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管理预算报告多篇范文
【前言】信息化管理预算报告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第1篇】生猪屠宰实现信息网络化管理工作报告
近几年,通过发挥现代互联网络技术,构建《__市生猪屠宰检测监控网》,我市的生猪屠宰管理手段创新步伐明显加快,利用信息网络的强大功能,进一步完善屠宰市场监控体系,深入推进全市“放心肉”工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生猪屠宰网络化管理基本概况
为提高我市菜篮子管理效能,提升管理档次,我局于20__年开始筹建《__市菜篮子网》(www.nbclz.gov.com)。随着网络建设思路的不断成熟,该网站逐步建立了生猪屠宰监控、蔬菜农残检测、水产品甲醛检测、市城区四大菜篮子商品批零价格监控以及绿色通道车监管等内容,实现对菜篮子工程质量检测与数量监控的网络化管理,为我市今后菜篮子管理工作向信息网络化方向全面发展夯实了扎实的基础。
20__年初通过对全市生猪屠宰场管理调研的基础上,我市建立了《__市生猪屠宰场检测监控网》(在全国屠宰行业管理中处于领先地位),并逐步创建了市场运行监控系统、病害猪处理系统、瘦肉精检测系统、肉品质量安全责任产地追溯系统、生猪经营户信用档案体系、操作管理系统和屠宰信息上报监控系统等七大系统,内容涵盖生猪来源、屠宰数量(包括本地猪与外地猪数量及比例)、价格(包括毛猪和鲜肉的批发价格)、瘦肉精检测(包括定性和定量检测)、病死猪检验与处理、经营户信息、屠宰场信息等基本数据。网站实行三级管理,屠宰场级负责原始数据的上报和本屠宰场日常操作管理、市贸易局级负责屠宰网络日常维护和监控、公众级负责对外信息的收集和发布工作。目前我市9个生猪中心屠宰场陆续实现联网,并通过开展网络知识培训工作,在各县(市)区生猪中心屠宰场建立屠宰网络信息员和瘦肉精检测员队伍,每天专人负责信息上报和处理工作。
二、实现功能与取得成效
(一)优化屠宰管理手段,提高决策科学性、及时性、有效性
一是生猪产销信息透明化,及时掌握市场动态。近几年我市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是在自然灾害频发,畜禽疫病突发,石油、粮食等基础产品涨价影响生猪运输成本等诸多制约因素下艰难而又顺利完成的。由于信息灵敏、通畅,我市各级商贸流通主管部门充分利用了生猪屠宰网信息处理的强大功能,帮助指导屠宰场及时从非疫区择优组织和调运生猪,严把生猪、肉品进出场关,从而以数量充足确保价格稳定,以强化检测保障质量安全。20__年根据当时毛猪货源偏紧,市场波动较大,毛猪和鲜肉价格持续上涨的形势,我市通过屠宰信息网络,严密监测市场运行动态,分析生猪主产区猪源来甬情况,组织联系部分中心屠宰场赴河南、江西等考察,调研当地价格动态,存栏数量,加强产销衔接。从而确保全年全市生猪肉品市场始终保持货源充足,价格基本稳定,质量安全的良好发展态势,得到了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二是建立屠宰数据报送制度,通报生猪屠宰信息动态。我局通过建立屠宰数据报送制度,每月(旬)初根据屠宰网络显示数据,分析上月(旬)全市及各屠宰场生猪屠宰数量、价格等基本情况,进行月(旬)度分析比较,预测屠宰市场行情的基本走势。同时对生猪来源、病死猪处理、瘦肉精检测等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定期以简报的形式向有关部门通报我市生猪屠宰信息动态,预测下一阶段生猪产销、病死猪预防等有关情况,把质量安全检测与产地追溯、市场运行动态监控与数据分析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优化了管理机制,提高了管理效能。此项工作已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三是开展检测数据联网公示,加强质量安全责任产地追溯。随着屠宰网络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种追溯功能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我市生猪屠宰网可以实现对生猪屠宰肉品质量安全和市场运行动态三大方面的追溯工作。一方面是生猪宰前检疫质量安全问题的追溯。我市70以上的生猪靠外省调入,质量安全调控难度大。建立生猪屠宰网络后,进场屠宰的生猪一旦发现质量上存在问题,只要点击鼠标就可以轻松查询该生猪经营户名称、来源(目前可以追溯到县一级的供应商或生猪牧场名称),实现产地追溯。例如20__年上半年,河南某地生猪发生疫情后,我局通过屠宰网络直接查询该地前阶段来甬生猪的数量、分布等情况,及时通报有关屠宰场和毛猪经营户,暂禁该地生猪来甬,确保进场屠宰生猪肉品质量。第二方面是流通领域生猪鲜肉质量安全问题追溯。如果在菜市场发现有问题猪肉是我市生猪中心屠宰场宰杀的,可以通过菜市场鲜肉销售台帐追溯该生猪屠宰场名称,再通过该屠宰场网络(鲜肉销售表)上网查询问题生猪的来源、经营户名称等有关情况。另外是其他情形的追溯。比如根据经营户或产地名称可以追溯其在某屠宰场或全市某个时间段的生猪产销和质量安全等情况。另外,当我市生猪肉品市场运行出现异常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我们可以查询全市或某个屠宰场甚至某个经营户的生猪屠宰数量和价格的历史记录,分析市场运行态势,为有关决策及时提供基础数据。
随着生猪屠宰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完善,市场监控体系不断健全,我市生猪屠宰肉品质量安全检测和市场运行数量安全的宏观调控能力不断增强,生猪屠宰管理水平和档次也在不断提高,为我市“放心肉”工程全面推进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搭建“菜篮子”窗口服务平台,信息公开透明增强公信力
纵览世界上电子政务建设的先进国家,都把电子政务视为一项改革行政服务和公共事务管理的重要载体,当成一条树立亲民、爱民政府形象的主要途径,并大力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提升政府公众服务质量。
生猪肉品是我市四大菜篮子商品之一,与广大市民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建立生猪屠宰公众界面,广大市民只要上网轻松点击生猪屠宰网就可以直接查询我市生猪来源、价格、肉品质量等基本情况。因此,生猪屠宰监控网为广大市民开辟了一个便捷、高效的“菜篮子”服务窗口。同时通过网络查询,广大市民还可以了解我市生猪定点屠宰管理法律法规、工作动态及有关处室的工作职能,使我市生猪屠宰行业监管工作自觉接受社会监督,从而提高了工作的透明度、公信度和影响力。
(三)建立行业交流机制,行业信息资源实现共享
我市建立屠宰信息网络后,每天上班前点击浏览屠宰网,了解全市各地屠宰数量、价格、毛猪来源等信息动态成为各屠宰场管理人员的必读课。
【第2篇】医院信息化管理资金申请报告
第一部分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背景信息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二)项目的承办单位
(三)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情况
(四)项目的主管部门
(五)项目建设内容、规模、目标
(六)项目建设地点
二、项目承担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包括所有制性质、主营业务、近三年来的销售收入、利润、税金、固定资产、资产负债率、银行
信用等级、项目负责人基本情况及主要股东的概况
第二部分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这一部分主要应说明项目发起的背景、投资的必要性、投资理由及项目开展的支撑性条件等等。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背景
(一)国家或行业发展规划
(二)项目发起人以及发起缘由
(三)……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必要性
国内外现状和技术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产业关联度分析,市场分析;
(一)……
(二)……
(三)……
(四)……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可行性
(一)经济可行性
(二)政策可行性
(三)技术可行性
(四)模式可行性
(五)组织和人力资源可行性
第三部分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优势
一、组织优势
二、技术优势
涉及成果来源及知识产权情况、已完成的研究开发工作及中试情况和鉴定年限、技术或工艺特点
以及与现有技术或工艺比较所具有的优势、该项技术的突破对行业技术进步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等。
三、市场优势
四、模式优势
五、其他优势
第四部分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产品规划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产品产能规划方案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产品工艺规划方案
(一)工艺设备选型
(二)工艺先进性说明
(三)工艺流程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产品营销规划方案
(一)营销战略规划
(二)营销模式
(三)促销策略
第五部分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规划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地理位置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自然情况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资源情况
(四)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经济情况
(五)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地人口情况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土建总规
(一)项目厂址及厂房建设
(二)土建总图布置
(三)场内外运输
(四)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
(五)项目土建及配套工程造价
(六)项目其他辅助工程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环境保护方案
四、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节能方案方案
五、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消防方案
六、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建设生产劳动安全方案
七、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节能措施、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等;其中节能分析 章节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19] 2787号)要求进行编写。
第六部分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情况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组织
(一)组织形式
(二)工作制度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劳动定员和人员培训
(一)劳动定员
(二)年总工资和职工年平均工资估算
(三)人员培训及费用估算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实施的各阶段
(一)建立项目实施管理机构
(二)资金筹集安排
(三)技术获得与转让
(四)勘察设计和设备订货
(五)施工准备
(六)施工和生产准备
(七)竣工验收
四、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实施进度表
第七部分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财务评价分析
一、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
二、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资金筹措
一个建设项目所需要的投资资金,可以从多个来源渠道获得。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资金筹措工作是根据对建设项目固定资产投资估算和流动资金估算的结果,研究落实资金的来源渠道和筹措方式从中选择条件优惠的资金。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对每一种来源渠道的资金及其筹措方式逐一论述。 并附有必要的计算表格和附件。可行性研究中,应对下列内容加以说明:
(一)资金来源
(二)项目筹资方案
三、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投资使用计划
(一)投资使用计划
(二)借款偿还计划
四、项目财务评价说明&财务测算假定
(一)计算依据及相关说明
(二)项目测算基本设定
五、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总成本费用估算
(一)直接成本
(二)工资及福利费用
(三)折旧及摊销
(四)工资及福利费用
(五)修理费
(六)财务费用
(七)其他费用
(八)财务费用
(九)总成本费用
六、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一)销售收入
(二)销售税金及附加
(三)增值税
(四)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
七、损益及利润分配估算
八、现金流估算
(一)项目投资现金流估算
(二)项目资本金现金流估算
九、不确定性分析
在对建设项目进行评价时,所采用的数据多数来自预测和估算。由于资料和信息的有限性,将来的实际情况可能与此有出入,这对项目投资决策会带来风险。为避免或尽可能减少风险,就要分析不确定性因素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以确定项目的可靠性,这就是不确定性分析。根据分析内容和侧重面不同,不确定性分析可分为盈亏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和概率分析。在可行性研究中,一般要进行的盈亏平衡平分析、敏感性分配和概率分析,可视项目情况而定。
(一)盈亏平衡分析
(二)敏感性分析
第八部分 医院信息化管理建设项目财务效益、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
一、财务效益评价
内部收益率、投资利润率、投资回收期、贷款偿还期等指标的计算和评估。
二、经济效益评价
(一)经济费用效益或费用效果分析
(二)行业影响分析
(三)区域经济影响分析
(四)宏观经济影响分析
三、社会效益评价
(一)社会影响效果分析
(二)社会适应性分析
(三)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
第九部分 资金申请报告附件
企业营业执照
企业经营状况相关文件(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
银行出具的贷款承诺(省级分行以上)文件或已签订的贷款协议或合同;
地方、部门配套资金及其它资金来源证明文件;
技术来源及技术先进性的有关证明文件;
环境保护部门出具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意见;
节能、土地、规划等必要文件;
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在有效期内且未满两年);
已开工项目需提供投资完成、工程进度以及生产情况证明材料;
项目单位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内容和附属文件真实性负责的声明。
【第3篇】企业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
信息化是20世纪末期以来,中文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概念之一,在英文一般对应“informatization”或“informatisation”。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企业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 ,欢迎阅读。
摘要:企业的信息化只停留在表面,重硬轻软、重建轻管,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功能需求和效率提升问题,但从长远来看,缺乏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
关键字:信息化
我国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通过对我市的十余家大型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步加快,企业也逐渐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高效率,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为企业带来了举足轻重的回报,很多中小型企业也在试图尝试信息化管理,逐步加大对信息化的投资。信息技术的发展也有了突破性进展,信息技术与管理的结合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我国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管理模式落后,重硬轻软、重建轻管
信息系统是以人为核心的综合性人机系统,它的运行基础是科学的、先进的管理模式,然而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停留在传统的经验管理阶段,信息系统上马后并没有发挥其最大效能,很多功能无法实现无法运用,可以用计算机完成的工作很多都还在手工完成。高资金投入的信息系统没有给企业带来相应的回报。
许多企业信息化建设中还存在明显的“重硬轻软”现象,主要表现为不少单位重视对硬件设备的投资却忽视软件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更多的单位将信息化建设简单地理解为软硬件系统的构建,而忽视了信息的收集、整理与利用这一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致使耗费巨资构建的系统形同虚设。
2、需求不明确,求全求大
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一哄而上的混乱局面,许多企业建设目的不明确,对通过信息化到底能给企业带来什么样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标不明确,只是为了信息化而进行信息化,以企业信息化门户网站为例, 很多企业都在积极兴建本企业的门户网站,但是绝大多数企业网站起到的作用仅仅是停留在媒体的简单扩充上,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深层的挖掘,也不知道目标客户是谁,通过网站的建立能给企业或客户带来什么样的价值增值,网站也不能反映出企业的形象,功能简陋,用户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信息,用户的咨询也常常得不到回复,甚至有些网站自成立之后相当长的时间都没有更新, 始终只提供主页,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形同虚设。尤其是电子商务的运用上还非常落后。
3、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匮乏
由于企业信息化是由软件公司或设备供应商推动的,企业缺乏信息管理专有人才,对信息化的实施手段和方法、信息技术等知识又缺乏足够的了解,难以清晰地描述企业需求,由此产生双方的配合难以默契,造成开发盲目。也正因为企业对信息化没有明确的认识,导致很多企业盲目夸大信息化的作用,将经营管理变革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建设mis、办公自动化、erp、crm、scm等系统上,认为只要建设起了这些先进的业务处理系统,就可以大大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而不考虑自身情况,不考虑其实用性、可靠性以及局限性等问题,忽视了对本单位内部有关信息的收集、整理、转化与利用等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结果导致辛辛苦苦建设起来的信息系统因信息的管理跟不上而不能发挥作用。
4、推行不坚决,虎头蛇尾,同时维护成本又很高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必须根据单位运作状况随时加以维护与更新。有些企业在实施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系统建设告一段落后就不再花费心思对其进行维护与管理,导致许多单位的系统中存放的始终是过时的信息,基本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促进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最初投资的考虑,很多老的业务系统缺乏友好的维护接口,维护成本又极高。而且很多小系统是在支撑平台上直接构建业务系统。这使得业务需求发生改变或需要升级时,因为业务系统与支撑系统之间的软硬件过度耦合。而使得升级改造困难重重。这种低层次的软件开发模式,使业务的开发,维护和扩展变得复杂而艰难,很多时候陷入了充之可惜,留之无用的境地。
5、信息化建设缺乏统筹考虑
企业的信息化只在某一阶段为企业生产管理应用,虽然能够解决一时的功能需求和效率提升问题,但从长远来看,缺乏整体的信息化建设规划,这样的各自为政。最终导致了不能以企业全局性运营进行战略性思考,不能将企业各层面的管控纳入统一的平台中。不能通过统一的信息化规划和建设来提升企业整体运营能力。
6、数据信息不能被汇总和分析
各个业务子系统均包括一套独立的平台框架和设备,数据信息独立存储,这
些经营数据、财务帐务数据、人力资源数据、生产数据等等都保存在各自的系统中,这些数据仅仅是被简单的在本系统内进行汇总和分析,而不能被汇集到统一的数据库中被多层面充分分析和利用,不能进行深度的数据挖掘,在管理和决策起到应有的作用。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这将最终成为企业发展的巨大瓶颈。
总之,由于对企业信息化的目标不明确,管理理念跟不上,业务流程不配套,同时又缺乏专人负责,在这种盲目的状态下,导致对企业信息化推行受阻,甚至有时候会出现企业实行了信息化后不仅没有提高企业的运做效率,反而由于培训不够增加了员工操作的复杂性导致效率低下。形成巨大的浪费。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除技术因素外,更主要的因素是能不能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同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企业信息化建设与其说是技术问题还不如说是管理问题。管理的不科学、流程的随意性是导致信息化建设失败的原因,到目前为止,中国的企业界,无论是企业的最高领导,还是销售、财务等业务部门,只是片面地认识到信息系统是他们改变管理模式的一种手段,仅仅是把信息系统当成节省时间、节约劳动成本的自动化工具,不能从企业全局和长远发展出发,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建设。
通过调查发现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多,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首先要明确信息化建设的目的,分析自己的需求,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和今后发展目标,对信息系统进行统筹规划,同时企业要培养和引进信息管理专有人才,成立专门机构——信息管理中心, 由专人负责。另外流程重组应与信息化同步,企业要认识到业务流程的改造,才是信息化的核心。信息化的本质就是借助技术设备和软件实现企业流程的重组和再造,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管理和生产效率,最终提高企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目的。所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一定要和企业的业务流程重组相结合。
【第4篇】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
信息化管理是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它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本文就来分享信息化管理调研报告,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一、调研基本要求
(一)总体思路
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掌握社会现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状况,了解社会未来三年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及培养要求;同时也为了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教学进行指导,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目前社会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需要,根据我院安排,信息工程系开展了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调研,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需求、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二)调研内容
1.了解与本专业培养目标吻合的相关行业、企业的现状、用人需求及教学建议;
2.了解学生所从事的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及岗位技能标准(包括工作职责);
3.了解毕业生或实习生的工作状况(包括考勤、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的适应性等);
(三)调研方式
1.问卷调查
2.电话访谈
3.文献、网站评阅
4.现场调研
5.专题调研
(四)调研范围
1.国家级、省级、县级行业协会
2.区域内对口企业
3.区域内相关产品销售市场
4.省内各市人才交流中心
5.省内(外)同类院校
(五)调研对象
1.行业专家、行业协会及管理部门相关人员
2.相关企业负责人、总工程师及部门主管、检测与认证机构相关人员
3.相关企业的车间主任、技术人员、工段长、操作工,相关产品市场销售人员
4.专业历届毕业生与在校生
5.用人单位企业负责人、人事主管、车间主任等
6.同类专业同行
二、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一)人才需求的宏观背景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并确定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新理念,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和行动,包括,“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一带一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工业转型升级规划(-)》、《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等。
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新形势,为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培育技术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从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开始,到召开全国职教会,以及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国职业教育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基本确立 。
潍坊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加宽建设数字潍坊,加快信息化在现代产业体系中的应用,实施企业信息化示范工程。
(二)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从全国范围来看,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在飞速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也在逐年上升。大量传统企业在不断加快信息化建设的进程,“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这是我国已经确定的长远战略发展目标,而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短缺成为阻碍信息化建设发展的瓶颈。
山东省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的总目标,以“互联网+”发展为抓手,坚持“四化”同步协调发展,坚持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大力实施创新驱动,致力融合应用,着力激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突破新技术、研发新产品,开发新服务、创造新业态,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省内经济社会全面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和山东省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发展,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而越来越大。当前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的社会需求总量在计算机行业排名靠前,据不完全统计全国每年大约需求100万各种类型的专业毕业生,其中高职院校毕业生主要从事信息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信息系统软硬件平台维护等岗位的一线基础工作,特别优秀的可以从事一些开发研究工作。
单就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从全省范围看,,统计内信息技术服务企业3093家,从业人员31万人,实现软件服务收入3088亿元,同比增长30.4%,高于全国平均增速9.5个百分点。预计到,信息技术服务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200家,从业人员35万人,软件服务收入超过4000亿元,年均增长20%左右;到,规模以上企业达到3500家,从业人员40万人,软件服务收入超过6000亿元。
(三)企业用人的素质与能力要求
企业对素质、能力的需要程度是制定指导方案的重要依据,信息技术类企业和互联网电商类企业选择素质要求和能力要求的“非常需要”、“需要”项如下:
1. 信息技术类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2. 互联网电商类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
3. 信息技术类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4. 互联网电商类企业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
(四)专业人才需求调查
目前,我国计算机市场的主体仍然是行业应用市场,在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战略的指导下,行业应用市场总体上保持稳定的增长,但行业间需求不一,增长各异。国家信息化进程涉及到各行各业。企事业单位信息系统的建设与运行,是目前和今后采购、应用计算机产品的主流需求,这些用人单位需要大批计算机信息管理人才。
我省采取分类推进工业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方式,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对中、小微企业,着重引导企业利用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信息化基础应用和推进信息技术综合集成应用。中、小微企业对信息系统应用、实施与维护人才需求量越来越大。
在信息技术服务业转型升级上培育壮大电子商务新兴业态是重点任务之一,着重发展立足实体经济的自主电子商务平台。着力推动企业通过网络化制造系统和网络商业生态服务支撑体系,实现产品设计、采购、制造、销售、管理等生产经营各环节的企业间信息化协同创新,打造网络化新型企业创新集群。互联网商务平台建设与运营应成为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的重点发展方向。
从潍坊的现状看,信息化在潍坊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主要是缺乏足够数量和质量的懂计算机知识的工人和技术人员,特别是既懂业务流程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的骨干人才比较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信息建设的质量和速度。
(五)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反馈
说明:本专业为新上专业,目前没有毕业生。
三、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分析
(一)就业岗位分析
(二)岗位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三)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面向计算机产业(公司),制造业(企业)和国家机关等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房、计算机室及办公计算机岗位,培养掌握计算机信息管理的基础知识与职业技能,具有信息统计分析与处理、信息系统实施与维护、软硬件系统组装与维护、数据库、网络、网站运行维护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等方面的能力,能在社会各组织中从事计算机信息管理和服务类岗位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四、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方案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建议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向的调整
面向企业信息化的整个产业链培养人才。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职业方向的拓展,随着信息化产业的发展,面向企业培养的人才定位在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上。
(二) 改进和完善现有课程设置
根据人才需求的市场调研的实际情况,面对社会发展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进行项目化课程设计时,加大项目化教学的力度。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按工作岗位设置模块化课程,形成新的课程结构,做到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专业理论为专业能力服务,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同步,课堂讲授与操作练习同步,构建项目课程体系。
(三)教学内容突出职业技能的培养
课程教学内容的设计必须按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实践工作岗位设置教学模块。在每个模块的教学中,应尽可能以岗位实际项目作为教材,以实践操作为教学的主体内容,根据具体操作需要安排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在教学活动中将其同步传授给学生。
(四)建设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与项目教材改革制度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从长远发展出发,学校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购买相关设备,为实践教学提供物质条件。根据科技进步的要求注重更新实验教学内容,提倡实验教学与科研课题相结合,创造条件使学生较早地参与科学研究和创新活动。要建立和完善校内外实习基地,鼓励学生参加必要的社会实践。
学校教师加大力度,编写适合教学的项目化教材。
(五)大力培养实践教师队伍
项目化教学对指导教师的要求比较高,要求实践指导教师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丰富的实践操作经验。加大教师下企业锻炼的力度,增强教师的实战经验。要求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社会声誉高、充满活力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六)改革教学方法与评价体系
在教学方法改革方面要求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融“教、学、做”为一体,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情景教学等教学方法,教学规范,考核方式灵活多样、恰当,强化学生能力的培养。突出职业能力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理论实践教学交融并进,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注重职业情景的创设,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教师必须重视实践,更新观念,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考核方式以学生岗位能力、实际工作过程技能、作品完成效果、学习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制作效果、团队协作能力、职业道德能力、自我纪律约束为依据,进行综合评价。
1.“工作岗位性”评价
学习中的实训过程当作对实训的成绩评价。计算机信息管理专业岗位对从业人员具有特定要求,专业性是其工作的一大特性,学习过程中本岗位技能的熟练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评价项目。
2.“工作过程性”评价
工作过程学生能积极参与,培养团队协作的方式使学生乐学,好学,学习有目的性,在工作过程中有收获,享受制作提升技能又学到专业知识的全新教学方式。由学生自评、教师评价、成员互评形成。
3.“工作效果性”评价
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完成了基础知识学习,通过工作岗位模拟,拓展知识面,团队协作完成作品创作,提升了知识实际运用能力,以完成时间、工作情况为评价依据。
4.“工作系统性”评价
学生在完成专业学习过程中循序渐进的掌握了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在体验课程的学习中逐渐了解面向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巧,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渐增加对岗位需求的了解,通过岗位模拟,应用软件学习,职业能力培养,把学生逐渐培养成为专业能力强、适应相应工作岗位的“企业人”。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信息化管理预算报告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