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下的初中生物教学范文
中考改革下的初中生物教学
在此之前,生物学科作为一门副科,不参加中考,因此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高低、情感价值观的形成都很难用科学的指标来评价,而且因为不考试,从学校到学生对生物课的学习都不够重视,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但2018年新中考方案的出炉,生物参加中考了,把多年来生物学科不受重视的局面彻底打破,我们的地位提高了,但如何做才能应对这种教育新形势,提高教学成绩呢?我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教学,二复习。
一、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兴趣、情感是影响人的世界观形成的重要因素,对人的行动有巨大的推动力。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兴趣的培养、情感的交流、情感的共鸣,使学生体验到愉快、积极、振奋的情感,更主动积极地去领会知识、从事学习活动和探索生物自然的奥秘。
兴趣的生成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些学习内容所产生的好奇倾向。它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学习内容表面,依赖于学习内容本身的特殊性、新颖性和有趣性。在兴趣生成这一阶段,学生以关注和冲动等下意识的动力形式表现出来。而这些关注和冲动,并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其根源在于学习内容与学生学习目的、价值需求有必然联系。这种联系反映到学生的意识中,引起了学生的注意,产生了愉悦的心理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同人的需要(不单指肉体的生理的需要,而且也包含精神、情感的需要)毫无关系的事物,人对它是无所谓兴趣的。凡是人感兴趣的、所欲的东西,总是在某个方面,某一点或某种程度上与主体需要有一致性。可以肯定地说,兴趣是直接由学生学习需要驱使,间接由学习价值观推动而萌发的。产生兴趣的正强化又有两种,一种是外部强化,一种是内部强化。学生的心目中仍然把生物摆在“副科”的位置,因此首先要改变他们对生物看法,如七年级开学的第一节课把中考改革制度告知学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生物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有限的45分钟内记住重要知识点。除此之外七年级开学的第一节生物课也可以不急于上新课,而是带学生到生物实验室,参观里面的各种生物标本,通过观察这些他们以前没有看到过的,从而达到激发他们对生物学感兴趣的目的。生物是一门关于大自然的科学,应当把丰富多彩的大自然景观引到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学习,认识植物分类,以及采集一些动植物标本,这样不仅学生们玩得愉快,也学的开心,在愉悦的氛围中学生们自然而然地喜欢上了生物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阔了眼界,并且可以培养他们仔细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重视备课,增强上课内容的有效性和上课形成的趣味性
1、课前对教材的把握和理解,任何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在编写教案的时候,都要明确教学目的、重点、难点、课时安排和教学过程。对教材的透彻理解是上好每节课的前提条件,而且要设想好每个环节,就好比在脑中演练一遍授课过程。要明晰每节课在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如何使内容前后连贯,以及以何种方式讲解学生才能有兴趣去接受,并对教材的内容进行适当的取舍,重要的内容要讲细讲透,相对简单或要求不高的内容可以简单带过,这样避免一节课下来内容过多,给学生造成负担。只有自己做好十足的准备才能给学生全面的讲解。
2、课堂资料的查找、整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投影仪、多媒体电脑等等作为新的教学仪器陆续进入了课堂,同样我们还可以在网上找到多种资料充实到课堂中去。这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实现了视、听、思的有机结合,从而使知识能多层次、多角度、直观形象地展示于学生的面前,同时也促进和提高了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声、色俱全的课件,不但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对自然有了更多、更深的理解,这比我讲上一百遍说"大自然如何丰富多彩"来得真实、印象深刻。而且模拟实验变得很实用了,我们可以在多媒体电脑上展现植物的生根发芽过程,展示生物的生理过程,模拟解剖动物、人体,把教学的重点、难点变得容易、有趣。生物学科知识点琐碎,零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会觉得记忆的内容太多了,学习起来很费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由点连成线,由线织成网,形成多个相关知识点的网络化教学。这样能使学生站在一个全新、全面的角度去理解问题,提高对知识的整体性认识。
三、重视重难点,增强学生听课的有效性
在进行每个单元教学之前教学内容应精炼求新,教师要简单介绍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和课时安排,让学生心中有数,在每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引导学生多看教材归纳整理相关知识,然后才是以精讲突破重难点,逐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上课前,向学生说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什么,然后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告诉学生,老师以前教过的学生经常在哪些方面出错,提示学生哪里难学,在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学生会集中注意力去听。成绩好的同学一听就懂了,就理解了,会感觉老师讲的那么难的内容,以前的学生都学不会的内容我都会了,必然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生物的兴趣,易于取得好成绩,相反,对于成绩落后的学生,学到这部分内容时,即使没有完全听明白,他们会感觉到这就是老师讲的最难的内容,以前的学生都弄不明白,我没听明白也是正常,下课后再问老师就行了,下课后老师再根据这一内容作个别辅导或用题进行练习,进一步帮助后进生突破重难点,这样不至于影响到他们的自信心,取得好成绩的决心和学习兴趣,学生的有效性和积极性就提高了。
四、重视实验,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之前的生物教学,因为教师不重视观察、实验,生物学的许多概念和原理都是直接给出,同时生物学的理论知识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也是教师照本宣科,填鸭式的灌输,学生对这些理论根本就没有理解,结果把生物教成了“死物”。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其产生和发展,都离不开对生命现象、生命活动的观察、实验及实践中的应用。中学生的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度的时期。因此,注重实验是生物学教学中要特别注意的问题,通过实验,学生分析讨论,自己动手得出实验结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力都得到了提高,特别是实验的结果是自己分析得出的,巩固和扩大了知识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考试时自然得心应手。另外,在学生自身观察,实验过程中,获得了成就感,自信心也得到了提高。
五、重视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
1、教学目标明确,实现目标教学。教学目标是课程标准的具体化,它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途径和方法的选择,决定着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生物学教师必须在深刻理解新的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认真钻研每一节课的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使教学过程能够很好地围绕着目标展开。
2、选择恰当的教学行为。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应该讲究实效,既不能为了赶进度而采用最省力省时的满堂灌,又不能为追求形式而搞花架子。教学的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教师应服从于教材的内容,如果教材的内容是从直观到抽象,就应采取“观察—操作—概括”的策略;教材的内容是假设到证明的特点,就采取探究式教学,按“问题提出—实验讨论—得出结论”的过程进行;如果教材的内容是从已知到未知的特点,应采取“自学—精讲—理解”的策略,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3、精讲精练。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教师就要做到精讲精练。精讲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突出教材的重点,用精练的语言准确地揭示教学内容。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时间是有限的,一般20分钟左右,讲多了注意力会分散,而且重点不能突出。精练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少而精且有层次的题目,指导学生有目的地练。过量、重复性的练习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产生厌倦情绪,对学习不能真正起到促进作用。因此教师要加强备课环节,紧扣重点,选择练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4、及时反馈,教学交流。教学设计时,教师必须重视反馈过程,根据反馈的信息,可以从中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以期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这样,师生间才能形成信息的双向交流,达到教与学的相互促进。
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生物学的理论知识与自然、生产、生活都有较密切的关系,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联系这些实际,联系实际的学习,既有利于扎实掌握生物学知识,也有利于提高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1、联系自然实际。
居住地附近的农田、草地、树林、公园、花园、动物园、庭院、路旁都会有许多动植物在那里生活,学习有关知识时,到这些地方去参观考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大有益处。当学到生物与环境的知识时,更要想到保护当地的动植物资源和保护周围的生态环境。
2、联系生产实际。
生物学中的许多原理都和工农业生产有密切的关系,学习这些原理时,就要考虑它能帮助解决生产上的什么问题。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原理的掌握,而且还能为当地的经济建设服务。
3、联系生活实际。
生物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关系更直接、更普遍,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就更为重要。生活实际包括已有的生活常识和未来的生活行为两类。生活常识可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学知识,生物学知识也可以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克隆羊的培育,常见毒品的种类等;关注健康的有预防传染病、安全用药、吸烟的危害等;关注生产生活实际的有嫁接、酿酒、食品的保存等。
七、重视复习,关注能力,强化应用。
生物学在七八年级开设,每学年分上下册共4册。知识点多,范围广,如果按之前的教学计划进行,根本没有时间复习,即使每节课学生学的都很扎实,但不复习绝对不行,因此可能会出现教师们为了加快进度把课赶完,于是课堂上该让学生学、做、实验、讨论的被省略了,取而代之的是机械性地记忆,大量的练习,死记硬背,这就和课程改革的精神是背道而驰了。所以如何压缩课程,如何复习,什么时间复习,复习什么,是我们所有生物教师要思考并解决的一大难题。因此在《考纲》正式颁布之前,我来谈几点看法:
1、重视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规律等基础知识、核心知识的落实。我们都知道知识与能力并重,然而能力是建立在知识基础上的,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缺乏正确而深刻的理解,就谈不上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培养能力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在复习教材知识时,不能贪求把书上的所有知识做到点滴不漏,也不能平均用力,要注意抓重点、抓主干,要对教材进行提炼加工,将那些最重要的概念、规律、原理整理出来进行强化,做到熟记、透彻理解并能应用,特别是在临考前,还要将这些内容认真过一遍,防止遗忘。
2、加强内在联系。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来看,无论是微小的细胞,还是复杂的生命个体,乃至庞大的生物圈,都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要学好生物学,必须善于寻找生命运动的基本规律,善于发现教材各知识点之间的密切联系。除了将知识整合以形成知识网络外,采取专题复习,将教材中相关的知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3、注重能力培养。新课程特别强调探究性学习和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而很多的试卷中也越来越呈现出重视对学生能力考查的倾向。新的教材中提供了大量探究活动案例和各种技能训练内容。虽然在紧张的复习过程中不可能将教材中所列的所有探究活动和实验都做一遍,但教师可根据要求,精选部分探究和实验内容,引导学生将有关探究的方法和实验过程、相关结论回顾一遍,还是必要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材中的许多探究,都涉及到设计对照实验,控制实验变量,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教师一定要下功夫多指导。
4、强化插图内涵。新课标教材中大量精美的插图不仅大大增强了教材的可读性,更把一些微观的、抽象的、不易被感知的、深奥的生物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在理解一些复杂的生物体结构知识与生命活动规律时大大降低了难度。具备一定的识图能力,对学生学好生物学非常重要。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不仅要重视对课本中一些重要插图的识记,更要加强理解,教师可通过将课本插图适当变形,来考查学生对图的理解与应用。
5、把握热点,联系实际。生物学属于一门基础学科,对人类社会、经济和生产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课程改革后,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与社会、科技发展、生产生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纵观了近年来很多地市的生物中考试题,越来越多地涉及环境保护、人的健康、一些生物学原理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生物科学领域取得的一些新进展等方面,尤其是考试中常常会出现一些有关社会热点的问题,这类问题的显著特点是“起点高,落点低”,换句话说,“题在书外,理在书内”,解答的基础仍是熟练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能力,只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不照本宣科,使学生克服死记硬背的毛病,引导学生多关注生活,多联系实际,养成活学活用的习惯,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是能解决好这些新问题的。
6、精选习题,注重实效。生物学试题多以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立意命题,密切联系实际,考查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仅仅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并不意味着会应用,会解题,所以在复习中精选一定数量的题目来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事实说明,并非做题越多,效果越好,要避免搞“题海战术”。训练题的选择,关键是精,要有较强的针对性,教师要做有心人,除了手头上多备几样高质量的教辅资料外,还可以从网上搜集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信息,教师一定要对这些资料进行认真筛选或必要的再加工,然后提供给学生使用。此外,教师要充分重视对试卷和作业的讲评,对于学生答题时暴露出的问题,尤其是错误率较高或带普遍性的问题,一定要及时为学生指出来,引起学生重视并及时纠正,必要时,还要进行反复强化,特别是临考前,学生还必须将平时做错了的题再认真看一遍,防止遗忘。
7、授之以渔,争创佳绩。初中生物学专业术语多,记忆的内容多,知识点多而零散,学生在复习时常常产生记忆困难,此外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也造成记忆困难,这影响了应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因此复习课除了引导学生温故而知新外,还要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特别是一些对知识进行整理和记忆的方法,通过应用归纳、对比的方法对知识进行整理、归类,通过绘制概念图等方式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通过这些学习方法的应用,避免了机械的死记硬背,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指导学生学习方法,让学生尝试自己整理知识,形成各自有个性的知识网络,通过教师不断肯定和鼓励,增强学生的信心,使学生在复习中真正发挥其主人翁精神,增强复习效果。在平时的训练和测验中,教师就应强调学生养成冷静答题的习惯,并教给学生一定的解题技巧,如答题前要仔细审题,注意捕捉题干中的重要信息,特别是一些关键的字词,要做到咬文嚼字,要学会避陷阱、破定势,排除题干中的无关信息的干扰,准确完整地领会出题者的意图,然后联系课本知识及教师平时的讲解,认真作答。
总之,学生要学有所获,教师要教有所成,与教师心态及所付出的努力是密切相关的。我们必须要备好每一节课,用生动的、充实的课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以学生为主体,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课本中的生物知识学好学活,这样才能有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