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代表人士区别【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Bonnie1001时间:2023-07-22 08:36:06)

【概述】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代表人士区别【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代表人士区别【精品多篇】

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代表人士区别 篇一

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与区别

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这两个概念如何理解以及联系与区别的问题,是党外知识分子工作领域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以推动这方面工作的开展。而要完全清楚这两个概念,可以从考察这两个概念的历史演变人手。

一、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的历史演变和界定

在我国,近代意义上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社会阶层登上历史舞台是在“五四”时期。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的出现和使用与我党的成立和发展相伴生,与我党统战政策的制定和落实相关联。其演变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知识分子概念阶段。我们党成立后相当长一段历史时期,知识分子是作为一个整体进入党的工作和政策视野的,我们党关注更多的是如何从总体上把握知识分子群体,而不是分党内和党外。所以,“知识分子”概念常被使用,而“党外知识分子”一词用得较少。

第二,非党知识分子概念阶段。1956年我们党召开了全国知识分子问题会议,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并印发了《中共中央批准中央组织部关于在知识分子中发展党员计划的报告》。此后知识分子党员人数逐渐增加,党内与党外知识分子的区分成为必要,因而“非党知识分子”概念应用也逐渐频繁。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中央特别强调“非党知识分子干部,这是大量 1 的”,并将非党知识分子干部作为专门一个方面的统战对象确定下来。这一阶段,“党外知识分子”概念也开始出现。但总体上看,非党知识分子概念使用更多一些。

第三,党外知识分子概念阶段。1988年底中央统战部六局成立后,正式冠名为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局,此后党外知识分子概念使用频繁,并逐渐取代了非党知识分子概念。党外知识分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系指没有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知识分子,其中包括参加各民主党派的知识分子和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狭义的党外知识分子概念,系指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的无党派知识分子。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局所做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主要是狭义上的党外知识分子工作。

二、无党派人士概念的历史演变和界定

无党派人士作为一支政治力量登上中国近现代政治舞台并发挥重要作用,已经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在这个发展过程中,无党派人士概念的演变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

第一,社会贤达概念阶段。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般称无党无派的知名人士为社会贤达。抗战胜利后,《双十协定》写明“由国民政府召开政治协商会

2

议,邀请各党派代表及社会贤达共商国事”。1946年旧政协会议召开,郭沫若、莫德惠等9位代表以“社会贤达”的身份出席会议。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全面内

战后,“社会贤达”发生了分化,其中郭沫若等人反对内战,参加了民主反蒋活动,莫德惠等人则依附于国民党,参加了伪国民大会和伪国民政府,败坏了社会贤达的声誉。至此,“社会贤达”这个称谓为不少民主人士所反感。

第二,无党派民主人士概念阶段。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郑重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号召“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郭沫若等无党派知名人士致电毛泽东主席,以响应“五一”号召。为了与以往的社会贤达相区别,便使用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概念。1949年筹备新政协时,我们党经与各方协商,专门设立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郭沫若、马寅初等12人作为“无党派民主人士”的代表参加会议。什么人是民主人士呢?中央统战部1951年在复西北局统战部函中做了回答:„民主人士‟是对参加人民民主运动的某些党外人士(包括有党派和无党派)的一种政治称号。一般的说„民主人士‟应具备下列两个条件:一是解放前参加过人民民主运动(包括起义在内),或在解放前采取善意中立态度而在解放后参加人民民主运动。二是在中间阶层或民主党派中有一定的代表性。”由此看出, 3

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一个历史概念,有特定含义,是对解放前后没有参加任何党派组织而参加了人民民主运动的知名人士的称谓。

第三,改革开放后多种概念并存阶段。由于无党派民主人士是个具有特定含义的历史概念,因而改革开放后,随着老一代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减少,新一代无党派人士的出现,形成了多种概念并存的局面,比如无党派民主人士、无党派人士、无党派爱国人士、无党派知名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等。以上多种概念并存的情况,说明大家已经普遍意识到“无党派民主人士”已经不能准确反映新时期无党派人士群体的现状,希望能有所改变,由此出现了多种概念,但有的显然不够科学、准确。

第四,无党派人士概念阶段。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根据中央的指示精神,中央统战部加强了对无党派人士工作的研究,并于2000年下发了《关于加强新时期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意见》,正式规范了对无党无派人士的概念,明确对无党无派人士群体称无党派人士,对无党派人士中的代表人物称无党派代表人士。2004年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的政协章程修正案,正式将无党派民主人士的概念改为无党派人士。2005年全国政协又将无党派民主人士界别改称无党派人士界别。2005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文件,进一步肯定了这个概念。

如何准确界定无党派人士呢?有人认为,在中国13亿人口中,除了共产党员和八个民主党派成员,除了未成年人,其余都是无

党派人士,人数在8亿人以上这个理解显然是不准确的。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文件给予了明确的界定,就是“没有参加任何党派,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的人士,其主体是知识分子”。那么怎样理解这个界定呢?我们认为要从以下几个重要条件来把握。

第一,无党派人士要具有无党派身份。这是首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就是说,并不是只要具备了无党无派身份,就是无党派人士。

第二,无党派人士主体是知识分子。这就是说,无党派人士不等于无党派群众。广大无党派工农基本群众,尽管他们在统一战线中居基础地位,但从来就不是统战对象,当然也就不能称之为统一战线意义上的无党派人士。这是由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决定的。哪些人是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呢?李维汉同志曾有过明确论述:“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对于我们争取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和他们的知识分子,曾经给了很大的帮助。……在将来这些阶级、阶层改变成为劳动人民之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将继续在这部分劳动人民中进行工作,将继续联系和代表他们可以联系和代表的一部分劳动人民,并同我们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说明,无党派人士的社会基础与民主党派是相同的,主要是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具体说来,是以知识界无党派专家学者为主体的社会群体,主要分布在科学技术(含社会科

学)、教育、文化艺术、医药卫生、企业、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社会中介机构等领域。

第三,无党派人士须对社会有积极贡献和一定影响。就是说,具有了无党派身份和知识分子条件尚不一定就是无党派人士,还需要在社会上有一定贡献和影响,是具有一定层次的人士。

第四,无党派人士是不与其他统战对象交叉的人士。中共中央2000年制定下发的《关于加强统一战线工作的决定》明确了新世纪新阶段12个方面的统战工作对象。统一战线所称的无党派人士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无党派人士是指除民主党派成员以外的11个方面统战对象中的无党派人士。狭义的无党派人士仅指12个方面统战对象中被列为无党派人士的那部分人。这部分除了与党外知识分子、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有交叉外,一般不与其他方面统战对象交叉。我们现在讲的无党派人士是狭义上的无党派人士,我们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局所做的无党派人士工作也是狭义上的无党派人士工作。

三、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人士的联系与区别

党外知识分子和无党派人士两个概念的主要区别,在于所强调的侧重点不同。知识分子是以学历为考量依据,经常与工人、农民相并列侧重于讲该群体的阶级属性而无党派人士以政治参与为考量依据,经常与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相并列,侧重于讲该群体的党派性。

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人士概念又有着密切联系,这种联系从两个概念的狭义理解来看时则甚至可以说,名为两个概念,但很大程度上指的是同一部分人。这是因为,目前统战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局所联系的党外知识分子全部是无党无派,而且是有一定贡献和影响的知识分子,大都可以归人无党派人士之中。同时,我们所联系的新一代无党派人士,大都受过良好教育,具有较高素质,主要从事科研教育、文化传播、技术应用、企业管理等工作的脑力劳动者,大都可以归入党外知识分子之中。

通过分析党外知识分子同无党派人士的区别与联系,我们认为,今后应多从无党派人士角度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这是由其所具有的多方面优势所决定的。一是理论上的优势。关于“党外知识分子既是工人阶级一部分又是统战对象的争论,已经持续20多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党外知识分子工作的开展,从无党派人士角度开展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可以避开这种争论。二是政策上的优势。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并没有制定专门的党外知识分子政策,但对无党派人士却有许多特殊的政策规定。特别是2005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文件,专门就加强无党派人士工作写了一条,明确了无党派人士的基本内涵、地位作用、主要职能,就在人大、政府、政协和司法机关中发挥无党派人士作用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规定,并就为开展无党派人士工作创造条件提出了具体要求。三是实践上的优势。中央召开的民主协商会,每次都邀请无党派代表人士参加。全国政协专 7

门设有无党派人士届别。中央有关部门组织的调研活动,无党派人士都单独组团。四是政治上的优势。在人大、政府、政协、司法机关和社会团体中,都对无党派人士作出一定的安排。五是工作上的优势。现在党和政府不少部门都在做知识分子工作,而做无党派人士工作的单位主要集中在统战系统,并且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文件明确统战部门三无党派人士工作的牵头协调单位,因此。从无党派人士角度做好做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些优势,推动党外知识分子工作和无党派人士工作的深入开展。

党外代表人士范围 篇二

党外代表人士范围。党外代表人士是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作出较大贡献、有一定社会影响的非中共人士,包括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等。主要是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的党外人士,在人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政协、司法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担任县处级(或相当于县处级)以上职务的党外干部,民主党派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工商联各级组织领导班子成员中的党外人士,在有关社会团体担任一定职务并发挥较大作用的党外人士。

7、党外代表人士基本标准。政治坚定、业绩突出、群众认同,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基本标准,也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根本要求。政治坚定,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积极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复兴贡献力量。港澳台海外代表人士主要是坚持爱国立场、拥护祖国统一。业绩突出,即在本领域本行业造诣较深,贡献较大。群众认同,即在所联系成员和群众中有较高的威信、影响力和良好的社会形象,能够发挥引领带动作用。。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原则。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与发扬民主相统一,坚持进步性与代表性相统一,坚持政治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统一,坚持加强培养与注重使用相统一,坚持组织培养与自我提升相统一,坚持统筹推进与突出重点相统一,坚持发挥骨干作用与发挥群体作用相统一。

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篇三

以民主党派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党外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及海外代表人士为主组成的党外代表人士,是党和国家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力量。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新形势下加强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关系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这个基本政治制

度在我省的贯彻落实,关系到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战略和“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也关系到我省统一战线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巩固壮大,是一项事关全局的工作和影响深远的战略任务,也是一个十分紧迫的现实课题。我们要在认真总结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中央和省委的要求,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强化措施,进一步加强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

一、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取得的主要成绩

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培养选拔党外人才和党外干部工作,特别是全国培养选拔党外干部工作座谈会召开和《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以及《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下发以后,省委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制定具体措施贯彻落实中央文件和有关会议精神,加大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力度,培养了一支政治上可靠、结构较合理、素质较高的党外代表人士队伍。

数量稳步增加。到底,我省共有副县(处)级及以上党外领导干部2105人,比底的1532人增加了573人,增长37.4%。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我省有91名,其中党外人士有21名,占23.1%;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我省有5名,其中党外人士有3名;省、州(市)、县三级人大代表中有党外人士7117人,比的6959人增长了2.3%。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常委我省有5名,其中党外人士有4名;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我省有40名,其中党外委员30名,占70%;全省各级政协有党外委员17314人,比的16077人增长了7.7%。省、州(市)、县三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中配备了党外副职132人。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检察院领导班子均配备了1名党外副职;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和检察院各配备了9名和11名党外副职,分别比增加了3人和8人。16个州、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班子均按要求配备了党外干部。多数州、市政协副主席的配备达到了中央关于党外的不少于50%的规定。各级政府工作部门、高等院校、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领导班子中党外领导干部的数量也有所增加,其中,28所省属高等院校中的党外副校长由的8名增加到现在的21名,增长162.5%。同时,还安排了一些党外人士担任省政府参事、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和特邀检察员、特邀监察员、特邀税务专员、教育督导员等特邀人员。

结构逐渐改善。经过多年的物色和培养,一批年轻、优秀的党外人才脱颖而出,走上了各级领导岗位,党外干部队伍的结构得到改善。一是党外代表人士的年轻化程度有所提高。如,各民主党派省级组织换届后,领导班子成员平均年龄比上届下降0.8岁。二是专业技术人员增加,文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现有党外代表人士中,具有大学和研究生学历的约占90%,具有正高和副高专业技术职称的约占65%。三是少数民族“三支队伍”和宗教界代表人士增长较快,至底,全省少数民族党政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达到32.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党政干部达到9.4万人,占全省党政干部总数的30%。在全国、省、州(市)、县四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有少数民族人士(含中共党员)12462人和10407人。全省宗教教职人员共有12210人,在全国、省、州(市)、县、乡五级人大代表中,有宗教界人士307人;在全国、省、州(市)、县四级政协委员中,有宗教界人士880人。四是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较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的数量逐步增加。截至目前,统战部门重点联系的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有2595人,在全国、省、州(市)、县四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中,分别有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503人和2299人。

来源更加广泛。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结构的变化、社会阶层的多元化和统一战线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我省物色、选拔党外代表人士的领域也从过去主要集中在公有制单位向其他所有制单位拓展,从过去主要集中在科教文卫系统向社会各个领域延伸,从过去集中在省内向港澳和海外发展。近几年来,除民主党派、民族和宗教界人士、无党派人士等传统的统一战线成员之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中介组织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新的社会阶层人士,出国和归国留学人员以及在滇投资经商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等各方面人士,壮大了统一战线的力量,为党外人士的政治安排和社会安排提供了比较充足的来源,也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注入了新

活力。

二、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主要经验

我省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工作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经验,主要是:

加强领导,完善工作机制。省委历来高度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把它作为我省人才工作和干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第十九次、二十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召开和中央关于

加强统战工作的重要文件下发后,省委及时召开会议进行学习贯彻,明确了加强民主党派等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和任务,制定了符合我省实际的《实施意见》,并建立了《中共云南省委领导与民主党派领导联系制度》等配套制度。按照省委的部署和要求,各级党委进一步重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建立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和统战部密切配合、相关部门大力支持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强化培养措施,加大选拔使用力度,推动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以育为重,提高综合素质。按照中央提出的“大规模培训干部,大幅度提高干部素质”的要求,扎实抓好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培养、教育和引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一是针对党外代表人士中新成员较多、政治把握能力亟待提高的现状,在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中深入开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主题教育,通过学习培训、传统教育、思想交流、谈心交心、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增强党外人士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二是抓好集中培训。办好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学习班、读书班、研讨班。以来,平均每年培训党外代表人士1000人以上,培训了1500余人。同时,请中央统战部和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帮助进行培训,提高培训质量。三是组织外出考察。每年都组织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人和无党派人士到沿海或东部发达地区学习考察,使他们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看到差距,增强使命感和紧迫感。四是帮助民主党派、工商联选择事关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认真、深入地调查研究,并每年向省委省政府汇报调研成果,通过这种方式提升民主党派、工商联领导班子及成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参政议政能力。

以用为本,拓展选人渠道。一是积极做好物色和推荐。创新推荐方式,采取个人推荐与组织推荐、党内推荐与民主党派推荐、上级推荐与基层推荐相结合的方式举荐人才。各级统战部门逐步建立了党外干部数据库,跟踪各领域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情况,根据党外干部的配备要求,及时推荐、考察优秀党外代表人士。二是拓宽选人渠道,公开选拔党外领导干部。顺应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大势,以来,我省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选拔了党外副厅级领导干部18名,使优秀的党外代表人士在公开竞争中脱颖而出。三是利用换届之机在更大的范围内物色选拔人才。人大、政府、政协以及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换届,是集中物色人才、发现人才、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好时机。全省统战部门紧紧抓住换届的有利时机,广辟渠道、广泛推荐、广纳人才,使一大批年富力强的党外人士通过换届走上了不同的领导岗位。

搭建平台,注重实践锻炼。一是上挂锻炼。近几年来,每年安排厅、处级少数民族干部到国家机关、沿海发达地区和省级机关挂职锻炼时,均在其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外人士。二是下派锻炼。选派民主党派机关部分厅、处级干部到州(市)、县级政府任副州(市)长、副县长或助理,使他们在处理经济社会问题的第一线经受锻炼,不断提高参政议政能力、合作共事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三是多岗位锻炼。对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的优秀党外干部,有意识地把他们安排到不同的岗位进行锻炼,使他们在处理各种复杂问题的过程中经受锻炼和考验,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施政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

三、统筹谋划,着眼长远,进一步加强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

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是一个长期性、系统性、时代性、全局性的战略工程,必须从长计议,从提高认识、制定规划、选拔培养、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等方面予以加强和改进,使我省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迈上一个新台阶。

加强学习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加强学习、提高认识是搞好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前提。一是要对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进行统一战线理论政策的教育培训,在全省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的教学中,开设统一战线理论政策课,统战部门的领导要主动争取到党校讲课,提高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对统一战线及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增强做好这项工作的政治责任感。二是要在各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内容中增加统一战线及我国的政党制度等方面的内容。三是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我国的政党制度,宣传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宣传党外代表人士的先进事迹和各种社会活动,提高党外代表人士的社会影响力,营造有利于党外代表人士成长的良好环境。四是各级民主党派、工商联组织以及统一战线各团体,也要对中央关于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政策思想进行再学习、再领会、再认识,积极主动地配合中共党委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加强统筹规划,层层落实责任。做好规划、明确任务、确定目标,是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一要制定规划。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2020年),研究制定全省中长期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规划,明确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中、长期目标、任务,做到同步规划,同步推进,同步落实。要统筹考虑党外代表人士的数量和比例,形成总量增加、分层储备的合理梯次结构。二要实行分类指导。根据民主党派代表人士、党外少数民族代表人士、宗教界代表人士、无党派代表人士、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港澳台和海外代表人士的不同特点、不同要求和当前存在的不同问题,分别采取不同的培养选拔措施。三要层层分解目标,层层落实责任。省、州(市)、县统战部门,民主党派、工商联各级组织,统一战线各团体,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企业,都要按照国家和省的人才发展规划,紧密结合本地、本党派、本单位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做到纵向联动、横向衔接,短期有任务,长期有目标,并加强督促检查,把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四要实行动态管理,在建设中调整,在调整中加强,做到近、中、远相衔接,老、中、青相结合。

加强选拔工作,拓宽安排渠道。安排使用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关键环节,也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成果的集中体现。党外人才如果长期“备而不用”,势必严重影响政策的权威性和党外人士的积极性。为此,要贯彻以用为本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党外代表人士的选拔工作,处理好实职安排、政治安排和社会安排之间的关系,突出实职安排,优化政治安排,拓展社会安排。一要加大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进行实职安排的力度。按照中央的要求,要重点在行政执法监督、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紧密联系知识分子、专业技术性强的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安排民主党派或无党派人士担任领导职务。如部门领导职数已满,要采取超职数配备1名党外干部,先进后出、逐步调整的特殊措施。在每次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有些职位要明确选拔党外干部,并根据党外干部的实际情况制定有别于中共干部的选拔条件和选拔办法。要从我省民族众多的实际出发,注重选拔既是少数民族又是党外的具备“双重身份”的干部,实现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和妇女干部的合理配备。同时,要结合党外人才分布的新变化,逐步打破部门、行业、身份等限制,拓宽选拔党外干部的渠道和途径。各级法院、检察院中安排党外人士的数量也要逐步增加。二要优化政治安排的结构。政治安排主要指在人大、政协以及文史馆、参事室等单位中安排党外人士,还有民主党派组织内部的各种安排。政治安排的主要作用是在国家基本政治架构内,为党外代表人士提供参政议政的平台。要按照中央的要求,保证党外人士在各级人大代表、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人大专门委员会委员中占有适当比例,在各级人大领导班子中有适当数量,在各级政协中占有较大比例。同时要改进和完善政协委员产生的办法,以增强政协委员的政治责任感、时代紧迫感和崇高荣誉感。要增加新的社会阶层人士等“体制外”人士在政协委员中的数量,以优化政协委员的结构。安排政府参事和文史馆馆员要重视其统战性的特点,尽可能安排党外人士。三要拓宽社会安排的渠道。社会安排主要指在各种社会团体中的安排,如海外联谊会、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归国留学人员联谊会等。要在扩大、拓展统一战线有关团体的社会安排的同时,统战系统外的各种团体中也要逐步安排一定数量的党外人士,为统一战线成员发挥作用提供更多的平台和更广阔的舞台。

加强培养锻炼,全面提升能力。培养锻炼是提高党外代表人士政治素质和综合能力的主要途径和重要环节。为此,要进一步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一是要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我省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大力推进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的系统化、正规化和规范化。二是要加快社会主义学院的正规化建设步伐,改革不合时宜的教育理念和培训方式。要针对“六支队伍”的不同情况和特点,科学设置课程,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类型的学习班、培训班、研讨班,增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实效性,提高培训质量。三是要根据党外代表人士个体作用小、群体作用大的新特点,与时俱进,转变观念,由注重个体培养向注重群体培养转变,重点抓好民主党派和工商联领导班子、统一战线团体领导班子和有关社团领导班子的培训,带动党外代表人士整体素质的提高。四是要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要坚持标准,重点培养,梯次配备,分级、分类建立数量充足的各职级党外代表人士后备名单。五是要下大力气培养少数民族党外干部,重点抓好少数民族党外县处级干部的培养,动员、引导一部分少数民族处、厅级干部留在党外发挥作用。六是要切实加大实践锻炼的力度,改进实践锻炼的形式。学习借鉴上海等省市的经验,在我省选择一个州或市作为党外代表人士挂职锻炼基地,提供一定数量的挂职岗位,选派有发展潜力的党外代表人士到基地挂职锻炼。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练什么的原则”,量化、细化挂职干部的工作内容,比如,参加一次系统培训、分管一个方面的工作、化解一个信访矛盾和难点问题、参加一次考察学习、提出一个工作意见和建议、完成一份市(州)情调研报告等。通过在实践基地“第一线”的摸爬滚打,使党外代表人士的参政能力、行政能力和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

加强考核检查,激发内在动力。考核评价是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增强各级党委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工作的政治责任感的有效措施,也是激发党外干部干事创业内在动力的必要措施。一是要加强对各级党委领导班子的考核。要建立和完善领导责任,把包括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在内的统战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列入对党委领导班子考核的内容,真正把中央提出的“把统战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的考核内容,作为选拔任用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的要求落到实处。二是要加强对统战工作部门的考核。统战工作部门担负着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大政治责任和工作职责。上级统战部门要将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成效列入对下级统战部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评优的重要条件,进一步增强统战部门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三是要加强对党外代表人士的考核与评价。要建立科学的考核、测评标准及方法,努力把考核量化、细化、具体化。要全面考核党外代表人士的德、能、勤、绩、廉状况,着重考察政治表现、履职能力和廉洁自律情况,力求对党外代表人士的工作实绩和能力作出科学、全面、准确的评价,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进一步激发党外代表人士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四是要把培养人才、培养干部的情况列入对民主党派、工商联、统一战线各团体、各单位领导班子的考核内容,特别要对各党派、各团体一把手在培养干部、培养人才方面的重视程度、采取的措施、收到的成效等情况进行检查和考核,增强其培养干部、培养人才的政治责任感。

加强机制建设,提供制度保障。要切实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提高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关键是要建立健全管用、长效的工作机制。一是在党委统一领导和党管人才的总原则下,建立党委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分析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二是建立合作机制。对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要力求做到共同调查研究、共同制定规划、共同开会部署、共同培训干部、共同考察人选。三是建立信息和资源共享机制。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掌握的各方面党外代表人士的情况各有侧重,上级组织部门和统战部门对党外人才的培养选拔也有不同的要求,要及时交流和沟通信息,取长补短、优势互补,共同推动工作进展。四是建立统战系统内部的联席会议制度。由统战部门牵头,民主党派、工商联、统一战线各团体、各单位参加,定期召开联席会议,交流沟通情况,研讨存在问题,提出对策建议,推动工作进展。

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工作总结 篇四

Xx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

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近年来,xx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在市委的领导和统战部门的关心支持下,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无党派人士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优势,积极开展联谊交友、凝聚人心、参政议政等各项工作,为xx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加强教育培训,努力将联谊会办成提高素质的动力源 强化学习培训。首先组织理论学习。采取自学和集中相结合的形式,认真组织广大无党派人士学习党的十七大和历届全会精神,学习全国和省、市统战工作会议以及中央和省委一系列关于统一战线和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重要文件精神,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确保他们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真诚与党合作。其次组织和推荐无党派人士参加各类培训班、形势报告会、专题辅导班等。近年来,全市各级统战部门分别在中央、省和市社会主义学院举办培训班10多期,

强化政治引导。充分发挥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的活动载体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展无党派人士主题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等活动。全市广大无党派人士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投入学习教育活动,认真抓好相关内容的学习,力求学 1习有所思,学有所得。通过联谊会的引导和无党派人士的自我学习,全市无党派人士政治素质不断提高,进一步增强了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将联谊会办成沟通交流的俱乐部 加强载体建设。我市于xx年xx月成立市级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首批会员xx人,后又调整扩大到xx人。为广大无党派人士开展活动、沟通交流提供了良好的载体和平台。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会长分工制度、会员大会、理事会及会长会在内的会议制度、活动制度、学习培训制度等,为联谊会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提供制度保障。建立密切联系制度,全市建立了xx个党外知识分子联系点,加强与会员所在单位的联系,动态掌握无党派人士各方面情况,关心会员的成长进步。建立会员动态管理制度,建立无党派人士及后备人员队伍档案,及时调整完善,一至二年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建立联谊会组织建设制度,制定合理的会员准入规定,把有一定社会影响、综合素质较高、有热情的无党派人士尽可能地吸纳进来,壮大组织力量。

加强联谊交友。每年开展多次联谊、交友活动,通过发放《会员手册》、慰问、寄贺卡送祝福等方式,切实关心会员,加强会员的联系交流,不断增强联谊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组织参观交流,观摩考察。专门组织了市无党派人士参观城市规划建设展览馆彭雪枫墓地、恒力工业园、南菜乡蔬菜基地等爱国主义基地和经济建设现场,使无党派人士更加深刻的领会科学发展观等一系 列重大战略思想在经济建设中的实践成果。加强与连云港等兄弟市联谊会之间交流,接待扬州等市联谊会来访,组织参加苏浙沪三省市研讨会,交流经验,增进友谊,扩大我市联谊会影响。

三、积极发挥优势,努力将联谊会办成参政议政的智囊团 充分发挥联谊会会员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引导无党派人士围绕xx跨越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一是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专门成立了“专题议政”课题组,确定每位副会长分别为相关课题组组长,明确具体人员进行调研。每年都围绕4个课题,组织精干力量,或深入县(区)、乡镇,或赴先进地区开展深入、细致的调研,认真撰写调研报告,促进了市政府相关工作的开展,部分调研报告得到了市委主要领导的批示。在每年省、市、县(区)“两会”期间,充分调动广大会员参政议政的热情,会中认真提出提案和议案,会后做好跟踪落实,据不完全统计,联谊会提出的有一定价值的提案和议案超百件,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是发挥服务社会的作用。市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充分利用人才优势,组织会员开展扶贫济困、“三下乡”等社会活动,向会员发出了《致广大会员的一封信》,动员组织广大无党派人士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捐资助学、对口支援等为民办实事的活动中去,得到社会的广泛好评。涌现出一大批先进个人和先进事迹,有的会员被省政府表彰为“留学归国先进个人”,还有的会员参 与援川抗震救灾,被省援川指挥部颁发绶带。

三是发挥专业特长的作用。积极号召倡导全市无党派人士树立爱岗敬业、争创一流的精神,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履行职责,在xx跨越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热潮中建功立业。

四、主动培养推荐,努力将联谊会办成党外干部的人才库 物色培养一批无党派代表人士。通过调查摸底,完善了无党派人士资料库,物色了一批政治觉悟高、专业技术好、在一定领域内有较大影响的无党派人士,有效充实了我市无党派代表人士队伍,为多党合作事业输送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加强无党派人士政治安排和实职工作。以联谊会为平台,配合市委组织部、市委统战部积极举荐干部。在市直部门实职安排中,有xx名党外干部担任市直单位领导职务,其中有xx名无党派人士。全市共有xx名无党派人士担任三县两区的副县区长,xx人担任县区政府部门正职。在市政协安排中,设置了无党派人士界别。市人大及其他相关人民团体也都安排了一定比例的无党派人士。在县(区)党外人士实职安排,以及人大、政协及相关人民团体安排的党外人士中,绝大部分都是无党派人士。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开展情况,我们开展了一些富有特色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各级党委及统战部门对无党派人士统战工作的重视程度进一步提高,无党派人士的综合素质得到进一步增强,我市统一战线的人才基础得到进一步壮大。但从整体情况来看,还有许多不足。今后,我们将努力改进不足,积极创新机制, 完善工作举措,进一步做好xx无党派知识分子联谊会和无党派人士工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代表人士区别【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代表人士区别【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4435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代表人士区别【精品多篇】.doc》
党外知识分子与无党派代表人士区别【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