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性别语言比较的原因范文
语言不仅是一种符号,也是我们日常交流的工具。它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和文化的展示。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语言表达形式略有差异。通过研究发现,中韩两国男性和女性在发音、词汇、话语量和话题焦点上存在巨大差别,导致男性和女性在语言使用和对话风格上也存在明显不同。目前,跨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中韩两国人民交往频繁。男女之间的交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变得越来越复杂。由于文化差异和社会环境差异使得中韩两国性别语言在很多方面差距明显。通过对中韩语言性别差异及原因主题探讨,能够揭示汉韩语言性别差异的具体表现,找出影响性别差异的原因,并针对中韩性别语言差异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中国性别语言差异
1、音调差异
女性是普遍高于男性的,无论是日常讲话还是唱歌都可以很明显感受到这一点,我们常说的“男低音”和“女高音”就是这个原因。女性在表达时也会使用五种语调,比起男性的听起来要柔和的多。而男性在语调的使用上明显少于女性,他们一般只会用到三种,在一句话结尾时语调是坚定的、有力量的,这样听起来也是符合他们性别身份的,充满了男子气概。
2、词汇选用
在两性对词汇的选择上面,男性并不像女性那样掌握了过多的词汇,就像男女在选衣服时也有很大差异。比如男性会选择颜色暗淡、深沉的一些服饰,女性则通常会偏重于选择色彩鲜丽、款式靓丽的来穿。这一特点也体现在二者的语言交流时词汇的选择上,在使用色彩词汇方面,女性词汇量相对较多,不得不承认和她们对色彩的敏感度比男性高有一定关系。
3、句式结构差异
女性通常情况下在使用句式结构方面不会出现语法问题,这和她们细腻、细心的性别特点密不可分。比如中国女性在见面时可能会问“吃饭了吗?”而男性通常只会简单的说“吃了吗?”除此之外,女性在麻烦他人或者向他人寻求帮助时都会非常客气、委婉,比如用“你好、打扰一下”可以彰显出对他人的尊重,而男性往往简单的用“请”来代替。
二、韩国性别语言差异
1、词汇差异
韩语的词汇里存在着不少带有性歧视色彩的现象。在男女两性的语序上,通常都是男性在前,女性在后。由于长期的历史原因,社会和语言把女性放在了从属地位。心理上,韩国人习惯于认为有威望的人往往是男性,而当女性有威望时,似乎她们必须被视为特殊的例外。女性比男性有更多的词汇储备,她们也擅长使用各种修辞手段。因此,在解读女性语言时,他们通常不应该只看表面意义,而应该看女性表达的情感。然而,男性不善于感知他人的情绪变化,因此很难理解女性的语言。虽然女性对他人的情绪变化很敏感,但她们往往认为男性的语言过于复杂,因此往往误解了男性的真正含义。
2、沟通差异
男人沟通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获得信息或者传递信息,他们的话语带有目的性,通常为的是解决问题。而女人则不同,沟通是为了分享各种信息,通过信息的交流,表达情感,互相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女性的视觉广度也大于男性,所以,同样的位置和视角,女性能比男性看到的视野更大,且注重细节,也可以说是比男性看的清晰。男性倾向竞争,女性倾向合作;男性通过竞争来合作,女性通过协调来合作。女性喜欢面对面说话,有眼神的接触,有身体的语言(手舞足蹈)。女性遇事,就细节信息做决定。男性喜欢并肩说话,都看向某个地方,很少有眼神接触。男性遇事,就整体信息做决定。女性善于沟通,道德感较强,重视公平正义,有很好的耐心,做事不急躁,不冲动。善于观察人的情绪,懂得倾听于沟通,有很强的同理心和同情绪和公情能力。
3、音调差异
发声器官主要是喉,喉腔内有声带。当我们发音时,喉部肌肉收缩以收紧声带,呼出的空气撞击声带,导致声带振动并发出声音。男性喉结的尖锐突起在女性中不明显。而对于跨性别男性来讲,除了声音高低之外,最主要的就是丰富这种声音的色彩,给你的嗓音增加这种连续不断的“噪音”。因为低音其实你本来就能发出来,音色的差别更多的是声带的这种“无意识”、“无意义”振动不足。
三、差异形成的原因
1、语法差异
在语音方面,汉韩语言在音节结构、辅音体系上都有着比较大的差别。比如汉语没有复辅音,在语法方面,汉语语系为SVO,古代汉语有没有声调,而韩语是SOV孤立语。韩语还有词尾的变换,品词后加辅助语,汉语则没有这一变化。在汉语学习时需要区别对待。语用方面,韩语有非常多的敬语,而汉语中除了“您、请”等礼貌用语外,没有特定形式的敬语。但是汉语中有很多含有文化内涵的词语的用法,包括成语、俗语、歇后语等。韩文要比中文细分很多。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化体现,语言就是民族文化的体现。
2、生理原因
从生理性别的角度,在中文里,第三人称代词有“他”和“她”之分,其中单人旁的“他”通常指向男性或作为性别不明的默认称呼,而“她”则通常指向女性。可是往往社会性别(一个根据社会与文化影响认为定义的概念,例如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也同样遵守着生理性别定下的这一默认的二元结构:如果一个人不是“他”,就一定是“她”,非黑即白。因为男性和女性的声带不同,男性的声带又长又粗又松,所以声音听起来又深又粗;女性声带又短又细又紧,所以她们的声音显得尖锐而细。此外,女性认为尖细的嗓音更能体现女性气质,展现女性特有的温柔善良之美。女性的音高比男性高,男性的音高范围比女性宽。因此,女性在日常交流中通常会使用声调,而男性通常情况下会过多的选用降调。
3、社会地位
在日常表达中,在性别并不构成必要信息的情况下,人们也时常下意识甚至是自然而然的发表带有性别定型观点的表述。同时,也有许多加深性别定型观念的表述。“男人帮忙家务“往往就已经默认做家务是女性应该做的职务。尽管表达的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这句话的前提,却已经在潜移默化中促进了性别定型的发展。男性气质往往被定义为阳刚,勇敢,“男儿有泪不轻弹”,而女性气质往往被定义为照顾家,温柔,服从,会做家务等。这些气质往往随着生理性别被强加到社会定义的社会性别上,导致许多和传统定义下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不服从的人群得到迫害。和中国不一样,韩国重视个人利益和团体合作。在社会进步之时,各国都有男女不平等的存在,但是韩国短小且依附于他国的历史中,似乎连山阴公主、叶卡捷琳娜大帝和伊丽莎白这样的特例也不存在。在韩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女性的主要职责是传宗接代,相夫教子,服侍公婆,因此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社会上女性的地位一直以来都相对低下。在农耕文明里的婚姻关系是妻从夫居,男女两性的价值和作用是不同的。在中国文化中讲求的是一种“无中生有”,可以看到男女两性关系的起源同样如此。从盘古的开天辟地开始,作为阴阳合体的混沌未开到太极生两仪,再到男女诞生与天地分化。男女两性就是在这种“混沌”的“无”中逐渐分化成具有不同作用与价值的“有”。在神话传说中,女娲捏土造人的故事体现的就是一种贵母文化——在早期母系社会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这体现出的就是古代人类起源文化中对于“女性是生命之源”的一种刻画。
四、性别语言差异应对策略
通过对中韩两国性别语言的比较研究和相关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中韩两国男性和女性的成长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不同,形成了具有明显差异的语言特征。因此,通过了解和学习中韩两国的性别语言特点,我们可以尝试了解对方在交际过程中的话语风格、思维方式和表达行为,并采用适当的交际语言,从而使中韩之间的性别沟通更加有效,减少沟通误解。我们自身需要有性别敏感度,但是也不能过于敏感。并且在使用语言时,我们不要把个别现象当作普遍化的语言去表达,从而避免一些无意识、不普遍的歧视话语被我们使用。
生活中,由于性别差异,男生和女生,经常在很多思想和说话方式上,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分歧。对于中韩性别语言分析,发现与男性相比,女性更敏感、更担心。他们经常因为生活中的琐事而影响自己的情绪,所以很容易形成情绪化的言语。在这种情况下,女性歇斯底里的语言只是为了发泄她们的情绪。他们不能考虑自己所说的话,也没有考虑到后果。此时此刻,男人应该宽容、耐心、宽容地接受女人的情感言论,甚至无端的指责和无理的噪音。同时,要正确理解对方话语的真实意图,避免因缺乏理解而产生误解和隔阂,不要冲动行事。
总结:性别,作为一个影响语言输入和输出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影响到所有语种的交际语用能力获得。“语言本身并不具有性别区分,而是使用它的人选择赋予它歧视的意义”。男女沟通风格存在很大差异,而影响因素很复杂。面对当下的社会现状,改善这一现状非常关键,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差异,在理解彼此的基础上,调整自己的心态,重视沟通,学会倾听,在这种差异中寻找一种契合,减少因沟通不畅带来的各种障碍和困境,从而更享受交流的乐趣。语言修养是个人很重要的品德修养。首先我们要推进性别平等教育,提高教育水平以增强个人素养;同时也要关注家庭教育问题,加强家教家风建设。要有性别敏感度,要规范自己的语言使用,从而文明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