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导语】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新版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 篇一
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水平的提升有助于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要求我国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采取相应的措施解决当前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营造一个良好的旅游管理环境,并实现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有机结合。
以下就是对景观生态学与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的详细阐述,望其能为当代旅游行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利的文字参考,且达到规范化管理目标。
一、生态旅游含义
对生态旅游含义的分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从旅游需求角度看,生态旅游即为一种旅游活动项目,但其要求旅游者在对自然景观进行欣赏的过程中应秉承生态保护原则,即应避免环境破坏行为的出现影响生态环。第二,从旅游供给方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一项旅游销售品,其可吸引游客购买当地的纪念商品,最终达成销售目的。为此,在现代旅游行业发展过程中,经营者应始终保持可持续发展理念,继而形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达到推动我国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目的。此外,当代生态旅游发展对生态保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注重鼓励人们在参与旅游活动的过程中形成改善环境保护意识。
二、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策略
(一)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
景观生态学中,不仅强调空间结构与生态过程二者异质性,且关注二者整体性。因此,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过程中,应从旅游开发者和旅游者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政府应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加强对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宣传,引导旅游开发者立足生态保护角度,在具体开发中,制定针对性保护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兼顾经济效益最大化的同时,还能推动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生态旅游对旅游者提出了相关要求,相关部门应结合理论知识对旅游者进行思想教育,使旅游者能充分认识破坏生态环境对自身产生的消极影响,提高旅游者生态环保意识。同时,制定相关规章制度,重视对开发者及旅游者的监管,加大对破坏生态环境行为的惩罚力度,逐渐构建良好的生态旅游环境。
(二)科学规划生态旅游。
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上科学规划生态旅游也非常有必要,基于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生态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依据发展现状来设定生态旅游规划的基本思路及原则,并基于景观生态学基础设计其发展结构及发展特征,继而在开展生态旅游活动过程中严格遵从其设计内容,达到最佳的生态旅游规划管理目的。第二,在科学规划生态旅游过程中应注重对其功能与生态加以区分,继而有序开展旅游活动,并推动其旅游资源实现合理优化及配置。第三,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生态旅游管理对其结构规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依据景观生态系统空间结构来对其生态功能进行适当调整,以此达到科学化的生态规划管理目标。
(三)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管理。
在生态旅游规划管理中实施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对策也至关重要,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在实施资源管理的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来对景观生态学的稳定性及异质性展开深入研究,且在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分析结果以结构上的动态变化展现出来,继而为相关工作人员生态旅游资源管理工作的实施提供有利的数据参考。此外,为取得良好的资源管理效果,要求生态旅游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应通过整合自身资源的方式构建长期的旅游监测系统,继而全面掌控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且采集相应的生态旅游发展信息,达到最佳的资源管理目的。此外,在生态旅游资源管理中制定生态风险分析计划也非常重要,因而应将其落到实处。
三、结论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其在实施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某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因而在此背景下,要求当代旅游管理者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应提高对其的关注度,且应通过规范生态旅游资源管理,科学规划生态旅游及加强旅游者生态保护意识等途径来提升整体管理水平,并达到科学化管理目标。
此外,为保障生态旅游的持续稳定发展,要求当代旅游行业应将景观生态理论化为自身理论基础,最终达到高水平发展目的。
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 篇二
[摘要]高邮湖是全国第六大淡水湖,是我国著名的湖泊湿地,已被列入国家重要湿地保护名录。它水量丰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沟通了淮河和长江两大水系。湖内物产丰美,景色怡人。高邮湖风景区有多处景点,本文通过对高邮湖的自然生态资源和文化遗迹进行分析,研究探讨了该区域发展生态文化旅游的优势,并对高邮湖开发文化生态旅游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邮湖 风景区 湿地资源 文化生态旅游
湿地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对维持地球表面生态平衡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自然之肾”。在高邮,也有一个极为难得的“自然之肾”——高邮湖。高邮湖曾享誉全国,但由于运河的渐渐没落,逐渐被人们遗忘。如今随着生态旅游的兴起,高邮湖将以其自然而富野趣的自然资源,悠久而深厚的人文沉淀,成为游客趋之若鹜的旅游胜地。综合高邮湖的各种资源优势,开发文化生态旅游是其必然之选。
一、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
文化生态旅游是以了解旅游目的地文化与历史知识,学习、研究、考察特定的文化景观,促进区域文化特色的保护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以使旅游者获得文化教益的一种专门层次的旅游活动。
文化生态旅游的物质基础主要是存在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它的目的地指向更多地偏向于独特的社会文化区域,旅游吸引物为具有特色的文化景观。这些景观除了可作为文化载体的民居建筑、宗教寺庙外,还有一种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气氛、韵味、风格。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能促进生态平衡和文化完整性的保护。另外,文化生态旅游既可以看作是一种旅游活动形式,也可以看作是一种旅游发展的战略和旅游开发的一种理念。当前,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的文化生态旅游正方兴未艾。
二、高邮湖开发文化生态旅游的必然性
文化生态旅游是以文化景观为主体吸引物的生态旅游活动,因此旅游开发地的定位对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高邮湖湿地是以湖泊为特征的天然湿地生态系统,具有系统健全、景观完善的特点,既保留了水乡湿地的完整性,又保持了野生生物种类的丰富性多样性等生态旅游发展优势。它具有丰富的文化和自然资源,是一个具有相当潜力的旅游发展区,具备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不可多得的条件,对传统的景点也有明显的互补性。高邮湖发展文化生态旅游,不仅使自然人文资源得到合理开发,也会建立一座永久的湖泊湿地野生生物基因库,为高邮文化生态旅游开辟一个新的亮点。
三、高邮湖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
高邮湖文化生态旅游的发展离不开湿地这块大环境,高邮湖的水体、植物、动物构成的一个生态大网是高邮湖文化生态旅游赖以生存的基础。
1、美丽富饶的自然资源;
高邮湖是我国著名的淡水湖,湖面宽阔,水量丰富,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沟通了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湖区长48公里,最大宽度28公里,水域总面积为760.67平方公里,水位5.55米时,水面积648平方公里,苇滩和堤坝面积112.67平方公里。2005年6月高邮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正式建立,它的建立,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些丰富的水产资源将推动高邮湖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拉动高邮湖的经济增长,为高邮湖文化生态旅游奠定经济基础,为增强休闲旅游的参与性提供便利。
2、悠久厚重的文化资源;
高邮湖不仅拥有美妙的自然风光,更拥有深厚的文化积淀。
(1)历史遗存:
古高邮八景与高邮湖直接有关的有四个,可以说是秦邮胜景,尽在湖畔。其中“甓社珠光”和“西湖雪浪”最为出名,它们是以高邮湖为轴心构成的景点,恰位于湖的中心,构成水乡文化的精华。
高邮湖景的悠久历史和独特景观都是值得挖掘的旅游资源。
(2)渔家和渔船:
到高邮湖中去游玩,船是惟一的交通工具,现在常见的是泊在湖畔的小渔船。高邮湖的四周有不少渔民和养殖户,故家家户户都有船。高邮湖边的渔家用小船接游人畅游高邮湖,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北荡是高邮湖边最有名的村落,端午节还保留着明清以来赛龙舟的习俗,“龙舟胜会”曾是著名的文化景观。湖边有一批专业渔民,以船为家,停泊在河道上的水泥船便是他们的家——船屋。
渔民们在船头生火做饭,烧的是砖砌的土灶,这成为高邮湖渔家独特的生活方式,更成为高邮湖独特的民俗文化。
(3)名人遗迹:
高邮湖著名的名人遗迹有耿庙、玩珠亭、还珠亭、九里亭等,不仅是风水宝地,更是文人雅士留下珍贵墨宝的地方。《高邮州志》记载有许多高人逸士在湖畔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如秦少游、曾几、杨万里、萨都剌、蒲松龄等都在此挥毫泼墨,对酒当歌。
名人遗迹无疑为高邮湖的文化加上了厚重的一笔,这些既是高邮湖历史文化知识的主要承载地,也将成为高邮湖文化生态旅游的重要卖点。遗迹、渔舟等这些文化载体呈现出的特色文化景观都将成为发展文化生态旅游的宝贵资源。
四、结论
对旅游开发而言人与生态是一对很难协调的自然关系,如何处理好自然资源开发与人文资源开发的关系是发展旅游的重要问题。
高邮湖论人文古迹不如扬州瘦西湖,论自然环境也比不上杭州西湖,然而它像一个盆景将人文与自然两种景观积聚于一小片水域之中,体现出她独特的旅游优势。高邮湖的生态环境和人文气息是相辅相成的,开发高邮湖旅游绝不能破坏两者的平衡,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是发展高邮湖的内在要求,只有将文化与生态作为一个整体共同来开发,那么高邮湖才能成为“生态区内的博物馆”,才能成为高邮旅游的新亮点。
参考文献:
[1]施奠东:《湖山便览》,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2]肖笃宁:《生态旅游透视》,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3]赵魁义:《地球之肾》,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4]《高邮州志》[5]耿英姿、张鸿鸣、刘昱:《杭州西溪湿地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研究》,《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5年第9期
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 篇三
发展生态旅游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美丽中国”在旅游行业的要求。但是目前我国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忽视经济管理工作,导致旅游经济发展出现一些问题。而过渡提倡生态水平而打破生物均衡性,造成生物链断裂或破坏多样性,同时也出现忽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现象,崇洋媚外。这些问题都是缺少生态旅游经济管理造成的,国家和相关部门要重点研究。
一、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基本内涵
经济管理是指管理人员根据预定目标对经济活动和生产活动进行合理科学地规划、组织和监督。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是以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为基本目标,在发展旅游经济的同时让人们感受自然、欣赏自然,并且保证绿色发展。但是我国发展生态旅游的时间比较短,经济管理存在一些问题,生态旅游规划过程缺少灵活运作,造成一些不必要的浪费,这都是缺少对生态旅游经济管理重要性的认识造成的。
二、提高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重要现实意义
(一)保证生态旅游的价值,有效控制环境污染等问题
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工作是否正确开展直接关系生态旅游的价值是否实现。上文中已经提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促进生态旅游规划,使旅游景区和基础设施便于人们观赏自然风光,感受自然的神奇,从而在无形中让人们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此外,生态旅游是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的,通过经济管理可以发现现有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从而及时解决,这样可以使旅游行业发展更依靠自然,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的改造,在保护现有自然环境的同时,控制环境污染等问题,为人类后代保留自然资源,推动人类发展[1]。
(二)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目标
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最好的发展模式,发展生态旅游,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可以实现这个目标,也是促进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将发展旅游、群众需求和自然资源有机结合起来,保证旅游各项设施和理念符合人民的需求,如乡村采摘旅游项目,增长人们的见识,也丰富劳动经验,体会过程充满乐趣,从而缓解生活的压力,这种生产和自然相结合的方式保证旅游经济不断发展。
(三)转变政府职能,促进地方经济平稳发展
一方面,旅游区域所在地的政府加强旅游经济管理,大力发展生态旅游项目,从而推动政府职能不断转变,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从而推动政府在行使职能的时候,优先考虑生态效益,作出决策的时候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起来,从整体上促进我国经济绿色发展;另一方面,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充分利用已有的自然环境,旅游行业尊重自然规律,减少人力和物力投入,为地方经济发展做贡献[2]。
(四)提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虽然发展生态旅游是尊重自然、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过程,但是这个过程中仍然可以体现民族特色。自然资源的形成促进不同的民族特色,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可以将自然环境与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弘扬民族特色,推动我国整体生态旅游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高在我国乃至国际的影响力,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尤其是文化建设。
三、关于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工作措施的合理建议
(一)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时间比较短,相关的经验还不足,旅游教育专业缺少经济管理方面的教学内容,而以往旅游业一些弊端导致发展旅游经济利益最大,这不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还有一些地区的生态旅游项目不符合实际情况,过分追求自然享受,忽视自然规律,如北方建立生态旅游园,但是其中的植物都是南方的植物,在北方无法生长,这都会造成浪费。所以,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要充分考虑当地实际情况,合理规划旅游项目,保证旅游设施符合可持续发展需求。这里需要强调一点,国家和政府一定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权责,
(二)政府提高重视,合理开展经济管理工作
首先,国家相关部门重视监管,提高政府对生态旅游的重视,同时政府要加强经济管理的力度,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管理工作;其次,政府重视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这个工作环节,根据地方实际情况进行转变,保证经济管理的内容符合时代要求,注重旅游经济和环境效益,不能只注重利用旅游经济发展经济,而要利用生态旅游推动地方经济绿色发展;最后,开展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评价工作,旅游行业负责部门定期提交经济管理报告,总结工作,找到问题,同时提出合理解决措施,这里各部门之间要相互配合,保证管理工作有序开展[3]。另外,提高信息化水平,促进生态旅游经济管理成果实时共享。
(三)创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观念和方法
创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首先要创新旅游规划理念,从而便于经济管理。一方面,改变传统旅游经济发展观念,不能只考虑眼前利益,将经济管理放在全局发展角度上,当然也要重视角色转换,从群众的角度和国家长远发展的角度考虑问题,使生态旅游经济管理观念更符合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另一方面,创新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方法,上一点已经提到提高信息化水平,要将旅游各项设施与城市建设设施统一起来,建立智能监管机制,及时了解新动态,这样也可以避免过度追求生态效益,让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合理结合起来。
(四)提高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
做好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工作,除了理念创新和制度支持外,还依靠专业人才,所以,要建立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团队。通过培训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理论知识,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提高他们对生态旅游经济管理的认识,在工作过程中可以综合分析问题,保证生态旅游的价值。此外,生态旅游经济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也要提高,尤其是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要让他们站在国家发展全局利益上考虑问题,按照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提高他们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发现有破坏环境的行为及时阻止。同时,提高他们的信息化水平,从而促进经济管理工作整体上的先进性。
四、结语
总之,生态旅游经济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国家和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起来。除了文中提到的几点措施外,相关部门和企业也要认真分析研究,实现旅游景区设施与自然的统一性,实现各环节工作都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要求,推动我国生态旅游发展,为建设“美丽中国”做贡献。
【参考文献】
[1]易平,方世明,马春艳。地质公园旅游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压力脱钩评价——以嵩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4,08:1282-1296.
[2]陈燕,郑松发,武锋。水东湾红树林湿地生态旅游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J]。广东林业科技,2015,03:87-92.
[3]方怀龙,玉宝,张东方,皑妍。林业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利益矛盾起因及对策[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2,04:252-257.
[4]王丽芳,苏建军,黄解宇。山西省森林公园旅游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分析[J]。农业技术经济,2013,08:98-104.
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 篇四
生态旅游作为传统旅游发展必然产生的阶段,延续传统旅游的旅游方式,是人们寻找环境保护和旅游协调发展的新方式。当前发展经济的新方式为生态旅游,但是在追求经济的同时还需要与社会文化共同协调的发展。生态旅游总体上看是小规模并且由当地社区进行控制的,该方式能够对当地经济的收入进行补充,还可以与文化和景色结合为一体。该方式是发展可持续旅游的较好方式。在发展旅游业中,生态旅游的发展是发展对当地可持续旅游业的重要条件。
一、生态旅游和社区参与的管理机制
以自然角度来看,在1992年时生态协会把生态旅游作为有目的进行旅游,该旅游方式是在不改变生态环境的同时又可以为经济带来发展;以旅游业来看,生态旅游为观察自然为主,必须保护当地生态系统,必须把不必要的影响降低最小。以区域社会作为背景,生态旅游必须由以下构成:
①必须确保保护区与森林等自然生态系统与当地文化的存在;
②到此访问者大多数生态旅游者都来自城市,并且出现形式大多都是以分散小组出现的;
③能够让当地居民得到理解并且对他们有经济上的收益。生态旅游的促进与实施,对当地居民的就业率几也有了提升;
④对旅游经营者来说,对生态旅游者需要对旅游者提供横好的生态资源;
⑤行政部门需要制定相关政策,向其传达有价值信息。
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时,只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当地居民、旅游经营者、研究组等相互磨合。总而言之,生态旅游管的合理运行需要旅游经营者、行政部门、当地居民等协调与配合。社区参与定义社区参与作为政府与非政府组织,并且介入社区发展方式、过程与手段当中,也是社区参加项目等事务的过程。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社区参与生态旅游是居民长期游览当地民俗风情、自然生态为主要内容的旅游管理、经营等,是对旅游业能否长期稳定发展的原因之一。忽视社区的管理与居民利益,就很难得到社区支持。在进行生态旅游管理中,社区参与主要强调其社区能否参与到决策中。
二、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管理内容与发展研究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的研究,在国内也非常受关注。旅游发展的决策等各个方面居民都可以参与其中。早在1980年,加拿大学者首先提出了社区参与文化旅游的概念,并与生态旅游相结合;1983年,墨西哥学者在此基础上提出“生态旅游”,并且在1986年,对此召开国际会议进行确认;在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对此再次进行了确认,并且对此支出了两个内涵,“责任”与“维系当地居民生活”。
在1998年,国外对生态旅游提出了社区生态旅游的概念,并且认为基本生态旅游必须是社区拥有的管理旅游。之后在2002年,联合股、世界旅游组织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一同召开世界性的生态旅游会,并且提出“生态旅游主要参与者为社区人员”。所以,早在很多年前社区就与生态旅游紧密联系。国外生态旅游新趋势为基于社区生态旅游,但在国内还在起步阶段。基于生态旅游认为其最大意义是,可以尽其所能的维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防止经济的损失并且对当地的传统文化进行保护。
基于生态旅游定义:当地社区有管理生态旅游的条件,能够提供原真性服务,对利益与社区内部做大最大程度的保留,并且对自然环境进行保护,还能够促进社区各个方面的综合发展。社区拥有:当地社区必须对发展旅游业有决策权,必须对旅游业的规划与管理进行参与,还需要对旅游业的发展与规划进行控制。社区收益:社区的收入必须大部分都在社区内部,除了参与该旅游业的居民外,必须对整个社区都带来效益。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居民必须参与到可持续发展中,从而提高社区居民保护的意识。
(一)社区参与生态管理的重要性与作用
1、经济角度进行分析
经过社区参与,居民能够直接管理各种旅游活动,他们能够直接获利,生活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高,从而实现“旅游扶贫”。由于生态旅游的发展,为社区居民就业提供了大量机会,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不断发展。从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生态旅游的发展还可以对当地社会的发展带来提高。对其社区教育、医疗、通讯、交通等带来改善。
2、旅游业角度进行分析
社区居民参加旅游管理服务,能够为旅游活动中添加更多吸引力,还可以增加更多的民族文化的气氛。生态旅游资源由两大部分形成:
①原生自然景观;
②传统民族文化与民风民俗。
传统民族文化与民风民俗的开发离不开当地居民的参与。旅游者旅游时都喜欢当地特色设施,这样可以更加直接的体会当地民俗风情。当地居民必须真正的参与开发,当地居民可以通过传统手工艺术品的制作、家庭旅馆等建立,使游客对当地旅游风情有更深的了解。只有让当地居民参与旅游管理当中,才能更好地展现当地传统,增加游客对当地文化特点的了解。
三、目前社区参与生态旅游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的建议
(一)社区参与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
1、“社区参与”的发展参差不齐,在短时间内,要想对社区实现充分的参与,是很难做到的,期间会出现各种问题与限制。由于各个地方的文化、经济不尽相同,社区参与旅游的发展还处在尝试状态,所以,各个地区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不同层次的问题。
2、由于社区人员民主意识低,社区居民参与的意识都比较缺乏。政治与文化传统式导致居民参与根本的原因。由于体质与观念的问题,导致社区人员对旅游管理都处于事不关己的心态。
3、管理人员观念与知识水平也是影响其重要原因之一。管理中首先考虑社会知名人士、专家学者等,把社区居民没有纳人其中,所以忽视了社区居民对生态旅游管理的重要性。
4、没有完善的参与渠道与参与途径,没有为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活动创造专门的机构,所以导致社区居民缺乏合作的关系与社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
(二)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的建议
社区参与生态旅游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可以让社区的居民进行生态旅游管理发展的决策与规划;
②可以制定鼓励机制,对参与社区生态旅游的居民进行鼓励,从而带动社区居民参与生态旅游管理的积极性;
③在发展的同时,需要对社区居民进行生态旅游管理的教育与培训,这要才能使社区居民更有效的参与其中;
④不仅要加强信息的沟通,还要对政府的宏观调控进行加强。
四、结束语
生态保护作为长期过程,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会遇到不同的问题,需要找到新的方法对此进行解决,但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只靠社区公众,还要政府决策者与科研人员和其他公众的一同参与才能对此进行解决,但是其中重要环节为社区参与。如何让社区有效参与,必须需要参与者自身能力与意识的提高,需要参与机制不断地完善。并且还需要非政府组织、社会其他力量、决策者、旅游者等多方面一同努力。在对生态旅游进行发展时,需要把当地社区防灾重点,还需要使游客在满足同时,对社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做到维护。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结合模式》 篇五
生态旅游论文摘要
通过解析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内涵,探究两者间结合的可行性,并以资源优势为出发点,探索了三种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结合模式。
生态旅游论文内容
一、相关概念解析
1、生态农业的内涵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高度物质和精神文明阶段后,出现了能源短缺、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不足、环境退化、生态失衡等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诸多新问题。不少有识之士开始熟悉到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发现这些新问题的产生大都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发展手段和模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于是,他们提出了各种农业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1970年美国土壤学家阿尔布勒奇第一个提出了“生态农业”一词,1981年英国农学家伍新顿将生态农业明确定义为摘要:“生态上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国外提出的这种生态农业和我国古代的传统农业有些相似,即不使用或少使用化学合成产品,施用有机肥,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利用轮作或间作方式种植。我国的生态农业从根本上有别和西方国家倡导的强调低投入或绝对排斥使用农用化学品的“生态农业”,而是一种典型的可持续农业。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进行生产经营,可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现代农业体系。”
2、生态旅游的内涵
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Hetzer)倡导生态的旅游(Ecological Tourism),呼吁人们对文化、教育和旅游界应该重新思索,提供一种旅游目的地文化和环境最小冲击下,追求最大经济效益和旅游者满足度最高的旅游行为。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非凡顾问、墨西哥专家谢贝洛斯·拉斯喀瑞(Hector Ceballos- Lascurain)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一词,原意是指那种在强调某种教育目的的基础上到那些相对受到较少干扰和污染的区域进行自然旅行,其初衷在于通过生态方式的旅游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境系统的质量做出贡献。1992年召开的“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大会”,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原则,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2002年被联合国定为“生态旅游年”,此后,生态旅游得以在全世界迅速传播,并被广泛的探究和实践。
二、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相结合的可行性分析
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非凡旅游方式,它以求新、求知、求乐为心理基础,以欣赏、探究、保护自然和资源为目的。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向,生态农业是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呼唤,将农业推向了更高的发展空间,而旅游业早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这种背景下,为促进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资源开发者在开发生态农业时,把目光瞄向了生态农业旅游,以提高资源开发的综合效益。生态农业旅游是以农业为依托,使农业和自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相结合的高效产业,是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和旅游者的广泛参和融为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产业。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但拓展了旅游业和农业的内涵,而且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得到了高效合理的双向利用。这种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选择。生态农业旅游这一模式,实际上是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二者的优化结合,是生态农业生产、生态旅游活动、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的一种“生态型”旅游方式,是适应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克服目前传统农业旅游不足,找出一条生态+农业+旅游的农业旅游形式。它既能平衡农业经济、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和人们的旅游需求,又能维持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环境收益、经济收益、社会收益等综合收益最大化,是一条农业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结合模式探索
1、农业资源占优势的特色产业带动模式(观赏+学习+参和型)
对于那些拥有特色农产品的生态农业区来说,可以以农产品为核心,进行围绕某一种或几种特色农产品展开的主题辐射发展模式。也就是指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区独特的优势,围绕特色的生态农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的一种新模式。专业村镇是这种模式的代表,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摘要:具有生产某种特色生态农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件;有相应的产业带动,市场需求旺盛;需要有带动者通过产业集群形成一定的规模。
例如,我们把以果园、育种种植为主题的农业生态旅游推向市场,把果品作为核心,关联带动果园的观光休闲、科技园区果苗培育种植的科技学习、农家的果品品尝节、工厂的加工包装参观等果旅消费,这样不仅可以打通果品销售的呆滞环节,也盘活了所有资源和资产,带动了当地农副产业的快速发展。桂林永福县的罗汉果就可以借用其“罗汉果之乡”的美名,打造一条“三高”生态农业和旅游相联动的模式。 桂林恭城瑶族自治县的生态农业建设从1983年就开始起步了,这20多年来,通过抓沼气建设来解决农村能源新问题,通过科学探索找到了沼气和养殖、种植的内在联系,最终建成了“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模式。恭城瑶族自治县开展以“三位一体”生态农业为重点和核心的生态示范区建设,较好地解决了经济和环境保护的新问题,符合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在西部大开发中要“切实搞好生态保护和建设”的要求,对广大农村非凡是西部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意义。2000年5月,联合国国际能源署“可再生能源研讨会”在桂林召开,37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位专家到恭城参观,称赞恭城县生态农业为“发展中国家农村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近几年,恭城县把生态农业的发展和旅游开发结合起来,又被有关部门连续列为“科技进步先进县”、“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农业试点县”“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等等。当地从生活到生产,从种植到养殖,从农业到副业都达到了高科技、高产量、高效益的三高标准,应该充分挖掘生态农业的观赏性、学习性、参和性,让现有生态农业资源的利用价值最大化。
这类农业资源占优势的地区在今后的发展中应更加注重农业新技术的引进和推广力度,全面改造传统种养技术,发展更完善的生态农业,在大力扶持和发展旅游的同时一定不能脱离了农业这一根基;并且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发展未来的生态农业,使传统经济型农业向现代旅游型生态农业转变。游览区内的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示范园、科学普及示范园,应该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农业发展的历史和现实,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和经营模式,让游客了解足够系统的农业生产进步的知识,使游客和当地农业文化之间建立起一种情感联系。
2、自然旅游资源占优势的“观光+体验”模式
对于那些拥有一定的农业资源,和其他地方相比特色不够鲜明规模也存在着差距的地方,假如拥有较好的自然旅游资源禀赋(清新的山水自然环境、漂亮的田园风光、整洁舒适的乡村居住环境等),就可以通过观光游的模式将旅游作为创造更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途径。游览区内的农田果园、花卉苗圃、动植物饲养场应精心包装,让游客找到返归乡村的真实感受,在美丽的田园风光和勃发的自然生气中享受回归自然的快感。
桂林阳朔是我国发展乡村旅游最早的县城之一,“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堪称甲桂林,群峰倒影山浮水,无水无山不入神”,精辟地概括了阳朔自然风光的特征。 依托阳朔及周边各镇的自然田园风光来满足游客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需求,如历村、福利古镇、兴坪渔村等,都可以满足体验型游客的要求,“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体验农事活动,组织游客和农民一同采摘品尝,或参加四时农事活动;农家访问,考察生态农业生态村等活动。
当地乡村的特色民居、乡村工艺作坊、乡村农事活动场所应为游客提供能够深入乡村生活的空间,使游客参和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农机具的使用技术、农产品加工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亲身体验农产品生产过程。游览区内提供的可采摘的直销果园、农产品集市等,既让游客有机会购买乡村旅游产品,又充分体验收获的愉悦。
3、人文资源占优势的“观赏+学习”模式
对于在农业特色和自然资源特色方面都不占有优势的农业地区,我们就可以走这条观赏加学习型的模式路线。例如桂北地区,通过挖掘桂北悠久的历史,发达的农业文化、古代中原文化和岭南文化的交融历史、乡镇“社日”壮族歌圩、瑶族盘王节等民族活动将本地区的人文资源和旅游作最优的结合。这种模式不但要求人们要认同当地农业文化布满差异的地域性特征,还要致力于为当地这些处于弱势的文化找到重新发扬光大的理由。
农业文化旅游资源是不能简单地进行自然或人文的划分的,它综合了自然和人文两方面的特长。我国有一句古话叫“十里不同俗”,所以这类地区在开发时应以农业生产劳动为核心,以耕作制度、劳动工具、劳动产品、生活习俗和禁忌的开发为基本方向。特色耕作制度是农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反应了当地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特色农产品是农业生产的果实,可以让旅游者充分体验收获的快乐、了解生活习俗非凡是和农业生产有关的生活习俗及各种禁忌,以生动的形式和布满想象的内容展示了农业文化发展的历史和现实。从原始农业到现代农业,劳动工具发生了很大变化。从农具的使用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农业文化每一点滴的进步,也可以看到我国农业文化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熟悉农具实际上就是熟悉我国农业现代化的历史,假如进行适宜地开发,应该可以成为绝好的旅游产品。这些都可以进行观赏性和学习性的开发。
四、结语
目前,中国农业大多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农业结构不合理,农村中第二、三产业的比重太低,农业经济效益低下。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而且是产业关联度很高的行业。而生态旅游和生态农业的结合使得在传统的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种植、养殖、加工和环保等要素,更是一个潜力巨大的新型支柱产业,它能有效地融合第一和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助于形成产供销、贸工农、科工贸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从而带动整个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生态农业旅游之所以能够在新农业建设中大显身手、大放异彩,是因为“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找到了结合点。生态农业旅游使得旅游资源日益拓宽,囊括了包括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在内的一切来自大自然的、历史文化的或社会活动的资源。而生态农业的发展更是拓宽农业的食物营养、就业增收、生态保障、观光旅游、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这必将推动生态农业旅游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
生态旅游论文文献
[1李蕾丁汉风摘要:德国的生态农业[J.世界农业,2002. 6(总278)摘要:35~42
[2刘彦随吴传钧摘要:农业可持续发展探究进展及其理论[J.经济地理,2000, 20(1)摘要:63~68
[3高中琪摘要:《长江三峡库区生态农业模式及其技术体系》[D.北京林业大学2005年博士学位论文
[4Ceballos Lascurain.The future of ecotourism[J.Mexico Journal,1987,1摘要:13~14
[5卞有生摘要:国内外生态农业对比——理论和实践[M.中国环境出版社,2000年
[6何煜摘要: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生态农业模式探索[J.学术论坛,2000, (5)摘要:42~46
[7蒋和平何忠伟摘要:生态旅游农业开发模式的探究——珠海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开发实证分析[J.古今农业,2004,(3)摘要:20~27
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 篇六
1.前言
旅游业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非常优秀的经济发展模式,其利用当地的环境、自然、人文资源向游客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服务,在满足游客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经济利益。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是一种全新的旅游形式,以目标地独特的社会人文环境为旅游资源,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独特的审美体验,同时也能满足游客探索式旅游的心理需求。但是在这种旅游形式中,因为涉及到社区的人文服务和人文活动形式的现实展现问题,是一种“人对人”的旅游服务方式,与传统的“人对景”的旅游方式截然不同,所以对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进行研究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
2.文献综述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这一概念被提出,并从此不断与社区旅游和社区发展等理论相融合。在《生态旅游》一书中,杨桂华提出这样的观点,她认为生态旅游业的管理中应该包括社区管理这一范畴,并且社区生态旅游的假如能够进一步推动生态旅游的发展。而庄军、赖庆奎等人则认为,生态旅游保护区的可持续发展是也周边社区群众的积极参与和支持为基础的,认为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才是未来的生态旅游的发展之路。社区生态旅游就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这一时期诞生的,因为社区旅游本身顺应了区域社会经济文化的特殊性发展需求,同时也满足了旅游者对旅游活动中人文环境因素的猎奇需求,向旅游者提供了一种参与式、探索式的旅游实践形式。所以这种旅游形式一经开发就受到广大游客的追捧。社区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相比最鲜明的特点就是将社区的概念引入到旅游活动中来,不同地区的独特社区文化和人文环境成为了一种旅游资源,让旅游活动不再只局限于环境优美的郊外。
3.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影响因素
3.1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内部影响因素
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旅游管理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从其对旅游管理的影响方式来看,主要可以分为内部影响因素和外部影响因素。其中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有三个主要成分,分别是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这三个主要的影响因素因为都处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内部,对社区生态旅游活动有着深刻而长远的影响,所以是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管理目标。社区居民是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的主要实践者,向游客展示当地的社区生态文化,保证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实现,同时也从中获益。由此可见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当地居民之间因为共同的利益需求而推动社区生态旅游发展,同时也有各自不同的利益诉求,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利益诉求是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主要内部影响因素。
3.2社区生态旅游的外部影响因素
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外部影响因素,一般情况下包括有旅游者、非政府组织以及外部环境。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虽然当地居民的地位因为自身独特旅游形式而极大的提高了,但是社区生态旅游作为一个服务行业,游客的需求对其影响还是基础性的,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其自身的组织形式、实现形式和管理形式从根本上来讲还是会受到游客需求的影响,会呈现出一种顺应游客需求发展的趋势。非政府组织作为政府机构和社会基层之间的一种积极交流方式,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有了极大的发展。
4.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出现的问题
4.1社区居民的主动性难以充分发挥
社区生态旅游与传统的旅游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其对旅游目的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地位进行了重新定位,这一全新的定位将旅游活动中的社区居民地位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社区居民基本上处于旅游活动的主体地位,其对社区文化的展示是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主要“景观”.但是目前在我国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传统的旅游活动思想还是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进,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忽视社区居民的主体作用,将社区中的旧建筑和旧物件当作社区生态旅游的主要景观,歪曲了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本质。出来。
4.2地方人文特色缺失
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旅游业的发展虽然会给当地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突出的问题,那就是旅游业和游客的大量涌入会对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开展之前,具有社区生态旅游开发价值的区域往往都因为与外界的相对封闭,而展现出一种独特的社区文化形式,但是随着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开展,游客和旅游企业的大量涌入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新鲜思想和文化,导致当地独特社区文化存在的基础动摇,独特的社区生态文化形式开始进入退化道路。
5.加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改进措施
5.1净化旅游市场,为社区生态旅游提供有利的发展环境
旅游市场作为旅游活动进行的主要环境,其自身水平的提高和品质的净化,能够保证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的健康稳定发展,所以在加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活动中净化旅游市场是一个必然选项。当前我国的旅游市场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大多数都是受国民旅游需求爆发式增长驱动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全面性进步,旅游热将会逐渐降温,人们的旅游需求会逐渐呈现出一种理性化的形态。所以对旅游市场的净化是一种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较高的活动。在这一活动中首先要加强相关的法律法规建设,以法律的形式对社区生态旅游活动进行监管,做到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活动的“有法可依”和“依法管理”.其次是对广大旅游消费者的旅游消费观念的教育,让消费者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更加尊重古老而独特的社区文化,最大限度的保证社区生态文化的独立性和延续性。
5.2完善制度建设,建立起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
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作为一个系统性的活动,需要当地政府、旅游企业和社区居民的通力合作才能保证其运作效益,所以在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中完善的制度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科学有效的利益分配机制。社区生态旅游活动作为一种全新的旅游活动形式,其在运行中必然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对于这些经济效益的科学、合理分配,是保证社区生态旅游活动发展可持续性的关键。
6.结论与建议
旅游业是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朝阳行业,社区生态旅游活动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活动形式,所以对社区生态旅游活动管理的研究具有鲜明的必要性和现实意义,本文从社区生态旅游概述、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影响因素、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出现的问题、加强社区生态旅游管理的改进措施四个方面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期对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水平的提高提供支持和借鉴。
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 篇七
【摘 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了时尚的热门话题,最近备受老百姓的喜爱的是生态旅游,作为生态旅游中的导游服务是整个旅游服务的轴心,高质量的导游服务是提高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主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导游在生态旅中的地位及作用,并对导游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生态旅游;导游服务;质量
生态旅游是指在一定自然地域中,为了欣赏自然文化景观而进行的活动。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的景物,并对生态旅游的对象不能受到任何的损害。随着人们对环境越来越重的程度下,生态旅游已经开始席卷全球,并被定义为绿色旅游和回归自然旅游。我国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是当前旅游界产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旅游产品。 导游在生态旅游中的角色定位是影响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生态旅游所需投资费用少,却能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增强了旅游者的生态意识。生态旅游不是靠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在亲近大自然的同时,环境保护意识在人们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通过旅游来提高游客环保意识,并促进生态旅游业健康发展。
一、导游在生态旅游中的地位及作用
文化传播者。导游在生态旅游中主要是为游客提供向导和生活服务,对出现的突发事件进行沟通,不但要为游客在旅游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而且还要保证整个旅游工作正常顺利进行。导游代表着旅行社和游客的利益,每个工作环节都会给游客留下印象,好的服务就是该次旅游的标杆,所以说导游人员不仅仅是一个旅行社的导游人员,同时也是景观地区形象的传播者。
保护环境的倡导者。生态旅游能使游客在享受自然的同时真正达到认识自然和保护自然的目的,旅游者对于生态旅游的认知贯穿在旅游活动中,旅游前对旅游者进行相关生态知识讲解,向游客传播所需的生态科学与文化知识,利用相关的生态学和自然地理学知识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讲解与之有关的生态知识,传播生态环保知识,从而影响旅游者的态度和价值观,导游对旅游者有着特殊的要求,需要导游在生态旅游过程中身体力行引导旅游者参与保护生态的有益活动。
安全保障的领导者。导游在团队中组织好游客旅途中活动,协调好游客与当地居民的关系,在充分地欣赏当地优美景点的同时确保当地居民的利益不受损害,避免因旅游活动遭受抵制而难以进行。生态旅游中,安全生态旅游是一种参与性很强的旅游形式,
其旅游资源地貌复杂,对环境不熟,导游稍有安排不妥,就会导致部分游客走失,因此,生态导游要提醒游客不要随意离开团队,提高游客的安全防范意识,将旅游过程中的危险性降到最低限度。
景观的公关代表者。导游在生态旅游中要配合景区管理与规划,通过优质的导游服务满足旅游者的旅游需求,不断提升游客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导游的言行举止代表着一个城市和一个景区的形象,会给给游客留下美好印象,用自己丰富的生态知识宣传了当地景点以及居民的生活习俗和人文风情,从而对当地景点起到一个良好的宣传作用。
二、当今导游服务的现状
导游人员的素质普遍不高。由于近几年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大众出游势头也愈演愈烈,对于出游不可缺的导游服务依赖性比较强,因此就造成导游人员供不应求的局面,为了扩大导游人数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一些旅行设降低了入行的门槛,一些导游人员的整体素质不高,知识含量低。
导游员服务技能不过硬。导游员对自我的定位不准确,把将这份工作当成谋生的手段,工作的态度不够认真,没有职业认同感,工作中缺少热情,对旅游者服务的技能低下,不能及时满足旅客提出的问题和要求,带领旅游团“走马观花”,没有挖掘景区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涵,给旅游者造成白来一次的失败感受。
导游服务质量的下降。导游在整个旅游团队的旅行中有责任向旅游者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应该遵循宾客至上的原则。由于受到利益的趋势,一些导游把这些基本原则抛之脑后,甚至前几日出现了“云南导游谩骂游客”的事情发生,忽略了服务的重要性,导致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怨声连连。
三、生态旅游对导游服务的要求
需要一批较高教育水平的导游人员。导游人员比普通的导游人员需要具有教导的受教育的水平,生态旅游的导游接触的游客大部分也是一些比较关注生态的游客,景区的讲解不但要有针对性还有涉及到各种知识和内容。导游人员不但要加大对文化和环保更加的重视,最关键的是要通过学习不断增加导游的技巧以及管理能力。
需要一批具有生态价值观的导游人员。目前我国的导游人员素质不高,生态价值观薄弱。绝大多数的导游感到没有多少内容可讲,具有生态价值的导游人员要将个人的知识水平与当地的生态旅游结合在一起,让游客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旅游。
需要一直自身素质好的导游人员。首先是基本素质,传统导游的工作非常辛苦一天到晚在重复的旅游路线来回跑,而生态旅游无论旅游资源还是旅游环境等都具有典型特征,可以让游客在田园风光中融入自然、放松身心,体现了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的景观特点。这就要求生态旅游的导游要在知识结构、技能水平方面有所提高。其次是生态道德修养,生态道德是相对于社会道德或者人际道德而言的。人类在不断的改造中破坏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生态道德是人类对自然价值观的反思,认识到改造自然应该有道德的态度,并以维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与稳定为前提,生态旅游资源具有敏感性和易破坏性,导游的言行对旅游者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生态导游要注重生态伦理道德修养方面的提高,通过学习生态伦理学,做到在实际带团中起到保护环境带头作用。在生态旅游区旅游活动的人群要具备一定的生态道德,自觉维护各种植物种群的自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性等。
总之,做为生态旅游地的导游,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进行导游实践时形成自己独特的导游风格,并为生态旅游爱好者提供优质的导游服务。
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 篇八
一、生态旅游管理
上个世纪70年代,首先在美国出现了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即“生态管理”。顾名思义,可以得知,这一理念主要倡导的是将生态学思维与组织管理紧密结合,在组织管理的各个环节充分体现出生态学的核心理念。将上述这一“生态管理”理念融入到不断分化的管理领域,可以进一步衍生出生态旅游管理。通常来讲,这一理念的引入极大地改变了旅游业的现状。以往的旅游业对于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问题关注较少,一味强调对于已有旅游资源的无限制挖掘与利用,对于旅游资源是一种只减不增的消耗,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具有未来风险的。而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之下的旅游企业,将进一步关注可持续问题,尽量降低对于环境的不利影响,防止旅游资源的进一步退化。
二、生态旅游管理的发展现状
客观来讲,尽管生态旅游管理概念兴起较早,但主要的研究与实践都集中于西方发达国家,国内相关领域的关注相较于西方国家而言,起步是较晚的。到上个世纪末期,都没有最终形成对这一概念的明确定义,对于其专门性的研究与实践也是为数寥寥。从我国旅游资源的普遍状况来看,生态旅游资源的数量是巨大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更是有大量的森林、河流等原生景观,有利于挖掘旅游资源。然而,目前呈现出来的问题就是,仍然是照搬传统旅游的发展模式来对这些旅游资源进行开发与利用,没有充分做到可持续发展,造成了旅游资源的过度消耗。
三、生态旅游管理下的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
要想改变旅游管理的现状,将生态管理融入到旅游管理的各个环节之中,可以从下述几个方面着手改进。
(一)管理理念的转变
从根本上来说,要想实现旅游生态管理的全新转变,首要的就是要转变固有的思维,不能够再以以往的旅游模式来硬取现在的旅游管理。传统的旅游管理理念只重视旅游需求,而对于旅游资源没有相应的保护观念,对于游客在旅游途中的破坏环境的行为不闻不问,总体来讲,就是始终将旅游景区置于一个此等的位置,轻视对其的保护与有效管理。在生态旅游管理下的旅游企业管理,不仅重视游客的相关需求的满足,与此同时,也将旅游景区视为主体部分,重视对其的维护,并对游客提出相关的保护要求,对其中破坏环境的行为也要及时予以制止。
(二)专业人才的甄选
要展开旅游生态管理,肯定是需要有专业性的人才的。这样的人才不仅有生态管理的思维观念,还懂得如何对游客的需求进行合理科学的筛选,对于一些不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需求予以满足,而另一些将严重损害环境的需求会采取措施予以控制。有这样的专业人才对整个旅游流程予以严格把关,才能够有效实现对于旅游资源的有效维护,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三)整条旅游产业链的生态管控
从整个旅游产业链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会发现,不管是旅游乘车,还是旅游住宿餐饮,以及旅游纪念品等漫长产业链条上的诸多环节,都是可以实现生态管理的。其中一旅游住宿餐饮为例,可以助推绿色饭店、绿色旅店的发展,在住宿餐饮领域构建出更多的环境友好型的单位。首先体现在饭店或是旅店的建设过程中,对于环境因素的充分考虑,尽量减少建设杂物对于环境的影响,也尽量降低对于当地自然资源的占用与浪费。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在具体经营过程中,秉承着环保、健康以及安全的理念,提倡绿色消费,减少不必要的铺张浪费的现象,减轻旅游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四)构建循环型的旅游生态景区
这样的观念,强调的是将游客的旅游行为也视为旅游资源的一部分,充分激发游客对于自然的热爱与保护的情怀,让其参与到对旅游资源的维护过程当中,在这一过程中也能够充分享受旅游带来的乐趣与动力。例如,可以在旅游景区中设计一些游客能够参与的种植、采摘、放养、喂食等环节,让人更好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之中,作为其中的一部分发挥更为积极的作用。这些都可以从旅游环节的设计入手,来对游客的行为进行有益的引导,激发他们对自然的热爱,让他们自觉自动地去从事这样的保护行为。除此之外,对于游客旅游行为所产生的旅游废弃物,也应该进行专门性的回收与管理,对于其中的有用成分,可以进一步进行利用,对于其中的有害成分,则着手专门化的处理与解决,最大限度地降低对于自然环境的破坏。
四、结语
从上述几个方面可以看出,要想实现旅游管理模式的全新转型,就有必要从观念、人才体系、产业链条以及经营架构诸多方面同时着力,才能寻求一个更为合理的发展新模式。在这样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之下,指导人们的有序有益的行为,才能够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
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 篇九
摘要: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本文通过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的管理模式分析,将茶文化渗透到企业管理中,形成一种创新性的管理理念,以期对现代旅游企业管理有所助益。
关键词: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模式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旅游业的发展也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旅游模式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从旅游内容到旅游形式,都呈现出多元化的形态。生态旅游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传统文化的回归,人与自然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人们对于生态旅游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茶文化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也成为生态旅游中的核心内容。在国家对生态环境越来越重视的前提下,生态旅游也成为旅游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由此,茶叶与生态旅游之间的融合也成为旅游企业管理中的一个创新思维。
1茶叶生态旅游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生态旅游是现代旅游行业发展的一种新模式,通过人与自然的亲距离接触,使人们获得身心的愉悦,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生态旅游本身具有一定的现实性和创新性,不仅是旅游行业发展的新方向,同时也能够影响世界各国对于生态发展的重视。茶叶来自于自然,茶叶生态旅游也是源于生态旅游的一个分支,给现代生态旅游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生态旅游对于旅游企业管理来说也是一次理念的创新。生态旅游管理涉及的范围较广,其中既有生态学、经济学,也包含了环境学、生物学等学科,而传统的企业管理学则相对简单,涉及面较窄。其次,在生态管理中,所涉及的层面更广阔,即强调人的价值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企业管理究其根本是关于人的管理,人是企业的重要组成,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与支撑。所以,对于人的定义,提出的要求,都会对企业管理模式起到积极的创新作用。生态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理念,人们从传统的书本规范管理逐渐转变为向自然学习,从自然中获得更多的感知与收获,茶叶生态管理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的。茶叶最早起源于我国,集天地之灵气,是大自然的产物。茶叶作为茶文化的载体,被赋予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茶文化融合了儒家、道家和佛家的哲学思想,同时还包含了茶道、茶德、茶性等内容。茶叶生态管理的理念是以自然朴实为核心,茶文化中讲究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将茶文化融入茶叶生态管理中,即突出以人为本的理念。可以说,茶叶生态管理对现代旅游企业管理有着积极的意义,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在茶文化的渗透与推动下会更加健康完善。
2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分析
旅游企业管理是现代旅游市场发展的组成内容,其核心在于管理。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即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传统旅游企业中,企业管理的唯一目标是实现经济效益,对于生态效益的关注少之又少。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国家对生态旅游企业的期望不仅在于拉动经济增长,更多地是希望提升他们对于生态文化的传播与贡献。因此,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模式也在发生着转变,需要从过去传统单一的管理目标向现代管理方向发展,应当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结合起来,创新管理模式,深入企业内部,更好地探索旅游企业的管理新模式。
2.1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意义
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离不开茶文化,而茶文化与生态环境又紧密联系在一起。我国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品质。旅游企业管理就要从茶文化中汲取精华,将其融入到茶叶生态管理当中,使人与自然之间找到平衡点。茶叶生态管理具有一定的独特性,相比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具有科学性和人文性。因此,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意义主要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注重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生态管理理念强调的不是单纯的人类,而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而生态系统又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通过对环境的多方位保护,能够使整个生态旅游系统得到保护,而不是狭隘地以经济收入作为管理目标。因此,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能够更好地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二是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我国工业经济正在由劳动型逐渐向集约型方向发展,由此,生态旅游管理也逐渐显现出其重要性。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森林资源被过度开发,许多风景旅游区的环境遭到破坏,不仅影响了整体的生态环境,而且使人与自然的关系日益恶化。现代生态旅游企业想要得到长远发展,就要加强对自然的保护,坚持茶叶生态旅游管理理念。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新模式也要与时俱进,达到可持续发展。
2.2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协调性
茶叶生态旅游企业要开创新模式,就要从协调性方面入手,即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协调、游客与环境的协调。首先,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是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指导,是企业发展的方向和基础。旅游企业只有得到可持续发展,才能获得经济效益。也就是说,茶叶生态旅游企业在进行旅游开发时,不仅要考虑到该地区的环境气候,还要考虑到农业的休养期,每个环节都不能忽视,否则生态环境被破坏,企业也就无法继续开放,也无法获得长期的经济效益。其次,在现代旅游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中,需要不断提高企业管理者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岗位,使人才得到合理应用,才能更好地管理企业,使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达到协调。最后,游客和环境要达到一定的协调,就需要提高游客对旅游景点的满意度。当游客在景点感到身心愉悦,就会减少对环境的破坏。由此,旅游企业可以通过完善的设备和措施,给游客营造一个舒适的游玩环境,提高服务质量,达到游客和环境的协调。
2.3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统一性
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统一性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基础上体现出来的,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游客和环境的统一等。在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模式中,管理的目标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其中既包括游客、设施、交通等,而是人与自然形成的一个综合的生态系统,这就需要坚持两个内容,即人与人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其中,人与自然的统一,主要体现在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类生存离不开自然,自然是生存的基础,减少对自然的破坏实际上就是获得经济效益的一种方式。在现代生态旅游企业发展中,对于景点的建设和使用要建立在不破坏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建立相应的交通设施、饭店宾馆等,一切的开发应当以保护当地的生态系统为前提,这也与茶叶生态管理理念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相一致。人与人的统一,主要体现在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统一。提高旅游企业人员素质,减少彼此之间的矛盾,可以将茶文化中的德育功能运用到企业管理当中,营造更加和谐的环境。旅游企业可以通过茶文化的传播,更好地达到育人的效果。在我国许多茶文化生态旅游景点,都有着浓浓的文化气息,茶文化本身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关于茶的故事、茶的习俗等都十分丰富,从茶文化中可以探寻到久远的历史印记,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茶文化的发展历程。旅游企业可以以文化为核心卖点,将文化传播融入到当地的旅游宣传发展当中,不仅提升了旅游企业的营销管理手段,同时也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传承。由此,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的统一性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和生态效益方面都很适用。
3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生态环境的保护已经成为今天人类共同的责任与义务。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的发展离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只有进行更加科学的开发和利用,茶叶生态旅游企业才能在人和自然之间找到平衡。茶叶生态旅游企业要打破传统的管理模式,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以生态管理理念作为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础保证,加强以文化理念作为发展传承的核心,才能更好地实现茶叶生态旅游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郝亚静。生态旅游管理理念下的旅游企业管理新模式[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12)。
[2]井跃博。自然保护区环境资源保护与生态旅游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7(08)。
[3]和献中,王世金。云南省普洱茶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战略[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06)。
[4]邱海蓉,冯中朝。茶园生态旅游资源可持续开发模式研究[J]。生态经济(学术版),2009(01)。
[5]韦东红。基于社区的生态旅游管理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06)。
[6]杨江帆,谢向英,徐清,李灵。福建茶叶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研究[J]。武夷学院学报,2008(06)。
生态旅游论文范文:《试论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篇十
摘要:当今,生态旅游是一种立足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非消耗性、教育性、探险性的新型旅游,并成为国际旅游发展的主流。本文笔者阐述了其地位、功能、发展的指导思想及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旅游;发展;战略
1生态旅游的新地位
1.1生态旅游概念
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源自1983年,1986年国际环保会议予以倡导,近年来成为国际旅游新时尚。联合国把2002年确立为“国际生态旅游年”,可见其召唤巨大。
根据世界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国际生态旅游协会等国际组织及有关专家的定义,生态旅游的标准包括3个方面:
其一,生态旅游的对象是原生、和谐的自然与文化生态系统;
其二,生态旅游对象不应该受到损害;
其三,强调社区居民的参与。生态旅游具有旅游、保护、经济富民和环境教育四项功能。
由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不同,对生态旅游的对象存在着争议,主要有小、中、大三个尺度的理解,对应于小尺度是所谓的原生态,是指基本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生态环境;中尺度指次生态,为受到人类活动较大影响但又保持较好的生态环境,其中有些已经是不可逆转的;泛生态是大尺度,又有两层理解,一层是生态环境的泛化,既包括自然,也包括社会和文化。另一层是把生态旅游当做一种原则、导向,规范一系列工作方向,造成全面的社会影响,也就是将指导生态旅游的基本理念、基本原则、基本思想,推广到旅游发展全过程,形成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的联动关系。
自治县处在人口比较密集的辽宁东部地区,人类活动对生态的干扰较大,就林业而言,原始森林较少,但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林到处都有,多为次生态区域,因此,自治县发展生态旅游应定位在中尺度的范畴;同时,为了发挥生态旅游在提高环境意识,促进旅游全行业可持续发展方面应有的作用,在大尺度上也可以作为导向。在某些特定环境下,小尺度生态旅游亦有其典型性。因此,本规划一方面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旅游形式,将自治县的次生态区域开发成有代表性的系列生态旅游项目与产品;另一方面将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思想理念加以贯彻与宣传,以促进旅游全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2 生态旅游功能
2.1生态旅游的主导作用
生态旅游在自治县旅游业中将起主导作用,除了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外,还由于生态旅游未来发展中代表了新潮流与主旋律,是可持续旅游业的重要基石,是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同时,又是在思想上倡导可持续发展、增强环境意识的重要内容。
⑴树立生态形象,有利宣传促销
目前,自治县旅游业在对外宣传促销上,应力求总体形象鲜明,在全球倡导可持续旅游,生态旅游成为新潮流时期,应结合自身特点提出自治县发展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旅游业,可在全国树立全新的旅游形象。
⑵优化资源配置,完善产品结构
目前,自治县旅游产品以传统观光旅游为主,但开发深度不够,产品比较单一。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重新审视资源的价值,开发出更多参与性强的旅游产品,可起到完善产品结构的作用。同时,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业,对旅游资源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提高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在开发的力度和广度上有所扩大,对全县的资源将产生优化配置功能。
⑶改善旅游环境,提高环境意识
目前,自治县部分旅游区存在的环境污染、环境质量下降、旅游资源保护不力等问题,可以通过发展和宣传生态旅游,提高全民的环保意识,改善旅游环境。
⑷增强环境意识,推动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旅游以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指导,以保护资源特别是保护生态的多样化,维护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促进环境保育与宣传教育,提高资源与环境的管理水平,寻求旅游业发展与自然、文化和人类生存环境的和谐统一,按生态旅游理念与原则运作,确保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2.2生态经济支撑
面对21世纪,我国实施东部大发展,西部大开发,中部承东启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入世贸组织(WTO)的全新形势。分析国内外发展趋势,结合省情,自治县实施生态经济战略,建设成为经济、社会、资源、环境、人口相互协调,环境优美、经济发达,物产丰富、文化昌盛、人民富裕、社会安康、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区,它能够推动全市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资金积累和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速从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经济文明转变,激发科技创新,促进高素质人才培养,实现跨越式发展。
生态经济区建设是在总结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经验教训基础上,以可持续理论为指导,按照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和系统科学原理来实施区域建设。生态经济建设要运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原理和物质转化、高效利用原理来改造区域的传统农业、传统工业和第三产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使生态系统与经济系统有机结合,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佳组合,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协调发展,使区域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自治县生态经济战略的基本思路是:在高标准搞好生态环境治理的基础上,把最具有特色和竞争力的以生态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以有机食品为主的食品产业,以生态旅游为主的旅游业,综合集成培育成为新的支柱产业。
生态旅游作为整个旅游行业的新领域,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类型,需相关部门或相关要素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既涉及旅游部门的旅行社、饭店旅馆业和交通运输业,又涉及国民经济中的一些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轻工业、建筑业、农业、蓄牧业等,和一些非物质资料生产部门,如文化、宗教、园林、卫生、科技、邮电、教育、商业、金融、海关、公安、环保、保险等环节。因此,生态旅游业能在生态经济战略中发挥关联带动作用,成为未来生态经济系统中的主体。
⑴关联带动,增加有效需求
生态旅游关联度高,产业链长,涉及到食、住、行、游、购、娱等环节,同时旅游消费是一种较高水平的消费,要求更新换代的速度高于一般耐用的消费品。生态旅游者不仅期盼旅游目的地符合环保与生态原则,同时希望购买到的旅游食品是无污染、安全、优质、有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这就能有效地启动自治县内外市场,增加对绿色食品的有效需求,从而刺激生态农业和有机食品产业的发展,不断促进一、二产业结构更趋完善和合理,减少一、二、三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对资源、能源、土地的消耗,以及有害物质的产生,促进各产业生态化。
⑵构筑生态经济体系枢纽
生态旅游是一个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产品,旅游者通过这个桥梁和纽带,促进了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流通,而绿色食品的生产和流通,既促进了相关工业技术的改造,激发工业技术创新,又推动了生态农业的发展,以获得更多绿色食品生产需要的原材料。从这个意义上说,生态旅游是生态经济体系的枢纽,通过其发展,使产、供、销系统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生态经济系统运行良性化。
⑶宣传促销,提高知名度
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能带来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加快绿色食品的流通,提高自治县产品的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产生名牌效应,增加无形资产,起到很好的宣传促销作用,为经济联合、吸引外地资金进入创造条件。
3发展的指导思想与措施
3.1指导思想
充分发挥自治县生态旅游资源优势,使之发展成为自治县旅游业的主导产品,把自治县建成生态旅游县。为此,全县旅游业要坚定下移地全面推行绿色开发,生产绿色产品,推广绿色体系,自下而上,由里到外全面绿色化。
3.2发展目标
在有效地保护现有资源基础上合理、科学开发吸引强、综合效益显著的系列生态旅游产品,并以此建立可持续旅游发展机制,营造良好的旅游生态环境,把自治县建设成以生态旅游为主导的旅游县。
到2010年,生态旅游示范区框架建成,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开发初见成效,生态旅游理念在旅游行业得到逐步贯彻。
到2020年,生态旅游形成较完整的体系,一批生态旅游项目在国内显现出较强的竞争力,生态旅游理念在全社会得到公认。
到2025年,旅游的绿色开发、绿色产品生产、绿色经营得到广泛推广,绿色生产体系得到全面实施保障,建成生态旅游县,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3.3发展措施
⑴宣传促销生态旅游
在研究游客动机和满意程度,评估生态旅游市场需求的基础上,通过积极、有效的宣传策划和多种形式的营销手段,把自治县生态旅游产品有步骤地推向社会,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进入国内外旅游市场,激发、诱导旅游者前来游览观光。自治县生态旅游拟定统一宣传主题口号,作为旅游业的主题形象之一,支撑整体形象。
⑵推广绿色技术
生态旅游倡导全球旅游业与绿色经济的密切联系,在生态旅游区乃至所有旅游区开发建设中,全面推广绿色技术,重视能源清洁型的有效利用和废物的最佳处理方法,如采用节能灶,使用生物燃料清洁能源;在确保设施和服务不降低标准的前提下物品尽可能反复使用,生活废水稍加处理用于浇灌植物,以减少资源消耗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⑶开展创建生态饭店活动
生态饭店又称绿色饭店,是指那些为旅客提供的产品与服务符合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要求和对人体无害的饭店。创建生态饭店能够在激烈的饭店市场业竞争中提高经营者的环境意识、节能意识、降低消耗、树立自治县饭店业的良好形象。统一部署,制定订生态饭店的实施标准,实行一段时间后考评合格者,授予“生态饭店”称号。
⑷加强生态旅游教育与科研
生态旅游的教育与科研是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人才保证和技术支撑,高等院校与中专学校的旅游专业班应开设生态旅游或与生态旅游相关的课程,同时对有关从业人员加强生态旅游知识培训,保证生态旅游从业者应有的素质。同时开辟一定的渠道,促进生态旅游科研工作,为自治县生态旅游的发展谋划策略。
⑸重视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的旅游业
相对于我国的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局面(目前国内自然保护区的年旅游总人次为2500万,年旅游总收入近5.2亿元人民币;森林公园的接待游客量为5000多万人次,综合经济收入达25亿人民币),自治县要处理好有效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要充分认识到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在促进生态旅游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增强保护意识,发挥林业部门和环保部门的积极性,把自然保护区和森林公园的旅游业纳入到自治县旅游业大格局中。
⑹建立全省生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
收集生态旅游区的各项基础数据,建立自治县生态旅游管理信息系统,利用该系统研究、预测和监控生态旅游的变化情况,为经营商和管理者决策提供更可靠更全面的信息,同时也能给旅游者提供查询服务。部分信息系统可以联入互联网,建立自治县生态区旅游网站,实现与全省已上网的生态旅游区网站的联接。
⑺建立生态旅游经营商质量认可体系
生态旅游的开展对生态旅游经营商―旅行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旅行社在组织生态旅游者进行生态旅游活动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应在旅行社中建立生态旅游经营商质量认可体系,建立一套全县适用的规范的生态旅游操作标准,以保障经营者具备高质量的生态旅游运作和为游客提供高质量的生态旅游经历,从而最大限度提高自治县生态旅游在国内、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⑻建立生态旅游示范区网络系统
鉴于自治县生态旅游起步较晚,比照国内外成功的经验,应选择一批有全省乃至全国意义的生态旅游景区,组成网络体系,进行重点建设,为发展自治县生态旅游提供规划标准、评价体系和管理模式,发挥示范作用。从而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完成生态旅游县的建设目标。
⑼积级组织召开研讨会
鼓励和支持在自治县举行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生态旅游研讨会,以更多地了解国内外生态旅游规划、发展和管理的动态,为自治县生态旅游开发管理提供有效的、操作性强的最新信息,共同商讨自治县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与问题。
⑽定期对生态旅游区的工作进行评估
自治县相关部门应结合景区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体系建设,定期对生态旅游区的工作进行评估,以督促其按照生态旅游的要求经营管理,避免打着“生态旅游”的幌子,而做不利于环境保护的事,损害自治县的生态旅游和生态经济形象。
3.4典型生态旅游功能区
3.4.1自治县生态经济区划分
为了客观地了解各个生态旅游区的内在规律,查明其所在的区域基本优势,更好地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提出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推动整个区域生态旅游经济的健康发展,结合自治县的地貌特征,遵循综合性、整体性、相似性、主导性、连续性、协调性等原则,将江西湖沼湿地农渔生态经济区。每个生态经济区选有生态旅游示范区。
1)山地丘陵森林生态经济区:包括江西东部、南部、西部、有怀玉山、武夷山、九连山、罗霄山、九岭山与幕阜山等山脉,重峦叠嶂,山势峻伟,森林植被较好。
2)岗地平原农耕生态经济区:在江西中部,丘陵、盆地相间,丘陵山区地形复杂,高岗低丘波状起伏,连绵不断。在山丘之间往往分布一些断陷盆地,其中较大的有吉泰盆地。丘陵盆地自然条件较好,是全省重要的粮油和林果生产区。
3)江河湖沼湿地农渔生态经济区:在江西北部,湖泊星罗棋布,平原坦荡,其中水面大于1km2的湖泊有80多个,藩阳湖,柘林湖等面积较大。藩阳湖平原土地肥沃,气温温和,水源充足,宜于发展农耕、畜牧和水产养殖业,柘林湖生态条件优,湖岛相间,发展潜力大。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谈生态旅游发展中的社区生态旅游管理模式论文【新版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