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的那些事迹(精品多篇)范文

(作者:ZCJ736148047时间:2023-07-15 10:08:28)

导语:邓稼先的那些事迹(精品多篇)为好范文网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邓稼先的那些事迹(精品多篇)

邓稼先的那些事迹 篇一

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元勋,先后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和美国普渡大学,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50年回到祖国;他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者之一;从原子弹、氢弹原理的突破和试验成功及其武器化,到新的核武器的重大原理突破和研制试验,均做出了重大贡献;作为主要参加者,其成果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邓稼先被称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求学报国

欢乐的少年时光并不长久,邓稼先生活在国难深重的年代,七·七事变以后,端着长枪和刺刀的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不久北大和清华都撤向南方,校园里空荡荡的。邓稼先的父亲身患肺病,喀血不止,全家滞留下来。七·七事变以后的十个月间,日寇铁蹄踩踏了从北到南的大片国土。亡国恨,民族仇,都结在邓稼先心头。

1941年,邓稼先进入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成立于抗战极端困难时期,由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开大学三校合并而成,条件简陋,生活清苦。尽管如此,联大却有非常良好的学术空气,先后培养出了不少优秀人才,邓稼先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抗日战争胜利时,他拿到了毕业证书,在昆明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民青”,投身于争取民主、反对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斗争。翌年,他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并在学生运动中担任了北京大学教职工联合会主席。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他于1947年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毅然回国

邓稼先

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弃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个大学毕业生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

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在北京外事部门的招待会上,有人问他带了什么回来。他说:“带了几双眼下中国还不能生产的尼龙袜子送给父亲,还带了一脑袋关于原子核的知识。” 此后的八年间,他进行了中国原子核理论的研究。

1953年,他与许鹿希结婚(许鹿希是五·四运动重要学生领袖、是后来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许德珩的长女),1956年,邓稼先加入中国共产党。

奇迹诞生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刘杰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意义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现在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

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

邓稼先

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助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系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后来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

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终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间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鞠躬尽瘁

1972 年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

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细胞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国务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同年7月29日,邓稼先同志离开人世。他,是个把一生献给祖国的人。

邓稼先

他临终前留下的话仍是如何在尖端武器方面努力,并叮咛:“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

邓稼先 篇二

邓稼先

根据下列各句的意思,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

(1)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可歌可泣)(2)很少被人知道。(鲜为人知)(3)到死都不松懈。形容坚持到底。(至死不懈)(4)指勤勤恳恳,竭尽心力,到死为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5)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当之无愧)(6)家家户户都知道。形容人所共知。(家喻户晓)(7)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多指人好表现自己。(锋芒毕露)(8)引起人们的注意。(引人注目)(9)能认识人的品行和才能的能力。(识人之明)(10)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马革裹尸)(11)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层出不穷)(12)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妇孺皆知)翻译P84-P85《吊古战场文》

浩翰的沙场,无边无际,渺无人影。河水像带子一样环绕着,群山交错杂乱。气象黯淡愁惨,风声凄厉,天色昏暗不明。蓬枝断折,野草枯萎,严冷如同降霜的早晨。鸟儿惊飞不停,野兽狂奔失群。亭长告诉我说:“这里是古代的战场,军队常常在这里覆灭。天阴的时候,往往可以听到鬼的哭声。” 【整体感悟】

 1.概括课文各部分的大意。

 ①展现时代背景,突出邓稼先的历史地位和伟大贡献。 ②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 ③以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写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不禁为中华民族而自豪,为50年的老友邓稼先而骄傲!

 ⑤描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荒凉,赞颂他对自己事业的坚定、执着和勇敢。 ⑥对邓稼先一生的总评。归纳本文的中心。

 答:本文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百年来民族情结、50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描写、评价、突出邓稼先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赞扬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使用小标题的作用

条理清楚,层次分明,突出各层次的中心内容(能让读者快速把握主要内容)。本文的语言特色——句式多变

(1)有时整齐。(2)长短句交错使用。长短句的作用。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

①句式整齐,往往造成一种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

②长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问题探究】

(一)阅读第一部分,探究下列问题。1.作者列举1898年的历史有什么用意?

答:为了说明那是我们中华民族最黑暗、最悲惨、任人宰割、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

2、文章要写的是邓稼先,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年前屈辱的历史?

答:概述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史,是为了将邓稼先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说明他是对中华民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变化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文中哪个词与‚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 答:‚鲜为人知‛和‚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更能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思想境界。

(二)阅读第二部分,探究下列问题。

1、本文写的是邓稼先,为什么要写我们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情况?

答:因为邓稼先是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且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是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元勋。因此,写中国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情况,是为了突出他对国家和民族的巨大贡献。

2、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答:在两次做切除肠癌手术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一事。

(三)阅读第三部分,探究下列问题。

1、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作者把他们对比着写有何用意? 答: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者,都是本国的功臣。但他们的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奥本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而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作者对他们进行对比,旨在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说明‚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2、作者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答:因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这些优秀的部分,并使之变为自己的气质品格。

(四)阅读第四部分,探究下列问题。1.这部分写了一件什么典型事例?

答:写作者第一次访华时,邓稼先用短信告诉作者‚中国的原子弹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2、面对作者关于‚寒春是不是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的提问,邓稼先‚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回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这一叙述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这一叙述表现邓稼先对朋友的忠实诚恳,对工作谨慎负责。3.邓稼先那封短信为什么会使作者‚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以至于‚热泪盈眶‛? 作者‚感情震荡‛是由于邓稼先终于证实了中国能够不借助外国的‚援助‛自行研制核武器,这是每个炎黄子孙都会为之自豪、振奋的消息;也由于邓稼先在整个事件中所表现出来的民族感情和巨大贡献。作为他的挚友,作者更为邓稼先能为自己的民族作出这样巨大的贡献而感到骄傲。

(五)阅读第五部分,探究下列问题。1.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的精神。

2、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

答:作用在于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艰苦,从而更显示邓稼先奉献精神的可贵。

3、‚不知道稼先在关键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一句表现了作者对老友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出作者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4、文章引用‚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一首五四时代的歌曲有什么作用? 答:作用是以这首歌曲作为邓稼先一生的写照,再次充满深情地将邓稼先与改写中华民族历史的伟大转变联系起来,以突出他为国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

(六)阅读第六部分,探究下列问题。1.作者说邓稼先是‚永恒的骄傲‛,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哪些方面? 答:这里的‚永恒‛指邓稼先的无私精神和他对祖国科学事业的巨大贡献。2.作者说:‚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经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格。‛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答: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和品质决定的。这两句话总写出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邓稼先 篇三

邓稼先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科学成就。掌握文中出现的成语。

能力目标: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品味文中平实而感情充沛的语言。

情感目标:体会科学家攀登科学高峰的执着和坚韧。感受科学家之间深厚而真挚的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科学家刻苦钻研、乐于奉献的科学精神。难点: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内在关系。

三、课型:讲读型

四、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查阅资料,了解两位科学家的相关情况。教师:两位科学家的人物像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一课时

一 导入

一位名人曾说过: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光辉的顶点。(挂出邓稼先、杨振宁两位科学家的人物画像),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站在科学峰顶的两位科学家。

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与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位伟大科学家的作品。

故事—: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大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当晚,稼先回去后与夫人通宵未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确实的,在稼先为国防大事献身时,他的女儿照样的下乡和回城没工作。

故事二:有一天,许德珩(邓稼先的岳父)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制造出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清字词障碍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

截然不同

妇孺皆知

风悲日曛

兽铤亡群 3 释下列成语

燕然勒功

马革裹尸

锋芒毕露

家喻户晓 三 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阅读课文,先把你认为比较精美的词语用小圆圈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词语用得好,它好在„„”的句式组织好语言,准备精彩发言

2.请同学们运用跳读的方式再次快速阅读课文,先用波浪线把你认为美妙的句子或段落标示出来,然后按照“我发现„„句子或段落写得美妙,它的美妙在于„„”的句式组织语言,准备再次闪亮登场发言。

3.同学们肯定还有许多发现,诸如在修辞手法上、标点符号上、结构安排上、描写方法上等,请仿照上述句式,用形象的语言陈述出来。四 小组合作

1、这篇文章的作者和文中表现的人物都是家喻户晓的科学家,他们又是有五十年交情挚友。谁能简要介绍他们的情况?(师作总结)

2、课文的六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内容?六个部分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作者以平实而富有感情的语言,描述了邓稼先光辉的一生。表现了他身上所特有的中国人的优秀品质。全文设置了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相当于“小引”,第六部分是全文的总结。第二部分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和贡献。第三部分对第二部分进行补充延伸,第四、五部分又从不同的角度阐明邓稼先的崇高精神。五 你认为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刻画人物形象 1.把人物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中表现 2.运用对比手法侧面烘托人物 3.运用典型事例刻画人物形象 六 综合探究

1、文中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作者将“百年屈辱”与“站起来了”比照在一起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提示:深厚的爱国主义热情与对邓稼先的无比崇敬

2、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为什么要把他俩对比着写?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最不要引人注目的、最具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3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③ 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④ 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

⑤ 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然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诚真坦白从不骄人最高奉献 ⑥ 一封短短的信 强烈的民族自尊心朴实

⑦ 1982年,“我不能走”。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责任心强 4 这些写作手法叫做 以小见大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于细微处见深情,于平凡中见高尚。七 课文分析

1、你如何理解“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这两句话? 2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的作用? 3 真正的奇迹 的作用? 4 一封信的作用?

5.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 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

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6说说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有哪些困难。

研究院开始时“只是一片庄稼地”、科技人员寥寥无几、零下三十几度的严寒、大戈壁的风刀霜剑、苏联毁约、国外资料严密封锁、没有大型计算机等等。从物质条件到技术条件,从自然环境到政治环境,都是异常艰苦。文章充分突出环境的艰苦,对表现人物起了很好的烘托作用。“我不能走”的作用 体现邓稼先的果断与坚决,展示邓稼先高度责任感 这里引用《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期的一首歌,有何用意?、第六部分为什么引用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 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11 从课文我们能体会些什么? —切伟大的、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人,是能甘守寂寞之人,是信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 八小结

作者为了表现一位科学家卓越的一生,在近一百多年的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先。接着简单介绍其生平经历和贡献。然后又与美国“原子弹之父”对比着写,以突出邓稼先身上所凝聚的中华民族特有的优秀品质。

九 作业

你长大了想干什么?你觉得朝着心中的目标向前时,现在自己有什么优势?还需要在哪方面多努力?用一段话客观地分析一下,激励自己不断前进。

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著名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邓稼先祖父是清代著名书法家和篆刻家,父亲是著名的美学家和美术史家。“七七”事变后,全家滞留北京,16岁的邓稼先随姐姐赴四川江津读完高中。1941年至1945年在西南联大物理系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1945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教。

1948年10月,邓稼先赴美国印第安那州普渡大学物理系读研究生,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在他取得学位后的第9天,便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回国后,邓稼先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58年8月调到新筹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随后任研究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

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称为“两弹元勋”。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邓稼先又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领导并亲自参与了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实验工作。

邓稼先和周光召合写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理论研究总结》,是一部核武器理论设计开创性的基础巨著,它总结了百位科学家 的研究成果,这部著作不仅对以后的理论设计起到指导作用,而且还是培养科研人员入门的教科书。邓稼先对高温高压状态方程的研究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了培养年轻的科研人员,他还写了电动力学、等离子体物理、球面聚心爆轰波理论等许多讲义,即使在担任院长重任以后,他还在工作之余着手编写“量子场论”和“群论”。

邓稼先是中国知识分子的优秀代表,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国防科研事业的发展,他甘当无名英雄,默默无闻地奋斗了数十年。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出现在最危险的岗位上,充分体现了他崇高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在中国核武器的研制方面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却鲜为人知,直到他死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他主要从事核物理、理论物理、中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统计物理和流体力学等方面的研究并取得突出成就。他自1958年开始组织领导开展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原子弹试验成功后,立即组织力量探索氢弹设计原理、选定技术途径,组织领导并亲自参与1967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1979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

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翌年,他的癌扩散已无法挽救,他在国庆节提出的要求就是去看看天安门。1986年7月16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鹏前往医院授予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去世。

后被誉为“两弹一星”

邓稼先的事迹 篇四

总结归纳精选(1):

邓稼先的爱国故事:

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邓稼先于1947年透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透过博士论文答辩。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这位取得学位刚9天的娃娃博士毅然放下了在美国优越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回到了一穷二白的祖国。

总结归纳精选(2):

邓稼先的精神品质:社会嗑

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的爱国思想是从小就养成的,并支撑着他的一生。在爱国无功的状况下,是父亲的一番肺腑之言点亮他心中的灯盏,从此,抱着科技救国的信念,邓稼先刻苦求学,走出了一条辉煌的成功之路。

邓稼先优秀的精神品质首先表此刻回国的发奋上,甚至堪称典范,他是义无反顾、迫不及待,拳拳报国之心溢于言表!回国后,邓稼先在所有场合表现出的无私、执著、吃苦耐劳、献身精神,以及热情、谦和、善于团结协作等,都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他的可贵品质和精神风貌。

总结归纳精选(3):千秋万岁名

邓稼先小时候的故事:

邓稼先从小就有爱国情怀。13岁时,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爆发了,日本侵略者遍布京城。当时,日本侵略者有个规定:凡是中国百姓从日本哨兵面前走过,都要向其行鞠躬礼。邓稼先虽然还不能完全明白这是怎样回事,但他知道这是一种侮辱,于是,他宁愿绕道走,也不去向侵略者行礼,以免自己的人格受到玷污。

这种对侵略者的痛恨,源自他有一个爱国父亲。一天,父亲的一位老朋友夹着伪政府的公文包到邓家来拜访。没想到,那位朋友刚一进门,平时一向很和气的父亲突然勃然大怒,很严厉地质问他:你来干什么?那里不欢迎你这样的人。朋友一下子明白了:邓先生是嫌自己给日本人办事。朋友羞愧难当,正想辩解什么,父亲一声怒吼:你出去!这件事,给童年的邓稼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产生了最朴素的爱国意识。那时,日本侵略者每占领一座中国城市,就强迫中国人去参加所谓游行集会,庆贺他们的胜利;如果不去,就会被杀头。

有一次,侵略者又逼市民和学生开会游行。邓稼先虽然很气愤,但又不能不去。当游行刚刚要开始的时候,他就扯碎了发给他们的小纸旗,还不觉得解气,又把破碎的旗子扔在地上,猛踩一脚,感到很扬眉吐气。但这一幕校一个穿便衣的特务看见了。特务找到校长,要校长交出这名学生。

校长知道这事是邓稼先干的,但出于对学生的爱护,把这件事搪塞过去了。之后,校长找到邓稼先的父亲,告诉他:邓稼先已放人盯上,迟早会出危险的。万一被密报上去,就会落到日本人手中。为了他的安全,就应想办法让他离开那里。

眼见事情已到了这个地步,父亲只得同意把儿子送到外地。临行前,家里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饭,但谁也吃不下去。父亲坐在一把老式木椅上,以从没有过的眼光看着这个儿子,很久才坚定地说:稼儿,你还年轻,正是学知识的时候。你出去之后,不好学文,像我一样,学文对国家有多大用处呢?你必须要学科学。我们国家落后、贫穷,受人侵略,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的科学技术不如人。只有掌握了科学,才能对国家有用啊。

邓稼先把父亲的话深深印在脑海里。就这样,16岁的他离开了北京,开始了新的求学历程。他始终牢记父亲的嘱托,决心掌握更多的科技文化知识,将来好报效祖国。

总结归纳精选(4):

晚年邓稼先的感人故事:

一次,航投试验时出现降落伞事故,原子弹坠地被摔裂。邓稼先深知危险,却一个人抢上前去把摔破的原子弹碎片拿到手里仔细检验。身为医学教授的妻子知道他抱了摔裂的原子弹,在邓稼先回北京时强拉他去检查。结果发此刻他的小便中带有放射性物质,肝脏被损,骨髓里也侵入了放射物。随后,邓稼先仍坚持回核试验基地。在步履艰难之时,他坚持要自己去装雷管,并首次以院长的权威向周围的人下命令:你们还年轻,你们不能去!1985年,邓稼先最后离开罗布泊回到北京,仍想参加会议。医生强迫他住院并通知他已患有癌症。他无力地倒在病床上,应对自己妻子以及国防部长张爱萍的安慰,平静地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中央尽了一切力量,却无法挽救他的生命。在邓稼先去世前不久,组织上为他个人配备了一辆专车。他只是在家人搀扶下,坐进去并转了一小圈,表示已经享受了国家所给的待遇。

总结归纳精选(5):

两弹一星邓稼先的故事:

1958年秋,二机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炮仗’,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项务必严格保密的工作。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回家对妻子只说自己要调动工作,不能再照顾家和孩子,通信也困难。从小受爱国思想熏陶的妻子明白,丈夫肯定是从事对国家有重大好处的工作,表示坚决支持。从此,邓稼先的名字便在刊物和对外联络中消失,他的身影只出此刻严格警卫的深院和大漠戈壁。

邓稼先就任二机部第九研究所理论部主任后,先挑选了一批大学生,准备有关俄文资料和原子弹模型。1959年6月,苏联政府终止了原有协议,中共中央下决心自己动手,搞出原子弹、和人造卫星。邓稼先担任了原子弹的理论设计负责人后,一面部署同事们分头研究计算,自己也带头攻关。在遇到一个苏联专家留下的核爆大气压的数字时,邓稼先在周光召的帮忙下以严谨的计算推翻了原有结论,从而解决了关联中国原子弹试验成败的关键性难题。数学家华罗庚之后称,这是集世界数学难题之大成的成果。

中国研制原子弹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尖端领域的科研人员虽有较高的粮食定量,却因缺乏油水,仍经常饥肠响如鼓。邓稼先从岳父那里能多少得到一点粮票的支援,却都用来买饼干之类,在工作紧张时与同事们分享。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日夜加班。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决定。但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道他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邓稼先不仅仅在秘密科研院所里费尽心血,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他冒着酷暑严寒,在试验场度过了整整8年的单身汉生活,有15次在现场领导核试验,从而掌握了超多的第一手材料。1964年10月,中国成功爆炸的第一颗原子弹,就是由他最后签字确定了设计方案。他还率领研究人员在试验后迅速进入爆炸现场采样,以证实效果。他又同于敏等人投入对氢弹的研究。按照邓于方案,最后最后制成了氢弹,并于原子弹爆炸后的两年零八个月试验成功。这同法国用8年、美国用7年、苏联用10年的时刻相比,创造了世界上最快的速度。

1972年,邓稼先担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又任院长。1984年,他在大漠深处指挥中国第二代新式核武器试验成功。

总结归纳精选(6):

邓稼先的爱国故事

60年代,我国的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使全国人民为之振奋,使敌视中国的人震惊,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力和国际地位。为研制两弹立下不朽功勋的科学家邓稼先是一位为国舍己的人。

1958年,国家下达了研制原子弹的命令。这是一项绝对保密的工作。年轻的邓稼先被选为主要研制者之一。他深感自己职责重大,说:为了完成这项任务,死了也值得。

从此,他开始了秘密的研制工作,人们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一切出头露面的事都没有他参加,连他的妻子和亲人也不知道他在哪里工作,在做什么。他也只能把对亲人的感情埋在心里,过着长期的独身生活。和他同时代的同学,有许多成了有成就有名气的科学家、活动家,他的名字却没多少人知道。

之后,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人们仍然不知道邓稼先就是两弹的元勋。有一次,他的好友、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回国探亲,点名要见他。两个人会面后,杨振宁问他在哪里工作,又问起爆炸原子弹的事。他只能回答是在京外单位工作,丝毫没讲自己正是造原子弹的。

长期艰苦工作损害了邓稼先的身体。1986年,他患癌症病逝。一向到报上发布了他去世的消息,全国人民才知道邓稼先这个名字。他不图个人的名和利,舍弃了个人的幸福,几十年默默无闻地为国家大业奋斗,却从不后悔。临终前,他欣慰地说:我能够瞑目了。

邓稼先 篇五

《邓稼先》教学设计

自学促能力形成 展示让魅力飞扬 教师寄语: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 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习文章用事例来刻画人物的方法。赏析文章优美而饱含感情的文字,并作好语言积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并学习他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重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难点】 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学法指导】

1、结合注释,解决重点字词,朗读课文。(小组内共同提出并解决)

2、用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标出疑问的地方。课前预习(早读课30分钟)

一、课前预习及自我检测

1、自学提示:

识记字词,串词成句;有感情的地朗读课文,理清作者的思路,把握文章结构;评析人物形象。

2、文学常识: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通过对典型人物的生平、生活、精神等领域进行系统描述、介绍的一种文学作品形式。作品要求“真、信、活”,以达到对人物特征和深层精神的表达和反映。人物传记是后人或人物资料的有效记录形式,对历史和时代的变迁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人物传记是人物志的主体,是地方志中的重要内容。人物传记的特征有二个:其首要特征是真实,另一个显著特征是生动。(即真实性和文学性)

3、走近作者

杨振宁,1922年生于合肥。早年就读于清华大学,1945年赴美从事核子物理学研究,荣获美国五所大学的博士学位。1957年同李政道合作,创立“李杨宇称不守恒定律”,获得诺贝尔奖。担任美国纽约州立大学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杨教授经常回国讲学,对祖国的科学事业极为关心。自我检测

1、给下列汉字注音

鞠()瘁()勋()氢()聘()垠()萦()凛()铤()撑()懈怠()癌症()开拓()shǔ()名 diàn()基 孕育()难堪()鲜()为人知 日曛()

2、解释词语

【可歌可泣】:

【家喻户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马革裹尸】: 【至死不懈】:

【任人宰割】:

3、在下列句子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________的科学家:邓稼先。②那是中华民族________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危险的时代。③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________的。

④今天,一个世纪以后,中国人站起来了。这是千千万万人努力的结果,是许许多多________的英雄人物创造出来的伟大胜利。

⑤1949年到1966年我在晋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工作,前后17年的时间里所长都是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当时他是美国________的人物

4、查找关于邓稼先、杨振宁的资料。

(1)邓稼先----(2)杨振宁----(3)关于“两弹一星” ——1999年9月1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隆重表彰为我国“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并授予他们“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追授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二、展示课导学(1、2、3小组展示;4、5、6班级展示)1在写邓稼先之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文章第二部分详写了邓稼先的哪些方面?有什么作用?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4、第四部分最后说:“我热泪满眶,事后我追想为什么会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是为了民族而自豪,还是为了稼先而感到骄傲,-----我始终想不清楚,”这句话说明了什么?

5、为什么作者说,如果拍《邓稼先传》,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

6、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的深刻含义:

①“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阐释这两句话。

②“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你还能从文中找到表现邓稼先优秀品质的语句吗?

三、拓展提升

以“邓稼先给我的启示”为话题,谈学后收获。(抓邓稼先的“奉献精神、负责精神、坚强意志、精益求精、创新精神”等品质谈。)

课后训练学案

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鲜为人知()任人宰割()至死不懈()截然不同()孕育()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①鞠躬尽瘁: ②死而后已:

③家喻户晓: ④妇孺皆知: ★★能力提升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回答下列问题。

3.文中举了“文革”时期,邓稼先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表现了他出色的口才,请你站在邓稼先的角度,结合当时情况,说一句劝说的话。

4.文章第三部分中为什么要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5.根据本部分内容,概述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最本质的区别是什么?

6.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拓展迁移

7.课文第五部分中引用了唐代李华的《吊古战场文》,显示了邓稼先工作地点的荒凉,用300字左右的文字,充分发挥你的想象与联想,描绘邓稼先工作的环境。

8.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仿照感动中国的颁奖词,写一段话礼赞伟大的科学家邓稼先。【2002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

黄昆 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他一生都在科学的世界里探求真谛,一生都在默默地传递着知识的薪火,面对名利的起落,他处之淡然。他不仅以自己严谨和勤奋的科学态度在科学的领域里为人类的进步做出卓越的贡献,更以淡泊名利和率真的人生态度诠释了一个科学家的人格本质。“两弹”元勋──邓稼先:

9、拓展延伸

做一朵携来彩贝的海浪 谁不爱彩色的贝壳呢?

夏日,每一位来到海滨的人,不是凝望着碧浪翻滚的大海,眺望着远处点点的渔帆,便是低头寻觅着海滩上五彩的贝壳。

每一颗形态可爱、色彩绚丽的贝壳,都是和欢呼雀跃、和连声赞叹、和无限遐想连结在一起的。

这时,捡到心爱小贝壳的人,都会抬头向海:感激大海慷慨的赠予,感激那迎面而来的洁白浪花,是它们,携带着五彩缤纷、充满梦幻色彩的贝壳,来到人们的面前。

是的,是应该感谢这些奔腾不息的海浪。

所以,当我在海滩漫步的时候,常常会想——这不也和有些人一样吗?

有的人,就是一朵携带彩贝的海浪,当你和他相处一段时间以后,你能在他身边捡到很多“彩贝”。比如,他的热情,他的诚恳,他的谦虚好学,他的表里如一,他的待人以礼。甚至看来是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比如他的守时,他的节俭,他的整洁,以及他麻烦了别人从不忘记说声谢谢„„这些好的品格,好的行为,好的习惯,时时在感染着你,使你感到所获良多。

——这样的人,不就是一朵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吗!

是啊,如果一个人是携带着美丽贝壳的海浪,他的人生该是多么的美好和充盈。我想,要是生活里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如同一个风景旖旎的海滩,彩色的贝壳将会俯拾皆是„„

1、本文从贝壳写起,升华出这样一个美好的主题:

2、文中画线句写出了什么?

3、展开联想,以“彩贝”或“海浪”为话题(自选一处)写一句富有哲理的话。

我的收获与反思:

你也可以在好范文网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邓稼先的那些事迹(精品多篇)范文。

word该篇邓稼先的那些事迹(精品多篇)范文,全文共有15300个字。好范文网为全国范文类知名网站,下载全文稍作修改便可使用,即刻完成写稿任务。下载全文:
《邓稼先的那些事迹(精品多篇).doc》
邓稼先的那些事迹(精品多篇)下载
下载本文的Word文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