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贤培育与美丽乡村建设互动研究范文

(作者:易春阳时间:2020-07-06 09:25:01)

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乡贤文化是扎根于中国家乡的母土文化。在漫长的中国历史进程中,一些在乡村社会建设、风习教化、乡里公共事务中贡献力量的乡绅,都被称为“乡贤”。

从乡村走出去的精英,或致仕,或求学,或经商,而回乡的乡贤,以自己的经验、学识、专长、技艺、财富以及文化修养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治理。他们身上散发出来的文化道德力量可教化乡民、反哺桑梓、泽被乡里、温暖故土,对凝聚人心、促进和谐、重构乡村传统文化大有裨益。乡贤是凝聚中国海内外人士纽带。乡贤是一个地域的精神文化标记,是连接故土、维系乡情的精神纽带,是探寻文化血脉、张扬固有文化传统的精神原动力。

在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现在,涌现出一批批在当代乡村一些曾为官在外而告老还乡,或在外为教而返归乡里,或长期扎根乡间而以自己的知识才能服务乡间的一些有爱乡情怀的人。这些人不仅具有传统乡贤的一般特征,如乡土情怀、道德品行、伦理情操等,还有现代的知识、技能和新的文化视野,既可以起到道德指引的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新文化、新观念、新思想、新技能传播者的作用;不仅可以协调和化解乡村邻里之间的矛盾,同时也可以引导舆论、明辨是非、凝聚人心、端正风气。这些既具有传统乡贤特征,又有现在知识技能拥有新观念,新思想的人,又愿意回到乡村,服务乡村,为乡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的人被定义为“新乡贤”。

“新乡贤”这一概念是在第十三届中国农村发展论坛在丰顺定义的。新乡贤是心系乡土、有公益心的社会贤达,一般包括乡籍的经济能人、社会名流和文化名人,财富、权力、声望是其外在表现形式,公益性是其精神内心。相较于普通群众,这一群体主要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新乡贤”能够掌握或利用更丰富的资源,在传承乡村文化、资助乡村教育、带领脱贫致富、调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二是“新乡贤”区别于传统的“宗族家长”,具有民主作风,通过村民自治制度和基层民主协商,与村民共同推动新时代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三是“新乡贤”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声望,能够赢得村民的广泛认同,是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动力。

一、新乡贤培育

(一)积极探索四海求贤,把新乡贤“聚起来”。在寻找挖掘身边生活在乡村的贤达人士、文人学者、企业家、服务群众的优秀基层乡村干部、留在农村的各种“能人”以及坚守正道的道德模范基础上,积极联系在外地的贤能人士,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面成功人士,把从乡村走出的各界精英再次请回农村,用其学识专长,创业经验、技能技艺反哺桑梓,支援建设美丽乡村。基层组织要把“加强乡贤工作”当作探索基层治理的重要课题,就如何广聚新乡贤作出积极探索。采取登门拜访、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建立新乡贤的重要意义和现实作用,引导新乡贤加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进一步关注、支持家乡发展。同时,注重加强宣传激励,以送牌匾、赠锦旗、项目冠名等形式,让真诚为家乡服务的新乡贤获得更多荣誉感,吸引和发现新乡贤,形成推动新乡贤团队发展的良性循环。积极做好新乡贤摸底物色工作,通过党组织推荐、群众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动员品行好、有威望、有影响、有能力的党政机关领导干部、企业家、专业领域的技术人才或文化精英,以及名望较高、群众基础扎实的贤达人士加入新乡贤队伍中来,充分发挥亲缘、人缘、地缘优势,为家乡出实策、鼓实劲、办实事。

(二)引导推动,搭建平台,让新乡贤“动起来”。在发挥新乡贤服务农村工作上下功夫。发挥新乡贤队伍在农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为广大新乡贤群体搭建服务农民的有效途径,如各种公益平台等,为广大农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以服务团结群众,不断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建立传统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有效衔接机制,将公共服务普及、基层民主建设、乡土文化的延续与公序良俗的形成有机结合,实现政府治理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新乡贤在各级党组织的指导下,坚持民事民议、补位辅助、规范管理,积极履行职责,形成了凝聚新乡贤智慧,推进乡村治理的强大力量。一是做好村居建设的“智囊团”。借助新乡贤眼界宽、思维活、资源广的优势,对家乡发展及存在的问题建言献策。二是做好群众利益的“公道杯”。发挥新乡贤桥梁作用,更好地促进村“两委”与村民间的沟通联系。将新乡贤和村调解委员会有效对接,充分发挥新乡贤的威望、经验等优势,为村民调解家庭纠纷、化解邻里冲突、排解群众心结、融洽干群关系,将成为矛盾纠纷化解常态化的有效载体。三是做好村政事务的“宣传员”。广大新乡贤充分利用回家探亲、节日走访等契机,协助村“两委”向群众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党在农村的新政策、新法规和村党组织的新决策,当好党和群众的“传声筒”“小广播”。四是做好公益事业的“助推器”。广大乡贤通过倾听工作汇报、征询干群意见等形式,了解家乡民生建设方面的迫切需要,聚集民资民力,积极为公益事业贡献力量。

(三)凝心聚力,德行乡里,使新乡贤“亮起来”。各地新乡贤凝心聚心,为家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信息和资金支撑,推动新乡贤工作有序高效开展,新乡贤也逐步成为了群众心目中“春风化雨”的代言人。积极创作反映新乡贤文化的文艺作品,鼓励基层编排小戏、小品、小曲、小故事,结合新乡贤诞辰或纪念日、重要传统节日、民间重要节庆,组织多种形式的新乡贤主题文艺演出、文化活动,生动活泼地传播新乡贤文化。加强新闻宣传,多在新闻媒体推出新乡贤文化宣传专题专栏专页,讲述新乡贤故事,传播新乡贤文化,展示新乡贤精神。适应互联网传播特点,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方式,拓展新乡贤文化传播平台。开展新乡贤公益广告宣传,营造浓厚舆论氛围。在增强吸引力与感染力上做文章,推出特色品牌项目,使新乡贤文化建设成为推进文明乡风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在农村文化广场中规范设置“文化长廊”、“乡贤榜”等展陈载体,展示新乡贤先进事迹。注意将新乡贤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在公共建设、文化景观中以碑刻、雕塑、楹联等各种形式体现新乡贤文化主题;要运用好村、社区道德讲堂、文化讲堂、市民学校等载体,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讲好具有地域特色的新乡贤故事,彰显新乡贤道德精神,引导居民见贤思齐;要将新乡贤文化与学校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有机结合。发挥城乡档案馆、展览馆、名人馆、乡贤纪念馆以及乡贤主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第二课堂”作用,面向中小学和广大青少年开展主题教育。

(四)加强培训,提升技能,使新乡贤“强起来”。在提升新乡贤队伍素质上做文章。建立新乡贤队伍台账,稳定新乡贤队伍,将他们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同时,建立新乡贤队伍定期培训机制,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党的理论方针政策、重大决策部署等方面的解读讲座,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他们的思想行动跟上跟上时代步伐。并实施组织新乡贤队伍举办现场学习交流会,相互借鉴,取长补短。有针对性的对新乡贤进行培训,通过培训熟悉脱贫致富门路、美丽乡村建设步骤、解决问题办法、化解矛盾方法、提升能力水平,明确下一步工作思路,对新乡贤队伍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新乡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

(一)新乡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多元参与作用。创新基层民主的管理方式村民委员会是基层群众自治性组织,新乡贤是乡村治理精英的代表。依靠新乡贤作为村两委班子的补充力量是创新乡村基层民主管理方式的重要途径。新乡贤志愿者工作站、乡贤文化馆等组织在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开展相关活动,新乡贤主要起到为村两委班子出谋划策、协助联络和信息沟通等作用。为美丽乡村建设建言献策。新乡贤的选拔程序按照品行优良、德高望重、群众认可等标准,经群众推荐或个人申请后,交由支部审查,最后群众代表大会表决。新乡贤正是经过严格的选拔程序脱颖而岀的,同时对选举出来的新乡贤做好登记,报所属乡镇备案,并经乡镇统一组织培训之后由村两委发放聘书和上岗证。较好地破解了在城镇化大背景下的乡村该如何治理,广大农民群众的权益该如何维护的现实问题。

(二)新乡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起示范作用。凝聚正能量培育文明乡风乡贤志愿者依托乡贤志愿者工作站、乡贤文化馆等载体,发挥自身地缘、人缘、亲缘优势,利用自身模范榜样作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乡村正能量,培育新时代下的文明乡风。通过建设并开放乡贤文化馆,宣传新乡贤自身的优秀事迹,号召村民学习新乡贤的优秀品质,凝聚正能量。新乡贤用自身的品质发挥示范功能,在凝聚正能量培育文明乡风方面起到了带头作用。新乡贤的道德水平,体现的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但反映着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通过新乡贤的先进事迹感召群众,对于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营造知荣辱、树正气、促和谐的社会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道德保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利用新乡贤的模范示范作用,弘扬良好道德风尚,是一个社会健康向上的标志,也是一个社会文明进步的动力。通过褒奖群众身边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到的"平民英雄",推崇在基层涌现的"凡人善举",能够有力地引导人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引导广大群众见贤思齐、争先创优,使新乡贤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新乡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提供智力信息资金支撑。新乡贤是乡村振兴中一支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新乡贤在引导乡村力量有序参与乡村治理,为村内事务出谋划策,打造乡村建设“智囊团”,进一步提高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营造农村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另一方面新乡贤在宣传发动、鼓励引导海内外新乡贤捐赠投入美丽乡村建设、扶危济困等公益事业中,成为新农村打造“新引擎”、增添“新动力”的重要助推力量,是确保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的重要保障。

三、新乡贤与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

(一)充分认识新乡贤的核心内涵,推进新乡贤文化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融合

发挥新乡贤的示范引领作用,继承和弘扬有益于当代的乡贤文化发展,是深入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抓手。原因在于新乡贤文化一方面学习、借鉴、传承了古代乡贤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乡村的守护者和传承者;另一方面,它积极适应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特征和经济社会的革新变化,在原有基础上实现了演变、发展和创新,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新农村的倡导者和践行者。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可以说,积极发挥新乡贤文化的作用,对于推进乡村治理水平提升,引领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当前,我们国家正在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充分体现出了党中央高度重视“三农”工作的执政理念,不仅符合我国现实国情,也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毫无疑问,深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时代我国乡村发展的方向,是促进乡村发展的一次重大战略性调整。乡贤文化自古以来作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乡村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在促进乡村建设、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当前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我们必须重视新乡贤文化建设,尤其是要把新乡贤文化建设加快融入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来,用新乡贤文化促进乡村文明、推动乡村发展,作为实现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支撑。

(二)高度重视新乡贤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积极发挥新乡贤文化的综合效用

进入全面建成小康决胜阶段、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面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新问题,新乡贤文化的现实意义和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新乡贤群体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对乡村发展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实现这一目标要求,离不开新乡贤文化在推动乡村精神文明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上发挥的积极作用。

众所周知,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当前我国乡村面临着人才流失、文化遗忘、产业薄弱等诸多难题。搬开这些“路障”,疏通这些“梗阻”,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刻把握新乡贤文化的内涵,不断挖掘和发挥新乡贤文化的巨大潜力与积极作用。

新乡贤是解决美丽乡村建设中人口外流、人才紧缺问题的“输血车”。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特别是大城市转移,导致农村人才外流的现象日益严重,并逐渐演变为土地、技术、产业、文化等一系列空心化问题,特别是在一些边远穷困地区农村,这类问题更加严重和突出。大力加强新乡贤文化建设,激发和带动一大批新乡贤回归农村、反哺农村,可以有效缓解制约乡村发展“人”这个最基础、最关键的因素,为推动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牢固的人才保障。

新乡贤是破解美丽乡村建设中产业空心、脱贫致富难题的“金钥匙”。俗话说,一旺百旺,只有产业兴旺起来,乡村才能同步兴旺美丽。产业兴旺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基本支撑,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所以,如何进一步发展壮大乡村经济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首要命题。新乡贤群体有思想、有作为,本身大多是各行业的精英人士,拥有资本、知识、信息、文化、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新乡贤把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优秀的项目带回家乡、建设家乡,有助于破解农村经济发展瓶颈,带动乡村产业兴旺繁荣,成为广大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的“金钥匙”。

新乡贤是承载乡村振兴中社会治理、矛盾纠纷热点的“减压阀”。当前,我国农村社会治理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已经成为当下社会转型时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有效破解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水平。新乡贤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在参与乡村治理中,在调节纠纷,缓和矛盾,有效“减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助于构建公平公正的乡村治理秩序,成为社会基层矛盾的缓冲地带,在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独特而有效的作用。

新乡贤是防止美丽乡村建设中传统文化凋零、乡风失调的“防护林”。乡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文化的基因。随着城镇化加快,当前在一些地方农村,传统乡村文化遭到忽视、破坏甚至被取代的情况比较严重,一些地方农村传统文化的活态传承、乡风社情正在遭受危机,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日渐凋零。新乡贤既传承了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情怀,也贯穿着文明、和谐、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这一群体身上蕴含的精神品格和道德模范力量,无疑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涵养优良家风、传承传统乡土文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三)注重发挥主导作用,让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新乡贤培育的温床

新乡贤既是一种宝贵的人力资源,也是一支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力量,新乡贤文化彰显的人文道德价值以及经济社会效益,在美丽乡村建设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推动新乡贤文化发展,既不能违背文化发展的固有规律,也离不开党的全面领导和各级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引导,最大限度地扩展新乡贤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上的优势,充分培育好、利用好新乡贤这一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践行的群体,推动新乡贤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在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概况起来,重点要积极推进“四个工程”。

一是积极开展“回归工程”促发展。坚持把推动在外各类成功人士回归创业,作为推进新乡贤工作的重要举措,加强制度机制建设,进一步完善新乡贤“回归”政策体系,积极构建新乡贤培育引进使用机制、鼓励引导机制、履职激励机制、权重评价机制;建立健全工作专班和机构,加大工作力度,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走出去、请进来”工作,大力宣传回归创业的先进典型,引导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出台保障有力的政策措施,重点在居住、教育、医养等方面有所创新突破,尤其是对有困难的新乡贤群体,实现扶危解困常态化,为新乡贤群体排除后顾之忧。

二是创新农村“人才工程”强筋骨。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立足农村现状,重视培育本地本土精英人才,坚持把农村优秀基层干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先进典型等作为新乡贤主体和发展新乡贤文化的宝贵资源,以遵纪守法、品德良好、为人正派、处事公正、群众公认为基本标准,大力发动群众寻贤、举贤、评贤,把群众身边的“能人、好人、热心人”充分挖掘出来,不断壮大新乡贤队伍。

三是大力推动“环境工程”提实效。建立健全关于新乡贤的政策扶持机制和激励机制,通过打好“亲情人脉牌”、“资源优势牌”和“政策优惠牌”等方式,营造适宜新乡贤投身乡村建设的发展环境,让新乡贤在乡村故土获得归属感。推进创新基层治理与村民自治的良性互动,积极探索和不断深化“乡贤理事会”“乡贤评议会”等新型治理模式,不断健全运行机制,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议事章程,营造群众参与、和谐有序的良好环境。

四是深入实施“培育工程”夯基础。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加大对新乡贤文化的宣传力度,结合本地实际充分挖掘新乡贤文化内涵,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送戏下乡、文化服务下基层等多种渠道,凝聚形成积极向上、崇德向善的乡村文化氛围。加强对新乡贤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引导,增强新乡贤自律意识,建立相关评价体系,实行动态管理,特别是对不符合新乡贤标准的,按照程序启动清退机制,确保新乡贤队伍充满生机活力。

word该篇新乡贤培育与美丽乡村建设互动研究范文,全文共有708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新乡贤培育与美丽乡村建设互动研究.doc》
新乡贤培育与美丽乡村建设互动研究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