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分析范文
高二第二学期物理期末考试分析
高二(6)、(7)班物理
一、试卷质量分析
(一)试卷特点
从整体上看,试卷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物理学科教学要求的特点,强调了科学探究的特征。坚持出活题,考基础、测能力,无偏题,怪题,整张试卷试题难度偏难,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学科素养要求比较高,有思维上的拔高。而且题目中有很多结合生活现象提出来的一些问题,体现课程理念上的导向:知识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平时的教学应该紧密联系生活实践,老师的教学应该紧密结合生活实践,从试卷的评阅得分情况看,中高分成绩很少,及格率为0。低分较多。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对于今后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二)试卷定量分析
1、试卷内容分析(题型及分数分布)
试卷共15题,满分100分,选择题7个单选,3个多选,共28+18=46分;填空题(实验探究题)2大题9小题填空,涉及实验探究过程,物理概念考察运用共7+9=16分,两个实验: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双缝干涉实验测光的波长。计算题共3个,共10+13+15=38分,分别考几何光学计算、理想气体热力学问题、涉及动量问题的运动学问题三道计算大题。试卷覆盖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和选择性必修第三册的内容,重点知识突出,以基本概念考查和基础知识的运用考查的题目本次并不多,大约占比30%左右,各节的分数比例适中。各小题难度综合控制在偏难,个别小题如第1、2、6、11第一空、12第一空第二空小题难度偏容易一些,其余涉及到的难度偏难,尤其计算题,考察的综合性、逻辑思维能力较强。
2、试卷定量分析
全年级参考学生239人,全卷满分为100分,最高分为58.5分,最低分为6分,年级平均分为21.76,拔尖率(及格率)0 %
6班:
平均分19.05(平行班第四名);
最高分:32分 王栩畅
7班:
平均分22.1(平行班第三名);
最高分:43分 吕泽帅
二、学生答题中的错误分析
1.基本概念不清,例如第1题分子运动、光学知识、固体、浸润等概念;第3题关于波的折射率问题;第5题玻尔氢原子轨道理论等;
2.基本公式记忆不牢固,第4题光电效应的爱因斯坦光电方程的计算,第9题自由落体速度、时间、动量、冲量的计算,实验题12题条纹间距与波长关系,波速波长计算,第10题关于机械波的波速,传播方向振动方向互判等理解欠缺,运用生疏。
3.计算能力极差,且计算粗心大意毛病不改,例如第11题关于单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周期公式一直反复强调,还是有很多很多人不会计算,这个题的平均分总分7分,平均分才1分,而且关于几何光学涉及到计算的问题,作图,利用数学几何关系分析问题的能力极差,第13题得分率很低;再有关于另外一个双份干涉实验计算波长,螺旋测微器不止一次的讲方法讲读数原理,结果错误的人还是很多。
4.实验问题处理分析思维缺乏,第11第(2)问,得分率几乎为零,关于实验数据处理的函数思维学生欠缺太多了。
三、对今后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本知识的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改为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的学会学习”的要求,这并不是说基本知识的学习已变得无足轻重,而是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物理现象,产生认识物理知识的过程,通过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把知识的学习作为培养能力的途径和载体。因此,对物理基本知识的教学不是削弱而是加强了,要求更高、更科学了。
2、重视实验教学
实验在物理学科中的地位与作用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十分清楚,不必在此赘述。考试中显示出实验教学仍是物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物理教师中不能准确理解物理实验教学的目的,为实验而实验;把物理实验仅理解为实验作;片面强调实验与知识的联系,忽略在实驶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忽略在实验中对学生送科学观点、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教育的现象还普遍存在。许多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透彻,对实验现象观察不仔细、分析不清楚,这次关于单摆实验测量重力加速度以及双缝干涉测量波长的实验,让学生利用活动课堂,加深解题规则的记忆,效果很不错。
3、重视学生物理探究和综合能力培养
探究和综合理科的最显著的特征。一个“活”字很形象地表达了科学中中考要考查的主要东西--学生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科学过程的经历,科学方法的领悟,达到养成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形成解决问题的多种能力。
4、注重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改“教教材”为“用教材教”,能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热点问题创设情境,动态生成教学资源,
5、优化训练。
不选难、怪、偏题。要选择一些立意较新、质量高,基础性强,有代表性的题目,适当引入有迁移性的题目,体现物理学科特点。有助物理模型构建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