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YWZHOU时间:2023-07-07 09:13:19)

【编辑】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精品多篇】

作者简介: 篇一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

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1400首诗词流传至今。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杜甫与杜牧是远房宗亲同为晋朝灭孙吴的大将杜预之后裔杜甫为杜预二十世孙。

《江畔独步寻花》赏析: 篇二

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王昌龄《春宫曲》),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公元760年(上元元年)杜甫定居成都西郊草堂,在饱经离乱之后,开始有了安身的处所,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他独自沿江畔散步,情随景生,一连成诗七首。

赏析 篇三

第六首写寻花到了黄四娘家。这首诗记叙在黄四娘家赏花时的场面和感触,描写草堂周围烂漫的春光,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和适意之怀。春花之美、人与自然的亲切和谐,都跃然纸上。首句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是上句“满”字的具体化。“压枝低”,描绘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宛如历历在目。“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第三句写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妍。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

“时时”,则不是偶尔一见,有这二字,就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这就是末句的意境。“娇”字写出莺声轻软的特点。“自在”不仅是娇莺姿态的客观写照,也传出它给作者心理上的。愉快轻松的感觉。诗在莺歌“恰恰”声中结束,饶有余韵。此诗写的是赏景,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像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如“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门前溪水流”(常建《三日寻李九庄》),“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这些景都显得“清丽”;而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其次,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

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转。“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维妙维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天然浑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增添不少感染力。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既是出于音韵上的需要,同时又在语意上强调了它们,使含义更易体味出来,句法也显得新颖多变。

最后一首:“不是爱花即欲死”。痛快干脆,毫不藏伏。杜甫惯于一拚到底,常用狠语,如“语不惊人死不休”,即是如此。他又写道:“只恐花尽老相催。”怕的是花谢人老。下两句则是写景,写花枝之易落,花蕊的慢开,景中寓借花之深情,以对句出之,更是加倍写法,而又密不透风,情深语细。

鉴赏 篇四

这组诗共七首,作于离乱之后诗人居住在成都草堂时。这里选其第六首。

春风送暖,百花争艳。诗人独自在江畔漫步。

在去往黄四娘家的小径两旁,姹紫嫣红。诗人徜徉在花的海洋中,弥望的是奇花异卉;闻到的是浓馥花香。接着,描写的是大小各异、色彩不同的花枝上,映出众多花朵。“千朵万朵”已使人有数不尽之感,但还不能写出花的质感和重量,而“压枝低”却形象出逼真地写出花的质和量。读者仿佛看到万朵硕大的花团盛开在枝叶中。微风吹来,枝条在微微颤动,似乎不胜花重,压”、“低”两字不但写出花朵的多而大,同时从静态中写出微微的动态,更赋予花枝以感情,引发读者的广泛联想。

“留连戏蝶”应是“戏蝶留连”的倒装,戏蕊彩蝶在花丛中留连忘返,不时在花间翩翩起舞。如果说上两句还是描绘花朵静态的妩媚,那么此句则写出戏蝶动态的舞姿。这里的“戏”和“舞”都用了拟人之法,写出了众多彩蝶忽上忽下,时左时右,乍停乍飞,搧动翅膀的优美舞姿。此时作者已把艳丽的花丛作为背景,而将目光集中在翩然起舞的彩蝶上,由静过渡到动,更加深化了春色那欲滴的`意境。正当诗人也“留连”于花蝶艳舞之中时,耳边又传来黄莺娇嫩的啼声。至此,诗人便把视觉、嗅觉、听觉等感受写全,从多方面抒写春意。“恰恰”两字固然照顾和上句“时时”的对仗,但这两字也贴切地写出诗人对此时意境的切身感受。当诗人从视觉、嗅觉感知外界自然的色艳、形美,花香、蝶舞等多种景色时,——恰在此时,从听觉又感知了娇莺自由自在的啼叫,这令诗人也令读者陶醉在这一幅大自然的美景中。

全诗从静态写到花朵压枝的微颤,再写到彩蝶飞舞的动态,从形、色、味等视觉、嗅觉写到声音的感觉,调动读者的各种感觉器官,感受自然美景,使人的心灵受到美的陶冶。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诗词鉴赏 篇五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诗人以一倚字,就将自己与大好春光融合为一,达到寓情于景,以景寄情的完美境界。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赏析

此诗作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当时 ,杜甫定居于成都草堂,生活稍稍安定。但年逾半百,垂垂老矣。感慨之情,溢于言表。每每独步寻幽,消遣世虑。此诗虽题为寻花 ,实为遣愁散闷 ,因而隐藏着悲的情调。诗人共作7首《江畔独步寻花》,这里所选的一首,是七绝句中的第五首。它所突出表现的是桃花之美和诗人爱花、赏花的审美心理。首先,诗人勾勒出一幅美妙的风景画,高耸的黄师塔,巍然屹立着;流动的江水,从塔前东流而去,构成了有纵有横的几何图。塔,是静止的;江,是流动的。画面有动有静,与巨大的几何形相映衬 ,给人以壮美的感受。塔前、水东,标明了方位,这就为下句的风景描绘 ,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中,黄师塔前 句 ,在制造氛围方面,尤为重要。陆游在《老学庵笔记》中说道:蜀人呼僧为师,葬所为塔,乃悟少陵; 黄师塔前句 。僧亡塔在,崇敬之余,夹杂着几分悲怆之情。

然而诗人毕竟在寻春,风和日丽,春光怡人,不觉困倦 ,且倚微风,以寄雅怀。

下两句着力写桃花。在诗人笔下,桃花一簇,深浅放红,然主人已逝,唯有寂寞相随耳。若诗人不寻花至此,则无人赏识。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这与七绝句的'总调子是合拍的。但此诗重点毕竟是写爱花 ,故也萦绕着喜的气氛。可爱深红爱浅红句,用了两个爱字,两个红字,表现诗人对花之美的欣悦,并以反问的语气作结,不仅饶有兴味,而且由己及人,这就扩大了审美的范围,强化了美感。杨伦评道:绮语令人欲死,叠用爱字有致(《 杜诗镜铨 》卷八),可谓肯綮。明王右仲也说 :其五:春光懒困倚微风,似不可解,而于恼怕之外,别有领略,妙甚。桃花无主,可爱者深红耶?浅红耶?任人自择而已 。(《杜臆》卷之四)如果说七绝句前四首是在分别描写恼花、怕春、报春、怜花而流露出悲愁的情怀的话,那么,此首(其五)却表达出爱花 、赏花时的喜悦之情。如此由悲入喜的描写,造成了节奏的起伏变化,给人以新奇的美感。这种喜悦之情 ,并未戛然作结,而是自然而然地向后延伸;以致在下一首,达到了最高潮。如果缺少了它,就缺少一个必要的情感过渡,而显得美中不足。

《江畔独步寻花 》原文及翻译赏析 篇六

江畔独步寻花 唐朝 杜甫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江畔独步寻花》译文

黄师塔前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困倦,只想倚着春风小憩。

一株无主的桃花开得正盛,究竟是爱深红还是更爱浅红呢?

《江畔独步寻花》译文二

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我倚着和煦的春风缓步前行。

一丛丛盛开的桃花好像没人经管,你喜欢深红色,还是浅红色的桃花?

《江畔独步寻花》注释

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独步:独自散步。

塔:墓地。

一簇:一丛,无主--没有主人。

《江畔独步寻花》赏析

诗题为独步寻花,组诗的第五首则写到黄师塔前看花。“黄师塔前江水东”,写具体的地点。“春光懒困倚微风”则写自己的倦态,春暖人易懒倦,所以倚风小息。但这为的是更好地看花,看那“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这里叠用爱字,爱深红,爱浅红,爱这爱那,应接不暇,但又是紧跟着“开无主”三字来的。“开无主”就是自由自在地开,尽量地开,大开特开,所以下句承接起来更显出绚烂绮丽,诗也如锦似绣。

《江畔独步寻花》创作背景

这组诗作于杜甫定居成都草堂之后,公元761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或公元762年(唐代宗宝应元年)春。上元元年(760年)杜甫在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第二年春暖花开时节,他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写下了《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这一组诗。这是其中一首。

译文 篇七

黄四娘家的周围的小路上开满了缤纷的鲜花,千朵万朵,压得枝条都低弯下了身。嬉闹的彩蝶恋恋不舍地盘旋飞舞,自由自在的娇媚黄莺叫声和谐动听,美妙无比。

江畔独步寻花 篇八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诗文解释】

1、黄四娘家的花儿拥满了小径,一团团一簇簇压弯了枝条。游戏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自在的黄莺不时发出婉转的鸣叫。

2、黄四娘家的小路上开满了鲜花,千朵万朵压垂了枝条。嬉戏彩蝶在花间恋恋不舍不停地飞舞,自在娇媚的黄莺发出恰恰的啼叫声。

【词语解释】

蹊:小路。

恰恰:频频,不断。

独步:一个人散步或走路。

蹊(xī):小路。

娇:可爱的。

留连:即留恋,舍不得离去。本诗句用来形容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恋恋不舍的样子。“留连”是个“联绵词”。构成联绵词的两个字仅仅是这个词读音的记录,而与词义无关,所以一个联绵词可能有几种不同的书写形式,如“留连”也写作“流连”,词的意义仍然一样。

名句: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①黄四娘:唐代尊称妇女为娘子。 ②蹊:小路。

这两句是说,去黄四娘家的路上,满是鲜花;花色秾丽,繁花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景色历历在目,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压”、“低”二字用得十分准确、生动。

【诗文赏析】

春意盎然,风光无限,流连在花丛中的诗人被眼前的繁花与彩蝶深深陶醉了。诗人在饱受离乱之苦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安居之所,又恰逢这春光美景,怎能不为之心旷神怡呢?

全诗色彩绚丽,描绘刻画细腻生动。声韵及用字遣词不拘常法,尤其是双声叠韵词的运用更为巧妙,充分表达了看花人陶醉于美景中的惊喜之情。

这是一首别具情趣的写景小诗。小路上花团锦簇,长满花朵的枝条被压得低垂下来,花瓣之上是流连忘返的彩蝶,它们围绕着花枝翩翩起舞。从这里,我们嗅到了浓郁的花香。花旁的小路上,有清脆啼鸣的黄莺,它们活泼自在的神态,给人一种轻松愉悦的感觉。诗人用“时时”、“恰恰”这些极富韵律的字眼,使得全幅明丽纷繁的画面充满了动感,也使得诗歌有着更明快、更流利的节奏。全诗语言充满了口语化色彩。读起来令人感到非常亲切,而诗人在春天所感受到的由衷的快乐跃然纸上。

首句“黄四娘家花满蹊”,点明寻花的'地点是在“黄四娘家”的小路上。“蹊”是小路。“花满蹊”是说繁花将小路都盖住了,连成片了。此句以人名入诗,生活情趣较浓、颇有民歌味。次句“千朵万朵压枝低”。“千朵万朵”形容数量之多。“压枝低”中的“压”和“低”两个字用得十分贴切、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花密密层层,又大又多,沉甸甸地把枝条都压弯了。第三句“留连戏蝶时时舞”。“留连”是形容蝴蝶飞来飞去舍不得离开的样子。花枝上彩蝶蹁跹,因恋花而“留连”不去,暗示出花的芬芳鲜艳。花可爱,蝶的舞姿亦可爱,不免使漫步的人也“留连”起来。这句从侧面写出春花的鲜艳芬芳。其实诗人也被万紫千红的春花所吸引而流连忘返。但他也许并未停步,而是继续前行,因为风光无限,美景尚多。第四句“自在娇莺恰恰啼”。“娇”是形容莺歌柔美圆润。“恰恰啼”是说正当诗人赏花时,正在赏心悦目之际,恰巧传来一串黄莺动听的歌声,将沉醉花丛的诗人唤醒。只因为诗人内心欢愉,所以想当然地认为黄莺是特意为自己歌唱。这与上句说彩蝶留连春花一样,都是移情于物的手法。由于诗人成功地运用了这一手法,使物我交融,情景相生。这类题材,盛唐绝句中屡见不鲜。但象此诗这样刻画十分细微,色彩异常秾丽的,则不多见。杜甫在“花满蹊”后,再加“千朵万朵”,更添蝶舞莺歌,景色就秾丽了。这种写法,可谓前无古人。

盛唐人很讲究诗句声调的和谐。他们的绝句往往能被诸管弦,因而很讲协律。杜甫的绝句不为歌唱而作,纯属诵诗,因而常常出现拗句。如此诗“千朵万朵压枝低”句,按律第二字当平而用仄。但这种“拗”决不是对音律的任意破坏,“千朵万朵”的复叠,便具有一种口语美。而“千朵”的“朵”与上句相同位置的“四”字,虽同属仄声,但彼此有上、去声之别,声调上仍具有变化。诗人也并非不重视诗歌的音乐美。这表现在三、四两句双声词、象声词与叠字的运用。“留连”、“自在”均为双声词,如贯珠相联,音调宛啭。“恰恰”为象声词,形容娇莺的叫声,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听觉形象。“时时”、“恰恰”为叠字,即使上下两句形成对仗,又使语意更强,更生动,更能表达诗人迷恋在花、蝶之中,忽又被莺声唤醒的刹那间的快意。这两句除却“舞”、“莺”二字,均为舌齿音,这一连串舌齿音的运用造成一种喁喁自语的语感,惟妙惟肖地状出看花人为美景陶醉、惊喜不已的感受。声音的效用极有助于心情的表达。

在句法上,盛唐诗句多浑然天成,杜甫则与之异趣。比如“对结”(后联骈偶)乃初唐绝句格调,盛唐绝句已少见,因为这种结尾很难做到神完气足。杜甫却因难见巧,如此诗后联既对仗工稳,又饶有余韵,使人感到用得恰到好处:在赏心悦目之际,听到莺歌“恰恰”,不是更使人陶然神往么?此外,这两句按习惯文法应作:戏蝶留连时时舞,娇莺自在恰恰啼。把“留连”、“自在”提到句首。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7322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精品多篇】.doc》
江畔独步寻花古诗【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