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haiwei时间:2023-07-08 08:18:31)

[编辑]《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精品多篇】

《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篇一

《五柳先生传》学案 教师寄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疏通文义。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3、品味作品质朴、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

4、体会作者那种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

学习重点:

1、疏通文意,积累文言词语。

2、了解人物形象,把握其性格志趣及精神风貌。

学习难点:

1、通过探究《五柳先生传》是不是陶渊明的自传来把握人物性格及精神。

2、体会课文中“不”字的妙处。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回顾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归园田居》(其三)

2、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陶渊明 “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

3、学生结合上述作品,谈谈对陶渊明的认识。

二、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找出生字并注音。

嗜(  )   辄(  )    箪(  )   黔(  )

汲(  )   俦(  )    觞(  )   欤(  )

2、学生自主阅读,疏通文义,提出疑问,相互交流。

①亦不详其姓字(  )  ②因以为号焉(  ) ③不求甚解(  )

④造饮辄尽(  ) ⑤环堵萧然(  ) ⑥箪瓢屡空,晏如也(   )

⑦不戚戚于贫贱(   ) ⑧不汲汲于富贵(   )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五柳先生”之号是如何得来的?

2、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3.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4、应如何理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的含义?

四、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他的志趣与性格有什么联系?如何理解他的“好读书,不求甚解”? “嗜酒”说明了什么? 为什么“常著文章自娱”?

2.“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3.“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4、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五、与作者对话,走进一种境界。

1、讨论一下《五柳先生传》是不是作者的自传?

2、你认为五柳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评价

六、拓展迁移

(一)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七、达标测试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①每有会意:                         ②造饮辄尽:

③环堵萧然:                         ④晏如也:

⑤不戚戚于贫贱:                     ⑥不汲汲于富贵:

2、翻译

(1)好读书,不求甚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 其言兹若人之诗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

3、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4、选出理解有误的一项 ( )

a.本文是陶渊明托名的自传,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作者的自画像。

b.文章主要讲述了作者(自己)读书、饮酒、写文章的三大志趣。

c.文章在写作上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突出了其高洁的志趣和人格,使笔调诙谐。

d.文章最后两句设问的话是赞语的实质,与“不慕名利”想照应,体现了先生的特点和优点。

5、阅读文段做题。

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②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不同于其它项的是(      )。(2分)

a.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d.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3).文章叙述了五柳先生有两个主要的爱好: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程度。(2分)

(4).陶渊明通过写五柳先生的“醉”,反映了他自己怎样的内心世界?(2分)

(5).有人说:“当今社会,经济地位决定一个人的生存质量,陶渊明的理想追求早已与时代格格不入了。”对此你是怎么看的?(2分)

答案 :达标测试:5、阅读。

(1)、a

(2)、房屋四周的墙壁空空的,房子挡不住寒风和太阳。

不为贫贱而忧虑不安,不急于追求荣华富贵。

(3)、好读书  欣然忘食    性嗜酒    期在必醉

(4)、仕途失意,内心痛苦,也是一种消极的反抗。

(5)、示例:物质固然重要,但不能取代一切。 陶渊明不慕荣利,洁身自好的思想值得肯定。

23、《马说》学案

岳家庄初级中学     李因霞

教师寄语:只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持之以恒,就能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课文内容。

2、理解作者的思想,了解托物寓意的写法,领会文章的寓意。

3.培养振兴民族,奋发有为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短文《马说》所阐明的深刻道理。

2.了解托物寓意,以事喻理的议论方法。

学习过程

一、读顺读懂课文,积累字词。

1、注音:

祗(    ) 骈(    )尽粟(    )一石(    ) 槽枥(    )

2、解释字词

祗:            一食:             虽:            且:                    等:            安:               材:             通:                   外见:          策之:             执策:

3、翻译句子 (结合课下注释和资料)

(1)不以千里称也

(2)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3)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4、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文章一开头,作者是如何阐述“伯乐”与“千里马”之间的关系的?

2.没有遇见“伯乐”,“千里马”会有怎样悲惨的遭遇呢?

3.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4、对于“千里马”的遭遇作者有什么态度?

三、细读课文,合作探究。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

2.首句在文中起何作用?

3.文章连用了十一个“不”字,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4.文中千里马指的是什么? 你觉得作者是仅仅在替千里马鸣不平吗?伯乐指的是什么?

四、理解主旨,走进更深境界。

1.韩愈写这篇文章的意图是什么?哪句话体现了他的意图可充当主旨句?文章用了什么写法?

2、韩愈虽因怀才不遇而愤懑不平,但他并不心灰意冷。虽然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行径进行了揭露和控诉,但仍对他们寄以希望。请同学思考一下,在封建社会里,韩愈的愿望是否能实现?

五、拓展延伸

1、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你如何看待当代社会千里马与伯乐的关系?

2、联系当今社会,谈一谈我们应树立怎样的人才观?

六、达标测试:

1、找出通假字

(1)才美不外见。

(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3)食之而不能尽其材。

(4)其真无马邪?

(5)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2.解释下列各组中加点的字。

(1)一食或尽粟一石(    )       食之不能尽其才(    )

(2)执策而临之(     )          策之不以其道(    )

(3)其真无马也(    )           其真不知马也(    )

3、下列句式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马之千里  b、尽粟一石  c、祗辱于奴隶人之手d、策之不以其道

4、课内精读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 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

c.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2).   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译成现代汉语。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达标测试:4、阅读题

( 1)、c

(2).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策之以其道,食之能尽其才,鸣之能通其意。

(4).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   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24、《送东阳马生序》学案

岳家庄初级中学     李因霞

教师寄语: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

学习目标:

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文章的内容。

2、体会文章中对比手法的运用,把握主题。

3、学习古人“勤且艰”的好学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求学态度,培养正确的苦乐观。

重难点:

1.学习作者勤勉学习,不怕吃苦的品格。

2. 抓住本文的对比手法,领会文章内容,体会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学习过程

一、开阔视野

我国古代文化中刻苦求学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 1、囊萤映雪

* 2、悬梁刺股:《战国策?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

* 3、凿壁偷光:又作穿壁引光。《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 4、画荻教子:《宋史欧阳修传》:“(修)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获画地学书。

二、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注音

嗜(   )    叱咄(   )  箧(   )    缊(   )

媵人(   )  容臭(   )  烨然(   )  衾(   )

2、《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作者﹏﹏﹏﹏﹏(朝代)﹏﹏,字﹏﹏﹏﹏﹏﹏,号﹏﹏﹏﹏﹏﹏。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大意。

1、结合课文注释,自己翻译课文,把不能解决的字词及句子记录在下面。

字:

词:

句子:

2、文章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3、文章是如何写出自己学习时的困难条件的?请引用原文的关键词语或者句子回答。

4、与作者读书时相比,现今太学生的读书条件怎样?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自己刻苦求学的经历的?

2、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

四、走近作者,理解文章主旨。

1、作者写出了学习时极为艰苦的条件,目的是什么?

2、作者家贫嗜学,乐以忘忧,在老师面前毕恭毕敬,不敢出言。当代中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这种学习态度和从师尊师方式?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古人刻苦学习的故事?

2、通过学习本文你对学习条件的优劣是怎样看待的,结合课文与现实说说你对学习条件,主观努力与学习效果相互关系的看法

六、达标测试

(一)给下列句中的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天大寒,砚(   )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dài(    )。

2.或遇其叱(   )duō(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   )其欣悦,则又请焉。

3.负箧曳(   )xǐ(   )行深山巨谷中。

4.足肤jūn(   )裂而不知。

5.媵(   )人持汤沃(   )灌,以qīn(   )拥覆,久而乃和。

(二)解释句中的加点词

1.余幼时即嗜学                2.以是人多以一书假余

3.益慕圣贤之道                4.未尝稍降辞色

5.故余虽愚                    6.卒获有所闻

(三)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堂,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叵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   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走      (2)腰     (3)俟      (4)汤       (5)被

2.下列句中“/”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余幼时/即嗜学             b.益慕/圣贤/之道

c.无/鲜肥滋味之享           d.烨然/若神人

3.(翻译)用现代汉语写出画线句的意思。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乎自笔录,计日以还。

4.选文将同舍生的豪华穿戴和作者的___________________作对比,体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追求。

5.作者从哪三个方面来表现自已求学的艰难?

我的概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从作者的读书经历中悟出了哪些学习秘决?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你觉得“先达”对弟子“未尝稍降辞色”的态度可取吗?为什么?

我的看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宋濂无书读,天寒抄录;求师难,恭敬询问;生活苦,以学为乐。这乐中求学的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请结合实际,谈谈认识。

答案:达标测试:(三)、阅读题

1.(1)跑   (2)腰里系着(挂着,佩着)  (3)等待  (4)热水  (5)通“披”,穿

2.b

3.(1)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也因此能够看到各种各样的书。

(2)家里穷,没有办法得到书,就经常向有书的人家去借,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约定的日子按期归还。

4.缊袍蔽衣(粗袍破衣)   不畏生活艰难刻苦读书

5.幼年读书的艰难,成年从师的艰难。求学生活条件的艰难。

6.学习要勤奋,求师应诚心,求学须不断克服并战胜困难

7.①不可取,师生关系应该是民主平等关系,老师应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与学生平等交流,相互信任,共同成长。②可取,我认为“先达”的“未尝稍降辞色”,并非不尊重学生,而是一种更负责的尊重。因为只有“严师”,才能出“高徒”,出高素质的学生,同时,尊重师长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8.例:虽然我们现在的学习条件优越,远远超过宋濂,但刻苦学习的精神却比不上他,因此,应该向他学习,不在生活上攀比,专心致志,才能学有所成。

25、《诗词曲五首》学案

岳家庄初级中学     李因霞

教师寄语:徜徉于诗的海洋,感悟诗的意境。

学习目标:

1.背诵默写五首诗歌。

2.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陶冶情操,丰富文化积累。

重难点:

1. 理解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流程:

一、基础知识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

诗人。

2.《赤壁》作者﹏﹏﹏﹏,字﹏﹏﹏﹏,﹏﹏﹏﹏朝诗人,他与李商隐被称为“﹏﹏﹏﹏”。

3.《过零丁洋》作者﹏﹏﹏﹏,号﹏﹏﹏﹏,﹏﹏﹏﹏朝)文学家。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首联交代了什么?“凄凉地”和“弃置身”表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2.颔联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描写了怎样的现状?体会作者此时此刻的心情。

《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有什么含义?

2.“二乔”在诗歌中指代什么?这样写有什么意义?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过零丁洋》

1.颔联“风飘絮”“雨打萍”比喻什么?

2.颈联两个“惶恐”,两个“零丁”各有什么含义?

3.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了诗人怎样的气节?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水调歌头》

1.词前小序的作用是什么?

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什么含义?

3、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山坡羊 潼关怀古》

1.“如聚”“如怒”描写了怎样的形象?

2.为什么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3.这首曲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合作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颈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有什么含义?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境界?

四、拓展延伸

1、背诵《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联系全诗任选下面一句,加以赏析。

其一: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其二: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赏析:

2、诗歌是最高的语言艺术。诗歌常常用最精练的语言来展示世界的万千气象,形象而含蓄地抒发复杂的思想感情。本课我们要来学习的五首诗词曲都是名家作品,这些作品通过精练的语言都表达了怎样的内涵呢?(任选一首说一说)

五、达标测试

(一)填空。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

2.《赤壁》中以二乔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的重大影响的诗句是:

3.《过零丁洋》中最能体现文天祥崇高民族气节的两句话是:

4.《山坡羊  潼关怀古》中作者对以往历史所作的概括与评价的诗句是:                                                 。

5.《水调歌头》中表达了与亲人共赏人间美景的愿望的诗句是:                                                       。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____,字____,____人,__代诗人。“歌一曲”指的是____的《               》。《赤壁》作者____,__代诗人。《过零丁洋》选自《           》,作者____,字____,又字____,自号____,___,____人,____(朝代)诗人。《水调歌头》作者____,字____,自号____,______人,__代文学家, “水调歌头”四字,是____。《山坡羊潼关怀古》作者____,字____,号____,____人,__代散曲作家。“山坡羊”是____。

(二)阅读理解x kb1. com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反映了词人怎样的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段说说词中人在思考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不应有恨”,“恨”的意思是什么?“恨”的内容可能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咏月的诗句中,哪两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为什么?

①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②大漠沙如雪,燕山月如钩。

③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④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⑤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⑥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月亮的美称很多,你能说出几个(至少两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的词以豪放著称,你还能说出宋词中与豪放相并列的另一种风格吗?并举一两个作家。

答案

达标测试:(二)阅读理解

1.想到月宫中去又怕承受不住寒冷的矛盾心理。  2.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词中人可能想到了自己的仕途的坎坷,人生的失落,也可能在思念远方的亲人。  3.怨恨。“恨”的内容可能是亲人的离别、人生的孤独等等。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两句都有即使人各一方,但也能共享美好的月光的意思,这两句都表达了对人的美好的祝愿。  5.婵娟、玉兔、夜光、素娥、冰轮、玉蟾、顾兔、玉弓、玉桂、玉盘、玉钩、玉镜、冰镜、广寒宫、嫦娥等。    6.婉约  李清照  柳永

《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篇二

22.五柳先生传

教学目标

1.理解五柳先生的形象就是陶渊明的白画像,学习五柳先生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

2.体会本文朴素洗练的语言风格。

3.掌握文中的文言词汇。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人物的性格志趣和精神风貌,体会个性鲜明的写人方法。另外掌握与理解有关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

2.对下面两句话的理解:

(1)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2)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教学准备

1.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掌握生字的正确读音。

2.了解陶渊明的生平、思想。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中,以点拨为主,让学生多练习诵读。重点掌握与理解课文有关的词语,如“晏如、萧然、汲汲、戚戚”等。课文内容了解大意即可,不必逐字对译。有些句子如“曾不吝情去留”“其言兹若人之俦乎”等,只要了解整体意思即可,不宜过细。作者生平及时代背景不宜讲得过细。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本文多用否定句的写作特点。陶渊明不慕名利、率真自然、安贫乐道等鲜明的思想性格贯穿文章始终,教师可设计表格,引导学生从其性格、思想、爱好、生活、著文等各方面进行分析,通过讨论填出内容。这一练习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本课的写人方法,而且可以引导学生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东晋末年,社会黑暗,风气污浊,很多人不择手段地追名逐利,社会上充斥着虚伪与欺诈。陶渊明做过几任小官,因对统治阶级不满,辞去官职,归隐田园,过着俭朴的生活。他隐居农村后,自号“五柳先生”,亲身从事耕种,

和农民交朋友。这期间他除了写出许多歌颂优美的自然景色和淳朴的农村生活的诗以外。也写了些表现自己美好政治理想的作品。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桃花源记》,这节课我们学习他用史传笔法写的一篇自传《五柳先生传》。二、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情况。。  (幻灯片显示。)

给下列字注音:

嗜(shi4)  辄(zhe2)  吝(lin4)  褐(he4)

箪(dan1)  汲(ji2)    俦(chou2)觞(shang1)

2.全班齐读课文后,指名翻译课文大意。三、深入探究

1.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五柳先生的性格、生活和志趣?刻画了怎样的形象?

要点提示: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点出了五柳先生的隐者心境。这是他性格中最突出的地方。他有三大志趣。一是读书。“好读书,不求甚解”,展现了一个在读书中得到精神愉悦的五柳先生;二是饮酒。“性嗜酒,……期在必醉”,展示了一个率真放达的五柳先生;三是著文章。“常著文章自娱”“忘怀得失”,描述了一个自得其乐,淡泊名利的五柳先生。

通过这种种叙述,把一个虽处于贫困之中却悠闲自适的隐士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出来了,赞美了他安贫乐道的精神。

2.陶渊明“好读书”,为什么“不求甚解”呢?

要点提示:

这与他“不慕荣利”有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精神享受,所以“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他既不求名,也不追求利,只求精神上得到安慰,他的不求甚解是他率真自然性格的反映。

3.“赞”语中哪句话和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谈谈你对五柳先生“不慕荣利”的看法?

要点提示:

与“不慕荣利”相照应的句子是“不汲汲于富贵”。

对“不慕荣利”的看法,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只要言之成理即可,不要求固定的答案。

4.“赞”语与前文有什么联系?:  要点提示:

文后的“赞语”是作者仿照史家笔法加的评论性的文字。赞语的实质是两句话: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这正好与前面写到的“不慕荣利”相照应,突出了五柳先生最大的特点和优点。传赞一体,互为补充,使人物个性更为鲜明。

5.本文最大的特点是多用否定句,请从文中找出这些否定句,想一想多用否定句有什么作用?

要点提示: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人格的坚持。这样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人胜。四、总结全文

本文借五柳先生给自己写自传,从思想性格、爱好、生活状况等方面塑造了一位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形象,表现了自己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五、齐读课文六、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把课文译成现代汉语。

3.写出文中的一个成语,并解释它的意思。☆资料链接一、关于作者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序》:“余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亲故多劝余为长吏,脱然有怀,求之靡途。会有四方之事,诸侯以惠爱为德。家叔以余贫苦,遂见用于小邑。于时**未静,心惮远役。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归欤之情。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饥冻虽切,违己交病。……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

按:《归去来兮辞》和《五柳先生传》一向被视为姊妹篇,前者作于4XX年作者弃官归田之日,以乐天知命为主旨;后者作于420年之后,以安贫乐道为主旨,可以相互比较。

2.萧统《(陶渊明集)序》:“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大)。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二、补充注释

1.宅边有五柳树。

从“榆柳阴后檐,桃李罗堂前”(《归园田居·其一》)的诗句可知陶宅边确实有柳树。

2.好读书。

陶渊明读书是在完成耕种之后,从“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读(山海经)》)可以看出。又常与友邻讨论,曾写过:“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第一首)。

3.性嗜酒。

“春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和郭主簿》),“盥濯息檐下,斗酒散襟颜”(《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杂诗·其二》),“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读(山海经)》),真乃“篇篇有酒”,其嗜酒之甚可以想见。

4.箪瓢屡空。

这是五柳先生以颜回自况,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说明他安贫乐道。五柳先生亦当如此。陶渊明亦常“箪瓢屡空”,如“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乞食》),就是写他由于乏食不得不外出借贷的情况。

5.黔娄。

战国时齐人。鲁恭公曾遣使者致礼,赐粟三千钟,想聘他任宰相,他坚持不受。齐王又派人送去黄金百斤,聘他为卿,他也不接受。死时衣不蔽体。其妻亦有贤德。“黔娄有言”,一本作“黔娄之妻有言”。陶渊明在《咏贫士》中曾写道:“安贫守贱者,自古有黔娄。”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1944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精品多篇】.doc》
《五柳先生传》同步练习【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