗?那怎么办?
2. 随便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这一定是教室的平面图吗? 小组合作并完成汇报,在实物展示台上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师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你们都把实际的长和宽缩小了,画出了教室的平面图,其实就是用到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知识――比例尺,也就是把实际距离按一定的倍数缩小。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比例尺的知识。
二、学习新课
1.学习比例尺的意义。
(1)动手操作
请学生在小组内算一算自己所画的教室平面图的长和宽各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们计算并汇报,集体订正。
一个教室长8米,宽7米,如果我们要画这个 教室的平面图,就需要把实际距离同时缩小一定的倍数后,画在平面图上,缩小多少倍由你自己决定,你打算设 计:
1、用几厘米表示8米和7米。
2、你设计的方案是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了 多少倍?
3、算一算、每幅图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
同学们刚才算出的各幅图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就叫做这幅图的比例尺。我们把教室实际的长和宽叫做实际距离,把画在纸上的教室的长和宽叫做图上距离。
请学生重复说一遍什么叫做比例尺。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请每个人算一算自己所画的教室的平面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观察地图,自由交流。
课件出示世界地图、中国地图和学校的平面图,再请同学拿出自己事先准备的地图,在小组内观察、交流并思考:不同地图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教师辅助讲解:
1比较出比例尺的两种不同表现形式――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 2比例尺的大小不同,同样的佛山市在中国地图、广东地图和佛山地图上的大小都不一样,这就是采用了大小不同的比例尺。
(3)学习不同的比例尺。
课件出示教材第49页的机器零件图,引导学生观察后提问:请你观察这幅图的比例尺,和我们刚才所观察的比例尺有什么不同之处?
在生产中,有时由于机器的零件比较小,这是就需要把实际的距离扩大一定的倍数以后,再画在图纸上这幅图就是这样的,比例尺2:1,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补充说明:为了计算方便,我们通常把比例尺改写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4)学习例1。
课件出示例1的题目,提问:线段比例尺怎么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数值比例尺是怎么求的?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单位不同该怎么办?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cm:50km
=1cm:5000000cm
=1:5000000
请学生根据刚才的解答,说说求比例尺需要知道哪些条件,怎样求比例尺,谁是前项,谁是后项。
2.知识运用。
(1)即时训练。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49页的“做一做”,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集体订正后引导学生通过交流讨论,明确根据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求比例尺的方法:首先依据比例尺的意义写出比的前项后项,写出比,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位置不要写错;接着把两项化成相同的单位;最后化简比,变成前项或后项是1的比。
(2)拓展训练。
课件出示下列四个问题:
1每年十月,莫斯科红场将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以庆祝“十月革命”的胜利,如果我们坐飞机前去观看,请你仔细观察手中的世界地图,算出首都北京到俄罗斯首都莫斯科的距离。
2天津是2008北京奥运会足球赛区城市之一,如果你是设计师,请你设计出足球场的平面图,并标出比例尺。(足球场的长是90~120米,宽是60~90米)
3眼镜上的螺丝钉长是3毫米,螺帽宽1毫米,假如你是技术员,请你画出它的平面图,你有什么困难?怎么办?
4这里有比例尺1:20、20:1和1:1,它们的意义相同吗?请举例说明。
请学生在这四个问题中任选一个,给充足的时间独立思考,也可以在四人小组内选择其中一个问题合作研究,小组长做好分工。完成任务后,集体汇报,教师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进行小结,并给予适当的指导。
3.教学例2。
多媒http://http://www.wenku1.com/news/55D6CBA43ED09BEC.html体课件出示教材第50页例2。
师:题中告诉了我们什么条件?要求什么问题?
引导学生找出题中告诉的条件是:图中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比例尺是1:500000。问题是求出地铁1号线的实际长度。
师:知道图上距离和比例尺,能求出地铁1号线的实际距离吗?想一想,可以怎样解决?学生讨论后说自己解决的方案,一是用方程解,二是用“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的关系式来解答。
师:选自己喜欢的方式解答。
师:看来同学们会用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实际距离;你能根据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出图上距离吗?
师:不管是用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还是用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你们觉得重点要解决好哪些问题?学生讨论后回答,让学生理解不管是求图上距离还是实际距离,都要弄清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再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关系式列式,在用实际距离和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时,先要把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单位统一,再列方程;再用图上距离和比例尺求实际距离时,求出的实际距离能化成米或千米作单位的数时要化成米或千米作单位的数。
师:综合同学们的意见,解决这类问题时要注意三点:一是弄清条件和问题;二是根据“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的关系式列式;三是要注意单位的化简。下面我们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52页“做一做”第1题练习八第4,6题。其中“做一做”第1题是学生已经在上一节课把线段比例尺改写为数值比例尺的基础上继续完成剩余的问题。完成后要求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列式解决这些问题的,全班集体订正。
三、巩固练习
1、教材地52页“做一做”第2题,学生完成后集体订正。
2、完成下表:
比例尺
1:50000
1:2000000
1:
60000000
3、我能行:
在一幅比例尺是1:3000000的地图上,AB两城之间的距离是8厘米。
⑴两城之间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⑵如果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应画多少厘米?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怎样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在用比例尺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知识延伸: 图上距离 15cm 实际距离 1.8km 450km
回家找一找自己或爸爸妈妈今年的全身照片,算一算照片的比例尺。 作者:甄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