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管理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寄语]经济学管理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经管论文 篇一
关键词:课程建设;方法;质量管理体系
课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是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各高校的经管类课程在经过多年的建设后,面临着稳定、持续地提升教学质量的问题。由于经管类课程教学质量是多种资源的集合体,因此,必须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理论,开展经管类课程质量分析。在明晰该课程各种质量要素及其相互间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的方法构建该课程质量管理体系。
一、构建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必要性分析
经管类课程是多学科交叉的科学,即涉及宏观的政治、经济、技术等内容,又以微观经济主体行为为研究对象,具有内容广、信息量大的特点。经管类课程的教育服务质量管理水平决定着该课程的授课质量。构建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是我们稳定、持续地提升教学质量的科学方法。
1.构建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是高校质量管理实践的需求
教学服务是教师和学生互动式的学习过程具有即时性的特点。从高校质量管理适用的理论方法看,目前已走出质量管理的初级阶段;5年一轮的高校的质量评估使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和方法得到广泛的应用;特别是近年来高校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已使教学服务质量有所提高,但具体执行环节要素多、部门散、运行能力不强的实际情况削弱了高校组织质量管理的有效性,迫切要求以课程为对象,研究课程教学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最终达到提升高校组织整体质量管理水平的目的。
2.课程质量管理体系与高校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联系
目前已有的高校质量管理体系分为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分人才种类的质量管理体系两类:(1)全面的质量体系是以高校组织整体为研究对象而建立的,就是对“教育服务”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所形成的过程网络实施控制,通过识别与体系相关的过程,确定过程相互作用并确保过程有效运行和受控,运用“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方法,以实现策划结果和持续改进;(2)分人才种类和层次的质量体系是以产品为对象建立的,就是对某种类人才产品质量形成全过程为基础的“教育服务”实现过程和支持过程所形成的过程网络实施控制。
我们拟建立的经管类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上述两种质量体系的具体落脚点,是组织整体和分人才种类质量管理体系的具体执行系统。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是依据质量管理体系的系统、过程原则,为保证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结果,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资源进行等进行全面的、系统的、有效的管理子系统。与其他课程质量体系相互并列,支撑着高校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
3.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是多层次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的基础
由于经管类本科生课程是硕、博课程的基础。构建的经管类本科生课程质量管理体系能稳定地提升多层次课程质量,在促进学院教学、科研等方面起到支撑作用。
综上所述,经管类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指为该课程教学服务应具有技术和功能性方面内容建立的指挥和控制组织的体系,是指为实现该课程教学服务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的集合。与组织整体质量体系不同,它是保证实现该课程优质教学服务质量而建立的,由任课教师组成的、按课程纵向流程设置的全过程管理的所需资源构成的系统。
二、经管类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构成要素分析
以课程为对象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便于进行影响教学质量的原因的分析,有利于措施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完备的教学流程、文件和制度,严格的监管措施等是基础;教学质量管理的自动化装备与设施、教师的全员参与以及管理人员的管理素质等是必备的资源条件。因此,分析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构成要素,找出教学资源配置、管理上的差距,便于在课程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解决。
经管类课程教学服务的质量是学校系统向学生提供的一种利益,其服务产品从结果看具有无形性、非储存、提供和支付的同时性、服务对象产品的差异性等特性;从过程看具有技术性、功能性等质量特性。因此,经管类课程质量管理体系构成要素从内容分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资源建设、教学管理等要素;从教学服务的本质可分为结果质量要素和过程质量要素。
1.经管类课程教学服务结果质量要素分析
经管类课程教学服务结果质量既教学服务的质量标准、环境条件、以及服务项目、服务时间、服务设备等是否适应和满足大学生的需要?
经管类课程教学服务结果质量表现为课堂教学和网站教学两种载体。课堂教学服务是在一定时期内综合运用多种教学资源按计划提供教学服务的综合载体,是适时性的服务;而将该课程教学资源应用现代技术手段形成的该课程网站是新颖的表现形式,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虚拟课堂。
目前支撑经管类课程结果质量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师、课程教学内容资料及其管理水平。经管类课程教学内容资料包括教学大纲、教学课件、习题库、教材、参考文献等。将课程教学资料在网络教学平台适时上传形成虚拟课堂。
2.经管类课程教学过程服务质量要素分析
教师的仪态仪表、教学态度、教学程序、教学行为是否满足学生的需要?
教师是教学资源中的重要资源,他即参与其他教学资源的准备过程,也综合运用其他教学资源完成课堂教学服务过程。开课前的准备过程、综合其他资源过程和开课过程中的使用之的过程,构成经管类课程教学过程服务全过程。其中,开课前的准备过程、综合其他资源过程是过程服务质量要素内容。
在教学资源准备过程中,例如教师能力的准备包括:教学队伍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合理,教师队伍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经验丰富。一方面,积极为中青年教师学习深造、攻读学位、进修培训、学术交流创造条件,引导和鼓励中青年教师参加、争取和承担教学研究、校青年基金项目、博士基金项目和纵、横向科研课题;另一方面积极为中青年教师提供了教学观摩的机会和条件,定期组织开展教学法活动,研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大纲、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分析所承担的课程在人才培养模式和整个教学体系中的定位与作用,论证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交差与衔接,正确处理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的灵活应用及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的关系等。该阶段是保证教学服务结果质量的基础,其质量特性表现为教学资源齐备。公务员之家
教学资源综合过程,是将教师、教学资料、地点等资源按教学纲要形成拟开课程的教学进度计划表,其质量表现多个教学课程任务,要达到就某一课程看要求各种资源关系明确、比例适当。该阶段是保证服务结果质量的关键环节。
综上所述,课程教学服务结果质量及其教学过程服务质量是互相作用、相互支撑的关系。过程服务两个过程的质量是教学资源使用过程顺利实施的基础保证。因此,系统地、综合运用教学资源,开展教学活动,使其课堂教学、网络教学及时、准确、流畅是科学有效的方法。
三、确定构建经管类课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
针对目前高校课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系统管理意识不强、过程管理能力薄弱、工作接口缺少明确规定和控制机制等问题。本文在前两节系统地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因素基础上,提出建立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的原则和方法,应用其可提升课程教学管理水平,并支承高校组织质量体系的运行和发展。
经管类课程建设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高校提供教育服务的特殊性,都要求认真研究高等教育服务质量形成的过程、规律和管理方法,制定解决各种经管类课程建设问题的措施,并持续地进行质量控制。以教师的教学方式与时俱进、创新的同时将课程建设与现代学习方式联系起来,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为学生营造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轻松愉悦的开放式学习环境。因此,经管类课程课程质量体系建设的原则方法是规范化和制度化、系统综合性、树状网路化。
1.经管类课程教学文件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遵循课程建设评价标准,应用PDCA循环方法在逐项分析后,制定该课程质量提升方案。形成经管类课程教学资源的规范化文件和主讲教师培养的制度化文件。既包括教学资源的规范化,又包括主讲教师培养流程制度化。
(1)课经管类课教学资源的规范化。经管类课程的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案、教学课件、习题库、教材、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料经过多次完善,走过了从初级质量向高级的研磨,并在经管类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上适时公布。
(2)经管类课程主讲教师培养流程制度化。经管类课程教学是多种教学资源质量的综合,其中人力资源是关键因素。凡进入经管类课程建设小组的主讲教师需经过培训。其流程包括:①参加学校组织的岗前培训;②为青年教师指定教学导师;③帮助青年教师制定具体的培养发展计划;④全面熟悉各教学环节;⑤进行开课前验收试讲;⑥助课;⑦独立开课;⑧质量跟踪,培养提高。
2.经管类课程质量要素的系统化
课程教学服务质量体系是一个把与成果质量有关的组织结构、过程和资源等组织起来的有机整体,强调系统性和协调性。其理论核心是质量控制过程。即对形成最终成果的全过程实施过程控制,对影响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监测、纠错、反馈、修正,以保证每一过程质量在严格的监控之下运行。这种管理方式既构建起高校内部机构之间职责明确、相互联系和沟通的网络式管理模式,又通过对于人才产品质量形成的每个环节质量管理程序和要求的规范,达到合理地配置资源、协调生产关系、实行有效监督、建立反馈和持续改进其质量的目的。
质量体系既是一种理念、原则,又是一种管理方法。我国的大众化人才培养的系统化、科学化、规范化的质量管理,课程教学服务质量体系满足大众化教育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手段。提供优质教学服务。
3.经管类课程质量因素之间树状网路化统的观念,找出各功能间的内在关系,摸清该经管类课程的所有功能,并表明该活动对象的最终目的和实现该目的的全部手段,功能系统如图1所示。
四、结束语
本文通过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构建方法研究,明确了构建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学改革,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特别是在对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的组成要素分析的基础上,就建设一优质的教师队伍、教学方法、教材、教学管理制度等提出了理论方法支持等,经管类课程质量体系创建是质量管理里理论在教学服务的实践应用,正是高等教育服务的质量管理理论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茂勋。ISO9000质量管理模式及其在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中的运用[J].高教论坛,2004,2:56~59
论文经济管理 篇二
[关键词]现代医院价值链服务利润链营销战略
一、现代医院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迈克尔·波特提出。每个企业都是采购、生产、营销,以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作业的集合,所有这些作业都可以用价值链表现出来。企业每完成一项作业都要消耗一定量的资源,而作业的产出又形成一定的价值,转移给下一个作业,按此逐步推移,直至最终把产品提供给企业外部的顾客。最终产品作为企业内部一系列作业的总产出,凝集了在各个作业上形成而最终转移给顾客的价值。
医院作为服务行业,其服务的目的是治疗疾病、产出健康,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医学知识的拥有和使用,以及社会、病人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认可上。医院价值链,即医院运营的各种作业的集合,包括基本作业和辅助作业。
基本作业主要有:内向物流,包括良好的药品、器械管理及即时将其运送到各部门和科室;运营,即利用各种资源为患者提供诊疗救护;外向物流,即提供合理的交通、运送方式,便于患者到医院就诊;营销与销售;服务,主要指延续性服务,如传统的随访工作。
辅助作业主要包括:采购、技术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基础结构建立等。
在医院管理中可以运用价值链管理重组医疗服务流程,具体实践策略如下:
第一,强化可以增加医疗服务价值的增值作业,同时减少或者消除不能增加医疗服务价值的非增值作业。减少各种物资在各部门之间的运输时间、病人待诊流程中的等待时间、病人的手术准备时间、检验科对标本的复核流程等。如减少“退药”作业这一非增值作业环节,医院可以通过加强医生和药房之间的沟通来降低处方的失误率以解决这一问题。
第二,简化和压缩非增值作业。如对门诊实行预约挂号制,或取消挂号制,实行病人持卡就诊制,对门诊就诊流程实行网络化管理,以减少病人排队和待诊时间。
第三,整合作业流程。英国伦敦的Hillingdon医院在医疗服务流程重组中,将血液检查从原来由中心检验室进行改为在患者所在的临床科室进行,使等待血液检查结果的时间大大缩短。瑞典的Stockholm医院在手术流程重组中,通过建立手术准备室,在手术准备室为病人适时进行预麻醉,成功解决了原有手术流程中,由于病人在手术室内所导致的上一个手术结束到下一个手术开始之间平均需要59分钟的问题;通过对各手术室功能的整合,改变了过去一个手术室只进行某些种类手术的做法,不但解决了手术室的瓶颈问题,而且在增加手术数量的同时将其16个手术室关闭了4个。
第四,将医院的物资流、药品流、资金流和服务流统一起来,最终形成资源、作业、成本及价值的有机结合,获取竞争优势。
二、现代医院的服务利润链管理
1994年,由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赫斯凯特(JamesL.Heskett)、萨塞(W.EarlSasser)、施莱辛格(LeonardA.Schlesinger)、琼斯(ThomasO.Jones)等提出了“服务利润链”这一服务管理模型,如图所示:
顾客所获价值是服务利润链的核心,是指顾客所获得的服务过程与服务结果质量同顾客总成本之比,它连接着企业的内部员工管理和外部的市场经营;顾客所获价值决定着顾客满意度,顾客满意度决定顾客忠诚度,顾客忠诚度决定企业获利能力,企业获利能力最后决定企业内部服务质量和员工满意度。
对于医院服务利润链而言,临床一线人员的满意度取决于医院对他们的服务和行管、后勤人员对他们的支持性服务。一线人员的满意度直接决定了他们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他们的忠诚度和工作效率决定了他们在工作中确保患者的利益和价值:诊断明确和诊疗有效,对患者心理、社会因素的关注,以及为患者就医提供方便,对医疗费用的解释,以及大处方、滥检查的相对减少等;只有患者获得他们期望的价值,才会对技术、服务、收费等多个方面满意,才能保证患者的满意度;满意的患者很大部分会成为医院的忠诚患者,忠诚患者在有新的医疗服务需求的时候,会再次到医院就医,会向其他患者称赞医院、推荐医院;忠诚患者的长期价值会使得医院业务量增加,医院经营成本降低,医院品牌形象改善,医院竞争力增强,并最终确保医院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医院的经营和竞争能力将会进一步提升医院对员工的服务质量和员工的满意度、忠诚度情况。
现代医院管理可以根据服务利润链模型调整相应的管理策略:
第一,更好地实施员工关系管理,包括从制度上、组织上、经费上等方面建立开展员工关系管理的保证机制;完善沟通渠道,如建立一系列有利于内部沟通的制度,了解员工的愿望和需求,开展一些例行性的沟通活动;关爱员工,帮助员工平衡工作与生活,关注员工生活中的热点和难点,解决员工思想上的包袱;完善对员工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完善对员工的绩效考核机制,并将绩效考核结果体现在薪酬、晋升、培训发展、职位变动等方面上。
第二,更好地实施患者关系管理,培育满意患者、忠诚患者。成立患者关系管理部门,建立患者数据库,广泛收集和储存有价值的患者信息,并进行有效的定期更新。
第三,开展关系营销,建立和保持顾客关系。成立电话咨询中心,随时为患者解答疑问;加大院内院外的宣传,利用患者数据库实施相关的销售,如定期给患者打电话了解他们的病情并告知其注意事项,利用患者口碑开展患者推荐活动,长期忠诚患者的口碑宣传效应会发挥很大的作用,间接地帮助医院创造效益。
三、基于SWOT分析的现代医院战略规划
SWOT分析代表组织的优势(S)、劣势(W)、机会(O)和威胁(T)的分析,实际上是对组织内外部条件的各方面内容进行归纳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其中优势的分析主要是着眼于组织自身的实力及其与竞争对手的比较,而机会和威胁分析将注意力放在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的可能影响方面。
1.现代医院优势分析
(1)机制灵活,与市场结合紧密,市场营销运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强。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强势宣传,高薪聘用专家,突出专科特色,打造品牌,吸引病人就诊;对于已就诊的患者,强化其对医院忠诚度,以如何帮助预约复诊等方式,让其逐步成为忠诚客户。
(2)逐渐建立价格优势。医院根据实际服务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自主定价,根据具体实际打造“平价医院”、“老百姓看得起病的医院”,符合市场规律。
(3)提供温馨的服务。导医为患者提供全程就诊服务,宾馆式的服务待遇让看病成为一种享受。逐渐推行人性化、个性化服务,尊重病人的隐私;针对前来就诊的每位患者建立健全病历档案,定期以电话或短信的形式发送祝福健康语;前来就诊住院患者实行免费接送,加强医后、术后跟踪回访服务,将病人的关心延伸到院外,有效改善医患关系。
2.现代医院劣势分析
国家对待国有医院与民营医院政策上不能一视同仁。对民营医院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指导,如医务人员的身份转换困难、职称评定、医院项目设置、人事、政府监督者等方面。
3.现代医院机会分析
面对激烈市场竞争的医疗市场,面对医疗市场秩序的不够完善,要吸引患者,必须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充分利用现代医院经营管理上的灵活性,自主确定医疗服务项目和自主定价,只要看准市场机会,很快能调整战略思路。
4.现代医院威胁分析
(1)医疗市场份额有限,各种不同类型的医院都将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抢占市场份额的意识和行动是保证医院生存和发展的先决条件。
(2)部分从业者虚假广告,形成了对现代医院信任危机的考验。
(3)有些医疗纠纷处理不妥,后果严重。
因此,现代医院只有发挥优势、克服劣势、利用机会、化解威胁,才能找到发展的空间和成长的机会,并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1)转变经营理念,不断创新。现代医院要发展,必须应用现代经营管理模式,走出关系式经营管理模式。
(2)严把质量关。质量是现代医院的生命线:一是人才引进严格把关,人才决定医疗水平和医疗质量的高低;二是引进高水平的管理人才,尤其是要引进既懂业务、又懂管理的综合型人才。
(3)打造信誉、权威。聘政府或专家学者顾问团,与著名高校联合打造博士后培养基地等。
四、现代医院市场营销战略
现代医院营销战略是以扩大医疗市场份额为目标战略,不断扩大自己的形象,树立诚信、廉洁的奉献精神,开展独树一帜的核心技术,提供患者预期的、贴心的、超前的服务,不断创造需求,吸引病人,占领更多的医疗市场。
1.现代医院营销战略的4Ps
(1)产品,即服务,服务范围很广,并有所侧重,如“微笑活动”、“家庭病床”等。
(2)地点,即医院为使病人接近和得到其服务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3)促销,医院将其服务类型或技术告知患者并说服其来院诊治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4)价格,不同的诊疗方法有不同的价格,通过病人选择不同的服务方式,而合法进行不同的收费。
2.现代医院营销战略的4Cs
(1)顾客问题解决,医院通过精益求精的医疗技术帮助有医疗需要的人们解决问题。
(2)顾客的成本,病人就诊所需的花费,医护人员技术高,信誉好,价格合理。
(3)便利,看病或就诊时方便、快捷程度。
(4)沟通,在医院的顾客大部分是病人,他们不仅是来看病,也希望与医务人员进行交流和沟通。
因此,现代医院综合运用以下的各类营销战略:
第一,品牌战略。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医疗设备的先进水平、医院的管理水平、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乃至医院的环境和医院的总体形象都会成为患者选择就诊的条件之一,所以树立品牌意识,打造名医名牌是市场经营观念在医院管理中的重要体现。医院的品牌,除了医疗服务作为特殊产品所固有的技术含量、质量和价格三大要素外,还应有专家知名度、专科特色、高精尖仪器、技术水平及优质服务等要素形成的无形资产。
第二,服务战略。重视服务流通的各个环节,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心,严格操作程序,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处处体现人文关怀,用优质服务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提高患者满意度。从患者需求出发,提供能基本满足患者的无形服务。如给以细致入微的护理,深入浅出的解释,合理有效的检查,精湛高超的诊治技能,舒适安全的病房条件,和蔼可亲的服务质量等。
第三,价格战略。医疗服务的价格要根据国家的有关政策规定,并结合医疗市场需求确定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政府指导价,营利性医疗机构实行市场调节价;在不增加社会医药费,确实减少药品收入的情况下,提高医疗服务价格;在医疗服务价格内部,降低大型仪器设备检查价格,增加劳务服务如诊疗费、护理费、抢救费、手术费的价格;基本医疗服务项目的价格应严格执行政府指导价,非基本医院服务项目的价格可以实行市场调节价,但在实施时要增加透明度,实行明码标价,让就医患者自愿选择。
参考文献:
[1]贺杨杨:浅析价值链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财会通讯,2007年第6期,19~20
[2]Heskett,J.L.,Sasser,W.E.,Schlesinger牛海鹏等译:L.A.服务利润链[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20
经管论文 篇三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法;经管类课程;教学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经管类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突出,《劳动经济学》课程也不例外,每个人的工作、学习及生活决策都可用劳动经济的原理加以解释。比如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收益分析、职业选择与转换、劳动力流动、关于工资的调整问题与工资率的控制问题、收入分配与差距、劳动力市场的歧视、教育与培训的发展问题等都与学生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这决定了理论学习对学生是一种挑战,而如何才能使学生对那些看似高深的理论产生兴趣,并将所学到的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指导自己的实践,这是教学中必须关注和思考的问题。该课程的教学对教师也提出了较高要求。其实,经管类课程的教学大多面临类似的困境。
为了破解经管类课程教学困境,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基于本校公共事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三个专业,四个年级的师生采用了问卷调查法、现场观察法与访谈法等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问卷调查法一部分是针对学生的,目的是要了解学生对参与式教学方法的认识程度和认可程度;另一部分是对相关专业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调查。观察法主要是结合期中教学检查,采取随机听课形式,通过现场观察,了解印证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情况。访谈法主要是深入到学生、教师中去,通过提纲访谈的形式去获取相关的信息。
为获取有效信息,提高问卷调查的信度和效度,学生的问卷的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及一道开放式问答题。采用随机抽样和分层抽样的方法,利用课间休息的形式在本校部分学生中进行调查。整个调查持续了将近两个月,期间发放教师问卷50份,回收问卷49份,剔除无效问卷和缺损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46份,回收有效率为92%;发放学生问卷共220份,回收问卷215份,剔除无效问卷和不符合要求的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210份,回收有效率为95.5%。
二、参与式教学法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的运用现状分析
《劳动经济学》等经管类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方式、手段、考核方法上均存在诸多类似的弊端:
(一)在教学内容上,各门课程仍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完整性为主对课程知识加以介绍,拘泥于对原理条文的苍白的解释,缺乏对社会实践和最新理论成果的有效融合。
(二)在教学方式上,偏重于灌输式,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尚未真正确立。首先,填鸭式地灌输知识很难内化成学生的智慧和才能,在追求知识灌输量极大化的同时,不可避免地压抑和挫伤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新意识,不利于培养出真正的创新人才。其次,能够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参与式教学运用不足。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当被问及到课堂氛围时,70%的学生选择了茫然、压抑,只有15%的学生选择了满足。在被问及到“师生一起讨论有关问题吗?”47.6%选择大部分老师会;41.4%的学生选择少数老师会;4.8%选择不会;6.2%选择所有老师都会。在被问及到“师生交流经常采取的方式是?”,57.1%的学生选择了提问方式;28.6%的选择了讨论方式;9.5%的学生选择了网络方式。在被问及到“任课老师会经常鼓励同学阐述自己的观点吗?”23.8%选择大部分老师会;47.6%的学生选择少数老师会;9.5%选择不会;4.7%选择所有老师都会。
这说明目前经管类课程“教师讲、学生听”、循规蹈矩的讲授式教学仍是主流,师生交流手段、方式比较单一,大多数老师不注重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学生的情绪在这样的课堂上有压抑感,必然会阻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三)在教学手段上,多媒体、网络等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不足或存在着功能性缺陷,学习的效率和效能亟待提高。调查发现,经常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老师占绝大多数(90.9%),仅有9.1%的教师较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通过对学生的访谈和现场观察发现,绝大多数的多媒体教学实质上是讲授式教学的改版。教师通常是把所要讲授的内容做成课件,利用多媒体在课堂上播放给同学们看,但授课方式仍然以讲授式为主,这说明教师依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效果的评价以考查学生的记忆力为主,基于分数判断学习效果,考察学生的就业能力的相关测试机制尚未确立。这直接导致部分学生学习动机不纯,“混”学分现象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
上专业课不买教材,不记笔记,下课拷课件;学生的注意力不能够集中到课堂教学上来,出勤率低、部分同学人在心不在;对提问不积极思考回答,参与讨论也不积极;对作业敷衍了事,从网上下载抄袭;考前依赖划范围,考试作弊,答卷马虎等等。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但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甚至连最基本的要求(如掌握劳动经济学的基本概念、模型与方法)也达不到。
总之,在经管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未能有机结合起来,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养成素质的教学目标没有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差。而大学生思想活跃,参与意识、表现欲望强烈,对“居高临下”式的空洞抽象的权威说教比较厌倦。其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受到不同程度的压抑,影响创造性才能的发挥。
三、在经管类课程教学中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必要性
首先,这是改变课堂教学氛围的需要,也是学生的期望。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当被问及到“你所希望的课堂氛围是?”活跃兴奋的(85.7%),和谐平等的(57.1%)、宽松的(28.5%),最不喜欢的是严肃氛围。对教学氛围的渴求反映出学生对实施参与式教学的内在需求。在问及“你希望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时,引导者(90.5%),知识的传播者(71.4%)、指导者(38.2%)。这说明,学生不再仅仅希望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希望它们是自身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等。
其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培养开拓创新型人才的需要。根据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麦可思的一项针对中国2007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来看:中国企事业单位对应届大学生的求职与工作能力需求最看重的是5种能力:积极学习、学习方法、有效的口头沟通、积极聆听、理解他人等。前五项能力主要是学习能力和沟通能力,但毕业生普遍达不到工作要求的能力水平。(工作能力的最高水平是100%,企业一般要求到40%以上,毕业生掌握的水平多在30%到50%之间。①)这种状况使得劳动力市场上一方面是用人单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大学生毕业即失业的比率居高不下。
这充分说明高校培养模式与方法存在缺陷,严重与就业市场的要求脱节。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绝非速成,而是贯穿在整个大学的教学实践中。这就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研究新的教法来替代“填鸭式”教学方法,改变老师只管“教”、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即创新能力、学习力、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与交流能力、合作能力等。
最后,学生有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需求性。
根据调查及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如果教师组织讨论,学生是否会主动参加的关键在如何组织。在调查中,当被问及“如果老师分组讨论,你会主动参加吗?”90.5%的学生选择“大多数情况会”。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的热情比较高;当问及“你希望老师给你机会在讲台上阐述有关见解吗”,有71.4%的学生选择“希望”,23.8%的学生选择“非常希望”。这说明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大多数的学生有参与教学活动需求。
(二)实施参与式教学法的可行性
首先,教师教学观念与方法的逐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变化指引教师的教学行为。在接受调查教师中,认为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占83.3%,认为教学应该以“教师”为中心的仅占6.7%。这说明,绝大部分教师的观念已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这种教学重心的转变为参与式教学的实施扫除了一个障碍。在问及“您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时,有70.4%的教师选择了“引导者”,65.9%的教师选择“知识的传播者”,50.3%的教师选择“指导者”,10.7%的教师选择了“协作者”。这说明,绝大多数的教师已经不单单把自身角色定位在知识的传播者,而是朝着多元化发展。
其次,学生自主学习观与学习能力的增强。当问及“你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如何?”时,71.4%的人选择“大多数情况可以”。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已具备自主学习能力,不再希望教师把知识直接灌输给自己,而是希望自己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建构知识。自主性学习是参与式教学得以生成的主要方式,参与式教学的过程就是学生自主学习形成、发展、突破的过程。具备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参与式教学的实施至关重要,学习观念上的转变为参与式教学的互动提供了基础。
在问及“是否使用网络搜集资料”时,85.7%的学生选择“经常使用”,9.5%的学生选择“一直用网络搜集资料”。这说明绝大多数学生己经具备搜集资料的能力,这将使他们在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更好地进行有效的交流与合作。
三、结论与建议:参与式教学法与经管类课程的契合路径
综上所述,虽然目前大多数经管类课程教师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一些参与式教学方法的基本手段,如提问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社会实践调查等,但存在的问题是机械式的应用这些手段,没有把课程特点与具体教法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系统的实施方案,随意性较大,流于形式,实施效果很差。因此,教师如何根据课程特点,把参与式教学方法与具体课程的教学过程结合起来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以形成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良好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综合上述调查分析与《劳动经济学》课程的参与式教学实践情况,笔者认为参与式教学法与经管类课程的契合路径如下:
第一,把参与式教学法的具体形式如分组讨论、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结合劳动经济学的课程特点统筹安排,优化教学内容是核心问题。教学内容不可能面面俱到,教师应该思考如何在保证教学效果前提下,从整体上做到典型性与完整性;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鼓励他们参与撰写各种学术小论文或调查报告;如何适时介绍学科前沿的研究内容和方向,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激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热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键问题是老师必须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潜能。例如,讲劳动力市场歧视理论时,教师利用“头脑风暴法”引导学生列举劳动力市场歧视社会现象或问题,要求学生尽量提出自己不同的解决办法。这种方法可引发学生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比单纯讲理论模型效果好。公务员之家
第二,教师必须把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有机结合,处理好理论的一般性和案例的个别性之间的关系。例如在劳动经济学的案例教学中,大量选用京津两地的素材,运用京津两地的劳动力市场发展数据和案例来充实教学内容,在保持课程基本原理、基本框架体系的完整性的同时,增加具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特色的内容以紧扣学生的兴趣点,吸引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并且重点研究学生自行调查取得的第一手数据能否进入案例库的可行性以及如何组织案例教学的全过程。
第三,引入参与式教学法对教师具备的能力素质如知识面、表达能力、思维敏捷度、组织与协调能力等方面提出了较高要求。参与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必须从一个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的角色转化为一个指导者、组织着、协助者的角色。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完成角色的转换是关键。
第四,组织实施好课外实践教学,使其不流于形式。在实践体验式参与中,学生要进行调查研究、参观访问、撰写调查报告或心得体会。而教师应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实践和理论教学的内容来选题、对学生进行分组、指导问卷设计显得尤为重要,否则,实践教学有可能流于形式。在劳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当前的劳动经济热点问题结合专业特点构建了一个课程论文选题库,并且根据笔者自己的理解不断更新选题,引导学生去关注、钻研实际问题,取得不错效果,有多个本科生论文在专业学术杂志上发表。
第五,转换考核形式。标准化的试卷考试方式使得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应付”,不但容易磨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且不利于培养其自主学习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笔者正在尝试淡化期末笔试的比重,更注重平时分组讨论的表现以及学期末的课程论文水平。论文形式的考试可以充分调动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从大量的参考资料和独立思考中发展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甚至能发现课本、文献和权威们某些不甚完善之处,这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学习方式。教师应该深入思考标准考试和论文形式的考试如何结合才能既巩固基础知识,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切实学有所获。
参考文献:
[1]曾湘泉:劳动经济学[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论文经济管理 篇四
1.1教学的目的
了解以公司法为核心市场主体法、以物权法和知识产权法为核心的财产法、以合同法为核心的市场交易行为法、以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为核心的市场交易秩序法、税法为核心的市场调控法、以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为核心的市场监督法、以民事诉讼法和仲裁法为核心的经济纠纷解决法。
1.2教学的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依照体现人民意志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法律治理国家,而不是依照个人意志、主张治理国家;要求国家的政治、经济运作、社会各方面的活动统统依照法律进行,而不受任何个人意志的干预、阻碍或破坏。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立法活动,2015年3月15日修改并实施的《立法法》第八条规定,下列事项只能制定法律:“……(六)税种的设立、税率的确定和税收征收管理等税收基本制度;(七)对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八)民事基本制度;(九)基本经济制度以及财政、海关、金融和外贸的基本制度;(十)诉讼和仲裁制度;……”只能制定法律的(六)到(十)项都是关于经济法的,足见经济法教学的意义重大。
2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师的问题
首先,教师没有实践经验。很多教师直接从这个大学到那个大学,没有实际进行过立法、司法、执法等领域的法律操作,举的案例都是从书本到课堂,很不生动;其次,教师教学没有针对性。很多教师不管下面坐的是那个专业的学生,教学往往采用相同的案例轮流适用,忽视了经管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的差异性;最后,教师教学不能与时俱进。随着我国依法治国的不断推进,经济立法也在不断完善,司法领域出现很多新型案件,但很多教师还是使用老案例旧思路教学,不进行前沿理论的研究。
2.2学生的问题
首先,经管类专业学生对学习经济法认识不足,经济法是平台课或专业基础课,不是经管类专业主干课程,很多学生没有考虑为什么学经济法?学到了什么经济法知识?更不知道如何具体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经济法律问题?其次,经管类专业学生缺乏相应的法律基础,对经济法的没有兴趣,没有兴趣怎么学好经济法?最后,经管类专业学生草率应付经济法考试,学生为了通过考试,使用要求老师考前划重点或者作弊等方式来应付考试。
2.3教材的问题
经济法教材的滞后性。教材是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和价值观念、进行教学活动的基本工具,具有静态性。但是经济法顺应于国家立法、司法、执法等法治发展进程的,经济生活也是日新月异,不断会产生新问题、新案例,具有一定的动态性,因此经济法教材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一本落后的教材,怎么给学生使用和老师教学?
2.4课时的问题
由于经济法在经济管理类专业不是专业主干课,很多学校往往只开设32学时到40学时,导致很多内容没有时间讲解。对于没有法律基础的经管专业的学生来说,这么短的教学时间,理解法律条文都存在很大难度,更不谈用法律知识解决实践问题。没有足够的学时,怎么学好经济法课程?
3经济管理类专业经济法课程教学改革对策
3.1针对教师的问题
首先,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比如每5年去律师事务所等企业、法院、检察院顶岗实习至少6个月或者每到寒假暑假去上述单位挂职学习。在那里可以得到大律师、大法官和检察官的指导,可以认识很多优秀的法律界同事,可以接触真实而鲜活的法律案件,可以让自己的法学专业得到发挥的空间和境界的提升。其次,要求教师制作有针对性的教学计划和教案。比如针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计划,不同教案。比如工商管理专业至少三分之一课时;讲公司法和劳动合同法;市场营销和物流专业就要至少三分之一课时讲合同法;会计和财务管理专业至少三分之一课时讲税法、会计法和票据法;金融专业至少三分之一课时讲金融法等。最后,要求教师教学不断更新教学方法和内容,不断发表法学论文。在课堂授课的教学方法中,把自己论文中或别人论文中最前沿的研究成果展示给学生。在案例教学法中,以律师事务所等企业、法院、检察院顶岗实习真实的活动情境或事件为题材,或选择网上有目的性、时效性的热点事件为题材,老师总结争议焦点,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通过“头脑风暴式”的对案例提出自己的看法。
3.2针对学生的问题
首先,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对学习经济法认识。从法律案例讲解中强调经济法对每个人的意义。比如于润龙案前后经历13年,当事人两次入狱,四次受审,几经反复,终获无罪。于润龙案说明人治的时代,个人生命随时可能被国家机关剥夺,个人财产随时可能被国家机关以各种名义侵占。中国只有走法治,个人生命和财产才能得到保障。说明经济法很重要。其次,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教师通过多样的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比如可以进行法律顾问式教学法激起学生学习兴趣。学生在法律顾问教学教师的指导下,为处于纠纷中的法人、非法人企业和自然人提供法律咨询、解决他们经营中的法律困惑,为他们提供解决法律问题的思路。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不同角色小组,分别代表原告、原告的法律顾问,被告、被告的法律顾问,法官、仲裁员等对案情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最后,改革成绩评定标准。教师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各章节的内容给学生布置热点问题讨论题,法律顾问教学角色扮演教学,以学生在案例的处理表现作为平时成绩的主要参考依据。期末考试一律闭卷考试,考前不准划重点,严查作弊,倒逼学生学习经济法,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
3.3针对教材的问题
可以用电子教材和纸质教材结合方式解决经济法教材的滞后性的问题。电子教材是指数字化、交互功能的智能化将教材内容以科学直观的视、音、图、文展现出来的通过电子介质阅读的课本。电子教材形式多样,比如PPT,WORD文档。教师定期发放PPT,WORD给学生,让学生了解电子教材上的案例和最新法律条文和法学理论。电子教材可以弥补纸质教材滞后性的缺陷,可以加入书签、笔记和标注等功能,更好的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为传统教材模式向现代网络化教材转变提供了好的模式。
3.4针对课时的问题
一种方案是先开设《法律基础》课程,让经管类学生大概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理学、宪法学、法制史,民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法、行政诉讼法等主干法学知识。在此基础上设置《经济法》,两者课时合计60课时,中间12课时实现实训。有了《法律基础》课程打的基础,学生在理解《经济法》的时,犹如掌握法学知识体系“地图”;而另一种方案是不延长课时,可以进行专题讲座。每次课(2节)一个专题讲座,是有限的搜索引擎的堆积。所以学生学了《法律基础》以后,就有了体系的概念,再学起经济法来就事半功倍40个课时里面,可以有20个专题讲座。效仿研究生的教学模式,不用面面俱到,只要求掌握经典案例,然后依据经典案例进行知识点延伸和问题探讨,让学生在解决法律实践问题中学习法律条文,一举两得。
论文经济管理 篇五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人民群众对医疗技术,服务水平硕士论文,就医环境的需求越来越高。医疗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用低廉的费用,提供优质的服务,是摆在医院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完善总会计师制度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医院未来发展的必然需要,是医院由“专家管理”向“管理专家”过渡的有效途径,是医院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有力保障。
一、完善总会计师制度是医院改革发展的需要
我国总会计师制度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总会计师制度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总会计师条例》颁布实施13年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总体方案,要求我们进一步完善总会计师制度,促进国有企业加强法人治理结构,推动改革深入发展。
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中,医疗活动同时伴随着经济活动,在国家财政资金补助不足的情况下,提供医疗服务所耗费的一切物化劳动和活劳动,都必须以货币交换的形式取得补偿,才能维持医疗再生产。医疗活动是社会生产劳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经济规律的制约。因此,应在医院经济活动领域内贯彻经济核算原则,促进医院努力开源节流、增收节支、降低医疗成本消耗、合理配置卫生资源,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二、医院实行总会计师制度的法律依据
(一)1999年《卫生部关于加强卫生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若干意见》中规定:“大、中型卫生事业单位逐步设置总会计师,组织和领导本单位的财务会计工作。”
(二)我国2000年7月1日新修改颁布实施的《会计法》特别规定:“国有的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有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总会计师。”
(三)1998年在财政部、卫生部联合颁发的《医院财务制度》中也要求:“符合条件的医院要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医院设置的总会计师将成为医院行政领导的成员,履行主管医院经济管理的行政职权,直接对院长负责,对医院管理目标负责,对会计法规负责。
三、医院建立总会计师制度的重要意义
(一)医院设置总会计师,可以加强医院经济管理
在提高社会效益的同时,提高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从医疗形势上讲,随着我国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经济正面临着入世后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建设是医院进行改革发展、推行全成本核算、单病种限价、有效降低医疗费用、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及与国际卫生质量标准接轨的有力保证。从财务管理上讲,医院的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三者须由总会计师加以协调。实行总会计师负责制,建立总会计师——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科室核算员为一体的会计管理核算体系,贯彻“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会计管理原则,服务监督医院经营管理全过程,为医院有序经营、健康发展起积极地推动作用。
(二)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是完善医院领导体制、优化领导结构的重要措施
我国入世后,市场经济实现一体化。国际卫生质量标准要求医院管理干部、尤其是院级领导班子,不仅要懂得医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应懂得管理知识。必须有一个能掌握信息、懂医学、善经营、有权威、会管理的配套的领导班子,来组织管理医院这个复杂系统工程,切实解决近年来一些医院存在的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管理混乱、固定资产流失、不合理收费等现象。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之一。
(三)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是强化经济管理提高医院综合效益的有力保障
如何加强和完善医院经济管理,充分利用现有的卫生资源,发挥医院内部各类人、财、物的作用,是提高医院综合效益的根本途径。目前,我国许多医院的财会部门仅仅是记账、算账、报账的一个职能机构。建立总会计师制度后,由总会计师组织医院财务管理、预算管理、成本核算、财务监督、等方面的工作,有效地与医院的人事管理、行政管理、业务管理、经济管理融为一体,共同组成一个高效的医院管理体系。这必将有利于医院各项管理工作的有效运行,更好地提高医院综合效益。
(四)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是健全和完善医院内部管理控制制度的需要
医院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要实行职务分管制度。即不相容职务应分别由不同的人员经管,即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从权责划分入手,对医疗服务活动全过程各个环节进行控制,必将有利于提高医疗服务综合效益,确保医院财产安全,全面实现医院经济管理规范化、法制化。
(五)建立总会计师制度,是医院由“专家管理”向“管理专家”过渡的有效途径
目前我国许多医院普遍实行的是“专家管理”。这种管理形式造成的结果是医院重投资、轻管理、轻核算,没有形成一个全方位的管理核算体系。“管理出效益”反映出管理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医院作为一个经济组织,经济管理尤其是经济核算,财务管理,本身工作繁琐、政策性强,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去研究、分析、判断、管理等。随着医疗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医院经济管理越来越得到重视。在医院“管理专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设置总会计师是医院由“专家管理”向“管理专家”过渡的有效途径。
经济管理学专业论文 篇六
——××*同志管理育人先进个人申报材料
200*年度是我校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改革的一年。××*同志作为××学院的一名教务工作者,发挥自己踏实肯干、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一方面认真完成日常繁重的教务管理工作;另一方面还有意识地对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探索。
在具体工作中,她协助领导进行学院教学管理制度建设及校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落实工作。在探索院教学检查、毕业设计及考试管理工作规范化、教务管理微机化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另外还在协助组织校院各项竞赛、mba班教学及其日常事务管理等方面不计报酬、任劳任怨的工作,取得了成绩。为经济管理学院教务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出了贡献。
主要事迹如下:
1.教学检查
为规范教学管理,还专门到兄弟高校进行调研,结合本院的实际情况,起草了经济管理学院教学检查制度,制定了《经济管理学院教师授课质量评分表》等相关表格并在实际中采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学校的年底教学质量评估工作中,××同志主要参与的“教学建设与改革”部分获得了全校排名第三的好成绩。
2.考试、监考的规范化
为了尽可能的杜绝考试作弊现象,组织好考试和监考工作,严格考场纪律显得十分重要。起草了《关于经管院教师参加监考的决定》、《经济管理学院监考人员手则》等规章制度,对监考人员进行培训,严格考场巡视制度。大大减少了我院考试作弊的现象。
3.毕业设计的组织管理工作
在主管教学的院领导的领导下,每年负责布置教师的毕业设计出题,安排组织学生选题及组织毕业设计期间的检查和论文的答辩工作。
为了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起草了《经济管理学院毕业设计管理条例》等规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获得校毕业设计检查组的表扬。
4.认真组织其他各类考试
在每年两度的国家四六级英语和国家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报名工作,做到语种、年级、报名费、人数等无差错。并积极配合教务处、研究生院等部门的专业考试的组织工作。
5.mba教学管理工作
负责mab班教务、学籍管理等工作,如:课表的编排、教材的定购、考试及答辩的组织等。工作量大、任务重,在人手不够的情况下保质保量的完成了工作。
6.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服务水平
为提高服务水平,她利用业余时间不断学习,在取得mba(工商管理)硕士学历的基础上,积极学习并钻研教务管理工作的相关知识,先后在国内公开发行的杂志上9篇(其中第一作者6篇、第二作者3篇);
是教务管理类科研项目“管理类课程教学质量评价方法与手段研究”(经济管理学院立项项目)的主要参与人。另正在申报二项研究生科研项目(正在审批中)。
7.加强服务意识,热心、耐心为师生服务
管理经济论文 篇七
(1)企业经济管理与企业的经济活动关联性强,主要表现为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密切围绕着企业的经济发展战略而开展,并且企业的每一项经济活动都涉及经济管理,其经济管理效率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发展的效率;
(2)企业决策的指导性加强。在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选择下,其经济管理工作重视对市场动态与产品价值的评估,在项目开展与资金投入方面进行了可行性的分析,这些数据信息都能为企业制定经济决策而提供重要依据,对企业制定决策发挥了有效指导作用;
(3)经济管理模式的综合性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对企业的资源及生产流程进行了合理的优化,并将经济管理贯穿于企业生产与经营环节的始终,使企业的生产规模化、产品服务个性化,进而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与利润最大化的实现。
二、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中存在的问题
1.经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现代企业在经营发展的过程中,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的提升,将重点放在生产经营活动方面,相对忽视了管理制度的建设。从现状来看,很多企业尽管制定了经济管理制度,但很多制度却都流于形式未真正落实到经济管理活动中,尤其在经济管理工作的监督机制上落实不到位,企业很少派专人监管制度的落实情况,导致企业后期工作质量得不到科学控制。另外,部分企业的经济管理制度并不切合企业的发展实际,使得经济管理制度缺乏较强的操作性与实用性,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经济管理方式落后。在飞速发展的经济时代,许多企业继续沿用的传统粗放型经济管理模式已不能跟上企业经济发展的速度与社会的需求。其管理方式的落后主要表现在企业经济管理体制不完善,上下级执行力不强,企业部门间协调性较弱,导致经济管理工作出现管理松散的问题,经济管理效率与质量得不到提升。这些管理方式落后的问题,制约了企业内部经济管理工作的落实与企业的发展。
3.企业内部矛盾较深。在企业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其经营、生产及管理等方面难免存在一些问题,若长时间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会致使其转化为企业的内部矛盾。在当前较多的企业中,尤其在一些传统家族型企业中,企业内部矛盾在逐渐加深。有些高素质的员工不能得到企业的重要,致使其自身价值不能真正实现;有些能力强的员工得不到良好的福利待遇;有些企业的绩效考核缺乏标准,导致不公平考核现象的发生。这些问题经过长期的积累,导致企业员工出现不平衡心理,导致内部矛盾激化。
4.经济管理人才缺乏。结合目前我国企业的管理人才队伍来看,企业的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较为缺乏,严重阻碍了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一方面,企业对经济管理人才的投入较少,相关福利激励机制不够完善,较大程度的降低了经济管理人才的工作积极性,导致工作效率下降。另一方面,受企业文化及管理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些经济管理人才希望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与工作岗位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导致一些优秀管理人才被企业企业挖走或跳槽现象频繁,致使企业经济管理人才流失现象严重。
三、加强现代企业经济管理模式规范化的有效措施
1.建立经济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现代企业的经营运行需要有完善的经济管理体系与组织机构作保障,这样才能规范企业的经济管理行为,提高企业经济管理工作的有效性。为此,现代企业在建立经济管理体系时,要增强企业管理者的管理水平,提高其对经济管理及相关法律法规定的认识。同时,企业要建立起完善的责任分配制度及监督管理制度,明确不同管理人员的职责,使其科学规划和组织好经济管理活动,并合理分配下级管理人员的具体管理任务。另外,企业要派专人监督企业经济管理制度的落实情况,有效监督经济管理人员的工作行为,保证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有效推进。
2.规划企业经济管理目标。合理的经济管理目标能为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科学的依据,能有效促进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化。因此,现代企业要对其企业自身进行调研,收集与经济管理目标规划相关的资料,在充分结合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基础上规划经济管理目标将极其进程。其次,企业要对其经济管理目标规划的过程进行科学严格监督,努力保证经济管理目标规划的公平、公正及公开性,促进规划的合理性。最后,在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编制完成后,企业还需严格审核其目标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确保企业经济管理目标的高效落实。
3.科学评定企业的经济管理。在现代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中,对其经济管理进行评定是确保企业经济管理模式适合企业经济运营特点、促进企业利润最大化目标实现的保障。因此,现代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重视对企业经济管理的评定工作,及时对企业的经济管理工作进行客观的评定。具体应包含对企业目标、企业经营战略及企业经营业绩等方面的评定,以及时发现企业经济管理工作中的不足并实时的进行问题的改正,促进经济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4.优化管理人才,有效利用经济资源。在现代企业中,物质、设备、资金及高素质人才都是其重要的经济资源。针对目前较多企业在企业人才资源管理与利用中存在的不足,现代企业应该加强对经济管理人才的优化,促进经济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此,企业首先要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经济管理水平,并配置拥有较高管理能力与管理经验的经济管理人员,合理配置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同时,企业要定期开展对经济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及考核工作,通过培训与考核,提高经济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最后企业要进一步落实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福利赛于,促进管理人员工作积极性的提升。
四、结语
经管论文 篇八
(一)理论知识的完美结合
在这种情况下,高校开设ERP课程,必须让学生提前熟悉掌握各课程的专业理论知识。将这些看似独立的专业知识有效整合到一起,加强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集中运用到ERP管理系统中,提高经管类专业学生对知识的整体认知与理解。
(二)熟悉企业的整体流程
ERP为综合实验教学搭建了一个仿真模拟平台。这个平台模拟现代企业内部的整个运作流程,并且将企业运行中所涉及的各项业务以板块的形式展示出来,给经管类学生提供了一个能够让他们不仅通过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了解企业运作情况,而是可以很直观的深入了解、熟悉、掌握企业内部运作行为的模拟企业行为环境。其中,ERP沙盘的演练,更是将企业浓缩到一个版面内,极大开阔了学生视野,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工作进行了有效的结合与链接,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三)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ERP课程作为一门具有综合性的实训课程,与传统课程的差异性在于:它不是“一对多”的授课模式,更不是按部就班的遵照老师的步骤进行机械化实训操作。ERP综合实训教学体系要求以学生为主导,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主动参与到ERP课程中去,通过分组分版块,逐一进行练习与操作。在模拟企业业务流程的背景下,让学生扮演其中各个部门的主要行为操作人,通过相互协作,真实再现实际营运管理流程。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而且培养了团队的协作精神,巩固了所学的理论知识,加强了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ERP综合实践教学的主要问题
实践性教学作为现代高校教学系统里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逐渐被广大院校重视起来,各大高校纷纷开设相关专业的实验课程,其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以及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目前,许多学校已经根据自身专业特点设置了相关的ERP课程,也取得一定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一)课程设置存在不足
作为一项综合性质的实践教学,ERP课程对知识的整合性要求非常高,ERP管理系统里所涉及的所有相关知识,都必须让学生提前掌握。而高校教学存在侧重性,针对各专业展开课程教学,无法兼顾到所涉及知识的其他专业内容,各个学科之间交叉知识点很少。另外,采用ERP教学方式,学生必须掌握计算机操作和数据库等相关内容,这些内容有些院校经管类专业并没有开设,这样就给ERP实践教学的开展增加了难度。
(二)教学师资相对短缺
ERP课程不是专只哪一类课程,而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性质的实训课程,这就要求老师的整体素质必须高,不仅能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还要能够准确熟悉各部门之间的业务流程。然而,高校老师一般并不熟悉企业内部运作,更不可能拥有经营管理的实战经验,也就无从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方面相关的演示与指导。
三、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究过程
鉴于ERP软件市场的多元化和各大高校教学体系的改革创新,总结一些学校在ERP平台下开展实验课程所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取得的宝贵经验,结合实际情况和学生自身特点,现拟构建出符合我院经管类专业未来发展的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一)结合人才培养计划,完善教学大纲与计划
我院要求经管类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熟练应用ERP软件进行业务操作,注重培养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在工作中能够充分利用ERP管理系统处理各项复杂的问题。根据这样的人才培养计划,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教学大纲与教学计划。首先,应该明确理论课程与实验课程的比例,有效把握学生对ERP软件整体认知情况。其次,在ERP实验教学大纲中着重强调学生独立自主的设计实验项目、创造实验项目以及解决实验项目,突出学生在整个教学任务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最后,规划教学进程,以实验模块为单位分开授课,并根据计划内教学目标有重点的突出重要内容,做到层次分明,加深理解。
(二)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资源的有效性
俗话说:“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师资队伍建设的好坏极大决定了教学结果的成败,特别是有关实验性课程必须要借助这个“东风”才能够完成高校最终的实践性教学目标。ERP教学任务需整合一批不同学科、不同专业的教师融入一个ERP教学体系中,这就需要单独成立一个ERP教学团队共同来完成这一任务。ERP教学团队中应该分设理论教学、实验指导、软件操作、实习督导、技术维护等不同岗位,分别在不同阶段、不同模块中扮演重要角色,极大提高了教学整体资源的利用率。为了能够及时更新知识内容、更好与企业进行双向沟通与合作,学校还可以定期组织相关教师进行岗位学习与考察,在实践中得到知识的积累与巩固,体验ERP实施的真实效果。同时,也可以引进企业中具有ERP实战经验的人员以他们切身体验给学生进行交流与示范,让学生从中加深对ERP软件的理解。
(三)细化ERP教学内容,分阶段开展实验课程
ERP平台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模式,是现代高校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必经之路。为了更加有效地完成这一项重大实践课题,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发展目标,现制定出一套完整的ERP综合实践教学体系框架。由于ERP软件的复杂性,高校教师应该分阶段开展教学任务,才能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了解到ERP管理平台的实用效果。
1.理论知识储备
理论知识的讲解可以安排在大一学期期间,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手段,通过教师理论授课和多媒体软件的展示,让学生了解关于ERP软件的发展演变,熟悉ERP的基本结构,掌握ERP软件理论操作,以及通过ERP实现对整个企业运营流程管理的核心理念。同时,ERP课程里所涉及的相关基础知识可以同步展开教学,并在ERP理论课上进行有效的串讲与归纳,为了有效开展后续的实验教学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ERP沙盘模拟
在完成最基础的理论知识后,可以在大二学期期间内进行ERP沙盘模拟训练。ERP沙盘模拟公司内部的整体结构和运营情况,并将它们完全浓缩展示到模拟沙盘上来,可以清楚反映各个部门的业务活动,直观地展现出企业实际复杂的生产经营活动,加深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不仅如此,ERP沙盘能够让学生根据不同兴趣爱好分组、分角色进行实际演练操作,模拟营销、管理、财务、生产、信息、物流等多个重要角色,并采取有效机制、制定决策和战略合作等办法与其他小组共同模拟竞争市场中的企业活动。采用这种体验式互动教学,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团队合作能力,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各种环境下企业的生存现状以及实施决策的全过程。
3.ERP软件实战操作
不同于ERP沙盘模拟的身临其境与直观明了,ERP软件模拟系统通过电子技术将许多烦琐的中间步骤以及监控过程都放到后台由系统自动完成。这种情况下,通过大二学期的ERP沙盘模拟实验,能够让学生熟悉、明白整个过程中的所有环节,对接下来大三学期的ERP软件实战演练是十分必要的。ERP软件实战模拟训练主要根据企业实际的经营状况和业务数据,模拟企业在市场环境下的运作情况。学生利用之前所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和对ERP沙盘模拟下各管理环节的亲身感受,真正学习有关ERP软件的操作与执行。ERP软件平台可以设计不同的企业环境、岗位职能以及业务流程,学生可以根据这些模拟的条件去经营一家企业,并在经营的过程中逐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战略统筹规划的能力和寻求企业稳定经营的发展方向。可以说,ERP软件的应用,强化了学生对ERP管理理念的认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岗位实习锻炼
到了大四第二学期,是时候检验一下实践教学成果。通过之前扎实的理论基础和模拟实战经验,学生去企业岗位进行实习锻炼可以进一步加深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学到宝贵的工作经验,真正体会到ERP管理系统在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学校可以联合校外企业进行资源共享,增进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学校可以提供大四学生进行上岗、顶岗实习。一方面解决了学生实习困难的境地,另一方面也给企业带来了劳动资源,解决了招聘困难的尴尬境遇。
(四)强调考核评价体系,保证实践教学效果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经济学管理论文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