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情况汇报范文
乡镇农业现代化的推进情况汇报
近年来,牛场镇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州、市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及农业产业革命的相关决策部署,按照农业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相关要求,集中资源力量培优育强一批种植业集约化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周边群众发展壮大产业,推动全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等产业革命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牛场镇农业现代化发展优势
一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目前牛场镇总人口7.8万人,区域总面积244.7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达到9.5538万亩,占土地总面积25%。牛场镇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丰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年均温14℃左右,年积温达到4574℃-5609℃,无霜期长至245-278天,土地以丘陵为主。二是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牛场镇地处瓮安与福泉交界处,瓮马高速、206省道、瓮马铁路,拟扩建的205省道、308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贵黄高速通车后处于贵阳1小时经济圈内,区位优势明显。三是优势产业发展框架初步搭建。按“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农民自愿”的原则,大力实施500亩大坝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镇土地入股、土地流转面积达1.9万亩,其中5个500亩坝区8979.18亩、3个200亩以上坝子911亩。通过招商引资和政策扶持,全镇入驻坝区企业、合作社达到17家。在水源、堵浒坝区采取“双公司+双订单+双保险”模式,效果明显。紧扣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精准推动技术服务和农民培训工作,培训新型职业农民62人,全年共培训农牧民2300余人次。全镇辣椒、大福姜、中药材、生猪养殖等产业稳定发展。现存规模生猪养殖场43家、家禽养殖场12家、肉牛养殖场14家、肉羊养殖场6家,2020年全镇畜禽产业产值共计31477.2万元。
二、发展思路和目标任务
以促农增收致富为目标,调优产业结构。打造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辣椒、大福姜姜生态种植为重点产业,中药材、蔬菜、精品水果为特色产业,统筹推进粮食、烤烟、茶叶等优势产业共同发展的“1+2+N”产业格局。2021年,生猪年出栏15万头,粮食种植5.78万亩,辣椒种植15000亩,大福姜种植4500亩,中药材6800亩。强化利益联结机制,拓宽群众增收途径,提升农户增收效益。
三、发展路径
“十四五”期间,我镇将重点聚焦农业现代化发展,围绕“做稳养殖产业、做优特色产业、做大集体经济、做强龙头企业”培育农村发展新业态。
(一)做稳养殖产业。一是加强要素保障服务。遵循服务好当前生猪规模养殖环境管理相关工作要求,建立部门协作机制,提前做好政策解读和宣传,实现政策宣传“全覆盖”。深入各个拟选养殖场进行现场踏勘,依据规范,指导建设单位合理选址,确保牛场镇生猪养殖业科学、有序、高质发展。在服务好生猪养殖项目落地建设的同时,严守生态红线,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生猪养殖项目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环境执法范围,监督建设业主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和承诺事项。依法依规做好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接受公众监督,维护公众环境权益。实现生猪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肩走”。二是大力发展林下经济。坚持生态优先,合理确定林下经济模式及规模,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科学确定发展重点、规模和布局,结合各村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尊重农民意愿,灵活选择各种适宜模式,进行多元化组合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及农户向“一村一品牌、一镇一特色”的方向发展。提高林下经济组织化水平、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帮助农民解决资金、技术、销售等问题。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模式。对规模大、效益好、管理规范的林下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给予重点扶持,尽快建成一批规模大、效益好、带动力强、具特色的林下经济示范基地,培育一批发展林下经济的突出典型。三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强生猪疫病防控,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控手段,积极落实稳定生猪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加强对生猪生产龙头企业、产销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户贷款贴息等金融扶持。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积极引导养殖场户根据市场变化有计划地安排发展策略,科学饲养,进行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养猪业科技含量。完善信息服务,通过科技下乡、进村入户等形式,积极为养殖场户提供完整、准确、及时的市场和技术信息,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创造绿色健康的生产和消费舆论环境。
(二)做优特色产业。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布局。聚焦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及重点产业和优势品种,以牛场镇500亩以上坝区为突破口,加快形成“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产业发展格局。围绕市场需求,推广“四双模式”全力发展辣椒、大福姜、中药材、羊肚菌、精品商蔬菜、精品水果等特色产业,稳步提高单产,加快农业规模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品结构,确保坝区产业结构调整率达到95%以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为新农村农业社会化发展走出新路子。二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配套服务。通过小农水、组组通、农业开发等项目,积极争取和整合涉农资金用于坝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坝区排灌设施和坝区沟渠、电力、机耕道、水肥一体化等设施,为坝区结构调整打下坚实基础。推进农业保险。在全面抓好中央和省级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的同时,结合坝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发展需要,增加农业保险品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深入推进农业生产保险和价格保险等特色农业保险,消除龙头企业、合作社和群众发展产业的后顾之忧,提升农业产业应对灾害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区域优势。按照高效作物下坝、经济作物上山的的原则推进产业发展,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在我镇水源、马龙井、三江等村种植辣椒,桂花、三江、迴龙等村种植大福姜,黄家湾、石板寨、迴龙种植中药材,通过优化布局和区域分工,形成具有区域竞争优势、有规模的支柱产业。
(三)做大集体经济。一是全面推广“村社合一”。全面成立并完成村、组级股份经济合作社的登记赋码、挂牌运营、规划发展工作。全面推广村社合一,探索发展“组社合一”,以朵郎坪村河湾组、水源村杨家屯组示范带动,发展利益联结紧密、配套服务完善、组织管理高效的村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组织。要制定制度,加强规范,推进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健康发展。明确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业务指导部门和确认部门,形成统一指导、多部门多形式兴办的格局。全面推行“三清单两流程一机制”,培养职业经理人作为村级合作社发展产业的牵头人,引导和推动村、组级合作社主动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根据群众股份情况参与分红,切实让群众得到实惠。三是创新组织机制。深入推进“双公司+双订单+双保险+双支部”模式,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降低和化解市场风险;实现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市场化发展。切实保护和增加农民的利益。
(四)做强龙头企业。一是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在“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发展模式下,强化公司科技创新引领作用,通过领创试验示范基地,大力推广主要农作物高效栽培、畜禽健康养殖、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实用技术,推进农机新技术和新机具推广应用;加强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大培养培训、输入引进力度。大力发展种养结合、生态循环农业。二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托农业产业发展“四双模式”,从龙头企业招引、营商环境优化、用地手续审批、产业发展配套等方面制定奖补扶持办法,鼓励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人才培训步伐。在土地流转、技术指导、劳务用工等环节提供协调服务,指导辖区种植主体优化发展模式和利益联结机制,推荐辖区种植主体申报市级以上龙头企业,积极落实好惠农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激发种植主体内生动力,推动产业提质增效。三是培优育强经营主体。通过指导经营主体规范经营,培育出一批产业规模较大、经营管理模式具有较强示范带动性和可复制性的种植业经营主体,示范带动全镇产业发展。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切实解决农村劳动力务工就业、助民增收问题,形成产业化带动、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实现龙头企业、农业主体、群众的三赢。
我的发言完毕,有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