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范文

(作者:范81966时间:2024-07-18 16:03:06)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教学基于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七课《中华民族一家亲》设计开展。本单元的主题是“我们的国土,我们的家园”,分为两课,第六课介绍神圣的国土,第七课介绍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中华民族。课程之间存在逻辑主线,有延续性,便于学生学习的进阶和理解。

《中华民族一家亲》编写依据是《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涉及到的课程核心素养包括政治认同、道德修养、责任意识等。本课教学内容主要引导学生认识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各民族互相尊重,平等交往,在地理分布上相互交错,文化经济上兼收并蓄、相互依存,情感上血浓于水,努力共荣,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在此基础上,把内蒙古自治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融入课堂,激发学生鸿雁奋飞,自觉成才,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意识和情感力量。教学内容对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价值显而易见,主要体现在政治认同——家国情怀:热爱中华民族,自觉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已任的使命感;道德修养——弘扬民族精神;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关心社会,关心国家,维护祖国统一等方面。

学情分析

伴随年龄增长,五年级学生的社会生活范围不断扩大,视野不断开阔,积累了一些学习经验,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同时通过前四年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学习,学生对国家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对社会现象开始关注,对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并开始有自己的独特见解,爱国之情不断提升。但是,他们对国情的了解是片面的零散的,缺乏针对性,微观感性知识居多,没有从宏观角度深刻领会。五年级学生认知水平和能力仍然有限,在学习方式上,需要采用符合年龄阶段的路径,比如直观的数据统计图、图片、视频、课堂互动等,才能易于理解和吸收。

目标确定

《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道德与法治课旨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道德修养、法制素养和人格修养,为培养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的当代新人打下牢固的思想基础。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实施部分提出:要立足核心素养制定彰显铸魂育人的教学目标,要价值导向清晰,知行要求明确,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以情感激发学生,以文化熏陶学生,实现说理教育与启发引导有机结合。结合学情分析,制定本课时目标如下:

1、通过完成导学单,初步了解中华民族的构成和分布特点,了解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2、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借助资料,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知道各民族在地理分布上相互交错,文化经济上兼收并蓄、相互依存,情感上血浓于水,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3、通过联系社会生活,作为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初步形成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筑梦有我的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学习重点

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借助资料,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知道在地理分布上相互交错,文化经济上兼收并蓄、相互依存,情感上血浓于水,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2、通过联系社会生活,作为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初步形成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筑梦有我的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学习难点:

1、通过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借助资料,感受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知道在地理分布上相互交错,文化经济上兼收并蓄、相互依存,情感上血浓于水,共同缔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化。

2、通过联系社会生活,作为民族地区的小学生,初步形成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筑梦有我的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学习活动设计

环节一:联系单元整体,导入新课教师活动1、激情导入:如有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如果用一句话来表达对祖国的热爱,肯定有这句话:厉害了,我的国!(出示PPT)2、联系单元整体,创设情境:第六课,我们认识了风景这边独好的美丽中国。这节课,我们来认识生活在这片热土上的中华民族大家庭。我们先通过短片来看看各民族同胞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吧!(播放短片)学生活动1、观看PPT,齐声说出:厉害了,我的国! 2、观看短片。 设计意图:激情导入渲染了这节课的情感基调。利用前一课所学内容导入,既温习了旧知,又很好地创设了情境,同时实现了单元整体教学的理念,为下面的学习做了铺垫。环节二:走进民族大家庭教师活动活动一:为什么称作“少数民族”。出示《汉族人口与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比例图》。引导思考:你从资料中发现了哪些重要信息?活动二:分布特点。1、出示《少数民族人口分布图》和《民族齐全的行政区域图》。引导思考:你体会到了什么?明确学习要求:先自主思考再同桌合作。2、引导交流,评价、总结。教师小结: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居住的分布格局,各民族人口流动频繁,促进了交流交往交融。 活动三:民族平等,彼此尊重。1、出示全国两会代表的参会照片,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结:我国各民族汇聚成为一个大家庭,形成了平等的民族关系。2、出示体现不同民族文化习俗的照片(美食、服饰、节日),引导学生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体会多样性,引发思考:我们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引导合作探究。小结:我国各民族的生活环境、文化习俗都有差别,各民族应该相互了解,彼此尊重,成为相亲相爱的一家人。学生活动学生观察比例图,并思考,完成导学单。1、(1)自主思考,想清楚自己的体会。(2)同桌合作,交流彼此的体会。2、组织语言,交流发言,并补充。1、观察图片,思考并交流:各民族都可以参加全国最重要的两个会议。各民族是平等的。 2、(1)观察图片,感受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并借助学习单进行补充完善,体会不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2)四人小组合作讨论:我们对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应该持有怎样的态度?体会到对待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应该包容和尊重。(3)汇报分享,补充归纳。设计意图: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这一环节,先让学生结合资料体验自主探究的过程,然后合作探究解决稍有难度的学习任务。从各民族的地理分布到文化习俗,环环相扣,充分体现出学生探索、研究的动脑过程,这不仅符合学生学习规律,而且培养了自主与合作的能力,保证学生顺利达到学习目标。环节一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民族大家庭的地理分布和民族关系,完成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一次情感沉淀,为后面环节的学习打下基础。环节三:血浓于水,共同缔造教师活动活动一:各民族经济文化大融合导语: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各民族不仅在地里位置上相互交融,还在经济文化上互通有无,实现大融合。1、出示《阅读链接》《活动园》,引导阅读并完成导学单,交流体会。 2、播放视频《昭君出塞》《新时代民族团结正能量》,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从古至今中华大家庭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小结:从古至今,在不断交往过程中,各民族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共同创造了祖国灿烂的经济文化大繁荣。活动二:血浓于水的情感连接导语:各民族之间不仅在经济文化上互通共荣,而且还有着血浓于水的情感连接。1、播放视频《彝海结盟》《三千孤儿入内蒙》。2、引导学生补充类似故事,充分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民族手足之情。 小结: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是啊,在长期发展中,各民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正如歌中唱的……(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学生活动 1、(1)阅读资料,完成导学单连线题。(2)体会古代各民族经济互通有无,文化相互借鉴。全班交流分享。 2、观看视频。同桌讨论:说一说自己的发现。深入体会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不可分割的关系。 1、观看视频,感悟血浓于水的民族亲情。2、适当补充自己知道的故事,可以用小组合作演一演的方式来讲述。3、借助星级评价表为讲故事打分全体学生起立,师生一起唱响《爱我中华》设计意图:《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指出,丰富学生实践体验,促进知行合一,引导学生参与体验,促进感悟与建构,构建综合性课程。本环节的设计在内容上由各民族经济文化交流交融过渡到情感层面的血浓于水,由浅入深;与内容相呼应,学习活动的设计从自学到合作学习再到演一演最后融入音乐熏陶升华,既用导学单实现了过程性评价,又锻炼了合作探究的能力,步步提升,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水到渠成,学生完成了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第二次情感沉淀,充分体现了“教师价值引导和学生主体建构相统一”的课程理念。环节四:蒙古马扬鞭奋蹄 ,共筑中国梦教师活动活动一:感受家乡发展导语:为了进一步加快各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出台了很多政策,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请看介绍。1、播放新闻截屏:《国家发改委等部门支持内蒙古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2、播放《内蒙古近十年发展历程》视频。3、出示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自治区、《模范自治区》等资料。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内蒙古能快速发展?活动二:小蒙古马共筑中国梦1、引导思考:少年强则国强,请你谈谈能为家乡发展,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做些什么?2、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老师能感受到大家的责任感和对中华民族大家庭深深的爱。最后,让我们用大声齐诵的方式表达对中华大家庭热烈的爱吧!3、出示诗歌,播放音乐学生活动1、观看视频等资料,引发思考:为什么家乡能快速发展?2、同桌合作交流,解答疑问。 3、交流分享,归纳小结。 小结:党的扶持和内蒙古作为模范自治区的努力拼搏谱写了发展新篇章,是内蒙古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 1、结合本课学习,畅所欲言2、感情饱满,朗诵诗歌。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把内蒙古自治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融入课程。从内蒙古的发展变化切入,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民族团结带来的好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思考青少年的责任担当,激发学生筑梦有我的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自豪感。最后以一首高昂的配乐朗诵《中国红》结束课程,既紧扣课题,又培养了情操,还升华了情感,一举三得。这是学生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三次情感沉淀。

6. 板书设计

7.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1)拓展作业:制定“小蒙古马共筑中国梦”行动计划并落实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热爱和责任担当。

(2)实践性作业:走进集宁战役纪念馆、集宁党史馆等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实践活动,结合课堂所学,用绘本、诗歌、海报、情景剧等自己喜欢的方式展示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特色作业的拓展延伸,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课程理念中“拓展育人途径,建立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育人机制”的要求,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提高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同时知行合一,打通了情感与行动之间的障碍,完成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第四次沉淀。

8.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借助导学单,完成课前预习和课堂检测。

教师运用互联网广泛搜集资源,利用剪辑软件截取恰当素材,课堂运用多媒体呈现。

9. 教学反思与改进

反观本课教学,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总结和反思。

(1)主线明确,切合《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要求。本课立足时代大背景,着眼于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素养和责任担当,聚焦“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创设了四个环节、七个议题、四次情感沉淀。其中“单元勾连,导入新课”“走进民族大家庭”“血浓于水,共同缔造”“蒙古马扬鞭奋蹄 ,共筑中国梦”四个教学环节,逻辑清晰,环环相扣,层层深入;七个议题指向明确,操作性强;四次情感积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实现了道德与法治课堂的价值性和知识性、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提升了学生的政治认同和责任意识,实现了课堂从知识到情感,从情感到情怀的升华,有效达成了立德树人的目标。

(2)活动驱动,知行合一。课程设计和拓展作业力求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运用任务驱动、情景体验、深入探究等多种方式打通学生知、情、意、行四个方面的障碍,使“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情感不断升华,为实际行动领航,从而增强学生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筑梦有我的意识和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落实了学科素养,达成了学习目标。

(3)不足之处: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反思本课教学,我认为最大的不足之处是课堂内容有点多,第二板块中的有些内容来不及深入探讨。

改进措施:可以把这部分内容设计在导学单的预习部分,让学生在课前通过自主学习加深印象

10. 学习评价设计

(1)星级评价表

2、《学习单》体现了课前、课中、课后的过程性评价,涉及知识、能力、态度等学科素养的评价。(见附件1)

课前预习

1、观察右图,你能说说“少数民族”名称的由来吗?

2、查阅资料或者请教家长,完成下表。

民族特有文化习俗

课上任务

任务一:观察下图,说说你的发现。

任务二:下面是部分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请你连线。

胡同满族

旗袍黎族

芦笙苗族

棉纺织蒙古族

课后检测

简答题:说一说对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句话的理解?

word该篇说课稿范文,全文共有528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说课稿.doc》
说课稿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