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议题式教学设计范文
《正确认识中华传统文化》议题式教学设计
总议题:当00后碰到中华传统文化
情境主题:在认识中国传统节日中,边玩边学,体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教材分析
1.1课标要求
学会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领会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意义,弘扬民族精神。
1.2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产生认同,助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科学精神:在对中华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态度中,培养辩证的科学思维。
公共参与:做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发展者。
4.教学重难点
中华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在于辩证的对待中华传统文化。
5.教学方法:
议题式教学法
6.教学过程
6.1准备阶段——导入新知,启动旅程
环节一:传承有我
活动一:多媒体展示同学们关于传统节日课前准备,绘制手抄报。引导学生生思考不同节日习俗如此不同。进而引出下一环节。
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中华传统节日大家知多少?待会见分晓。传统节日是传承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既使人们在节日中增长知识,受到教益,又有助于彰显文化、弘扬美德、陶冶情操、弘扬传统。中国有很多的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端午节等等。一起来玩“节日大使选拔赛,了解中华传统文化吧!
6.2感知和理解阶段——学习新知,探讨练习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活动二:节日宣传大使选拔赛
同学分享展示,选拔,选出节日宣传大使。
老师总结:那么传统的节日我们知道了,它体现出的传统优秀文化是怎么产生和发展的呢?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自强不息创造出来的;中华传统文化是我国各民族在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也是在与世界各国文化的交流、碰撞、交锋中发展起来的。主要内容包括:核心思想概念: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中华传统美德: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中华人文精神:促进社会和谐、鼓励人们向上向善。它的特点是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B、中华文化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连续性,是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特质的体现,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文化。C、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环节二:深思熟虑:中华传统文化去向何处
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过春节吗?是真的会过吗?没关系,史上最全过春节习俗老师为你们准备了。
视频观看
看完视频,心灵之问:同学们觉得现在年味淡了,少了很多仪式感,尤其是城市里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不是不放炮就过不好春节?
活动三:春节应不应该燃放烟花爆竹辩论会
同学分享,老师总结:面对无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彰显以及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弘扬,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把与时代脱轨的恶习摈弃。
那么我们应该以何种态度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呢?首先要理解它。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古代中国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不可避免的存在陈旧过时或已成为糟粕的东西。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那么,为什么千百年来大家都很爱过节?其实啊,传统的节日承载着传统的文化,而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对当代有重要的价值。
活动四:议题探究:在疫情狙击战中中华传统文化是怎样体现它的时代价值的。
同学们刚刚分享的很好,老师做一个总结:对于优秀传统文化1.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2.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7.1巩固阶段——课堂小结,归纳总结
7.2运用阶段——课后拓展活动: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从我做起
同学们:请大家根据本节课的所学知识,组织一场学校端午节策划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