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的风险管理【精品多篇】范文
[导读]企业的风险管理【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企业风险管理案例 篇一
一、公司分析
中信泰富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综合企业公司,公司业务集中在香港及广大的内地市场,业务重点以基建为主,包括投资物业、基础设施、能源项目、环保项目、航空以及电讯业务。2008年10月20日 香港恒指成分股中信泰富突然惊爆,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而巨亏155亿港元!其中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2008年10月21日 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6.47港元,跌幅超过55.4%,当日收报于6.52港元,跌幅达55.1%,远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右的跌幅。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展开调查,而由于中信泰富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80%,联交所公布的公告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母公司中信集团,于场内分别增持100万股及200万股,来维持股价稳定。2009年3月26日 中信泰富公布08年全年业绩,大亏126.62亿港元,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强调集团财政状况仍稳健,暂时无供股需要。
二、案例分析
目的:由于参与澳元期权的对赌,荣智健主政的中信泰富发生了155亿港元的巨额亏损。这位以斐然经营业绩颠覆了“富不过三代”商业定律的“红色资本家”后代不仅因此丢失了中信泰富的最高管理权杖,而且可能面临着长达14年的牢狱之灾。从30余年商战风雨中走过来的荣智健为何如此惨败,扼腕叹息之余,人们更多的是诘问与思索。
分析:原因 1.少数人统治:群体决策缺陷。由于现代投资市场的高风险以及决策规范化和民主化的要求,国际上许多大型金融企业都实行群体决策制度,如董事会制、委员会制等。但是,对于一个组织而言,如果高层管理者中存在一个特殊人物,群体决策就会陷入少数人统治的境地。
泰富有着非同常人的“钳控力”,如身上有着极具分量的标签——即荣氏家族第三代传人,同时还是中信泰富的缔造者,某种程度上可以影响和支配决策集团中其他决策成员的思想与态度;另一方面,中信泰富高层存在着明显的“内聚力”现象,其中以公司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公司副董事总经理荣明杰、公司董事兼财务部部长荣明方三人与荣智健的关系最具代表性。范鸿龄与荣智健一起打下了中信泰富的江山,并追随荣智健20多年,形成了对荣的特殊情感,而后者分别作为荣智健的长子与爱女更是对父亲遵从有三。显然,两种力量都最终可能导致对荣智健个人决策权监督的失控。
2、控制环境:业绩巨亏、股价大跌、股民指责、司法介入,作为中信泰富董事局主席的荣智健居然表示自己对合同“不知情”。据中信泰富审核委员会的调查,此事并不牵涉欺诈或其他不法行为,而是财务董事未遵守集团对冲风险政策,且在进行交易前未按规定取得董事会主席批准,超越了其权限所为。我认为如果每个部门都各行其是,不请示、不汇报,一盘散沙的结构,企业缺乏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整个企业运营系统就会存在很大的漏洞;企业管理层犯错的危险系数也被放大,这样恐怕企业离败落已不远矣,企业文化建设更是无从谈起。
3、加框效应:高估收益头寸。加框效应是指在投资决策时,对低概率事件作出过高的期望,从而使得投资者愿意承担更大的风险。加框效应的实质是没有看到真正的输赢概率,降低对损失可能性的估计,而提高了对赢利可能性的估计,因此选择了与市场方向完全相反的决策。
由于特种钢生产业务的需要,中信泰富两年前动用4.15亿美元收购了西澳大利亚两个分别拥有10亿吨磁铁矿资源开采权公司的全部股权。这个项目使得中信泰富对澳元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为了防范汇率变动带来的风险,中信泰富在市场上购买了数十份外汇合约,即中信泰富把宝完全押在了澳元多头上。然而,一场全球金融海啸最终让澳元飞流直下。对澳元价值前景的误判导致了荣智健决策的失误,并最终让中信泰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4、投入升级:误判市场风险。投入升级主要是指投资决策者为了证明自己最初选择的正确性,进一步向已经存在较大风险或者证明可能失败的地方继续追加新的投资,希望能够弥补过去的损失,并最终获得赢利。投入升级实际上是投资者对未来获取高额收益的期望,和即使在低概率条件下运气也会改变的信念相结合的产物。
中信泰富买入澳元期权合约共90亿澳元,比实际矿业投资额高出4倍多,并且其买入行为也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采取分批买入的方式。所有不同经济体衰退的趋势非常明显,之所以如此,就是荣智健认为澳元跌势已经见底,并试图通过追加投资挽回前面的损失,结果窟窿越填越大。低估世界经济尤其是澳洲经济下行的风险,甚至某种程度上对澳大利亚经济做出过于乐观的预期,使中信泰富最终尝到了刀刃上舔血之苦。
5、官方兜底:忧患意识淡漠。产权经济学认为,国家控股企业由于事实上割裂了产权所有者和产权经营者的利益链条,不仅淡化了后者对前者的责任意识,而且也放松了经营者对市场的风险意识。因为,在国有化的制度安排中,风险最大承接者是政府, 荣才敢于大胆压赌,孤注一掷。
三、启示
1、控制境外衍生品的交易风险,政府相关部门除了加强监管,应同时出台相应的。规定文件,对于那些已经造成巨额损失的企业负责人极其相关责任人要严厉处罚。如果不处罚,就会导致更多的企业冒风险去违规。
2、香港警方之所以对中信泰富大动干戈,是因为怀疑公司董事作出虚假陈述,董事之间可能存在串谋欺诈。这就会因为信息的发布不及时而侵害不知情的中小投资者利益,香港证监部门介入调查中信泰富事件同样也是基于这样一个切入点,由此可见,信息披露机制的严格执行,对维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来说至关重要。
3、提高管理者的内部控制意识,将风险控制升华为企业文化。管理者在提高内部控制意识的同时,还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企业风险控制文化。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支持和维系,没有企业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再完美的内部控制设计,也只能是留在书本上的一堆文字。在这个过程中, 控制环境逐渐与企业文化融合,以达到内部控制的最优目标。
4、借鉴国外先进经验, 实行“控制自我评估”,加强自我监督。每个企业不定期或定期对自己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评估, 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及其实施的效率效果, 以期能更好达成内部控制目标。其基本特征是: 关注业务过程和控制成效、由管理部门和职员共同进行、用结构化的方法开展评估活动。自省自查,有助于企业早日发现问题,从而早日解决问题,将风险控制到最小,使收益能够达到最大。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金融市场的逐步国际化,衍生金融工具也必将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因而,我国必须完善法规制度,使企业在投资衍生金融产品时有据可依、有章可循,能够对高风险的投机业务实施必要的风险控制,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
企业风险管理案例
青岛市市北国税局与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合作防范税收风险项目荣获山东省烟草系统管理创新奖。消息一经发布,立刻引起了青岛市多家大企业的关注。这些大企业纷纷表示要跟国税局加强合作,共同防范税收风险。
近日,从山东省烟草有限公司了解到,青岛市市北国税局与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合作防范税收风险项目荣获2014年山东省烟草系统管理创新奖。而让青岛市国税局总会计师张锐没有想到的是,这个税企合作开展税收风险防范的成功案例,很快引起了青岛市多家大企业的关注,并纷纷表示要跟市北市国税局加强合作,共同防范税务风险。“市北国税局与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合作产生的蝴蝶效应,我们当初的确没有想到。”张锐说。
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为青岛市大型商业企业,先后被评为青岛市“商品流通十大企业”、“商品流通十大突出贡献企业”、商贸行业首批“诚信企业”和纳税信用A级企业。作为市北区的税源大户,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一直是市北国税局关注的重点。为提高税务风险管理水平,降低税务机关征纳成本,提高企业税法遵从度,从2013年开始,市北国税局与烟草公司共同探讨烟草商业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通过建立税务风险识别、评估平台,实现税企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防范税务风险。谈起刚刚获得的山东省烟草系统管理创新奖,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分管财务工作的副总经理蔚严春表示,税企合作共同防范税收风险,可以有效规避税务风险,避免税收隐患,使企业内控管理水平得到提高,今后这个项目他们还要坚持做下去。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共同探索的基础上,税企双方共同制定了《烟草商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手册》。管理手册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经营及核算基本情况介绍;二是企业税务风险点及税企双方应对措施;三是税务风险防范合作机制的建立与落实。管理手册按照商业企业的运行模式,依托烟草商业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点解剖分析了151项现实存在或预计可能发生的税收风险事项,详细阐述了企业应对措施和税务机关应对措施,逐条分列了税收政策依据及所涉及的税种。
蔚严春介绍,《烟草商业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手册》在企业日常涉税工作中发挥了规范和指导的作用,已经成为他们财务管理中必备的“工具书”。企业财务负责人、财务主管、具体办税人员及税务管理人员发生变动,上岗前必须学习这个手册,从而更好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概况及各环节税务风险点,了解掌握各自风险应对措施,提高风险防范能力。
蔚严春说,税企合作共同防范税收风险项目实施1年多来,企业通过税务风险评估,能够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的税收政策,及时准确的获得税务机关的操作建议和具体指导,及时更正企业财会工作中的不规范做法,提升财务人员财税管理水平,满足企业对于税收风险管理的信息需求;能够按照设定的涉税风险点,通过归纳和整合企业涉税风险点,全面梳理各税种的纳税环节,根据不同税种的风险特征,实施应对策略,进一步完善企业风险管理能力,全面规范涉税工作。2014年在国家税务总局组织的行业税收风险评估中,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顺利通过评估,税企双方提前开展的税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记者了解到,不仅企业从税企合作中得到了实惠,税务部门也通过合作在税务风险防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市北国税局借助税务风险评估,与企业共同进行涉税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和控制,可以及时把握企业纳税动态,把企业涉税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在2014年7月的增值税申报审核中,税务管理人员发现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当期进项税额较大,与平常月份相比较,当期税款下降幅度较大。管理人员马上与企业办税人员进行沟通,经了解因中秋节提前,企业需要大量备货,导致当期进项税额加大,入库税款下降。
同时,市北国税局借助税企合作,实时获知企业纳税管理诉求,在共同防范税务风险的同时,将大企业服务直通车的工作渗透其中,及时传递企业需要的税收政策,实现了税务机关从刚性监管稽查向柔性管理服务的转变,为践行国家税务总局“以提高税法遵从度为目标,以加强税收风险管理为导向,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以个性化服务为特色,以专业化团队为保障”的工作思路提供了一个鲜活的注解。
据悉,基于市北国税局与山东青岛烟草有限公司合作防范税收风险取得的良好成效,近日,青岛东软载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青岛石油分公司与市北国税局签订了《合作意向书》,就今后税企合作、共同防范税收风险达成共识。
企业风险管理案例 篇二
合俊集团自己打败了自己
创办于1996年的合俊集团,是国内规模较为大型的OEM型玩具生产商。在世界五大玩具品牌中,合俊集团已是其中三个品牌的制造商——美泰、孩子宝以及Spin master的制造商,并于2006年9月成功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到2007年的时候,销售额就超过9.5亿港元。然而进入2008年之后,合俊的境况急剧下降。在2008年10月,这家在玩具界举足轻重的大型公司的工厂没能躲过这次全球性金融海啸,成为了中国企业实体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倒闭第一案。目前,合俊已经关闭了其在广东的生产厂,涉及员工超过7000人。
金融危机只是催化剂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整个玩具行业的上下游供应链进入恶性循环,再加上2008年生产成本的持续上涨,塑料成本上升20%,最低工资上调12%及人民币升值7%等大环境的影响,导致了合俊集团的资金链断裂。
表面上看起来,合俊集团是被金融风暴吹倒的,但是只要关注一下最近两年合俊集团的发展动态就会发现,金融危机只是压倒合俊集团的最后一根稻草。
实际上,合俊集团本身的商业模式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作为一个贴牌生产企业,合俊并没有自己的专利技术,因此在生产中也没有重视生产研发的投入,主要靠的是欧美的订单。美国的次贷危机发展成金融危机后,首先受到影响的肯定是这些靠出口美国市场过活的贴牌企业。
比较有意思的是,同在东莞,规模也和合俊一样是6000人左右的玩具企业,龙昌公司却在这场风暴中依然走得很从容,甚至他们的销售订单已经排到了2009年。比较一下两家玩具企业的商业模式就能发现,龙昌公司拥有自主品牌,他们在市场中拼的是品质和科技,并且具有专利300多项,研发投入每年达3000多万元,有300多人的科研队伍。而且龙昌主要走高端路线,比如生产能表演包括太极拳的200多套动作的机器人,生产包含3个专利、能进行二次组合的电子 狗等等,销售市场也并不依赖国外,而是集中在国内。
而在2008年11月2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记者采访倒闭后的合俊集团时,在现场拍到的产品是像商品的赠品玩具、滑旱冰及骑自行车的护膝用品、赚几元钱的电子 狗等的小商品。
盲目多元化造成“失血”严重
其实早在2007年6月,合俊集团已经认识到过分依赖加工出口的危险。2007年9月,合俊计划进入矿业,以约3亿元的价格收购了福建天成矿业48.96%股权。天成矿业的主要业务是在中国开采贵金属及矿产资源,拥有福建省大安银矿。
据合俊集团旗下东莞樟木头合俊樟洋厂一位核心部门的负责人表示,2008年2、3月份,合俊集团付给天成矿业2.69亿元的现金,直接导致厂里资金链出现问题。
而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2007年10月底曾公告,以3.09亿港元总价收购福建省大安银矿勘探权。公司将以2.69亿港元向独立人士唐学劲收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的45.51%权益,并将认购China Mining Corporation本金额4000万港元的可换股债券,兑换后持股量将增至48.96%。首批4000万港元在协议时已经给付。
然而令合俊集团始料未及的是,这家银矿一直都没有拿到开采许可证,无法给公司带来收益,而3.09亿的资金中国矿业也没有按约定返还给合俊公司(上述公告表明,双方约定2008年4月拿不到开采证,则将返还收购资金给合俊)。
对于天成矿业的巨额投入,合俊根本未能收回成本,跨行业的资本运作反而令其陷入资金崩溃的泥沼。
随着合俊集团资金越来越紧张,为缓解压力,合俊卖掉了清远的工厂和一块地皮,并且定向增发2500万港元。可是,“2500万顶多维持两个月的工资”。
为了维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合俊开始向银行贷款,但是不幸的是银行贷款的途径似乎也走不通了。公开资料显示,合俊集团的贷款银行全部集中在香港,分别是星展、恒生、香港上海汇丰、瑞穗实业、南洋商业、渣打和法国巴黎银行香港分行等7家,内地没有银行贷款。
合俊集团2007年年报显示,其一年内银行借款额为2.39亿港元。“这其中有一亿七八千万是以公司财产作抵押,剩下数千万主要是老板在香港的熟人提供担保。”上述负责人透露。但是合俊集团2008年上半年并没能拿到新贷款。
可以说,收购矿业孤注一掷的“豪赌”,赌资本应该是合俊玩具用于“过冬”的“粮食”。没有了这笔巨额资金,合俊最终没能挨过制造业刚刚遭遇的冬天。
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
1、对自然灾害的风险评估、应对不足。2008年6月,合俊集团在樟木头的厂房遭受水灾,存货因而遭受损失。水灾导致物料报废及业务中断,集团耗费近一个月时间方恢复正常生产。此次水灾亦严重影响该集团原材料供应的稳定性及现金流量规划,从而影响集团的营运效率。因水灾造成的存货受损约达6750万港元。
2、内部管理失控导致成本上升。合俊集团旗下已倒闭的俊领玩具厂的一位员工称,管理混乱才是合俊倒闭的真正原因,而美国的金融危机只是让这一天提前到来。据该员工反映,其所在部门只是一个普通的生产部门,却设有一个香港经理,一个大陆经理,一个主任,一个经理助理,一个高级工程师,一个工程师,一个组长,还有就是三个工人,一共10人。该部门是一个五金部门,但合俊主要是生产塑胶和毛绒还有充气玩具的。于是上述员工是这样描述他们的工作的:“我们3个工人扫扫地、擦擦机器,完了就吹牛睡觉,组长就玩手机,我们睡觉他也帮忙站岗,主任就天天在办公室上网或者到处泡妞。两个工程师陪着经理天天出差,有时一个星期看不到人,经理助理就负责收发邮件和安排经理出差车,香港经理干什么我们就不知道了。其他的部门除了比我们部门人多以外,其他情况差不多,都是当官的人很多,管事的没有。工人做事是十个人做的事没有十五个人他们不干,一天能干完的事拖也要拖到明天。”
除此之外,合俊集团的物料管理也很松散,公司物品经常被盗,原料当废品卖。而且生产上也没有质量监控,返工甚至报废的情况经常发生。“一批货不返个几次工是出不了货的,有一批货来回返了不下十次。厂里的QC除了吃饭睡觉拿工资就没有看到他们干过什么。”上述员工说。
3、对自身的负债能力预计过高,导致债务风险巨大。截至2008年6月底,合俊集团总资产8.35亿元,总负债5.32亿元,其中流动负债5.3亿元,净负债比率71.8%。
企业风险及管理 篇三
一、风险与风险分类。
公司可能面临的风险有:
1.战略风险。
如公司视野过窄、未能认识到竞争对手的实力、缺乏对各项法规制度(如公司法、上市公司章程、财务规章及其他法规)了解的违法风险、诉讼风险、税务惩罚风险、健康和安全风险、环境问题带来的风险等。
2.财务风险。
包括利率风险、货币风险、资本成本过高风险、财务资源滥用风险、员工的欺诈行为风险、公布的财务信息存在的误报风险、会计系统的崩溃风险、未记录负债风险、不可信的会计记录风险、对信息过多或不足的分析风险等。
3.运营风险。
包括因商业运作未完全遵循战略目标、主要变革的失败、企业文化的丧失、失败、由于对客户服务不够重视造成营业额下降、岗位人员资格和能力不够、新产品无法被市场接受、企业效率低下令成本高居、企业生产能力过剩或者不足、企业的运作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准之间还存在巨大的差距、业务流程耗时过多、由于管理不当,存货的遗失给企业业绩造成巨大的损失、由于员工的失误,造成产品不能符合市场的需要,无法完成企业的预期目标、企业可能由于主要原材料供应的突然中断、有经验人员的流失等原因造成业务的中断,给公司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企业可能由于缺乏材料供应商的选择余地造成采购成本偏高,影响企业产品竞争力定价的不合理,比如企业使用现行市价与客户签订远期合同,由于市场价格的波动给企业带来可能的损失、由于某种产品的失败给企业的整个形象造成影响等而造成的风险。
二、企业风险与风险管理
1、企业风险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以及由此而可能给企业造成的危害或损失。
企业风险最终表现为导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失败,是企业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企业风险有外部的和内部的。企业外部的如体制变化、政策变化、宏观管理失误、经济滑坡、法律调整、国际市场变化、利率变化、汇率调整、消费者需求变化、竞争对手出现等均会导致企业风险。而企业内部的如决策失误、管理不善、组织协调失衡等等也同样会导致企业风险。
企业风险的特征:风险领域的广泛性、风险因素的多样性、风险征兆的隐含性、风险诱因的国际性。
2、世界是一个充满了风险的世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风险增加了企业决策难度。企业在经营决策中,面临这许许多多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因素。众多的风险因素使得企业决策变量的数目骤然增加,使得企业风险更加难以准确预测。
风险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为了避免风险对企业经营产生不利影响,企业不得不投入人力、物力和财力对应风险,从而增加了企业的经营成本。
风险增加了企业潜在损失的可能。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损失,企业不但要考虑国内的因素,还要考虑国际的因素;不但要考虑实际的'经济因素,还要考虑货币经济因素;不但要考虑近期的因素,还要考虑远期的因素;不但要考虑收益的损失,还要考虑财产和人员的损失。
3、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一种设计的旨在确认、管理和控制潜在事件的流程,用于对组织的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的保证;是企业运用各种金融的或非金融的工具和手段,按照一定的方法和程序对风险进行监测和控制,从而达到降低风险、规避风险、消除风险或减少风险的经济性活动。
风险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有很多,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种:
(1)、通过经营活动消除或躲避风险(如调整投资回报率)来减轻风险损失;
(2)、合作者分担或投保转移风险。
三、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
1、风险识别。
辨识和分析风险的过程是一种持续及反复的过程,不加识别或者错误识别风险不仅难以管理风险,而且还会造成难以预料的损失,管理者必须谨慎地注意各层级的风险。风险识别的方法有量化或不可量化的方法,并按风险的大小顺序及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排列,借以辨识在诸多活动中,哪一种或哪一类风险较高。
2、风险分析。
风险辨识之后,必须进行风险分析。因为许多风险难以量化,因此分析的方法也可能各不相同。有的风险需靠长期积累的风险管理经验和数据进行测估,有的风险需要利用专门的技术分析手段进行计算、测量。但主要过程包括:估计风险的严重程度;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频率);考虑应如何管理风险,以及评估应采取什么样的行动,还要对一些隐含性风险进行分析和显性化处理。
3、风险处理。
在完成了以上步骤之后,要对是否实施风险管理和如何实施风险管理做出决策。正确地处理风险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控制组织活动:强化牵制手段,控制组织活动仍是大多数单位使用的风险管理策略。
(2)。避免新生风险:在组织做出重新规划时,尽可能避免固有的风险形态。
(3)。分散风险:将总风险分散。如将原料供应商分散,以分散供应风险。
(4)。分担与转移风险:通常包括与第三者签订协议,由此分担全部或部分财务风险;此外进行投保以转移风险。
(5)。接受风险:对于组织成长或获利而言,接受某一程度的风险也是必要的。
管理者可根据上述风险管理的形式做出本企业具体的风险管理策略,将风险控制在最小范围。企业的风险控制不单单是管理层方面的责任,也是企业各位员工的共同责任,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合理控制、管理风险。
公司风险管理论文 篇四
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探讨
公司风险管理论文摘要
【摘要】在当今资本经济市场当中,证券公司存在企业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分析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着手,阐述了我国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并提出了有效的控制我国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措施和建议。
公司风险管理论文内容
【关键词】证券公司 财务风险 措施和建议
就证券公司而言,财务风险几乎深入到证券公司的各个领域,如何采取措施降低财务风险是证券公司的经营目标之一,只有不断降低风险,才能实现证券公司效益的最大化。在现今我国证券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大背景下,我们对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进行研究与探讨,有助于我们审视企业内部潜在的风险,进而从控制与管理风险的角度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及经营收益效率。
一、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界定
证券公司风险大致可划分为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运营风险和系统风险这几类。上述六类风险都有可能会对证券公司的财务状况造成影响,进而引发财务风险。就财务管理而言,有的风险是可以进行财务计量或者是评估的,有的则难以在财务上合理进行评估或计量,业界普遍将能够实施财务计量或评估的风险界定为财务风险。
二、我国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的主要表现形式
(一)融资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证券公司在融资过程中的风险主要是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两方面带来的风险。一方面,自有资金的风险主要是其在投资中不能取得理想的效益的情况下,有可能会对公司其他的融资、正常运营以及公司声誉等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借入资金主要考虑其预期效益是否能达到预期目标,它直接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以及银行还款、还息,如果借入资金的过程中出现问题,不仅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甚至会让公司面临倒闭的风险。
(二)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风险
资金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是短期流动资金的管理不当以及投资资金的管理在投资过程中产生的风险。短期流动资金的风险它常常会因为不正当行为受到伤害,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货币资金安全性风险,例如,资金被公司内部人员掳走并携款潜逃等等。除此之外,证券公司对于要从外收回的款项是否能如期收回也属于短期流动资金的风险,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未定的,因此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投资资金的风险主要体现在:利用证券公司的现有资金进行投资,需要考虑收益、变现以及购买力三个方面的风险,对证券公司而言,利用公司现有资金进行投资既是获得更大效益的机会同时也需要承担更多的风险,因此证券公司在选择投资项目的时候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降低投资的风险。
(三)资金偿还时面临的风险
资金偿还存在的风险主要可以从现金流量和资金调配不周引发风险两个方面来分析。现金流量风险主要体现在现金受时间的影响,在流进和流出时现金的价值会有所变化,另外流入和流出的时间如果不能协调一致的话也会给公司的运转带来恶劣的影响,从而引发财务风险;资金调配不周体现在:资金偿还和资金吸纳如得不到及时、合理的利用和配置,不但使资金不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效用,同时还有可能使公司陷入资金困境,进而影响到公司的信誉和运营,致使财务风险的发生。
(四)收益分配方面的风险
收益分配方面的风险主要可以从收益确认时以及考虑收益分配政策所引发的财务风险来分析。在收益确认过程中,在成本和收益的核算过程中,由于人为操作的失误可能会出现核算成本过高,收益过低或者成本过低,收益过高的问题,直接影响公司的财务收益;除此之外,收益分配政策也是值得考虑的,如果制定的收益留存和利润分配政策不合理、没有采取适当的利润和现金分配方式,就难以保障现金流入与流出的相互配合、协调,从而增加风险。
三、证券公司财务风险控制的有效举措与建议
(一)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与预警体系
1、财务风险的有效识别。只有及时有效的识别财务风险,才能在最短时间内防范风险,降低财务风险的损失。对财务风险的识别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法来实施:第一,财务报表法。企业财务报表是用来反映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各项资金流通及财务情况,同时也包括这一时期内的企业经营的状况及现金与不动产流动量等会计类内容的一种向企业外提供的文件。利用财务报表可以对证券公司的财务情况有详细的了解;第二,询问法。对公司不同阶层的员工对目前公司财务状况进行询问,以了解财务的最新动态;第三,内部交流法。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人员应定期开内部交流会,集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大家的智慧促进公司财务的发展。
2、财务风险的科学预警。建立有效的财务预警机制是防范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证券公司财务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财务状况,对于财务支出收益情况详细真实的记录,并且对于资金投资的收益进行科学合理的预测,时刻关注资金状况,避免财务问题不能得到最及时解决的现象发生。在此基础上,最及时的洞察财务风险的苗头,从而最短时间内解决财务风险的问题,减少财务风险的损失。
(二)制定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
1、加强对财务风险工作人员的管理培训。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对于相关工作人员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能力,同时对其风险意识有很高的要求。可以采取对财务风险工作人员实行责任制的方法,按照工作能力进行绩效考核来发放工资和奖金,不过所有施行的方法都要在以提高员工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的前提上开展。打造一支具有高风险意识和过硬的专业能力高素质专业业务人员队伍,从而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促进证券公司更有活力的健康发展。
2、公司要制定合理的资金周转办法。科学合理的资金周转方法能最大限度地为公司发展带来空间,证券公司与一般的非证券公司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资金融通量大,对于资金周转要求高。资金周转不畅会直接会影响公司的正常运作。在寻求合理的资金周转方法时,首先应考虑市场的因素,以市场为主导,资金周转方法的创新应与市场保持统一,才能迸发出应有的活力,只有与市场接轨,才能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除此之外,拓展融资渠道,增强证券公司自身融资实力也是解决证券公司资金周转问题的途径。
3、在公司设立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机构。财务风险控制管理机构旨在及时解决公司的财务问题,相对而言,证券公司财务问题多且杂,因此对于整个风险控制管理机构来说任务是非常重的,所以不仅要求整个机构的工作人员除了自身专业能力卓著以外,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要求也非常高,在配备足够优秀的人员之后,必须要严格制定公司财务风险的控制管理规章,并严格执行,尽最大限度的降低财务风险给公司带来的损失。
4、加大财务监督力度,完善财务监督体系。任何企业的良性发展都离不开强有力的监督,千万不可忽视对证券公司的财务监督,首先公司应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督机制,监督部门工作人员严格落实,确保监督的真实有效,避免出现财务工作人员“中饱私囊”、“携款潜逃”等的现象。只有将监督完全落实,证券公司的利益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保障证券公司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证券行业立足,促进证券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四、结语
证券公司的财务风险来源于公司内外部,只有证券公司认识到规避财务风险的重要性,建立健全风险识别与预警体系及制定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策略,并加大对财务工作的监督力度;工作人员不断增强财务风险意识,积极落实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和体系,尽可能的规避财务风险,从而保障证券公司在当今竞争如此激烈的证券行业立足,促进证券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风险管理论文文献
[1]郭崖。我国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探讨[J]。现代商业,2008,(23):226.
[2]吴伦虎。我国证券公司财务管理问题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DOI:10.
[3]王栎轲。投资银行风险管理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DOI:10.
[4]俞绍锋。证券公司财务风险管理研究[J]。商,2013,(23):52-53.
公司风险管理论文 篇五
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管理问题研究
公司风险管理论文摘要
摘 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管理内容。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市场参与度比其他性质的企业高,所以经营风险管理应成为财务风险管理的核心内容。目前我国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风险管理理论体系,但是在某一些应用领域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国国内企业风险管理相对滞后,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普遍存在风险管理意识不足,多数企业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风险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等问题。
公司风险管理论文内容
本文论述了上市公司风险及经营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提出了经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监管当局,上市公司管理者以及投资者提供了重要启示。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经营风险管理 对策建议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企业已走出国门,走入世界。面对市场全球化、资本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风险已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一大危害。企业要发展,风险管理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管理内容,尤其是上市公司,市场参与度比其他性质的企业要高,经营风险管理问题应成为公司管理的核心内容。本文从上市公司的风险出发,分析经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和目前上市公司在经营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相关的对策,以求为企业监管当局、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重要启示。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风险管理理论和实践,开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保险业,而真正作为一门学科是从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1963年,美国出版的一手册中刊载了《企业的风险管理》一文,引起欧美各国的普遍重视。此后,随着实践的发展,风险管理理论不断丰富完善,已经从以信用管理和财务管理为价值导向的传统风险管理阶段,经过以整体风险控制为价值导向的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发展到以风险效益为价值导向的后现代风险管理阶段。国内的风险管理研究起步较晚,风险管理传入我国大概是在20世纪80年代,起初风险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金融、设备维护与更新、自动仪表的可靠性分析等领域,随着企业所处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企业风险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得到广泛关注。
(三)本文研究思路与结构
本文介绍了上市公司风险和经营风险管理的内涵,分析了上市公司实施经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以及上市公司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提出了企业实施经营风险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二、上市公司风险及经营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要参与市场上各种各样的竞争,必然要面对各种风险。企业风险管理是一种企业对可能产生以上风险的因素进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的过程,表现为认真分析风险、有意识地承担风险、科学地管理风险、稳妥地获取风险收益。它通过对事物全方位、深层次的的分析,为正确决策提供依据,为持续发展提供基础。上市公司风险及经营风险管理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风险的概念
风险是人们因对未来行为的决策及客观条件的不确定性而可能引起的后果与预定目标发生多种负偏离的综合。简单说,风险是指损失发生的不确定性,它是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函数:
R=f(P,C)
其中,R表示风险,P表示不利事件或损失发生的概率,C表示该事件发生的后果。就是说,风险既包含潜在损失的大小,也有发生概率高低的含义。
风险其实是一种潜在损失的可能,只有符合一定条件后,这种可能的经济损失才转化成为现实的经济损失,并且,这种可能与现实之间不一定完全相等。只有当不确定因素引起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时,风险才真正发生。因此,风险又可以简单定义为:风险是指未来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
(二)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的内涵
企业经营风险,又称营业风险,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供、产、销各个环节不确定性因素引起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使企业蒙受经济损失的可能。简单地说,企业经营风险是企业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所面临的由于管理、市场与技术变化等引起的各种风险。主要有: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市场风险和技术风险。在企业经营面临的诸多风险中,有人将它们归纳为决策风险、管理风险和非经营风险三种类型。他们认为,法律风险不是孤立的一种风险形态,它存在于各种风险之中,任何一种风险都有可能演化为广义法律风险,以承担法律责任的形式而告终。
(三)上市公司风险管理的要素
企业风险管理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识别、评估、分析各种可能造成潜在影响的风险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其核心是将难以预计的未来事项的不确定性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并从中寻求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遇。企业风险管理要完善有效,一般应具备相互关联的八个要素,各要素贯穿于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保证。分别为:内控建设、目标制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沟通和监控。
三、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将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如何辨识、评估、监测、控制风险,已成为热点问题。中国企业风险管理面临的许多问题都需要我们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 第一,缺乏正确的风险理念。风险理念是指对风险的态度和认识。风险理念应该与企业所处的内外部环境、企业的资源状况以及企业战略相适应,应该有助于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正确的风险理念既不是对风险的刻意回避,也不是片面为高回报而刻意追求;既不是对风险视而不见,也不是对风险过分强调。第二,有待于从战略高度认识风险管理的必要性。中国企业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大都停留在职能管理的层次上,风险管理缺乏必要的高度,也没有得到企业高层的必要关注。第三,缺乏系统性风险管理手段。中国企业的风险管理缺乏风险分析和度量手段,缺少专门化的风险管理工具,往往按职能被切分到财务、运营、市场、法律等多个层面,缺乏全局性的整合框架和主线。经营风险管理还未渗透到组织和流程的各个层面,组织的风险理念往往缺乏清晰的表达和内部贯彻,并没有为大多数员工理解和认同,也无法落实到具体的日常工作中。风险管理对于我国绝大多数企业来讲还是个新概念,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风险意识不强、风险管理工作薄弱是企业发生重大风险事件的重要原因。开展风险管理,既是出资人对企业的要求,也是企业自身参与市场竞争,确保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一些专家分析认为,未来几年中,我国的企业必将会掀起一股风险管理的高潮,为了确保上市企业的持续健康的发展,保障投资者的利益,必须有效合理地规避各种风险。 (一)管理经营风险是企业获得高额利润的需要
风险和利润是同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彼此不能分离,紧密相连,相互作用。就同一事项而言,其风险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因行为人的控制措施不同,从而导致风险发生的概率及实际发生的损失不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市场主体经营的产品,大多数情况下是趋同的,同业竞争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风险管理能力或风险经营水平的竞争。风险管理水平高的企业,其支付的风险成本相对较低,获得高收益的比较优势明显,意味着其获利相对丰厚,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风险是未来发生潜在损失的可能。只有符合一定条件之后,这种可能的损失才转化成为现实的损失。风险管理过程,其实就是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和事后救济的过程,是企业为实现经营目标所建立的一种机制。这种机制,不仅可以降低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实际造成的损失,还有利于保障企业安全稳健运行,避免毁灭性风险发生。
(二)实施经营风险管理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需要
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企业面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越来越多,企业面对的风险越来越大。特别是在最近,受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给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带来严重影响,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为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工作水平的任务更加紧迫。此外,现代企业经营的实质是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三者达到动态平衡和系统优化的过程。但任何时候,使这三者达到绝对平衡是不可能或者是极少见的,而不平衡则是经常的。这种不平衡会产生经营风险,为了将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保证企业目标的顺利实现、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必须实施经营风险管理。
(三)实施经营风险管理是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经营风险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关系到企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近年来,国内外一些著名的企业由于风险管理失控而导致企业经营损失甚至破产的案例为大型企业实施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世界上最古老的商业银行——巴林银行由于操作风险在1995年2月倒闭;全球第一大能源交易商安然因财务问题申请破产,股票价格从每股90美元跌至几美分;2003年3月,长虹因为信用风险损失44亿人民币;2004年12月,中航油因从事石油期权投机造成5.54亿美元的巨额亏损。可以说,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条件下控制企业的风险,实施风险管理对于企业是非常关键和非常重要的。
四、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使世界范围内对风险管理的呼声越来越高。 先是2001年11月,安然公司爆发财务丑闻;接着在2002年6月,世通公司爆出会计舞弊;加之其他一系列的会计舞弊事件,直接导致了2002年7月美国《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的出台,旨在减少不准确甚至是欺诈的财务报告。从企业风险管理的角度,COSO委员会于 2004年9月颁布了《企业风险管理——整体框架》, 对企业推进风险管理的实践提出了很多具体的建议。
在我国,同样存在类似安然事件的丑闻。例如中航油(新加坡)公司的破产,伊利股份高管挪用公款,四川长虹大量货款难以收回等。在此背景下,我国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6年6月正式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中央企业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予以贯彻执行和落实。根据2004年美国 COSO委员会颁布的《企业风险管理框架》(ERM),企业风险管理是一个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旨在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有关人员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然而,在我国,除了金融、保险等行业已经开始重视风险管理并积极推行信用和市场等风险管理之外,大部分企业尚处于专家管理风险的个人时代——认识到某些高风险领域,企业的业务专家针对这些高风险提出自己的认识和建议,采取保险等工具对重要资产的风险进行转移。但随着企业的发展与规模的扩大,企业采取这种措施很难全面地应对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风险,另外,国内的风险管理发展还不够完善,存在一些不足。
1、国内企业风险管理发展相对滞后
国外各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就加快了对风险管理特别是公司治理结构的立法。英国在2002年发表了国家风险管理标准。美国更为领先,COSO于1985、1992年、1998年及2004年共发表了4篇报告。除了COSO以外,包括审计师协会、企业董事蓝带委员会等机构都做了许多工作。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已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包括所有资本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如马来西亚),都发表了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的监管条例和公司治理准则。相对于国外,国内对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规定起步较晚,财政部在2008年才推出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和《企业内部控制鉴证指引》3个征求意见稿。其中,《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所涉及的项目在2008年年底达到27个。
2、多数企业不能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现代投资理论认为,风险和收益是一枚硬币的正反两面,风险和收益是成正比的,高风险的投资应该提供高回报,风险高但收益低的投资显然不符合投资理论。错误地把防范风险与业务发展和经营效益对立起来,在强调业务发展时,往往忽视风险管理,在强调风险管理和控制时,又放松了市场营销和市场拓展。作为企业,其本质功能就是通过承受风险来获得相应的回报,所以风险管理对企业来说至关重要。现代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一个基本原则就是风险和收益相配原则。企业对其各项业务以及整个企业的风险进行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确保它们各自所承受的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对整个企业来说,如果不注意控制风险则会产生严重的后果违约或破产。在我国的企业中,风险与收益相匹配原则还没有被充分理解和执行。 3、企业风险管理制度缺乏可操作性
实施风险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而风险管理制度则是风险管理的基石,管理层应建立健全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目前关于风险管理制度的内容主要是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主,缺乏对产品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等制度的完善;在操作过程中某些制度过于原则化,使得在实际工作中难以执行。同时员工的素质及其风险意志也是一个制约因素。企业本身的风险管理制度与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为准则以及相关惯例等外部规则的结合出现问题,使得内部的管理制度在实际应用中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不能确保各项业务操作与管理制度符合规则的要求;另一方面缺乏对现行管理制度的清理、修改、补充和废止,及时发现并弥补制度设计和执行上的缺陷。
(二)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管理问题成因分析
风险是市场的灵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其运作的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对于企业来讲,要完全消除企业生产经营中所有的风险显然是不现实的,也就是说风险管理问题总是存在,但为了有效地规避经营风险,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企业应全面分析形成企业经营风险的各种因素,找出经营风险管理问题的成因,将风险对企业可能造成的损失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1、缺乏风险意识,尚未形成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风险管理文化决定企业经营管理中的风险管理理念和行为模式,涉透到企业业务的各个环节。历史和经验表明,一些企业之所以在风险管理上出现问题,并不是因为缺乏风险管理系统、政策和程序,而是因为落后的风险管理文化不能使这些系统、政策和程序真正发挥出作用。由于历史和体制原因,我国企业风险管理起步较晚,风险管理理念比较落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企业战略与风险管理完全脱离,我国大多企业在战略目标的制定上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急于求成,希望以最快的方式来获得回报,结果导致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承担了过多自身不可承受的风险,加之缺乏与之匹配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导致企业应对市场变化能力不强,产品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企业发展后劲不足。甚至有个别企业在重大风险事件发生之时无从应对,从而导致巨额损失;第二,缺乏风险管理意识,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对于风险的认识明显不到位,只是简单地凭借个人的主观判断和经验进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主观随意性大,对于企业经营过程中遇到的风险缺乏全面清晰的把握,风险管理往往是呈间断性的特点,难以保障企业对市场的变化作及时积极的应对。此外,风险管理意识还没有贯穿到全体员工,还没有贯穿到业务拓展、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往往把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看做是风险控制部门的事情;第三,重视具体风险管理,缺乏整体风险意识,企业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仍以财务风险管理为主,对市场风险、操作性风险重实性不够,缺乏整体风险意识。在已实现风险管理的企业中,有很大一部分企业都将精力投入到具体风险管理中,缺乏系统性、整体性地考虑企业风险组合与风险的相互关系的能力,从而导致风险管理的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2、风险管理组织结构和机制存在缺陷
从国外企业看,体系的健全和独立是确保经营风险管理具有超前和客观的分析能力的关键。目前,我国企业在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以及风险管理职责划分方面与国外企业还有很大的差距。第一,我国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不健全。我国企业普遍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国外企业基本都具有从董事会、风险管理部门到风险管理官(CRO)在内的较为独立的风险管理体系。国外企业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主要特点是建立专门风险管理委员会,对公司的风险进行统一管理,而风险管理委员会直接对董事会负责。这种独立性不仅表现在风险控制要独立于市场开拓,还表现在程序控制、内部审计和法律管理等方面;第二,风险管理职责不清。企业现有的风险管理职能、职责散落在各个部门和岗位之中,缺乏明确且针对不同层面的风险管理的职能描述和职责要求,考核和激励机制中尚未明确提出风险管理的内容,导致缺乏保障风险管理顺利运行的职能架构。而且,当前的国内企业尚未形成企业的风险信息标准和传递渠道,缺乏信息的支持。企业内部缺乏对于风险信息的统一认识,风险信息的传递尚未有效的协调和统一,对于具体的风险,缺乏量化和信息化的数据支持,影响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3、注重风险制度设计,忽视制度执行
在规范风险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明确关键风险控制点。首先,应该确保风险管理制度本身的完备性。转变传统的管理理念,加强事前预测与防范工作的开展,在运行过程中,实施风险监控,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排除障碍。其次,对业务流程中的关键风险因素,应制定规范的管理对策,重点突破,降低风险损失的严重性。再次,完善配套的管理制度。重点是内部控制的配合,而内部控制中最有效的手段应该是内部审计。内部审计由于独特的地位优势,可以更客观全面地进行会计风险管理,又能够紧密结合公司实情,在其指导下的公司风险战略的制定和修改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必须充分重视内部审计工企业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很多公司很重视制度的设计,甚至高薪借助“外脑”。但事实是制度的执行比设计更为重要,良好的企业风险管理制度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执行,其效用就无法发挥。内部审计流于形式,缺乏风险管理监督保障机制。内部审计最重要的职能是帮助企业找到潜在风险,并根据重要性排列处理顺序和提出防范的手段,它可以支持董事会和管理层对企业风险管理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控、检查、评估、报告和建议。我国上市公司受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的影响,内部审计出现无人管理、无人参与的尴尬处境。整个风险管理缺乏基本的检查和监督保障机制,工作质量大打折扣,无法满足企业管理的需要,潜在的和现有的风险都得不到解决。
五、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管理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经营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结合风险管理理论,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管理: (一)树立现代风险管理理念
现代风险管理理念是一种把风险和机遇都考虑进来的全方位的风险管理理念。企业建立风险管理体系的目的不仅仅是为防范风险、化解风险,同时也是为企业创造价值、创造利润。在风险无处不在的市场经济中,失去机会是最大的风险。大型企业只有选择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才能有效地控制各种风险的发生、抓住机会,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要认识到,风险管理不是某个人或者某个部门的事,而应该贯穿到整个企业和全体员工,贯穿到生产经营的每个环节。风险管理应该纳入企业的战略目标,并通过部门协调、人事制度和权责利等的制度性安排,最大限度地使企业活动适应多变的市场环境,并通过激励考核机制,使每个层级的管理者与员工理解自己岗位工作与风险责任之间的关系。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尤其是核心决策层的风险管理理念则是企业有效进行经营风险控制的前提。只有经营管理者从思想上重视企业的风险管理,树立现代风险管理理念,认识到风险对于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提高企业的风险防范意识,对可能面临的风险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在企业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工作,将风险防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和日常管理的整个过程,实现对各类风险的有效预测、识别、判断、控制和处理,提高风险管理能力,以保障和促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规范公司运作
要规范企业运作,使企业的经营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应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首先,应构筑严密的企业内控体系,具体应包括三个相互独立的控制层次:一是在企业“供产销”活动全过程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二是设立事后监督,对其各个岗位、各项业务进行日常和周期性的检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三是以稽核、审计、纪检部门为基础,成立独立的审计机构,建立以“查”为主的监督防线;其次,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证内部控制制度能有效地发挥作用。主要需要通过对内控制度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临时的检查与考核,看企业内控制度是否得到有效遵循,执行中有何成绩,出了什么问题,然后据此进行鲜明的奖励与惩罚,做到压力与动力相结合,最终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然后,加强对内部控制行为主体“人”的控制,使内控制度能够落到实处。内控制度失效和经营风险的产生,行为主体是人。因此需要从把握相关人员行为和对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业务培训两方面入手,做好内部控制工作;最后,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因为一个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可以使企业及时掌握营运状况,提供内容全面、及时、正确的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进行沟通,使产生的信息的相关性、真实性和透明度都得到提高。
(三)建立健全风险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对市场的敏感性使得其对信息获取的及时性和质量要求较高,风险的瞬息万变性也迫切要求上市公司摒弃传统落后的管理方式。改革措施中最重要的应该是保证信息的流畅,建立信息共享系统是必然举措。目前较为先进和高效的方式是ERP系统,该系统不仅改变了信息与沟通的模式,提供了及时、有效、方便的信息交流平台,更重要的是它引入了内部控制,通过集中处理数据,将内部控制程序化,成为制定风险决策的必经过程,极大地降低了风险因素的影响,值得引进。另外,在整个风险管理制定的建设中,应重视风险预警机制的落实,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提前解决,降低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稳定公司业绩,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由于缺乏对风险管理重要性及意义的深入了解和认识,很多风险管理决策停留在以眼前利益为目的的层次上,只能完成对当前数据的分析,专注于提出事后风险解决对策。也因为没有建立信息共享系统,数据传输不及时,事前的风险预测没有依据,再加上传统的指标分析方法无法满足瞬息万变的市场竞争的需要,风险管理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企业应在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上,对其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整、更新,使之具备风险信息管理功能,形成涵盖企业风险管理基本流程和内部控制系统各环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包括信息的采集、存储、加工、分析、测试、传递、报告、披露等。同时,加大该系统覆盖的所属分、子公司的范围,对企业重大风险进行全面监控,并加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的预警功能建设,对超过风险预警上限的重大风险实施信息报警。
(四)加强企业危机管理
企业危机管理是指企业为避免或减轻危机产生的可能和危害,并保证企业处于正常运营状态,从而进行有组织、有计划地学习、制定和实施一系列管理措施和策略的过程。成功的危机管理不仅能将企业面临的危机化解,而且还能够通过危机处理过程中的措施增加外界对企业的了解,并利用此机会重塑企业的良好形象,化危机为商机。企业要想迅速并成功进行危机管理,第一,必须构筑快速有效的沟通机制。虽然企业危机管理的重点是预防危机,预防危机的措施也可以做得相当周密,但是危机诱因的复杂和多变,任何企业都难以回避随时可能出现的危机。因此,企业危机管理的另一项重要职能就是处理已经发生的危机,把危机损失和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现代信息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危机发生后会很快引起新闻媒介和公众的关注,因此企业在遇到企业危机管理时要迅速反应,立即调查情况,确定对策以控制事态的发展,这是危机处理中最为关键的一步。此外,企业要特别做好危机的善后工作,要通过大量细致入微的工作,采取必要的措施,来弥补因危机造成的各种损失,从根本上改变公众对企业的不良印象,恢复和重建良好的公众形象,只有当企业的公众形象重新建立之际,企业才能真正谈得上转危为安,企业危机管理才能画上完满的结局。第二,企业必须建立危机预警系统,现代企业是与外界环境有密切联系的开放系统,不是孤立的封闭体系,预防危机必须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危机预警系统。企业的危机预警系统应包括四个方面:组建高效的企业危机管理小组、建立高度灵敏准确的信息监测系统、建立自我诊断制度与开展职工企业危机管理培训。总之,危机管理是企业发展战略中的一项长期规划,任何一种临时性措施和权宜之计的做法是不可能的,企业有危机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将危机转为机遇。
六、结论
本文论述了上市公司风险及经营风险管理的相关概念,提出了经营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上市公司经营风险管理问题的对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为监管当局,上市公司管理者以及投资者提供了重要启示。
公司风险管理论文文献
[1]胡杰武,万里霜。企业风险管理[M]。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2]高立法,虞旭清。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实务[M]。经济管理出版社,2009.
[3]范道津,陈伟珂。风险管理理论与工具[M]。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4]陶丹。中小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研究[D]。硕士论文,2007.
[5]连伟。浅谈企业经营风险管理[J]。企业管理,2008(8):P24-27.
[6]宾爱琪。论我国企业经营风险管理与控制[J]。学术论坛,2009(10):225.
[7]庄红梅。论企业经营风险管理[J]。决策探索,2010(10):76.
[8]杨炳华。试论企业经营风险管理[J]。经营管理者,2010(20):129-130.
[9]刘士光。论如何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与财务风险[J]。商场现代化,2011(653):137.
[10]李存华。浅谈企业经营风险及防范[J]。北方经济,2011(7):46-47.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企业的风险管理【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