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族有什么主要传统民俗节日(精品多篇)范文
寄语:回族有什么主要传统民俗节日(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回族鹁鸽会 篇一
每年的春季,甘肃省的临夏和张家川一带的回族群众有举办鹁鸽会的习俗,届时,回族人们在一定的地点观赏、交换和出售鸽子。并同时举行唱花儿等娱乐活动。
回族的主要传统民俗节日 篇二
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是回族的三大节日,此外还有阿述拉节等传统节日。
回族古尔邦节 篇三
回族的传统节日,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音译,又称“尔德·艾祖哈”,“尔德”的意思是“节日”,“古尔邦”或“艾祖哈”,都含有“牺牲、献身”的意思,因而古尔邦节又称为“宰牲节”。在伊斯兰历年的12月10日举行。这一天也是回族穆斯林赴麦加朝勤的第三天。古尔邦节又叫“宰牲节”,它起源于先知易卜拉欣的传说。“先知”易卜拉欣夜梦安拉,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思玛仪勒,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于是,易卜拉欣将爱子伊思玛仪勒带到麦加城郊米纳山谷,准备宰杀爱子以表达诚意。此时,安拉派天使送来一只黑头绵揭羊代替伊思玛仪勒。从此,古尔邦节宰牲便成了穆斯林的传统庆典。节日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洁身后,穿上节日的盛装,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之后走坟,举行宰牲仪式。献牲的牛羊,要体态端正,无缺损,宰后的牲畜按传统分成三份,一份施散济贫,一份送亲友,一份留自己食用,但不能出售。
回族圣纪节 篇四
回传的传统节日,圣纪节,亦称圣忌节,为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相传穆罕默德(约570-632年)诞辰和逝世都在伊斯兰教历的3月12日,回族穆斯林为了纪念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就在他诞辰和逝世的这天举行集会。以后,逐渐成为伊斯兰教的节日,节日活动一般在清真寺由阿訇主持。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炸油香、馓子,然后到清真寺听阿旬讲经、赞圣,讲述穆圣的嘉言兹行和功绩。回族穆斯林举行圣纪的日子并不统一,一般在伊斯兰教教历(伊斯兰历)的3月12日穆圣的诞生日和逝世日,也可以在教历3月内任何一天。
回族节日的民俗特点 篇五
第一,回族过节不过年。回族人民习惯于欢度一年一度的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等传统节日和阿舒拉节、法图麦节、登霄节等节日,不过回历年,也不过阴历年春节。
伊斯兰教把公元622年9月穆罕默德由麦加迁至麦地那,称为“希吉来”。穆罕默德逝世后,为了纪念这一具有意义的历史事件,就把“希吉来”定为伊斯兰教纪元,并以该年教历一月一日(穆罕默德人麦地那的第二天)为岁首,即元年元旦。现在一般回族人民只记本民族的节日时间,不大注意伊斯兰教的元旦时间,也不过元旦节。回族人民始终不讲究过年,即使是中国全民性的传统节日春节,回族一般也不过。城市里跟随过春节的人。春节期间,家门上不贴对联,晚上不放鞭炮,不给孩子压岁钱,也不让孩子叩头拜年。
回族人民也不过汉族及其他民族的节日,如祭祀屈原的端午节,以拜月为主的中秋节,以及清明节、腊八节等;居住在彝族地区的回族不过“火把节”;居住在广西、桂林、柳州、南宁、灵川、永福、平罗等地的回族均不过壮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苗年、瑶族的盘玉节等等。但是,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居住在城市里的一些回族或回汉杂居区的回族,因受汉族的影响,有的也过春节、中秋节等。春节虽没有什么讲究,但也在大年初一早上吃饺子,也给一些汉族同志拜年,有的在端午节也吃清真粽子。中秋节,虽然不拿月饼作为供品去拜月,但也购买清真月饼自己吃,送亲戚朋友,祝福全家团圆。
第二,回族的三大传统节日,具有全民性、稳定性、纪念性等特点。如回族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无论信教不信教,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大人还是小孩都过自己的节日。如开斋节,虽然现在有许多年轻人不封斋,但照样过开斋节,而且过这两个节日规模都很大,聚礼时有的地方多达几万人,它已深深地扎根于广大的回族群众当中。从回族形成到现在基本上一直是稳定的,有变化也是微小的。如过去回族节日里不玩不闹,现在节日里、年轻回族青年有的参加一些武术、体育等文娱活动。其他形式不变,始终保持回族传统节日的稳定性。回族的三大节日和其他回族节日还有纪念性的特点。如圣纪节是为了纪念穆罕默德,法图麦节是为了纪念圣人的女儿、阿里的妻子法图麦,等等。
第三,回族的传统节日还具有交流学习、贸易等文化特点。回族在节日期间,一般以清真寺为中心,在会礼前后,四面八方的回族穆斯林老小会集在一起相互交流感情,畅叙情怀,加深亲朋好友的往来,一些平日有过误会、矛盾的,节日期间通过长者牵线搭桥,相互致“色俩目”问候,并表示道歉。近几年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回族的穆斯林兄弟还互相交流经济信息等。另外,回族每过一次节日,使大家接受一次教育,通过阿訇宣讲“瓦尔兹”,掌握伊斯兰教的历史知识和教义、教律的基本知识,一些在机关、厂矿、学校工作的回族人还可以学习到穆斯林日常生活习惯中应注意和掌握的知识。
近几年来,回族在过节时越来越注意商业贸易。根据回族节日的消费特点,买卖牛羊肉及其他饮食和蔬菜,买卖回族民族用品一如汤瓶、吊罐几白帽、盖头、衣服等,还有的回族买卖各种伊斯兰经典书刊、卫生香等。
回族开斋节 篇六
开斋节又叫肉孜节,是伊斯兰教的三大节日之一,也是最为盛大的回族的传统节日。据伊斯兰教有关经典的记载、伊斯兰教创立的初期,在封斋满月时,伊斯兰教的创始人穆罕默德曾率领穆斯林步行到郊外公共旷野,举行礼拜,穆罕默德沐浴后,身着整洁服装,并散发“菲吐尔”(开斋)钱。从此以后,回族穆斯林便把这一天作为节日,隆重庆祝。
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代·菲吐尔”的意译。按伊斯兰教规定,伊斯兰教历每年分12个月,单月为30天,双月为29天,每年较公历少11天,三年相差一月余。因此,按公历计算,回族伊斯兰教的节日并没有固定的时间。但回历每年九月为斋月,斋月期间,凡符合条件的回族(男子在12岁以上,女子9岁以上)只在每天日落后和日出前进餐。老弱病残、孕妇和小孩可以暂不用守斋(守斋亦称封斋或把斋)。回族妇女在月经期间也可以暂不用守斋。在斋月里,按伊斯兰教教义要求,穆斯林要做到静性寡欲,白天戒绝饮食,即使是不守斋的,也要尽力节制自己的食欲,不允许在公共场所吃喝。斋月的开始和结束,均以见新月为准。斋月有时29天,有时30天。一月结束,望见新月,斋戒完成,次日即为开斋节。清晨起来,回族穆斯林们沐浴净身,换上洁净的衣服,开始在家中炸油香、馓子。上午,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礼拜后,还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出散包贴。
然后回族人请阿訇为已故亲人走坟,纪念亡人。走坟后,走亲访友,相互祝贺,邀请亲戚乡邻到家,进行款待。回族对开斋节特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
回族阿述拉节 篇七
西北部回族节日,届时要选用当地的五谷杂粮,掺上牛羊杂碎煮熟食用,节日期间回族宴请客人必备手抓羊肉,其次是用鸡肉做成的各种菜肴。
回族亡人纪念日 篇八
中国清代回族穆斯林反清起义中殉难者的纪念囚。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为了反抗清统治者的民族压迫和宗教歧视,西南和西北地区先后爆发了各族穆斯林的武装起义,结果遭到清军的残酷镇压。据有关史籍不完全统计,回族穆斯林在这次起义中被屠杀及投于疫疾、饥饿及坠崖惨死者约两百万人。因此,后人将“众亡人”的得难日作为“亡人纪念日”,或称“舍希德节”,回族人民在这一天悼念殉难者,祈祷安拉赐他们以“舍希德”的荣誉,水享天园幸福。纪念仪式是集体到清真寺诵念《古兰经》、祈祷、游坟、施舍财物,并讲述殉难者的英勇事迹。“亡人纪念日”的日期各地不一,以当年回族穆斯林集体遇难之日为准。如云南省大理杜文秀领导云南回民起义,建立了反清政权达18年之久。1872年清军集重兵猛攻大理城,杜文秀为拯救军民率先献身就义。城陷后,清军纵兵屠城,血洗了城内外回族军民。大理回族人民每年以农历十二月十一为“亡人纪念日”。据《迁葬清咸丰丙辰昆明五万被难回教亲友碑记》载:清咸丰六年(1856)云南官府下令“灭回”,“格杀勿论”,昆明城干余户回族人民约5万人惨道清军杀害,从而激起云南全省回民武装反抗,史称“丙辰之变”,每年农历四月十三为昆明地区“亡人纪念日”。又据《秦难见闻记》载,清同治元年(1862)农历五月十七,清督指使乡团对陕西西安城内外30多个回族聚居村庄进行动掠烧杀,酿成惨案,故西安地区回族穆斯林以此日为“亡人纪念日”。另外甘肃平凉及宁夏灵武等地也以先人集体殉难之日为“亡人纪念日”。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回族有什么主要传统民俗节日(精品多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