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发展工作报告多篇范文

(作者:[db:zuozhe]时间:2023-06-15 07:55:49)

【导语】经济发展工作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经济发展工作报告多篇

【第1篇】关于积极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关于积极做好县域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主旋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作为县级政府,在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唱响这一主旋律,顺应这一现实要求,谋大局、定举措、聚民心,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以新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发展模式、发展质效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就必须用新的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谋大局要谋大势。谋定县域经济发展大局,首先要认清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形势。当前要特别关注国家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措施,这是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示灯和引路牌。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区域经济,已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区划为框架的条块经济结构,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湖北东大门,黄梅正是认清自己处在湖北“两圈一带”、江西昌九经济走廊、安徽皖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部的位置。结合本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在推进“四个黄梅”(打造信用黄梅、建设产业黄梅、发展文化黄梅、创建平安黄梅)建设进程中,适时提出“农业建‘六县’,工业抓‘四园’,旅游创‘4a’”的经济发展战略。

谋大局要谋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探寻到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当前要做到“三破一立”,一是要突破传统观念,下决心打破传统的产业结构,就黄梅而言,就是要实现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活的目标;二是要突破无为观念,面对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人惊慌失措不敢作为,有人认为不能作为,其实,面对这种局面,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多更强,因而也更有作为,也更会有作为;三是突破侥幸观念,面对市场的变化,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为此,我们必须自我淘汰落后产能,对一些落后产业尽快转换升级,对此不能抱丝毫的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国家产业调整步伐,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一立”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全县的产业定位和布局,黄梅适时提出了“一带三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谋大局要谋大事。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不可能在一个期间内齐头并进,而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培植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黄梅在谋划全县经济发展中重点抓“两业、三沿、四区”。“两业”即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禅宗文化旅游业。“三沿”即沿北部山区建设鄂东禅文化旅游区;沿江地区建设沿江临港产业带;沿路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集镇群。“四区”即以大胜关山工业园为主体的工业园区,以县城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东山五祖寺景区为主体的4a级景区和以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龙感湖为主体的环湖生态农业休闲区。

二、以硬举措落实经济发展思路

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只有付诸行动,成为经济发展成果,才能惠及社会和人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过硬的举措,确保思路在实施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

以规划规范落实的行为。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必须是规划先行,只有立足各区域差异化实际,依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发展规划,用规划引领发展,做到有序发展,才会少走弯路,不打乱仗,降低发展成本,提高经济质效。同时,科学规划还能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大空间,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以项目搭建落实的平台。项目是落实经济发展思路,支撑经济发展的平台。因此,要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首先,要千方百计争项目,紧扣经济发展实际,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二是强化招商引项目,密切关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动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引进龙头带动型、产业关联型、区域布局型、资源支撑型和科技环保型的大企业,引进一批质量结构优、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骨干项目。三是脚踏实地建项目。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担保、专班推进、全程服务工作机制,实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以调整提升落实的质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加快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县域经济实现长效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以产业集群为方向,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努力构建协作紧密和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产业规模。落实国家促进自主创新政策措施,引导、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质量、安全、环境体系认证,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其次,以强农惠民为核心,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积极扶持经济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引导健全农村新型合作 组织,加大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力度,提升农业板块基地质效。三是坚持城乡统筹,走城乡一体化之路:按照市场化理念,合理经营城市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区功能为农民进城铺好路。

三、以铁纪律保障经济发展环境

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用铁纪律保障经济发展环境。

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公平是市场竞争的灵魂,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因此,近几年来,黄梅从土地房产、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烟草、餐饮等“六市场一行业”整治入手,大力开展市场秩序整顿工作,逐渐涵盖各个市场行业,保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制止和从严打击了欺诈、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营造出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营造公正的执法环境。执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基石。营造公正执法环境,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又是执法公正的关键。因而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大制度建设力度,用制度管人,先后建设“四个中心”。

营造公明的创业环境。人是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为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我们倡导“五干”(想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干净是廉)价值取向,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五干”为核心的综合考评体系,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如今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形成了“兴五干、转作风、比实绩、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2篇】经济发展办工作情况报告

,经济发展办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明确本办职能,转变思想、工作作风,提高了对“十二五”新的发展机遇的认识,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科学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三乡战略”,深入贯彻落实乡党委、政府的各项工作要求,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了全年经济工作平稳有序发展,不断开创了全乡经济发展新局面。

一、全力以赴“保安全”,全乡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全乡安全生产工作,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办深入贯彻落实各级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积极深入检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着力解决我乡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工作情况及时向上级汇报,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村道路交通安全责任书》、《食品药品安全生产责任书》共签订责任书52份,确定消防安全重点单位,目标到户,责任到人,层层分解指标,逐级抓好落实,形成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安全管理网络。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

㈠煤矿。年初,我们严把节后复工关,严格按照《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产资源管理工作的通知》( 政办发〔〕34号)文件精神,履行“三必须”的要求落实到位,严格落实“三同时”验收制度,红票湾煤矿因发生冒顶事故出现一人死亡,我乡立即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于9月13日至今在停工整改。

㈡非煤矿山。今年来,我办对我乡境内的非煤矿山星火矿业、志新矿业、百祥矿业的火工产品存放、井下顶板、安全检查记录、工人上岗培训、矿区开采方式、应急方案、施工情况等进行实地检查,对在检查过程中呈现的各类安全隐患都及时下达了隐患整改通知,对全乡非煤矿山共进行13次检查,出动车辆13台次,组织人员60人次,下达整改通知书30份,下达停产整顿通知书10份。

㈢打击非法小煤窑。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各级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共同努力,全乡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采取炸封强硬措施,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打击非法采煤窝点开采工作。经统计,今年我乡组织开展8次专项打击行动,共炸封非法采煤窝点48处次(采花台45处次、万里村3处次),没收非法开采机器设备2台,电缆线2200米,煤滑槽20米,煤镐等工具30余件,炸毁、拆除非法煤仓、矿工棚8处,共使用炸药2397公斤,雷管902发,出动车辆28台次,组织人员106人次,耗费资金7.5万元。特别是9月份以来,我乡坚持每月至少开展一次打击行动,通过连续、频繁、高强度的打击,炸毁了一批非法采煤窝点,严厉打击了非法开采的嚣张气焰。

㈣危险化学品、民爆器材和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的安全检查和监管。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安全生产年的要求,对全乡液化气站、加油站、民爆站的储存、经营、废弃处置、消防各环节进行了全面检查,对全乡民爆物品和烟花爆竹经营单位37家进行了严格的检查,存在无消防设施和消防设施损坏的问题,检查人员立即要求整改并记录在案。

二、一以贯之“强统筹”,公路建设不断加强

㈡村级公路养护。今年以来,先后投入9名养护工人,养护公路9条40余公里,签定协议9人,确保了公路养护质量和交通畅通;受暴雨等自然灾害影响,全乡共计造成公路塌方50多处,塌方面积3000多方,乡经济发展办及时采取措施,筹措资金3万多元,对塌方地段进行了排险维护,确保了广大群众出行安全。

㈢五巴公路建设协调。五巴公路改建项目采花乡境内全长约60公里,途经宋家河、唐家河、苦竹坪、二叉口、星岩坪、采花、石灰窑、蓼叶池等地,我办公室主要工作是协助五巴公路指挥部进行红线内协调工作,此项工作战线长、难度大、时间紧,但协调领导小组发扬团结协作、克难奋进的工作精神,用10天的时间就完成了沿线所有公路拆迁协议,并及时将补偿款兑付到农户手中,确保工程按工期顺利实施。现采花至牛庄段总投资8000万,现已完成投资7000万,完成总投资的87.5%,一期工程3座桥梁正在加紧建设。路面浇筑二期工程已全部完工,路肩带、边沟工程正在实施,截至目前现已完成总工程(共三期)的95%。

㈣鸦来线宋左段二级公路建设。鸦来线宋左段二级公路我办主要是协助宋左段二级路公路指挥部进行红线内协调工作本着事要办好,人要满意的原则,主要领导亲自抓项目发展环境建设今年二级路征地45户,协调项目建设矛盾20起,协调成功率达到98%。在协调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的困难,但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坚定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各种矛盾的有效协调起到了为项目建设排忧解难、保驾护航的作用,有力地促进和推动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鸦来线宋左段一期工程7.08公里,总投资7332万,一期工程的北风垭隧道已完工,黑湾隧道正在整修中,目前一期工程的7桥完成5桥,2桥因资金问题停建中。截止日前已完成了总工程的84%。

㈤沙石公路修建。今年经济发展办要求全乡15个行政村要在村内广泛宣传公路修建新机制,提高村民的积极性,通过召开村民小组会,对修建沙石公路完全有村委会负责,使村民自愿投工投劳。全乡共修建沙石公路30公里,改善了部分村组不通公路的状况。

三、以人为本“保民生”,社会事务稳步推进

㈡村庄环境整治。一是投资40多万元,建设采花乡集镇垃圾处理厂,现已基本完工,该工程将于年底投入使用;二是投资16余万元,配备垃圾箱4个,车厢式可卸式垃圾车1台,自卸式垃圾车1台,有力解决集镇垃圾处理问题,彻底缓解集镇脏、乱、差现象,为3000多集镇居民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三是制定了星岩坪村农村环境整治综合项目规划实施方案,投资30万元,对中心村的绿化、亮化、垃圾处理等进行了统一规划和改造,为建设“楚天茶叶第一村”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坚定不移“抓中心”,全力完成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乡经济发展办公室严格按照乡党委、政府的部署,于3月份扎实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入万户”活动,对全乡农户进行走访,了解农户当前生产生活等存在的问题进行填表、收集、汇总,对存在问题进行帮助解决,圆满的完成任务;12月份进行“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按照乡党委、政府的要求,组织村民开会商讨,制定各联系村实施方案,下一阶段发动群众进行实施。

五、存在的问题

今年以来,经过全体办公室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一下几个方面:

1、工作作风有待进一步加强;

2、工作责任感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3、业务素质、政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4、思想需进一步解放,进一步加强工作创新。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今后,我办将进一步加强团结,形成合力,破解工作中的各种难题。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加强政治理论、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学习。增强服务的本领,创新服务理念,争做服务能人。做学习有收获、解困有办法、处事有主见、人格有魅力的人。

进一步强化工作纪律、转变工作作风。理顺“定岗定责、合理分工、通力协作、乐于奉献、恪尽职守,加大落实力度,努力实现各项工作目标。

1.抓好安全生产,落实各项安全措施,狠抓隐患排查治理,杜绝事故发生。

2.进一步理清思路,优化方案,正确协调、处理工作中的各种问题。

3.加强规划范围内的规划与管理。

4.确保乡村道路畅通。做到塌方及时清理,垮塌及时修复,淤涵及时清理,塞路及时疏通。

5.支持项目建设,为项目做好协调服务。

6.完成单位和领导交给我们的各项任务。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发展,努力构建和谐采花。

【第3篇】凤林镇经济发展的思路及建议工作报告

一、前言

推进新农村建设应当加快投资、财政等管理体制改革,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小城镇和工业园区建设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平台,我镇应当抓住时机,顺势而为,出台政策,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加快新镇人口集聚和工业园区建设。

二、背景

凤林镇总面积94.3平方公里,4.2万人口,下辖48个行政村,耕地23569亩,林地87754亩。现有工业基础较差,滤布是一个典型的人口大镇,经济弱镇。下一步的出路在哪里?丰富的土地资源和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凤林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三、基本定位

一方面以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设为抓手,搭建工业平台,发展环保型生态工业经济;另一方面要以沿江两带开发为抓手,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建设集农业、工业、旅游、居住于一体的新型生态区域新镇。

四、选址

205国道以东规划建设成江山市食品、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区;沿江两带以发展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旅游为主,建设大型观光农业园区和生态旅游、居住区。

五、主导产品

1、食品按原材料分为:蜂产品、绿牡丹茶叶、鹅产品、山茶油等绿色产品精深加工。

2、农业按类另可分为:以花卉苗木、生鲜蔬菜供应为主的观光农业和生态农业。

3、旅游可以分为:水上乐园、垂钓、农家乐等几类

六、可行性分析

1、展生态经济和生态旅游的整体思路与我市十一五规划产业空间布局思路相衔接。目前,我市还没有一个市级食品加工工业园区,我镇可以结合林地开发,包装该项目,争取市级和省级相关配套政策支持,实现工业发展,工业立镇的思路。

2、交通极为便利。北接江山城区仅半小时路程,南临福建浦城,西边可考虑打通205国道至江西的大通道,该工程可作为浙江省扶持欠发达地区交通项目上报,可争取省级资金的支持,打通之后,我镇的交通将大大改善,将非常有利于发展工业、旅游业。

3、源丰富。我镇土地资源非常丰富,特别是可供开发利用的林地资源较多,可以缓解我市工业用地不足的的矛盾。同时江山江上游白水坑水库和峡口水库水资源丰富可供利用。

4、压滤机滤布工业经济相对不发达,环境保护较好,为发展生态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另外,目前比较注重环境保护,发展生态经济比较受欢迎,上级扶持政策比较多,可以通过包装项目,争取支持,赢得发展机遇。

5、集镇建设一同规划设计。我镇区域调整之后,新镇的规划设计工作刚刚开始,可以一同做好规划设计,这将决定我镇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出路。

七、意义

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品质、附加值及土地价值;有利于形成以蜂产品、茶叶等绿色产品为核心的食品产业集群;

八、评价

回答了农业产业升级问题,创造性地探索了农、工、旅一体化建设的新模式,解决了以发展工业为主还是发展生态农业为主的问题,有效地平衡了老百姓、生态环境保护、企业及地方发展之间的问题,理念超前,发展思路清晰具体,可操作性强。

【第4篇】优化税收服务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动力工作报告

新《税收征管法》第一次将税收服务纳入税收征管行政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为纳税服务工作的确立提出了法律上的依据和要求。结合税收特点,充分发挥国税职能作用,搞好优质服务,这不仅可以融洽征纳关系,也是优化税收环境的需要。因此,优化税收服务成为当前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应认真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一、当前基层税务机关在优质服务上存在的不足

经济是税收的基础,企业是社会经济的细胞,只有有了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才能有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企业,也只有有了企业的健康发展,才能推动国民经济和税收的高速增长。为纳税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既是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几年来,馆陶县国税局在全县行风评议中连续夺冠,在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方面,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也应清醒地看到成绩面前的不足,在为纳税人服务方面仍有不尽人意的地方。近期,为进一步改进我们的服务工作,我们深入辖区企业和纳税人中间,进行了广泛调研,经过在与纳税人面对面的座谈和交心,一些纳税人坦诚地道出了他们在服务上的新的要求和国税部门在纳税服务上需要完善的地方:一是执法问题。希望不要再出现以往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虚收。在以往季度、半年、年终等重要时间阶段,基层征收机关存在重任务轻服务现象,这也是历年来国税一些领导和干部的一种思维定式,至今给纳税人留下阴影。二是“管理者”思想的问题。纳税人反映,随着全县国税行风建设的深入持久的开展,基层国税机关和税务干部以往那种“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有了很大转变,在为纳税人的服务态度上有了很大改进,但一些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公仆意识仍然不牢固,管理者思想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管理者”思想作怪,唱高调摆架子,遇到纳税人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官腔十足,有管理身份的优越感。三是支持帮扶力度还需要加大。一个时期以来,国税机关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但在执行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上,对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和下岗职工帮扶上没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四是税法宣传和服务手段、形式、内容上单调。纳税人迫切希望税务机关提供更加便捷的税收信息反馈和政策指导咨询,形式和内容上要继续创新,使纳税人真正从现代化的信息服务中受益。

面对新形势下纳税人对我们税务机关的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对待,认真研究解决税收服务中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具体措施,搞好优质服务,促进地方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基层国税机关搞好优质服务,必须做到“三个转变”“三个促进”

搞好优质服务,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必须树立公仆意识,转变工作作风,以规范公正的执法,优质高效的服务、真正从思想上和感情上拉近税务机关和纳税人之间的距离,做到三个转变:

1、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正确处理服务与管理的关系。在以往的工作中,税务机关的管理力度要远远大于服务力度。但随着法制化大环境的形成和纳税人纳税意识的不断提高,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的工作重心需要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为纳税人做好深入细致的税法宣传和服务。从近年来查出的很多纳税问题看,大多数属过失性违法,而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的有关规定,对过失、故意违法的处罚都是一样的,这样一来,纳税人反映就比较强烈。这里面虽然有税法设置的原因,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税务机关工作还不到位,压滤机滤布为纳税人进行纳税服务和纳税指导还有缺陷。从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就是要求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在新的形势下,走出原来征收干部完任务、稽查干部找毛病的思维模式和误区,承担起为纳税人在纳税方面释疑解难的义务和责任,真正从思想上转变观念,站在纳税人角度上换位思考,为纳税人提供更多的有用信息服务和税法咨询。

2、从传统手段向信息手段转变。为纳税人提供信息性服务,是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一项重要工作。上半年,我们已在全县500多户纳税人中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发放了征求意见卡,从纳税人反馈的意见看,他们最企望的是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能为纳税人多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信息服务对纳税人之所以重要,就在于它可以减少纳税人过失性违法,降低纳税人的纳税风险,同时也减少了税收征管难度。过去,我们在信息性服务上也做了大量的工作,每月、季度、半年和年终按区域和行业划分,给纳税人开辅导课,讲解税收政策,听纳税人反映疑难问题,免费向纳税人发放有关税收资料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税收信息服务必须更加及时快捷,提高信息服务的时效性。因此,我们国税局下半年已在办税服务大厅安置了税收政策触摸屏,宣传最新的税收政策、法规,国税局各所、科室的职能分工等,使纳税人能在第一时间内全面快捷地了解所需各种信息。

3、从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转变。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应想纳税人所想,急纳税人所急,注意倾听纳税人的呼声,切实解决纳税人在纳税中存在的问题。要特别关注在工作实践中国家政策没有考虑到,纳税人又有反映的一些问题。国家的税收政策,通常是针对一些共性的问题制定的,对于税收工作中遇到的特殊性问题,凡纳税人有反映的,基层税务机关作为执行单位,就应主动及时向上级机关汇报,主动肩负起服务的责任。做到“符合政策的坚决办、手续齐全的立即办、行动不便登门办、有困难的帮助办、复杂事情协调办、份外事情协助办”,及时解决纳税人提出的问题,做纳税人的贴心人。

搞好优质服务,还应以行风建设、文明创建、基层规范化管理为依托实现“三个促进”:

1、以文明创建促进优质服务。广泛开展争创 “文明税务所”“最佳办税服务厅”“青年文明号”竞赛活动,进一步加大创建文明税务分局(所)、文明办税服务厅力度。把办税服务厅和基层税务分局变为纳税人的温暖之家,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真正从感情上拉近与纳税人的距离。

2、以行风建设促进优质服务。进一步提高对行风建设的认识,明确 “让社会满意,让企业满意,让纳税人满意”的目标,自我加压,找准问题,以查促纠。通过在企业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请特邀监察员和义务监察员的方式,定期征求他们对行风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对查找出的问题进行分析、整理,认真进行对照检查,举一反三,找出原因,限期改正。

3、以基层规范管理促进优质服务。把规范管理的重点放到漏征漏管、一般纳税人认定、专用发票发售管理、重点税源管理、小规模纳税人定额等关键环节,细化各项制度和责任。加大对易发生问题的关键部位和环节的监督力度。

三、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必须结合税收特点,充分发挥国税职能作用

1、做好规范执法的税官。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只有依法治税,规范执法,才能为企业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只有在服务中全面掌握纳税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情况,才能赢得企业对税收工作的支持、参与和配合。比如,按照税收优惠政策,一些福利企业和出口企业的税收,应即征即退或先征后退。数年来,我局就把优质服务与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相结合,在严格把关的基础上,凡符合政策规定应退税的企业,都做到主动为企业退税。几年来,已为20余户(次)企业直接减免(含免抵税款)、先征后退、即征即退税款上百万元,为企业的良好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

2、做好铺路搭桥的“红娘”。基层税务机关有较宽的信息渠道,税务人员在工作中对整个税源情况比较清楚。因此,在服务中要及时为纳税人传递沟通有价值的经济信息,为企业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提供信息帮扶,增加企业效益。要把服务重点放在为困难企业和下岗职工寻求信息帮扶上,使其能尽快摆脱困境。几年来,我局坚持深入辖区宣传国家的有关税收政策,为纳税人提供经营销售信息达200多条,送法上门上千次。

3、做好保驾护航的卫士。要从税源实际出发,充分发挥税收的职能作用,在与各项税收政策相吻合的同时,尽力让纳税人享受到应该享受的优惠政策,要用足用好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凡符合国家税法,符合税收管理权限规定等原则,积极主动为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做到既用政策调控税收,又用政策扶植税源,为企业创造了宽松的发展环境。

4、做好献计献策的参谋。税收工作既是调节经济的扛杆,又是宏观控制微观搞活的工具。基层税务机关和税务干部要充分发挥税收的经济杠杆作用,滤布发挥自身优势,选择对经济发展和税收增长有重大影响的项目,做为重点帮促对象。我局数年来一方面充分发挥税源大户驻厂员的作用,积极参与企业谋划,为企业培训财会人员,搞好成本核算;另一方面把下岗职工做为当前的一项重点帮扶对象,采取送温暖、送信息、送优惠,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方便,搞好服务。

5、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员。把纳税人最关心的问题作为当前税收宣传的重点,如:税务登记证办理、一般纳税人认定、年审、撤户,哪些企业和产品可享受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等方面。为做好此项工作,仅今年税收宣传月期间,我局就印制了15000多份《税收征管法》、《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一般纳税人认定须知、优惠政策等宣传单,派出100名(次)干部,分成12 个税法宣传小组,深入到全县各个乡镇,开展税法进社区宣传活动,在宣传中针对纳税人关心的问题,把下岗职工在就业、个体户起征点等优惠政策作为宣传侧重点,作为主要宣传内容,使群众和纳税业户明白了哪些个体户可以享受优惠政策,也给我们的管理工作减少了不少麻烦。

6、做好地方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协调员。凡年初上级下达税收计划、季度、年终任务进展完成情况,工作有重大举措,我们国税机关都主动及时向地方政府领导进行汇报,使他们随时随地掌握国税的工作情况,以取得对国税工作强有力的支持。主动协调好与公安、工商、地税、检察、法院等系统的关系,确保关系融洽,互相协作,互相支持。为此,我局与县检察院联合成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办公室,与公安局联合成立了公安室,对群众举报的各类税务违法案件都做到及时互通情况,定期交换意见,各方合作非常融洽愉快;定期请县委、政府、人大代表对国税工作进行督导,使社会各界对国税既加强了监督,也增加了了解。

【第5篇】国民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关于xx市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xx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一、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外部经济环境极其复杂严峻,稳增长的任务极其艰巨,我们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以“稳增长、促和谐”为全年经济工作主线,按照市六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批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继续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开放兴市、产业立市”发展战略,着力强化项目支撑,着力帮扶企业发展,着力加快城乡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一年来,计划执行情况总体是好的,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7.8亿元(预计数,下同),同比增长13.5%,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44.9亿元、125.7亿元、67.2亿元,增长3.5%、19.3%、11%;财政收入13.28亿元(不含基金),增长23%;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增长38.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9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59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78元,均增长15%。

(二)项目投资效果显著。针对今年以来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坚持把抓项目扩投资作为稳增长的首要举措,“项目建设年”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全市共完成重点项目投资68亿元,同比增长51%。争取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及各类专项建设资金6亿元,重点投向保障性安居工程、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网改造、城镇供水和污水管网、农村饮水安全、生态环境、政法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方面;申报xx年中央和省预算内投资项目140多个。成功争取市行政中心、s311、韶山至水府干线公路、韶山核心景区外环公路、污水处理厂城北先导区配套管网、东山学校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等重大项目获省立项批准。加大项目招商、融资力度,共引进内资35.5亿元、外资5000万美元,落户亿元项目11个;新增银行贷款15亿元,政银企对接项目55个。用地报批成效显著,共批回新增建设用地129.5公顷;项目征拆取得突破性进展。

(三)结构调整步伐加快。我们坚持把稳增长与调结构紧密结合起来,把调结构与帮企业、扶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和产业内部结构调整。农业生产再获丰收。粮食总产过60万吨,实现“九连增”,出栏肉猪200万头,建设良种高产油茶林1万亩,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总数达到3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98家。工业经济继续壮大。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415亿元,同比增长22.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值390亿元,同比增长25.7%,尤其是园区经济实现新的跨越,经开区全年产值达到106亿元,同比增长51%,入园工业企业总数达到95家。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省级旅游强市创建扎实推进,红色旅游、休闲旅游不断升温,东山书院、陈赓大将故居分别获评4a、3a景区;商贸持续繁荣,物流业加快发展,房地产继续保持较快发展。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全面超额完成,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6%、5%、3%、5.6%,出台并实施“xx”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

(四)城乡建设力度加大。以四区(经开区、水府示范区、东山新区、城北先导区)为重点的发展平台加快打造。经开区扩区工作正在开展,项目建设持续掀起热潮,目前在建项目38个,其中企业项目28个、基础设施项目10个,全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亿元,完成征地xx亩;水府示范区正在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及水府庙水库流域保护规划,国家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成功落户,库区综合整治取得阶段性的显著成效;东山新区建设步伐加快,小康路、府前路即将竣工,滨河南路三期和西线工程加快建设,镇湘楼竣工,特别是行政中心如期启动,为新区建设注入了强劲动力;城北先导区迅速起步,滨河北路五期至g320连接线、302道路、新夏梓桥路竣工通车,403道路、湘韶线城区段进展顺利。老城区提质改造力度加大,完成东山大桥维修改造、北正街、云门寺广场改造和33条社区道路硬化。市域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加快推进。火车站即将通车营运,信息广场完成征拆,湘韶线、灰虞线、s209交工验收,易湘线年底将竣工,沪昆高铁、长韶娄高速、潭市和水府连接线加快推进,xx至湘潭城际快车道、长株潭外环高速已启动前期工作,g320、娄湘线、棋翻线、花灰线、湘青线大修改造正在实施;涟水综合治理列入了大江大河主要支流治理笼子;泉塘220千伏变电站扩改工程竣工投运,中石油天然气管道、中石化成品油管道进入扫尾阶段。城乡统筹步伐加快。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正式启动,城市格局和市域城镇体系格局将得到全面提升,小城镇建设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建和改造乡镇农贸市场7个,完成农网改造153个村,硬化农村公路200公里,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1座,改造大山塘1600口,解决6.28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深入开展了城乡环境卫生同治,出台加快城乡统筹发展实施意见及行动计划,启动了棋梓、龙洞、东郊三个乡镇的示范试点建设。

(五)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乡镇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快实施,文化体制改革基本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实现转企改制,公路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成效明显,在如期全面完成三年医改任务基础上,今年的各项工作继续扎实推进,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得到有效贯彻落实,取消农业水费和农技服务费如期实施,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登记发证工作顺利开展,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六)民生得到进一步改善。我们坚持把稳增长和惠民生紧密结合起来,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投入力度,让城乡居民在改革发展中得到更多更公平的实惠。就业较快增长,新增城镇就业6816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万人。社保体系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6.2%,参合农民在乡镇卫生院住院基本医疗费用起付线外全报销。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247元/月和106元/月。建立了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重度残疾人特殊生活补助、老年人高龄津补贴制度。保障性安居工程继续推进,新建廉租房230套、经济适用房30套、公租房350套,改造棚户区9.37万平方米、农村危房xx户。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科技工作成效显著,申报国家、省、湘潭市科技项目45项,专利申请量158件,教育事业取得新进展,义务教育巩固提高,学前教育加快发展,高考一、二本上线率达到34.76%,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二中新校区投入使用,一职新校区加快建设,建成义务教育合格学校36所,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全民健身蓬勃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新建综合文化站18个、农家书屋716家,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艺创作成果丰硕,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5.9%。省级文明城市通过复查,省级卫生城市顺利通过验收。创新社会管理取得新成效,群众工作深入开展,社会治安、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等工作全面加强。国防教育、民主法制、人防、统计、物价、史志、档案、妇女儿童、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各项事业都有新的进展。

各位代表,即将过去的一年,在复杂严峻的形势下,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保持良好态势,成绩来之不易。在充分肯定今年成绩的基础上,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明年经济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仍然很大。一是外部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世界经济复苏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仍然较多,外需疲弱的状况短期内难以改观,受外需萎缩的影响,国内市场的竞争更趋激烈。二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变。一些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凸显,企业亏损面扩大,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短期内难以到位,特别是我市一些企业受下游需求减少的影响很大,企业开工不足,产品价格倒挂。三是资源环境约束日益突出。未来较长时间仍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上升阶段,倒逼着我们必须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改变粗放型增长模式。与此同时,我们更要看到面临的机遇,我国经济保持长期向好趋势,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总体有利,国省区域战略深入实施,尤其是长株潭一体化和“两型”建设加快推进,我市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加速阶段,通过近年的努力,基础条件大为改善,四区平台加快打造,交通网络加快形成,为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条件。只要我们抓住和用好机遇,积极应对和努力化解各种风险挑战,就一定能够在新的起点上继续谱写xx赶超进位、跨越发展的新篇章。

二、xx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

明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xx”规划中期评估之年,更是新一届市人民政府开局之年,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市第六次党代会精神,努力在新的起点上推动经济更好发展、民生更大改善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2.5%;财政收入增长1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进出口总额7200万美元;直接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3%;城镇新增就业8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单位gdp综合能耗下降3.8%,主要污染物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削减2.5%、4%、3%和6%。

(一)继续突出以项目为统领,加大项目主攻力度。

持续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更加注重优化项目结构,狠抓实体经济项目,激发市场主体投资活力,同时合理安排政府投资,重点加强公共设施和民生项目建设。

加大项目开发建设力度。全年计划重点项目不少于80个,年度投资80亿元左右;重大前期项目不少于40个。对重点项目和重大前期项目,继续实行市级领导挂帅、责任单位包干的工作责任制。强化进度管理,突出抓好项目审批、开工、竣工等关键节点。强化项目调度,继续实行一月一进度通报、两月一对标考核、三月一集中讲评。着力解决问题,采取及时召开各种现场办公会、协调会、推进会、交办会等方式,重点解决好项目报批、征拆、环境等突出问题,对列为省、市的重点项目,要专门开辟审批“绿色通道”,积极推行联合审批和全程代办,精简办事程序,压缩审批时限,提高工作效率,确保项目及时落地和开工建设。

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认真研究政策和规划,跟踪国家在新的领域的政策动态,按照“有利于长远发展、有利于转方式调结构、有利于争取国家支持”的原则,精心策划包装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大项目,做深、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的项目挤进国省投资计划和各类专项规划笼子,形成谋划一批、开发一批、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建设可持续推进格局。

加大项目招商力度。突出招大引强,突出产业招商,着力引进大企业,形成大产业。全方位优化招商环境,降低营商成本。全年引进内资35亿元、外资5000万美元,亿元项目10个以上。同时要努力激活民间投资,特别是大力引导在外人士回乡创业,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

加大项目融资力度。明年项目特别是政府投资项目实施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融资的力度。要着力壮大融资平台,整合资源,扩大融资能力。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定期向各大金融机构发布重大项目。拓宽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在信托融资、债券融资、企业上市等方面大胆实践。加强信用建设,构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力争政银企签约项目50个,新增贷款17亿元,实现政府性融资10亿元。

(二)继续突出以工业为主导,加快产业发展步伐。

着眼于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提升市域经济活力,加快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大力发展新型工业。把工业项目投资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优化产业投资结构,切实加大新兴产业投资力度,加大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投资力度,不断提高工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工业项目占全市重点项目的比重。重点抓好湘氟含硫残渣综合利用和电子级氢氟酸、湘碱干胺和重质纯碱、成美水泥日处理600吨城市生活垃圾及旋窑技改、深思电工扩建、依微迪医疗器械、吉昌动漫玩具、巨强微晶板材、双胞胎饲料等一批项目,力争工业重点项目投资25亿元。大力推动企业科技创新,促进“两化”融合,提升企业竞争力。积极争取重点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节能奖励、新型工业化、信息化以及科技等项目资金支持企业发展。认真落实有利于企业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清理整顿不合理收费。优化信贷结构,加强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大力开展“技术改造年、企业服务年”活动,通过“抓大、壮小、扶微”,全年力争工业总产值47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450亿元,其中经开区要努力实现160亿产值的目标。

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继续组织实施新增粮食产能规划,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开展粮食高产创建活动。落实好生猪生产扶持政策。大力调整农业结构,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现代农业和“两型”农业。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科教兴农体系建设。加强农民技术培训。继续大力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除险加固病险水库36座,建设高标准渠道100公里,加固涟水堤防1公里,实施胜前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完成土地整理5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1.4万亩,继续抓好虞唐河肖家河两条中小河流治理、山洪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小农水、移民后扶、农机推广、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等项目。

加快旅游业发展步伐,强力推进旅游品牌创建,扎实抓好水府创4a级景区、云门寺、东台山国家森林公园创3a级景区工作。以纪念毛主席诞辰120周年活动为契机,加快推进东山学校红色旅游基础设施等项目建设。认真落实节能产品推广财政补贴等各项流通惠民政策,扩大消费需求,促进消费升级。加快发展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养老等新兴服务业,大力培育现代物流业,加快将xx打造成区域性物流基地。

(三)继续突出以四区为平台,加快构建市域发展新格局。

明年要继续加快推进以四区为重点的平台建设,努力实现项目大开发、形象大提升,加快将四区打造成市域经济增长极。四区明年的固定资产投资要力争超过50亿元。

经开区要加快扩区报批工作,加大园区开发和招商引资力度,培育园区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增强产业聚集力,建设特色园区、两型园区,全年固定资产投资30亿元,竣工投产企业20家。水府示范区要结合总规编制以及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高起点策划一批项目,抓好水府示范新城、听泉园、汇景韶湖、绿洲度假村、攀岩度假村等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以行政中心建设为契机,加快东山新区开发步伐,建好行政服务区一期工程,全线拉通滨河南路,完成镇湘楼配套景观中心建设,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0亿元。城北先导区要拉通望春北路、车站南路,抓好万里行物流二期、湘中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全年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加大老城区改造力度,加快建设滨河北路西线、xx大桥匝道,提质改造城西路、南津路、夏梓桥路。

推进市域交通、水利、能源、市政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启动xx至湘潭城际快车道,为东进融城构建快速通道,抓好长株潭外环高速、灰虞线延伸至中沙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实施g320绕城线、s311、s312、韶山至水府干线公路、韶山核心景区外环公路等项目,抓紧启动四大桥、水府大桥等项目,扎实推进沪昆高铁、长韶娄高速建设步伐,竣工潭市和水府连接线,完成g320大修和仁翻线菖蒲塘至翻江段建设,完善市域和对外交通网络,促进旅游线路联网。抓紧涟水综合治理和复航前期工作。继续加大电力主网建设力度,启动棋梓220千伏输变电扩容改造,完成梅坪、山枣110千伏输变电扩容改造。实施城市供水和污水处理扩建工程。抓好垃圾中转场、城市路灯及防汛智能控制系统建设。建设数字城管。启动社区公园建设,创建省级园林城市。

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修编,推进乡镇和村庄规划编制,以规划引领城乡发展。继续抓好乡镇工业小区、城镇供水、集贸市场、垃圾污水处理、农村沼气、农网改造、农村饮水安全、乡村公路、村部(社区服务站)建设以及城乡环境卫生同治、“百村示范、百村帮扶”工程等各项工作,完成农网改造100个村,新发展沼气1000户,硬化农村公路200公里,解决4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抓好棋梓污水处理厂、月山世行贷款建设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镇、白田、虞唐自来水厂等项目。深化城乡统筹示范试点工程,加大对试点乡镇的指导和支持力度。

(四)继续突出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各项民生工作,大力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群众。

坚持就业优先战略,认真落实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就业技能培训、创业扶持、就业服务、企业用工服务等工作力度,多渠道促进就业,全年新增城镇就业8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万人。加快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医疗保险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继续抓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农村危房改造xx户,新增廉租住房补贴80户,公租房863套,加快德和廉租小区、氟化学和韶峰工矿棚户区、棋梓桥水泥厂煤矿棚户区以及城市棚户区改造,完善保障性住房建设分配使用监管机制。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继续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舍维修改造工程,加快城区学校建设和农村薄弱学校改造,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完成36所合格学校、7所公办幼儿园、一职新校区、昆仑桥中心小学、湘铝实验小学、特教学校建设。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抓好育段、龙洞、东郊、虞唐、金石、毛田、栗山、梅桥等乡镇卫生院和二医院、中医院医技综合楼等项目。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村卫生室施行基本药物制度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推动文化资源向基层、农村倾斜。新增农村无线数字电视用户1万户,城区数字电视实现全覆盖。完成李卓然故居修缮,修复褚公祠、洗笔池。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抓好国防教育、“xx”普法、人防、统计、物价、史志、档案、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保障、民族、宗教、侨务、对台等各项工作。

继续深入开展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强化基层社会管理职能和服务功能。完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建立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强化公共安全体系和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建设。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深化平安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五)继续突出抓好经济运行管理,确保“xx”中期目标全面完成。

加强经济运行管理,建立健全经济运行监测预测机制,重点对投资、消费、出口、工业、财税、金融、招商引资以及节能减排等指标定期进行调研分析,及时研究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加强生产要素的组织、协调与调度,努力缓解要素供给矛盾。加强与上级各项规划的对接,同时认真搞好我市“xx”规划中期评估,及时将评估报告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

【第6篇】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热忱欢迎和衷心感谢您们亲临邵东考察指导!现就XX年度县域经济发展情况作简要汇报。

一、围绕发展目标,实现“八增三降”

XX年,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富民强县”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兴工旺商”战略,积极创新发展理念,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产业发展,推动社会进步,确保县域经济发展在xx年年跻身全省20强的基础上保类进位,十一项考核指标实现“八增三降”。

实现增长的八项指标分别是: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07.5亿元,同比增长12.8%;人均gdp11413元,同比增长16.2%;财政总收入5.4745亿元,同比增长15.51%;人均财政总收入600元,同比增长22.7%;全口径税收收入4.2964亿元,占财政总收入的78.48%,同比提高0.9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14元,同比增长17.29%;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同比增长17.73%;森林总蓄积量增长率9.1%。

现下降的三项指标分别是: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降低14.11%;工业企业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cod和so2分别削减5.24%、7.73%。

二、注重扬长避短,打造发展特色

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克服邵东既不沿江、又不沿边、资源缺乏的先天不足,充分发挥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县域特色的比较优势,着力打造具有竞争优势的特色经济,走出了一条适合本县实际的发展道路。主要呈现以下三大特色:

(一)着力做大做强,打造产业特色。对于有特色的产业,无论是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都立足于做大做强,培育成优势产业。一是做强支柱产业。XX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30.5亿元,增长38.7%,其中规模工业总产值81.6亿元,增长48.1%。全县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2家,纳税过100万元的企业37家、新增5家。全县打火机、小五金、皮具箱包、服装加工、中药材五大支柱产业年产值均超过10亿元。打火机产业通过延伸产业链条与组建行业协会,走上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成为区域优势产业,70%的产品升级换代为电子打火机,多数企业建成自动化流水生产线;五金产业通过组建企业研发机构,生产企业引进了“消失模”铸造技术,基本应用了数控机床技术。二是做大现代农业。克服年初冰冻和年中干旱等自然灾害,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努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全年农业产业化企业实现销售总值16.38亿元,增长8%。

严厉制止稻田抛荒,安排专项资金,鼓励扶持先进乡镇和种粮大户,大力推广农机、农技等服务,全年产粮46.59万吨,实现连续四年增产;发展生猪270.7万头,巩固了全国生猪调出大县成果;推广水稻、黄花菜、中药材标准化生产26万亩。着力培育、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做大做强,新增市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2家。引导成立建农果蔬、金银花协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32家。三是做旺市场商贸服务业。市场商贸是我县的传统优势。XX年,全县登记个体工商户3.6万户,实现市场交易额15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7.8亿元、增长23%。物流方便快捷,200多条物流线路联通20多个省市自治区。经济外向度逐年增强,XX年引进外资项目4个、到位资金863万美元,内资项目75个、到位资金33.5亿元,增长42.5%。新增出口企业4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1.45亿美元、增长20.8%,其中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7370万美元,全省排名第二。

(二)着力提质扩容,打造靓城特色。县委、县政府严格按照省委、省政府把邵东县城建设成为人口聚集能力强、综合承载能力提升高的中等城市要求,以省内发达城市为参照,坚持以人为本,在体察民情、关注民生中推进城市建设。XX年,县城建设投入11.2亿元,城市化水平达到35.68%,比上年提高1.48个百分点,新扩城区面积2.2平方公里,建成了全省屈指可数的大县城。一是精心规划。全面完成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规划面积35平方公里。着手编制生态产业园分区规划和控制性详规。二是精品建设。以项目建设优化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提升县城宜居度。

XX年,投入城建资金2.83亿元,高标准完成了兴和路、昭阳大道、衡宝路北段、金龙大道等四条主干道7.5公里的路面改造、绿化、灯化和人行道板铺设。新建和改造了四个城区休闲广场。实施了污水处理工程、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和管道燃气等市政重点项目。完成了下水道及污水收集管网改造。会议文化中心、四完小、人民医院门诊大楼、体育馆等惠民工程相继竣工使用。三是精细管理。进一步理顺了城管环卫体制,强化“门前三包”,城区实行17小时保洁,加强摊担、卫生、交通秩序综合整治,成功实现出租汽车升级换代工作,市容市貌明显改观。

(三)着力民生民利,打造富民特色。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放水养鱼、藏富于民”的政策,让财富更多的聚集于民间,造就了近百个亿万富翁、上千个千万老板,并由此带动了全县人民的脱贫致富。 XX年,全县在岗职工平均工资总额21424元、增长11.4%;农民人均纯收入5318元、增长17.3%,超出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805.5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014元、增长17.3%。全县金融机构城乡居民储蓄存款97.2亿元,增长22.5%。全县新增机动车7000多辆,占全市新增机动车的43.8%。

一是坚持还利于民。全年共发放各项涉农直补资金1.065亿元,发放移民后扶直补资金2400万元,完成移民后扶项目181个,安排直接发展农业资金830万元,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1806人,通过实施扶贫工程减少贫困人口5000人。新建城镇廉租住房6323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3240平方米,新建农村安居房100户。改扩建乡镇敬老院2所,集中入住五保对象70人。二是坚持还利于商。清理收费项目,坚决杜绝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三乱”行为,凡是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一律取消。统一编制《收费目录》,由县政府公布。

对年纳税30万元以上企业实行“一站式”收费服务;规范部门行为,简化办事程序,削减罚没收入,减少部门罚没收入任务1000万元。县财政拿出60万元作为金融机构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奖励;县财政出资1000万元入股,组建注册资金1亿元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担保贷款最高可达15倍。对创建著名商标、名牌产品成功的企业主给予5000至30000元的奖励。三是坚持城乡互利。着力打破城乡二元分割体制,促进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确保城乡居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XX年,全县乡村公路工程完成投资1.25亿元,硬化通乡公路29.7公里、“通畅工程”483公里。新建沼气池3032口。完成水利工程1.12万处,改善灌溉面积5.8万亩。推广农机具2350台(套),新增农机总动力3.8万千瓦。解决农村安全饮水27933人。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2.68万平方米,我县成为全省新农村卫生新校园首批试点县。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20所,参加城镇医疗保险43256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80.73万人。

【第7篇】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情况调研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国家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国家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投入日益加大,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局面正在形成,如何做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促进武装工作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既是客观形势的迫切需求,也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经济社会建设与人民武装工作协调发展。结合社会发展新形势,我同县国教办、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负责同志深入实际就如何做好服务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进行调研,主要内容如下:

一、我县驻军及民兵的基本情况

全县驻军有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和276武警中队共4个单位。其中,人武部下设19个普通民兵营、121个民兵连,共有民兵7384人。每个驻军单位担负的职能和任务有所侧重,从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保驾护航,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有其共同特点:

(一)驻县驻军共同接受部队和地方双重领导。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直接受部队上级部门和受县委政府的双重领导。如:县人武部直接上级是都匀军分区,县消防大队的直接上是州消防支队,县武警中队直接上级是州武警支队,然这3个单位同时受_____县委政府的领导。

(二)驻县驻军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是其职责之一。部队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前部队提出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其中: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担负急难险重任务是部队重要任务之一。和平时期,县人武部、县消防大队、县武警中队是部队联系地方的基层单位,责无旁贷应当走在处理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稳定、担负急难险重任务的前列。

(三)驻县驻军应积极参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国的优良传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力量源泉,是抗御经济社会发展中各种困难和风险的可靠保证。同时,坚持军政军民团结是我党我军的性质和军政军民关系的本质决定的,是新形势下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必然要求。所以驻县驻军要始终坚持“实实在在拥军优属,面对面拥政爱民”,以抓双拥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发展地方生产力为根本。

二、影响武装工作发展的因素

(一)干部群众对武装工作建设认识不足,国防法制意识不强是影响武装工作建设的重要因素。由于长期处于和平年代,人们对国防建设和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性普遍淡化,尤其是对加强武装工作的认识不深,少数干部和群众存在着“国防建设是军队的事,与地方无关”的思想,表现在贯彻落实国防法规自觉性不高,不能从整体和全局上考虑国防建设的需要,认为“抓经济是本行,抓武装是帮忙”。特别是,少数干部和群众对民兵组织建设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适龄人员参加民兵组织,参与国防建设的意识淡薄,缺少热情和信心。在抓经济建设中忽视了国防建设,这些不利因素和认识上的偏差,一定程度影响了经济与国防建设的协调发展。

(二)国防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制约着民兵后备力量建设。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入,过去的一些法律法规与形势的发展已不相适应。比如,过去规定民兵工作经费主要靠乡镇和企业统筹,但随着新政策的出台,民兵工作经费实行了以政府保障为主,其他保障为辅的轨道。同时,随着形势的发展,人员流动性的加大,如何用法规来解决对国防后备力量不够重视、不按法规办事的问题,在法规制度上显得软弱。例如: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部完备的《民兵法》,这是当前民兵组织建设中最大的困惑和滞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现役人员少,受职责所限,驻县部队对地方经济建设发展有劲难使,难起到立杆见影作用。人武部干部职工16人,消防大队5人,武警中队38人,各单位除日常站岗执勤外,机动人员不多。再加上,条令条例要求,不能直接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所以难以结成统一的合力来集中支持地方经济建设。

(四)武装工作的发展受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制约大。从人武部看,部队只保障人武部干部工资和每年10万元左右的办公经费,人武部的全面建设主要依靠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才能解决。从消防大队看,部队只保障官兵的工资、津贴和每年几千元的包干办公经费,大队配备的消防器材、装备的日常维修、动用车辆的用油等经费,均需要地方党委政府来保障。从县武警中队看,稍好一些,但营区的建设及维修,仍需要地方划拨经费保障。总体来说,受地方经济建设发展的制约大。

三、加强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的思考

国防建设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是中国国防建设一个长期的基本方针。国防现代化需要国家的经济力量和技术力量的支持,国防现代化水平只能随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而逐步提高。国家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和服务于这个大局,军队应积极参加和支援国家经济建设。国家 在集中力量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这是我们必需坚持的原则。从加强县域经济发展发展武装工作的角度,我有如下思考。

(一)提高认识,强化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意识。加强人民武装建设,提高民兵预备役部队的作战、保障能力,是打赢未来战争、维护国家主权安全、领土完整统一的客观要求,也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国防和军队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必须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这一论述在充分肯定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战略地位的基础上,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应该遵循的指导方针,深刻揭示了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内在联系,进一步明确了国防和军队建设在新形势下的重要意义。人民武装(国防后备力量人员)亦兵亦民、寓军于民,肩负着建设祖国、保卫祖国的双重任务。加强人民武装建设,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将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在促进“四个文明”建设方面具有重大意义。各级党委、政府要从国家战略全局上看问题、思责任,切实以实际行动履行党管武装的义务和责任。要把武装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一道部署,同步推进,要坚持把《国防法》、《兵役法》、《征兵工作条例》、《国防教育法》等法规制度纳入各级人大检查工作内容,加大监督力度,努力把党管武装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责任人”意识,充分认清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改革创新与维护稳定的关系,自觉做到一手抓经济、一手抓国防,对于国防建设的重要问题,要参与决策,重大活动要积极参加,有难题要帮助解决,做到为官一任,强武一方。同时要利用领导班子过“军事日”、重大节日走访慰问、“双拥共建”、“全民国防教育日”等各种重大活动之机,大力宣传国家安全面临的严峻形势,宣传人民武装的职能作用,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党政领导增强忧患意识,提高做好人民武装工作的自觉性,为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奠定基础。

(二)落实党管武装各项制度,为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提供机制保证。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中,我党建立了双重领导、双向兼职、地方党委议军等一整套党管武装工作制度。实践证明,落实党管武装的各项工作制度,是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建设强大国防后备力量,确保人民武装力量正确而有效履行职能,保卫国家安全的必然要求和根本保证。地方各级党委政府要发扬党管武装的优良传统,坚持党管武装的各项工作制度,不断增强依法管武装、建武装、用武装的自觉性,确保人民武装工作逐步走上法规化、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要自觉把人民武装工作纳入依法行政体系,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认真研究部署,加强检查督促,依法确保经济建设与武装工作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三)充分发挥地方军事机关的职能作用,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的落实。地方军事机关接受双重领导、具有双重性质,要通过参政议政等有利条件,及时向地方党委政府领导汇报上级军事机关关于新时期做好武装工作,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积极建议和协助地方党委政府把武装工作的职责任务具体分解到各部门,使党管武装变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具体行动。要按照使命任务要求,科学制订本地区武装工作发展规划和组织实施步骤,立足担负的具体任务,勇于开拓创新,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坚持求真务实,认真抓好各项工作落实,一心一意谋打赢。特别要注重学习和借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新经验,充分利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推动民兵预备役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四)坚持人民武装工作在有作为中争地位,扩大为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的广泛支持。参加“四个文明”建设,既是地方军事机关和人民武装的重要任务,也是各级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认识、了解武装工作的直接而有效的途径与形式。各级军事机关要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地方“四个文明”建设,在经济建设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示范作用,在维护稳定中发挥忠诚卫士作用,在执行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突击队作用,为构建和谐、富裕社会作出突出贡献。通过富有成效的参建参治活动,使地方党委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充分了解人民武装的平战两用功能,以及军事组织攻坚克难的强大战斗力量,进而更加重视和关心支持民兵预备役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发展武装工作。

【第8篇】乡镇基层块状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乡镇基层块状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本届党委、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实施工业强镇、科技兴镇、三产活镇、生态立镇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战略,做优做强新型块状经济,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实现“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强镇”的排名位次不断前移,建设全面小康镇,努力打造和谐发展新横村。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我们工作的具体举措是强势推进“四个抓”战略:一、抓发展不松劲;二、抓稳定不动摇;三、抓实事不拖沓;四、抓队伍不懈怠。

一、抓发展不松劲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慢了,发展偏了,都是没有道理的。而我们要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结合横村实际,我们要从狠抓工业投入、招商引资,搭建工业功能区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等4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狠抓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今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投入项目达到47个,其中新投入项目24个,重点项目有桐庐信雅达热电、杭州富强织染有限公司、杭州宏基源商品混泥土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都进入了设备调试阶段,将陆陆续续投入生产。招商引资项目有31个,已经签约的项目有浙江裕丰建材有限公司、湖州丰盛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年产700台红外热像仪、准三星横村宾馆等;在谈的还有上海客车配件、华信电子、赛星化工科技、川崎起重机机械、房地产等一批项目。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决不能松劲,通过镇班子成员跟踪联系5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组织好专业招商队伍等举措,同时出台《关于加快横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明确规定对工业投入、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予以重奖,以此来有效促进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

其次是搭建工业功能区平台。近年来,横村镇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一期开发工业功能区2170亩,累计投入近1个亿,完善了基础设施项目,落户企业达到78家,已成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主平台,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针织工业专业区”、“杭州市先进工业功能区”等。在一期开发用地饱和的基础上,为确保有地招商引资,我们着力从3个方面出实招,一是做好工业功能区扩容规划;二是加快深畈区块填方进度;三是加快推进方埠区块土地征用进程。

再次是农业产业化建设。从横村镇的实际出发,扩大以宋家村为中心的葡萄、以阳山畈村为主的桃子、以凤联村为主的毛竹、以白云村为主的蔬菜等生产基地建设,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对基地的拉动力,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台阶、上规模。今年计划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争取成立2家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强农特产品的品牌注册和名牌创建工作,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最大化地发挥其功能,不断增强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生产导向力度。

第四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我们横村镇党委、政府年初就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横村镇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从6个大方面进行奖励和补助。其中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作为“重头戏”,对规模经营的效益农业进行补助,对创建品牌和创建各类基地等进行补助,对规模种养大户、基地进行命名、授牌,对年初列入镇计划的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县里补助外,镇政府再补助30%等激励政策。

二、抓稳定不动摇

稳定,人心就齐;人心齐,泰山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就可以克服,制定的宏伟工作目标就可以实现。因此,我们要着力抓好3方面的工作,第一,抓好信访工作。群众的呼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重视和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完善困难群众的帮扶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要善于走进矛盾,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大力营造稳定发展的和谐环境。第二,抓好安全隐患处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企业协会、科技协会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安全责任制,隐患处理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角的原则,坚决不留死角;加大普法力度,积极倡导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平安横村”创建活动。第三,排查处理一切不稳定因素。建立健全联勤、联防、联调、联建、联治的“五联”工作机制,构建社会治安的“大防控”格局,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从确保一家企业、一个村、一个部门的稳定做起,排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构建和谐发展新横村做出新的成绩。

三、抓实事不拖沓。为民办实事,是我们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为民办实事,就宏观方面来讲,就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微观方面来讲,就是每年当中为群众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就今年来说,我们党委、

【第9篇】村港口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工作报告

xxx村距新县城5公里。现有5个村民小组,878户,总人口2567人,劳动力人口1274人,其中农业人口795户2509人。因三峡工程兴建,该村需搬迁移民1700人,淹没耕地1400亩。在完成600名移民外迁任务后,有1100余名移民采取本村就地后靠安置,依托山林资源,新改梯田700亩,发展了小水果、茶叶、柑桔等多经作物3350亩。xxx村人均现有耕地面积不足7分地。目前,xxx村按照“靠路安居城镇化、靠山乐业基地化、靠港致富小康化、靠城发展现代化,靠游兴村特色化”的思想进行开发建设,主要沿风茅公路、港口沿线建设居民点,有新房220幢,并发展了“移民新村农家乐”、“农业观光游”等特色旅游项目,三峡库区移民文化宣传中心项目正在申报立项。xxx村抓住三峡大坝蓄水机遇,利用库湾发展了80个网箱,有大小20条船只从事渔业和水上运输业。全村开设有68家餐馆旅店、66家美容美发店、24家商店、2家文体活动室。大力发展港口经济,引进了8家港口企业在该村落户,主要从事船舶修造、物流配送、码头营运、滚装车辆运输、水上旅游等业务。

港口经济的发展,对xxx村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当明显。据调查,目前xxx港区内从事第三产业的经营户共160家,月营业总额69.5万元,户平月营业收入4300余元;其中由xxx村村民自主经营的有94家,年营业收入469.56万元。经营场所面积7102平方米,月房租总收入2万元。客货运输业主41家,从业人员45人,月营业收入7万元。同时,由于xxx港区流动人口在2000人左右,使村民自产自销的瓜果蔬菜交易额每天达1.6万元。现在处于各地劳动力纷纷外出寻找打工机遇发展打工经济的时期,但由于港口的存在, 村民在福广码头、郑鑫船厂等企业做工的有50余人,月工资收入4.3万元,第三产业的从业人员395人,月工资总收入12.8万元;xxx村劳动力本地转移率达34%。在移民迁建后,xxx村立足港口优势,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有效转移,由港口经济带来的营业收入每年约1017.06万元,劳平年纯收入2714元,人平年纯收入1347元。通过几年的努力,港口经济的发展使xxx港区日渐繁荣,xxx村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也不断得到了提高。

但随着新县城城市骨架的不断延伸,对茅坪镇而言,今后人地矛盾将会更加突出,因此,必须坚持走大力发展港口经济之路,培育一批临江型、有实力、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产业和企业。结合当前实际,在港口经济的发展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借助地缘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立足于旅游项目开发。xxx村每年接待上万名前来参观的中外游客,但来者如惊鸿一瞥,匆匆而过,几乎没有产生任何效益。要实现“旅游活港”的目标,必须大力挖掘三峡移民文化底蕴,以此为依托,开发独具特色的“移民”、“农家乐”旅游项目,以现有的三峡画舫为载体,开发水上观光、娱乐休闲旅游项目。二是围绕物流业发展开发物资配送项目。现有滚装船、货运船只每天日用生活用品交易额在8万元左右,但这些业务的经营业主都是宜昌等地的老板。因此,可成立配送中心,负责港区船只、车辆及企业、经营户的米、面、油、蔬菜等日用品供应。三是围绕港口产业规范发展运输、餐饮、住宿等第三产业。现有的饭馆、旅店、客货运输车辆数量多而杂,且卫生条件、服务质量等各方面良莠不齐,必须加强规范管理,以良好的信誉、优质的服务留住客商,刺激当地消费。

2、配套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影响港区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是供水问题。xxx港区现有内流动人口近2000人,仅靠山泉引水是远远不够的,今年7月就已暴露出“水荒”问题。要将港区供水纳入新县城管网供水系统,并力争在较短时间内予以解决。同时对供电、道路等设施进一步完善。可以探索以物流中心、报关服务市场等项目建设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的办法,反过来,以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和优化来保证更多的项目上马。

3、促进民营企业发展。采取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方式,多层次多方位引导扶持企业发展。一方面,鼓励当地的老百姓创业,对于从事第三产业的发展项目,放宽政策,大、中、小一起上,既解决移民就业问题,又可以大大降低创业成本;另一方面,引导、帮助现有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严格企业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创造企业品牌,打造出物流中心等几个强势企业集团,改变目前镇域经济无骨干企业、竞争实力不强的现状。

4、优化港口经济发展环境。主是要做活土地文章。借鉴深圳、东莞等地的经验,利用港口独特的区位优势,在经济结构上实现由土地密集型向劳动密集型的转移,探索土地开发利用和流转运作的新办法。在项目建设和村集体可支配的土地上,以建厂房、建门面从事二、三产业为主,既安置移民,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还可以为全县的对外开放创造更优的环境,收到“一举三得”之效。

5、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规划为龙头,结构调整为主线,招商引资为重点,以物流为带动,以商业促工业,推动二、三产业快速发展,增加经济总量。长江物流中心已完成了控制性详规,在今后的项目招商、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规划实施;在港口经济发展项目上,要坚持科学决策,整体规划。xxx港口紧邻三峡大坝,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管理,注重环保,综合利用各种手段治理“三废”及噪声污染,加强库岸治理,建设生态家园,保护绿色长江。

【第10篇】关于做好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主旋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作为县级政府,在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唱响这一主旋律,顺应这一现实要求,谋大局、定举措、聚民心,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以新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发展模式、发展质效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就必须用新的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谋大局要谋大势。谋定县域经济发展大局,首先要认清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形势。当前要特别关注国家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措施,这是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示灯和引路牌。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区域经济,已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区划为框架的条块经济结构,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湖北东大门,黄梅正是认清自己处在湖北“两圈一带”、江西昌九经济走廊、安徽皖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部的位置。结合本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在推进“四个黄梅”(打造信用黄梅、建设产业黄梅、发展文化黄梅、创建平安黄梅)建设进程中,适时提出“农业建‘六县’,工业抓‘四园’,旅游创‘4a’”的经济发展战略。

谋大局要谋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探寻到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当前要做到“三破一立”,一是要突破传统观念,下决心打破传统的产业结构,就黄梅而言,就是要实现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活的目标;二是要突破无为观念,面对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人惊慌失措不敢作为,有人认为不能作为,其实,面对这种局面,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多更强,因而也更有作为,也更会有作为;三是突破侥幸观念,面对市场的变化,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为此,我们必须自我淘汰落后产能,对一些落后产业尽快转换升级,对此不能抱丝毫的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国家产业调整步伐,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一立”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全县的产业定位和布局,黄梅适时提出了“一带三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谋大局要谋大事。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不可能在一个期间内齐头并进,而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培植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黄梅在谋划全县经济发展中重点抓“两业、三沿、四区”。“两业”即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禅宗文化旅游业。“三沿”即沿北部山区建设鄂东禅文化旅游区;沿江地区建设沿江临港产业带;沿路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集镇群。“四区”即以大胜关山工业园为主体的工业园区,以县城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东山五祖寺景区为主体的4a级景区和以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龙感湖为主体的环湖生态农业休闲区。

二、以硬举措落实经济发展思路

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只有付诸行动,成为经济发展成果,才能惠及社会和人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过硬的举措,确保思路在实施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

以规划规范落实的行为。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必须是规划先行,只有立足各区域差异化实际,依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发展规划,用规划引领发展,做到有序发展,才会少走弯路,不打乱仗,降低发展成本,提高经济质效。同时,科学规划还能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大空间,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以项目搭建落实的平台。项目是落实经济发展思路,支撑经济发展的平台。因此,要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首先,要千方百计争项目,紧扣经济发展实际,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二是强化招商引项目,密切关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动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引进龙头带动型、产业关联型、区域布局型、资源支撑型和科技环保型的大企业,引进一批质量结构优、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骨干项目。三是脚踏实地建项目。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担保、专班推进、全程服务工作机制,实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以调整提升落实的质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加快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县域经济实现长效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以产业集群为方向,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努力构建协作紧密和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产业规模。落实国家促进自主创新政策措施,引导、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质量、安全、环境体系认证,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其次,以强农惠民为核心,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积极扶持经济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引导健全农村新型合作

组织,加大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力度,提升农业板块基地质效。三是坚持城乡统筹,走城乡一体化之路:按照市场化理念,合理经营城市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区功能为农民进城铺好路。

三、以铁纪律保障经济发展环境

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用铁纪律保障经济发展环境。

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公平是市场竞争的灵魂,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因此,近几年来,黄梅从土地房产、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烟草、餐饮等“六市场一行业”整治入手,大力开展市场秩序整顿工作,逐渐涵盖各个市场行业,保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制止和从严打击了欺诈、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营造出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营造公正的执法环境。执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基石。营造公正执法环境,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又是执法公正的关键。因而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大制度建设力度,用制度管人,先后建设“四个中心”。

营造公明的创业环境。人是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为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我们倡导“五干”(想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干净是廉)价值取向,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五干”为核心的综合考评体系,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如今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形成了“兴五干、转作风、比实绩、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11篇】最新版基层块状经济发展工作报告范文

本届党委、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实施工业强镇、科技兴镇、三产活镇、生态立镇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战略,做优做强新型块状经济,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实现“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强镇”的排名位次不断前移,建设全面小康镇,努力打造和谐发展新横村。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我们工作的具体举措是强势推进“四个抓”战略:一、抓发展不松劲;二、抓稳定不动摇;三、抓实事不拖沓;四、抓队伍不懈怠。

一、抓发展不松劲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慢了,发展偏了,都是没有道理的。而我们要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结合横村实际,我们要从狠抓工业投入、招商引资,搭建工业功能区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等4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狠抓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今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投入项目达到47个,其中新投入项目24个,重点项目有桐庐信雅达热电、杭州富强织染有限公司、杭州宏基源商品混泥土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都进入了设备调试阶段,将陆陆续续投入生产。招商引资项目有31个,已经签约的项目有浙江裕丰建材有限公司、湖州丰盛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年产700台红外热像仪、准三星横村宾馆等;在谈的还有上海客车配件、华信电子、赛星化工科技、川崎起重机机械、房地产等一批项目。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决不能松劲,通过镇班子成员跟踪联系5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组织好专业招商队伍等举措,同时出台《关于加快横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明确规定对工业投入、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予以重奖,以此来有效促进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

其次是搭建工业功能区平台。近年来,横村镇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一期开发工业功能区2170亩,累计投入近1个亿,完善了基础设施项目,落户企业达到78家,已成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主平台,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针织工业专业区”、“杭州市先进工业功能区”等。在一期开发用地饱和的基础上,为确保有地招商引资,我们着力从3个方面出实招,一是做好工业功能区扩容规划;二是加快深畈区块填方进度;三是加快推进方埠区块土地征用进程。

再次是农业产业化建设。从横村镇的实际出发,扩大以宋家村为中心的葡萄、以阳山畈村为主的桃子、以凤联村为主的毛竹、以白云村为主的蔬菜等生产基地建设,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对基地的拉动力,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台阶、上规模。今年计划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 家,争取成立2家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强农特产品的品牌注册和名牌创建工作,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最大化地发挥其功能,不断增强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生产导向力度。

第四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我们横村镇党委、政府年初就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横村镇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从6个大方面进行奖励和补助。其中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作为“重头戏”,对规模经营的效益农业进行补助,对创建品牌和创建各类基地等进行补助,对规模种养大户、基地进行命名、授牌,对年初列入镇计划的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县里补助外,镇政府再补助30%等激励政策。

二、抓稳定不动摇

稳定,人心就齐;人心齐,泰山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就可以克服,制定的宏伟工作目标就可以实现。因此,我们要着力抓好3方面的工作,第一,抓好信访工作。群众的呼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重视和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完善困难群众的帮扶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要善于走进矛盾,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大力营造稳定发展的和谐环境。第二,抓好安全隐患处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企业协会、科技协会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安全责任制,隐患处理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角的原则,坚决不留死角;加大普法力度,积极倡导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平安横村”创建活动。第三,排查处理一切不稳定因素。建立健全联勤、联防、联调、联建、联治的“五联”工作机制,构建社会治安的“大防控”格局,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从确保一家企业、一个村、一个部门的稳定做起,排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构建和谐发展新横村做出新的成绩。

三、抓实事不拖沓。

为民办实事,是我们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为民办实事,就宏观方面来讲,就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微观方面来讲,就是每年当中为群众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就今年来说,我们党委、政府要为群众办好5件以上实事;就今后5年来说,要完成“十大”目标。这“十大”目标就是要为群众办的最大实事,也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作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十大”目标主要内容是:1.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确保翻番,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得到明显提升,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工业能耗下降,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改变,前移全国千强镇和浙江省百强镇的位置。2.做大做强产业块状经济,打造针织产业制造业基地,继续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3.城镇化规模得到全面完善。4.争取实施“一江四溪”整治工程。5.继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6.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凝聚力工程。7.创建全国文明镇。8.实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9.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贯彻,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10.构建平安横村、实力横村、和谐横村。

四、抓队伍不懈怠

队伍建设是取得一切工作的组织保证,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努力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以及驾驭复杂情况的能力。从横村的实际情况看,着重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镇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要毫不放松地加强政治学习,平时要看得出,困难时候要站得出,关键时刻要豁得出,培养一支对横村高度负责、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廉洁奉公、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党政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二是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安家工程”和远程网络教育作用,提高“双带”能力,把好党员入口关,不断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队伍。三是企业家队伍建设,横村有大小企业1000余家,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树样板等途径,把更多的企业主培养成更多的企业家,使他们不仅是出色的经营者,更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近年来,横村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统领,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努力推进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了“中国针织名镇”、“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强镇”、“浙江省星火示范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百家农业农村现代示范镇”等殊荣。本届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业强镇、强势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不动摇,着力在创新思路和狠抓落实上做文章,倾力提升“中国针织名镇”品位,继续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

坚持工业强镇,必须坚持鼓励传统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块状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争取招好商、招大商。横村针织这块传统产业,目前有大小企业1050余家,年销售达50个亿,据统计,世界10多个针织名牌服装在横村贴牌生产,其知名度不仅国内享有而且在国际上也是响当当的。为此,我们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横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计划出资400万元进行奖励。一是企业发展规模奖:1.经考核获得镇工业“十强”企业,各授奖牌一块,奖励1万元。其中对销售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奖励1.5万元,对销售产值超过2亿元的企业奖励2万元,对销售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奖励3万元,对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奖励5万元。2.对当年新进入县“50强”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万元。3.对当年新进入的规模企业,一次性奖励5000 元。二是科技进步奖:1.对当年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1万元,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5000元。2.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经相关部门确认为省级研发中心的奖励1万元,市级研发中心的奖励5000元,县级研发中心的奖励3000元。3.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每个奖励1万元,市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每个奖励5000元。4.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经鉴定为省级的每个奖励8000元,市级的每个奖励5000元,县级的每个奖励元。5.对当年被评为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国家级每个奖励5万元,省级每个奖励2万元,市级每个奖励1万元。6.对当年获得的发明专利,每件奖励3000元。三是纳税贡献奖,也有具体奖励标准,积极鼓励多纳税多奖励。

诚然,在鼓励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针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用工日趋紧缺的情况下,招工形势会愈来愈严峻,同时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针织业提高其附加值相对缓慢等因素,正因为如此,必须坚持新型块状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的基本思路是:鼓励针织企业走多元化发展路子,利用以外加工为主的优势,腾出或调剂出厂房来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并且以身边的事实来佐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可喜效益。去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激光照排企业,3月份开始投产,到年底仅8个月时间实现销售1.6亿元,税收达到570万元。这家企业的事实,对当地传统企业震撼颇大,使一批企业主感到发展新型块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轻钢龙骨建材、红外线录像仪等一批装备制造业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不断引进,投资上亿元的在谈项目上海客车配件企业也将落户横村,新型块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初露端倪。在招商引资方面以工业功能区为主战场,横村镇一期工业功能区2170亩已全部饱和,接着规划出550亩,年底前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明年再拓展800亩,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流的工业功能区,打造一流的招商引资平台。镇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在抓好重点项目服务的同时,紧密联系28家规模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对招商引资中“富士康落户河北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提出对策,要求班子成员中年内正职引资1个亿,副职引资5000万元,同时镇里专门成立招商引资专业队伍,聘请公关能力强、消息灵通人士、专业招商信息员、有市场经验的老干部等10多名精兵强将组成,配备专业招商引资工作用车,将个人的补贴或奖金直接发到工资卡中,使他们集中精力,主要目标向上海、温州以及杭州“退二进三”企业格局进军,争取招到好商、招到大商。

强势推进城市化建设,必须坚持无缝对接县城功能的辐射,必须坚持发挥镇政府东迁、横村二桥架通的优势,必须坚持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服务。为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我们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分别提出了5个方面的意见,一是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与实施;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镇竞争力;三是建立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四是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五是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在有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我们本身要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将道路和亮灯已经实现无缝对接、县城功能大大辐射到横村的城市优势,转化为推进城市化建设的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优势,目前县城到横村仅5分钟车程,要清醒地认识到横村和县城为同一个交通圈、同一个经济圈、同一个生活圈。共投资1000余万元、征地40亩的县车管所和监测站就要落户横村了,这是主动接轨县城的良好开端,我们要继续争取县城更多的部门到横村落户。镇政府东迁、横村二桥架通,为横村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这是一个发展的大平台,要以此为契机,着力提升横村的城市化水准。总投资2500万元的污水处理工程,今年投资1200万元拿下主体工程,争取明年启用,日处理达到2万吨;继续推进已经完成2公里、总长8公里的分水江集防洪、景观于一体的标准堤塘建设;投资600万元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届时可以容纳镇上最大的企业全部职工参加联欢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多万元,新建8000多平方米的三星级宾馆。要利用城镇相对趋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优势,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服务,建立横村针纺织品交易市场,可以把横村现有的原材料供应商集中到交易市场,同时利用“中国针织名镇”的品牌,吸引异地的原材料供应商到横村交易市场来设摊,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更可以为横村1000多家针织企业建立一个对外宣传和展示的平台,从而做强做优新型块状经济。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必须坚持以中心村建设为龙头,必须坚持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镇财政今年将投资1000万元,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横村镇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分别从6个方面进行补助或奖励。首先就是鼓励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二是全面巩固“十百”整治成效,美化优化村容村貌;三是加快农村饮用水改造; 四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五是大力推动农民下山居住和村庄建设工程;六是积极引导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集体资产整和,整和成功运转正常的,每村奖励工作经费1万元。必须坚持以中心村建设为龙头,切实推进一个中心区块、两个中心村、四个重点村和十六个一般村的建设,对镇域范围内的“一江四溪”进行科学合理的整治,不断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深化村级财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现代新型农民。 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有诸多因素,但是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离不开当地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准。这里指的服务水准就是投资发展软硬环境品质的高低,这种品质高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随之变化。就拿我们分水镇的制笔业来说吧,过去的十几年里,历届政府都想方设法优化投资发展软硬环境,致力发展遍地开花、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经济,特别是在做“大”字上下功夫,生产出了60多亿支,够得上世界人均一支分水笔,使“中国制笔之乡”这块牌子打得响当当。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主动接轨长三角,无缝对接都市经济圈,尤其是要实现从传统块状经济向新型块状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的任务仅靠做大分水制笔业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强”字上做深文章、做透文章、做好文章,这就需要我们政府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优化投资发展软硬环境的方向。

经过历届政府的努力,得益于大环境的改善,肯定地说,分水镇投资发展的硬环境得到了巨大的优化。05、16省道开通穿镇而过,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等,都为分水镇接轨长三角,融入杭州、上海都市经济圈提供了高速度、大运输、低能耗的交通保证和区位优势。同时这些年来,政府为了鼓励做大做强分水制笔业,先后投入1.6亿元,开辟东溪、西关前期工业功能区3200亩,基本完善了道路、水、电、管网、亮灯、绿化、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等。由于硬环境的不断优化,要求落户工业功能区的企业接踵而来,目前仅剩700亩的土地发展空间。但是,为了使城镇功能不断向工业功能区辐射,我们镇政府决定在未来两年里,再投资4000万元继续完善工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增强城市功能的辐射能力,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我们先后取得了“全国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等一系列殊荣,但是我们还要争创“全国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品牌或荣誉。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承“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实施“内优外展”的方略,对城镇老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同时进行美化、亮化,特别是要将原来雨污合流改造成雨污分流工程,让城镇真正靓丽起来,实现共建共享生活品质。在新城区,以大力拓展为推进方式,投资1.8亿元,先后建成了5公里长的集防洪、城镇景观于一体的大堤坝,城镇主干道东门大道和南门大道,新淳西路拓宽改建、武盛路东延、桥东商贸大街一期工程等,即将建成日供3.5万吨的自来水厂、日排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科技创新中心、占地30亩的城镇中心公园等。同时投资1.1亿元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建成桐二中、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等,使所有适龄儿童,包括外来民工子女有书读、读好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以更大的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循环发展,把无缝对接和主动融入都市经济圈转变为具体实践,今年将重点启动桥东滨江区块的拆迁改造工程。

高效能管理城市,是一件政府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的硬任务,同时是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相得益彰必不可少的手段,来不得半点懈怠。通过政府的努力,我们将县里城市执法局的职能延伸到分水镇,成立分水城市执法中队。在政府组织牵头下,会同工商、卫生、交警、公管、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联合出击,对市容市貌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顿,接着一鼓作气,在原来60位环卫职工的基础上再增加30位环卫职工,实行24小时保洁制度,并配合5位督查员、10名老干部每天进行跟踪检查。为打造“平安分水”,在加强巡防队伍的基础上,政府将投资100多万元,在城区安装电子眼,实行全程监控。如今,迈步在分水镇,不仅能看到快节奏的经济发展场景和浓浓的商业氛围,更可以领略到这里“中国制笔之乡”、桐庐县副中心城市的风貌。 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除了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外,政府要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最优质的直接服务,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同样重要,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今年是“作风建设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举全镇之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意见,每位镇干部深入企业第一线,成立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实行敲门招商、带项目招商等。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推进和规模企业,由班子成员结对跟踪服务,一般干部按照结对企业的方式实行上门服务,让企业主一心一意扑下身子搞生产、发展生产,做优做强分水制笔业,努力打造新型块状经济。同时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对“多合一”企业,对家庭作坊式企业,要对其营业场所重点进行监督,跟踪检查,决不留死角,排除隐患。在此基础上,会同公安、消防等部门,全面进行安全教育,为企业建立安全隐患数据库,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

通过致全体市民一封信、宣传车、横直幅标语、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大力弘扬优化政府投资发展软环境,积极打造诚信政府,坚持说到的要做到,承诺的一定要兑现,坚持取信于民、取信于企业、取信于社会;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浓厚发展氛围,把“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真正打造成为“人文分水、平安分水、活力分水、魅力分水、富裕分水、和谐分水”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何谓新型块状经济,就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创新型、集约型、环保型为发展模式,具有产业集聚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群。结合现代工业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和“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的实际,大力发展制笔业这个新型块状经济,推动现代产业集群,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工业,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必将是提高分水镇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那么,分水镇如何在近五年内实现从传统块状经济,向具有现代产业集群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现代新型块状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呢?我们镇党委、政府一致认为,要按照县委戚书记今年蹲点分水调研后提出的创新理论,加快实施“蓝海战略”,做优做强新型块状制笔经济。“蓝海战略”,概括地说就是要求在政府主导服务的积极作用下,使企业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利用创新、低成本、差异性来赢得市场,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

从分水镇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新型块状经济,实施“蓝海战略”,主要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出实招、出成果。分水镇经过20多年的实践,制笔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中国制笔之乡”的声誉逐渐遍布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地。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昔日一家一户家庭作坊式企业,受人才、技术、信息、观念等一系列条件的局限,已经很难在现代经济大潮中胜出,分水镇制笔业同样如此。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依靠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委托浙江大学帮助分水镇制定一个近五年内加快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规划,重点对分水镇的制笔品牌、质量、贸易等3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了创新发展思路;另一方面加强政府服务的主动性,通过走访、摸底、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在征得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广众、云山等6家有实力、有能力、有水平做优做强的制笔企业“抱成一团”,总投资5000万元,注册资本1180万元,新组建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使之逐渐成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龙头。它的组建和诞生,标志着分水镇制笔业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企业走向强强联合型企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制笔业的新纪元,更是分水镇制笔业从传统的块状经济,向具有现代产业集群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新型块状经济历史性跨越的良好开端。通过强强联合,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加之原本管理、销售、新产品开发等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好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大力度扶持分水制笔经济的若干优惠政策、制笔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开辟出一条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路子来,不再重复走传统的块状经济的老路。不仅打响自己的品牌,同时摆脱依赖外贸公司、著名大公司的经营模式,建立属于自己的贸易公司,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仅龙头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引领当地一批中小企业跨洋过海,去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拓展市场中要多面出击,特别要把握“四个市场”的拓展,首先是内贸市场,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有许多有利因素,要在全国各地已经建立30多个销售窗口的基础上,发扬“钉子”精神,在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辐射市场半径,最大限度地占领内贸市场。其次是外贸市场,要通过比较多的国际贸易交流会,或者是已经建立的国际合作公司的友善关系,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争取尽快在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窗口和办事处。第三是有形市场,就是充分利用好“中国制笔之乡”这块来之不易的区域性品牌,在当地打造中国制笔配件商品市场,使之成为中国著名的制笔用品采购基地。第四是无形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制笔专业商贸网站。目前,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首批产品将开发出国际市场十分俏销的莹光笔,生产规模大,在当地足以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一批小企业可以改变过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现状,轻装上阵,为其加工配套业务,从而实现加倍双赢。因此,我们坚信分水镇第一家强强联合型企业出现以后,接着将会出现第二家乃至第三家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致力提高执政能力,把强化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为分水镇600多家制笔中小企业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鉴于目前分水镇有600多家制笔中小企业的实际,我们初步设想,通过几年时间的奋发努力,在扩量的同时,主要突出质的提升,让这批有一定能力、有一定潜力、有一定活力的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如果把10%的中小制笔企业培育成为规模企业,同样是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好路子。为将中小制笔企业培育成为规模企业建立“孵化器”,政府正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尽快建立一批标准厂房,使中小企业联建集群,优势互补,减少中间环节,步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走技术革新之路,特别是克服劳动力趋紧问题,引进国际先进机械设备。如“新富”制笔公司运用的现代新型打笔机,一天的工作量,赛过 3~4个人的工作量,省工、省时又省能耗。在发展品牌战略上,五年内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利用“中国制笔之乡”这块区域品牌优势,培育出浙江名牌2~3个,杭州名牌10个左右,力争摘取一个国家级名牌。届时,使分水镇的制笔企业从目前的600多家浓缩到200多家左右。

大力发展新型块状经济,做优做强制笔产业群,主动融入大都市经济圈,关键是要攻克技术难题,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分水镇制笔业有600多家企业,1.8万人参与其中,但是有许多的共性技术问题,如果在政府的服务之下,集聚百家之长,建立起一个技术创新平台,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对此,我们党委、政府下决心利用浙江大学的技术力量,坚持以民资为主体、政府积极参与的原则,在工业功能区建立了“浙江省制笔业共性技术服务中心”。“中心”启动以后,产品设计、质量检测、信息服务、高新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都在这里完成。如果研发出共性技术就无偿给予企业使用,如果研发出是个性技术,就通过公开、公正、公平方式进行转让,从而不断促进分水镇新型块状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使分水镇这块“中国制笔之乡”牌子愈擦愈亮,放出万丈光芒来!

【第12篇】基层块状经济发展工作报告范文

本届党委、政府的主要目标是全面实施工业强镇、科技兴镇、三产活镇、生态立镇战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联动发展战略,做优做强新型块状经济,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实现“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强镇”的排名位次不断前移,建设全面小康镇,努力打造和谐发展新横村。要实现上述宏伟目标,我们工作的具体举措是强势推进“四个抓”战略:一、抓发展不松劲;二、抓稳定不动摇;三、抓实事不拖沓;四、抓队伍不懈怠。

一、抓发展不松劲

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最大的政治,发展慢了,发展偏了,都是没有道理的。而我们要的发展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的全面发展。结合横村实际,我们要从狠抓工业投入、招商引资,搭建工业功能区平台,推进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等4个方面入手。

首先是狠抓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今年上半年全镇工业投入项目达到47个,其中新投入项目24个,重点项目有桐庐信雅达热电、杭州富强织染有限公司、杭州宏基源商品混泥土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都进入了设备调试阶段,将陆陆续续投入生产。招商引资项目有31个,已经签约的项目有浙江裕丰建材有限公司、湖州丰盛贸易有限公司、上海年产700台红外热像仪、准三星横村宾馆等;在谈的还有上海客车配件、华信电子、赛星化工科技、川崎起重机机械、房地产等一批项目。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我们决不能松劲,通过镇班子成员跟踪联系500万元以上的项目,组织好专业招商队伍等举措,同时出台《关于加快横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明确规定对工业投入、招商引资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和个人予以重奖,以此来有效促进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

其次是搭建工业功能区平台。近年来,横村镇本着“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原则,一期开发工业功能区2170亩,累计投入近1个亿,完善了基础设施项目,落户企业达到78家,已成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主平台,先后被命名为“浙江省针织工业专业区”、“杭州市先进工业功能区”等。在一期开发用地饱和的基础上,为确保有地招商引资,我们着力从3个方面出实招,一是做好工业功能区扩容规划;二是加快深畈区块填方进度;三是加快推进方埠区块土地征用进程。

再次是农业产业化建设。从横村镇的实际出发,扩大以宋家村为中心的葡萄、以阳山畈村为主的桃子、以凤联村为主的毛竹、以白云村为主的蔬菜等生产基地建设,扶优扶强龙头企业,增强龙头企业对基地的拉动力,努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上台阶、上规模。今年计划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县级农业龙头企业1 家,争取成立2家专业合作社,同时加强农特产品的品牌注册和名牌创建工作,积极引导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最大化地发挥其功能,不断增强市场的辐射带动作用和生产导向力度。

第四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20字方针,我们横村镇党委、政府年初就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横村镇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从6个大方面进行奖励和补助。其中对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作为“重头戏”,对规模经营的效益农业进行补助,对创建品牌和创建各类基地等进行补助,对规模种养大户、基地进行命名、授牌,对年初列入镇计划的投资在5万元以上的重点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除县里补助外,镇政府再补助30%等激励政策。

二、抓稳定不动摇

稳定,人心就齐;人心齐,泰山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就可以克服,制定的宏伟工作目标就可以实现。因此,我们要着力抓好3方面的工作,第一,抓好信访工作。群众的呼声是我们工作的“第一信号”,必须坚持公开、公正、公平依法行政,依法办事,重视和关心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完善困难群众的帮扶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工作,要善于走进矛盾,及时化解各种矛盾,大力营造稳定发展的和谐环境。第二,抓好安全隐患处理工作。要充分发挥工会、妇联、共青团、企业协会、科技协会等群众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落实安全责任制,隐患处理要坚持横向到边,纵向到角的原则,坚决不留死角;加大普法力度,积极倡导学法、知法、懂法、守法的社会风尚,深入开展“平安横村”创建活动。第三,排查处理一切不稳定因素。建立健全联勤、联防、联调、联建、联治的“五联”工作机制,构建社会治安的“大防控”格局,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局面,从确保一家企业、一个村、一个部门的稳定做起,排除一切不稳定因素,切实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为构建和谐发展新横村做出新的成绩。

三、抓实事不拖沓。为民办实事,是我们党委、政府一切工作的落脚点,也是共建共享品质生活的基本要求。为民办实事,就宏观方面来讲,就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微观方面来讲,就是每年当中为群众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就今年来说,我们党委、政府要为群众办好5件以上实事;就今后5年来说,要完成“十大”目标。这“十大”目标就是要为群众办的最大实事,也是我们最大的政治,作出的承诺一定要兑现。“十大”目标主要内容是:1.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主要经济发展指标确保翻番,工业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得到明显提升,财政收入达到2亿元,工业能耗下降,经济增长方式得到改变,前移全国千强镇和浙江省百强镇的位置。2.做大做强产业块状经济,打造针织产业制造业基地,继续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3.城镇化规模得到全面完善。4.争取实施“一江四溪”整治工程。5.继续加大社会保障体系建设。6.继续坚定不移地实施凝聚力工程。7.创建全国文明镇。8.实现全国环境优美乡镇。9.基本国策得到全面贯彻,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6%以上。10.构建平安横村、实力横村、和谐横村。

四、抓队伍不懈怠

队伍建设是取得一切工作的组织保证,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方针,努力提高领导管理水平和执政能力以及驾驭复杂情况的能力。从横村的实际情况看,着重要抓好三支队伍建设。一是镇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要毫不放松地加强政治学习,平时要看得出,困难时候要站得出,关键时刻要豁得出,培养一支对横村高度负责、勇于创新、团结协作、廉洁奉公、想干事能干成事的党政领导班子和机关干部队伍。二是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安家工程”和远程网络教育作用,提高“双带”能力,把好党员入口关,不断培养和选拔后备干部队伍。三是企业家队伍建设,横村有大小企业1000余家,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树样板等途径,把更多的企业主培养成更多的企业家,使他们不仅是出色的经营者,更是具有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

近年来,横村镇党委、政府在上级党委的直接领导下,通过全镇广大干部群众的奋发图强,开拓进取,以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统领,坚持工业强镇的发展战略,努力推进城市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后获得了“中国针织名镇”、“全国千强镇”、“浙江省百强镇”、“浙江省星火示范镇”、“浙江省教育强镇”、“浙江省百家农业农村现代示范镇”等殊荣。本届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地坚持工业强镇、强势推进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这“三驾马车”齐头并进不动摇,着力在创新思路和狠抓落实上做文章,倾力提升“中国针织名镇”品位,继续打响“中国针织名镇”品牌。

坚持工业强镇,必须坚持鼓励传统产业发展,必须坚持新型块状经济产业结构调整,必须坚持争取招好商、招大商。横村针织这块传统产业,目前有大小企业1050余家,年销售达50个亿,据统计,世界10多个针织名牌服装在横村贴牌生产,其知名度不仅国内享有而且在国际上也是响当当的。为此,我们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横村镇工业经济发展的若干激励政策》,计划出资400万元进行奖励。一是企业发展规模奖:1.经考核获得镇工业“十强”企业,各授奖牌一块,奖励1万元。其中对销售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奖励1.5万元,对销售产值超过2亿元的企业奖励2万元,对销售产值超过5亿元的企业奖励3万元,对销售产值超过10亿元的企业奖励5万元。2.对当年新进入县“50强”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万元。3.对当年新进入的规模企业,一次性奖励5000 元。二是科技进步奖:1.对当年确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1万元,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奖励5000元。2.企业建立研发中心,经相关部门确认为省级研发中心的奖励1万元,市级研发中心的奖励5000元,县级研发中心的奖励3000元。3.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每个奖励1万元,市级科技进步奖的项目,每个奖励5000元。4.企业自主开发新产品,经鉴定为省级的每个奖励8000元,市级的每个奖励5000元,县级的每个奖励元。5.对当年被评为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的,国家级每个奖励5万元,省级每个奖励2万元,市级每个奖励1万元。6.对当年获得的发明专利,每件奖励3000元。三是纳税贡献奖,也有具体奖励标准,积极鼓励多纳税多奖励。

诚然,在鼓励传统产业发展的同时,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针织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用工日趋紧缺的情况下,招工形势会愈来愈严峻,同时出口退税降低、人民币升值、针织业提高其附加值相对缓慢等因素,正因为如此,必须坚持新型块状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我们的基本思路是:鼓励针织企业走多元化发展路子,利用以外加工为主的优势,腾出或调剂出厂房来发展高附加值、低能耗、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并且以身边的事实来佐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来的可喜效益。去年,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家激光照排企业,3月份开始投产,到年底仅8个月时间实现销售1.6亿元,税收达到570万元。这家企业的事实,对当地传统企业震撼颇大,使一批企业主感到发展新型块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目前轻钢龙骨建材、红外线录像仪等一批装备制造业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行业不断引进,投资上亿元的在谈项目上海客车配件企业也将落户横村,新型块状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初露端倪。

在招商引资方面以工业功能区为主战场,横村镇一期工业功能区2170亩已全部饱和,接着规划出550亩,年底前完成全部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明年再拓展800亩,我们的目标是打造一流的工业功能区,打造一流的招商引资平台。镇班子成员以身作则,在抓好重点项目服务的同时,紧密联系28家规模企业,实行跟踪服务。对招商引资中“富士康落户河北现象”进行深刻反思,提出对策,要求班子成员中年内正职引资1个亿,副职引资5000万元,同时镇里专门成立招商引资专业队伍,聘请公关能力强、消息灵通人士、专业招商信息员、有市场经验的老干部等10多名精兵强将组成,配备专业招商引资工作用车,将个人的补贴或奖金直接发到工资卡中,使他们集中精力,主要目标向上海、温州以及杭州“退二进三”企业格局进军,争取招到好商、招到大商。

强势推进城市化建设,必须坚持无缝对接县城功能的辐射,必须坚持发挥镇政府东迁、横村二桥架通的优势,必须坚持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服务。为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我们镇党委、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城镇化发展的意见》,分别提出了5个方面的意见,一是切实加强规划管理与实施;二是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城镇竞争力;三是建立城镇长效管理机制;四是统筹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五是稳步推进房地产业发展。在有政策大力扶持的背景下,我们本身要充分发挥工作主动性,将道路和亮灯已经实现无缝对接、县城功能大大辐射到横村的城市优势,转化为推进城市化建设的优势,转化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优势,目前县城到横村仅5分钟车程,要清醒地认识到横村和县城为同一个交通圈、同一个经济圈、同一个生活圈。共投资1000余万元、征地40亩的县车管所和监测站就要落户横村了,这是主动接轨县城的良好开端,我们要继续争取县城更多的部门到横村落户。镇政府东迁、横村二桥架通,为横村的发展拓展了巨大的空间,这是一个发展的大平台,要以此为契机,着力提升横村的城市化水准。总投资2500万元的污水处理工程,今年投资1200万元拿下主体工程,争取明年启用,日处理达到2万吨;继续推进已经完成2公里、总长8公里的分水江集防洪、景观于一体的标准堤塘建设;投资600万元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届时可以容纳镇上最大的企业全部职工参加联欢活动;通过招商引资多万元,新建8000多平方米的三星级宾馆。要利用城镇相对趋旺人流、物流、信息流的优势,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服务,建立横村针纺织品交易市场,可以把横村现有的原材料供应商集中到交易市场,同时利用“中国针织名镇”的品牌,吸引异地的原材料供应商到横村交易市场来设摊,不仅可以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更可以为横村1000多家针织企业建立一个对外宣传和展示的平台,从而做强做优新型块状经济。

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必须坚持以中心村建设为龙头,必须坚持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镇财政今年将投资1000万元,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进横村镇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政策》,分别从6个方面进行补助或奖励。首先就是鼓励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二是全面巩固“十百”整治成效,美化优化村容村貌;三是加快农村饮用水改造; 四是加强农村精神文明阵地建设;五是大力推动农民下山居住和村庄建设工程;六是积极引导行政村规模调整后的集体资产整和,整和成功运转正常的,每村奖励工作经费1万元。必须坚持以中心村建设为龙头,切实推进一个中心区块、两个中心村、四个重点村和十六个一般村的建设,对镇域范围内的“一江四溪”进行科学合理的整治,不断提高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在新农村建设中,要大力推进农村民主化管理,深化村级财务公开、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农民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培养和造就现代新型农民。

一个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必然有诸多因素,但是其中一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离不开当地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水准。这里指的服务水准就是投资发展软硬环境品质的高低,这种品质高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不断更新随之变化。就拿我们分水镇的制笔业来说吧,过去的十几年里,历届政府都想方设法优化投资发展软硬环境,致力发展遍地开花、千家万户的老百姓经济,特别是在做“大”字上下功夫,生产出了60多亿支,够得上世界人均一支分水笔,使“中国制笔之乡”这块牌子打得响当当。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加剧,主动接轨长三角,无缝对接都市经济圈,尤其是要实现从传统块状经济向新型块状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在这样的新形势下,我们的任务仅靠做大分水制笔业是远远不够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强”字上做深文章、做透文章、做好文章,这就需要我们政府与时俱进,转变观念、转变角色、转变优化投资发展软硬环境的方向。

经过历届政府的努力,得益于大环境的改善,肯定地说,分水镇投资发展的硬环境得到了巨大的优化。05、16省道开通穿镇而过,分水江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等,都为分水镇接轨长三角,融入杭州、上海都市经济圈提供了高速度、大运输、低能耗的交通保证和区位优势。同时这些年来,政府为了鼓励做大做强分水制笔业,先后投入1.6亿元,开辟东溪、西关前期工业功能区3200亩,基本完善了道路、水、电、管网、亮灯、绿化、公共交通等基础设施等。由于硬环境的不断优化,要求落户工业功能区的企业接踵而来,目前仅剩700亩的土地发展空间。但是,为了使城镇功能不断向工业功能区辐射,我们镇政府决定在未来两年里,再投资4000万元继续完善工业功能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为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增强城市功能的辐射能力,着力推进城市化进程。我们先后取得了“全国文明镇”、“省级卫生镇”等一系列殊荣,但是我们还要争创“全国卫生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等品牌或荣誉。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秉承“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实施“内优外展”的方略,对城镇老道路进行拓宽改造,同时进行美化、亮化,特别是要将原来雨污合流改造成雨污分流工程,让城镇真正靓丽起来,实现共建共享生活品质。在新城区,以大力拓展为推进方式,投资1.8亿元,先后建成了5公里长的集防洪、城镇景观于一体的大堤坝,城镇主干道东门大道和南门大道,新淳西路拓宽改建、武盛路东延、桥东商贸大街一期工程等,即将建成日供3.5万吨的自来水厂、日排1万吨的污水处理厂、科技创新中心、占地30亩的城镇中心公园等。同时投资1.1亿元进行教育资源整合,建成桐二中、初级中学、小学、幼儿园等,使所有适龄儿童,包括外来民工子女有书读、读好书。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将以更大的步伐推进城市化进程,以城市化促进工业化循环发展,把无缝对接和主动融入都市经济圈转变为具体实践,今年将重点启动桥东滨江区块的拆迁改造工程。

高效能管理城市,是一件政府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的硬任务,同时是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相得益彰必不可少的手段,来不得半点懈怠。通过政府的努力,我们将县里城市执法局的职能延伸到分水镇,成立分水城市执法中队。在政府组织牵头下,会同工商、卫生、交警、公管、公安、城管执法等部门联合出击,对市容市貌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顿,接着一鼓作气,在原来60位环卫职工的基础上再增加30位环卫职工,实行24小时保洁制度,并配合5位督查员、10名老干部每天进行跟踪检查。为打造“平安分水”,在加强巡防队伍的基础上,政府将投资100多万元,在城区安装电子眼,实行全程监控。如今,迈步在分水镇,不仅能看到快节奏的经济发展场景和浓浓的商业氛围,更可以领略到这里“中国制笔之乡”、桐庐县副中心城市的风貌。

打造廉洁、高效服务型政府,除了提供经济社会发展的平台,优化投资发展硬环境外,政府要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最优质的直接服务,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同样重要,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今年是“作风建设年”,我们要以此为契机,举全镇之力,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推进工作。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找出差距,提出整改意见,每位镇干部深入企业第一线,成立招商引资专业队伍,实行敲门招商、带项目招商等。招商引资的重点项目推进和规模企业,由班子成员结对跟踪服务,一般干部按照结对企业的方式实行上门服务,让企业主一心一意扑下身子搞生产、发展生产,做优做强分水制笔业,努力打造新型块状经济。同时着力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特别是对“多合一”企业,对家庭作坊式企业,要对其营业场所重点进行监督,跟踪检查,决不留死角,排除隐患。在此基础上,会同公安、消防等部门,全面进行安全教育,为企业建立安全隐患数据库,实行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安全生产能力。

通过致全体市民一封信、宣传车、横直幅标语、报刊、广播、电视等多种媒体,大力弘扬优化政府投资发展软环境,积极打造诚信政府,坚持说到的要做到,承诺的一定要兑现,坚持取信于民、取信于企业、取信于社会;营造肯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干大事的浓厚发展氛围,把“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真正打造成为“人文分水、平安分水、活力分水、魅力分水、富裕分水、和谐分水”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

何谓新型块状经济,就是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以创新型、集约型、环保型为发展模式,具有产业集聚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现代产业群。结合现代工业企业发展的大环境和“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的实际,大力发展制笔业这个新型块状经济,推动现代产业集群,提高企业创新能力,改造提升传统优势工业,促进社会充分就业,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必将是提高分水镇经济社会发展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那么,分水镇如何在近五年内实现从传统块状经济,向具有现代产业集群特征和地方特色的现代新型块状经济的历史性转变呢?我们镇党委、政府一致认为,要按照县委戚书记今年蹲点分水调研后提出的创新理论,加快实施“蓝海战略”,做优做强新型块状制笔经济。“蓝海战略”,概括地说就是要求在政府主导服务的积极作用下,使企业突破红海的残酷竞争,拓展新的非竞争性的市场空间,利用创新、低成本、差异性来赢得市场,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

从分水镇的实际出发,大力发展新型块状经济,实施“蓝海战略”,主要在培育龙头企业上出实招、出成果。分水镇经过20多年的实践,制笔业已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一大支柱产业,“中国制笔之乡”的声誉逐渐遍布神州大地乃至世界各地。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昔日一家一户家庭作坊式企业,受人才、技术、信息、观念等一系列条件的局限,已经很难在现代经济大潮中胜出,分水镇制笔业同样如此。为此,我们一方面积极依靠大专院校的科技力量,委托浙江大学帮助分水镇制定一个近五年内加快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规划,重点对分水镇的制笔品牌、质量、贸易等3个核心问题进行深度剖析,并提出了创新发展思路;另一方面加强政府服务的主动性,通过走访、摸底、调查、开座谈会等形式,引导企业强强联合,在征得企业自愿的基础上,广众、云山等6家有实力、有能力、有水平做优做强的制笔企业“抱成一团”,总投资5000万元,注册资本1180万元,新组建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使之逐渐成为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龙头。它的组建和诞生,标志着分水镇制笔业从传统的家庭作坊式企业走向强强联合型企业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同时也开创了“中国制笔之乡”分水镇制笔业的新纪元,更是分水镇制笔业从传统的块状经济,向具有现代产业集群特征和地方特色的新型块状经济历史性跨越的良好开端。

通过强强联合,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加之原本管理、销售、新产品开发等资源优势,积极利用好县委、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大力度扶持分水制笔经济的若干优惠政策、制笔行业信用评价体系、知识产权保护规则等,开辟出一条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路子来,不再重复走传统的块状经济的老路。不仅打响自己的品牌,同时摆脱依赖外贸公司、著名大公司的经营模式,建立属于自己的贸易公司,引进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不仅龙头企业本身走向国际市场,同时引领当地一批中小企业跨洋过海,去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在拓展市场中要多面出击,特别要把握“四个市场”的拓展,首先是内贸市场,因为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市场之一,有许多有利因素,要在全国各地已经建立30多个销售窗口的基础上,发扬“钉子”精神,在各大中城市设立销售窗口,辐射市场半径,最大限度地占领内贸市场。其次是外贸市场,要通过比较多的国际贸易交流会,或者是已经建立的国际合作公司的友善关系,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争取尽快在国外建立自己的销售窗口和办事处。第三是有形市场,就是充分利用好“中国制笔之乡”这块来之不易的区域性品牌,在当地打造中国制笔配件商品市场,使之成为中国著名的制笔用品采购基地。第四是无形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建设制笔专业商贸网站。目前,浙江创元文具制造有限公司首批产品将开发出国际市场十分俏销的莹光笔,生产规模大,在当地足以起到龙头带动作用。一批小企业可以改变过去“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现状,轻装上阵,为其加工配套业务,从而实现加倍双赢。因此,我们坚信分水镇第一家强强联合型企业出现以后,接着将会出现第二家乃至第三家等。

另一方面,我们要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致力提高执政能力,把强化为企业服务的能力摆在重中之重的地位,为分水镇600多家制笔中小企业寻找属于自己的一片“蓝海”。鉴于目前分水镇有600多家制笔中小企业的实际,我们初步设想,通过几年时间的奋发努力,在扩量的同时,主要突出质的提升,让这批有一定能力、有一定潜力、有一定活力的中小企业做强做大,如果把10%的中小制笔企业培育成为规模企业,同样是发展新型块状经济的好路子。为将中小制笔企业培育成为规模企业建立“孵化器”,政府正谋划新的发展思路,尽快建立一批标准厂房,使中小企业联建集群,优势互补,减少中间环节,步入发展快车道。与此同时,政府积极鼓励企业走技术革新之路,特别是克服劳动力趋紧问题,引进国际先进机械设备。如“新富”制笔公司运用的现代新型打笔机,一天的工作量,赛过 3~4个人的工作量,省工、省时又省能耗。在发展品牌战略上,五年内我们的目标是,充分利用“中国制笔之乡”这块区域品牌优势,培育出浙江名牌2~3个,杭州名牌10个左右,力争摘取一个国家级名牌。届时,使分水镇的制笔企业从目前的600多家浓缩到200多家左右。

大力发展新型块状经济,做优做强制笔产业群,主动融入大都市经济圈,关键是要攻克技术难题,建立技术创新平台。分水镇制笔业有600多家企业,1.8万人参与其中,但是有许多的共性技术问题,如果在政府的服务之下,集聚百家之长,建立起一个技术创新平台,实现技术资源共享,一定会取得事半功倍的功效。对此,我们党委、政府下决心利用浙江大学的技术力量,坚持以民资为主体、政府积极参与的原则,在工业功能区建立了“浙江省制笔业共性技术服务中心”。“中心”启动以后,产品设计、质量检测、信息服务、高新技术研发、知识产权保护等一系列问题都在这里完成。如果研发出共性技术就无偿给予企业使用,如果研发出是个性技术,就通过公开、公正、公平方式进行转让,从而不断促进分水镇新型块状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使分水镇这块“中国制笔之乡”牌子愈擦愈亮,放出万丈光芒来!

【第13篇】关于做好县域经济发展情况工作报告范文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时代主旋律,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现实要求。作为县级政府,在统领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唱响这一主旋律,顺应这一现实要求,谋大局、定举措、聚民心,努力实现县域经济的良性发展。

一、以新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县域经济的发展环境、发展空间、发展模式、发展质效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要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就必须用新的思维谋定经济发展大局。

谋大局要谋大势。谋定县域经济发展大局,首先要认清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形势。当前要特别关注国家为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所出台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产业政策和措施,这是统筹县域经济发展的指示灯和引路牌。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区域经济,已打破了计划经济时代以行政区划为框架的条块经济结构,成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引擎。作为湖北东大门,黄梅正是认清自己处在湖北“两圈一带”、江西昌九经济走廊、安徽皖江经济带等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结合部的位置。结合本县的经济发展现状,在推进“四个黄梅”(打造信用黄梅、建设产业黄梅、发展文化黄梅、创建平安黄梅)建设进程中,适时提出“农业建‘六县’,工业抓‘四园’,旅游创‘4a’”的经济发展战略。

谋大局要谋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市场经济规律,探寻到一条好的经济发展思路,对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更新观念。当前要做到“三破一立”,一是要突破传统观念,下决心打破传统的产业结构,就黄梅而言,就是要实现一产调优、二产调强、三产调活的目标;二是要突破无为观念,面对市场经济,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有人惊慌失措不敢作为,有人认为不能作为,其实,面对这种局面,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更多更强,因而也更有作为,也更会有作为;三是突破侥幸观念,面对市场的变化,国家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力度。为此,我们必须自我淘汰落后产能,对一些落后产业尽快转换升级,对此不能抱丝毫的侥幸心理,只有这样,才能跟上国家产业调整步伐,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一立”就是要树立科学发展的观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谋划全县的产业定位和布局,黄梅适时提出了“一带三区”的经济发展思路。

谋大局要谋大事。一个地方的产业发展不可能在一个期间内齐头并进,而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和市场变化,培植重点产业和重点区域。黄梅在谋划全县经济发展中重点抓“两业、三沿、四区”。“两业”即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禅宗文化旅游业。“三沿”即沿北部山区建设鄂东禅文化旅游区;沿江地区建设沿江临港产业带;沿路构筑以县城为中心的集镇群。“四区”即以大胜关山工业园为主体的工业园区,以县城为主体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区,以东山五祖寺景区为主体的4a级景区和以国家级湿地保护区龙感湖为主体的环湖生态农业休闲区。

二、以硬举措落实经济发展思路

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只有付诸行动,成为经济发展成果,才能惠及社会和人民。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有过硬的举措,确保思路在实施过程中不变形、不走样。

以规划规范落实的行为。任何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必须是规划先行,只有立足各区域差异化实际,依据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发展规划,用规划引领发展,做到有序发展,才会少走弯路,不打乱仗,降低发展成本,提高经济质效。同时,科学规划还能为经济发展营造更大空间,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后劲。

以项目搭建落实的平台。项目是落实经济发展思路,支撑经济发展的平台。因此,要实现既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必须加大项目建设力度,首先,要千方百计争项目,紧扣经济发展实际,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导向,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规划。二是强化招商引项目,密切关注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动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引进龙头带动型、产业关联型、区域布局型、资源支撑型和科技环保型的大企业,引进一批质量结构优、经济效益高、社会效益好的骨干项目。三是脚踏实地建项目。对重点项目实行领导担保、专班推进、全程服务工作机制,实现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

以调整提升落实的质效,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调整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加快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县域经济实现长效发展的必由之路。首先,要以产业集群为方向,走新型工业化之路,努力构建协作紧密和结构合理的产业体系,不断壮大产业规模。落实国家促进自主创新政策措施,引导、支持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鼓励企业开展质量、安全、环境体系认证,不断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其次,以强农惠民为核心,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积极扶持经济实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争创国家、省市级龙头企业,引导健全农村新型合作

组织,加大农产品板块基地建设力度,提升农业板块基地质效。三是坚持城乡统筹,走城乡一体化之路:按照市场化理念,合理经营城市资源,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高城区功能为农民进城铺好路。

三、以铁纪律保障经济发展环境

要牢固树立“环境就是吸引力,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生产力”的观念,用铁纪律保障经济发展环境。

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公平是市场竞争的灵魂,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是实现县域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因此,近几年来,黄梅从土地房产、交通运输、烟花爆竹、烟草、餐饮等“六市场一行业”整治入手,大力开展市场秩序整顿工作,逐渐涵盖各个市场行业,保护了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依法制止和从严打击了欺诈、商业贿赂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促进了现代市场体系的建立,营造出公平、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营造公正的执法环境。执法公正是维护社会公正的基石。营造公正执法环境,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而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又是执法公正的关键。因而在加强思想教育的同时,加大制度建设力度,用制度管人,先后建设“四个中心”。

营造公明的创业环境。人是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为激发干部队伍干事创业活力,我们倡导“五干”(想干是德,会干是能,多干是勤,干好是绩,干净是廉)价值取向,健全和完善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以“五干”为核心的综合考评体系,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把全县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如今全县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中形成了“兴五干、转作风、比实绩、促发展”的生动局面。

【第14篇】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近一个时期以来,xx县秉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动力活力”的理念,坚持把服务企业作为政治任务,第一时间深入研究、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定期专题研究民营经济发展。在全省动员会后,我们以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为主线,在“一联三帮”上下功夫,当好企业的“自己人”。

一是真心“联”,做到“无缝对接”。在全市率先制定《县委县政府领导联系非公有制企业和商会制度》,xx名县级干部联系xx家企业和x家商会,对规模以上企业实行“领导干部+工作专班”帮服责任制,时刻关注企业需求,随时解决企业难题,甘当企业的“店小二”。建立首席服务员制度,共选派xxx人联系服务企业(项目)xxx个,解决落实问题建议xxx项。创新实行链长制,围绕重点产业全产业链发展,以产业升级为目标,以补链、延链、强链为任务,实行产业链链长负责制,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链长,跟踪产业最新发展动向。坚持每月召开营商环境委员会会议,复杂问题直接到企业现场办公,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始终做到服务“无处不在”,实现“无缝对接”。

二是真诚“帮”,做到优化环境。做好“五个环境”,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动力活力。一是做好“法治环境”,助力惠企政策落实。坚持公平公正,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在不折不扣落实中央、省市一系列惠企政策基础上,以优于国家和省、市的扶持政策制造就业创业“虹吸效应”。全面落实疫情期间减税降费政策,为减轻企业负担,免除xx家入驻标准化厂房企业半年租金xxx.xx万元。二是做好“金融环境”,助力企业纾困解难。采取建立产业基金、提供风险补偿、担保奖励等一系列机制办法措施,破解企业资金短缺、亟须输血的难题。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创新开展贷款业务,在全市率先开展“订单贷”业务,企业凭订单贷款可贷xxx万元。三是做好“政务环境”,助力产业项目建设。针对企业手续办理难题,在全省率先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实现了“一枚印章管审批”;实施重大项目施工许可“绿色通道”,对符合法定办理条件的重大项目,实行“告知+容缺办理”,审批时限压缩xx%,审批材料精简xx%。开展“优化营商环境‘一把手’公开活动”,开展破坏营商环境专项整治,纪检监察干部驻点联系民营企业,为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保驾护航。四是做好“市场环境”,助力企业做大做强。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促进各类企业各展其长、共同发展。帮助木伦河冷饮食品等x家企业打通供应链,精准助力企业稳市场、拓销路。成功举办全国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大会,签约新疆望京龙新材料等x个项目,总投资xx多亿元。五是做好“诚信环境”,助力企业安心发展。对有突出贡献的xx家民营企业给予xxx万元、xx万元等不同奖励;授予有突出贡献的xx名外地民营企业家首届“xx县荣誉市民”称号;在全市率先建设“专家公寓”,切实做到企业有所呼县委有所应。

三是真情“育”,做到“清”上加“亲”。以党建引领为重点,把党支部建在产业链上,成立非公经济党支部xx个,选派党建指导员xxx人,点燃非公企业党建“红色引擎”。以对标提升为牵引,围绕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组织xx开展帮联活动。安排县委副书记组织带队到长葛对标学习,到xx集团学习非公党建,并建立友好商会。以提升素质为目标,在全市率先成立格局xx智慧讲堂,开办xx县民营企业家学院,先后就涉企法律、税务、金融知识等内容进行专题培训,培训企业负责人xxxx余人次。组织民营经济联席会议部分成员单位、首席服务员和优秀企业家代表xx余人赴xx大学参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以智慧平台为依托,建立全市首个民营企业“云平台”,全面掌握企业基本情况、主要指标、技术创新等资料,实现动态服务、在线服务、精准服务。

下一步,xx县将扎实开展民营经济“两个行动”,着眼“两个健康”,强化“一联三帮”,争创全省“两个健康”百县提升示范县,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优环境,重点在落实“五个一”上下功夫。一是落实好《县委政府领导联系民营企业和商会制度》,帮助企业落实政策、排忧解难;二是发挥好诉求响应平台作用,建立投诉受理、处理机制,对不作为、乱作为行为有求必应、有诉必复;三是抓好企业家素质提升培训,发挥好民营企业家学院和格局屏天下·xx智慧讲堂的作用,对xx县党员领导干部和有培训意愿、有创业热情、有实际需求的民营企业应训尽训;四是抓好xx家企业对标提升工作,打造企业标杆;五是开展好“争当优秀建设者、争做出彩xx人”活动,在全县树立尊重企业家、爱护企业家的鲜明导向,让民营企业家政治上有地位上,社会上受尊敬。

【第15篇】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民营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近年来,围绕全州打造“川西北生态经济示范区”目标,我县始终坚定生态经济升级发展战略,落实扶持政策,探索发展方式,全力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目前,全县登记注册各类企业564户,注册资本215382.31万元,从业人员1421人;登记注册农民专合社728户,出资78846.5万元,成员5304人;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2833户,注册资本23823.34万元,从业2780人。民营经济增加值突破8亿元,占gdp的比重达51.3%。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基础保障,促进民营经济政策落实

认真贯彻落实省、州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力促工作落实到位。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健全领导机构,由县长牵头主抓,分管副县长具体抓,配齐34个县级部门协同抓的工作团队,明确工作内容、具体职责,细化责任落实,为民营经济工作有力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二是强化基础保障。抓深抓实前期工作,政、企集中座谈学习讨论省、州支持和鼓励民营经济发展有关政策,深入研读川办发〔〕72号、阿委发〔〕10号等文件,召集60户民营企业集中商议,集思广益,委派2个工作组深入调研,收集整理并汇总形成《县民营经济发展情况报告》。三是强化政策保障。科学制定《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意见》《促进工业经济发展意见》《专项基金奖励办法》等政策措施,结合全县工业企业实际,有针对性出台支持工业经济发展的11项优惠政策意见。设立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专项资金账户,自起连续五年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门用于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已有2户企业获得商标奖励,9户获得诚信守法企业奖励。

(二)突出协作共推,凝聚民营经济发展合力

探索创新民营经济发展新机制、新途径,将民营经济与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实现协调发展。一是突出银企结合。由政府牵头协调县内金融机构,积极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等问题,助力企业融资2.6亿元。开发小微企业投融资产品,构建高低搭配、体系健全模式,确保民营经济贷款增速、增量“两个不低于”。同时,强化市场主体诚信建设,度企业年报率为92.25%、农民专业合作社年报公示率为100%、个体工商户年报率均为99.18%。二是突出校企结合。主动探索校企联姻发展新模式,与西南民大、西华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课题争取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实现合作。邀请专家及教授开展企业管理、农科等知识培训10余次,进一步促进理念提升、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三是突出社企结合。组织企业参加西博会、农博会等推销活动,大力推行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企对接等销售新模式。发展“互联网+”“电商+”等新业态,建成21个乡镇电商服务站,加快推进“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形成线上线下销售新格局。

(三)切合发展实际,突显民营经济发展实效

坚持求真务实,主动服务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加速发展。一是全面优化服务。打造服务、效率、阳光型政务服务环境,推动民营企业合理规划,加紧规建县工业孵化园、县电商孵化园,即将进入基础建设阶段,为企业集群、链式发展搭建载体。建立县投资服务中心,专门负责招商引资、企业服务等工作。截止目前招商引资中国内省外资金累计17968万元。二是夯实制度保障。将民营企业建设纳入重点项目督办范围,由分管副县长牵头跟进落实,确保建设进度和质量。建立县政府民营经济发展研讨制,根据实际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听取民营企业发展等实际情况,采取“一企一议”“一事一策”等方式,精准施策,认真研究民营经济发展实举。,新增规上企业2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达9户。三是推进品牌战略。实施民营经济品牌战略,纳入产业发展“六化”进程,支持鼓励企业积极参展参评,“松茸”、“苹果”获国家地标证明商标,神沟九寨红葡萄酒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四姑娘山天然沙棘获得“省商标”。出台《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组织民营企业积极申报技术创新、研发和专利等科技项目,对科技创新成果给予专项奖励。三是创新创业高地。加快县工业孵化园、县电商孵化园规建,为企业集群、链式发展搭建载体。我县高效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建设,电子商务产业园、仓储物流相继试运营,已有15家企业入驻。

二、存在问题和差距不足

纵向对比近五年情况,可以说我县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横向对比先进城市,我县民营经济发展仍有较大差距:

(一)在总量、规模、创新方面差距明显。

从总量看,虽然近五年我县民营市场主体翻了一番,但和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然差距明显。从规模看,我县“大块头”的民营企业较少。截止规上企业仅9户。从科技含量看,我县民营企业中科研和技术服务类企业仅16户,显现出我县民企科技创新和研发能力较弱的差距。

(二)融资难、招工难、用地难等问题仍然存在。

大部分的企业反映有融资需求,66%的企业反映流动资金紧张;77%的企业反映存在用工短缺。在融资方面主要是贷款门槛高、融资成本高、贷款渠道少、小额贷款手续繁杂等;在用工方面主要是招工难、缺少技工、人员跳槽频繁等;在用地方面主要受国家宏观调控影响,用地指标进一步压缩,民营企业难以获得相应的指标等等。

(三)扶持措施知晓度低,政策受益面有待拓宽。

虽然我县在简政放权、减免收费以及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都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但由于政策措施相对分散,信息共享机制还不健全,宣传力度不够,民营企业对扶持政策的知晓度相对较低;一些政策措施在执行层面上存在着不及时、不连续、不完善、不到位等问题,没有发挥出应有的叠加效应,政策受益面有待进一步拓宽。

三、需上级主管部门解决的问题

提供平台,搭建载体。一是适时组织融资需求座谈会、对接签约会等,搭建银企沟通合作的“桥梁”,解决企业融资需求。二是组织对政府部门服务人员、民营企业家和大学生创业人员的培训力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创业大讲堂等方式,为企业家和创业者提供实用有效的培训与管理咨询解决方案,不断提升民营企业创新素质,增强发展后劲。

四、下步打算和相关措施

推动民营经济发展是一项长期工作,涉及部门多、政策性强、覆盖面广,需要相关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密切合作,形成推进合力。下一步,政府将充分发挥好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在促进发展中的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督查考核、实施决策等重要职责,全力推进全县民营经济加快发展、转型升级。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统筹协调,聚集合力推动发展。

组织召开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明确议事规则,进一步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议事协调机制。强化全县工作统筹,加强信息共享,定期议事协商,做好各类民营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配套衔接,形成密切配合、纵横联动、齐抓共管、合力推动的工作格局。

(二)强化政策研究,聚焦方向推动发展。

积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强发展方向、行业类型、宏观战略引导。引导民企实施商标品牌战略,鼓励和支持“走出去”,扩大交流合作,提升核心竞争力。引导民企强化科技支撑,对高新技术产业领域加强政策引导,促进成长性强、带动力大的民营科技型企业聚集发展,推动民营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提层次。

(三)优化市场环境,聚力服务推动发展。

按照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不设障的要求,积极改进对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为小微企业免费提供管理指导、技能培训、市场开拓、标准咨询、检验检测认证等服务,为民营企业发展减负、提速、增效。

(四)强化督导考核,聚汇机制推动发展。

进一步健全完善民营经济发展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构建民营经济发展考核有指标、推进有抓手的工作格局。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经济发展工作报告多篇范文。

word该篇经济发展工作报告多篇范文,全文共有6020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经济发展工作报告多篇.doc》
经济发展工作报告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