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语文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素养范文
如何提升语文教师传统文化教育素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培养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所谓传统文化,就是民族的经典文化,中华民族的经典文化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华民族勤劳、智慧,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祖先给我们留下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论语》、《孟子》唐诗宋词等一大批民族经典内容以及永不枯竭的新鲜活力影响着一代代华夏子孙;它们的滋润和照耀使我们民族生生不息、日渐强大。《课标》明确指出人文素养包涵以下内容:“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情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我校地处县城,是一所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小学。学校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一贯致力于思想道德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学校经常性开展古诗文朗诵比赛、手抄报展览、作文竞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在新课改中,学校把综合性活动展示作为校本教活动的主旨,大力推进课改进程。在教育改革的形势下,教师想要培养学生的的文化素养,让学生爱上传统文化,就必须先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那么,语文教师该如何提升文化素养呢?笔者根据自身经验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在阅读中提升文化素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当今社会,信息量越来越大,书籍的种类也越来越多,朱永新教授在《致教师》中提出:我们已经由“开卷有益”时代进入到“择卷有益”时代。因此语文教师在选择阅读对象时应当有所取舍,有所侧重,在众多书籍当中,文化史和文学史类应该是语文教师的首选读物。第一,从文化史的角度选择阅读书籍。中华文化得以传承的最大因素在于我们的文字。我们的文字让我们可以轻松地阅读古代圣贤的著作,让我们和古代圣贤实现跨越时空的交流,古代圣贤的著作有相当一部分是文化史中的经典。例如:以《论语》《孟子》《老子》《诗经》等为代表的先秦诸子著作,以《史记》《资治通鉴》等为代表的历史著作。它们既是文化史中的经典,又是文学史中的经典。这类经典著作只在语文教材中有所提及,导致很多语文教师对这些经典作品也只是浅尝辄止。因此,我们要想拓展自己的文化视野,就必须对此进行深入的研究。第二,从文学史的角度去阅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帮助学生爱上优秀的传统文化。但这一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如果我们对文学史有了一个宏观的了解,就会发现:从屈原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陆游、辛弃疾、关汉卿、王实甫、吴敬梓、曹雪芹、龚自珍等,这一系列人物都可以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标杆式的大家,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风姿构建了中华民族的集体人格,提升了中华民族的整体素养。从这个角度来看,传统文化不仅活在过去,也活在当下。第三,阅读现代经典作品。语文课程应该弘扬传统文化,当然,我们也不可忽视现代文化。现代文化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传统文化跨越时空的投射。比如作家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千年一叹》、《中国文脉》,贾平凹的《自在独行》等。读了这类作品,我们就能够明白现代的大作家是如何沟通古今文化的,了解到他们是如何继承并弘扬优秀文化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不断地发展中华文化,在传承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第四,阅读国外经典作品。余秋雨先生在写作《文化苦旅》、《千年一叹》时多次提到:“考察国外文明遗址的目的就是为了通过分析,从而进行一场宏大的对比,这样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中国文明,了解中华文明和世界文明的不同。”我们现在无法像余秋雨先生一样去现场考察,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外国名著,从他们的作品中了解国外作家的所思、所感,了解他们的文明和文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只要细心钻研,就一定能有所收获。
二、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传统文化不仅在古典文献和文学作品中,更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尚文老师在《略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传统文化素养》中谈到自己去汤溪城隍庙看见了“冥界有生”四个字,心中顿时不解,请教了解说员,才明白那四个字应是“冥冥有主”。这件事告诉我们: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文化,我们切不可放过这些学习机会。语文教师在生活中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在心里存几个问号,才能在日积月累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三、在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第一,用教师的热情感染学生。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己首先要热爱我们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只有用深厚的传统文化功底做基奠,才有可能完成传承文化的使命。要发挥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教师不仅要悉心学习古典文化,更应该是传统文化的倡导者。
第二,充分利用一切课程资源。语文教师在利用课堂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应该借机拓展自己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从而营造出浓郁的课堂文化氛围,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而这又需要语文教师以课文为引子去阅读名著。以《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为例,林黛玉道:“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若要好时,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除父母之外,凡有外姓亲友之人,一概不见,方可平安了此一世。’”此处提到了哭声,学生阅读了节选的文本后认为林黛玉遇见了贾宝玉,他们之间的爱情悲剧让林黛玉哭泣,让体弱的林妹妹更伤了身子。这时,教师就要在阅读《红楼梦》全本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看小说的第一回,学生读后就会明白:女娲补天时,因“无材补天”的那块石头被女娲抛弃,后来做了神瑛侍者,遇见一株绛珠仙草,日日为她灌溉甘露,仙草为报恩情决定下辈子把一生的眼泪还给他。神瑛侍者就是贾宝玉,绛珠仙草就是林黛玉。经过一番讨论之后,大家得出一个结论:这个开头寄托了古人对爱情的美好想象,也给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增添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总之,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并通过各种途径来学习传统文化,反思传统文化,构建现代文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传递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