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都的秋》导学案范文
《故都的秋》导学案
古浪五中 樊兴军
(亲爱的孩子们,你好。请你认真完成以下任务,期待遇到一个最棒的你)
一、读一读
请你认真阅读课文2—3遍,并给各自然段标上序号,给课文划分层次。
二、记一记
1、积累下面关于写秋的诗句,并自己补上几句。
(1) 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
(2)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3)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
(4) 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李白《赠庐司户》
(5) 远岸秋白沙,连山晚照红。——杜甫《秋野五首》
(6)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7)
(8)
(9)
2、知人论世
作者简介: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现代作家。浙江省富阳县人。现代著名的小说家、散文家。出生于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熟读唐诗宋词和小说杂剧。1913年留学日本,曾广泛涉猎外国文学,深受近代欧洲、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从事文学创作活动,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创造社”,并曾在北京大学、武昌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任教。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日战争爆发后,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9月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沉沦》《春风沉醉的晚上》《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子》《茫茫夜》等,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旧社会的罪恶,向封建道德大胆挑战,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带有颓废情绪。散文以游记著称,情景交融,文笔优美,自成一家。出版有《达夫全集》《达夫散文集》《达夫游记》《达夫日记》《郁达夫选集》等。
背景介绍: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原因,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云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
本文写于1934年8月。1933年至1936年,作者受白色恐怖的威胁,从上海迁居杭州。“撤退到隐逸恬恬的山水之间,思想苦闷,创作枯淡”。他过着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学习这篇课文,“要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认识作者渗透在作品中的那种思想感情的合理性。”正确地认识作者通过描写“故都的秋”所表现出来的复杂的感情。
三、填一填
给下列字注音
混混沌沌( ) 潭柘寺() 一椽破屋() 扫帚()
啼唱( ) 譬如() 露出脸( )颓废() 鲈鱼()
四、想一想
1、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为了写出北国之秋的别样韵味,作者写了哪些景物?请从3——11段中勾画出你认为写景最美的句子。
2、作者描绘了几幅图景?请你给它分别命个名。并且任选一幅图画试着分析一下它的情感。请速读1-2自然段,请概括一下北国之秋的特点。
答:图画名称、 、 、 、。
我选的是图。我的分析是:
。
3、你认为作者是悲秋还是颂秋?请在课文最后三段中勾出直接表达了作者情感的句子?并加以概括。
答:
4、 读首尾段,请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点,为什么作者多次写到“南国之秋”,运用了什么样的写法?有何作用?
答:
五、写一写
请用3-----5句写一写曾让你为之一动的风景,展示给同学们听听。注意要尽量做到情景交融。
答:
(亲爱的同学们,凡事静下心了,认真去做,你会发现不仅完成的快,而且准确率高。只要你这样持之以恒,985、211任你选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