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与发展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mzb518时间:2024-05-02 07:00:15)

前言:文化建设与发展论文(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文化建设与发展论文(精品多篇)

文化建设论文 篇一

1.1高职办学目标要服务于企业的发展要求

世界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与发展走势要求职业教育课程应该从工作岗位、工作任务出发,强调能力本位。[2]随着学院的发展,学院的各项课程改革也提出了“对接”的教育模式,从整体上确定了三种职业素养:充沛的职业体能、扎实的专业的技能、吃苦耐劳的精神作为我院培养人才的标准。而仔细进行分析,除了在专业技能素养外,职业体能,实质上归根到底就是要求学院培养出的学生具备充沛的体能来满足煤矿主体专业的生产要求,而吃苦耐劳的精神,则是体能的进步要求,虽然现在煤矿生产机械化程度很高,但是在煤矿井下生产条件下,大多数还是从事基本的身体活动或是长时间的工作耐劳要求。故由职业素养的要求促使学院加大重视了学生体能的培养,高职体育教学课程改革的手段只是一种方法论层面的解决措施,而缺乏从系统论,学生体能的根本来源(体育活动的兴趣培养)来看待学生体能发展问题。体育课程的改革只是学校体育的一部分,文化是最好的孕育培养人的载体,故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提到了迫切突出的位置上来。

1.2学校体育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不可缺少的内容

我院校园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实施科学文化素质教育为基础,以高等技术应用职业能力培养为主旨,以人文修养培育为底蕴,以建设优良校风、教风、学风为核心,加强内涵丰富的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夯实基础,培育快乐文化,突显特色,实施“六大主题教育”,为“创建示范高职教育,打造一流培训基地”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作为一所企业办学下的高等职业技能院校,抓好企业文化和职业技能的同时,学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提到了重要的位置上来,而且成立了学院党政领导一手抓的机制,最为明显的则是学院积极加大以“养成、关爱、欣赏、智趣、感恩、幸福”组成的“六大主题教育”,旨在从思想上、行动上加强我们学院大学生的精神文明建设,更好地提升学院“质量立校、品牌强校、和谐兴校”的三大工程建设。于此同时成立了德育导师工作室,加强学生的德育工作。把企业文化中的4E和6S的员工职业道德行为标准引入学院的道德文化建设上来。但从学院体育发展角度来看,学院先后改善了体育硬件条件,建立了带有灯光的标准草坪操场,体育测试体育馆,塑胶篮球场地,体育教学场所与条件得到了更大的改善。即使学院每年举办一般常规的体育活动,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没有提到重要的位置上来。

1.3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是国家的相关政策与法规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健康的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举办多种多样的群体性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精神和顽强毅力”;校园体育文化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其建设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六大以来,构建和谐社会问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上面的这三个文件精神可以看出,体育是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党中央给予高度重视。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前提,是中华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学校应该从建设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入手,丰富体育文化内涵,加快其现代化进程,使校园体育文化为学生健康服务,为和谐校园文化服务。

1.4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

有关校园体育文化的本身所具有的功能,在相关的论述当中很多,诸如:有利于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相关其本身所具有的价值:激励价值、竞争价值、人文价值、健康价值、审美价值。[3]不论综述如何,校园体育文化本身对于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培养健全的人格、增强健康意识和品德修养、协调人际关系和合作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办学理念的统一

人是“身心”合一的个体。身一般客观是指身体方面,而心则是作为基于身体之上的精神与文化的层面来理解。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学院的办学理念是由其自身的特点及相互关系来统一的。校园的体育文化建设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企业办学的学校定位于服务于企业,服务于社会。而学院的办学理念正是教育的方针政策与学院根据自身特色结合的具体体现。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有很多,最为显著的则是勇于奉献、争创一流。[4]它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与时代特色。勇于奉献,是人类社会崇尚的美德,是大同煤矿工人长期以来艰苦奋斗、勇挑重担、为国家多做贡献的真实写照。“爱企敬业,创新发展”爱企敬业强调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理念。从勇于奉献,爱岗企业,体现出对员工的职业素养要求。人们做过调查,煤矿工作是高危行业,因为其生产条件环境极其恶劣。对员工的身体要求很高,所以奉献与爱岗的前提是有一个良好的身体素质做前提的。而体育之功能的团队拼搏意识无疑是促进企业创新发展,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心齐人和”的强大精神动力。学院的校训“立德立身、修业修能”,它是做人做事、齐家治国的永恒追求,是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根本要求。其中“立身”即为立足安身、处世为人,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做成功之事。首先指人的思想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基本形成,对于如何适应社会,如何待人接物,有了独立、自觉、正确的观点。另外,作为工科类院校,立身还有强魄健体之义。此外,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学院发展总思路:质量立校工程、和谐兴校工程、品牌强校工程中的和谐兴校工程有着重要的作用,此外学院的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三个有益于。“三个有益于”,即“有益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益于职工的共同进步,有益于学院的科学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可以作为其实现总目标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贯彻学院精神必不可缺的重要一环。

3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与企业文化建设的融合策略

3.1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组织领导与建立相关机制

学院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而且成立了院党政领导一手抓的领导小组,校园文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着两个基本问题。首先是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在德育、美育、体育上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如在学院德育工作开展中,建立了德育导师领导小组,建立相关机制,各系部门成立了德育导师站,而且还提出了六大主题教育,把这项工作从上到下进行系统的开展。其次,从学院特点出发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缺乏深层认识。由于本校是工科院校,采矿机电作为主干专业,学院男学生占了很大比例。即使认识到岗位体能的重要性,但仅停留在课程的教学改革单独阵线上,而没有把培养目标的实施系统化,即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并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在实施机制上,建立工会、团委、学生会、体育教研室、学生处各部门之间的责任与协调机制、建立有效的激励体育教师和相关人员大力发展校园文化的“正能量”激励机制、校园体育文化的评价机制与考核机制。

3.2发挥体育教学主阵地作用

学院的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点:首先是体育教学方法为“直接式”,调动学生积极性上不足,体育教学内容为基本的三大球,对于职业素养相关的道德品质与技能缺乏斜街。其次,虽然在采矿机电两系的体育课堂中,突出专业体能训练。但是在学院突出专业建设,把体育课压缩为一年的体育教学,使得学生在培养体育兴趣与掌握一到两项运动技能掌握上比较困难,学生的目标实现很大程度上依赖自己的“个人修行”。最后教师教学科研深入开展不够,如相关的职业体能的训练内容与标准的研究,如何最大的发挥课堂重要作用,激发学生体育锻炼兴趣,如何协调体能训练与学生运动技能掌握的关系等等,这都有待于体育教师在实施前而进行相应的基础研究。

3.3发挥学院社团作用,创新学院体育活动

目前,学院里成立了许多相关体育的社团,如滑轮社、足球社、街舞社、武术社等等。这些社团都是学生自发形成的,它们在促进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在其开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学生兴趣有限、教师指导不够、活动引导与保障不足而导致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活动的开展没有充分发挥社团之功效,在学院的体育影响中不是很强烈。一般情况下,运动会或课外体育活动都归结为隐形的课程体系。它们可以和正式的课程统一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对学校体育文化建设起到潜以默化的作用。而在我院的运动会开展中,仍然存在着先前的传统模式。在调动学生参与积极性和普及上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学生参赛人数少,积极性不强,流于形式与投入不成比例。对于运动会的项目设置上,总是以“运动”的形式呈现,缺乏创新的“职业体能或职业素养”开发项目。另外,从学院课外活动组织体制来说,从学校开始设置下的以学生处和团委组织下的运动竞赛,现在却成了系部下的体育运动项目。体制的变化最终目的是充分调动学生这个群体的积极性,使活动的受益者真正的是广大学生,而且在学生中形成相对的体育氛围。可是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体育竞赛有时却成了“游戏趣味赛”,虽然激发了一些学生参与,但是在这个项目的参与过程中,我们所关注的“体育拼搏精神,学生的身体活动量、团队精神”等等,有时显得不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两点:一是活动体制的变化与组织者,不论是谁,要区别趣味体育与真体育的价值。第二要以学生处与团委牵头,搞一到两项传统的项目,以体育活动月形式,办成传统的精品体育文化。对于激发学生群体的运动参与有深远意义。第三,学院体育活动要在普及性做文章,为大多数学生身体健康服务,使学生真正在体育文化的氛围中受

3.4组建特色体育项目的业余运动队

学院可根据自身的特点与实际,创建自己的业余体育训练队———篮球与足球队。这是校园体育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了丰富旷工文化生活,提高旷工的团队合作力,同煤集团每年在矿工节期间都安排企业间的篮球比赛,每个生产矿都有自己的矿篮球队。学院隶属于同煤集团下的二级单位,为了融入企业的文化,学院可以组织校篮球代表队与各生产矿之间展开比赛,达到相互促进的作用。此外,大同是山西的足球发展重要城市,大同有很深的足球底蕴,可以联系大同地区及周边地区的足球爱好者展开比赛,一是宣传校园之功能,而是对于促进学院业余代表队的训练提升,为创建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服务。

3.5充分发挥体育场地作用,做好体育文化宣传工作

体育资源这个问题上主要谈以下几点:第一就是关于维护与更新问题。当前学院的资源问题上存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场地进入了一个“衰变期”也就是它自建成后,到现在有五个年头。场地需要维护。传统的老器械,及时的更新,要满足学生锻炼身体之需要。第二就是资源没有充分的利用。如学院建设全院的校园广播系统化了很大的资金。而现在从早晨起来,广播只能在广场听到,学院的操场上,一点也没有音乐。运动与音乐的关系相当大,即便是散步中的老师,有点音乐它会忘掉身体的困倦,激励起坚持锻炼的信念。还有就是操场上的花费25万元的照明灯,也就是偶然举办晚会时用下,就连晚上举行盛大的体育比赛也没有。所以在这里明显的表现出资源浪费。第三,丰富的场地器材资源利用存在着不平衡,足球场地下午活动的学生还是少,没有充分达到资源的有效最大化利用与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第四,就是器械的充分利用上和补给上,可以利用学校的环境,在生态园里,适当的设置摆放几个乒乓球案,或是增设几个羽毛球场地。还有就是适当的免费开放对于学生的体育场馆问题。让学生可以用上体育器械。在宣传上,首先是在课程中对于体育文化知识的传递。虽然有些文中提到了当下的课程中的理论课时少,但是在传授技能的课程中,适当的穿插体育文化还是有益的。还有就是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做好体育宣传工作。如在学院的体育场地上,因为四周用护栏围起来,所以在护栏上可以做一些宣传广告的提示牌。内容可以为健康的重要性(周立波秀的关于健康,如果你现在不花钱,就是把钱省下,给将来的医院留着)、体育名人名言等其他形式。也可以在灯柱上张贴运动标语。因为这样的花费是永恒的花费,是文化建设的投入,总要比在运动会上,邀请外人的表演,或是奖品更实际。创造出有一种想健身参与的环境。另外,学校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文化传播途径来进行特色体育文化工作的宣传,如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站、广播、报纸、多媒体设备等传播媒介来进行广泛的图片、新闻、信息传播。如每周可以选一周的播报《体育》栏目,介绍当前的有关体育赛点新闻动态。或是请专业的体育教师开展讲座例如健身指导,比赛规则讲座,如何欣赏比赛等等。

3.6深入实施企业快乐工作法,不断挖掘企业文化与学校体育文化的衔接

快乐工作,就是以愉快的心情,快乐的心态面对工作,把工作快乐化。快乐工作是一种文化,员工离不开工作,不仅是因为工作能满足他们的物质需要,更重要的是工作已经成为员工的一种追求,一种需要,是企业所有员工共同的理念与思想。快乐工作是企业文化的发展趋势,体现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是对马克思关于劳动解放理论的新时代诠释,是大同集团公司精心化人性化管理的进一步提升和发展。学院积极贯彻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快乐工作法,为员工开设活动室和娱乐健身场馆,充分建设美好和谐校园,让大家在工作之余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同时充分利用广场,公园、文体中心等阵地,有序合理的安排员工健身娱乐。工会要利用矿工节、五一劳动节等重大节庆日坚持开展好旷工篮球比赛、拔河比赛、歌咏比赛等大型文体活动。学院中的教师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以员,教师的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让员工从工作中寻找快乐,在快乐中干好工作,有劳有逸,劳逸结合,使工作岗位成为播散快乐的场所对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起到潜默移化的作用。

4结语

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篇二

1.1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新农村建设的提出为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在《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保护和发展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优秀传统文化,创新农村文化生活的载体和手段,引导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总理在《关于制定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明确提出了“努力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健康水平,积极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明确提出了“十一五”体育事业发展总体目标:把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文化需求作为我们工作的全部出发点和归宿,把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目标。加大农村体育力度,加快农村体育发展步伐,促进全民健身体系的建立和完善。

1.2“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为体育文化注入现代文化元素“十一五”期间国家将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这是我国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2007年国家安排了资金9500万元,在河南、江西、湖北、广西、重庆、陕西、山东、浙江等8个省市选择2500个行政村进行试点,进行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到2010年争取全国六分之一的行政村建有标准的公共体育场地,将惠及5.1亿农民。建立农村公共体育物品农民需求的表达机制,真正形成农民体育“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使其成为村民利益的真实代表者。因地制宜地发展农民体育运动。所有的体育供给,既要贴近农村,又要贴近农民,逐步使亿万农民都有一个进行体育锻炼的场所,让“全体国民都能享受到现代化建设的成果”的发展理念不断地深入人心,从而使农村体育文化建设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现代文化元素。

2发展新农村体育文化的意义

2.1体育文化建设能改变农村传统体育观念由于受长达2000多年封建社会旧思想的影响,一直视体育活动为“不务正业”的价值观念在农村已经根深蒂固,一时还难改变。农村又多数地处偏僻,经济落后,对外交流有限,使得农民的思想、性格、价值观、风俗习惯比较保守。农民文化素质普遍低,多数农民误认为田间劳作可代替体育锻炼。无病即健康,这种旧的思想深深的影响了农民的体育观和健康观。在现代社会中,在现代社会中,体育文化成为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体育文化的建设以其独特的方式,不断改潜移默化的变着农民的认知方式,和行为准则。通过体育文化建设,可使农民对体育的功能和作用认识不断地深化和发展,使农民对体育运动产生一种新的、普遍而科学的社会观念。

2.2体育文化建设加快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体育文化的建设不仅有利于增强体质,促进健康,而且还可以育心。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能够让广大农民在忙里偷闲时放松心身,有利于在农村建立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在农村育文化的广泛传播,对于改善人际关系、增进邻里之间的和睦、增进社会凝聚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中华体育精神”是精神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体育文化的传播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加快和谐社会的建设。农村体育文化的多种形式有效的改善了农村单调的业余文化生活。像扭秧歌、赛龙舟、篮球赛等等体育活动不仅能在农闲时间娱乐人们的身心,增强农民体质,促进农民身心健康,还给农民搭建了一个良好的交流致富经验、改善人际关系、传播先进文化知识的平台。

3新农村体育文化的发展策略

3.1确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创建和谐农村体育文化要把眼光放在满足人的体育文化需要,注重提高人的体育精神境界和凝聚力上。指导满足农民的多方面需求,来作为开展农村体育文化各项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以农民为中心,通过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性体育精神文明创造活动,致力于提高农村居民的体育思想,道德素质和体育科学文化水平,为农民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在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结合农村特色,制定切实可行的农村体育文化发展规划,推进农村体育文化法制化、科学化的进程,真正做到农村体育文化管理的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创建和谐农村体育文化,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

3.2利用现代媒体发展农村体育文化多样性农村体育具有多样性、民族性及覆盖面广、互动性强的特点。我国有56个民族,地域分布广,造就了我国农村丰富多彩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在当今农村体育文化建设中,要把丰富多彩的民族体育文化与精神文明创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建设既有传统民族地方特色,又富有时代感的体现现代体育文化特征的新农村体育文化。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我们建立农村体育文化网络提供了技术上的支持,通过网络和各种媒介,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加强农民体育健身活动的宣传增强农民的健身意识。把各种形式的体育文化连接起来,形成体育文化网络。教育引导农民树立健康新理念,把体育健身融入生活,成为一种自觉活动。

3.3抓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激发农民体育参与意识新农村建设为农村体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并创造了条件,必将给新农村体育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动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新农村体育建设的载体。因此,应切实推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将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把国家的投资落到实处,使其成为“民心工程”,从而使体育服务覆盖整个农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增强农民体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坚持面向农村,服务农民;因地制宜,积极扶持,注重实效和“活动与建设并举,重在建设”的原则,逐步建立覆盖面大,包容量大,社会化程度高的农民健身体系。同时加大体育知识宣传,让农民真正了解体育的作用,激发农民参加体育活动的意识和激情,使其从不想参加体育活动,转变为要求参加体育活动。

参考文献:

[1]樊小兵,陈卫。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农业考古。2007(06):165-167.

[2]杨小明。田雨普。农村传统文化对农民体育发展的影响[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03):14-17.

[3]王振涛。单清华。周毅。试论社会主义新农村体育文化建设[J].体育文化导刊。2007(03):16-18.

[4]任保国。张宝荣。建设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展农村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7(01):16-20.

[5]郭敏刚,胡庆山,王健。农村体育思想的变迁及其对我国新农村体育建设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6]PierreAndriamampianina.AzzedineSIMoussa.TheTrainingofPhysicalEducationTeachersinFranceandChina:AComparativeAnalysisofCurriculaandAttitudes[J].InternationalReviewofEducation2005.51.(1).

文化建设论文 篇三

国家审计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审计文化的最本质、最核心的因素,决定着审计文化的建设和培育方向。刘家义审计长曾说过: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的“免疫系统”。审计核心价值观能够有助于审计群体树立科学审计理念,有助于指导审计实践,有助于提升审计成果质量,有助于丰富中国特色的审计国家理论。审计核心价值观,对于实现国家审计参与国家治理、发挥经济运行大系统中“免疫系统”功能作用都有着重要的引领性意义。《审计法》规定审计要“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

审计文化要在“免疫系统”的审计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进行研究、规划、培育、建设。

以思想建设为起点,以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廉政建设为动力,努力造就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高素质审计人才队伍,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文明审计的转变。

文明审计是审计文化建设的核心,促进和谐是文明审计的根本追求,要大力推进文明审计,要强化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为核心的审计理念教育,积极开展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的“三德”教育,不断增强审计人员党员意识、公务员意识和审计人员意识;始终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用先进的文化净化心灵,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饱满的工作热情做好本职工作;引导审计干部牢固树立崇高的事业心和强烈的使命感、责任感,依法文明廉洁审计,在勤奋奉献中享受“为民而审、为国而计”的愉悦。

审计机关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内敛走向开放,积极主动地宣传审计职能作用、工作开展情况和先进典型,将审计机关“依法审计,科学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的实绩,审计干部“创业创新创优”的风采,充分展现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公众面前,使审计影响力和权威进一步得到社会认可,又调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营造一种专业、文明、廉洁、和谐、严格、奉献、奋进和包容的文化氛围,为推动审计事业发展创造良好外部环境。

以人为本,重视审计机关所配备的各种物质设施和审计人员队伍状况,争取相对充裕的业务经费来作为物质保障,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以适应新时代的审计手段。时刻把广大审计人员的冷暖放在心上,最大限度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为优质高效地开展审计工作提供保证。

审计制度体系是为保证审计组织目标的实现而设立的,审计制度的不断建立和完善是保障审计文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坚持把制度的刚性管理与文化的软性影响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规章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引导和规范审计人员的自觉行为,使制度文化成为审计人员内化于心、外见于形的价值取向。

文化建设论文 篇四

[关键词]和谐社会文化医院文化

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规划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同时,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建设“和谐文化”的目标。医院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起着引导价值观念,继承文化成果,整合医院资源,陶冶医生情操,提高人文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可见,构建和谐的医院文化是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应有之意。

一、正确把握医院文化的本质

所谓文化,简单地说就是“人化”。它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一定的群体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与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不同的社会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一所医院作为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群体,也有自己的文化——即医院文化。医院文化是以医患活动为主体,以医院精神为底蕴,由医院员工、患者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是医患群体中通行的规范准则、生活方式、行为模式和价值体系,是一所医院综合素质的体现。从结构上看,医院文化包括三个层次。

1、物质文化。它是医院发展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外在物化形式的总称,是医院文化建设的前提和条件,是精神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载体,是医院文化的外在标记,是其表层文化,它包括医院环境布局、建筑雕塑风格、图书资料、医院绿化美化、环境卫生、文化设施和文化网格,还包括医院的标志如院徽、院歌、院训、院旗、院牌等。物质文化的建设及管理水平直接反映出医院的服务水平。因此,医院文化建设应从创建优美医院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物质文化入手。

2、制度和方式文化。它包括医院的管理体制、组织机构及其职能、服务内容、行为规范、规章制度,以及相应地体现于人际关系中的主体的生活、行为、消费方式等,还包括非正式群体的活动制度和方式。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医院工作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先用制度强化,而后用情境来内化。

3、精神文化。它是医院长期创造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它是医院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由医院的院风加以体现,是医患共享的价值观、道德准则、行为规范、文化传统、集体舆论以及各种认同的文化意识。

二、医院文化的功能

医院文化作为医院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服务人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医院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

1、医院文化的导向功能。目前,在医院建设中出现了不少问题,比如有些医生医德意识削弱,服务意识淡漠,把医疗服务视为商品,把个人拥有的技术当作商品出卖,无利不医;有的把个人利益得失看得很重,容不得吃一点亏,遇到好处争着向上伸手要,涉及奖金分配、职称晋升、增资调级等切身利益争持不下;有的认为医院发展只是管理者的事,与己无关,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碌碌无为,不求进取;有的习惯安定舒适、没有压力的工作,不愿从事苦、脏、累、险的工作。要解决这些发展中的问题,就必须依靠医院文化建设来加以正确引导。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手段,通过媒体、电台、宣传栏等舆论阵地,进行正确的舆论导向,帮助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广大医务工作者能够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能够正确对待外面世界的诱惑。和谐的医院文化能够引导医务工作者参加医院文化活动,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思想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洗礼,提高理论修养与辨别能力。

2、医院文化的凝聚功能。医院文化的凝聚功能是伴随着导向功能而产生的。它能够凝聚职工的向心力和战斗力。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要激发人的心理内在诱因去努力提高绩效,就要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去满足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宽容、和谐的医院文化能够为广大医务工作者实现上述需要提供文化氛围,员工自我实现的潜能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因此,积极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医院文化,促进员工全面发展,实现自我,在提升自我中感受到医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日常的诊疗服务工作中自觉成为医院文化倡导者、建设者、宣传者和传播者,提高整体战斗力。

3、医院文化的服务功能。和谐的医院文化服务于打造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医院是一个技术、知识、人才密集型的实体,它是通过各种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和各类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来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特殊行业。医疗资源可划分为三大类,一类是基础的医疗物质资源;一类是以人才为基础的医疗技术资源;另一类则是以思想、文化建设为基础的伦理价值资源。三者的整合转化为医疗资本,构成医院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体现了医院技术专业化的竞争力。优良的医院文化建设有助于构建医院核心竞争力,通过发挥医生个体发展、发挥群体效应,真正形成“院有专科、科有专病、病有专药、药有专方、人有专长”的良性循环体系,营造医院核心竞争力。

三、对医院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1、切实加强对医院文化建设的领导

长期以来,医院更注重物质建设,没有从根本上重视医生和患者的需要,以人为本说的多而做的少;医院的拜金主义、利己主义、实用主义、享乐主义,受物欲和利益的驱使,使许多人迷失了方向,失去了辨别真善美的能力。所以要搞好医院文化建设,必须加强领导,使全体医务工作者形成价值认同,聚合成一致的理念、追求,以及对医院目标的共识。医院党委要把医院文化建设提到塑造医务工作者灵魂精神的高度来重视,要把医院文化当作核心竞争力来抓:(1)应把医院文化建设纳入医院建设的整体规划。医院党委应将文化建设作为医院建设的总体任务之一,既要制定长远的规划,又要明确近期的目标,使医院文化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2)要建立健全医院文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医院可以建立健全由主要领导参与的医院文化建设领导小组或相关文化活动的指导委员会,负责制定医院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和不同时期的实施方案。还可以设立医院文化工作委员会等专门的医院文化组织机构,具体组织医务工作者开展医院文化活动。(3)要加强对医院文化活动的具体指导。要发挥党、政、工、团等组织各自的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浓郁丰厚的医院文化的精神氛围,需要依靠广大医务工作者整体努力,那种认为医院文化建设只是管理部门的责任的狭义意识,正是目前医院文化建设普遍不尽如人意的原因,也是阻碍医院文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只有医院领导者以及全体医务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医院文化建设应负有的责任,医院文化才能出现整体效应。转2、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骨干队伍

医院要在医务工作者中发现和培养医院文化工作的骨干,尤其要发挥广大医生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医生是医院文化的引导者、组织者,本身又是建设者,在医院文化形成中起着一种示范、表率、组织作用,是医院文化不可缺少的主体。目前,在医院文化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组织者往往是医院党政部门,参与者往往也是医院行政工作人员。所以,要建设和谐医院,建设高品位的医院文化,医生应该承担更大的责任,缺少了医生的参与,医院文化的水平是不可能上层次的,和谐医院的建设也是空想。为此,我们应采取以下措施:(1)医院文化建设要充分发挥民主。医院文化是以医生为代表的广大医务工作者通过自己的努力建立起来的一种特有的文化环境和文化氛围,因此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必须发扬民主,充分发挥广大医务工作者、尤其是医生在建设医院文化的主体作用。在医院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扬民主,不仅要增大医院重大决策的透明度,建立医生与医院领导联系的畅通渠道,增强医务工作者的主人公责任感、荣誉感、归属感;而且在组织管理上也要充分相信广大医务工作者。(2)要采取措施,积极开展各种培训工作,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医院要避免因人员素质不够而导致医院文化建设或流于形式,或者仅停留在浅层次上,缺乏创新,或者“急功近利临时安排多,长远规划战略考虑少”,“节目文化活动多,平时文化活动少”。

3、科学规划,扎实推进,全面加强医院文化建设

医院文化的建设还应遵从医院文化规律,循序渐进。具体来说应重点从以下方面入手:

(1)抓好硬件,创造宜人的物质文化。医院的硬件建设是基础,是依托,更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大到整个医院内建筑的宏观规划与设计,医院环境的整体绿化、美化和净化,小到院牌的制作、信封的设计、院徽图案的构思等。医院建设要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努力实现医院生态化,构建集绿化、美化、净化、园林化为一体,融医院、公园、乐园、家园于一身的育人环境,既注意借助地形地貌保护生态环境,又精心规划设计,形成功能配套;既具有恢弘气势,体现医院的崇高,又赋予人文底蕴,发挥“教化效应”,“让每一面墙壁都在向医生说话”。医院布局和绿化本身就是一本教材,就是一张名片,一定会对医务工作者的行为和观念产生影响。

(2)建章立制,创造和谐的制度文化。医院制度文化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保障,只有通过建立完善的制度文化体系,才能保障医院文化体系,才能保障医院文化的正常有序地发展。医院制度文化既有柔性的也有刚性的。柔性的包括医院长期形成的道德规范,医患之间惯常的互尊互爱礼仪习惯,刚性的包括成文或约定俗成的规章制度。前者是医院发展过程中长期的积累和沉淀而成;后者是在医院为适应服务患者专门通过特定程序制定的。所以医院的制度文化不仅规范着人们的工作方法、作风、效率,还规范着人们的习惯和意志。就管理文化而言,制度是形成医院文化的“定型器”。要构建具有共同的理想追求和价值观念的医院群体文化,就必须建立一整套科学规范的体现医院服务目标、服务理念、环境规划、管理模式个性特征的规章制度。

(3)重精神,突出精神文化的核心地位。精神层面的医院文化表现为医院人多年积累沉积形成的共同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医院精神是医院文化的灵魂与象征,是一个医院生存与发展的生命力之所在,也是一所医院院风的集中体现。医院物质文化建设的目的应该是使它成为承担精神文化的载体,建设物质文化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离了医院精神文明建设,单纯的物质文化建设就失去了文化建设的意义,医院文化建设也就只能流于形式。一个精神文化荒芜的民族绝对是没有希望的民族,同样,一个医院文化粗浅的医院也绝对是没有希望的医院。精神层面的医院文化建设决定了医院文化的品位和风格,是医院文化建设的核心部分。因此,必须从医院服务思想、服务目标、管理理念、专业特色追求、医院传统等方面构筑独具魅力的医院精神。

参考文献:

[1]顾德光。论和谐校园中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黑龙江史志[J],2008,(3/4):114-115.

文化建设论文 篇五

1.医院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指“以人为本”,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基点,以提供优质高效服务为目标,运用文化的力量和方式对医院进行管理的一种管理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如何引领医院职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更好地服务于社会,增强医院凝聚力,激励医院工作人员增强信心,奋发向上,加速自我完善和提高,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医院文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力量,是构建医院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的利器。随着医疗改革的不断深入,文化建设逐渐地成为医院软实力的证明,决定了一所医院能否塑造一流医疗品牌的关键要素,对医院的发展前景起着重要作用。

2.医院品牌的塑造植根于医院文化的基因中。纵观古今中外,医院文化培育优秀的医院品牌,医院文化是医院品牌的根基和灵魂。譬如家喻户晓的同仁堂,何以历经3个世纪的风雨仍然保持勃勃生机?从最初的作坊店发展到今天的集团公司,300多年的历史无不渗透着同仁堂的深厚文化底蕴。翻开同仁堂的历史,人们感受最深的是同仁堂浓厚的文化气息。无论是企业精神、企业使命,还是堂训、自律意识、服务铭,都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息息相关。正因为同仁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把自身的品牌文化深深根植于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同仁堂文化,才最终成就了同仁堂今天的伟业。还有代表美国医学最高水平的梅奥诊所,堪称世界医学和护理领域的圣地、医学的麦加,患者认为她是“最后能求助的法庭———医学诊断的最高法院”。“梅奥对于高水准服务质量的追求,对于细节近乎苛刻的要求,对于招聘员工价值观的重视程度,都表明梅奥是一所具有丰厚组织文化和价值观底蕴的医疗组织,患者至上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梅奥经久不衰的源泉。”无论是同仁堂还是梅奥诊所,他们品牌的成功塑造,都源自长期积累和沉淀起来的传统文化和医院精神。文化是品牌最强有力的支撑,而品牌则是医院文化大树上最美丽的花朵。

二、品牌形象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

1.医院品牌的内涵。医院品牌是医院在长期的医疗服务、科研、教学等经营性或公益性活动中向公众提供的服务承诺和形成的服务特征,更是社会、顾客对医院价值取向的总和。它往往是以医疗质量、服务特色和组织文化为载体,来体现医院文化的一种无形资产。医院品牌作为一个医院的无形资产,它给医院带来的价值远远要高于创建品牌所付出的成本。医院品牌作为一种文化力的再现,它反映的是医院全体职工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准,将医院理念、医院远景等要素高度提炼并符号化,通过全方位的媒体渠道,有计划、准确、快捷地传播给社会公众,使之形成持久而深刻的感性认知和理性认同。因此,建立医院品牌,在公众中进行品牌推广,对于提高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品牌形象在医院文化建设中的表现。塑造医院品牌要重点表现在医院的医疗服务、组织文化、服务特色和服务质量等方面,要集中体现医院的文化积淀和精神内涵。一个品牌推向市场直到被广大公众所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进程和途径。一方面,广泛宣传是实施品牌策略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新闻媒介广泛宣传医院的医疗技术、服务特色,宣传名医、名科等公众需求的热点,唤起患者对医院的感知、兴趣、偏好、需求以及信任和依赖感,从而树立医院的外在和感性品牌形象。另一方面,一所医院所提供的医疗服务要体现医院的品牌特色,要与医院的核心价值观和医院精神相契合,因此从这一角度来说,医院文化是品牌形象的灵魂和根本所在。

三、如何塑造医院的品牌形象

1.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要靠一定的硬实力。没有雄厚的实力做后盾,塑造良好品牌就是一句空话。衡量一所医院的实力强不强,主要看它是否拥有一流的人才队伍、一流的医疗设备以及一流的诊疗技术。一是建设一流的医技队伍。我们医院从实施“研究生人才战略”至今,全院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有高级职称人员346名,博士研究生23名,在读博士生60余名,硕士研究生323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名。临床医学专业为硕士专业学位授权学科,有博士、硕士生导师40余名,为提升医院整体服务水平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引进一流的医疗设备。我院拥有1.5T核磁共振、双源CT、直线加速器等众多现代化诊疗设施,为提升医院服务功能给予了强大的技术支撑。三是提供一流的医疗技术。我院在介入治疗、微创外科、辅助生殖、重症医学、移植技术等方面均获重大突破,多项技术填补了省内空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

2.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营造社会舆论氛围。从2003年起,我们创刊了《和平人》院报,记录了和平人十多年来的改革创新发展,多次被评为全国医院优秀报刊,成为对外宣传和交流的窗口。同时利用电视、报纸开辟专栏,长期举办专家医疗咨询、预防保健讲座,积极参加义诊等社会公益活动。院内通过院报、橱窗、专栏、文艺演出活动等,有计划、有重点、全方位、多层次实施宣传,逐步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这些举措扩大和提升了我院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3.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让患者成为医院良好口碑的代言人。患者对医院各方面的体验最深,感受最直接,每一名患者背后都牵动着一个家庭,甚至一个家族。他们既可以是塑造医院品牌的代言人,又可能是诋毁医院品牌的传播器。患者的评价最真实、最可信、最可贵,从这个意义上说,病人更相信病人。因此,塑造医院良好品牌,一定要高度重视病人的切身利益和身心感受,坚持“以人为本”、“患者第一”的服务理念,切实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改进服务模式,优化服务流程,为患者提供优质、方便、快捷的服务。我院采取了以下便民措施:一是推行预约诊疗服务,通过现场预约、电话预约、网上预约、医护工作站预约等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预约诊疗服务,缩短了候诊时间。二是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在门诊楼、住院部的显著位置公示就医流程及科室分布示意图;实行挂号、划价、收费一体化管理;启动了门诊医生工作站和电子叫号系统、全自动血压监测仪、自动查询系统;开设节假日全天候门诊、午休门诊、方便门诊。三是深入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开展“志愿服务进医院”活动,为门急诊患者提供导医、咨询、陪同检查、取送检查报告单等服务。

4.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全院职工是医院品牌的代表者。人是医院建设的灵魂,他们既是医院文化的体现者,又是医院品牌的塑造者。医院的品牌决不是只靠院长、书记、科室主任就能塑造完成的,要靠全体医护人员和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在医院工作的每个人都是特定场合下医院品牌的代言人。当患者在对一所医院不熟悉,不了解的情况下,他看到的医院员工特别是医护人员,就代表着医院的品牌。同时,医院的品牌也与每一名员工的利益息息相关,与每个人的命运紧密相连。因此,全体工作人员要树立强烈的主人翁责任感,强化院兴我荣、院衰我耻的思想,像爱惜自己的荣誉一样爱护医院的品牌。

5.塑造良好的医院品牌,就医环境是基础。为了改善就医环境,简化医疗流程,我院从建筑、布局、环境等多方面加强建设,努力为患者提供一个优美、舒适、具有文化氛围的就医环境。一是环境优美。我院的主体建筑新门急诊外科大楼可容纳3000人次以上的门诊病人及500名住院患者。努力建设生机盎然、环境优美的花园式医院,使园林与医院建筑融为一体。院内修造了花园,有亭、廊、草坪及喷泉,绿化美化了医院环境。二是方便快捷。医院环境设计、设施建设、流程再造都要围绕方便患者节省患者就医时间展开。三是体现细节。从患者住院期间病房温度、光线、通风等到外科大楼各病区个性化风格,为患者营造出人文气息浓郁的诊疗住院环境。四是规范秩序。为了应对车流增大的发展趋势,医院新建了停车场,方便了患者就医。总之,医院要想在激烈的医疗市场中谋求发展,必须要把医院文化建设好,把品牌塑造好,积极地促进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形成。坚持时刻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患者的宗旨,以优质的服务、高超的医术、良好的职业道德、优美的环境吸引病人,从而为医院营造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文化建设论文 篇六

[关键词]学校文化建设;教育管理;教育理念

近年来,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长们关注的热点。但是,在实践中,不少校长反映:学校文化看起来很美,听起来很甜,做起来很难。可见,学校文化建设要落到实处并非易事。大凡名校无不具有其独特的精神气质和文化魅力,名校成功的经验给当下学校文化建设带来诸多深刻的启示。

一、制度导向

一般认为,文化具有弥漫性的特征,文化的传递是一个缓慢的影响的过程。也就是说,学校文化建设需要采取渐进的方式进行。但是,对于学校文化建设来说,强势推进也必不可少。学校制度就是通过强制性的力量,对学校成员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和约束,从而形成学校制度所期望生成的学校文化。特别是在学校文化建设的起始阶段,在反复宣传教育的同时,还需要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加以约束和规范,这种强制性力量也是形成群体规范的重要条件。在学校文化由浅层向深层、由外化到内化的过程中,规章制度是一种基本力量。具有优良文化传统的名校无不得益于其独特的制度设计。南开学校(以下简称“南开”)一贯以校风良好著称。梁启超先生曾说:“贵校校风之佳,不仅国内周知,即外人来参观者,亦莫不称许。”校风不可能自然而然形成,它一开始需要强有力的规章制度和组织纪律作保证。早在民国初年,南开就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校规校纪。各项规章制度明确具体,详细规定了学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南开的学生大多来自全国各地,家庭都比较富裕,当时学生的花费很大,一个学生一年的费用比一个小教员全年薪资还要多。为了使学生养成节俭的习惯,学校实行开支记帐制度。该制度从新生一入学就实行,学校会计到每个宿舍教学生们记帐的方法,并且以后每月都到各学生宿舍核对每人的帐本。到学期末,学生把一个学期的花费结算好,填入一张表格,学校连同学生期末考试成绩单一起寄给学生家长。这种制度对从外地来津的少年学生学会自己管理生活起到很好的作用。又如,英国的伊顿公学以校友的团队精神和同学之间的情同手足而闻名,这也与学校的“大房子”制度有关。这项制度规定,学生一进校门,每50位同学就和一位德高望重被称为“宿舍长”的教师全家生活在一起,组成新的大家庭,共同学习和生活。这样,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交流十分密切,容易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和彼此深厚的情谊。

二、课程实现

学校的办学理念主要依靠课程来实现。课程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是实施培养目标的施工蓝图。从某种意义上说,什么样的课程体系决定着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因此,课程是学校文化建设的抓手。南开“公”(“公”者,爱国爱群之公德)“能”(“能”者,服务社会之能力)办学理念是通过课程实现的。灌输爱国思想是南开五项训练方针之一;开设校本课程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南开教育的一大特色。1927年至1928年,张伯苓校长为警醒国人,揭露日本对我国东北地区的侵略意图,在校内组织“东北研究会”,先后两次率领师生亲赴东北三省考察东北的自然资源、经济、人文、地理等方面情况,积累了丰富资料,发表了许多调查报告,编著了一部《东北地理》,并在南开开班授课。这门课程的开设极大地激发了南开学生的爱国热情。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参观、调查是南开爱国主义教育的一大方式。这是促进学生了解社会、增强反帝爱国情感的重要途径。南开对此很重视,每学期都要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20世纪20年代中期,学校曾专门开设“社会视察”课程。

南开教育的特点是既要学得好,又要玩得好;既会学习,又会办事。一句话,南开的教育是“活的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为此,南开中学注重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学校除了以严格扎实的课堂教学享誉海内外,在开展“课外活动”方面也颇有特色。学校有一条特殊的规定:每天下午3点半是课外活动时间,学生不得留在教室。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学生社团非常活跃。除多种体育活动外,话剧、京戏、歌咏、摄影、航模、绘画、时事等,学生们均可自由参加。在南开的学习中,学生大约三分之二的时间用于正课学习,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课外活动。课外活动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增长了学生的才干,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服务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周恩来总理在南开读书时就是课外活动的积极分子。他曾说过,他从这所学校不仅学到了基础知识,也学到了办事本领。

三、名师示范

名师是学校价值观的践行者,对内提供角色榜样,对外代表学校形象。名校与名师息息相关,名校哺育名师,名师衬托名校。在20世纪20~30年代,中国教育界有“北有南开,南有春晖”之说。当时,春晖中学这么一所私立的农村中学竟吸引了诸如夏丐尊、朱自清、丰子恺等一批大师,成为一道独特的教育文化景观。在春晖中学,夏丐尊实践“爱的教育”,丰子恺探索“美的教育”,朱自清则呼唤“有信仰的教育”。

南开学校也有一批高水平的教师。在重庆南开中学,一位同学的作文开头一句是:“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国文课的陶光老师在课堂讲评时在“的”字后面加了个逗号,变成“远远的,东方,太阳正在升起。”这一个逗号真了不起,把整个情景都变活了。古人有所谓“一字师”,陶老师可谓是“一点师”。1927年,苏州中学(以下简称“苏中”)组建后,国文、英文、自然和社会四学科均设一首席教员,首席教员负责各学科研究会工作。在名师的引领下,苏中教师学术研究蔚然成风,使得苏中成为一所名副其实的学术化学校。凭借学术研究,苏中教学改革开国内各中等学校风气之先,教学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学校因此声名鹊起。

同样,解放前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也是名师云集,他们学识渊博,教艺精湛,深受学生欢迎。教师们个个兢兢业业,追求学问,永不自满。数学教育家赵慈庚回忆道:“记得1940年2月7日是阴历岁除日。各班留校学生都有除夕同乐会。应邀前往的教师会后回到卧室,照常读书。夜钟十二点以后,我走出屋门,冷静一下热胀的头脑。恰好贾晰光捧着一个茶杯也出来了。他走到我身旁,轻声地说:‘你看这大年三十儿夜里,城固县的人都睡了,唯有我们这十间静悄悄的草房,窗明灯亮’。我再前走几步,向东望望,图书室两侧四间小房的灯也都亮着,这就是当年附中教员的本色。”我想,这段回忆既是名师精神状态的生动写照,也是一所学校是否是一所名校的简要判据。

四、仪典激励

仪式和典礼是学校文化的载体。仪式和典礼是有助于文化繁衍和发展的象征性活动,它为学校的日常运作赋予更深层次的意义和价值,使学校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仪式和典礼对于学校文化来说,就像电影与剧本、音乐与乐谱的关系一样。仪式和典礼让我们能够获得其他方式无法获得的感受和理解力。仪式和典礼可以让参与者在一种特殊的氛围中,体味其背后的文化理念,对参与者产生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南开创建初期,日本侵犯东北,校内的大钟每天先敲九下,停后再敲一下,再停再敲八下,用“九·一八”节奏的钟声,每天撞击师生的心灵。苏霍姆林斯基领导的帕夫雷什中学,注重不断发展和加强学生之间的情谊。学校每年都要举办两个铃声节。开学第一天是为一年级新生举办的首次铃声节。铃响后,毕业班学生向新生赠书赠言,把自己上学第一天亲手栽种的树木移交给新生照管,并与新生同栽友谊树。学期结束的最后一天为毕业班举行最后的铃声节。铃响后,一年级学生给毕业生献花和赠书赠言,小同学们的赠书上用大个儿字母题写感人祝愿,以之象征学校集体永世长存。

哈佛大学的毕业典礼精心设计,别具一格。学生代表的致词采用拉丁文而不是英文,当学生代表用流利的但一般人却听不懂的语言演讲时,人们对学术至高无上地位的神圣敬仰之情油然而生。根据哈佛的传统,除了主席台上特定的人有特定的席位外,正对主席台的所谓最好的座位,不是留给各界政要、头面人物,而是留给即将获得学位的学生,这真正体现了以生为本。哈佛还有一个约定俗成的规矩,就是作为学位获得者,如果已经有了儿女,那么无论他们几岁,都可以把他们带上台,一起领取学位证书,从小就接受哈佛的熏陶。哈佛人这一独特的设计将生命的延续与文化的传承对接,将学习与生活融为一体。

五、校长垂范

校长是学校文化的塑造者。校长的主要任务就是巩固基本的规范、价值观和信念,支持学校完成核心使命和任务。校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够传达出重要的信息和意义,对师生员工产生很大的影响。因此,校长的言传身教对学校文化的传承至关重要。校长应是学校的精神领袖和道德楷模。张伯苓校长视南开为自己的生命,毕生献身教育事业,体现了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表现出崇高的精神境界。张伯苓说过,教育是他青年的志愿、中年的生命、老年的安慰。张伯苓之所以终生献身教育事业,与他坚定的教育信仰有关。张伯苓不把办学作为升官的阶梯。他与南开校父严范孙曾有约定:“终身办教育,不做官。”当局聘他为教育总长及天津市长时,因志在教育,不在政治,他均力辞不就。张伯苓也不把办学作为致富的门径。他坚决反对教育的商业化,认为办学不能赚钱,更不能赚混帐钱,要使学校成为世界上最干净的地方。张校长说:“教育工作是艰苦的,不会发财,要有一辈子甘于清贫的思想准备。”他一生刚正廉洁,坚持操守。他创办、主持南开学校长达半个世纪,仅从国内外为南开学校募集的资金就数以千万计,而且大多是私人捐款,若要提留部分入私囊,别人根本不知道,更不会过问,但他不肯也不屑这样做,而是分文不差地将资金收入南开的帐户。他去世时,留下的全部遗产只是七元六角钱和两张过期的戏票。

蔡元培先生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其个人品德上的高风亮节早已为社会所景仰。他在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在师生中倡导组织各种修身养性的协会。其中有—个很有趣的协会,是蔡先生发起并白任会长的进德会。该会规定会员要做到“八戒”即戒嫖、戒赌、戒纳妾(此“三戒”为初等)、戒做官、戒做议员(做到前“五戒”者为中等)、戒烟、戒酒、戒食肉(“八戒”全做到者为高等)。张伯苓校长常说:“正人者,必先正己。要教育学生,必先教育自己。”他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自律甚严,深受师生的爱戴。许多人在回忆张校长时都谈到两件小事:一是他不许学生吸烟,但自己却吸旱烟。当学生指出时,他将烟杆一折两断,从此不再吸烟。二是他年轻时留着胡子,为了给学生做表率,他的胡子越来越少,最后干脆全部剃掉。

六、环境熏陶

文化建设论文 篇七

建筑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之一。黑格尔就曾在《美学》中指出:“建筑无论在内容上还是表现方式上都是地道的象征性艺术。”建筑就是这样一个集时空、自然、人文于一体化的综合性艺术表达空间。因不同地区、民族的建筑功能与审美的差异性,风格迥异的建筑遍布大江南北。建筑设计需要考虑的方面也就有很多:如物体的形状、平面场景的布置、框架结构造型、材料的长短比例、色彩的质感与空间感及建筑的装饰、雕刻、花纹等多样,且需要随时更新科学的技术与设备来保障实施安全,满足人体工程学的各项要求。艺术文化在建筑中的“文”与“质”,就如同《文心雕龙》中提到的一样:“虎豹无文,则鞹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内在的实质往往需要外在的表现形式。无论是古今中外哪一类型的建筑,都很难形成内外的完美契合,将艺术文化的内涵深入到建筑的一砖一瓦、一梁一柱中,再由整体表达出来。建筑设计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将艺术文化完美的融合到设计理念中,达成建筑物内外合一的完美境界。

2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的发展渗透

2.1早期艺术文化的参与

在建筑的早期设计中,实际用途占据较大的比例,就像原始人寻求山洞的庇护,最初的建筑也是人类为了自身安全与舒适考虑而建造的居住活动场所。对于那一时期的建筑来说,实用性是最为主要的,审美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前进,在物质基础不断满足中,对于情感的需求也随之上升了。社会中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都与建筑设计产生了紧密的联系,艺术文化为建筑带来了视觉享受,也带来了建筑在造型、选材、构想方面的美学逻辑思维,甚至在一定的时期将建筑物作为某种信仰文化的代表,成为某类思想的识别标志。如我国北魏时期兴起的寺庙建筑,融合了中国特有的祭祀祖宗、天地的功能,选用平面方形、南北中轴线布局、对称稳重且整饬严谨的建筑群体,且根据所供奉的佛像的不同,大多数寺庙都有自己独特的装饰风格或布局,这些差别大多体现在大殿装饰、门窗雕花、寺庙院落布局等,还有一部分是根据当地的地形来修建,如山西省的恒山悬空寺,就是一座凌空架起的寺庙,上载危岩,下临深谷,处于金龙峡谷西侧绝壁的山腰上,造型与选址都十分具有特色。

2.2中期工艺结合

工业革命的兴起,为建筑的修建带来了新材料、新能源,也促使了建筑设计方向的转变。工艺美术运动的开展,为设计提供了“美与技术结合”的新标准,尝试用新方法来诠释设计与环境、自然、人文之间的关系。到20世纪初期,绘画艺术与雕刻艺术成为建筑设计实现理论创作的基础,将艺术活动中的文化内涵输入进来。反之,建筑设计也为其提供了广阔的表现舞台。艺术文化与建筑设计已经逐步渗透,在工业革命后的新环境下逐渐的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环境亦或是生活方式。但就初期的经济状况来看,我国大多数民众对建筑设计要求还是停留在实用性要强的阶段,这是当时生活条件并不富裕所造成的,过分的追求建筑的功能作用,对审美方面的装饰物品却有着较为简单的要求。在建筑设计的工艺结合中偏向重视“工”的比例,增加物品的工业数量,实际是对物体本身的精神性的分离。

2.3现代新关系

从工业文明开始,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渐渐被划分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专业或领域,认为建筑设计中的科学性、严谨性与艺术创作的随意性、开放性是不能归为同类的。其实不然,建筑设计与艺术文化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关系。在建筑设计的造型、布局、装饰中需要考虑到美学规律,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运用建筑相关知识计算、测量,保障建筑的安全合理性。没有艺术构想参与的建筑设计是缺少真正核心力量的模仿品,只是冰冷的建筑,难以完成人的情感流通活动。而艺术文化也需要通过建筑设计来完成与时俱进的时代任务,从应用的过程中不断更新对美的认识及表现手法,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相互作用,在传承古代智慧结晶的同时也在供应着新鲜血液的流动。文明的发展推动着人们思想的进步,人们开始重新审视科学、技术、设计、艺术几者相互的关系,并了解到它们在内在本质中就是一个总体,是可以互通的。但需要开阔的眼界和丰富的知识积累,才能从中剖析出它们的共通之处。

3结语

文化建设论文范文 篇八

一、群众文化活动在当今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因为利害关系、性格阅历、人生观等因素的差异,人们难免会产生一些矛盾,甚至是一些棘手的纠纷,心理上产生隔阂或怨恨。而这种情绪的存在对人们、对社会都会带来不安定成分。如家庭内部、邻里之间都可能产生纠葛,在矛盾激化时甚至会发生流血事件,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要粘和这些心理裂痕、消除隔阂、缓解矛盾,除了行政、法律、经济等手段外,还可以通过文化活动的方式。群众自娱自乐的各种活动形式不断兴起和创新,如公园社区的自发歌咏活动,公园、广场的交谊舞会,作为体育健身运动的扇舞、剑舞,还有如太极、瑜珈、健身操等各种类型体育活动,这些活动都有益健康,都能愉悦人们的身心,都有一股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这些活动由于都是群众自发参加,并没有任何人或领导部门去发动、去组织、去推动,因此都有其深厚的群众基础,都有很强的活动生命。经常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其整个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都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去充实自己的工余时间,再不会因业余时间无处可去、无娱可乐而生出许多口角是非和不良行为。参与者都会自觉地抛开纠葛,融入到热烈、喧闹、感人的文化氛围中,从而使有心理裂痕的群体成员聚合在一起,相互交流与沟通,慢慢达成和谐。在当今这个竞争的环境里,我们需要弘扬宽容文化,构建和谐人格。古人云:“君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深。”古人这些关于宽容人格的主张应该通过群众文化的建设获得发扬光大。我们应挖掘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容,汲取其合理的思想内核,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体现新的时代精神,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这样的良好社会环境人文氛围,并非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只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体育事业,为群众提供更广阔的活动舞台,更完善的活动设施,高素质的文体活动辅导力量,大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

二、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文化体制改革、文化行政改革及其职能转变的目标取向,也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的需要。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仅在于为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而且是为经济、政治、文化的协调发展提供基本而有保障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有效的公共文化服务。

群众文化工作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它自身特有的公益性事业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定要牢固树立“服务”的理念。做群众文化工作,就是做为群众、为社会服务的工作。应当把保障群众享受文化的基本权利、为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服务作为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发展群众文化,特别是在社区推动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最基本的前提是要有活动阵地、活动队伍和辅导力量。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需要各种功能的活动阵地和活动设施,如文艺演出活动所需的排练场地,无论室内、室外的都属于文艺活动阵地,排练演出所需要的灯光、音响、道具等都属于文艺设施。群众文化活动阵地建起来了,要有活动队伍,才有人去使用这些活动阵地和活动设施。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文化活动需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利用各种有效方式,搭建公益性文化活动平台。依托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组织开展群众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歌咏、读书、文艺演出、书画摄影比赛等,不断创新和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内容。

三、创新群众文化建设新模式

总之,只有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才能适应时展的需要,才能增强群众文化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进一步促进社区综合实力的提升,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参考文献:

[1]黄金德。宋珊萍。社区文化活动组织手册[M].中国社会出版,2004.

[2]张莉。社区文化建没若干问题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2001.

文化建设论文 篇九

关键词: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

一、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取得的主要成就

黑龙江省政府历来重视“三农”问题,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致力于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经过多年的艰辛努力,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推进,黑龙江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围绕中心、着眼基层、面向群众、与时俱进,迈出了新步伐,取得了新进展。

1.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加强

多年来,黑龙江省各级财政部门关心支持农村文化建设,不断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为农村文化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发改委从2002年到2005年投资4.8亿元,用于扶持县级文化馆、图书馆设施建设,三年间共补助县级图书馆、文化馆建设项目1078个。到“十五”期末,基本实现“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的目标。

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基本阵地建设初见成效。2002年以来,黑龙江省一批市、县的文化设施,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活动中心、文艺演出场馆得到修建或改建。在大力发展市县文化设施的同时,全省继续实行了市县级文化设施维修补助和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补贴政策,“十五”期间,省级财政共下拨市县级文化设施维修补助专项资金和乡镇文化设施建设补贴专项资金各1000万元,一大批文化设施得到维修,300余个乡镇文化设施受益。

2.服务农民的公共文化资源总量有了较大增加

黑龙江省加大农村文化建设力度,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明显改善。伴随解决“三农”问题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出台,各部门采取切实措施,增加对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资金投入出现了由少到多、由临时申请到列入专项预算、由政府财政投入到社会各方面共同投入的新局面。有关部门共投入34.4亿元建设“村村通工程”,使11.7万个行政村近9700万农民群众受益。截止到2004年,95%的乡镇和70%的行政村均可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近年来,新闻出版部门出台相关政策,重点支持有关“三农”图书的出版发行,共出版“三农”图书约2.6万种。文化部等部门安排1.7亿元资金,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着力为农民群众提供信息服务。由于各方面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投入渠道的不断增多,壮大了农村文化阵地,丰富了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3.农民自办文化有了很大发展

黑龙江省农村自办文化悄然兴起,成为新时期农村文化生活的重要形式,农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逐步高涨。许多地方农民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文化活动,发展农家文化大院和文化中心户,建设庭院文化,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充实活动内涵,农民参与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广大文艺院团转换经营观念,积极开拓农村文化市场,群众性文化团体日益增多。

二、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推进对策

教育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抓好农村基础教育则是整个农村工作、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义务教育,农村基础教育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公共产品,应该是由政府提供的强制性免费教育。由于受到教育投入不足、城乡二元教育体制等因素的影响,黑龙江省农村基础教育发展乏力,努力改变农村基础教育地位薄弱的局面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早在“七五”期间,国家就提出“县县有图书馆、文化馆,乡乡有文化站”的目标,但黑龙江省至今也没有实现。按照相关部门要求,文化事业经费增长应不低于当年经常性财政支出的增长幅度。全省不少地方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用于扶持农村文化建设的专项资金少之又少,农村文化事业的社会支持实际上处于缺位状态,文化事业发展滞后,部分乡镇甚至连个书店都没有,文化工作网络不健全导致了文化阵地功能发挥不到位,农村文化市场管理有待加强。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黑龙江省新农村文化建设,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以创造更多更好适应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为目标,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决不能因为经济建设而忽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建设是一种在积累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的渐进过程,黑龙江省地处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之上,土豆、大蒜等农产品极其丰富,全省应以土豆节与大蒜节等特色文化资源弘扬黑土文化。应该充分利用好这些具有特色的农业资源,积极发展土豆节、大蒜节等特色文化资源,来大力弘扬我们的黑土文化,使全省的地方特色文化节重现生机。只有坚持科学的文化发展观,文化节才能真正地取得“圆满成功”,文化建设才能得到真正的推进。

广大农民群众在享有日益丰富的物质产品的同时,文化观念也在发生着改变,向往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农村文化的主基调。为此,黑龙江省必须积极拓展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渠道,满足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第一,要在内容上加强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加大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文化活动,积极推动农村数字化文化信息服务。要在形式上变“送文化”为“种文化”,不仅要为农村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还要让它们在农村扎根、结果。

第二,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要发展黑龙江省农村特色文化。其一,挖掘整理好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好各地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和利用,不断丰富“特色文化”的内涵,提升各地的文化形象;其二,对农村传统文化生态保持较完整、并具有特殊价值的村落或特定区域进行动态整体性保护,逐步建立科学有效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机制;其三,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民间艺人荣誉称号,开展“民间艺术之乡”、“特色艺术之乡”命名活动;其四,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充分挖掘好各类文化资源,培育文化品牌,打造文化“名村”、“名乡”、“名镇”。

第三,改革农村文化运行的机制,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逐步推动国有文化单位为发展农村新文化多做贡献;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民办文化,开展各种面向农村、面向农民的文化活动,使农民群众真正成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另外,要加强选题规划和内容建设,把农村题材纳入舞台艺术生产、电影和电视剧制作、各类书刊和音像制品出版计划,保证农村题材文艺作品在出品总量中占一定比例。黑龙江省宣传文化领域的有关专项资金要加大对农村题材重点选题的资助力度,每年推出一批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农民喜闻乐见的文艺精品;同时,积极组织作家、艺术家深入农村,体验农村生活,努力创作思想健康、艺术精湛、形式活泼的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

参考文献:

[1]瞿振元,等。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2]缪景。把农村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深层思考[J].浙江经济,2006,(1).

[3]胡宝平。论新农村的文化建设[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南京市行政学院学报,2006,(1).

[4]陈文胜。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战略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6,(12).

[5]马桂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J].理论学习,2006,(10).

文化建设论文 篇十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能使广大人民群众身心感到愉悦,陶冶情操,从而使人民的文化生活更加充实,更有品位,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的物质生活得到不断改善,人们就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提高,文化活动已经成为人们中无法缺少的内容了。人们参与文化活动,能从中学到很多的知识,得到精神层次的提高,有利于人民身心健康的发展。由此可见,群众文化生活对人民群众自我的发展完善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群众文化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中的重要部分,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在建设现代社会公共文化事业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群众文化和现代公共文化建设的发展困境

现代公共文化建设在发展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一定困境,首先在群众文化建设中,其文化系统机构相对比较少,不能够满足当前群众文化和现代公共文化建设所需。另外在群众文化建设中,无论是建设政策和经费投入目前均存在一定的不足。群众文化事业经费具有技术小、增长慢以及投入总量少的特点,虽然说目前其经费投入呈逐渐上升趋势,但是在国家财政总支出和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支出中,所占有的比重依然比较小,对其建设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最后现代文化建设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相对偏低,文化骨干不稳定,同时在加上人员流失比较严重,因此导致群众文化站多出现人员不足、无转业干部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现代文化事业的发展。

三、群众文化在现代公共文化建设中的发展

四、结语

文化建设论文 篇十一

(一)学校社会责任的必然要求

在社会中,人即是社会人,又是自由人。当社会人与自由人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人就会有的风险存在,即腐败的风险存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学校不再是“象牙塔”,高校的基建工程、采购、招生、科研经费管理、后勤服务、组织人事等领域,已经成为腐败案件高发易发的领域。分析发生的腐败案件,不难看出,在高校腐败的表现主要为:决策和管理上的权力腐败,权力拥有者抛开原则和程序,擅自决定重大事项,把自己凌驾于组织之上;教学、科研和学术上的职业腐败,出现违规办学、违规招生、倒卖文凭等现象;校办产业与服务上的经济腐败,由于它是独立法人单位,以企业模式运转,行业管理部门和学校往往疏于监督,容易导致腐败问题的产生。这些都为我们加强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敲响的了警钟。

(二)教师育人责任的必然要求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教师自身的思想倾向、言行举止对学生的行为规范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另外,教师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中,有“传道”的责任,把什么样的“道”传给学生,对于学生树立怎么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受社会一些不健康思想的影响,有的教师抵制不住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影响,职业道德滑坡,无心于教书育人、潜心学问,而是热衷于追名逐利;在学生成绩中打“人情分”,在学生评优、评先、入党中违规操作;在科研方面发生抄袭、剽窃、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

二、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现状

高校对于廉政建设一直比较重视,但是把廉政建设当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还有较大的距离。

(一)对“廉政文化”含义认识偏差

“高校廉政文化是廉政文化与高校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以先进的廉政思想为核心,以廉政制度为保障,以高校的校园文化为载体,教育和引导师生形成敬廉增腐的良好风尚”。所以,廉政文化建设应该具有三个层面的内容,即廉政意识的培树、廉政制度的建设、廉政文化开展的载体。但是,不少学校把“廉政文化”的内涵缩小为“以廉政内容的文艺活动”,认为廉政文化就是搞一些诸如廉政演讲比赛、廉政书画比赛等之类的活动,没有深刻地理解廉政文化的内涵,将廉政文化建设肤浅化、娱乐化。

(二)对廉政文化建设不够重视

对于高校来说,大家关注更多的是专业发展、课程建设、社会服务,对于廉政建设,要求不出事情就好,没有真正用心思考如何将廉政文化作为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进行规划、部署。从学校层面看,有的领导还没有真正担当起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认为那是纪检监察部门的事情,只要按上级纪委的要求做好规定的动作即可;有的部门认为进行廉政文化建设是形而上的东西,是瞎折腾、搞花架子;纪检监察部门将自己的监督责任定位为发一些廉政教育材料、必要时对一些工作进行适度的监督、查办案件等,少有对廉政文化建设进行深入的思考。这些思想导致了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不能进行系统地设计与推进,廉政建设只能流于简单的、表面的工作。

三、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途径

高校的廉政文化建设,要以廉政理念的培育、廉政制度的建设为重点,融合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廉政教育、纪律教育等,为学校的反腐倡廉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

(一)着力廉政意识培树

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廉政教育。将规范权力运行作为廉政教育的主要内容,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廉政教育集体谈话、警示教育等方式,对中层以上干部定期进行廉政教育,树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理念。对新任领导干部实行任前廉政法规考试、廉政教育谈话,指出岗位廉政风险点,明确“一岗双责”任务。要加强对教师的廉政教育。教师的廉政教育重点落在师德师风建设上,教育广大教职工严格遵守师德规范,遵守学术道德,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学术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要加强对学生的廉政教育。将树立廉政意识作为教育学生的重点,将廉政教育寓于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寓于专业知识的传授中,寓于养成教育中,帮助学生辨识腐败现象的表现,防止学生在思想上出现崇尚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在学习上出现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等学术不端行为,在工作作风上出现忽视团队、态度傲慢、居高临下等独断专行,在生活上出现奢侈浪费、拉帮结派、请客贿选等不良现象。

(二)完善廉政制度体系

要对制度进行顶层设计。“当代廉政文化建设既是一种伦理道德的重塑,又是一种制度意识的张扬。“”制度文化是廉政文化建设的关键”。要从增强制度的有效性出发,建立健全适合环境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纵向结构上,每一制度体系应该有宏观性制度、中观性制度、微观性制度,保证每一套制度既有目标愿景、实施指导意见,又有具体的操作规范,保证制度的适合性和系统性;横向结构上,要做好教育、预防、监督、惩处几大制度体系之间的衔接与平衡,防止出现制度板块间断裂,以保证制度的完整性。要加大制度的执行力。重视制度的刚性运行,通过专项督查等手段,检查督促制度的落实,确实做到以制度规范权力运行、规范从业道德、规范行为标准,杜绝发生各种腐败现象,达到“约之以典章,规之以法纪”的目的。要加大问责力度。学校要树立“拥有多大权力,就要承担多大责任”的意识,健全问责制度,明确问责主体、客体、问责内容、问责方式、问责结果及问责救济,在明晰职责的基础上,厘清权力清单,对于出现失职、失误、失察等责任问题,严格追究责任,确保制度的权威性。

(三)创新廉政文化建设载体

要进行强制性载体建设。一要将廉政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范畴,认真研究廉政文化建设工作的规律,让廉政文化建设在较高的层次开展,形成“人人崇尚廉洁”的文化氛围。{BAIHUAWEN.CN}二要在学校开展作风建设。以开展“好教风、好学风、好校风”主题活动为抓手,切实改变领导干部、行政部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现象,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促进学校工作顺利开展。三要落实廉政文化“三进”工作,让廉政文化走进学生的课堂、寝室、社团,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在专业知识传授过程中、行为规范养成中,融入廉政文化的元素,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要进行非强制性载体建设。要根据学校的发展实际,针对党员领导干部、教师、学生的思想特点,分层次分类别分时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廉政文化活动,其内容要体现时代性与通俗性的结合,其形式要体现多样性与生动性的结合,载体要体现灵活性和融合性的结合,其要方法体现科学性和趣味性的结合,增强廉政文化建设的实效性。一是通过组织一些以廉政文化建设为主题的活动,如读书活动、开设论坛等,加强大家对“人、权、时”的敬畏之心,尊重生命,克制私欲,谨慎重要、特殊的日子,自觉做到廉洁自律。二是举办参与性或观赏性活动,根据高校的特点,创新活动形式,增加大家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并在参与的过程中受到教育。

四、结语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文化建设与发展论文(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文化建设与发展论文(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30708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文化建设与发展论文(精品多篇).doc》
文化建设与发展论文(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