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绍颉琨时间:2023-07-22 09:49:26)

[寄语]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精品多篇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篇一

《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阅读材料包括适合学生阅读的各类图书和报刊。

具体要求是学生“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常见考法

近几年,全国中考名著导读试题大都取自课标推荐篇目,考查内容有:概述某一部文学名著的主要情节、某一片段故事、主要人物及性格;对文学名著的某一内容或某个人物作出自己的评价;能说出自己阅读文学名著的感受与体验;按要求向他人推介某一部文学名著;了解与文学名著有关的作家作品以及相关的诗句、名言、成语与歇后语等;品析文学名著的某个语言片段。

题型主要有:选择题、连线题、填空题、简答题、评价题、概述题等。

误区提醒

例析: 《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写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联系相关内容完成下面习题。

(1)请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

(2)请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

答案:(1)示例: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途中遭遇白骨精先后变作花容少女、老妇人、老公公的诱骗,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孙悟空不顾师父念咒阻拦,终将白骨精打死。(2)示例:变少女,变老妇,变老翁,白骨三变,三变都逃不过你火眼金睛;遭斥责,遭恶咒,遭恨逐,师父三惩,三惩都挡不住你斩妖除魔。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

分析:此题设有两个小题,一题要求考生简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经过,二题为“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英雄行为写一段颁奖词。解答这两道题,前提是对“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一定要熟悉,至少要看过相关内容的文学或影视作品;还要对白骨精三次变化的欺骗行为有本质的认识,对孙悟空斩妖除魔的精神有正确的认识,否则就简述不了经过,也写不了颁奖词。颁奖词的语言表述要得体流畅,注意运用恰切的修辞手法,富含一定的文采。

例析:名著阅读。

(1)凭借你阅读《格列佛游记》的体验,从下列地名中选出格列佛没游历过的一项( )

A.小人国 B.车迟国 C.大人国 D.慧骃国

(2)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有许多神奇之处。请从下列提示中任选一个,简述其相关故事情节。

①发现“水帘洞” ②获取“金箍棒” ③炼就“火眼金睛”

故事情节:

(3)有位著名教育家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什么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这部小说值得一读呢?请任选角度,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B (2)示例:①有一天,群猴在水边洗澡,溯流而上发现一股瀑布。石猴率先跃入瀑布中,发现瀑布后有个天然的大石洞,他就率领群猴入住其中……②石猴想要一件合适的兵器,就去找东海龙王。试用了几件兵器都不满意,最后他看中了龙宫的定海神珍铁,便取来做他的兵器…… ③美猴王大闹天宫被抓,太上老君将他关到八卦炉中。他在炉中被煅炼了七七四十九天,没想到不但没被烧死,反而炼成了“火眼金睛”…… (3)示例一:此书在塑造人物形象时采用了内心独白的方式,这种写法使人物形象生动饱满。譬如,小说将保尔在疾病缠身,丧失了战斗能力的严峻时刻,内心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自我的全过程刻画得非常细腻感人。示例二:这本书的名言警句很多,能激励我们成长。如:“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示例三:本书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塑造了保尔这个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物形象。譬如:保尔在手术之后,医生诊断他将双目失明,失去劳动能力。但他没有就此消沉,反而计划写一部关于英勇的骑兵师的中篇小说……

分析:此题共三个小题,分别从三个方面对考生名著阅读状态进行考查。第(1)题的失分原因,考生可能没有仔细阅读《格列佛游记》,对格列佛到底游历过哪些地方印象不深;第(2)题失分的原因是不能用简洁的语言叙述试题要求的一个故事;第(3)题可能由于时代与环境的原因,考生说不深刻。阅读名著,一定要有选择性地予以精读、深读,融入自己的思索,读出智慧,读出情感,读出其社会价值与现实意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第三部分 篇二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言文总复习

5.伤仲永

一、通假字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世隶耕(属于)

称前时之闻(相当)

仲永之通悟(通达智慧)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

彼其受之天也(他)

泯然众人矣(完全)

贤于材人(贤:胜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环谒于邑人(四处拜访)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采和道理)

稍稍宾客其父(渐渐)

或以钱币乞之(求取)

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没有达到要求)

②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意动词

“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奇”的 意思

“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

名词作意动词

“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以……为利”的意思

“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把……当作宾客”的意思

名词作状语

“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

动词用作状语

“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

2.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

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

2. 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

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

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

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

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宾客:1稍稍宾客其父(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2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名词,客人)

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成为)

④古今异义

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

或以钱币乞之(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今义:或许,或者。)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古义:文采或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稍稍宾客其父(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泯然众人矣(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

三、句式积累

1.判断句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2.省略句

省略宾语 “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

省略主语 “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

省略介词 “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

3.倒装句

“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10.木兰诗

一、通假字

对镜帖花黄(通“贴”,粘贴)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旦辞爷娘去(早晨)

西市买鞍鞯(马鞍下的垫子)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流水声)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胡人的战马)

万里赴戎机(战争)

策勋十二转(记功)

赏赐百千强(有余)

木兰不用尚书郎(不愿做)

出郭相扶将(扶持)

雄兔脚扑朔(动弹)

双兔傍地走(并排跑)

②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策勋十二转”中的“策”原是名词,指记事的册子,这里用作动词,“登记”的意思。

2.动词用作名词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中的“骑”原是动词,这里用作名词,“战马”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市:1.东市买骏马(名词,集市)

2.愿为市鞍马(动词,买)

将:1.将军百战死(名词,高级将领)

2.出郭相扶将(动词,扶持)

帖:1.昨夜见军帖(名词,文书,告示)

2.对镜帖花黄(动词,通“贴”,粘上)

机:1.不闻机杼声(名词,织布机)

2.万里赴戎机(名词,重要的事务)

④古今异义

卷卷有爷名(古义:指父亲。今义:指爷爷,即父亲的父亲。)

双兔傍地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古义:只,副词。今义:常用作转折连词。)

出郭相扶将(古义:外城。今义:仅用作姓氏。)

二、句式积累

1.省略句

“愿为市鞍马”中省略宾语“此”,可补充为“愿为此市鞍马”,“此”指代父从军这件事。

2.倒装句

“问女何所思”中的“何所思”,是宾语前置,是“所思何”的倒装,正确的语序为“问女所思何”。

15.孙权劝学

一、通假字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通“耶”,语气词)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卿今当涂掌事(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当涂,当道,当权)

但当涉猎(但,只。涉猎,粗略的阅读)

刮目相待(擦)

肃遂拜蒙母(于是,就)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代君王的自称,可译为“我”。治,研究)

蒙乃始就学(乃,于是,就。就,靠近)

及鲁肃过寻阳(及,到了……的时候。过,到)

即更刮目相待(另眼相看,用新的眼光看待。刮目,擦擦眼 )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见事,认清事物。乎,啊,表示感叹语气)

②一词多义

当:1.当涂掌事(与“涂”连用译为“当道,当权” )

2.但当涉猎(应当)

见:1.见往事耳(动词,知道)

2.见渔人,乃大惊(动词,看见)

3.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动词,认清,识别)

若:1.孰若孤(动词,比得上)

2.仿佛若有光(介词,好像)

之:1.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2.于厅室之东北角(助词,的)

乃:1.乃不知有汉(竟)

2.蒙乃始就学(于是,就)

为: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动词,做)

2.不足为外人道也(介词,对,向)

③古今异义

但当涉猎(古义:只。今义:转折连词。)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研究。今义:治理。)

见往事耳(古义:历史。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鲁肃过寻阳(古义:到。今义:经过。)

三、句式积累

1.省略句

“肃遂拜蒙母”中,“拜”后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肃遂拜于蒙母”。

2.倒装句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中,“何见事”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大兄见事何之晚乎”。

“蒙辞以军中多务”是倒装句,正常语序应为“蒙以军中多务辞”。

20.口技

一、通假字

满坐寂然(“坐”通“座”,座位)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京中有善口技者(善,擅长。者,……的人)

会宾客大宴(会,适逢,正赶上。宴,宴请,用作动词)

施八尺屏障(设置,安放)

众宾团坐(围绕而坐)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只)

满坐寂然,无敢哗者(静悄悄)

便有妇人惊觉欠伸(打哈欠,伸懒腰)

其夫呓语(说梦话)

妇抚儿乳(喂奶)

众妙毕备(全、都)

宾客意少舒(意,心情。少,稍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

虽人有百手(即使)

不能名其一处也(说出,用作动词)

以为妙绝(以为,认为。妙绝,极点)

变色离席(色,脸色。席,座位)

奋袖出臂(扬起、举起)

两股战战(股,大腿。战战,打哆嗦,打战)

几欲先走(几,几乎,差点儿。走,跑)

曳屋许许声(拉)

②词类活用

京中有善口技者(形容词作动词,擅长)

妇抚儿乳(名词做动词,喂奶)

宾客意少舒(形容词做副词,稍微)

不能名其一处(名词做动词,说出)

③古今异义

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正赶上。今义:聚在一起,合拢。)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隐隐约约。今义:小,细微。)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古义:其中夹杂。今义:里面。)

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行走)

④一词多义

指:1.手有百指(名词,手指)

2.不能指其一端(动词,指出)

绝:1.以为妙绝(副词,极)

2.群响毕绝(动词,消失)

妙:1.众妙毕备(名词,妙处)

2.以为妙绝(形容词,美妙,奇妙)

作:1.有鼠作作索索(拟声词)

2.百千齐作(动词,开始,文中是发出声音)

间:1.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动词,夹杂)

2.遂于外人间隔(动词,间断)

是:1.当是时(介词,这)

2.问今是何时(判断动词)

坐:1.满坐寂然(名词,通“座”)

2.众宾团坐(动词,坐)

名:1.不能名其一处也(动词,说出)

2.自为其名(名词,姓名,名称)

⑤古今异义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古义:只。今义:表示转折的连词。)

微闻有鼠作作索索(古义:听。今义:用鼻子嗅。)

两股战战(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几欲先走(古义:跑。今义:步行。)

虽人有百手(古义:即使,表示假设的连词。今义:虽然,表示转折的连词。)

会宾客大宴(古义:适逢。今义:会议。)

宾客意少舒(古义:稍微。今义:数量少。)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抢夺声,泼水声”中省略了“抢夺”的宾语“财物”,可补充为“抢夺财物声,泼水声。”

倒装句

“会宾客大宴”中的“宾客大宴”是宾语前置,正常语序应为“会大宴宾客”。

25.短文两篇

一、通假字

孰为汝多知乎(通“智”,聪明)。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饮于河、渭(黄河、渭水)

北饮大泽(大湖)

化为邓林(桃邻)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见两小儿辩斗(争辩,争论)

问其故(缘故,原因)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以,认为。去,距离)

及日中则如盘盂(及,到。日中,正午)

日初出沧沧凉凉(寒冷的意思)

及其日中如探汤(热水)

孔子不能决也(判断)

两小儿笑曰:“孰为人多知乎?”(讥笑)

②词类活用

“北饮大泽”中“北”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去北方”的意思。

“道渴而死”中“道”在这里是名词作状语,“在半路上”的意思。

“孔子东游”中“东”是名词,在这里作壮语,“到东方”的意思。

“而日中时远也”中“远”是形容词,在这里作动词,“离人远的”意思。

③一词多义

为:1.化为邓林(动词,成为)

2.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判断动词,是)

为:1.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动词,是)

2. 孰为汝多知乎(动词,说)

其:1. 问其故(代词,那)

2. 及其日中如探汤(代词,它)

3. 弃其杖(代词,他的或是他们的)

④古今异义

夸父与日逐走(古义:跑。今义:走路。)

河、渭不足(古义:黄河。今义:泛指一般河流。)

及其日中如探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

孰为知多乎(古义:代词“你”。今义:姓氏。)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古义:距离。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省略主语:

1.“未至,道渴而死”中“未至”前省略了主语“夸父”,可补充为“夸父未至,道渴而死。”

2.“问其故”中省略了“问”的主语“孔子”,可补充为“孔子问其故”。

省略介词:

3.“北饮大泽”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北饮于大泽”。

省略宾语:

4.“未至,道渴而死”中省略了“未至”的宾语“大泽”,可补充为“未至大泽,道渴而死”。

省略状语

5.“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中省略了壮语“去人”,可补充为“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去人远也。

30.狼

一、通假字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二、词的积累

①重点词语

止有剩骨(“止”通“只”,只有)

缀行甚远(紧跟)

屠惧,投以骨(惧,害怕。以,用)

两狼之并驱如故(一起)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困窘,处境危急)

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场主积薪其中(柴草)

苫蔽成丘(覆盖、遮蔽)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倚,靠。弛,卸下)

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

一狼径去(离开)

其一犬坐于前(像狗一样)

目似瞑,意暇甚(瞑,闭眼。暇,空间)

屠暴起(突然)

又数刀毙之(杀死)

一狼洞其中(打洞)

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打算)

止露尻尾(屁股)

屠自后断其股(大腿)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睡觉)

狼亦黠矣(狡猾)

只增笑耳(罢了)

②词类活用

名词作状语:

1.“其一犬坐于前”中“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

动词作名词:

2.“一屠晚归”中“屠”是动词,这里作名词,“屠户”的意思。

名词作动词:

3.“一狼洞其中”中“洞”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打洞”的意思。

4.“恐前后受其敌”中“敌”是名词,这里作动词,“攻击,胁迫”的意思。

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中“遂”是名词,这里作动词,“钻洞”的意思。

6.“狼不敢前”中“前”为名词,这里作动词,“上前”的意思。

动词作使动动词:

7.“又数刀毙之”中“毙”是不及物动词,这里作使动动词,“毙之”即“使之毙”。

③一词多义

止:1. 止有剩骨(副词,只有)

2.一狼得骨止(动词,停止)

敌: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敌对,文中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2.盖以诱敌(名词,敌人)

之:1.久之(补充音节,无义)

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助词,的)

3.又数刀毙之(代词,指狼)

4.两狼之并驱如故(助词,取消主谓句的独立性,不译)

意:1.意暇甚(名词,神情、态度)

2.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动词,企图,打算)

前:1.其一犬坐于前(名词,前面)

2.狼不敢前(动词,上前)

恐:1.恐前后受其敌(动词,担心)

2.不治将恐深(动词,恐怕)

其:1.恐前后受其敌(代词,它们,指狼)

2.场主积薪其中(代词,麦场)

3.屠乃奔倚其下(代词,柴草)

4.其一犬坐于前(代词,其中的)

5.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代词,指屠户)

以:1.意将遂入以攻起后也(连词,表示目的,可译为“来”)

2.盖以诱敌(介词,用)

④古今异义

止增笑耳(古义:古文言文出现在句尾时,通常解释为“罢了”。今义:耳朵。)

屠自后断其股(古义:大腿。今义:屁股。)

三、句式积累

省略句

省略宾语:

1.“投以骨”中省略了“投”的宾语“之”,代狼,可补充为“投之以骨”。

2.“一狼仍从”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一狼仍从之”。

省略介词:

3.“场主积薪其中”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场主积薪于其中”。

4.“一狼洞其中”中也省略了介词“于”,可补充为“一狼洞于其中”。

5.“屠乃奔倚其下”中省略介词“于”,可补充为“屠乃奔倚于其下”。

省略主语:

6.“顾野有麦场”中省略主语“屠”,可补充为“屠顾野有麦场”。

倒装句

7.“投以骨”中“以”是介词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以骨投”。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第一部分 篇三

七年级下册语文字词总复习

第一单元:

攒(cuán) 拗(ǎo)确凿(záo)菜畦(qí)桑葚(shèn )轻捷(jié )蟋蟀(xī shuài) 臃肿(yōnɡ zhǒnɡ)相宜(yí) 书塾(shú)蝉蜕(tuì)人迹罕至( jì hǎn)人声鼎沸(dǐnɡ)斑蝥(máo) 窍(qiào)覆盖 (fù)收敛( liǎn ) 脑髓(nǎo suǐ) 秕谷(bǐ ɡǔ) 鉴赏(jiàn shǎnɡ)肿胀(zhànɡ)叮嘱(dīnɡ zhǔ) 恐惧(kǒnɡ jù) 骊歌(lí)花圃(pǔ )耻笑(chǐ) 玉簪花(zān)衣襟(jīn ) 掸子(dǎn zǐ) 徘徊(pái huái)栅栏(zhà lán)蒲公英(pú)丑陋(lòu) 讪笑(shàn)嫉妒(jí dù )啄(zhuó)吐绶鸡(shòu) 篱笆(lí bā)沼泽(zhǎo zé)沮丧(jǔ sànɡ) 嘎(ɡā)泥泞(nìnɡ)骇人(hài) 简陋(lòu)铰链(jiǎo liàn) 冰雹(báo) 木屐(jī) 飕(sōu) 佣人(yònɡ)灌木(ɡuàn)恭敬(ɡōnɡ jìnɡ)火钳(qián) 弥漫(mí màn)瞬息(shùn)幽寂(jì)延绵(yán mián ) 荒草萋萋(huānɡ qī)涉足(shè)伫立(zhù) 足迹(jì) 路径(jìnɡ)忧郁(yōu yù)方仲永(zhònɡ)皆(jiē ) 邑(yì)扳(pān ) 环谒(yè)泯(mǐn)

第二单元:

颠(diān) 澎湃(pénɡ pài)屏障(pínɡ zhànɡ) 哺育(bǔ)九曲连环(qū)气魄(pò)郝(hǎo ) 叟(sǒu) 哽(ɡěnɡ)懊悔(ào huǐ)祈祷(qí dǎo)捂(wǔ) 惩罚(chénɡ)逼狭(bī xiá) 崎岖(qí qū)阻抑(zǔ yì)亦复如是(yì fù rú shì) 浊流(zhuó ) 雄健(xiónɡ jiàn ) 险峻( jùn) 炽痛(chì tònɡ) 嗥鸣(háo mínɡ) 斑斓(bān lán) 谰语(lán ) 怪诞(dàn) 亘古(ɡèn) 默契(mò qì) 田垄(lǒnɡ) 蚱蜢(zhà měnɡ) 污秽(huì) 泛滥(làn) 呻吟(shēn yín) 镐头(ɡǎo)碾(niǎn)辘(lù) 杼(zhù ) 鞍鞯(ān jiān) 辔头(pèi) 啾(jiū) 朔(shuò) 柝(tuò) 鬓(bìn) 戎(rónɡ)

第三单元:

宰割(zǎi ɡē) 筹划(chóu) 彷徨(pánɡ huánɡ) 仰慕(yǎnɡ mù)可歌可泣(qì) 鲜为人知(xiǎn)当之无愧(kuì) 锋芒毕露(lù) 家喻户晓 妇孺皆知(rú) 马革裹尸(ɡuǒ)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ɡōnɡ cuì yǐ)至死不懈(xiè ) 元勋(xūn) 孕育(yùn) 黯然神伤(àn) 曛(xūn) 铤(tǐng) 衰微(shuāi wēi) 赫然(hè ) 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 兀兀穷年(wù) 沥尽心血(lì xuè) 潜心贯注(qián) 迥乎不同(jiǒnɡ) 一反既往(fǎn jì) 慷慨淋漓(kānɡ kǎi lín lí ) 气冲斗牛(dǒu) 卓越(zhuó) 浠水(xī) 弥高(mí) 炯炯(jiǒnɡ) 窥视(kuī) 无暇(xiá) 衙门(yá)重荷(hè)深邃 (suì)踌躇(chóu chú)磐石(pán)喧嚣(xuān xiāo) 沉郁( yù)应声而至(yìnɡ shēnɡ) 一拍即合(jí)义愤填膺(yīnɡ) 魅力(mèi)琐事(suǒ) 滑稽(jī)荒谬(miù) 头颅(lú) 轮廓(kuò) 钦佩(qīn)白皙(xī) 脚踝(huái) 卿(qīnɡ )邪(yé) 涉猎(shè liè) 孰(shú) 刮目相待(ɡuā)

第四单元:

惮(dàn) 踱(duó)归省(xǐng)行辈(hánɡ)撺掇(cuān duō)凫水(fú)潺(chán )倘(tǎnɡ) 絮叨(xù dāo )怠慢(dài)蕴藻(yùn zǎo) 懈(xiè)屹立(yì)舀(yǎo)吁气(xū)家眷(juàn)楫(jí)亢奋(kànɡ)晦暗(huì)羁绊(jī)蓦然(mò)冗杂(rǒnɡ) 烧灼(zhuó)恬静(tián)闭塞(sāi) 磅礴(pánɡ bó)辐射(fú) 戛然而止(jiá) 撇(piě )蘸(zhàn )惬意(qiè)参差不齐(cēn cī)水门汀(tīnɡ) 咿哑(yī yǎ)静穆(mù) 颦蹙(pín cù )粲然(càn)嗔视(chēn)低回婉转(wǎn zhuǎn )叱咤风云(chì zhà)浑身解数(xiè)尽态极妍(yán)惆怅(chóu chànɡ )少顷(shǎo qǐnɡ )犬吠(quǎn fèi )呓语(yì yǔ) 叱(chì )曳屋许许声(yè hǔ)

第五单元:

拽(zhuài)无垠(yín )癫狂(diān)凛冽(lǐn liè)吞噬(shì)销蚀(xiāo shí)羸弱(léi ruò )步履(lǚ )告罄(qìnɡ)遗孀(yí shuānɡ)坚持不懈(xiè)精疲力竭(jié)闷闷不乐(mèn) 毛骨悚然(sǒnɡ)怏怏不乐(yànɡ)姗姗来迟(shān)忧心忡忡(chōnɡ)疲惫不堪(pí bèi bù kān)畏缩不前(wèi)鲁莽大胆(mǎnɡ)语无伦次(lún) 与其……毋宁(yǔ qí……wú nìnɡ )战栗(zhàn lì )角逐(jué) 履行(lǚ)充沛(pèi)贮藏(zhù)雪橇(qiāo) 胆怯(qiè) 踉踉跄跄(liànɡ qiānɡ) 皑皑(ái) 泅(qiú)作践(zuò jiàn) 沮丧(jǔ sànɡ)斫痕(zhuó hén ) 抵御(dǐ yù) 愁闷(mèn)冻饿之虞(yú)铁锹(qiāo )剔出(tī)砭骨(biān) 履践(lǚ jiàn) 崔巍(cuī wēi) 养精蓄锐(xù ruì)缭绕(liáo rào )体力不济(jì) 凄厉(qī lì) 滞留(zhì) 窒息(zhì) 阴霾(mái)孜孜不倦(zī) 哀悼(āi dào )锤炼(chuí liàn) 企求(qǐ) 凝聚(nínɡ) 拓荒(tuó huānɡ) 弥补(mí bǔ) 不朽(bù xiǔ )盘盂(pán yú)沧沧凉凉(cānɡ liánɡ )

第六单元:

巢 (cháo)瞅(chǒu)雏(chú)呷(xiā)垂蔓(chuí màn)眼睑(jiǎn)眸子(móu)流泻(liú xiè)斑斑驳驳(bān bó)生意葱茏(shēnɡ yì cōnɡ lónɡ)细腻(nì)信赖(lài)肌腱(jī jiàn)逞能(chěnɡ )恍惚(huǎnɡ hū)甜腻(nì)娴熟(xián)进退维谷(wéi)略胜一筹(lüè chóu)眼花缭乱(liáo)狩猎(shòu)剖开(pōu)对峙(zhì)姑妄(ɡū wànɡ)湛蓝(zhàn)苍穹(cānɡ qiónɡ)铰(jiǎo)劝诱(yòu)抽搐(chù)沟壑(hè)不羁(jī)叽叽喳喳(jī zhā)呵斥(hē chì)咆哮(páo xiào)掠(lüě)觑(qù)鬣(liè)剽悍(piāo hàn)疆场(jiānɡ)驯良(xùn)勇毅(yǒnɡ yì)窥伺(kuī sì)疮痍(chuānɡ yí)枉然(wǎnɡ rán)阔绰(kuò chuō)观瞻(zhān)妍丽(yán lì)庇荫(bì yìn)遒劲(qiú jìng)犷野(ɡuǎnɡ)畸形(jī)颚骨(è)慷慨以赴(kānɡ kǎi yǐ fù)相得益彰(zhānɡ)驾驭(jià yù)束缚(shù fù)鞍辔(ān pèi)侮辱(wǔ rǔ)妒忌(dù jì)眷恋(juàn)缀(zhuì)窘(jiǒnɡ)苫蔽(shàn bì)倚(yǐ)弛(chí)耽(dān)瞑(mínɡ)暇(xiá)劈(pī)毙(bì)尻(kāo)寐(mèi)诱(yòu)黠(xiá)顷刻(qǐnɡ kè)

词语解释:

人迹罕至——少有人来。迹,足迹、脚印。罕,稀少。

人声鼎沸——形容人声喧闹。鼎,古代的一种铜铸的锅,一般是三足两耳。沸,水开。鼎沸,本意是锅里的水烧开了,发出响声。

高枕而卧——与“高枕无忧”同义,垫高枕头、无忧无虑地睡觉。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来势汹汹——形容声势盛大的样子。

恭恭敬敬——对尊长或宾客严肃有礼貌。

亦复如是——也是像这样。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鲜,少。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知道死了为止,指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愧色。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都明白。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部显露出来。

截然不同——形容完全不同,有很大的差别。

妇孺皆知——连妇女和小孩都知道了,形容人人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沙场。

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

锲而不舍——镂刻不停,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刻。

兀兀穷年——辛辛苦苦地一年到头都这样做。兀兀,劳苦的样子。穷年,终年,一年到头。

目不窥园——西汉董仲舒专心读书,“三年目不窥园”。后世用来形容埋头读书。

迥乎不同——很不一样。迥,差得远。

一如既往——与过去完全不一样。

气冲斗牛——形容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星宿名,泛指天空。

杂乱无章——又多又乱,没有条理。

博学多识——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多方面的知识。

一拍即合——一打拍子就合上了曲子的节奏,比喻双方很容易一致。

忘乎所以——由于过度兴奋或骄傲自满而忘记了一切。

义愤填膺——胸中充满了正义的愤恨。膺,胸。

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戛然而止——声音突然终止。

大彻大悟——佛教用语,彻底醒悟的意思。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本色当行——做本行的事,成绩十分显著。

叱咤风云——形容威力极大。

尽态极妍——使仪态和丽质最充分地显示出来。

息息相通——呼吸想关连,比喻关系密切。

毛骨悚然——形容十分恐惧。悚然,恐惧的样子。

泱泱不乐——形容不高兴或不满意的神情。

语无伦次——话讲得很乱,没有条理。

姗姗来迟——形容来得很晚。姗姗,形容走路缓慢从容的姿态。

冻饿之虞——受冻、挨饿的忧虑。

养精蓄锐——使身心得到滋补或休息,以增进精力或恢复健康。

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在等待。

斑斑驳驳——原指一种颜色中杂有别的颜色,这里有颜色深浅不一的意思。

生意葱茏——形容草木生机盎然,茂盛青翠。

进退维谷——无论是进还是退,都是处在困境之中。维,是。谷,穷尽,指困境。

目瞪口呆——形容受惊而而愣住的样子。

力不从心——心里想做,可是力量办不到或能力够不上。

秩序井然——有条理,整齐而不混乱。

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一点也不同。迥,差得远。

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

苍苍莽莽——无边无际的样子。

慷慨以赴——毫无私心,毫不吝惜得前往。

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使二者的能力、作用、好处能得到充分展示。益,更加。彰,明显。

有过之无不及:(相比起来)只有超过的,没有不如的(多用于坏的方面)。

七年级下册语文古诗词 篇四

1,《山中杂诗》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2,《竹里馆》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3,《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约客》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送灵澈上人》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6,《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8,《春夜洛城闻笛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9,《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10,《论诗》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篇五

第一节

一、应记住的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

①《春》选自《朱自清全集》,作者朱自清,原名自华,字佩弦。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②《济南的冬天》,选自《老舍文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作家。

③《夏感》作者梁衡。

④《秋天》作者何其芳,现代诗人、评论家。

⑤《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⑥《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唐代诗人。

⑦《钱塘湖春行》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又叫香山居士,唐代大诗人。

⑧《天净沙秋思》选自《全元散曲》,作者马致远,元朝戏曲作家。

二、注意下列加点的字的注音或写法。

朗润(rùn)酝酿(niàng)黄晕(yùn)宛转(wǎn)嘹亮(liáo)烘托(hōng)

响晴(xiǎng)发髻(jì)水藻(zǎo)镶边(xiāng)贮蓄(zhù)澄清(chéng)

欣欣然(xīn)蓝汪汪(wāng)芊芊(qiān)黛青(dài)主宰(zǎi)磅礴(páng)

挑着(tiǎo)匍匐(pú)澹澹(dàn)肥硕(shu)栖息(qī)鳊鱼(biǎn)

乌桕(jìù)寥廓(liáo)枯涸(hé)清冽(liè)梦寐(mèi)碣石(jié)竦峙(sǒng)(zhì)

繁花嫩叶呼朋引伴抖擞精神花枝招展春华秋实春花秋月

闲情逸致芊芊细草轻飞曼舞

三、课文内容把握:

①《春》这篇散文以诗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春景图,赞美春天的活力,从而激励人们在打好春光里辛勤劳作、奋然向前,同时也抒发了作者对大好春光的无限热爱。

②《济南的冬天》抓住“温情”这一特点,紧扣“山”和“水”,描绘了一幅淡雅的山水画,抒发了作者赞美济南,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③《夏感》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为我们描绘了夏日里大自然的景象和人们生活、劳作的情状。

④《秋天》是一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

四、本单元应形成的'语文素养:

1、掌握写景的技巧:

①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春》紧紧抓住“新”、“美”、“力”来描写景物。

②写景要有合理的顺序。《春》中的“春花图”,从“树上”、“花下”“遍地”几个词语中,可以清楚的看出写景的顺序是从上到下,条理清晰。

③写景要五官齐放。《春》中的“春风图”从嗅觉、触觉、听觉的几个角度来描写春风。④写景要讲究虚实、动静结合。“春花图”中由“春花”联想到“秋实”;“春草图”中由静态的春草写到草地上孩子们的嬉戏,动静结合、相映成趣。

第二节

第1课。散步莫怀戚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分歧qí蹲dūn下

2.解释下列词语。

(1)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

(2)粼粼:形容水的明净。

(3)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种事物都得到适当的安置。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俱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散步》的作者是莫怀戚。

第2课。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一、重点字词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tānhuànshìyǎngjuébiéqiáocuìfángshànwāndòu

瘫痪侍养诀别憔悴仿膳豌豆

二、问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讲述了重病缠身的母亲,体贴入微地照顾双腿瘫痪的儿子,鼓励儿子要好好活下去的故事,歌颂了伟大而无私的母爱。

课文写了四件事:

(1)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对我的抚慰。

(2)母亲重病缠身,却不告诉儿子,不想给儿子增添痛苦。

(3)母亲央求“我”去看花

(4)母亲的临终嘱托

2.“我”的双腿瘫痪之后,母亲的侍弄的花为什么都死了?

答:因为“我”的原因,母亲已精疲力竭,无力再照顾花了。

3.文中写到“我”坐在窗前看落叶,“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你怎样理解母亲挡住落叶的行为?

答:因为母亲希望“我”的心情好一点,也有助于病情。

4.为什么“我”答应去看花,母亲竟高兴得坐立不安?为什么“我”责备她“烦不烦”,她却笑了?这说明什么?

答:因为母亲看到了“希望”,这是“我”第一次答应母亲带“我”去玩。

5.前面母亲说“好好儿活”和最后“我”说“要好好儿活”各有什么含意?这样写在文章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答:因为母亲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从而想让“我”以后照顾自己。后文写“要好好儿活”是“我”知道了母亲的良苦用心,决定好好照顾自己。在文章结构上起“前后呼应”的效果。

第3课。羚羊木雕张之路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犄jī角怦pēng寒颤zhàn攥zuàn

2.解释下列词语。

(1)反悔:对以前答应的事翻悔或不承认。

(2)形影不离:形容彼此关系密切。

(3)自作主张:不与人商量,自己决定。

(4)仗义:讲义气。

(5)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我呆呆地望着她,止不住流下了眼泪。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因为我对朋友反悔了。我做了一件多么不光彩的事呀!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羚羊木雕》的作者是张之路,这是一篇记叙文(体裁)。

2.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3.描写人物的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第4课。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匿nì笑嗅xiù膝xi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地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识我吗?

(2)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着泪叠的,万水千山/求他载着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我仍是不灰心的每天的叠着,总希望有一只能流到我要他到的地方去。

2.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我便要将我小小的影子投在你的书页上,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金色花》第4段

当你沐浴后,湿发披在两肩,穿过金色花的林阴,走到做祷告的小庭院时,你会嗅到这花香,却不知道这香气是从我身上来的。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印度(国名)文学家,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2.《纸船》选自《繁星》,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诗人、作家(称谓),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

阅读理解答题方法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也就是说一定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考虑。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过渡句);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表现了的特点(使语言更加),表达了的感情(反映了的形象)。

(二)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三)__”词能不能删掉?

答题格式:

①不能,用了“__”词,生动地说明了……,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去掉就没有这种效果。

②不能,删掉“__”词,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显得太绝对化;用了“__”词,准确地说明了……,符合实际情况,留有余地,具有科学性。

做阅读的注意事项

1、语文阅读以及作答的时候,一些基本的技巧要掌握。比如段落,掌握段意较为方便的办法是抓“主句”,也就是抓住说明全段主要意思的句子。或者文章的脉络主旨,有的文章标题就说明了中心思想;有的在文章开头和结尾点明;有的则通过主要事件来表达,只要根据主要事件,就能很快确定。阅读理解答题里面也是有很多套路,也就是相对固定的回答方式,总之平时要多留意,梳理总结。

2、阅读作答之后,可以与参考答案作比较:有哪些点是你没想到的?又有哪些点是回答得不够准确的?不要看了答案之后只是“哦,原来是这样”就过了,一定要学会分析你为什么没答上来,比如审错题意、阅读抓取关键信息能力差等方面。

3、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大多得益于课外阅读。要提高自身的阅读技巧和能力,只依靠课内的阅读是不够的,还需要通过有计划的、大量的阅读,以及进行多种阅读方式的训练。

课外阅读的内容是比较宽泛的,基本的你可以根据课内阅读进行延伸,因为文章,包括阅读理解都会有来源说明。人选书不好选,但书选书就容易多了,你多的书越多,你就越知道怎么选。

对于学生来讲,平时课业也较多,想要大量的课外阅读相对也是有难度的。所以对于课外阅读,建议学生学习掌握快速阅读的技能,提高一下自己的阅读效率和能力,比如我练习过的“精英特快速阅读”,掌握到一两千字每分钟的阅读速度是非常容易的。

4、课内外阅读的过程中,不仅仅是读,要多注意收集摘录,平时一有时间就可以拿来翻翻,久而久之这些故事或名言精句等就会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活跃在你的脑海和文章中。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第二部分 篇六

七年级下册语文文章内容总复习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用“从……到……”点明了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地点和范围,同时也告诉我们文章前后两部分的内容,体现了作者的写作顺序,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

写作特点

用“碧绿”修饰“菜畦”,用“光滑”修饰“石井栏”,用“高大”修饰“皂荚树”,用“肥胖”形容“黄蜂”等都体现形容词运用的贴切。

用“扫、露、支、撒、系、牵、拉”这一系列连贯的动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过程中透露出儿童捕鸟的兴奋惊喜之情,显示了动词运用的精妙。

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这一句式,既表达写景的详略,又勾勒出儿童感到事物美好有趣而自得的心理。“我不知道……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总而言之……”这一句式,既在全文结构中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又表现出少年鲁迅告别百草园时的依恋心情,体现了句式运用的精当。

重难点句子

1.……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

“乐园”一词是本文的文眼。它专门告诉我们:本文的作者要回忆的是童年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些有趣的事。该句是下文的总结句,下文内容是对这句话的具体描述。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批谷,棒上系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作者用“扫、露、支、撒、系、牵、拉”等表示动作的词,准确生动地描绘出捕鸟的全过程,也从捕鸟的活动中写出儿童的兴奋、惊喜之情。

3.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

两个“不常用”,可见先生还是比较开明的,严而不厉,甚至是严而可亲的。

4.开头一段中“似乎”“确凿”两词矛盾吗?

这两个词不矛盾,却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特殊心情—对百草园依恋的深情,因为“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年代久远,所以一开始回忆印象有些模糊,故用“似乎”表示不确定。然后追忆童年生活,种种景象历历在目,故用“确凿”表示意识中根深蒂固地有这种印象。

5.为什么要写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同时也给百草园增添了更多的神秘色彩。

重点段落:

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爸爸的花儿落了

本文采用双线结构。一是关于爸爸爱花、对花儿的描写贯穿始末。另一条线索是毕业典礼。围绕毕业典礼这一中心事件,作者采用插叙手法,表现爸爸对女儿的关怀

重难点句子

1.我的襟上有一朵粉红色的夹竹桃,是临来时妈妈从院子里摘下来给我别上的,她说:“夹竹桃是你爸爸种的,戴着它,就像爸爸看见你上台一样!”

这一句话告诉我们“爸爸”没来参加这次活动,为全文设里了一个悬念:爸爸为什么没来?爸爸怎么了?从而吸引读者阅读下文寻找答案。由花想人,引出回忆。

2.英子,不要怕,无论什么困难的事,只要硬着头皮去做,就闯过去了。

这句话包含着爸爸对“我”的勇敢面对生活的鼓励,同时也是支撑着“我”在生活中坚定地走下去的信念。这句话成为我的座右铭。

3.没有爸爸,你更要自己管自己,并且管弟弟和妹妹,你已经大了,是不是?

一方面,鼓励“我”勇于面对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做好自己的事情;另一方面,要求我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帮助妈妈支撑起这个家,按照成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

4.本文以“花”开头,以“花”结尾,作用是什么?

文章开头写“我”衣襟上别着一朵爸爸种的粉红色夹竹桃参加毕业典礼,文章末尾写爸爸的花儿落了,前后呼应。全文以爸爸爱花为线索,“花”具有深刻的内涵,象征爸爸的身体情况,爸爸身体健康时,花开得健旺;花儿落了,象征天性爱花的爸爸辞世了。

3.丑小鸭

重点句子

1.这是头一天的情形。后来一天比一天更糟。

这一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表明丑小鸭的待遇每况愈下。

2.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丑小鸭遇到了同情、喜欢他的朋友,这些朋友并没有以相貌取人,是君子的化身。

3.“我想我还是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好。”小鸭说。

丑小鸭的这句话体现了他对美的向往和不懈追求的特点。如果说一开始他是被迫离家流浪,那么当他已经在农家安定下来而仍不满足,仍要“走到广大的世界里去”,那完全是出于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4.“我要飞向他们,飞向这些……和在冬天受苦要好得多!”

这些细腻的心理描写展现了丑小鸭有远大而崇高的理想,并能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进行不懈的努力,勇于克服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困难,体现了它对美好事物至死不渝的追求。

5.当我还是一只丑小鸭的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幸福!

这句话启示人们,即使身处逆境,只要不懈追求,理想就会实现。

4.诗两首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以假想生活中遭遇的挫折为题选择了一个长者劝慰的角度,以劝告的口吻告诉人们要正确对待挫折,坚信未来是光明的、美好的。语调亲切和婉,热诚坦率,似乎诗人在与你交谈。

《未选择的路》,“路”即指人生之路。人生的道路有千万条,但只能选择其中的一条,其他的路只能放弃,那些未选择的路更加让人怀恋,所以诗人将重点放在未选择的路上。全诗采用象征手法,按选择路的过程和思维顺序展开。

5.伤仲永

文题中的“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为什么要“伤”仲永呢?留给读者一个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和兴趣。同时也暗示了文章的主题,给文章奠定了感情基调。

文章先叙后议,开始用见闻录的方式,依次写了方仲永从5岁到20岁之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接着,作者借事说理,阐明了人的天资与后天学习的关系,强调了后天学习的重要性。作者采用了寓理于事、欲抑先扬、对比鲜明的写作方法,语言精炼,说理深刻,启人心扉。

重难点句子

1.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文章以褒扬之笔描写方仲永是“受之天”的天才。异在不学而能书。这是罕见的天赋之才。

2.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这句话写出了其父为了图利,并不考虑儿子的前途,每天带着儿子到处炫耀牟利。“不使学”三字是全文的关键,为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了方仲永命运变化的根本原因。

3.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这句话在前面充分叙述方仲永由神童变为庸人的基础上,进入议论。点出了方仲永天资出众,而后来又“泯然”为众人的原因,既总结了前面的故事,又是揭示道理的前奏。

重点段落

1.第①段“世隶耕”三个字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也是对方仲永天资过人的有力衬托。

2.第②段开头“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起过渡作用。此句中的“之”字承前,指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闻”“久”二字则表明作者长期不在家乡,仅从传闻中得知,尚未见到仲永──这最后一点是暗含在全句话中的。如果把这一点意思明说出来,则全句应是“余闻之也久而未见其人”。这样,下文再说“见”就十分自然了。由此可见,“余闻之也久”这句话,是用一明一暗的两层意思来实现上下文的过渡的。

7.最后一课

《最后一课》,即亡了国的阿尔萨斯人最后的一堂法语课。标题不但指出了文章内容,而且蕴含着悲怆的气氛和悲愤的情绪,一定程度上暗示了文章的中心。

这篇小说以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的所见、所闻、所感为线索,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典型形象,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对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集中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重难点句子

1.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句是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描写。表现了小弗郎士愉快的心情,同时又有反衬故事悲剧气氛的作用。(结合讲过的景物描写的作用理解)

2.又出了什么事啦?

一个“又”字,写出了在那个动荡的时代里战乱频频,变故迭起,人心惶惶的状况。同时为最后一节课埋下伏笔。

重点段落

1.第13自然段“我的最后一堂法语课”这句话为什么要独立成段?

独立成段是为了突出强调。强调这句话在小弗郎士的感情上引起的共鸣和反响,写出了在意识到这堂课非同寻常的意义之后,极不平静的心情。“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意义已上升为抗议侵略者奴役法国人民的爱国举动。

2.第18、19两个自然段安排了韩麦尔先生的两段话,对我们有怎样的启示?

民族语言或者说母语的热爱应当作为热爱自己国家的一种形式;应当珍惜每一天、每一节课的时间来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从每一个人做起,进而提高全民族的素质。

3.文章为什么要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换成慷慨激昂的语言不好吗?

小说以韩麦尔先生的一个手势作结,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同时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思考空间:此时韩麦尔先生会有怎样的心理感触?他的神情会如何?从而把韩麦尔先生的光辉形象深深地刻在读者的心中。

4.第20段:比喻 把法语比作钥匙,普鲁士侵略比作监狱

第21段:讽刺手法(鸽子唱歌)、表达反感、留念之情

8.艰难的国运与雄健的国民

本文多处用比喻来说理,既生动形象又极富说服力,如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回环曲折”“崎岖险阻”比喻中华民族历史所逢的艰难国运。这些比喻都是作者内心深处豪情的自然流露,着重其“神似”。

重难点句子

1.一条浩浩荡荡的长江大河,有时流到很宽阔的境界,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有时流到很逼狭的境界,两岸丛山叠岭,绝壁断崖,江河流于其间,回环曲折,极其险峻。

句中用“长江大河”比喻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用“浩浩荡荡”比喻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势不可当,一往无前;用“平原无际,一泻万里”比喻中华民族历史的顺利发展;用 “回环曲折”“极其险峻”比喻中华民族所逢的艰难国运。这些比喻蕴含着深刻哲理,洋溢着豪情壮志。

2.走到崎岖的境界,愈是奇趣横生,觉得在此奇绝壮绝的境界,愈能感到一种冒险的美趣。

这种“冒险的美趣”其实是经历艰难险阻以后的趣味,是一种奋斗的快乐、幸福。这句话向我们展示了:虽然在前进的道路中会遇到艰难险阻,对于具有雄健的精神的国民而言,也给他们提供了领略奇绝壮绝景致的机会,这是奋斗者的革命乐观主义情怀和强烈的爱国主义豪情。

3.在这一段道路上,实在亦有一种奇绝壮绝的景致,使我们经过这段道路的人,感到一种壮美的趣味。但这种壮美的趣味,没有雄健的精神是不能够感觉到的。

中华民族当时正走在崎岖险峻的道路上,这样的道路富有挑战性。那些目光短浅、畏惧斗争的人们只会垂头丧气,不敢前进,只有富有冒险精神、挑战精神、雄健精神的人才会体会到其中“壮美的趣味”,这一句既是对奋勇前进的革命者深情的颂赞和鼓励,也是对畏惧者、怯弱者、徘徊者的鞭策。

9.土地的誓言

从文章内容看,这誓言是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沦陷的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及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抒发了作者对沦亡的故乡强烈的思念之情,并发出了为解放故乡而战斗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誓言。在结构上,两段文字有如双峰对峙,又宛若对仗工整的一幅长联。

10.木兰诗

诗歌对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离别、辞官还乡、家人团聚的内容写得详细。对出征前的准备及十年的征战内容则写得简略。这样处理详略,不只为了求得行文的变化,使结构疏密有致,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刻画人物。

以细腻的心理刻画来塑造人物形象。第二段中对木兰心理刻画是全文最精彩的部分:“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这段描写展示了木兰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木兰那少年缠绵的情怀。思念之情与爱国之情交织在一起,刻画出木兰毅然离家保国,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和刚强的性格。

用词精当。如木兰辞官还乡,同亲人合家欢聚一节,文中用一系列动词:“开”、“坐”、“脱”、“著”、“理”、“铁”,含蓄地展示了木兰此时的心理——急于恢复女儿装,表现了木兰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归来后喜不自禁的心情,刻画出了木兰天真活泼、淳朴可爱的性格。

重点难点句子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这一句写木兰停机叹息,设置了悬念,使读者产生疑问,自然引出下文。“不闻”“惟闻”两句对偶。

2.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反复写“无所思”、“无所忆”,反映了木兰从军前复杂的心理活动及严肃认真的态度。“女亦”两句是复沓句。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女亦”两句,以及“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两节八句,也是复沓。

3.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大刀阔斧地表现出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的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细针密线地刻画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引起的特殊矛盾。这两句写出了儿女情深和英雄气概。

4.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这句话紧承第三自然段,是对上段描写的奔驰征途情景高度、形象的概括,表明

驰抵战场。也把行文引到描写战场上的生活和战斗上来,在诗篇前后段落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5.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

猪羊。

此六句写了家人的不同举动,符合每个人的身份、性格、年龄特点,描写出家中的欢乐气氛,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重点段落

对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最后一自然段是个生动的比喻,以此比喻表现木兰的机智聪慧,和伙伴们的惊讶;也是吟唱者对木兰的赞颂之词。此外,以雄兔雌兔比喻人之男女,恰恰是民歌语言运用的特点。

疑难解惑

1.如何理解木兰这一人物形象?

木兰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不朽的人物形象。她是一个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英雄。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胜利归来以后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理责任感融合到了一起。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淳朴的优秀品质。

2.作者为什么对《木兰诗》进行这样的繁简处理?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木兰孝敬父母、勇于担当重任的性格,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而对能够反映美好心灵的内容则不惜笔墨。另外,这种繁简安排似乎还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11.邓稼先

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其中优秀的部分,“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老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邓小平同志说过:“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深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奉献精神与邓小平同志表达的心声是一致的。

2.在写邓稼先以前,文章的第一部分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课文的第三部分,作者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12.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

作者用闻一多先生的“说和做”总领全文,上半部分着重写闻一多“做了再说,做了不说”,是“卓越的学者”,下半部分着力写闻一多“说”了就“做”,是“大勇的革命烈士”。全文采用夹叙夹议的方法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闻一多先生说做统一,表里如一的高尚人格。

疑难解惑

1.他要给我们衰微的民族开一剂救济的文化药方。

这个句子是比拟的说法,是指寻找使我国文化繁荣昌盛起来的方法来振兴我们这个衰微的民族。自20年代末起,闻一多先生过了十多年“书斋生活”,试图从文化上寻找振兴民族的途径。这句话表现了他的爱国精神。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人们常用“说话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来讽刺那些只说大话,不办实事、言行不一的人。因而“口的巨人”似乎只能是贬义了。但本文作者却把“说大话”和“办实事”统一起来,用“口的巨人”和“行动的高标”来称赞闻一多,称赞他那种既敢于高声说出真理,又肯于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

14.福楼拜家的星期天

《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这个题目中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时间,也包含了事件中的主要人物。星期天是休息的日子,可福楼拜家里要有什么事情发生呢?题目设置了一个不大不小的悬念,可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

文中四位作家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

福楼拜:热情奔放,容易激动,和蔼可亲,博学睿智。屠格涅夫:怀有狂热的理想,醉心文学事业,博学多识。都德:生性活跃,健谈,厌恶腐朽的生活方式。左拉:温和,寡言,坚毅,聪明。

15孙权劝学

劝学,劝说,鼓励学习。文题点明了文章所写的故事的主要内容。

本文仅区区129字,以“劝学”为中心事件展开描写,写吕蒙在孙权劝说下“乃始就学”,其才略很快就有惊人的长进的故事,点明了学习的重要性。

写作思路: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人物性格:孙权(严格要求下属、循循善诱)、吕蒙(知错就改,谦虚好学)、鲁肃(敬才爱才)

文章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味。仅寥寥数语,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说话时的口吻、神态和心理。

孙权劝学,先一语破的,向吕蒙指出“学”的必要性,即因其“当涂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学”;继而现身说法,指出“学”的可能性。使吕蒙无可推辞,“乃始就学”。从孙权的话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劝,又可以感到他对吕蒙的亲近、关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赞叹,可见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以他眼中吕蒙变化之大竟然判若两人,表现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惊人长进。需要指出的是,鲁肃不仅地位高于吕蒙,而且很有学识,由他说出这番话,更可表明吕蒙的长进确实非同一般。“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是吕蒙对鲁肃赞叹的巧妙接应。“三日”形容时间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惊奇、难以置信的样子。从吕蒙的答话中可见他颇为自得的神态,他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孙权的话是认真相劝,鲁肃、吕蒙的话则有调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调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写鲁肃、吕蒙对话,一唱一和,互相打趣,显示了两人的真实性情和融洽关系,表明在孙权劝说下吕蒙“就学”的结果,从侧面表现了吕蒙的学有所成,笔墨十分生动,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处。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文章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结尾。鲁肃之所以主动与吕蒙“结友”,是因为鲁肃为吕蒙的才略所折服而愿与之身教,表明鲁肃敬才、爱才,二人情投意合。这最后的一笔,是鲁肃“与蒙议论”的余韵,进一步从侧面表现了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

启示:人只要肯读书,就会有所进步(开卷有益)

成语:吴下阿蒙、刮目相待(解释)

16.社戏

本文的标题“社戏”既是全文故事情节发展的线索,又是故事内容的概括。

本文以到赵庄看社戏为线索,先略写在平桥村的快乐生活,再详写从平桥村夜航到赵庄看戏的全过程。刻画了一群农家少年朋友的形象,表现劳动人民纯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展示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生活画卷,表达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和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

重难点句子

1.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的到说不出的大。

“轻松”“舒展”两词用得非常精彩,与上文的沮丧、压抑形成鲜明的对比,传神地表现出了“我”得以能去看戏时欢喜轻快的心情。“说不出的大”夸张地表现身体的轻松。

2.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

从修辞格的角度看,连山仿佛是兽脊,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连山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又是运用了拟人方法,这两种修辞方法的运用,使得语言生动形象。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说,这是以坐船人的感觉来进行描写,连山的形状像兽脊,在朦胧的月光下颜色淡黑如铁,因为高低起伏,则像是踊跃飞跑,这句描写的精彩之处是用动词“踊跃”来写山,把静态的连山写活了。这种以动写静,衬托了船行之快,又衬出了想看到社戏的急切心情。

3.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满被红霞罩着了。

“回望”两字表现“我”依依不舍的心情,“罩”字通过视觉表现戏台如梦如幻的情景,再次以仙境比拟社戏,与来时呼应。这句充满了梦幻般色彩的描写,表达了儿时眼中社戏的美。

4.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连夜渔的几个老渔父,也停了艇子看着喝彩起来。

这一句用了一个富有童话色彩的比喻,新奇而贴切,又有水乡特色,反映了儿童富于幻想的特点和愉快的心情。写老渔父的喝彩则是通过旁观者的赞美来衬托孩子们驾船技术的娴熟高超,从侧面描写归航之快。

六一公公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六一公公的形象本文主要是通过语言来刻画的。对于孩子们偷他的豆,只是责备“不肯好好地摘,踏坏了不少”,听说摘豆是为了请客,马上说“这是应该的”,他并不是吝啬的人;后来他又亲自送豆,表现了他热情好客的性格。“我”夸了他一句,他“竟非常感激起来”,体现了他老实厚道的农民本色。

重点段落

第10-13段 (1)环境描写:具体描写的景物

(2)描写角度:听觉、嗅觉、触觉、视觉(具体景物)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的向船尾跑去,但我确还以为船慢。(第11段)① 比喻、拟人;②写出了划船之快和“我”看戏心情的急切。

(4)“我”的心理变化:轻松 — 急切 — 陶醉

人物性格:双喜(聪明机灵、考虑周到、办事果断)、六一公公(善良淳朴、热情好客)

17.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通篇贯注一个“情”字,作者通过一系列的“安塞腰鼓”赞美的词语,直抒胸臆。如“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安塞腰鼓!”“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等等,语句激昂,酣畅淋漓,如大河滔滔,一泻千里。作者把黄土高原的元气和气魄,一下子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量运用排比、反复的句式。为了增强语势,强调感情,作者大量运用排比句式,句子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这些排比、反复句式的运用,使课文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这是值得我们揣摩借鉴的。

重难点句子

1.他们的身后是一片高粱地。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粱。

以高粱地为背景,写出了极具陕北特色的风情。写他们朴实,写他们难以掩饰的生命的活力。

2.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

安塞腰鼓的奔放的力量在于打破了人们身上层层坚硬的外壳,让生命宣泄在天地之间,不必计较功名利禄,不必患得患失,放弃一切冗杂的思绪,与鼓声产生共鸣。

3.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包裹着的躯体,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黄土高原上的生活是艰苦的,条件是落后的,可是陕北人有着自然,健康的生命,是原始的、未经人工雕琢的、没有半点污染,不含任何杂质的完完全全的生命。这是他们的力量源泉。

4.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多水的江南山清水秀,风景秀美,养育了纤柔细腻的江南人,他们是打不出这样气势雄浑的腰鼓的。

5.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当鼓声停止后,人们仍沉浸在激情中,好像炽热后的沉寂,这是以“鸡啼”反衬寂静。

18.竹影

“竹影”即“月光下竹子的影子”,是文章的线索,也是文中孩子们和爸爸绘画的实物,又是爸爸借以向孩子们传授画画知识的一个媒介和引子。

文章的主体是由两部分内容组成的,一是充满童稚童趣的游戏,二是领略中国画和西洋画的艺术魅力。两者之间以爸爸为联系纽带。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充满童真童趣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说明艺术并非高不可攀的东西,艺术和美就蕴涵在孩子们的童稚生活中。

20.口技

全文以时间先后为序,由施屏障始,写口技表演者模拟夜深人静时一家四口被“深巷中犬吠”之声惊醒,复而入睡及深夜“火起”几个场景,间以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等反映,到撤屏障止,通过正面和侧面的描写,高度赞扬了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技艺。

1.精彩的场面描写。本文的场面描写十分生动、形象、细腻。文章的第一段就描写了表演的场面,对表演的典型环境、人物、道具、表演的效果都作了细腻的描绘。从文章的第2至第4段,作者按口技表演内容一词描写了三个场面:深夜人静一家四口被“犬吠”惊醒后的喧闹场面;一家人复睡入梦,闹而复醒的场面;深夜失火、救火的场面。这几个场面描写使文章情节波澜迭起,摇曳多姿。总之,文章这些精彩的场面描写,对显示人物活动的典型环境,烘托人物,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深化主题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本文描写口技表演,抓住了表演者和听众两个方面:一方面描写口技艺人的表演,直接表现其高超技艺,这是正面描写;另一方面描写听众的神态、动作,以听众的反应烘托其高超技艺,这是侧面描写。在描写表演过程的三段中,都是先写口技艺人的表演,后写听众的反应,从而使表演和效果有机地联系起来,以听众的反应为烘托,从侧面表现口技表演之“善”。此外,课文首尾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表明口技不是靠其他器物发声,而仅仅是靠一张嘴发声,突出其技艺在“口”,也是从侧面表现表演者口技不凡。本文运用侧面描写表现这场口技表演的魅力,烘托表演者的高超技艺,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3.文章的语言准确生动、逼真传神。口技表演的情景有静有动,有舒有紧,有简有繁……但无论何种情景,作者却能用准确而生动的语言描摹。如“遥闻深巷中犬吠”,表演从模拟远处“深巷”里传来的狗叫声开始,用“遥闻”二字恰切地表现了深夜远方回响的隐约可闻之声,顿时把人们引入夜阑人静的境界中。用“伸颈,侧目,微笑,默叹,以为妙绝”来写听众的反应,就使得听众的激动神情跃然纸上。这一传神之笔,有力地反衬与赞美了艺人之技“善”。再如“妇拍儿亦渐拍渐止”中的两个“渐”字,细致而酷肖地表现了“拍儿”动作由大到小,从有到无的过程,更衬托出静的境界。

重难点句子

1.京中有善口技者。

这个句子介绍了口技表演者。这个全文的开篇句,是本文的一句总说,即全文意在说明这位“善口技者”的技艺之“善”。“善”字是全文内容的总纲。

2.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这个句子交代口技表演者所用的道具。“而已”语气助词极力渲染道具简单,别无它物,以示口技人的表演主要凭他的“口”,衬托口技艺人技艺的高超。

3.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满坐寂然,无敢哗者。

抚尺也叫“醒木”,民间艺人在表演开始或结束时,都要拍一下抚尺,以示开始或结束。“寂然”“无敢”点染表演即将开始时全场肃穆紧张的气氛,为下文的精彩表演张本。

4.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奋袖出臂,两股战战,几欲先走。

作者借写宾客惊慌欲逃的神态、动作来烘托口技表演者技艺的高超。说明口技表演者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绝妙境界,使听众仿佛置身火场,不禁以假为真,完全进人口技表演所营造的情境之中而不能自持。

5.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与开头的句子呼应,重现道具,强调其表演工具的简单,突出其技艺在“口”,点明题旨。

21.伟大的悲剧

《伟大的悲剧》,题目中“悲剧”与“伟大”似乎是矛盾的,其实并不矛盾。失败、死亡的“悲剧”性结局的确。令人悲哀,但其中体现的英雄气概、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足以变成一种“伟大”的力量,震撼人心。本文的题目点明了主旨。

重难点句子

1.斯科特接受了这项任务,他要忠实地去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

英国人普遍讲求绅士风度,主张诚实、守信、坦然面对成功和失败。这种文化传统熏陶下的斯科特,不能不接受这项为他人的业绩作证的任务。正因为他的这一行为,其人格才显得无比的高尚,赢得了人们的尊敬。

2.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所有这些人留下了话。

联系上下文就不难看出,“心中的海市蜃楼”是指斯科特在离开这个世界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遥远的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它们与现实的严酷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海市蜃楼是美好的,却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震撼和冲击。

3.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的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

这是对挪威国旗的特写。在风中飘扬的挪威国旗,让斯科特联想到胜利者阿蒙森似乎站在那里耀武扬威,洋洋得意,这更加刺激他们作为失败者的敏感的神经,令他们的内心痛苦万分。

4.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毁灭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在全文中可作为主旨句,起点题的作用。

重点段落

课文的最后一段:一个人虽然在同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了自己,但他的心灵却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

这两句话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作者对斯科特极其崇高的赞誉,意思是斯科特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然失败了,他的肉体倒下了,但是他的心灵经受了考验,变得无比的崇高。有价值的、美的东西当然是伟大的悲剧。这两句话在全文中是中心句,起到了点题的作用。正如鲁迅所说:“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疑难解惑

1.茨威格为何不给胜利者阿蒙森作传,却充满激情地为失败者斯科特书写这悲壮的一幕?

作为一位最伟大的作家,茨威格想到的绝不主要是事业的成功者,而是许多历史事件背后给人精神上的震撼和启迪。按照这个价值标准,茨威格当然认为给斯科特作传会更有意义,会给人更长久的思考和回味。

2.斯科特一行探险的意义何在?

认识自然,挑战自然,挑战人类自我,实现生命的价值,给后人以精神的鼓舞。

22.荒岛余生

本文节选自《鲁滨孙漂流记》,题目就点明了环境及情节的离奇,给人以悬念感。文章围绕鲁滨孙落难到荒岛之初时心理活动的变化展开叙述。给人以极大的精神鼓舞。

23.登上地球之巅

“登上地球之巅”这一题目揭示了记叙的中心事件,概括了文章的中心。

24.真正的英雄

“真正的英雄”,给人以新颖、别致之感,“英雄”,是才能超群、英勇无畏的人,又用“真正”加以修饰、强调,表达了对在这次空难中罹难的七位英雄的充分肯定和赞扬,文章以此为题,是对七名宇航员行为的赞美。

对第十五自然段的诠释。

这段文字写我们从“挑战者”号升空后爆炸的事件中,认识到了一个意义深远的哲理:“未来的路并不平坦,整个人类前进的历史是与一切艰难险阻斗争的历史。”这是作者面对困难与挫折而概括出的具有哲理色彩的观点,表明只有克服困难才能推动历史前进。

疑难解惑

1.演讲者提及女教师麦考利芙的时候,为什么说她“凝聚了整个国家的想像力”?

麦考利芙史全美选出来的教师代表,是世界上第一位“太空教师”。她参加这次太空航行,其意义非同寻常。原定由她在太空中向美国和加拿大250多万中小学生讲授两节太空课,还将在航天飞机上参加几项科学表演,孩子们没想到迎来的却是噩耗。在这里,“整个国家的想像力”还可以理解为代表着美国未来和希望的中小学生。

2.宇航员们因为航天飞机的失事而牺牲,但演讲者为什么还说“这是诉说胜利和勇敢的故事”?

人类探索太空的历史,本来就是一部冒险的历史,一部勇敢者的历史。宇航员的每一次升空,都意味着危险,完全可能一去不返,但他们并不害怕,而是大义凛然,义无反顾,随时做好了牺牲的准备。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每一个升空的宇航员都是胜利者,都是勇敢的人,都值得学习。

25.短文两篇

《夸父逐日》是一篇神话故事,是我国最早的神话故事之一,夸父是古代神话人物。在这篇神话中,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最后口渴而死,他的手杖化为桃林。这个奇妙的神话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民探索、征服大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两小儿辩日》是一则寓言,围绕一个“辩”字去写的。交代了人物和事件。通过孔子无法判定两个小儿对太阳距离人远近的争论的故事,反映了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客观事理而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同时也告诉人们对待科学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

重难点句子

1.夸父与日逐走,入日。

巨人夸父敢于与太阳竞跑,表现了夸父无比的英雄气概,反映了古代人们探索自然、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和顽强意志。

2.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渴而死。

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形象的描绘出夸父口渴如焚的情状,虽然接连喝干了黄河和渭水两条大河,仍不解渴,又赶往大泽,终于没来得及喝到大泽的水而渴死,极为悲壮。

3. 夸父逐日

《夸父逐日》中的“夸父逐日”现今已作为一个成语使用,比喻人有宏大的志向或巨大的力量和气魄。

4.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

孔子到东方去游历,交流、学习,并非是去游玩,“游”,即交流、学习之意。“见两小儿辩斗”引出了下文。

5.孔子不能决也

这个句子表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态度和精神,并没有“强不知以为知”,而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从而也启发我们,连孔子这样的大学问家也有所不知,说明人们的确不可能无所不知,学无止境,要不懈探索。

26.珍珠鸟

《珍珠鸟》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散文,作者以轻松活泼的笔调,精心的描写了珍珠鸟的可爱形象,抒发了作者的喜爱赞美之情。

文章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描写了珍珠鸟的形状、色彩、动态,使小鸟憨直、顽皮、活泼的形象跃然纸上。文章落笔写鸟,实则写人,通过描写人与小鸟之间感情的沟通,表达了对互相信赖、和谐美好的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重难点句子

1.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

这一句用感叹句表达了无比欣喜之情,道出了自己的心声,喜悦之情溢于言表,也为全文奠定了轻松的基调。

2.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为下文写“我”关爱珍珠鸟作铺垫。先写珍珠鸟“怕人”,与后文写珍珠鸟“亲近人”构成对比,突出了本文的中心,

3.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这一句从整体上描写了珍珠鸟的外形,字字句句都熔铸着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如果没有对生命的珍爱、怜爱之情,作者是不可能对珍珠鸟的外形描写得如此细致。

4.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这句话中的“挨近”、“蹦”、“俯下”、“喝”、“偏”、“瞧瞧”等几个动词最有表现力,因为这几个动词活生生地刻画出了一个顽皮的孩子的形象,让珍珠鸟似乎也具有了人的神情和心理。

重点段落

对第14自然段的诠释。

这段文字写得极为传神,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小珍珠鸟在“我”肩上睡觉时的情态,可见人与鸟之间的信赖达到了何种程度!这里的鸟已不只是鸟,它有了人的灵性,我们见到的不再是调皮的小鸟在玩耍,而是稚子依偎在父母宽广、温馨的怀抱里。人与鸟相依相赖,极为和谐自然。

27.斑羚飞渡

重难点句子。

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

这句话用美丽的彩虹与镰刀头羊从容走向死亡的残酷现实形成鲜明的对比,也是用美丽的彩虹象征镰刀头羊的美好心灵,更是镰刀头羊行为和精神的闪光。

这叫声与我平常听到的羊叫迥然不同,没有柔和的颤音,没有甜腻的媚态,也没有绝望的叹息。

此句中的三个“没有”构成排比,写出了镰刀头羊叫声的不同寻常,也暗示下文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28.华南虎

“华南虎”这一标题,揭示了诗歌描写的主要意象,非常醒目。诗人以华南虎作为象征,表现的是自己在困境中不屈的人格和对自由的渴望。

这首诗按照参观动物园的老虎的整个过程为顺序,描写了华南虎的形象,表现了华南虎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个性,有着不屈的生命、执著的灵魂,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虎的形象描绘真实,以虎喻人,例如:“是屈辱的心灵在抽搐吗?”中的“屈辱”含有两层意思:一是为自己的尊严被践踏、自由被剥夺而感到“屈辱”;二是深层含义,即为生活在这个自由被剥夺、人格被侮辱的世界而感到“屈辱”。

重难点句子

1.笼里的老虎,背对胆怯而绝望的观众。

诗句中的“观众”是一个没有人格和自我意识的群体。他们只是一群苍白、概念化的符号。他们“胆怯”是因为他们卑微,即便是面对老虎威严的背影时,都深感恐惧。“绝望”指他们用各种手段想逗引老虎而它一概不理。

2.灰灰的水泥墙壁上/有一道一道的血淋淋的沟壑。

这句话暗示华南虎为自由做过怎样的勇士般的无畏但却徒劳的反抗。可是,华南虎仍然会不屈不挠不悔的抗争下去,因为抗争是它活下去的全部寄托和现实意义,是它高贵灵魂的有力呈现。

3.你是梦见了苍苍莽莽的山林吗?

华南虎是向往自由的,壮阔、博大的“苍苍莽莽的山林”才是它灵魂和力量的家园。

4.我羞愧地离开了动物园。

在华南虎这“不羁的灵魂”面前,我感到了自己人生的卑微,心灵的堕落。

5.我看见了火焰似的斑纹/和火焰似的眼睛,还有巨大而破碎的滴血的趾爪!

这句话在诗的结尾,是全诗的总结,再次提到“斑纹”“眼睛”“趾爪”,给人一个整体的印象。“滴血的趾爪”是这首诗的“核”,是诗人感情的爆发点。诗结尾的这个特写,极容易让诗人与读者进一步体会到那个时代屈辱灵魂的不屈抗争的精神。

6.诗人笔下的这只老虎具有怎样的个性?

文中的华南虎有美丽的容貌和强健的形体,在牢笼里,它依然维护着自己的尊严,向往着自由,表现出高贵的灵魂,它是一只身陷囹圄,但却维护尊严、向往自由、蔑视世俗、威武不屈、勇于抗争的老虎。

29.马

这是一篇介绍马的科学小品,也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描写了马的形象,也由马生发出情感。题目提示了文章所写的内容。

采用对比的写法,描绘了马在两种生存状态下的不同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在无垠的草原上”“自由自在地生活着的马匹”的由衷赞美,对“被人养育”“经过训练”“供人使用”的马的深刻同情。

30.狼

《狼》这篇短文,描写了屠户和两只狼搏斗的整个过程,狼在整个故事的发展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狼是主要“人物”,而屠户是次要人物。

这则寓言故事,以狼为主线,通过叙述屠户如何战胜狼的故事,表现了狼的贪婪、狡诈和愚蠢凶恶的本性,最后用议论点明了主旨:无论狼多么狡诈阴险,最终都会被机智勇敢的人所战胜。

重难点句子

1.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这句话以简练的语言写出了狼狡猾、恶毒、凶狠和贪得无厌,同时,“并驱如故”也照应了前文的“缀行甚远”这句话,使行文严谨。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这句话以凝练的语言写两只狼的动作、行为,到此,紧张的气氛似乎缓和了许多,殊不知这其中却隐含着更大的阴谋!极其形象地表现了狼的阴险、狡诈。

3.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这句话及其生动、形象的刻画出了狼狡猾的本性,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一神态极具有迷惑性,让人们对狼的本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这句话照应了“目似瞑,意暇甚”,是本文的点睛之笔,突出了狼这一形象。

5.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此句主要体现了屠户具有很高的警惕性,同时,也进一步表现了狼的狡猾,前狼“假寐”惑敌,后狼打洞,待时机成熟,前后夹击,令人惊奇。

重点段落

1.对第三自然段段的诠释。

“屠大窘”,危急关头,屠户思想斗争激烈。他明白怕死是不行的,退让是无用的。于是,他找到战斗场地,迅速占据有利地势,准备与狼搏斗。“弛担持刀”显示其果断抉择,“狼不敢前”是屠户敢于斗争的初步效果,“眈眈相向”表明狼不甘罢休。这一层是屠户御狼,双方进入相持阶段。

2.第四自然段的诠释。

这一段写了屠户的勇敢警觉和狼的阴险狡诈。狼是狡诈的,当屠户自己妥协转入防御时,两狼耍起了花招,一狼用“假寐”来蒙骗屠户,一狼假装“径去”,暗中从积薪后面打洞,真是狡猾至极!但是狼又是愚蠢的,“假寐”的狼由于“目似瞑,意暇甚”,为屠户“以刀劈狼首”创造了时机,打洞的狼由于“身已半入,止露尻尾”,使屠户轻易的“断其股”。这一段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 篇七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颓tuí鳞lín藻zǎo荇xìng

2.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1)五色交辉。交辉:交相辉映。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四时:四季。

(3)晓雾将歇。歇:消散。

(4)夕日欲颓。颓:坠落。

(5)未复有能与其奇者。与:参与,这里指欣赏。

(6)念无与为乐者。念:考虑,想到。

(7)相与步于中庭。相与:共同,一起。

(8)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但:只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答谢中书书》中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是高峰人云,清流见底。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2)《记承天寺夜游》中写庭院月色美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山水的美,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谈论。

(2)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青青的树林,翠绿的竹子,四季都有。

(3)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欣赏这种奇异景色的人了。

点拨:重点理解“康乐”“与”等词语的意思。

(4)念无与为乐者。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

点拨:重点理解“念”“为”等词语。

(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院地面像积水一般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草交织纵横,那大概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

点拨:这是个比喻句,要弄清本体和喻体。

(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只是缺少像我们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点拨:重点理解“但”“闲人”等词语。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1.默写《答谢中书书》一文。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人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2.默写《记承天寺夜游》一文。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人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答谢中书书》的作者陶弘景(人名)南北朝时期思想家、医学家、文学家(称谓)。

2.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苏轼,北宋朝文学家(称谓)。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33466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精品多篇.doc》
语文七年级下册知识点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